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媒是现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提供者,它们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它们所拥有的传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或其他一般社会群体。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主要指的是它们作为社会公众了解沟通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为整个社会所共有的,不仅新闻工作者具有使用参与大众传播的权利,社会公众也具有使用大众传媒行使监督、批评、情愿等权利,即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同时又因为其强大的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再则,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它们的公益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众传媒,为了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等,肆意炒作,运用一些低俗的手段来哗众取宠,博眼球。把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责“公益性”、“公共性”丢弃,错误地引导了受众的经济、政治甚至是文化道德观念。
媒体研究人李幸说:“2010年,肯定是中国电视的相亲交友年。”在2010年年初,江苏卫视一档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开启了“全国热恋”的浪潮。一些年长的女性,更是从周一到周日,坐在电视机前评论1号女嘉宾学历太高、2号男嘉宾收入过低。把剩女剩男、价值观、金钱观等问题越吹越大。逼得一些20岁出头的女性,还没真正尝得爱情的滋味,就要用“有房、有车、有钱”的标准来物色对象。固然,他们展现了婚恋观、价值观的多元化,但电视作为公共平台,不应该放大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行为。媒体常常在《有话大家说》等节目,谈论“剩女剩男”、“拜金女”等现象,然而,这些现象不正是你们所引起的吗?大众传媒本来应该是给受众提供正确、有价值的信息,可是现在却成了社会问题的源头。10年4月20日,网友黑刀发表了一遍日志,关于他参加《非诚勿扰》的经过:23号女嘉宾竟是节目组找来的托。日志一发表,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原来能给大众提供各种知识的电视,现在却需要观众自己来判断各种真实性。
如果媒介不能尽到对人的责任,必然造成人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破坏;如果媒介不能尽到对社会的责任,那就是从根本上对人的价值的否定。在电视相亲节目的个案中,部分媒介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在新闻自由和道德责任之间没能正确选择,在对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之间也没能正确选择,导致情感虚假,着力渲染低俗的内容,冲击伦理道德底纸,严重解构了人民的正常婚恋观,对媒介公信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好似,大众传媒除了报社,都可以肆无忌惮地玩弄大众,扭曲受众的价值观。以至于广电总局迅速出手,规范其运作。近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明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好在,并不是所有的大众传媒都在误导受众。有些电视节目也的确正确地引导了观众,如《中国达人秀》,虽然其中也有点做秀,提高收视率的做法,但总体还是在告诉我们:“相信梦想,相信奇迹”。3位评委也给予那些有“孝”、有“才”、有“梦”的人肯定和鼓励他们继续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社会主义媒介的道德责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果媒介主动承担了对人的责任,即能较好地维护现在的社会秩序;如果媒介主动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无疑也会尽到对人的基本价值的维护。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日益增强。现在的青年人,多数都以是网络这个渠道来了解事实、发表评论、传递信息。互联网的大众传媒功能正在增强。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发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
随着微博的发展,像“卫生局长“裸聊”事件”、“法院院长“过夜”事件”、“ 副局长赌博赔渡“更年期”事件”,被网络微博曝光的问题官员数目惊人。有不平事时,公布事件,其巨大的爆发令人惊叹,引起媒体人或社会名人关注与介入,并给予转发或推荐,制造网络舆论压力,相关部门迫于压力紧急处理。“温川7.23”,“高铁”等事件,也是通过微博来报道最新情况。大众成了媒体工作者,更加真实、有效地报道了一些“可耻”行为和时事新闻,参与了社会监督。微博使得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可以发挥。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众发表新闻、感想和引导受众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作为私营企业的商业媒介经营目标制约的程度较高,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采用煽情、刺激、炒作的方法来招徕读者或观众,甚至传播虚假和有害的内容,这些媒介是为了社会和公众所不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多数商业媒介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也把宣传目标放在重要的位臵,它们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篇:大众传媒
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摘要: 流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大众传播形影相随、共生互动。从发生学上讲,流行文化在西方虽然可以溯源到18世纪,但真正的发展是在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出现以后。可以说流行文化是依赖于大众传播的发展才逐步形成的,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样式与内容,两者共生共荣,密不可分,或者说两者本来就是一枚铜币的两面。
关键词: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共生共荣
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在商业性上的一拍即合造成大众传媒这个以传播精神思想文化内容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对大众文化的过多关注和商业性追逐使其逐渐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思想行为指路明灯的作用。
1. 大众文化
1.1大众文化的函义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有人曾把“流行文化”比作是“任性的小姑娘”,荒唐而美丽。
1.2 大众文化的类型
一是印刷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二是电子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三是电脑与互联网中的大众文化;四是日常生活习俗与器物中的大众文化。
1.3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1它改变了旧有的文化格局,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2它有利于消除落后意识,推动社会发展。3它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1大众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时使其难以兼顾社会效益。2大众文化的娱乐消遣特性,导致了大众在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追求方面的迷茫与媚俗。3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化,导致个性的泯灭。
2.大众传媒
2.1大众传媒的函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和新闻性的期刊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2.2大众传媒功能影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 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 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众媒体一方面反映现实,另一方面也建构现实。大众媒体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的环境里面。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其它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
2.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售点/网络等
3.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大众传媒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使者。如通过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流行文化、音像文化、摇滚文化等。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文化,不经过大众传播,就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而实际上,大众传媒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因为大众传媒通过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能让人们感觉到那些被大众传媒所关注的传播内容便是主流的或是值得肯定和仿效的。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共生互动,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着流行文化;另一方面流行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大众传播媒介。事实上,我们仅从当代新闻类传媒的传播内容、方式与风格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性。英国文化社会学家约翰·哈利特曾经说过:“通俗新闻看来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新闻形式,它正在取代传统的„严肃‟新闻,即使在„严肃‟新闻的最后堡垒即所谓„高品位‟大报也是如此。”他所说的通俗新闻是指“那些大量销售的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节目,它们专门从事名人轶事、生活方式以及„非消息性‟报道,并不注意日常政治新闻报道”。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塑造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重要影响。文化影响传媒,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大众传媒。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反映文化,代表文化,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的功能。有人说一张报纸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它默记民族的文化演化与变革的轨迹,预示文化进化和传播的基本趋势
4总结
大众传媒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从发展的、创新的角度来把握,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我们引进外国文化,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传播主体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摒除大众文化中消极不健康的成分,正面积极地给人类大众以健康严肃优秀的文化食粮,让人类大众在文明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提升其文化品位。因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是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第三篇:大众传媒文化
焦点访谈——电视剧
工商1201班 朱雅婷 1201100423 “男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女孩子沉浸在电视剧里不能自拔。”似乎成了当今一种普遍默认的现象。如果说网络游戏刺激、有战斗力,那么,电视剧呢?电视剧传递的是什么?是帅气逼人的偶像,还是浪漫清新的爱情?亦或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印刻着沧桑岁月的历史?还是狡诈阴险的犯罪者和惊悚的悬疑?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段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化着。到底电视剧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对人们的心理、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带着一堆疑惑,我采访了一位对大陆剧特别喜爱的女生和一位颇爱美剧的男生,答案也不尽相同。(具体的采访内容详见附录)概括总结下来,我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感性与理性
或许是由于巧合,采访的对象刚好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本身男女的感性和理性成分也有所区别。男孩子往往更偏向于理性,女孩子更感性一些。因此,在问题的假设性回答上,本以为男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美剧会带给我更理性的思考。可是,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而女孩子出于对大陆剧的喜爱以及电视剧的感染力,感性成分居多也理所当然。虽然对采访对象选取的科学性有失偏颇,但还是能找到此现象背后的原因的。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我们都认为是电视剧本身的魅力:人是社会中人,有情感有思想。当电视剧传达出某种可以迎合我们的情感或思想的视觉冲击时,瞬间的触动往往会使感性大于理性。比如说,男孩有英雄梦,而美剧中超级英雄的形象,刚好是男孩所追求、梦想的,因此,此时男孩被英雄的形象震撼、触动,脑海里想的是英雄的伟大,是自己如何可以变成英雄,而不是电视剧里的英雄都是假的。同样的道理,女孩更是如此。简单地举个例子,大多数女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子,如果电视剧里的男主角塑造得刚好是如此的完美,吻合自己的口味,女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喜欢到底,而此时,便几乎不存在理性的思维:生活中可能有这么完美的男人吗?
二、正常的疯狂
纵观男女生的追剧过程,看似有些疯狂,却又合乎常理。只要有更新,便一集不落;只要有没看的,不管多晚,都要坚持看下去,哪怕熬夜。这种一般人看来比较狂热的行为,放置在电视剧面前,却也合乎道理。电视剧,不像电影这么简短,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讲述完一个未知的故事,也不像访谈这般独立,每一次采访都是新的一个故事。大陆剧也好,美剧也好,虽然剧情不同,连续性也不同,但终归是电视剧,总会以藕断丝连的剧情牵引着你的好奇心,让你欲罢不能,想要一口气将未知的东西变为已知。电视剧就是这么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特点,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了解了这点,这种痴狂的行为也不足为奇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潜移默化
电视剧能带给你什么?高深的知识,还是生活技巧?好像都不是„„那么,电视剧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也好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既没有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也没有完全颠覆世界观,但其实,电视剧早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说话方式。在采访中,男生的回答比较明确,说美剧为他树立了一些生活理念和追求,而女孩含含糊糊,只是在某些概念上,告诉我们其实电视剧并没有耽误学习,学习之余才会迷上电视剧。但殊不知,女孩已经在穿着、装饰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深深地被电视剧影响了。就像电视剧的播放长度,十几集,几十集,越长,对我们的影响越深入,越震撼,越会持久。我们会偏向于选择电视剧中主角的穿着风格,吃饭的方式,热爱电视剧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虽然不会明说,却早已在心底默认了。
此次访谈的目的,不在于评判电视剧的好与坏,而是从较为客观、深入的角度来剖析电视剧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电视剧的魅力不止存在于光鲜亮丽的画面中,也不只存在于玄幻的科技里,更多的是电视剧所射影出的文化、情感,被感知、认同,甚至传播。
附录:
附录一:
对一位颇爱美剧的男孩的采访内容。Q:你一般看些什么美剧? A:神盾局特工和绿箭侠。
Q:美剧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什么? A:贴近生活,想象奇特。Q:你一般会看大陆剧吗? A:会看一些大陆剧。
Q:不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看的话,你觉得大陆剧和美剧的不同点在哪里? A:大陆剧是一次性拍好的,剧情可变性不强,美剧是一周播放一集的,可以随时更改情节。所以,美剧的情节总是有一种看似猜得透,其实全是意料之外的情节。
Q:你觉得美剧里透露出怎样的美国文化?
A:美剧中经典的有科技和英雄主义的美国文化。里卖弄透露出一些人们想象的未来时代科技信息,给人一种新鲜感,值得借鉴,但美剧一般都是一年更新一部,等得太心酸。
Q:有哪些文化是可以接受、吸收的?哪些文化是令你不解的?
A:很多开放的文化我都可以接受,只是美国的一些政治文化会让我有点不理解。Q:你一般多久看一部美剧呢?看美剧会上瘾吗?
A:美剧基本上是一星期一集。我都是直接追到最新一期。如果存得太多会一次性看到最新,不管时间多晚。
Q:美剧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A:美剧给我树立了一些生活理念与追求。
Q:美剧带给你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还是英雄主义会让你时而感性呢? A:超级英雄会让我变得感性。
附录二:
对特别喜爱大陆剧的女孩的采访: Q:你一般看些什么大陆剧?
A:古装片、偶像剧吧!太多了,从小看到大,已经无法一一列举了。Q:大陆剧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什么?
A:比较贴近生活,喜欢反映社会,很朴实。古装片喜欢记叙历史,还原历史。Q:那你会看美剧吗?为什么呢?
A:不太爱看,不像大陆剧,美剧的情节连续性不是特别强,而且一些喜剧的笑点,在我看来根本没什么,因为我不太懂美国的文化、文学,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为何如此欢乐。
Q:一般多久看一部大陆剧呢?会不会有上瘾的感觉?
A:要看有没有好的大陆剧了,如果有的话,我会挺疯狂地追剧的,一更新就看,如果积累的话,熬夜看。上瘾的感觉肯定有的,好像电视剧里的情节是真的一样。哪怕理性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不好的,但一旦投入了,就失去理性了。Q:为什么会这么热爱大陆剧呢?
A:大陆剧比较贴近生活嘛!而且明星也都是熟知的,反映的也能产生共鸣,就会更热爱啦!
Q:那你认为大陆剧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什么影响?
A:感觉生活没有电视剧,就缺少了什么似的。大陆剧对我的学习、生活也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只是可能会占用我很多学习的时间,但我还是会以学习为主的。
第四篇:公益性
调整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补贴标准相关问题
1.公益性岗位都包括哪些岗位?
答:公益性岗位主要有二类,一是社会公益性岗位。包括:公安协警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环保协管员、计生协管员、基层工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卫生清洁员,及经地州市政府确定开发的其他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二是社区公益性岗位。包括:社区安全保卫、社区卫生保洁、社区公共环 境绿化、停车场管理、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托老、农村“双语”幼 儿园保育员以及经地州市政府审定,允许在社区内开发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2.公益性岗位主要的安置对象是哪些人员?
答: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具有城镇户籍关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城市零就业家庭、夫妻双方失业家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二)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三)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四)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
(五)未完成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失业人员。3.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实际岗位补贴是如何计算的? 答: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实际岗位补贴是:岗位补贴-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4.目前各地岗位补贴情况如何? 答:目前,个人月实际拿到手的补贴达到或高于1000元的有3个州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博州)和3个地区的部分县市(昌吉州的昌吉市、木垒县、巴州的焉耆县、轮台县、若羌县、阿克苏、新和县大中专毕业生),绝大部分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月实际岗位补贴未达到1000元。5.社会保险包括哪些? 答:社会保险共五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6.新疆五项社会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是如何确定的?答:新疆五项社会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是:以个人工资为缴费基数,基本养老保险8%,基本医疗保 险2%,失业保险1%,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个人不缴费。
第五篇:大众传媒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总结
哈尔滨公共关系学院大众传媒系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流程及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院爱国主义活动月的通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本系严格按照学院的通知要求,结合本系的实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程,对广大师生员工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紧密围绕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在校园内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四个”适应,实现“五大”突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二、活动具体安排、流程。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组织并监督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国防教育课,运用宣传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围绕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和我省经济社会以及教育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班会活动。
以各专业,各班级为单位分别开展主题班队会。紧扣“时代、使命、理想“的主题,由各班班长及各专业负责人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班会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把主题教育与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等结合起来,具体时间、地点安排:
09级文秘
时间:10月25日
地点:2107教室 09级英语
时间:10月27 日
地点:2101教室 09级广告
时间:10月27 日
地点:2105教室 09级应用日语 时间:10月26日
地点:2105教室 09级应用韩语 时间:10月29日
地点:2107教室 09级公关
时间:10月29日
地点:3205教室 09级装潢
时间:10月29日
地点:3305教室 09级新闻
时间:10月26日
地点:2107教室 10级全体新生
时间:11月4日
地点:3204教室
(三)在全系举办“爱国主义为”主题征文活动。
主要通过具体事例和切身感受来反映六十年来全国特别是黑龙江省及我院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巨大变化,紧扣活动主题“时代、使命、理想”。体裁为短篇报道文学、散文、随笔等。篇幅在1000字以内。征文对象以10级大一新生为主。
(四)在学生中开展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各专业导员负责)
三、活动要求
(一)要紧密围绕主题,突出思想内涵。
要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深入开展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育教学的始终。以文明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关爱自然的现代意识;建设关爱型校园,培养大学生敬重生命、关爱他人、关心团队的人文素养和美德;建设文化型校园,用优秀的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素养。围绕“爱国主义”活动主题,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着力深化和拓展思想教育内容,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丰富活动形式,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改革开放教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既怀爱国之情,又树报国之志。
(二)广泛开展动员,扩大活动参与面。
要充分发挥本系学生会、班委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统一组织活动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形式,扩大参与范围,使主题教育贯穿学生工作生活、学习、全过程,使教育过程成为全体学生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开展。本系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兴娟、王淼、付梦 组员:各专业负责人及各班班长
四、总结。
(一)本系各个专业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了本次“爱国主义”活动月的各项活动,教育过程适应了形势变化和学生的接受特点,确保了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既富思想性、教育性,又富吸引力、感染力;既积极热烈、有平稳有序。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全力维护校园稳定。做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安全到位,保证了主题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各个班级如实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班长及各专业负责人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了学生更加振奋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光明的前途。同时通过此次班会使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生们认识到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责任感,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会议记录及影像材料附后)
(三)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也明确了爱国主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历史使命的赋予者,他们应该则样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大众传媒系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