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泛开展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工作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保障
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定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校园两级督导制度、校党政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处级干部担任班主任制度等,并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予以实施,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学校实行校、院(部、中心)两级教学管理,建立了队伍相对稳定,学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责任心较强、善于管理、勇于改革与担当的教学管理队伍。两级管理人员共有31人,其中校级教学管理人员14人(包括分管教学副校长1人,教务处13人);院(部、中心)级教学管理人员1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3人、占9.67%,副高级职称11人、占35.48%,中级职称17人、占54.83%;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占6.45%,硕士学位23人、占74.19%,学士学位5人、占16.13%;45岁以下24人,占77.41%。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领导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熟悉校、院(部、中心)两级教学管理工作,各院(部、中心)主抓教学工作的领导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担任,其中具有副教授7人,占38.89%。
学校大力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岗位,广泛开展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工作,近3年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41项,“十二五”至今,先后获得校级以上各种荣誉和表彰奖励160人次。
第二篇:教学管理与课堂改革
教学管理与课堂改革——山东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
长专题报告会
一、杜郎口中学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崔其升认为,改革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校领导不懂教学;
2.学校领导不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劳动成果; 3.学校领导不钻研教学教研。
(点评: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学工作。崔校长能够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分析、归纳学校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校长工作的任务和使命,是他的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杜郎口中学的新领导班子
崔校长到学校后,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学校管理工作要“四看”:领导班子看校长,班主任看领导班子,老师看班主任,学生看老师。
崔其升担任校长后,身体力行地做了三个方面的表率:
1.在教学上做表率
他担任校长后,在学校上了很多学科的课,而且要求自己要上就一定要上得最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权威。他还亲自担任了初三年级的班主任,结果各项考核指标达到了年级最好。
2.创造条件改善教师待遇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现在学校每年的招待费不到一万元。学校的工程建设,尽量由自己带领学校教职员工做,如学校的地面硬化绿化,就是崔校长用三个假期的时间带领学校教职员工自己完成的。校长还自己学习电焊知识,自己电焊学校的铁床,为学校节约了六万多元的开支。校长这几年没有领过一次奖金,上级机关发放的奖金也拿出来奖励老师。他还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学校的干扰,坚辞上级机关干部拿发票到学校报销。
崔其升认为:“制度的约束不如人格的感染。”
3.领导班子要讲“六性”
崔其升认为,学校的领导一定要是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做表率。他当校长后第一个上公开课,而且规定学校领导人员所教成绩,不进入前三名的,不能继续做学校领导。
(1)人格的高尚性
要公大于私。他认为“为公是最大的为私”,要处理好“求”与“不求”的关系。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公大于私。对待工作有“九字方针”:找差距、寻不足、谋发展。提出“人人是主人,个个是校长”。②要有业绩。③要公平。学校有不少班子成员的家属也在学校工作,对家属的要求更加严格。
学校的管理主要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自律。他要求学校的领导人员要学会用“大于号”的工作方式来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和育人工作,校长提出的要求如果是100%,副校长就要考虑和完善到120%,甚至更多。(2)问题的敏锐性
提出“严格是最大的爱”。在学校,老师们已经形成谁给自己提意见就是恩人。校长关注两点:老师的福利和严格管理。
(3)评价的具体性
每天有两次反馈会,每次反馈都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展示出来,不说空话、大话,“具体意味着深刻”。
在管理过程中,要将奖励变成动态的奖励,要进行及时的奖励。
杜郎口中学为教师开展了业务论坛。在课堂中让老师少讲,或者不讲,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在业务论坛会上,让老师讲业务、讲感受,及时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现在学校有80多个研究专题,都是教学中一些具体的课题,如教师如何进行反思等课题。
(4)优秀的引领性
(说明:还有两点,他没有具体阐述)
三、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经验与办学特色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学历并不高,素质并不强。其中有19人是中师毕业,20多人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师资并不过硬,但学校的升学成绩却创造出了奇迹。2005年268人报考重点高中,有267人考上重点高中。最近两年,毕业学生更是百分之百升入重点高中。
崔其升认为,杜郎口中学的办学方式在于不单解决了学生的知识问题,而且解决了学生的会学问题。通过学校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学习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上,他认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大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评价不看老师的讲,而看学生的学,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来评价教师,开始教师都很反感。崔其升认为,能够让学生做的,教师就不用过多地进行干预,而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结合其自身的实践,崔其升认为,课堂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惯性难改。教师一直受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影响,难以改变依靠讲授的教学方式。(2)劳动强度增加。一些教师不开放课堂,是因为开放的课堂会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强度,教师要应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表现、问题,需要进行非常全面、细致、深入的准备,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3)教师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
崔其升要求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班上有一个学生会,就不能让教师讲。他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兵教兵”、“兵带兵”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交流、沟通和相互影响。
山东省教育厅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在新课程下要进行“三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
1.教师的功能与定位
教师在课堂中的功能是什么?教师不应该停留在传送、讲解已有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要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发动者、调控者。
评价课堂教学,主要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探究性、展示性在课堂教学中的是否得到有效的激发和表现,以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度作为考察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基本的、主要的因素。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发展原则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2.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杜郎口中学提出“不为升学赢得升学”的口号。崔其升校长认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
(2)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
(3)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教学的本质是培养人格。
3.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特色
崔其升认为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特征是:“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4.教师和学生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转变
(1)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崔其升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实现这样五个转变: A、由主演变为导演 B、由经验变为科研 C、由现成变成生成 D、由老师变为学生
教师的教学境界应该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E、由师长变为朋友
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教师架子,崔其升举了他们学校刘为秋老师通过向学生示弱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使他们班的学生的成绩很快得到了提升。
(2)学生如何转变角色
A、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有独立人格的人(由物到人的转变)
好课是什么样的课?崔其升认为,好课的标准是:“生动、主动、轻松、快乐”的课,这八个字就是好课的特征。
评价课堂教学主要看什么?崔其升校长认为,他评课首先看课堂中师生的表情,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是“生动、主动、轻松、快乐”的,那么这堂课就是好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干什么?就是要让学生精神焕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组织、引导,让学习的事情变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让课堂上一个人(指学生)的积极性变成几十个人的积极性。B、由对考试的追问变成对人生的理解 C、由对知识的接受变成对知识的探究 D、由内向羞涩变成大方勇敢 E、由自私自利变成公益责任
杜郎口中学的学校课堂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经过学校长期的课程改革的实践之后,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已经自发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3)课堂的六个转变
A、(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 B、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
C、由单一知识的学习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 D、由标准答案变为多元化的理解 E、由精英式变为大众化
F、由安分守己变为超市式自选课堂。
5.解放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育即解放”。崔其升提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为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杜郎口中学进行了以下七个方面的改革。
(1)撤掉讲台
从2002年开始,学校撤掉了讲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
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让学生把智慧发挥出来。
(2)增加黑板
教室的三面墙上都有黑板,走廊里也是黑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后,都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来讲、来展示、来表现,杜郎口中学的每节课后,基本上没有了作业,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表述了出来,有什么问题,也通过其他学生修改、补充而得到了弥补。
学生在黑板上写,比他们在练习本上写,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有其他学生对他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这样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种方式,就形成了一个学生之间的学习的交流互动。
崔其升介绍,深圳教科所专家在参观杜郎口中学之后,对杜郎口中学的黑板的功能进行了这样的归纳,认为有这样三个作用:反馈、拓展、练习书法(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的字都写得很好,与每天的锻炼分不开)。
崔其升认为,“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是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样的也是教学需求。
(3)改变课桌摆放方式,实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并没有因为交流、互动、合作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浪费时间,因为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会学不如会写,会写不如能够帮助一个学习效果差的同学学会学习。”学生的写和帮助同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他自己对学习进行整理、进行深化、进行内化的过程。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的评价放在小组内进行,不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
(4)课堂上鼓励、保护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课堂上,学生可以朗读、可以讨论、可以演情境剧、可以到教室外进行自学等。
崔其升认为,在同时段内,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他本人和学校的支持。
(5)课堂上鼓励、激励学生多元化地解答问题
崔其升认为,课堂中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就是对一个问题出现几个不同的解答,不同的答案。学校鼓励、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推行“三三六”自主学习方式
其中的一个“三”,是指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板块,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
①预习课
主要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解决基本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要做好自己的预习笔记,记下自己的预习感受、预习心得、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预习成果进行梳理,而且要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探讨、解答预习过程的问题和困惑。每一个小组要将自己小组遇到的不能解答的困难、问题整理出来,提交给老师和展示课,然后通过教师或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共同解决。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讨论、讲解的过程。对照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崔其升校长认为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是:“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②展示课(六个环节,就是其中的“六”)
展示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课。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方式的“六”,就是他们摸索出来的有关展示课的六个环节。
A、预习交流
课堂上,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交流自己的预习过程、成果、存在的问题。
B、确立目标
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C、分组合作
每堂展示课,教师将教学问题与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由每一个小组去进行小组攻关。这一过程,大约占6、7分钟。
D、展示提升
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进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这一过程,大约占17、18分钟。
E、穿插巩固
对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同学相互进行帮助解答。
F、达标测评
教师将每一堂课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编制好检测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检测学生有没有达标。
这一过程,大约占5分钟。
③反馈课
以教学单元为一个反馈单位,让学生对还没有达标、没有理解掌握的同学进行反馈,进行补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过关。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又可以归纳为九个字——“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这三句话就是其“三三六”自主学习方式的又一个“三”。
A、立体式
追求三维立体式的学习目标与任务,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B、大容量
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C、快节奏
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点评:听了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报告,有三点启发。其一,杜郎口中学的巨大变化,杜郎口中学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有一位关注教学、积极思考和发掘教学规律的校长的强力推动。其二,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路径,是以抓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为突破口,来推进学校的改革工作和管理工作。崔其升校长找准了、抓住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主要矛盾和突破口,身先士卒,攻关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终于苦尽甘来,功成名就。其三,杜郎口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与有益经验,其革命性意义在于,对于突破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难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与角色的转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考与借鉴范例。对于这一阻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题,杜郎口中学的校长与师生们,不但进行了理论上的思考,还做出了具体而微、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
第三篇:浅谈实训教学管理改革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实训教学管理改革
泾县高级职业中学 王慧慧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就我校实训教学的现状而言,其改革势在必行,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训教学作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实训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了解实际知识、熟悉职业环境、培训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职业模拟实训,学生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还能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逐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我校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训基地(硬件)条件较为薄弱。实训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没有必备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就无法进行相应的实习(实训),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设备的构建。加之原材料、耗材成本高,一些实训中不得不用木头、毛竹等来代替钢、铜等工件,这就影响了实训效果,同时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因而也增加了实训成本。
2、实训教材内容相对老化。目前,我校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多少都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老化的问题,而且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差距也正在越来越大。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正是由于教材的老化、与现实联系不紧,才会有许多学生认为某些实训课的开设学习没有多大意义,当然学习起来也没有什么兴趣。
3、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有些死板。实践性是实训技能课的突出特征,实训技能课就是要求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劳动情感。然而就目前我校实训课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口头说教或者机械重复模仿操作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地遏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期教学下去,学生们对实训课的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
4、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难度较大。目前,我校的专业班一般人数都在四五十人以上,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实训教学管理难度很大,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实际上学生实训一周可能比上半学期的理论课更能学到东西。但是如果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5、实训教学的考核过于陈旧。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极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其不及格而不能就业。加之,学生本身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把实训课当成一回事,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6、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大部分的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也没有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师资,就教不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职业教育如果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势必陷入发展困境。
三、实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的投入
学校可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渠道,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改善学校目前存在的实训条件不足的现状。
2、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馆作为实训教学的主管部门,应加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考核体系,尽量做到四个凡事:凡是有章可循(文件充分)、凡事有人实施(落实、执行)、凡事有人监督(检查、考核、验证、督促)、凡事有据可查(记录充分、有效,陈述正确、全面,现场文明整洁,工作规范正确)。
3、加大实训课教材的校本化进程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现有教材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教师以案例形式撰写讲义,不断充实案例,不断补充,完善讲义;再将积累的教学经验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加以推广,这样可能更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能够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我校数控专业根据数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来进行教学,其实用性就很强。
4、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由专业人士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确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共同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实施过程中,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协助学校实施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督查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订单式教育的实质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施订单式教育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深入有效的合作,企业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订单式教育的合作机会,将实训教师派往订单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
5、实施“双证”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双证”制。“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即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6、以实训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在进行实训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能够从事某项事业或商务规划活动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更新了学生的择业观念,改变了学生的择业方向,从而培养了学生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了创业意识,为他们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了准备。
7、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为了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实训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去挂职锻炼,也可以通过外聘技术人员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小学教学管理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上集镇镇直小学教学管理改革工作汇报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为宗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内容,紧紧围绕“重管理、求质量、抓细节、创特色、提内涵、促和谐、创名校”的工作目标,以推行“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为平台,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新的教育理念把学校领导定位为既是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加强领导,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就是要服务教师,服务教学,千方百计地为提高办学效率,提高办学质量保驾护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领导,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教导处以下又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常识、体卫艺五个教研组,分学科具体负责相关工作。落实学校领导责任制,实行学校领导包年级包学科的责任制。学校领导从每个教师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到平时的备、教、批、辅、考等,再到期末质量检测都进行全程管理与督查。在加强学校内部机构建设的同时,还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运行。为促进我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我们在参考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情况实际订立了大量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运行的制
度。包括: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课堂教学每日巡查制度等。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首先由学校拿出方案,交全体教职工分组讨论,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领导班子再商议讨论,最后制定出符合绝大多数人意愿的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中,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理性管理与人性管理相结合,二是创新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三是数字管理与模糊管理相结合。总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对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也明确了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使学校管理有据可依,工作日趋规范。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的发展师资是关键,学校要发展一要有凝聚力强、服务意识浓的领导班子组,二要拥有教育理念超前、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上集镇镇直小学始终把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
1、注重班子队伍建设
“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一个好的领导团体,任何单位都难以发展。学校领导都不脱离课堂,与教师比业绩,与教师比品格。他们与教师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教学工作挑重担,教学研讨作标兵;管理学生走在前,服务教师用真心。形成了一个榜样型的领导集体。同时,注重思想学习是提高班子战斗力的又一途径,校长每周都要组织班子成员召开生活会,学习国家的教育政策,重申“克己奉公,干净办事”的工作原则,检讨自己的工作失误。“打铁先须自身硬”,强有力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姿态高、风格高、学识高,境界高,工作水
平高,服务热情高的优秀集体,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和亲和力,给上集镇镇直小学广大师生树立了可直接效仿标杆,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点。
2、强化学习研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因为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必须通过每一个教师来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一靠学习二靠研究。为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号召全体教师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增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忧患意识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通过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学生、家长最喜欢的老师”的评选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
(四)、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坚持质量为本。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愿望。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必须始终坚守“质量为根本”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我校是淅川县强力实施“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点实验学校,如何把“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效进行,我们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积极探讨,群策群力,外学内研,扎实开展,有效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查阅资料;
2、集体备课;
3、精导善诱;
4、及时反馈训练;
5、当堂达标。学校还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有效的促进:
1、自我反思,2、互相观摩;
3、互相听课;
4、随机抽查。不定时组织有关人员随堂听课、公开课、推门课、跟踪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一条龙的督查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09年以来,①我镇小学的“导学互动”培训全部在我校举行。而且作“示范课”的教师和主评教师也全部定为我校教师。②全镇组织的“导学互动”优质课竞赛中,我校30余名教师参赛,有20余名获一等奖。③淅川县小学语文“推门课”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④两届淅川县小学语文“导学互动”课堂教学实验研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召开。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提高了教师教育理论修养。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全面稳步推进基础教学改革。
(五)、以优质课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优质课活动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每一学期我校都要组织不同轮次,不同学科的优质课、公开课竞赛。第一,我们以教研组活动为抓手,组织教师研讨本期优质课如何开展,并观看名家名师的示范做课。第二,以年级组为单位,研讨、互听、互评各自准备的课,从中推荐一名教师为本级段做示范引路课。第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各级段的做示范引路的课进行点评,查找不足,结合“导学互动”的有关要求提出修改意见。第四,由教导处牵头,逐级段进行示范引路做课。第五,组织全校人人参与的优质课赛课活动,并从中选拔优秀的课参加县镇组织的优质课赛课活动。细
致、扎实的优质课活动组织使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也能够快速适应、掌握“导学互动”课改的有关要求。
(六)、以校为本,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学校品位 我校以科学的理论引导教师健康发展,根据教研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树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缩短教师群体磨合期,加快培养教师进程,提升学校品位。
1、明确校本教研内容。从组织形式上有:①学校集体教研(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会,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学校一些重大教学问题);②科组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科组教研,包科领导和教研组长负责,解决学科重点问题);③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上有:①备课教研、上课教研、听课教研、评课教研,即“校本课堂教学教研”;②学科课题研究教研;③教师学习教研。在每一个教研环节里,我们坚持做到有负责人,有目标,有内容,见成效,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教研团体。
2、把握校本教研方式。主要采用专题学习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观摩课汇报、研讨课交流、论文汇报交流、课程资源开发等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提升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
3、促进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学效能。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
不少于20节,行政不少于3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学校各科组、级组之间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教育专家、学校行政、骨干教师、教师同行等,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即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
5、推行课题研究,打造校本教研品牌。本着“立足现实,注重实际,以生为本,兴教兴校”的原则,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打造校本教研品牌。
(七)、以组织教学月检为手段,抓好常规教学。
常规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是教学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结合点,为了切实抓好常规教学管理,我们在每月由教导处牵头,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组长参加,对全校教师一个月内的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培优辅差、章节过关等常规教学情况分学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四有”:有记录、有评语、有日期、有反馈。检查完成后,结果迅速反馈给校长、分管副校长,由校领导对照检查记录随机抽查部分教师常规教学资料,杜绝月检中“送人情、卖面子”的现象。每月的检查结果由分管业务副校长在教师例会中宣布总结,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并对下步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① 课前准备流于形式,应付了事;② 课前准备注重显性准备,忽视隐性准备,课上结构不严。
个别教师课堂过程不够务实,主要表现为:① 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② 把“平等对话”变成“机械问答”;③ 把“适当表扬”变成“随意夸奖”;④ 把“合作交流”变成“分组讨论”;⑤有“丰富活动”没有“深刻体验”。这些做法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一定的偏差。
个别教师教学方法、手段不优,主要表现为: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导致课效不高。
个别教师练习、作业处理不当:主要表现为: 批改不及时和 作业评价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个别教师教学研究走于形式
① 个别教师参与研究的目的不明:不是把教研当作个人发展的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而是把 当做可有可无的一般性活动,满足于走走形式、做做样子。
② 个别教师研究方法不妥:没有真正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问题意识不强,既不能发现问题,又不能研究问题,更不能解决问题。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成绩是新的起跑线,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
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出类拔萃。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常规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两手抓,尽一切努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
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创办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榆林是一个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煤、天然气、石油、盐等资源的贮量和品质位居前列。开采和炼化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榆林目前有5所职业学校,由于几年前的普高热、升学热的影响,职业学校中又产生了综合高中,导致职业学校既不能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又不能给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所以,要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在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制度的创新,管理观念的创新,办学模式的创新,彻底革除不符合职教特征的赘生物,才能真正迎来职教的春天。
2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1 按部就班的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必须到学校完成3到4年的学业,取得毕业证后才能参加工作。
2.2 中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就是以文化课为基础,基本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文化课知识后,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长,但文化课与专业所占时间基本均等,没有主次之分,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高的文化素养,又不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
2.3 课堂管理的死板性
传统的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严格的课堂教学制,一般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
3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措施
3.1 彻底打破旧的僵死的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其实是从教育到就业的过渡。一定要学生完成三年学业,未免过于死板。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就走向岗位,即使他还未完成学业?显然,当他需要时,他还可以从岗位上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应形成以学年为单位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学习制度,当然学籍保留应确定年限,最多不超过两年,这样,就形成了就业1[1]与学习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3.2 正确处理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
文化课和技能课谁主谁次?就职业教育而言,明确“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教育当然是技能课为主了。
但是,也不能将文化课完全删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而文化课则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持。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必须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确定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向技能课倾斜。适当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各文化主课一周安排3~4节即可,将腾出的课时补给专业主课,或开设更多的专业延伸课程,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要求;改变校内活动以文化课为主的现象,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练兵;还有就是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文化课设置上要做到与专业课配套。编写和选择一些与专业课相配套的教材,比如说计算机专业,不开设普通英语,就给学生开计算机英语,难道不是更学以致用吗?再次,确定文化课的服务功能,比如,在中职学校开展《普通话》、《实用文体写作》、《礼仪》等课程。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文化课内容重新设置,使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形成内在的联系。
3.3 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技能教育为主导应该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教育视为职业培训,更不能形成掌握了技能就是完成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观点。因为,我们政府、社会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崇高的使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是作为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来的。此外,各种对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化为培训,要充分抓住教育这一出发点,重
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4 技能指导的实践化
多年从事职教的经验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三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二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三年级安排实习了,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今后职业学校一定要建立与开设专业相适应的技能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近来多方宣传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技能实习、实践基地;但在相关政策未出台前,这种模式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追逐利润的企业无法承担生手所带来的损耗。另一种则是建成一种前校后厂的模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设施完备的学生实践基地。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投入,但是对于教学来说,后一种方案显然更为合适。无论如何,职业教育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无须再培训就可以上岗就业的技能。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中众多不符合要求的环节、模式都需要改革,上述的四方面仅是其中一部分,好多题目还要做深入的研究。总之,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以学校理论主导的线性系统的学习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实践主导的环形系统的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导的协同系统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王明达.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读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