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0:2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心理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姓名:李 宁

工作单位:汪清职教中心 培训班级:延边二中 培训学号:109号

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它也是表现一个人的社会性及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一个人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还未定型性格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习惯是比较容易的。相反,这个时期如果养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到成年以后要改变它,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性格的培养要从小抓起。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后天的诸因素,尤其是教育因素,在性格的形成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教育是广义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在广义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人的性格形成发展中,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研究性格的形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对儿童的影响首先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西蒙兹认为,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要么给还在以爱,要么就拒绝给孩子以爱;二是“支配——服从”,要么随心所欲地去支配孩子,要么服从孩子的要求。父母对孩子倾注非常适中的爱,只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照顾,使孩子的性格健康发展。

家庭的气氛

家庭心理气氛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入学之前,主要生活在家庭的天地之中,而这一时期正是人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成员的关系比较稳定而持久,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也较高,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比较持久。

学校教育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家庭之外影响个体性格的第一个重要机构,是将孩子从家庭音像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学校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勇敢、坚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自信自立、积极乐观、团结友爱以及发明创造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其言谈举止,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相应的反应,久而久之就会固定为相应的性格特征。

社会教育影响

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还取决于其社会生活,取决于社会经历,即社会化过程。但是,社会文化决定的只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性格类型,它不等同于每个成员的独有性格。个体的独有性格还要受到微观的具体生活情境的影响。个体生活情境层次是学生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制。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会结成其独特的人际关系,经历不同的生活事件,这就形成了学生性格的千差万别的方面。

自我教育影响

任何一种性格特征的形成,都是把所接受的外部的社会要求逐步转变为自己内部需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常常能主动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自觉地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他们对自己性格的形成已从被控制者转变为自我控制者和自我教育者。由此,教师和家长要相信他们,以积极的期待,导引、感召学生,提高学生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心里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伟大工作,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人事自我中完善性格,发挥潜能,在学会学习策略中,提高智能,体验成功,不仅对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探索教学的改革,也是十分有益的。

虽然没有过多的接触心理学,但我还想继续了解心理学知识,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因为,心理学不只是简单的自然学科,它给我们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应用于生活的管理,指导我们的行为更加有条不紊。从而更加容易的发挥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赢得人生,满载而归。

第二篇: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性格培养

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性格培养

话题:兴趣爱好

音乐 摘 要: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育目的在于陶冶人情操,丰富人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娱乐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感性和审美心理结构,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等。音乐教育具有独特、不可代替的多种教育功能。关键词:音乐教育;性格;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人格的发展,学生个性和主体性的培养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日益剧烈,要求人不但需要具有知识,而且需要具有健康的性格、顽强的意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格素养。“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但有助于人的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而且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意义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所具有的娱乐、审美和教育作用对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心理的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使人产生对人生、未来、永恒的感悟,音乐能直接深入到人的潜意识领域,使心灵受到陶冶和升华。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解忧愁为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凋节与宣泄。最终导致人的气质和性格发生改变,使人格中的性格得到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育目的在于陶冶人情操,丰富人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娱乐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感性和审美心理结构,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等。音乐教育具有独特、不可代替的多种教育功能。

二、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性格培养1.对自我的态度音乐感受是人的精神性享受的感觉,是主体在对象中直观自身,发现自我,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因此音乐教育事实上是主体通过音乐对象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体验和评价的过程。人们从他自己的欲望、兴趣等价值尺度出发把握音乐,享受其审美价值,在这种听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复杂。音乐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发现自我情感的丰富。逐渐形成关注内心感受,向往精神愉悦和情感追求,这样,学生逐步就容易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2.对学习的态度学习音乐需要有对自己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音乐演奏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就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音乐活动在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儿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意志力。音乐活动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必然有助于对自然、社会、艺术的理解,这种理解在自由的、不受强制的音乐实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性格的发展。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音乐的秩序向生活和学习秩序方面迁移和延伸,将会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个性方向发展。3.对劳动、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集体是冶炼学生性格的熔炉,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环境。音乐课采用集体形式,能体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的合作,它需要友爱互助、齐心协力、相互尊重。音乐游戏、器乐合奏、集体舞、合唱等都是群体艺术,也是音乐实践活动,其配合意识以及平等观念,对于每位参与者都必须具备的。这种集体化活动过程,不仅使他们领略了音乐艺术,提高了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和团队协作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进而就会把这些意识泛化到将来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理解他人的行动中。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优秀作品,以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寓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客观世界,使他们的精神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途径1.选择合适的“演唱、演奏、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教育不只是依靠音乐本身的形式美,更需要选择富有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儿童情操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精神产品”,通过高雅优美、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中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内涵,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受和表现能力、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完善人格、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首先,选择音乐要结合学生接受和欣赏音乐的心理。六到十一二岁的中小学生,正是人的童年时期,在音乐能力方面,他们辨别音高、快节奏的能力逐渐增强,对于乐曲的调式调性的变化较为敏感;对于相对复杂的节拍节奏也能产生良好的反应;良好的机械记忆力有助于记忆曲调,他们心理和生理的逐步发育完善为音乐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选择合适的音乐内容要考虑到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其次,要选择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积极向上的歌词为特点的优秀音乐作品。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还能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直至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2.进行歌曲演唱、器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唱歌是最简便易行的音乐活动,也是最易被少年儿童理解和接受的音乐活动。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又有歌词的帮助,很容易参与和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教学能够培养唱歌的兴趣和音乐美感,情绪是可以最直接地表达。在唱歌教学中,不仅能够听别人演唱,自已也能放声歌唱,这使儿童感到有趣和愉快。同时,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学习唱歌的整个过程中,音乐听力、记忆力、感受力及表达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器乐演奏艺术是人类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的充分体现,器乐艺术技能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者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受教者自我尊重、自我表现,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创造出值得别人赞扬的东西的愿望。持久地器乐学习,可极大程度地培养儿童自制性、坚韧性等性格的意志特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方法的实践过程。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3.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把感受音乐同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音乐促进动作发展,以动作促进音乐领会力发展的目的。与音乐和谐一致的动作能帮助儿童用他的身体和运动知觉去感受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性质和节奏的感知;另一方面,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又促使儿童的动作变得协调、敏捷而优美,富于韵律感。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音乐游戏和音乐比赛,包括律动、歌咏比赛、合唱队及各种乐队的组织、训练与演出等许多不同的形式。结语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通过音乐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儿童乐观向上、快乐和积极的情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性格。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三篇:儿童的性格形成及培养

儿童的性格形成及培养

每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能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有的温和有的粗暴,有的刚强有的懦弱,有的果断有的迟疑,有的开朗有的孤僻,有的宽厚有的自私„ „ 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人的个性特征。而性格则是个性的核心,是足以支配个性的那些最主要的特征的组合。

想要了解性格的形成,就必须从儿童出生之后开始研究,因为只有通过儿童的自然行为为能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儿童所做的努力和外部因素关系不大,而是取决于他们创造潜能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儿童正是通过一系列突破障碍的努力促进了性格的发展。

刚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存在所谓的性格,但这却是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0~6 岁时人类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性格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初生的婴儿一般被成人呵护在怀中,他们是弱小的生命,不会受到外界的压力,也没有好坏的意识,更不会受到道德观念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成人也不会用道德标准评价一个儿童,顶多在他搞破坏之后说一句顽皮或淘气。6-12 岁的时候,儿童的脑海中产生了好坏的概念,他用好坏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也用此来评价其他人。这个时候是培养儿童道德观念的好机会,道德感最终会成为社会感。12 ~ 18岁的时候,儿童早己具有了各种理想和观念,知道热爱自己的国家,也知道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的种族,并对国家和种族产生强烈的荣辱感。

儿童的三个阶段是相互有别,而又环环相扣的关系。下一个阶段如果发展正常,就必须保证上一个阶段情况良好。换言之,如果成人在第一阶段满足儿童的需求越多,儿童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就会发展得越好。

儿童出生的最初几年十分重要,0~ 3岁所受到的影响县至会改变儿童的一生。这个时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伤害、阻碍、打击等遭遇,他的个性就会发生偏差。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位父母希望孩子的性格不正常,但是他们却是造成孩子性格偏差的“元凶”。一个儿童性格是否正常的标准是——儿童性格的形成是否依靠他白己。不过,这样的标准几乎很难达到,因为每一个儿童的经历和特点不同,有些儿童在妊娠期间所遭遇的影响远比出生之后更加严重。比如成人酗酒或是遗传疾病,都会对儿童造成极大的出生创伤。

儿童性格方面的缺陷是成人在其婴儿时期的一些错误做法造成的。如果成人在儿童的婴儿时期忽略了他们,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空白,他们没有机会和条件向大脑中填充内容。比如,每一个成人都喜欢熟睡中的儿童,这样他们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不会受到孩子的打扰。然而,对于一个睡眠过多的孩子来说,他的身体虽然不运动了,但是大脑却处于饥饿状态。这种情况下,儿童逐渐缺乏了创造性的活动,只对他手中的东西感兴趣,对于其他事情漠不关心。所以说,儿童的性格缺陷都是后人形成的,而缺陷形成的原因是儿童的心理生活没有得到充分的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蒙台梭利专门对性格缺陷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和观察,当她将这样的孩子送进“儿童之家”之后,他们原有的缺陷都消失了。究其原因,蒙台梭利

认为,正是由于“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环境,才促使他们自由地使用潜能,进而促进了心理的发展。如果儿童周围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同时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那么一旦儿童受到其中某一样东西的吸引并集中注意力时,其身上的缺陷就消失了。

这样的观察和研究告诉我们,成人对儿童的威胁、引诱毫无用处,儿童的性格必须由他自己形成,成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条件。

儿童塑造白己性格的能力令人感到吃惊,这些都不是成人强迫教授他们的,是儿童通过一系列漫长的活动得来的。成人只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保证儿童不受到打扰和阻碍。人自然赋予儿童一种内在的指导力量,如果想要达到全面发展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获取足够的经验。

比如,成人看到儿童忙于工作的时候,总是担心他们累了、饿了、渴了。于是,就会忍不住频频打断儿童的日常工作,这是一种特别不好的习惯。因为,儿童受到内在力量的指导,会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也会在帮助和安慰他人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有助十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其性格的自我形成。

儿童的性格需要通过自由活动形成,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他们自己才能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是在无组织、无纪律的工作。当成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儿童从中获取经验,完善自己的时候,还应该给予儿童特殊的关注和观察― 这也是成人喜欢做的事。

当父母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的时候。特别容易观察到儿童所犯的错误问题。但是,成人不应该用各种惩罚或奖励方式来干涉儿童,这也并非成人对儿童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儿童往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绝对不会因为成人的说教行事。特别是面对3-6 岁的儿童,不能直接对其进行教授。成人只需认真观察,了解儿童每天的成长情况。当儿童犯错之后,任何说教和惩罚都无济于事,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让其依照自然规律成长。对3-6 岁儿童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儿童性格和社会观念形成的年龄段。

对于儿童性格培养方面的话题总会涉及到意志和服从两个关键词。意志是儿童的意志,服从自然也应该是儿童基于某种条件下,自愿服从,而不是屈从。成人的教育和培养,总是让二者之间存在矛后,他们对儿童意志的扭曲和乐制,或者取代儿童的意志替他们做出决定,以达到儿童无条件服从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儿童从出生之日开始就是一个不服管束的生命,这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意志的表现。当儿童自然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并且不断地重复练习时,这就说明他们对白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是由儿童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促使他们的意志与行为保持一致。成人对儿童不放心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儿童的主观意志会导致儿童产生混乱和暴力。但实际上,那只是情感的波动和痛苦的表现,儿童意志力控制下的行为对他们的成长是无害的。

儿童的内心一直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当儿童的意志完全发展之后,服从的类型也为之改变,是尊重,是认可,也是意志力的升华。服从是一种爱的能力。当儿

童拥有了爱的能力,便会理解地去决定,去服从了。

第四篇:中小学生性格分析

学生性格分析目录

第一章、学生常见类型

第二章、各年级阶段学生心理特点 第三章、各年级学生学生学习要点

第四章、学管师与老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种:基础薄弱型

形成原因:

由于初期没有建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员对相应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出现盲点和断层。

具体表现:

1、学科基本知识概念模糊。

2、学习行为机械,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

3、缺乏概括、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4、对学习缺乏兴趣,排斥甚至抵触情绪突出

解决措施:

1、制定旨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辅导计划。

2、多方式,多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采用循环式教学方式。

第二种:动力不足型

形成原因:

学生不适应学校老师授课方式,成绩差致使形成恶性循环,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转移,有别的兴趣爱好,感觉学习太乏味。

具体表现: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2、无成就感,无报复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

解决措施:

1、通过激发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2、“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锻炼和培养其合作的能力。

4、增强耐挫里,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第三种:情绪波动型

形成原因:

青少年具有多血质型、内向、敏感;自卑,不

自信等 生理和心理特点,形成恶性循环;人际

关系方面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

1、考了高分后,表现出自傲、自满

等心理状态;考了低分,表现出焦 虑、自卑、等等情

绪状态

2、成绩忽高忽地,喜欢的科目成绩很好,不喜欢的压根不学,比较感性。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中采用扬褒抑贬,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学生的优点,缩小缺点。

第四种:苦学无效型

形成原因:

苦学无效型的学生,通常都是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学习没思路

没思维,还没“开窍”。

具体表现:

1、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死学。

2、耗费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事倍功半。

解决措施:

1、辅导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多引导,多点拨,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直接传授现成的学习方法。第五种:

缺乏思路型

形成原因:

存在该问题的学生多数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对例题理解不彻底,做不到举一反三;学习不得方法,做题思维单

一;眼高手低。

具体表现:

1、考试恐惧。

2、看到试题后不知道从题目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审题,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不知道解题的

方法和步骤,更不知道如何切入题者的思路,知行分离。

解决措施:

1、培养和训练理解和思维能力,尤其是知识间的联系。

2、采用适当合理方式训练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和集中度。

3、加强基本解题能力和技巧训练。

第六种:

一做就错型

形成原因:

心态不成熟,容易受情绪影响;做题逻辑性差,做题的过程中偏离原来的思路;做题过程中太依赖于答案,不自信,做题时或想多或想少。

具体表现:

1、对于简单的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是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是是而非,模棱两可,可能错、可能对。

3、是对于复杂题,自身知识结构和思路不到位,缺乏分析能力。

解决措施:

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

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

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第七种: 粗心大意型

形成原因:

该类学生都具有胆汁质型、外向、冲动、粗心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做题技巧不熟悉,审题会错意;做

事浅尝辄止,模棱两可。

具体表现:

1、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如看错题等;

2、解题过程中,越简单的题越能出错;

3、做作业或考试中的一些细节把握不好。

解决措施:

1、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点”

2、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

3、考前准备备考要点

第八种:知识生疏型

形成原因:上课不认真听讲,抑或记忆方法不合理;知识系统混 乱,知识点脱节;课后不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

1、对教材基本知识点陌生,不熟悉。

2、对于常见题型不熟悉。

3、对于知识体系不熟悉。

解决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了解、熟悉教材内容。

2、总结例题和要点,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3、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第九种:极端叛逆型

形成原因:

孩子逆反的成因主要包括:父母唠叨、要求过高、专制粗暴、过分溺爱、设限过多、没有做好表率、缺少必要的尊重、过分关心、过多批评、要求上的不一致、对孩子的关注过少等。

具体表现:

1、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教育;

2、结成同龄群体,寻找“知音”和“朋友”;

3、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向社会挑战等。

解决措施:

1、“退三进一”。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3、表扬、赞美。第十种:

焦躁好动型

形成原因:

多血质型、外向兴趣广泛而浮躁轻率不踏实;不良的学习习惯,碰到难题家长帮忙解决,使其对自己不自信;对事物敏感,易受环境影响。

具体表现:

1、缺乏耐力与毅力、易轻率作决定;

2、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一些小动作或有下意识动作

3、不能稳下心在家做作业不服从老师家长的教育;

解决措施:

1、适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对广泛的兴趣进行筛选。第十一种:上课走神型

形成原因:

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对学科不感兴趣,形成恶性循环;知识基础差听不进去;身体不适,疾病、疲劳或饥饿;听课目的不明确;心情过于激动等。

具体表现:

1、上课或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神游”现象;

2、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措施:

3、兴趣注意点容易被转移学习效率差。学生课上走神是经常有的现象,应该积极地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营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上课氛围。

第五篇: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

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

外国语学院 2010124122 曾维坤

[摘 要] 分析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实用主义等美国重要民族性格,探讨它们形成的渊源,从而加深对美国民族文化的理解,并拓宽视野,学习美国文化中的精髓。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 个人主义 实用主义 清教主义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美国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民族多样性鲜明,但经过不断的探索融合形成了共同的美利坚民族性格,这一独特的名族性格影响着美国的历史进程,也同时不断发展完善着。

一、美国民族性格

美国民族性格的典型特征包括个人主义、崇尚自由和平等、追求成功的冒险精神、实用主义等几个方面。

1)个人主义——美国文化价值的中心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由的干涉。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而在西方人的眼里却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个人主义的内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Invidualism)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一句话,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1]

美国的“个人主义”(Invidualism)持有“个性”“共同性”的内涵,在汉语里应译成“个体主义”较为确切[2]。它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确认人是价值的主体,置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注重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开展,能够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实质和中心,它无疑推进着美国梦的完成。所谓的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是指追求富庶、自在和时机均等。举例来说,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Chris在窘境中表现出的乐观向上、坚定不移、处处向时机敲门的的精神可视为几百年来美国的主流认识所公认的中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圆满演绎。影片中屡次提到《独立宣言》,美国国旗也呈现好几次,因而全片能够被看成是完成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表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圆满范本。

个人主义使人们的追求多元化。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显得有活力、生机勃勃,就在于美国人讲究一个“新”字,求新求变是美国人的人生哲学,因此在美国新产品、新观念、新风俗层出不穷。求新求变的观念,促使美国人去搞新的发明,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统计数字说,1901年到198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人中,其中美国人占了130多个,苏联和日本分别为10个和5个。但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美国文化也造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等。

总之,个人主义已是公认的美国民族性格的鲜明特点,我们应理解他在美国历史及当今的重要作用,辩证的看待它的优势与弊端,学习其中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实现我们自己心中的梦想。

2)个人自由与平等

美国人的自由观是什么概念呢?美国人的自由观与欧洲流行的概念不同。在欧洲,“自由”是指人们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指免除对肉体的约束,而且指个人有权签订契约;有权从事任何一种普通谋生职业;有权获取有用的知识;有权结婚、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受自己良心的支配崇拜上帝,以及普遍地享有历来被认为是自由和平等地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那些特权。

美国的“自由观”强调,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而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这是自由权利的前提。没有这个条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损害另一个人的自由,结果将是谁的自由也得不到保证。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但是不能损害别人的自由。美国人强调,自由只有在与责任一起运用时才发挥作用。这就是克林顿总统在《希望与历史之间》一书中指出的:“没有责任感,任何自由社会都不会繁荣。”

平等观是美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一般来说,美国人等级观念淡薄,在早期,阶级界线不太明显,多数为中下层阶级。美国是新开辟的国家,在创业之初,几乎所有美国人除了力量和意志外都一无所有,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承袭来的权利就无足轻重,大家靠本事吃饭。美国人信奉”天赋人权"说,《独立宣言》就宣称,“所有人都生而平等”,都具有“天赋人权”,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美国,“平等”是指机会平等,而不是在处境方面人人一样。也就是说,人人都有获取成功的同样机会,而他们各自努力的结果并不一定相同。

3)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

人们对实用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还是存在几个基本的共同点,这就是“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提倡开拓进取,这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三个主要特征,也是它的基本精神所在”[3]。它的平民性、乐观性、实用性、个人主义以及其中的冒险精神等都很符合美国人的个性,把一直存在于美国人心中的思想、做法进行了理论升华,符合美国人应对复杂多变和竞争剧烈的社会生活的要求。实用主义精神充斥在美国文化的每一根血管里,是指导人们行动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反映了美国民族的特性,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这些特点无不融合在美国人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领域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认为,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和进取心就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而美国的领导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4]基辛格对实用主义的评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以欧洲清教主义为历史渊源的文化模式 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殖民地时期至美国独立后,此时美国人有与英国民族认同的意识;美国独立后至第二次英美战争,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某州人,他们具有与本州人民族认同的意识;英美第二次战争至美国内战,北方人已经具有美利坚民族意识,而南方美国人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内战后至南方重建时期,美国人才最后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精神。

《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和西进运动两个关键事件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前者使个人主义得以深刻体现,并促进了美国人追求自由和平等信仰的发展;后者强化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并给冒险精神以深刻注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月花号公约》是对以清教徒为代表的美国先民身上勇气、坚韧、毅力、冒险、讲求实用和效率、物质主义、贪婪等性格的肯定,而且随着美国的前身———北美各殖民地的陆续建立,这种性格便逐渐的扩散整个北美大陆,进而构成了美国的主体国民性格。清教徒带着身为上帝选民的自豪感移民北美,信心十足地投入到神学实践中,把神学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在新英格兰广袤的荒野上,把务实、实干、勤俭奋斗、富于创新进取的实用精神种植在这块土地上。

清教徒把清教主义自英国带入北美洲。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清教徒奋力拼搏,不断进取,艰苦创业,奠定了美国的雏形。他们以自己的宗教哲学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康马杰指出:“虽然清教神学思想的重要性在18、19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逐渐消失,但其许多道德和政治思想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两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并没有使我们失去对这些遗产的继承。”[5]这是因为,清教主义的基本思想已经渗入美国社会,奠定了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基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美国人来说,清教主义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理念,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正是它铸就了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价值观和美利坚基本民族性格。

三、结论

美国民族性格即美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有个人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实用主义等。其中个人主义是核心,各方面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促进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的不断完善。美国民族性格的渊源是美国形成早期来自欧洲的清教主义,清教徒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奠定了美国民族性格之基础,《五月花号公约》促进了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观念的发展;西进运动强化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及冒险精神。从而,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那种进取精神,努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著;张晓明编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16 [3]王元明.行动与效果:美国实用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6.[4]王守昌,苏玉昆.现代美国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7-38.[5]亨利·斯蒂尔·康马杰.美国精神[M].杨静予,崔妙英,王绍仁,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251.

下载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优秀范文5篇)

    中小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安全防范能力是一项人们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习得,并通过实践训练来巩固的心理特征。中小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形成发展也不例外。对中小学生......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精选5篇)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 • 自我价值感是学习而来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家庭价值观的呈现,因而检视自己、原生家庭,有助于改造自己,找出生命的动力,通过这样的察觉与改变历程,更能凸......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关键) ②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④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形成的最......

    儿童性格培养(推荐)

    儿童性格培养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存在所谓的性格,但这却是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0—6岁的时候,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性格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爸妈对儿童的......

    中学生性格培养

    中学生性格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对任何事都认真细致,有的却粗心马虎;有的人对人总是很热情,有的却比较冷淡;有的比较谦逊,有的非常骄傲。这些都反映出......

    性格形成的过程—回忆录

    回忆录:性格形成的过程 前言 性格决定命运,可想而知,性格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那么什么是性格呢?性格就是由一个人的许多性格特征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

    毛泽东的性格形成分析

    影响青少年毛泽东性格的因素分析李玉萍摘要:毛泽东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青少年时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湖南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东西方文化和历史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都非常......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观后感(推荐)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 今天早晨,我看了吉林教育电视台播放的“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电视专题讲座,主要教给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几个方法,分别有:数字编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