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传媒文献综述
大众传媒的作用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大众传媒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媒介符号的空间中,报纸、电台、广播还有电视、网络等等整日连续不断地传输信息给我们,不管我们需要还是不需要,我们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媒体的影响。所以,大众传媒在各方面的作用以及它的正面、负面功用,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大众传媒 功能作用 传播
美国政治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认为,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其一,对环境进行监视;其二,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其三,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里的“社会遗产”指的是人类积累下来的文明和文化成果。之后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认为,除了上述三种功能以外,还又增加了一种功能——娱乐功能。美国被誉为“传播学之父”的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雷达、操纵引导、指导教育和娱乐的功能。我国学者邵培仁认为传媒的功能包括个人、社会和组织三个层面。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则认为,新闻事业的社会功用归纳起来有五种: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作为企业,赢得利润。(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9-113.)
樊娟娟(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在《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一文中,根据大众传媒的特点,认为其功能与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舆论方面;
二、经济发展方面;
三、文化教育方面;
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
五、娱乐功能作用方面。(大众文艺.2010(17).)本文也将从这五个方面着手对大众传媒的作用做以整理归纳。
一、政治舆论方面: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提出,报刊应该成为对立法、司法、行政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大众传媒是一个公共的场域,在这里有识之士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国家事务、日常议程起着监督评论的作用。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这一公共的场域就是区别于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即公共的传媒话语平台。在这里公民有权利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与批判,使国家政策、政治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发挥人民智慧,集思广益,集中民意、民情,反映公共舆论并引导公共舆论,切实地实践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着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方向下,大众传媒更是担当起引导公众视听,承担着分辨是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社会责任。(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马武刚在《大众传媒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探析》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在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具有现实的需求。1.党的建设离不开大众信息的传播大众传媒的本位就是信息传播。在党的建设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经验、党的先进性等,都需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将相关的信息送到到群众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党的建设就是在制定各种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大众媒体的作用,实现党的思想能够上传下达,向广大群众传播党的信息,统一群众思想,消除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党的执政职能。2.党的建设中需要大众传媒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众传媒在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同时,其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舆论引导功能。从党履行的历史任务来看,党的建设就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工作出发,采取科学的工作策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因此在推行党的建设意见中,需要通过大众传媒的力量,向广大群众其中阐解党的思想,解释党的理论,都需要大众媒体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众传媒中的解释工作,二是大众传媒中的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是社会特殊问题的关注工作。3.党的建设中需要大众传媒发挥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能。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潜在的,而不是暴露于表面现象中的。因此这就需要大众传媒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按照媒体求真、求实的原则,关注问题,深入问题,敢于剖析各种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当前,在党的建设中,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党员、党的领导干部监督,维系社会的公正,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其中,舆论监督就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舆论监督,尤其是对社会中突出问题的针砭时弊、批评引导,可以有效地表达群众的意见、建议,起到舆论监督的良好作用。近些年来,由于有一个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公开报道,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激发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对少数党员贪污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丑恶现象进行的 揭露和批判,维护了社会正义,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大众媒体通脱对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农民工问题等的监督,保护了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4.党的建设需要大众传媒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作用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就是文化传播。由于当前多元文化并存,对人们的文化认识、文化观念和文化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政党,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播自己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借助大众媒体,秉承党的宗旨,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尤其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腐朽文化思想,进行猛烈的抨击,抵制粗俗文化、低级文化,取得广大人们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同。”(马武刚.《大众传媒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探析》.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严功军也提到了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他的文章中讲到“在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利用各种形式普及先进性建设相关知识,传递党关于先进性建设的方针、指示,阐释领导讲话内容精神,介绍先进典型,进行先进性建设方法讨论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以很快使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对整个先进性建设活动迅速扎实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大众传媒全面、及时、深入的信息传播功能决定了其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可以使民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张,党也可以准确地了解老百姓的呼声,获知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判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并适时做出调整,真正做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既能正确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这就是传媒舆论监督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应该达到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严功军.《大众传媒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作用》.当代传播.2006年第4期)
裘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 0046)也指出“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参与者,它对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源于大众传媒有着巨大的信息优势。大众传媒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一种公开性,它往往也是公众进行意见与利益表达的一种渠道,由大众传媒来影响政策议程的设定以及影响整个公共政策过程,有利于政府相关决策的民主化与公开化。保持大众传媒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由,让其深入社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现状,有利于政府及时地发现社会问题并及时地加以解决,同时可以结合大众传媒所反映的专家与民众的意见来制定政策,减少决策失误。”(裘敬.《论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管理观察.总第429期)另外,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也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张互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1)提出:“在权力制约机制中,舆论监督的重要贡献就是提高了政治行为和活动的透明度,弥补了司法监督和行政机构监督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漏。通过媒体的公开报道,对政府工作和政府官员以及其他一切权力和掌握权力的人进行监督,将腐败行为、不法分子曝光,舆论监督通过公开报道、公开评论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舆论的支持,不仅在监督范围上是全方位的,在参与监督主体上也可以发动广大公众,它的巨大影响制约了政治权力极端扩张和膨胀。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民主化,对消除腐败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发挥了莺要作用。”“对政治权利的法律确认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方面。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宪法都规定了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言论、出版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依法运用而表达自由的重要现实体现就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的体现,更是公民行使和维护自己公民政治权利的有效表达方式,也是民主政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借助大众传媒来表达意愿、影响决策,是当今在民主政治发展中最常见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事务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对政治的参与权、知晓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重要途径。”(张互桂.《浅谈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在民主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市场.2010(26))
二、经济发展方面: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里的精神生活应该就是指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范围很广,所有跟法律、政治、宗教、艺术或哲学等等相关的精神生活的内容都涵盖其中。媒体作为社会精神生活的呈现与表达,当然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原理,当经济自身影响着包括大众传媒的上层建筑的时候,上层建筑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大众传媒对经济运行起着一定作用。当经济运行良好时,它可以发挥其示范宣传的功能;当企业发展不景气时,它又能及时提供经济情报,对经济发展走势进行预测,同时传播经济知识,引导企业走出低谷,进而协调经济活动,使企业发展步入正轨。(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
李娟和刘勇(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11)进一步论述分析了大众传媒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大众传媒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产业,传媒业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大众传媒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历时地考察传媒业的发展脉络,新闻事业诞生的原初目的即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产业,传媒业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尤其在人类步人信息社会的当代,大众传媒业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巨大拓展。”他们考察的经济对传媒的推动作用有以下四点:“
1、经济体制影响大众传媒功能和活力的全面发挥;
2、经济发展推动传媒变革;
3、经济增长为传媒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
4、经济发展为传媒培育日趋成熟的受众市场。”根据[英]丹尼斯·麦奎尔(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9—179.)探究的媒介经济的七个特征(即:一是媒介在市场、产品和技术方面是混合体;二是媒介成本结构的特性是劳动力密集和高额的固定成本;三是媒介商业既含创造性又含不确定性;四是媒介产品的多重使用性和反复利用性;五是媒介自然地倾向集中;六是媒分产业难以进入;七是由于公众兴趣方面的因素导致媒介产业不同于其他商业),李娟和刘勇总结出大众传媒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以下三点:“
1、大众传媒业本身就是建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2、作为最佳广告载体,通过登载商业广告,刺激、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
3、通过特有的“守望”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李娟、刘勇.《 经济视域中的大众传媒业——论大众传媒业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而张颖霞、王鹏玲(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116029)则以后奥运旅游为例,探究大众传媒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她们在文中明确地阐述了大众传媒与旅游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人们生活在一个被信息包围的世界,旅游作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众传媒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强大,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加大了旅游活动的社会覆盖面,加速了旅游信息的传播速度,在介绍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地形象、引导旅游消费观念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大众传媒通过其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吸引社会注意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的进步,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对旅游业的关注成为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量媒介信息中传播旅游文化、报道旅游动态、预测旅游前景常见诸于报刊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之中。各种电视频道、收音机节目、旅游网站及旅游相关方面的书籍及杂志在人们生活周围不断更新,这不但拓展了大众传媒的空间而且也有利于广大旅游者的参考和学习。同时旅游的发展又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内容,成为其源于生活、贴近大众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现代旅游业之所以对广大受众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桥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她们提出:“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旅游影响的表现在:
1、大众传媒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1.1 增强吸引力,提升知名度,1.2 减弱负效应,打造新形象;
2、大众传媒对旅游者的影响,2.1 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动机,2.2 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3、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4、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时期旅游开发的影响。”并且阐述了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旅游影响的手段:“
1、加强国家形象宣传,优化旅游环境;
2、加大奥运遗产宣传,丰富旅游产品;
3、细分媒体受众,扩大旅游市场”。(张颖霞、王鹏玲.《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旅游的影响——基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研究》.现代商业.2009(4))
张君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则以衡阳地区为例,从大众传媒构建人文环境这个方面探究了衡阳大众传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大众传媒建构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对内、对外宣传上。对内宣传,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稳定和发展“内部资源”,为引进持续稳定的“外来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内部人文环境塑造的好坏关系到能否把人们一时的“注意力”转化成长久的“影响力”,是一地区能否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外宣传,为本地区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本地区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同时,大众传媒也必须先做好自身建设,才能在建构本地区人文环境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传播,才能吸引最大的注意力,这对一个地区的主流媒体质量提出了一定要求。”(张君君.《衡阳大众传媒构建人文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4期)
三、文化教育方面:
“大众文化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讯息表达。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传媒的讯息按摩。传媒所承载的社会传统文化观念、时事评论标准以及社会规范等等都在传递着、实践着它给予人们的文化心理、信息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
大多数学者都论述了大众传媒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玉函在《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中提到:“
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条件,达到省时、省力、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第一、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第二、教育对象和教育信息内容的广泛性。第三、教育活动的替代性。
二、大众传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大众传媒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玉函.《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学习导报.2009年09期)
黄富峰, 赵丽臻(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提出“ 大众传媒在社会道德变化的积极作用是: 大众传媒的道德理念优化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其道德权利意识提升了人在道德行为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良好德性提供了社会道德变革中的新观念;其解决道德冲突方式的创新为社会道德变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方式。”(黄富峰, 赵丽臻.《 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道德变化中的作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夏安提到“大众传媒无时不在和无处不在的传播方式使其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具有广泛性和影响力。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获取各种知识的主渠道,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的指导,它们充当着社会教师的角色。”(夏安.《论精神文明建设视野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年第9期)
在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推动方面,也有不少学者做了研究。赵莉在《浅析大众传媒对民俗的影响》中明确表达了大众传媒影响民俗的方式:“1. 对民俗生活的描述。大众传媒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描述性报道使受众能感受、了解和认知各地的民俗文化。2. 对民俗生活及其变迁的诠释与思考。这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带有评论性的,文章一方面客观地再现民俗生活和文化形式,另一方面用现代人的思维重新审视和诠释传统民俗的意义,对人们的生活给予帮助和指导。3. 影响民俗并再造新民俗一方面受现代传媒技术日益发达的影响,一些民俗事像发生了改变。以商业民俗为例来看,现代媒体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使得现代广告营销策略理论与理念得到广泛的宣传,在现代商业民俗中许多广告营销手段被充分的运用,如灯箱广告,店内POP 招贴等。再如,过春节时,燃烛守夜对于城市人来说已经断环了,看《春晚》成为主要的娱乐活动;拜年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电话、短信、e - mail 拜年等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进行拜年已成为流行方式。另一方面,现代传媒对民俗事像的报道次数、报道内容、版面大小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受众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大众媒体的功用也可以延伸至社会文化领域。在对传统节日报道的议程设置、主题把关、以及符号象征上,媒体无时无刻都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力和甄别力,具有再塑和重塑节日符号与意义的功能。”(赵莉.《浅析大众传媒对民俗的影响》.鸡西大学学报.第10卷 第6期 2010年12月)
宦晓渝指出了大众传媒对于民俗文化具有保护作用。“从媒体的角度看,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保护,都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大众传播更加注意受众群体的细分,以电视为例,频道专业化已经日益成熟,如中央电视台开辟专门的戏曲频道,将传统剧场里小范围传播的戏曲与大众媒体相结合,赋予了民间文化更顽强的生命力;不少地方台也立足本土,弘扬民间文化,如福建电视台推出《走南闯北》栏目,通过对民间文化采取表演性转变、角色转变和时空转变等影视艺术手法,创造性展现民间文化。这些都为我们依靠媒体,充分利用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即将媒体的传播特点与民间文化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传播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他指出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大众传媒可以为民间文化的创新创造新的机遇,也可以利用品牌传播,打造民间文化优势品牌。“近几年,张艺谋团队策划的“印象系列”,如《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等山水实景演出,利用品牌传播的理念将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较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出“印象”品牌,应该说是对民间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有效尝试。”(宦晓渝.《浅析大众传媒与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新闻知识.2012年01期)
“大众传媒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作为现代城市人们的精神食粮之一, 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大众传播, 传承社会遗产和社会文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 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外地、本地文化信息和文化专栏、专版, 提升文化品位。大众传媒通过对外地、本地文化人物或事件等的报道, 使受众了解文化领域的最新变化和最新成就, 通过文化专栏、专版甚至专业频道, 解读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 拓展受众视野,陶冶受众情操, 提升受众文化品位。”“大众直接接触文化栏目和板块, 如报纸的副刊, 这是最具文化意味和色彩的了。副刊以其宁静多彩的文字、画面带人进入一个审美世界。”“通过音乐、电视剧、电影等, 感受大众文化魅力。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作用,也即为消遣活动, 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大众传媒的这种作用在今天体现得格外充分。”“通过媒体举办或参与文化活动, 活跃城市文化气氛。媒体举办的活动, 比如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朗诵演讲大赛、剧本创作大赛、感动人物系列评比、年度人物评选、重走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道路等, 这既是媒体提升品位档次、扩大影响力的途径之一, 也是活跃城市文化气氛的途径之一。在活动中, 媒体在制造的新事件中提供新视点, 人为地制造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 从而使媒体成为文化热潮和发源地,引导正确的文化走向。大活动提升大活力。比如河南的恳亲大会、祭祖大典、中原文化上海行等, 由于传媒的作用, 扩大了活动的影响, 使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杜付贵有关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的作用的研究。(杜付贵.《大众传媒与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新闻爱好者.2008·9(下半月))
侯健、李丽娜、程丽丽(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 北京 100083)提出:“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决定了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同时大众媒介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其与文化价值潜能的释放、促进城市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异常深厚。大众传媒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而文化则是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传媒。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 反映文化、代表文化, 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 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使者, 如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流行文化等。而实际上, 大众传媒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 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侯健、李丽娜、程丽丽.《大众传媒在城市文化价值潜能释放中的作用》.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
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
“大众传媒是一个涉及到政府、公众和新闻机构等组织性团体;它有一定舆论导向功能,它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能够成为民意表达的社会公器,所以它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一定作用。受众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媒体作为公众代言人的权利表达工具,大体是通过“议程设置”的办法来参与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去的。”“新闻媒体不仅要促进议程的有效设置,还要建立公民积极、公平的参与意识,使广大的受众最普遍地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传媒在危机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政府和新闻单位最广泛地利用手中的宣传工具广播、电台、电视等对地震灾情进行了报道,使大众能及时了解灾民的真实境况。通过真实镜像的信息传递,调动了广泛的社会各界还包括娱乐界人士对灾区的爱心捐款和捐物。不仅如此,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及时地进行了信息反馈和双向连通,使大众能在第一时间对物资运输、人员救助、伤员医治等救援工作进行掌控,从而有利于灾后重建、灾民安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的开展。”(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曹丽虹在她的调研中提到大众传媒的作用:“预警作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言,大众传媒的预警作用通常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对涉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危的紧急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和及时报道,以引起公众的警惕或帮助人们了解突发事件和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有效沟通作用。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已经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需要大众传媒发挥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功能,通过双向对称传播,使民意得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提高政府服务的针对性。”(曹丽虹.《大众传媒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上半月))
徐彤彤(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提到:“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受到严重的威胁。社会很不稳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民众需要知道如何在危机中获得救助。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工具。由于其权威性和广泛的覆盖面,能够及时传递各种知识和信息,无疑是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舆论机构。是在危机管理中能否促成危险向机会转化的关键。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利用新闻媒体传播信息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及时传递信息。给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安抚民众情绪,更好地化解危机。”(徐彤彤.《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大众传媒的作用及管理》.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第9卷 第15期 2011年8月)
李洁则论述了大众传媒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大众传媒是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推进广大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大众传媒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农村、农民与外界沟通的最主要途径。1.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首先,大众传媒是生态文化、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全球意识、资源有价观、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绿色消费等先进环保理念,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大众传媒的生态使命。对广大农民而言,大众传媒是他们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培养、提高环境意识的最重要渠道。其次,大众传媒能满足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环境知情权是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环境信息公开的最主要渠道,也是农民了解各类环保政策、环境事件以及本区域环境状况的主要平台。2.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社会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大众传媒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民充分意识到农村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生产的乡镇企业,予以曝光。可以提高乡镇企业领导和村、镇干部的环境意识,促使他们摒弃不科学的政绩观,发展绿色产业,实施清洁生产,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当然,大众传媒也可以对积极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实施节能减排、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乡镇企业进行宣传,使他们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3.大众传媒的沟通作用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可以通过信息表达与利益协调,实现政府、技术专家和农民的全方位沟通,以促成相互之间的了解、共识与合作。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导者,技术专家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农民则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力量。政府的政策被技术专家和农民知晓、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技术专家的建议被政府和农民采纳,农民的意愿被政府、技术专家了解都要依赖大众传媒这个沟通的平台。大众传媒发挥好沟通作用,便可促进公众参与,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李洁.《浅析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新闻知识.2012(1))
五、娱乐功能作用方面:
“传媒娱乐的功能作用是源于其自身是大众文化的载体。这里的大众文化主要指的是通俗文化带给人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感,当然也包含高雅文化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和愉悦。通俗文化平易近人,使广大受众能在短暂的休闲空闲内,放松心情,释放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高雅文化也具有通俗文化带给人的消遣功能,但它更多的是给人审美观念和高尚情趣的熏陶,促使人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
宋正在《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中谈到了大众传媒对广告音乐、影视音乐、数字音乐等得积极传播作用。大众传媒对于这些音乐的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宋正.《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新闻界.2011年第2期)包力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在他的论文中提到:“影的成功,正反映出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的统治力量。电影通过它虚拟真实的方法抓住受众的心,使其欲望得到一定满足,又激发受众更多欲望,潜在地改变其世界观;正如媒介通过虚拟的实践最大限度繁衍出符号化的权力,人在这种景观世界构筑理想,消费虚假的梦想素材。我认为,通过这种美观而使人愉悦的假象以达到对人的控制,正是大众传媒最终所要达到的隐秘目的。”(包力维.《以电影为例,浅析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以上都是从积极方面论述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众传媒也有负面的作用。例如樊娟娟提到:“比如对新闻报道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侵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私利与公共利益的较量,导致的有偿新闻和虚假广告;现代社会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大量网民沉溺于网络,使人对社会的认知局限于传媒;还有娱乐传播中的媚俗化,西方世界的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引导着人们的生活观、世界观。这些都严重悖离了人类求发展、求和平、求共通的全球化传播理念。”(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章辉美提到:“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 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章辉美.《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黄富峰, 赵丽臻(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也谈到了大众传媒对于现代社会道德变化的消极影响:“信息的泛滥与缺失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迷失。大众传媒时代, 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 信息的廉价但并不意味着信息的真正丰富。文化垃圾、虚假广告、欺骗性推销、因特网上和手机短信中的信息垃圾等, 不仅没有任何价值, 还会给公众带来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导, 扰乱正常的社会关系。”“信息时代的公众对大众传媒所创造的虚拟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他们把它们当成最重要的信息源, 这些都增加了公众对现实环境的不真实感。人的社会关系通过大众传媒过滤后也被虚拟化, 真实的接触和情感体验被排除掉, 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冷漠。”“大众传媒, 尤其以网络为主所造就的虚拟世界, 形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在虚拟世界中, 有虚拟社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它们或者模拟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或者与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大相径庭, 后者对现实的道德生活形成了强烈冲击。虚拟的道德往往呈现出游戏性特点, 缺乏责任意识, 受虚拟道德的影响, 某些公众尤其是对大众传媒成瘾者, 就会形成游戏人生的道德心态。更有甚者, 虚拟社会中的一些反道德现象, 被某些公众所模仿, 应用于现实社会道德生活中, 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大众传媒的瘾恋和错误利用导致了现实道德矛盾的增多。一方面,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社会的强势信息通道, 具有快捷性和按需所取的方便性, 许多公众成瘾成恋, 难以自拔, 表现出对大众传媒中某种特定媒体的特殊依赖性, 如电视迷、电影迷、网迷、手机迷等。他们把对这些媒体的享受当成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甚至可以不工作、不交朋友、不谈恋爱、不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还有可能被强势利益集团所错误利用, 成为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黄富峰, 赵丽臻.《 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道德变化中的作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总体来说,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是大于它的消极作用的。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和观念看待大众传媒,要用正确的行为来对待大众传媒,这样才能让大众传媒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我们的社会,让它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二篇:大众传媒
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摘要: 流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大众传播形影相随、共生互动。从发生学上讲,流行文化在西方虽然可以溯源到18世纪,但真正的发展是在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出现以后。可以说流行文化是依赖于大众传播的发展才逐步形成的,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样式与内容,两者共生共荣,密不可分,或者说两者本来就是一枚铜币的两面。
关键词: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共生共荣
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在商业性上的一拍即合造成大众传媒这个以传播精神思想文化内容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对大众文化的过多关注和商业性追逐使其逐渐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思想行为指路明灯的作用。
1. 大众文化
1.1大众文化的函义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有人曾把“流行文化”比作是“任性的小姑娘”,荒唐而美丽。
1.2 大众文化的类型
一是印刷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二是电子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三是电脑与互联网中的大众文化;四是日常生活习俗与器物中的大众文化。
1.3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1它改变了旧有的文化格局,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2它有利于消除落后意识,推动社会发展。3它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1大众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时使其难以兼顾社会效益。2大众文化的娱乐消遣特性,导致了大众在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追求方面的迷茫与媚俗。3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化,导致个性的泯灭。
2.大众传媒
2.1大众传媒的函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和新闻性的期刊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2.2大众传媒功能影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 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 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众媒体一方面反映现实,另一方面也建构现实。大众媒体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的环境里面。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其它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
2.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售点/网络等
3.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大众传媒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使者。如通过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流行文化、音像文化、摇滚文化等。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文化,不经过大众传播,就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而实际上,大众传媒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因为大众传媒通过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能让人们感觉到那些被大众传媒所关注的传播内容便是主流的或是值得肯定和仿效的。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共生互动,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着流行文化;另一方面流行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大众传播媒介。事实上,我们仅从当代新闻类传媒的传播内容、方式与风格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性。英国文化社会学家约翰·哈利特曾经说过:“通俗新闻看来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新闻形式,它正在取代传统的„严肃‟新闻,即使在„严肃‟新闻的最后堡垒即所谓„高品位‟大报也是如此。”他所说的通俗新闻是指“那些大量销售的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节目,它们专门从事名人轶事、生活方式以及„非消息性‟报道,并不注意日常政治新闻报道”。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塑造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重要影响。文化影响传媒,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大众传媒。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反映文化,代表文化,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的功能。有人说一张报纸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它默记民族的文化演化与变革的轨迹,预示文化进化和传播的基本趋势
4总结
大众传媒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从发展的、创新的角度来把握,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我们引进外国文化,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传播主体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摒除大众文化中消极不健康的成分,正面积极地给人类大众以健康严肃优秀的文化食粮,让人类大众在文明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提升其文化品位。因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是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第三篇:大众传媒文化
焦点访谈——电视剧
工商1201班 朱雅婷 1201100423 “男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女孩子沉浸在电视剧里不能自拔。”似乎成了当今一种普遍默认的现象。如果说网络游戏刺激、有战斗力,那么,电视剧呢?电视剧传递的是什么?是帅气逼人的偶像,还是浪漫清新的爱情?亦或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印刻着沧桑岁月的历史?还是狡诈阴险的犯罪者和惊悚的悬疑?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段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化着。到底电视剧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对人们的心理、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带着一堆疑惑,我采访了一位对大陆剧特别喜爱的女生和一位颇爱美剧的男生,答案也不尽相同。(具体的采访内容详见附录)概括总结下来,我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感性与理性
或许是由于巧合,采访的对象刚好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本身男女的感性和理性成分也有所区别。男孩子往往更偏向于理性,女孩子更感性一些。因此,在问题的假设性回答上,本以为男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美剧会带给我更理性的思考。可是,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而女孩子出于对大陆剧的喜爱以及电视剧的感染力,感性成分居多也理所当然。虽然对采访对象选取的科学性有失偏颇,但还是能找到此现象背后的原因的。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我们都认为是电视剧本身的魅力:人是社会中人,有情感有思想。当电视剧传达出某种可以迎合我们的情感或思想的视觉冲击时,瞬间的触动往往会使感性大于理性。比如说,男孩有英雄梦,而美剧中超级英雄的形象,刚好是男孩所追求、梦想的,因此,此时男孩被英雄的形象震撼、触动,脑海里想的是英雄的伟大,是自己如何可以变成英雄,而不是电视剧里的英雄都是假的。同样的道理,女孩更是如此。简单地举个例子,大多数女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子,如果电视剧里的男主角塑造得刚好是如此的完美,吻合自己的口味,女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喜欢到底,而此时,便几乎不存在理性的思维:生活中可能有这么完美的男人吗?
二、正常的疯狂
纵观男女生的追剧过程,看似有些疯狂,却又合乎常理。只要有更新,便一集不落;只要有没看的,不管多晚,都要坚持看下去,哪怕熬夜。这种一般人看来比较狂热的行为,放置在电视剧面前,却也合乎道理。电视剧,不像电影这么简短,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讲述完一个未知的故事,也不像访谈这般独立,每一次采访都是新的一个故事。大陆剧也好,美剧也好,虽然剧情不同,连续性也不同,但终归是电视剧,总会以藕断丝连的剧情牵引着你的好奇心,让你欲罢不能,想要一口气将未知的东西变为已知。电视剧就是这么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特点,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了解了这点,这种痴狂的行为也不足为奇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潜移默化
电视剧能带给你什么?高深的知识,还是生活技巧?好像都不是„„那么,电视剧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也好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既没有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也没有完全颠覆世界观,但其实,电视剧早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说话方式。在采访中,男生的回答比较明确,说美剧为他树立了一些生活理念和追求,而女孩含含糊糊,只是在某些概念上,告诉我们其实电视剧并没有耽误学习,学习之余才会迷上电视剧。但殊不知,女孩已经在穿着、装饰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深深地被电视剧影响了。就像电视剧的播放长度,十几集,几十集,越长,对我们的影响越深入,越震撼,越会持久。我们会偏向于选择电视剧中主角的穿着风格,吃饭的方式,热爱电视剧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虽然不会明说,却早已在心底默认了。
此次访谈的目的,不在于评判电视剧的好与坏,而是从较为客观、深入的角度来剖析电视剧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电视剧的魅力不止存在于光鲜亮丽的画面中,也不只存在于玄幻的科技里,更多的是电视剧所射影出的文化、情感,被感知、认同,甚至传播。
附录:
附录一:
对一位颇爱美剧的男孩的采访内容。Q:你一般看些什么美剧? A:神盾局特工和绿箭侠。
Q:美剧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什么? A:贴近生活,想象奇特。Q:你一般会看大陆剧吗? A:会看一些大陆剧。
Q:不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看的话,你觉得大陆剧和美剧的不同点在哪里? A:大陆剧是一次性拍好的,剧情可变性不强,美剧是一周播放一集的,可以随时更改情节。所以,美剧的情节总是有一种看似猜得透,其实全是意料之外的情节。
Q:你觉得美剧里透露出怎样的美国文化?
A:美剧中经典的有科技和英雄主义的美国文化。里卖弄透露出一些人们想象的未来时代科技信息,给人一种新鲜感,值得借鉴,但美剧一般都是一年更新一部,等得太心酸。
Q:有哪些文化是可以接受、吸收的?哪些文化是令你不解的?
A:很多开放的文化我都可以接受,只是美国的一些政治文化会让我有点不理解。Q:你一般多久看一部美剧呢?看美剧会上瘾吗?
A:美剧基本上是一星期一集。我都是直接追到最新一期。如果存得太多会一次性看到最新,不管时间多晚。
Q:美剧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A:美剧给我树立了一些生活理念与追求。
Q:美剧带给你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还是英雄主义会让你时而感性呢? A:超级英雄会让我变得感性。
附录二:
对特别喜爱大陆剧的女孩的采访: Q:你一般看些什么大陆剧?
A:古装片、偶像剧吧!太多了,从小看到大,已经无法一一列举了。Q:大陆剧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什么?
A:比较贴近生活,喜欢反映社会,很朴实。古装片喜欢记叙历史,还原历史。Q:那你会看美剧吗?为什么呢?
A:不太爱看,不像大陆剧,美剧的情节连续性不是特别强,而且一些喜剧的笑点,在我看来根本没什么,因为我不太懂美国的文化、文学,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为何如此欢乐。
Q:一般多久看一部大陆剧呢?会不会有上瘾的感觉?
A:要看有没有好的大陆剧了,如果有的话,我会挺疯狂地追剧的,一更新就看,如果积累的话,熬夜看。上瘾的感觉肯定有的,好像电视剧里的情节是真的一样。哪怕理性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不好的,但一旦投入了,就失去理性了。Q:为什么会这么热爱大陆剧呢?
A:大陆剧比较贴近生活嘛!而且明星也都是熟知的,反映的也能产生共鸣,就会更热爱啦!
Q:那你认为大陆剧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什么影响?
A:感觉生活没有电视剧,就缺少了什么似的。大陆剧对我的学习、生活也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只是可能会占用我很多学习的时间,但我还是会以学习为主的。
第四篇:大众传媒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总结
哈尔滨公共关系学院大众传媒系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流程及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院爱国主义活动月的通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本系严格按照学院的通知要求,结合本系的实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程,对广大师生员工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紧密围绕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在校园内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四个”适应,实现“五大”突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二、活动具体安排、流程。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组织并监督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国防教育课,运用宣传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围绕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和我省经济社会以及教育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班会活动。
以各专业,各班级为单位分别开展主题班队会。紧扣“时代、使命、理想“的主题,由各班班长及各专业负责人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班会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把主题教育与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等结合起来,具体时间、地点安排:
09级文秘
时间:10月25日
地点:2107教室 09级英语
时间:10月27 日
地点:2101教室 09级广告
时间:10月27 日
地点:2105教室 09级应用日语 时间:10月26日
地点:2105教室 09级应用韩语 时间:10月29日
地点:2107教室 09级公关
时间:10月29日
地点:3205教室 09级装潢
时间:10月29日
地点:3305教室 09级新闻
时间:10月26日
地点:2107教室 10级全体新生
时间:11月4日
地点:3204教室
(三)在全系举办“爱国主义为”主题征文活动。
主要通过具体事例和切身感受来反映六十年来全国特别是黑龙江省及我院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巨大变化,紧扣活动主题“时代、使命、理想”。体裁为短篇报道文学、散文、随笔等。篇幅在1000字以内。征文对象以10级大一新生为主。
(四)在学生中开展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各专业导员负责)
三、活动要求
(一)要紧密围绕主题,突出思想内涵。
要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深入开展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育教学的始终。以文明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关爱自然的现代意识;建设关爱型校园,培养大学生敬重生命、关爱他人、关心团队的人文素养和美德;建设文化型校园,用优秀的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素养。围绕“爱国主义”活动主题,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着力深化和拓展思想教育内容,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丰富活动形式,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改革开放教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既怀爱国之情,又树报国之志。
(二)广泛开展动员,扩大活动参与面。
要充分发挥本系学生会、班委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统一组织活动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形式,扩大参与范围,使主题教育贯穿学生工作生活、学习、全过程,使教育过程成为全体学生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开展。本系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兴娟、王淼、付梦 组员:各专业负责人及各班班长
四、总结。
(一)本系各个专业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了本次“爱国主义”活动月的各项活动,教育过程适应了形势变化和学生的接受特点,确保了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既富思想性、教育性,又富吸引力、感染力;既积极热烈、有平稳有序。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全力维护校园稳定。做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安全到位,保证了主题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各个班级如实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班长及各专业负责人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了学生更加振奋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光明的前途。同时通过此次班会使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生们认识到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责任感,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会议记录及影像材料附后)
(三)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也明确了爱国主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历史使命的赋予者,他们应该则样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大众传媒系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
第五篇:2015大众传媒通论复习资料
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 29
2、新闻价值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要求各有哪些?新闻生产的要素是什么?什么是消息来源?29 34 38
3、什么是传播、新闻和宣传?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4、什么是大众传媒?新闻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如何?
(第6-7页的传播媒介变迁大事记列表需要了解)
5、传统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传媒(前三种又称印刷传媒、后三种又称电子传媒)
6、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五种传媒,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密切,即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使命,因此又被成为新闻传媒。
7、根据历史演进时序,我们可以将传播媒介分为六大类:原始媒介、口语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
8、传播分为哪些层次?大众传播有什么特点,意义与局限何在?
9、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第四章:报纸
1、什么是报纸、它的媒介特点是什么?
2、现存最早的邸报是唐朝的《敦煌进奏院状》,原件存于英国伦敦。
3、纽约时报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日报,1851年9月16日创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报纸是《今日美国》。
4、中国报纸上的新闻通常分为三类,即消息、通讯和特稿。
5、倒金字塔结构
6、简要说明杂志与报纸的主要差别。
7、消息是由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又称主体)、新闻背景和新闻结尾构成的。
第五章:杂志
1、什么是杂志,其媒介特征是什么?和其他媒介的共性和区别是什么?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是英国传教士米怜在1815年8月15日创办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3、英国现有杂志7000余种,其中创办于1843年的老牌杂志《经济学家》以国内外政治、经济的评论和报道为主,是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性的大型综合周刊。
4、试以一份新闻刊物来论述新闻刊物编辑出版的特色。
第六章:广播
1、什么是广播,它的媒介特性是什么?和报纸媒介相比较优势是什么?
2、从广义上来讲,广播按照传播信号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3、1920.10.27,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 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4、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5、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有哪几种。
6、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特点。
第七章:电视
1、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2、电视的媒介特点。
3、二十世纪中国电视发展的新气象?
4、找出一档你感兴趣的、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体会其对于电视媒介特点的运用、分析其背后投射出的观众的文化诉求。,第八章:电影
1、电影诞生的基本知识背景
2、蒙太奇理论
3、什么是长镜头、场面调度长镜头(景深镜头)?
3、电影的媒介材料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九章:网络与新媒体
1、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域名?web2.0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2、网络传播的特点。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进行媒介融合?
3、什么是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有什么功能和角色的变化?什么是网络暴力?
4、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PUGC?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分)
二、名词解释(20分)
三、简答题(40分)
四、论述题(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