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定)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灵武市第四小学
戈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两位乘两位数的乘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创设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让学生讨论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按照自主探究-交流-归纳这样的思路,采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观察、比较、演示等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争当航天小勇士、我是计算小能手、我是航天小博士”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和计算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我首先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从发现的信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卫星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并且直接切入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探究新知作准备。)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构建新知(分三个步骤进行)(20分钟)第一步: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让学生估计出114x21积的范围?(2200---2400),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预见计算结果的数值范围,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第二步: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孩子自己介绍,教师适时点拨,理解算法。对于表格计算方法,这种算法虽然接触过,但学生根本不会主动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直观体现了乘法分配律和位值制的思想,所以结合课件演示来理解算理。
第三步: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在此基础上优化算法,我把重点放在沟通算法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反思,最终选择并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算法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辨别,让学生在充分反思的过程中发现竖式的算理来自于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中,逐步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第三环节:拓展应用,巩固新知(18分钟)这一环节,我以闯关的形式进行,设计了三种类型的习题。第一关:基础练习,我是计算小能手
出示三道典型算式54×312 408×25 47×210。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再计算,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搜集错例,并指明错误学生板演。这道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这样的形成性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生成性资源,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这样更有指向性,也提高了运算能力。
第二关:火眼金睛辩对错
练一练第二题:(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再改正,当堂解决共性问题。意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关:我是航天小博士(课件出示)这是一道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飞行时间的解决问题的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东方红一号卫星每秒飞行778米
(1)15秒飞行多少米?
(2)1分钟飞行多少米?
练习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深化了新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学习评价,总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意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全面 总结,体验学习成功感。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利于今后成长。
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是一好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加深理解记忆。虽然课件基本清晰地呈现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表明了算理,但规范的竖式书写及课题仍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说明,说的不到的地方,请各位评委给我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第二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马家中心校 赵荣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40÷4 35×2
2、估算
28×3 11×71 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卫星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114×3=342 3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那时候刚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如果卫星刚好绕行21周,卫星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估计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那这个估计对不对呢?大家估算出来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吗,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去验算一下,具体的算出来看看准确的答案是多少?114×21=2394 4说说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A: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
5.引导梳理过程:第一步算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 最后一步算什么?
6、引导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应用拓展
1、竖式计算:
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408×25:此题中间有“0”,应该重点讲解,当遇到“0”的时候怎么处理,是不是都为“0”或者进位要不要写在这里。
47×210:本题主要让学生可以从当中找到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当未位有“0”时,可以先将“0”省去,看成两位数乘两位数,最后在答案后面加“0”回去。
2、纠错(针对上题现的问题纠错)
3、解决实际问题(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四)、课堂小结
1、课你有那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114 × 21 ————
→114×1 228 →114×20 ————
2394→114+228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第三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各位老师:
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就具体教材内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简析
《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使学生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通过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整合并创造性使用教材:
1、在情境创设中加入翟志刚的视频图片。
2、变基础练习试一试“先估后算“为”先算后估“。【课件出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2、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的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从学生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作业纸、板帖卡片、直尺。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笔、尺
八、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阅兵式方阵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为新知学习做好热身铺垫。
2、出示主题图和翟志刚的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卫星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如:1、(圈数为一位数或整十数)需要多少时间?【可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2、绕156圈需要多少时间?……【本节课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暂时放入问题银行。等等】
如学生提不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时,可以及时的将所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由教师提出!但一定要先处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板书副标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②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3=2394
【如果把21换成23,不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③竖式笔算
学生介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表达并辅助板书。理解列竖式计算的思路。
④表格口算
如出现这种算法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每一个数据的来源。
【对于这种方法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掌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很吃力了。】
(4)自读教材
如果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没有全部出现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再由看懂的同学来汇报介绍,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让学生有了看书的机会,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比较竖式与口算、表格计算法,发现计算道理一样,但竖式又具有书写简洁的`特点,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竖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基础练习
1、先算一算,再估一估(书上34页试一试中的两道题)。
2.竖式计算。(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
3、我是森林医生。
提高练习
①练一练第3题
②P34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有更高的期望,提高计算技能。
九、板书设计
恰当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虽然课件基本清晰地呈现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表明了算理,但规范的竖式书写板书及课题仍是必不可少的。再是例题中获得的信息,也要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把握提问与解答的关键。
附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
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2200——2400)
114x21=2394(分)
114×20=2280114114×3×7
114×1=114×21=342×7
2280+114=2394————=2394
114
228
————
2394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由于我是开学刚刚接触这样的新教材,所以更想利用这个机会能得到专家、评委、与教师们的帮助。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许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定位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上34页练习第一题。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 。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做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 提高运算能力。纠错题我没有单独设计习题,而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为生成性资源,这样更有指向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5、集体独立计算课本上34页练一练的第三题中的6道题。
意在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注意的地方。
6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将书中34页的第四题,以情境的形式出现,同时将这道题进行了两处改编,一处是将其分步呈现,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二处是将题中的80改成了85,目的是将本节课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实践,再次提高认识,巩固与掌握运算技巧
7、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相信自己“我能行”!
八、说反思。
反思自己参赛的这节课,融入了网友的关注与帮助,总结自己的收获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我们教师深度地把握好教材,定好位,我们的学生就会有好生成。
通过聆听陶文中教授的讲座,与辉煌老师、王昌胜老师、雨霖老师的交流中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解开了,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算法多样化,而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中明白竖式的计算的算理来自同学们算法多样化之中。这也使我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深深地感到网络教研互动给我插上了成长的翅膀。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探索为主线。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进行反思。老师把学习时空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4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篇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40÷4 35×2
2、估算
28×3 11×71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卫星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114×3=342 3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那时候刚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如果卫星刚好绕行21周,卫星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估计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那这个估计对不对呢?大家估算出来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吗,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去验算一下,具体的算出来看看准确的答案是多少?114×21=2394 4说说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 A: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
3、引导梳理过程: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最后一步算什么?
4、引导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应用拓展
1、竖式计算:
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 408×25:此题中间有“0”,应该重点讲解,当遇到“0”的时候怎么处理,是不是都为“0”或者进位要不要写在这里。
47×210:本题主要让学生可以从当中找到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当未位有“0”时,可以先将“0”省去,看成两位数乘两位数,
最后在答案后面加“0”回去。
2、纠错(针对上题现的问题纠错)
3、解决实际问题(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四)、课堂小结
1、课你有那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2、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114×21=2394(分)114 × 21
114 →114×1 228 →114×20
2394→114+228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3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由于我是开学刚刚接触这样的新教材,所以更想利用这个机会能得到专家、评委、与教师们的帮助。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许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定位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上34页练习第一题。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 。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做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 提高运算能力。纠错题我没有单独设计习题,而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为生成性资源,这样更有指向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5、集体独立计算课本上34页练一练的第三题中的6道题。
意在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注意的地方。
6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将书中34页的第四题,以情境的形式出现,同时将这道题进行了两处改编,一处是将其分步呈现,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二处是将题中的80改成了85,目的是将本节课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实践,再次提高认识,巩固与掌握运算技巧
7、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相信自己“我能行”!
八、说反思。
反思自己参赛的这节课,融入了网友的关注与帮助,总结自己的收获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我们教师深度地把握好教材,定好位,我们的学生就会有好生成。
通过聆听陶文中教授的讲座,与辉煌老师、王昌胜老师、雨霖老师的交流中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解开了,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算法多样化,而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中明白竖式的计算的算理来自同学们算法多样化之中。这也使我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深深地感到网络教研互动给我插上了成长的翅膀。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探索为主线。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进行反思。老师把学习时空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
各位老师:
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就具体教材内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简析
《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使学生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通过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整合并创造性使用教材:
1、在情境创设中加入翟志刚的视频图片。
2、变基础练习试一试“先估后算“为”先算后估“。【课件出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2、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的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从学生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作业纸、板帖卡片、直尺。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笔、尺
八、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阅兵式方阵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为新知学习做好热身铺垫。
2、出示主题图和翟志刚的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卫星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如:
1、(圈数为一位数或整十数)需要多少时间?【可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2、绕156圈需要多少时间?……【本节课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暂时放入问题银行。等等】
如学生提不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时,可以及时的将所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由教师提出!但一定要先处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板书副标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②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3=2394
【如果把21换成23,不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③竖式笔算
学生介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表达并辅助板书。理解列竖式计算的思路。
④表格口算
如出现这种算法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每一个数据的来源。
【对于这种方法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掌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很吃力了。】
(4)自读教材
如果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没有全部出现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再由看懂的同学来汇报介绍,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让学生有了看书的机会,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比较竖式与口算、表格计算法,发现计算道理一样,但竖式又具有书写简洁的特点,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竖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基础练习
1、先算一算,再估一估(书上34页试一试中的两道题)。
2、竖式计算。(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
3、我是森林医生。
提高练习
①练一练第3题
②P34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有更高的期望,提高计算技能。
九、板书设计
恰当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虽然课件基本清晰地呈现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表明了算理,但规范的竖式书写板书及课题仍是必不可少的。再是例题中获得的信息,也要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把握提问与解答的关键。
附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
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2200——2400)
114x21=2394(分)
114×20=2280114114×3×7
114×1=114×21=342×7
2280+114=2394————=2394
114
228
————
2394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第五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李玲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千渭小学
李玲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两位乘两位数的乘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2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创设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让学生讨论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 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按照自主探究-交流-归纳这样的思路,采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观察、比较、演示等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争当计算小能手、教师会有奖品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和计算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计算大比拼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关口第一关口算,第二关: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在这一环节计算,回忆学生三年级时候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通过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给学生强调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我用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从发现的信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第三环节: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环节:第一环节:初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通过学生前面提出的解决114×10=?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转化的思想,并鼓励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第二环节:让学生估计出114x21积的范围?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预见计算结果的数值范围,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为解决问 题提供了多种策略。第三环节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我通过让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由我呈现给学生,通过讲解计算方法,让学生清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课堂挑战的习题。第五环节:学习评价,总结收获
我通过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意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全面总结,体验学习成功感。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利于今后成长。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1、课堂上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2、在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给与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太少,上课讲的太快,个别知识讲的有些浅显。
3、学以致用环节处理的太仓促,个别学生未完成课堂任务。
4、激励性评价太单一。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简单的说课,当然自身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同,恳请各位 同仁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