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通信规划工作管理办法
信息通信规划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息通信业的规划工作,提高规划工作水平,实现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信息通信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适用对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各省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各企业),从事信息通信规划研究和编制的科研机构等。
第三条 本办法中规划包括全国行业发展五年规划、地方行业发展五年规划、企业发展五年规划及企业三年滚动规划(以下分别简称行业规划、地方规划、企业五年规划及企业滚动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通信管理局和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的要求、行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编制信息通信规划。管理、编制和实施信息通信规划,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信息通信规划工作实行“两线两级”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省通信管理局分别负责全国行业规划与各省地方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各企业总部(集团)及其下属省级分(子)公司或事业部(群)负责本级企业规划的相关工作。工业和信息 化部对各省通信管理局和各企业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省通信管理局对当地企业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 规划体系
第五条 行业规划
行业规划是根据国家五年规划的总体安排,对未来五年全国范围内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以及相应政策措施等进行的描述,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指导性文件。行业规划是指导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每五年编制一次,与国家五年规划保持一致。
行业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上一个全国行业五年规划的发展回顾与存在的问题,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未来五年全国信息通信业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全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
第六条 地方规划
地方规划是根据国家五年规划的总体安排,对未来五年本省范围内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以及相应政策措施等进行的描述,是引导省内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指导性文件。地方规划是指导地方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省通信管理局应每五年编制一次,与行业规划保 持一致,并与所在省人民政府的各项规划紧密衔接,充分考虑地方发展的具体情况。
第七条 企业规划
企业五年规划是对未来五年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施步骤和经营措施等内容的描述,是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企业五年规划是指导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企业应每五年编制一次,与行业规划保持一致。
企业滚动规划是企业在五年规划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情况,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编制的实施性规划,每年编制一次,规划期一般为三年。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八条 行业规划工作程序
(一)预研阶段。在上一个国家五年规划的第4年开始规划预研工作,主要包括:提出下一阶段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部署预研课题。
(二)编制阶段。在上一个国家五年规划的第5年开始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确定编制机构人员,研究确定规划框架思路编制方案,选聘规划编制咨询专家组;根据预研课题成果,有针对性开展深入调研,编写规划初稿。
(三)发布阶段。在本行业规划的第1年开展规划发布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按部工作流程审定后正式发布;规划发布后,组织开展规划解读宣贯工作。
(四)实施阶段。本行业规划发布后至规划期末开展规划实施,并在规划期的第3年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的内容包括:规划目标完成情况,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规划改进建议等。
第九条 地方规划工作程序
地方规划工作可以参考行业规划工作程序执行,并与其进度保持基本同步。地方规划在省内审定后应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地方规划发布程序由各省通信管理局根据当地情况确定。
第十条 企业规划工作程序
企业规划工作程序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企业五年规划可参考行业规划工作程序。各企业五年规划应在五年规划期的第一年经内部审定后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基础电信企业滚动规划每年经内部审定后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地方规划和企业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规划交流,促进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
第四章 条件保障和保密管理
第十二条 各相关单位应重视培养和广泛吸纳规划人才,加 强信息通信规划专业队伍的建设。
第十三条 各相关单位以规划专项经费等多种手段保障信息通信规划的资金投入,保证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四条 各相关单位对规划工作中涉密信息,要严格执行密级管理和披露权责。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保密条例的要求,对企业上报的密级资料妥善加以管理。
第十五条 对信息通信规划最终成果、中间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委托研究方和研究方应在合同中加以明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行业及企业的各项专题规划可结合实际需要有选择地编制,国家有明确要求的专题规划,应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并上报。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互联网企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规划编制前一年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和影响力等综合因素确定。
第十八条 各省通信管理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相关的规划管理办法,以加强对省内信息通信规划工作的统筹管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通信规划工作管理规则》(信部规〔2001〕827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南京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珠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信息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
第四章 信息基础设施监督与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广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向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传输光(电)缆、基站、微波站、交换机、接入设备、室内分布系统等通信线路、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通信管道(孔)、杆路、机房、铁塔、配电设备等设备设施。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责】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区(功能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宣传工作。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城市管理、价格、公安、交通运输、公路、环境保护、市政园林和林业、海洋农业和水务、安监、工商、电力、无线电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的相关工作。
督办部门负责做好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履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职责的督促检查工作。
监察部门负责做好对违反本办法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的调查处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区政府(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依法建设原则】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资源合理利用和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依法接受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依法保护原则】 信息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基础设施。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保护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管理制度,对所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巡查、维护和检修,预防可能危害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对正在发生损害、破坏信息基础设施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的义务,不得阻碍和破坏依法进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对危害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信息化主管部门或者电信业务经营者报告。
第七条【正面宣传原则】信息化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电信业务经营者、新闻媒体等应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客观真实的宣传,向公众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知识,正确引导舆论,消除民众误解。
第二章 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统一规划要求】市、区(功能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电信管道、光(电)缆、基站、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等相关规划做好衔接,统筹安排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结合信息行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逐步完善通信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管道、光(电)缆、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报市、区(功能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九条【同步建设要求】市、区(功能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规划建设车站、机场、港口、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时,应当事前通知电信业务经营者,协商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宜,确保建设项目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新建民用建筑建设项目应同步建设规划用地红线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官网、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配套建设标准、工程施工和验收等强制性规范。向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报批的管线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应当包含信息基础设施的相关内容。
第十条【入地要求】通信线路具备入地条件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架空通信线路,城市建成区内已有的架空通信线路应当逐步入地。
第十一条【综合管廊配套要求】市、区(功能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时,应当为通信线路进入管廊提供条件。
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在已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内建设通信管道和架空通信线路
第十二条【共建共享要求】与新建民用建筑建设项目配套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基础设施全部实行项目建设方或开发商建设、各电信业务经营者共享,以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预算。
第十三条【不得排他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与民用建筑的开发者、所有者和管理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阻挠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该区域提供服务。
第十四条 【验收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对新建民用建筑内配套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验收,并于验收合格后30日内,将验收文件报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备案。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将其接入公用通信网。
第十五条 【美观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可在商用、民用建筑物上附挂通信线路、设置小型天线、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但事先应当与建筑物产权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协商,并按照规定向该建筑物的产权人或管理人或使用人支付使用费或管理费。在建筑物上附挂通信线路、设置小型天线、通信基站等通信设施,应当与城市和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发射天线采用小型化、隐蔽化的建设方案。
在建筑物上设置小型天线、通信基站等通信设施,应当符合建筑物的荷载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公共物业支持】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市、区(功能区)、镇(街道)、村(居委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免费开放所属建筑物以及路灯、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用于支持通信管线、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七条【建设资格管理】从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人员,应当具备法定资质或者资格,依法在资质或者资格规定的等级范围内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未取得相应资质或者资格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从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活动。
第三章 信息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
第十八条【安全运行职责】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保障信息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安全运行的管理职责:
(一)定期检修和维护信息基础设施,落实安全保护责任,完善应急措施,为开展保护信息基础设施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二)根据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的需要,在信息基础设施上或者周围设置标志,标明信息基础设施产权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三)根据保护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需要,在信息基础设施上或者周围设置警示标志、电磁辐射指标标识、围墙、栅栏等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九条【禁止性行为】禁止实施下列危害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通信线路及其他信息基础设施;
(二)擅自断开信息供电系统,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三)对通信基站及配套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侵害或者破坏;
(四)擅自在规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挖沙、采石、取土、堆土、钻探、挖沟等;
(五)在埋有地下管道、通信光(电)缆的地面上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性的废液、废渣;
(六)在危及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范围内点火烧荒、爆破、堆放或者停放易燃易爆物品;
(七)偷接通信线路、电力或者设备;
(八)向信息基础设施投掷物体,私自攀爬电信设施,在信息基础设施上悬挂物品;
(九)擅自在规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抛锚、拖网、采砂以及从事其他危及水底、海底电缆安全作业的;
(十)其他危害或者损坏信息基础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应对】
信息基础设施出现故障、不可抗力等突发事件,导致发生严重影响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等紧急情况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在充分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在城市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上先行施工,并及时通知有关管理部门。依法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或突发事情结束后24小时内提出补办审批手续申请。
执行应急通信保障和信息基础设施抢修任务的车辆和人员,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在公路、城市道路优先通行。
第二十一条【安全保护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家规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经依法批准实施下列可能影响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行为的,应当事先告知电信业务经营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新建、改建或者扩建车站、机场、港口、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等;
(三)铺设电力线路、电气管道、煤气管道、供水管道、下水道、广播电视传输线路、电信线路以及设置干扰性设备;
(四)实施爆破、采矿活动;
(五)建设生产易燃易爆物品、排放腐蚀性物体的工厂;
(六)其他可能影响电信设施安全或者电信质量的行为。
在国家规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范围以外实施前款规定行为,可能危害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的,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因建设施工活动造成信息基础设施毁坏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保护性规定】 从事施工、生产、种植树木等活动,不得危及通信线路或者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或者妨碍线路畅通;可能危及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时,从事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通知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者,并负责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已经危及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或者损坏信息基础设施、阻断通信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二十三条【迁改要求】因新建、改建、扩建车站、机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设施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管线设施,确需改动或者搬迁信息基础设施的,应当按照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改动搬迁补偿协议。
第二十四条【迁改赔偿】因新建、改建、扩建信息基础设施,确需其他设施迁移或者造成其他设施产权人经济损失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无补偿规定的,由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相关设施产权人协商解决。
第二十五条【安全距离】 架空或者地下油、气、水、电等管线需要与通信管线交叉穿越、平行建设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间隔距离。不符合的,后建单位应当与先建单位协商,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先建设施的安全,并承担相关费用。
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各自的主管部门协助协调解决。
第二十六条【配合义务】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维护和保护活动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提供便利,不得非法阻挠和干扰。
第二十七条【收购废旧规定】禁止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通信设备、器材。
从事废旧物资收购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废旧通信设备、器材,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依法保护规定】 公安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查处阻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破坏、盗窃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危害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章 信息基础设施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 市、区(功能区)、镇(街道办)、村(居委会)有关政府机关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汇总后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纳入督办事项,由市政府督办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市政府督办部门给予通报批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同级监察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市、区(功能区)、镇(街道)、村(居委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拒绝开放所属建筑物以及路灯、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本级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者或物业管理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项目所在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项目所在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阻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
(二)拒绝为信息基础设施权属者使用通信配套设施提供平等接入和使用条件的;
(三)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施工,造成信息基础设施损坏或者阻断通信的;
(四)与电信运营企业签署排他性协议,向其非法索要进场费、接入费、使用费或者其他名目各种费用的。
第三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违反本办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四规定的,由项目所在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项目所在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业内进行通报批评,并抄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将其行为列入诚信体系黑名单。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与民用建筑的开发者、所有者和管理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阻挠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该区域提供服务的,由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批评并上报至省通信管理局处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履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职责的,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向省通信管理局通报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实施危害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危害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的电信设施、器材,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相关事项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附搭通信设施的广播电视设施,除适用广播电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同时使用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17年
日起施行。
月
第三篇:信息工作管理办法
城景办发„2012‟12号
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
信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管委会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旅游发展公司:
为切实推进我委信息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管委会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各单位之间工作交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特制定《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信息工作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信息工作管理办法
《一周信息要览》是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最快捷有效的渠道,也是管委会领导及时了解各部门(单位)落实领导批示精神、工作部署和重大情况的重要途径。为切实推进信息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工作责任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一)城墙景区信息工作管理部门为管委会行政办公室,负责对全系统各部门(单位)上报信息进行编辑、整理、刊发或上报。
(二)各部门(单位)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并明确一名信息员,负责本单位各类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
二、信息报送原则及内容
(一)信息报送的原则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保真实性、时效性、全面性。
2、各部门(单位)报送信息一定要及时,重要信息要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尤其是要及时报送对市委、市政府及管委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重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及其它重要活动、突发性事件要即时报送。
3、各部门(单位)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的提供信息,不得漏报、瞒报、迟报,需要连续报告的要做好跟踪续报工作。
(二)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1、上级党委、政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及我委的重要决策、决定,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2、各部门(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类活动以及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等;
3、工作中发生的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及突发性事件;
4、根据市委、市政府、曲江新区管委会工作部署,行政办公室约稿的信息;
5、调研信息;
6、其它需要报送的信息。
三、信息载体
(一)管委会《一周信息要览》
主办单位:管委会行政办公室
报送范围:曲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管委会领导,管委会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旅游发展公司。
报送内容:本周各部门(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省、市、曲江新区及我委重大工作部署、重要会议精神工作情况;工作运行中的重要情况、动态、阶段性成果,具有经验性、建设性、指导性、调研性的信息等。
(二)西安城墙景区门户网站
主办单位:行政办公室
报送内容:保密范围以外,适于公开的信息。
(三)其他信息载体
四、信息报送流程
(一)拟稿
各部门(单位)对所报送的信息要在内容筛选、文字加工、审核各环节严格把关,力求“快、准、精”,做到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内容真实、事实清楚、文字凝练、数字准确,确保信息质量。
(二)报送要求
所有报送信息均于每周四下午6点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至行政办公室,每周五如有重要工作信息,应及时补报。
(三)编辑审核
行政办公室对各部门(单位)所报送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初步确定编发信息栏目及内容,报行政办公室分管主任审核,由行政办公室主任签发。如遇重大信息,由管委会领导审核、签发。
(四)结果反馈
行政办公室将每期《一周信息要览》信息采编情况按季度向管委会领导、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
五、信息报送任务
全系统各部门(单位),平均每季度采用信息不少于6条。
六、信息考核
(一)考核办法
信息工作纳入管委会绩效考核,由综合资料考核组按季度、进行专项考核;每季度末通报信息报送及采用数量。
(二)稿酬及评比表彰
1、管委会主要依据每季度专项考核结果,每年从各部门(单位)中评出管委会信息先进工作部门(单位)与优秀信息员,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
2、根据报送信息质量,办公室将对采用信息给予稿酬奖励;
(三)通报批评
各部门(单位)季度、采用信息量未达标的,管委会将予以通报批评。
七、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八、本办法由行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文秘工作信息办法通知
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6月19日印发
第四篇:通信管理办法
通信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诚南煤业有限公司通讯管理工作,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结合诚南煤业有限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管理范围:对诚南煤业有限公司固定电话的管理、内线电话管理、固定电话费用的发放;移动电话话费补助的发放。
二、管理职责:机电部负责对监测队相关通信业务的指导和监管,负责行政电话(即外线)使用权限,内线电话的申请安装。
监测监控负责行政电话、调度电话、内线电话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电话特殊业务开通、移机、安装新电话联系等)工作。
三、固定电话管理: 1.固定电话配置
1.1确实因业务需要增加外线电话,必须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正职签字,经机电部长审核批准后,将申请送至监测监控备案并给予办理。
1.2确实因业务需要增加内线电话,必须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单位正职签字,由机电部长批准审核后,到监测监控备案给予办理。1.3其他重点岗位、重点场所原则上仅安装内线电话1部。2.办公电话使用:
2.1原则上电话号码不随人员流动,办公室和电话号码相对固定。
2.2如发生办公室变动,各单位外线电话确需拆移机或改号时,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单位正职签字,经机电部审批并备案办理。
2.3内线电话确需拆移机、改号时,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单位正职签字,报机电部审批并备案办理。
2.4各单位在提出移机申请时,须做好移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得因移机影响正常工作。
2.5外线电话如确需开通市话、农话、长途时,由需求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正职签字,机电科部长审核批准后,交至监测监控备案及办理。
3.维修与更换:
3.1固定电话机(含内线、外线)发生线路故障时,各使用单位报机电部进行维修处理。需更换话机时,由话机故障单位持故障电话到机电部,经确认后领取更换。
3.2电话机、电话线等设备材料,由机电部统一按相关程序向供应科报送购置计划,由供应科及时采购。
3.3各单位使用电话机、电话线时,以领料的程序从机电部进行领取,并注明电话机数量、线缆长度。3.4建立建全通信设备、设施、仪表的技术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妥善保存。
四、电话费用管理: 1.移动电话费用:
1.1移动电话费用每月补贴一次,每月各单位到监测监控办公室领取本单位人员的移动话费补贴。
1.2如发生人事变动后,需要发放话费补贴的人员自行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级别等相关信息),经矿长批准后,相应的费用补贴于下一月开始执行。
2.插卡电话费用:
2.1各部室办公电话补助标准按
2.2各部室用户卡每月1日充值,不累计。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每季度进行考核。
3.办公电话费用:每月10日前由专人负责所有固定电话费用缴费。
五、1.办公电话机经维护人员确认属人为损坏的,由各单位负责维护。
2.办公电话随意拆卸或挪作它用。
3.上班时间严禁使用工作电话处理私人事务,造成工作延误的,责任单位承担一切后果。
4.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机电部同意,不得私自安装和拆除通讯设备及线路。
第五篇:团县委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定稿)
共青团**县委信息报送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团青信息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团市委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信息工作基本原则
㈠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团青信息工作应体现及时、精练、准确、高效原则,积极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㈡信息工作应充分体现全面性,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回避矛盾,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信息。
㈢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在信息的收集、编辑、整理、报道、登记及信息资料的管理中,必须认真做好保密工作。
二、信息网的构成及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㈠信息网的构成1、**团县委信息网由团县委办公室和各乡镇团委、县直团委、总支、支部构成。
2、团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乡镇团委、县直团委、总支、支部的负责人为本单位信息工作负责人,同时兼职信息员。
3、团县委办公室负责信息的归口管理和上报工作。㈡信息员的职责
1、及时了解、收集、编辑本单位的信息。
2、准确掌握、了解本单位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编辑、整理,上报信息。
3、做好本单位信息整理汇总工作。
4、完成上级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布置的其他信息工作。
三、信息工作程序
㈠信息收集的主要来源:上报或下发的文件、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基层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团建创新做法、调研报告及其他信息、文件、材料等。
㈡信息的编辑整理:要求真实可靠、有根有据,具有时 效性,所列的事例、数据、单位应力求准确无误;文字要求做到标题简明,语言简练;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整理和编辑。
㈢信息报送任务指标:各乡镇团委、县直团委每周上报信息2条,县直各总支、支部每周上报信息1条,团县委工作人员每周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
㈣信息报送地址:书面报送地址:统办1号楼312室,电子邮件地址:mlgqt@163.com(电子邮件直接粘贴),QQ号:408903926
四、信息工作制度
㈠信息登记制度
团县委办公室对收到和被采用的信息将分别进行登记,每月统计一次,作为年终总结、表彰的依据。
㈡信息采用通报制度
由团县委办公室负责对收到和被采用的信息情况及累积计分情况每月通报一次。
㈢信息工作考评表彰制度
1、团县委对信息工作实行考评、表彰。团县委将根据每年收到信息件数、采用数进行累积计分,综合评选,年终确定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奖励。
2、计分办法。上报信息1条,计1分;团县委采用1条,计1分;团市委动态网站采用1条,计2分;甘肃共青团网站采用1条,计2分;甘肃青年工作采用1条,计5分;
上报调研材料1篇计2分,采用1篇计5分。
3、将信息报送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未完成报送指标的 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优;超额完成指标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按照比例进行加分。
五、本办法由团县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