第一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的调查与思考
桂东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南麓,西傍资兴,南临汝城,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自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以来,桂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绿色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走生态强县之路,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生态富县”战略,使全县建设“绿色生态县、天然空调城”的目标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笔者就如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做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生态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是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优势明显。桂东地广人稀,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大,农业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明显。二是农业综合发展条件好,有机食品生产已初具规模。桂东县地形复杂,土地类型齐全,生物生长环境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综合发展条件。三是生物多样性高,古老生物种保留较多。四是后发优势明显。
(二)制约因素
一是偏僻的区位条件,区际交通“瓶颈”作用明显。桂东县位于湘、赣二省交界南部,地处偏远地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桂东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八五”、“九五”的发展,经济实力虽有所增强,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郴州市和湖南省的平均指标要低。三是经济结构单一。四是工业落后,缺少龙头企业。
二、发展生态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一)合理利用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玲珑茶、花豆、黄菌干、荞头、玉兰片、白扁豆和甜玉米等是桂东县传统的土特产品。这几年,桂东重点抓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有机玲珑茶、楠竹、草食牲畜、中药材六大产业开发。2004年全县发展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公害蔬菜2.5万亩,建成食用菌大棚3000个。发展茶叶面积1.4万亩,花椒1万亩,发展草食牲畜3万头。同时,通过汝深果蔬公司、深湘高鹏有限公司、重庆富春公司等开发公司和竹胶板厂、罐头厂、青天木业、昌兴木业、老桂岽、红三角等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介,围绕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在“绿色无污染”上大做文章,开发桂东系列生态农产品,全力把桂东的生态有机产品推向全省、全国。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把中药材作为今后发展“一县一品”的主攻方向,力争培植拳头产品,树立品牌优势。现全县已有中药材6万亩,形成了寒口秋里、城关金洞、三洞高龙等几大药材生产基地。同时选择发展沼气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沼气为中心建立生态农业园,将水、光、草、果、畜、禽、沼气综合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链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500多个。桥头乡、沙田镇都已形成了一个生态农庄式的沼气示范村,寒口乡陈兆炎的生态农业园是“猪、沼、果、畜”相结合的典范。该县规划在2005年底止建成沼气生态农业乡4个,沼气生态农业村40个,沼气生态农业户1万户,把该县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整体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洁净能源基地。
(二)拉长水电产业链条,发展生态工业。桂东县无油无气,煤炭资源也极度缺乏,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kw,人平1.36kw。故桂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山造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开发小水电生态能源建设项目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到2004年底为止,全县共建成电站106座,装机121350千瓦,占理论可开发量的63.9%,在建电站69座,装机49410千瓦,筹建电站25座,装机10835千瓦。发供用三环节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同时,通过小水电事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规划引进资源科技型企业,建立了城关、沙田两大工业园,并下在加快大塘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充足且低廉的电力和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了矿产品加工业和化工业,全县钾长石、硅石等矿产品加工业、化工业迅速崛起,成为继小水电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着力提升县城品味,发展生态城镇。桂东县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冬暖夏凉,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有“自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称,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休闲度假地。一是以提质扩容为手段,做大城镇建设文章。切实做到:在道路建设上加大力度,在街道绿化、美化、亮化上注重高标准,在完善配套基础上注重高水平,在道路交通秩序上注重严要求。二是以经营城镇为理念,做活城镇建设文章。盘活土地存量,实现以城聚财,以财建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城市经营达到以地生财、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银行融资的目的,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拓宽城建资金来源渠道。三是以加强管理为保障,做优城镇建设文章。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以建设“秀美山城、生态县城、休闲边城”为目标,开展城镇项目建设活动。实施好道路通达、县城绿化、河道整治、卫生保洁、街道改造、扩容提质等工程,使县城的外在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切实增加城镇人口,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发挥独特气候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桂东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空调”之称。至2004年,森林覆盖率达76.79%,县内1000余km2的森林面积,其中大多是原始状态保存较好的“处女地”,据有关单位测量,空气中每标m3中有4.8~5万个负离子,称为“自然氧吧”毫不过分,洁净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为桂东县开展生态旅游准备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一是要在“景”字上下功夫。桂东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有龙溪瀑布、中国马尾松之王、伟人树、三台山公园、凤岭古松、聚龙居、八面山自然保护区等。洁净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这都为桂东开展生态旅游准备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二是要在“土”字上下功夫。桂东除了具有洁净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结合生态经济建设,从森林生态旅游、洞穴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项目进行开发,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区域第三产业中较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在山区“红”字上下功夫。桂东系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肖克、王震、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毛泽东1928年在沙田颁布的。
今后在发展生态旅游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发红色之旅回访等旅游项目来吸引广大观光旅游者。
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
第二篇:关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考
关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考
长宁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长宁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立足实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打响“竹海牌”,让“生态文明”在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一、长宁发展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生态资源是长宁第一优势资源。
长宁“六山一水三分地”,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生态资源富集,生态系统完整。现有林地面积66.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5.8万亩,森林覆盖率44.1%。长宁竹海是全国目前唯一以竹类资源保护为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纪竹园被誉为“世界竹种基因库”。云豹是绝迹了半个多世纪与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样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重现梅硐等地深山老林,有望建立云豹保护区。长江一级支流百里淯江贯穿县境,大多数季节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竹海竹根水、梅硐溶岩水是优质矿泉水源,竹海氡温泉被誉为“返老还童神水”。长宁县境地形地貌多样,地层复杂,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世界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1985年10月在长宁创办了自然免耕研究所。县境土壤肥沃,不雨而润,不肥而沃,盛产农、林、畜、水产品。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竹海景区空气质量高于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称。拥有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佛来山等影区,其中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跻身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列,通过了“绿色环球21”认证。
(二)生态长宁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以竹海兴县”战略,进入21世纪又进一步提出“环境立县”战略,切实加强了对竹海景区和淯江河的建设性保护;200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从此,长宁的生态保护进入了国家级序列。随着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和长宁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一举成功,竹海世外桃源五星级度假酒店的建成,长宁县的生态基础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新五大旅游区”等生态品牌,正成为生态长宁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追求更加强烈,生态长宁已成为构建美好新长宁的首选,正进入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生态产业竞争力的新阶段。
(三)生态产业正迎来国家政策倾斜的大好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建设被摆上了重要位置。国家制定了生态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央、省、市对生态产业发展加大了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环境保护支出科目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出台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沼气、生态重点县、生态移民等政策,逐步建立起生
态补偿机制。据统计,中央财政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1996年为7亿元,到2000年达到了140多亿元;用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工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也大幅度增长。“十五”期间,长宁县用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近10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达8亿元;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投入迅速提高,如竹海纸业公司共投入资金6572万元发展循环经济,废水和烟气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二、优化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路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生态经济。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用和谐的眼光、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思路和对和谐的追求来发展生态经济,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利用效率;就要加快改变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传统经济学观念,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与发展两者应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新观念,深刻领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在发展中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充分强调生态保护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发展生产力。长宁设立蜀南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短期来看,可能或已经造成对常规工业类项目的一定限制;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效协调,明天的长宁将远离污染之害、尽展环境友好、关爱人居生活,让人们更有幸福感。在发展思路上,坚决舍弃重效益轻环境的传统观,按照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在发展途径上,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竹类加工为抓手,打造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竹产品加工集散基地;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建设生态农业大县;以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工业强县”;以旅游要素为抓手,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强县;以城镇经营为抓手,推进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建设。
(二)着眼知名形象,坚定不移地打造“竹海”生态品牌。
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蜀南竹海蜚声中外,游客青睐,是响当当的世界级品牌。“竹海长宁”是长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最大、最吸引世人眼球的一张名片。围绕“竹海牌”,在发展定位上,倾力打造以竹海为特色的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在产业经济上,旅游业打造“蜀南竹海”精品,农业培育“竹海”牌系列生态产品,工业在保护“竹海”核心区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竹海”牌系列产品;在城镇建设上,打造“竹在城中,城在竹中”的面向国际国内的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在招商引资上,把竹生态开发、竹资源加工、竹海文化传承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对上争取上,打“竹海长宁”牌,争取更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生态类、环保类项目落户长宁。
(三)着眼开放关联,坚定不移地搞好生态项目对接。
抢抓“东企西进、市企县移”的良好机遇,站在宏观层面,从机制、项目、市场方面入手,找准长宁县域经济与县外大企业、大公司、大市场的连接点,做到项目引得进来、产品销得出去。竹类开发要对接丝丽雅、长江造林局、浙江安吉等其他20多个竹乡的行业优势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主动承接其加工链条转移;特色农副产品生产要面向国内、省内市场,逐步实行标准化订单式生产。盐卤、石灰石等矿业开发要对接宜宾天原等市属企业,为其提供原料或承接分厂建设。旅游经营要对接的旅行社团,积极开辟国内、国际市场。城镇建设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从业本领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
县城或中心集镇定居、经商、办企业,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
三、四举措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第一,以整合旅游要素为抓手,打造中国旅游强县。
抓住省委、省政府近年重点发展新五大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的难得机遇,着力将长宁打造为宜宾乃至成渝的生态花园。一抓精品打造。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把蜀南竹海打造成世界精品旅游区、世界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梅硐竹石林二次招商,大手笔打造佛来山西明禅寺,加大淯江河流域统合整治和旅游招商力度,完善竹海三江湖片区旅游建设,培育长宁旅游新的“增长极”。二抓文化挖掘。对特色景点进行文化包装,增设一系列文化墙、文化石、博览园和雕塑,突显蜀南竹海文化、佛来山民俗文化、梅硐竹石林红色文化、安宁桥历史文化,增添文化长宁魅力、彰显竹海长宁风彩。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的手段,开展好龙灯节、龙舟节、春笋节、梨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造势促发展。三抓要素整合。围绕旅游先导,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开发吃在长宁——吃竹海山珍(竹全席、竹海鸡汤、竹海河鲜等);住在长宁——住生态居所(星级宾馆、农家乐、生态住宅等);购在长宁——购竹工艺品(竹器雕、竹根雕、竹微雕等);娱在长宁——娱竹乡文化(体乡竹乡民风民俗等),带动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四抓市场营销。继续推进蜀南竹海与兴文石海、西部大峡谷、自贡恐龙博物馆四景区战略合格,开展“印象川南”联合营销,推介旅行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实现营销新突破。并以竹海世外桃源五星级酒店为依托,提升知名度,拓展高端游、入境游。五抓基地开发。依托丰富的竹生态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把竹海长宁建设成为川南生态教育基地、老年养生基地和商务办公基地,力争承接金沙江水电开发后勤住地建设。六抓乡村旅游。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开佛乡佛梨村、长宁镇曙光村等地方的乡村旅游,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第二,以生态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国家生态县
坚持走高端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的路子。一抓大力造竹造林,打造“大竹海”。二抓商标注册。保护建设“四无”(即无粉尘、无毒气、无污水、无疫病)生产区,降低化肥、药物、添加剂使用量,倡导原生态生产,注册保护竹海竹笋、竹海乌骨鸡等“竹海牌”系列商标10个以上,让“食在长宁”无公害,让长宁无公害产品畅销全国。三抓基地建设。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在南部以竹类种植、土豆脱毒繁育、鲟鱼救护与珍稀水产养殖为主;在中部以优质畜禽养殖、蔬菜种植为主;在北部以粮油种植、畜禽和鱼类养殖为主,建设100万亩以上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5个以上“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四抓龙头带动。按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培育竹类、畜禽等方面的龙头企业3-5个,农村专合组织5个以上;重点扶持竹海纸业、富民食品等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和竹业协会等专业协会,促进“种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化水平。五抓质量认证。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测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创建10个以上“四川省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凭质量认证进入宾馆饭店、超市销售;控制动植物疫病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动物疫病发生,全力保障“无疫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抓生态改善。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日元贷款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壮大竹种植基地,使竹林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年产楠竹200-500万根、杂竹30-50万吨,并强化科学管竹、科学筏竹,培育高产优质成竹;开展“绿盾”行动,加强森林防火,保护生态资源;继续实施公路
沿线造竹,营造200公里绿色通道;建好向家坝水电站灌区配套工程,治理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保护百里淯江河,保障30万人口饮水安全。
第三,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工业强县”。
坚持资源型工业与非资源型工业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立与生态相适应的工业强县。一抓集中区打造。把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完善“两轴三区”规划,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先行启动通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引导新招引的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实施扩建进入工业集中区。总投资20.5亿元的中意合资四川普什集团醋酸纤维素项目已于2007年9月12日在长宁工业集中区B区正式开工建设,四丰盐化60万吨真空盐生产项目已规划进入长宁工业集中A区;富源发电设备重装车间项目已规划进入长宁工业集中B区。二抓技改提升。现有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进和污染治理,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保护环境。重点推进座落在旅游经济区内的富源发电、佳美玻璃、金龙水泥等企业实施技改,淘汰落后工艺,提高环保效果。三抓项目引进。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保护制度,谢绝高污染性企业进入,着力引进低能耗、高科技、环保型工业和笋竹、畜禽等与农相关工业。四抓企业节能减排。狠抓污染减排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限期整改,控制污染蔓延。
第四,以城镇经营为抓手,打造面向国际国内的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
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街净无噪的最佳人居环境。一抓科学规划。将县城定位为山水生态园林城镇,坚持高起点、前瞻性,制定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注重功能分区,推进休闲、娱乐、商务、人居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宜宾中心城市及城市经济圈。二抓城镇经营。坚持走城镇经营之路,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以资源换项目,吸引多元投入,建立城镇国有资产盘活运营机制。实施土地市场化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收益。进一步完善城镇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将特许经营权、街道和路段的冠名权及广告权、路牌的广告权等公开出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三抓城建城管。高标准建设县城,高水平管理县城,切实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科学划定街道功能分区设置,强化城建、城管的规范化、系统化,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强县”,把长宁县城建设成为“可进入、可游赏、可停留、可回味、可定居”的生态人居城市。四抓环境治理。着力解决县城污染源问题,采取“腾笼换鸟”等办法推进竹海纸业、富源发电设备等企业逐步从县城搬迁出去,努力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整治县城溪河,控制县城噪声,改善县城生态。五抓形象塑造。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内涵,努力扩大川南最佳人居县城形象的影响力,增强县城对人口进入的吸引力,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其到县城落户,提升县城商气、人气。六抓特色镇村。积极抓好环境优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抓好竹海集镇和大坪村、佛梨村等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骨架、中心村为基础的全县生态城镇网络体系。
第三篇: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和行政机制这只“看得见的手”双重失灵时,商会组织将会作为构架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第三只手”,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近几年来,各地商会发展十分迅猛,商会在促进经济发展、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权益、提升企业家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会参与经济服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一个发展商会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什么是商会经济
商会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以商会为纽带和平台,组
织会员企业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经济活动和模式的总和。一方面,是由商会组织的;另一方面,是经济性活动。我认为,商会经济是“三民经济”:
第一,商会经济是民本经济。商会大多是以民营企业和企业
家为主体组织起来的民间团体,民营企业具有民有、民营、民享的民本特征。民有,就是由民资所有,来自于民间资本,产权归民营投资者所有;民营,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或授权的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民享,就是企业的收益由投资股东自由支配和处置。以这一群体为主体组建的商会开展的经济性活动也自然具有民本性质。
第二,商会经济是民主经济。商会作为具独立法人地位的社
会组织,其组织自律性、互惠性决定了“商会经济带有天然的民主特征。现代商会是企业家的民主式组织,是自办会务、自筹经费、自选会长、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这就决定了商会经济是不带有行政权威、不属于政府行为的经济模式,它是自主的,企业家才是商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第三,商会经济是民生经济。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民营经
济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民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以民营企业成员为主体的商会经济,本质上是发展民生经济,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二、商会经济的功能作用
从实践来看,商会经济具有巨大能量:
1、商会经济是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商会是企业自发组织组成的,目的是为会员服务,是为了成员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商会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政府的经济活动,既帮助企业的成长,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当地经济和企业同步发展的多赢局面。
2、商会经济是加速主导产业形成的新力量。山东人豪气,上海人精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同的文化背景,同样性格特质,同样的生意手法,因此在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某一行业基本被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垄断的现象,高档酒楼则是广东人在经营,茶叶行业则是福建人经营。商会会员在生意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能快速复制行业的成功经验,能大大的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间的产业差距,这会给产业转移提供很大的帮助。
3、商会经济是有效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新引擎。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这是商会共同特征,商会在激活民间资金、合作开发市场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以商会为平台,众多的民营企业进行联合与合作,创造资金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凭借商会雄厚的资金实力,一些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张。
4、商会经济是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优化当地投资环境新途径。商会就是他山之石,而且是一块有分量的大石。企业的利益诉求只能由企业自己的自治组织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商会能表达企业自己的利益诉求,任何其他的社会组织都不能充当他们的利益代言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会是维护正当市场竞争和有序市场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在保护企业利益,优化本地投资环境方面,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与政府的协调沟通上,商会比单个企业更为专业、更具效率,如发生在我城区范围内的两起房地产建设纠纷,涉及南宁市其他市直主管部门,如是单个企业反映情况,按程序是应该从城区开始着手处理,但处理这些事要涉及其到市直部门,已超出城区职权范围,按程序只能逐级上报研究,这样就耽误事件处理的时间,现在企业通过所在商会与市里取得联系,在各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事情很快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5、商会经济是加快招商引资的新载体。商会经济异军突起,将商会组织推到了本地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前台,商会充分发挥引导服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沟通信息、增进友谊、交流经验、共同发展,吸引民间资本到本地投资兴业,利用商会联系商界的优势,以商引资、以商招商,不少项目是在商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引进,使得商会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新载体
6、商会经济是推动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新平台。商会经济是合作的经济,商人集体做事的经济,商会能很好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作用,积极组织商会成员,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对政府倡议捐资助学、救灾扶贫及其他社会慈善公益之举,积极响应,在许多公益慈善场合中闪动着各商会会员们的身影。他们在推动行业发展,推进社会公益事业进步等诸方面功不可没。
商会还可以在以下四种经济机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是降低交易成本。商会实质上就是一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商业组织,具体表现在:提供交易条件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等。商会通过统一收集信息并提供给成员,与个体会员分散搜集信息相比较能够减少重复投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一般来说,搜集信息是报酬递增的,即人们常常必须支付信息成本,但成本不会有很大变化。商会比较行会而言更有开放性,能在更大范围内为商人提供来自内部、商会之间及国际间的商业信息,缩短商人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时间,通过集体谈判权的行使,减少讨价还价的费用,减少因信息的不对称而引起的交易成本的增加。
二是聚焦“社会资本”。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实现外在利益内变化。依托商会发展的“社会资本”包括三类。其一是商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其二是商会与商会之间的关系资本。其三,是商会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资本。后两者都能通过商会的组织,发挥民间商会的网络优势,以商引商。如果说竞争能够带来活力与效率的话,那么合作能够带来和谐与效率。这一制度安排能够给商人更多的合作,易于形成网络。此外,商会在商人与政府之间起着媒介作用,及时传递双方信息,减少摩擦,为经济组织间的合作提供机会。
三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只有以商会为核心把“五个摊开的手指头”变成“一个握起的拳头”,联合起来同舟共济。1998年,温州打火机厂商依靠商会的整体力量打赢了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体现了加入WTO后行业商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维护企业直接交锋不可避免,各城市之间、同城同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政府不干预,可能导致地区损失;政府干预市场又会留下许多后遗症,明智的做法就是发挥商会的组织作用联合应对。会员单位还可以通过商会统一采购降低成本通过联合办企,缩短委托代理链条,统一进行销售、采购,达到商会与投资者的双赢。在项目投资中,商会还可以通过会员间、商会间的“强强联合”,商会针对会员企业的优势项目,可以兴办担保机构、专业市场和大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构筑产业集群,而这些“大手笔”常常是单个企业所难以办到的。
四是供给行业规范制度。制度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类。商会在政府职能转变的今天在行业规范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和重要。当前政府向商会移交行政职能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市场的事由市场调节,企业的事由企业解决,行业的事由商会组织协调,政府决不干预市场。为此,商会必须认清自身在制订行业规范、维护行业信用建设方面的职责,通过利用商业法律、汇款单等正式制度与道德、舆论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商人,减少违约行为,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风险。坚持服务会员企业、自主建设以及正面褒扬扬和失信惩戒相结合的三大原则。通过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对会员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协助会员企业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等工作,提高会员企业的诚信意识,增强行业自律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商会应在制度设计上显示出高度负责、高度专业的品格,包括:行业的标准制定、行业的统计、行业的初评、产品的推荐等,为政府腾出手来做好行业产业的规划、监督和协调发展提供便利。此外,商会为防止过度竞争可设计有效制度,将会员只顾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转化为商会共同体的利润最大化,防止生产者之间重复投入和小而全,优化资源配置。
三、商会经济的主要模式
1、商会产业集群。做商会经济就是要做产业集聚,形成一条产业上下游相关的产业链。商会中的众企业活跃于各行各业,通过商会将它们串联起来,这种经济行业微观上可以在商会内部实现供需互补,宏观上能串起强大的产业链。
2、商会工业园区。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在国内的河源、河南鹤壁、成都创建了三个高科技商会工业园,推动100多家企业总投资250多亿元。
3、商会质量技术服务平台。中山小榄镇商会设立了五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锁具服务公司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了对企业产品进行技术质量等的公共服务平台。
4、商会展览会、博览会。广东美容美发化妆品商会主办的美博会,已成为具有国际影
响的行业产品展销盛会。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展会,吸引了数以千家企业参展。香港工展会时间长达一个月,是香港中华厂商联合的主打项目。
5、商会品牌联盟。广东家电商会着力打造行业企业品牌。广东家具商会组建行业品牌联盟,设立了具体目标,在山东、北京、辽宁等地建设广东家具精品馆。广州皮革皮具行业的数十家商会也有意组建品牌联盟。
6、商会大厦和总部基地。不少商会组织会员自筹资金建设商会大厦,集办公、培训、商务于一体,达到以会产兴会务的目的。有的商会还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成地区性的商会总部办公基地,并引入会员企业进驻。
7、商会产品展销基地。广东电脑商会在中东阿联酋的阿基曼组建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一期建设面积达成10万平方米,在中东地区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中国商品展销平台。
8、商会金融服务体系。深圳总商会创立的民营企业互保金,由总商会选择优质民营企业出资和政府部分出资共同设立担保基金,筛选既有资金需求又有成长性和偿还能力的贷款企业,以互保金提供担保, 被推荐的单个企业向银行贷款后如到期不能还款,则由互保金偿付。这种企业联保、商会信用、政府信用合为一体的担保方式,受到借贷银行和有资金需求企业的普遍欢迎。作为一种创新模式,现已帮助民营企业取得贷款110多亿元。为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
9、商会股份合作项目。广东乳源县将全县一个大的旅游开发项目交由商会运作,由商会会长牵头,组织有实力的会员企业入股组建项目公司,统筹进行项目开发。
10、商会经济信息中心和电子商务。油气商会每天向会员和社会提供国际同期油气价格权威信息。多数商会都有建立了商会网站,其功能已由初期的会务信息到经济信息服务,特别是为会员提供商机合作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商会经济服务的新趋势。
11、商会投资基金。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牵头成立“中科汇商创业投资基金”,开创了中国商会设立基金的先河,并推动业内多家创投公司成立,累计金额达16亿元。
建设“商会经济”,应从政府对商会的适度授权起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明确政府和商会各自的角色定位,逐步减少其官办色彩,扩大商会对市场和企业自主管理的范围,强化其管理和服务的权威性,使商会的市场化管理与政府的行政性管理有序分工和良性互动。有位必须有为,而有为必须要独立自主、敢作敢为。反之,如果商会仅仅只依靠政府部门赋予的某些权力,是很难长期有为有位的,“商会经济”亦会成为一席空谈。
第四篇:关于我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赵永耀聂道彬
镇安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类型,生物、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野生动物300余种、野生中药材480余种,水力资源蕴藏量32.6万千瓦,已初步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金、银、铜、铁、铅、锌、锰等金属矿14种,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19种。我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现状
一是绿色、低碳经济示范项目逐步建立。以提高资源附加值为重点,策划启动了一批绿色、低碳经济项目。利用铅锌尾渣生产水泥项目成为全县低碳经济示范企业,恒泰木塑项目已成为我县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免烧砖、彩砖彩瓦等项目已投产,并取得了明显效益;创盛肉食品公司利用养猪粪便作为菌床生产菌丝养殖、生产沼气的生态环保型养殖项目正在建设,尧柏集团利用工业废渣2500t/d熟料水泥循环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张米黄金工业园区利用尾矿生产微晶玻璃、铁红等产品的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已完成初审,即将付诸实施。
二是绿色、低碳型企业迅速成长。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路,尧柏集团、创盛肉食品公司、恒达公司、天坤恒泰塑业等一批基本成型的循环型企业,成为全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典型。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逐步提高。将传统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矿渣、余热、废水等,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以金矿、铅锌矿的尾矿渣作为水泥、免烧砖、彩砖彩瓦的原材料,节约了粘土、石灰石等资源,大大减轻了尾矿库的压力,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有效缓解了环境污染。尧柏集团一年利用尾矿渣18万吨,可节约粘土15万吨,节约用煤3500多吨,节约用电350万度,直接节约成本资金400多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四是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县上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1.07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42%;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1.98吨标准煤,低于任务0.02吨标准煤。
二、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了发展定位。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镇安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全面阐述了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保障措施,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了促进机制。改革了考核制度,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监测机制,准确把握。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和各种政策、方案的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全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三是制定了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动,形成促进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点项目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搭建了科技平台。鼓励和帮助企业引入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所需的科技和人才,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绿色、低碳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还没有形成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共识,少数部门和单位工作积极性不够。二是政策扶持不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及其他行政措施还不健全、不配套。三是规划指导不够。社会管理层面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四是科技支撑不够。科技水平落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投入不足,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步子不够大。
四、对策与建议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必须提高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进一步加强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定期会商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对全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专题研究,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降耗专题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专题规划》等;进一步细化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等激励政策。
三要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要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为手段,着力促进园区内各类产业、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逐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特别是在引进入园项目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关联度,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求环保达标,而且要看项目的科技含量、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特别要注重引入具有“补充链条”和“延伸链条”作用的项目,形成一批相互对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互为
依托、互为供求、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发展、“三废”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型工业园区。
四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约束机制。要逐步完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政策扶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主体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性。建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落实优惠的价格、收费政策。同时,对于发展前景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政府给予重奖,促进企业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主体行为,并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逐步形成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低碳经济统计制度和科学评价制度,加强对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促进我县低碳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五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水电等新能源。力争到2015年,全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80%的乡镇基本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绿地率达到5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5%,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作用,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和天然林的保护,实施能源林建设工程,建成陕西省低碳经济示范区。
六要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能力。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我县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思路,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我县重点领域低碳经济发展。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引“技”,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新、生产工艺先进的项目。要以项目为依托,推进低碳经济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通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改进和管理进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七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消费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要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对推进镇安率先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引导和动员全县上下把绿色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理念,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
第五篇: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XXX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关心和指导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离人民群众的期盼有不小的差距。为更好的了解和掌握XXX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有关企业和部门,对XXX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力图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美好XXX县提供参考。
[关键字] 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 基础设施 环境质量 环保意识 XXX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 污染源现状 1.1.1 重点工业污染源
2010年,我县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南广河流域共有86家工业污染源,其中重点污染源18家,涵盖了造纸、化工、酿造、能源、建材、轻纺、铸造、采矿、医疗、食品等行业。86家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总量为6464404.6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23.39吨/年,氨氮排放量60.09吨/年。
图1:XXX县2010年主要污染物分布图
截至2013年底,我县原有的宏宇水泥厂、戎高水泥厂、金剑水泥厂、昌宏化工厂、宜宾天科化工公司以及宜宾横桥科技有限公司XXX县分公司6家大型重污染企业已经关闭,大大减少对我县的环境压力,目前仅华盛纸业、高洲酒业、福溪电厂等重点企业还在正常生产。同时,这些企业的污染物处理治理技术和设施已基本成熟,基本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县域内工业企业所产生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所占比例较少,约为15%,其余大部分均为城市污染和农村污染。1.1.2 城市污染源
我县城市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全县19个乡镇中目前只有文江镇建有日处理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趱滩乡、嘉乐镇、羊田乡、落润乡、可久镇、庆岭乡、大窝镇、四烈乡、胜天镇、双河乡分别建有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潆溪乡、罗场镇、沙河镇、月江镇、来复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和完善中;庆符镇、蕉村镇、复兴镇还没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直排。1.1.3 农村污染源
农村污染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废水和农药、化肥残留物等造成的面源污染,所占比例大,并且治理困难。截至2013年底,我县共有农业人口46.71万人(数据来源于XXX县年鉴),大多居住分散,固体垃圾(白色垃圾居多)多直接抛弃,未进行卫生填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风貌;加上农药和化肥的密集使用,退化了土壤质量。1.2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1.2.1 生态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XXX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年-2020年)和《中共XXX县县委 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生态县建设的决定》,我县已于2011年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截至2014年10月,已有12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命名或技术核查(其中胜天镇、大窝镇、庆岭乡、可久镇、双河乡、罗场镇、沙河镇、来复镇8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命名,羊田乡、四烈乡、趱滩乡、潆溪乡4个乡镇通过技术核查)。对照省级生态县验收标准中的7项基本条件和35项建设指标,目前均已完成收集整理任务,并于日前申请宜宾市生态创建办公室进行初步验收。
表1:生态乡镇验收时间表
验收时间 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 2014年10月
乡镇
胜天镇、庆岭乡、可久镇、大窝镇 羊田乡、四烈乡、趱滩乡、潆溪乡 双河乡、罗场镇、沙河镇、来复镇
命名
通过技术核查 命名
验收类别
1.2.2 限期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直以来,我县坚持每年对1-2户工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开展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开展12户企业限期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见表2)
表2:“十二五”以来我县工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限期治理统计表 时间 限期治理 公司名称
投资额
措施及成效
制浆造纸废水治理项目为省级限期整治项2011年 XXX县华盛纸业有限公司
1200万元
目,要求制浆造纸废水达《GB3544-2008》表2标准,于2011年5月投入试运行,2011年11月29日通过市环保局验收。
2011年 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555万元
煤改气工程为市级限期整治项目,于2011年11月通过县环保局组织的验收(高环函
„2011‟57号)。该工程完成后公司全年共计减少燃煤消耗量21275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9.5吨,氮氧化物削减量12.03吨。
XXX县顺康养殖场
完成了沼气化粪池的建设,场内建设雨污分
10万元
流沟,实现了的雨污分流,完成畜禽养殖限期治理任务
通过调整投料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2012年 宜宾欧圣化工
50万元
数减少废气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量,并改进了引风系统、密闭系统和吸收系统,提高了废气收集和吸收率,减少了废气排放量。对原有的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并新建配投药2012年 两河口煤矿
120万元 系统、集水池、污水干化池等,治理后该矿
废水能实现达标排放。
2012年 XXX县大容和酒厂 XXX县力富生猪 养殖有限公司 宜宾久凌化学 有限公司 蜀酒酒业 有限公司
180万元 新建100m3/d废水处理设施一套
完成新建200立方米沼气净化池一口,养殖
25.8万元 场内采用雨污分流、粪便干湿分离等处理工
艺,建立防雨、防渗干粪堆放发酵间一间。
140万元
建成三甲胺废气处理设施一套,处理能力为11000m3/h。
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修建约265立方米沼气净化池一口,防雨防2013年 XXX县科达养殖场
32.6万元
渗干粪堆放发酵屋一间,修建雨污分流管道约800米,排污管600米。同时建消毒室2间,配备相关防疫卫生器具
2014年 四川中电福溪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国富养殖场
3000万元
对脱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脱硝效率达98%。
新建沼气池4口共210立方米,管网260米,雨污分离沟160米,干粪堆放场1个共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78万元
2014年 40万元
60立方米,污水储存池1个80立方米,1.2.3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十二五”初,县政府已与各乡镇人民政府、重点企事业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总量减排工作,已建成南城污水厂、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同时加强对华盛纸业、高州酒业、福溪电厂、久凌化学等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使全县污染减排工作顺利推进。据统计,全县氨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削减顺利推进。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加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县创建等工作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管难度不断增大,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2.1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历史原因造成了XXX县工业布局的混乱,导致污染防治及日常监管困难重重。老企业选址缺乏长远考虑,没有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意识,大量能源、造纸、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工厂位于南广河上游或主城区附近,导致XXX县工业污染源点多面广,交叉污染严重,城区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改善。2.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我县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县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截至2013年底,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方面,仅有文江镇、趱滩乡、可久镇、胜天镇、庆岭乡、四烈乡、羊田乡、大窝镇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正常运行,其余乡镇均不同程度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管网未铺设、未实现进水处理等现象,场镇生活废水直排下河。场镇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目前仅文江、庆符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其他乡镇生活垃圾只是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
2.3 管理机制不完善
XXX县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人力方面:一是现有环保人员编制紧、工作任务重,导致环境监察监测、信息监控、应急处臵能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复杂局面不适应,制约环保工作长远发展;二是乡镇基层环保力量还很薄弱,几乎都未设臵环保所或环保专员,给农村环境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联合监管机制不完善,环保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有些部门对
6保护,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作用,保证公众反映问题渠道的畅通,形成社会监督氛围。
3.7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化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利用多种手段和平台开展全民“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面向农村及乡镇普及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的XXX县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政策、管理以及体制和机制的支撑。只有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才能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全面实现“生态环境优美”美好XXX县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