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行政与管理(共5篇)

时间:2019-05-14 01: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行政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行政与管理》。

第一篇:社区行政与管理

《社区行政与管理》

学期作业

题目:关于转变街道办事处

职能的调查与思考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 号: 01031023 姓 名: 郑霄峰 日 期: 2013年10月

[摘要]: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市关于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我区实际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出台了“三定”方案,明确了办事处的职责和机构设置,对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履行基层政府的职责,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成为街道职能转变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关键词]:社区管理 社区行政 社区辖区

一、当前街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是党和政府的基层政权组织,管理着城市社区,通过走访街道和社区干部,了解到一些街道工作的突出问题,有的矛盾甚至已经成为制约街道和社区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街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许多区直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也要办事处来承担,而“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原则又给街道加上了无限的责任,但是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赋予街道相应的权力,街道干部在工作中也就缺乏相应的工作手段,许多工作开展起来就很困难。

(一)街道的职责和权力并不统一。

根据文件规定,办事处内设机构为五个: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劳动保障事务所与其合署办公)、计划生育办公室、城管卫生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与其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承担辖区的党建、宣传、城区管理、计划生育、社会化管理等职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街道所承担的工作远远要大于这些,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拆迁、统计调查、食品、安全检查都已经纳入到了街道的职责内,区直行政职能部门把街道和社区当成了自己的腿,形成了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的工作格局,导致街道责权利不一致,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以一对十,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这种现象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二)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不科学。

在现行的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下,街道管理并不完全适应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要。目前的政府管理体系中,街道的职能过小,但是承担的工作却很多,几乎所有政府的职能部门都对应着街道,而街道为了开展工作,又不得不把任务下放给社区,社区又成了街道的腿。虽然街道名义上拥有“属地管理”的职能,实际上拥有的是有限权力,无限责任。从社区管理体制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必须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弱化行政管理职能;强化社区指导和监督职能,弱化对社区的领导和派活职能。加强街道的综合协调职能,推行行政职能管理直接进社区。

二、转变街道职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一)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责、权、利统一。

必须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理顺政社关系,推行行政管理直接进社区,避免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政府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能,为社区搞好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社区居委会自治的法律地位,指导社区开展各项专业工作,主动接受社区监督;社区居委会对涉及社区居民的有关行政工作给予协助、配合。

根据政府授权原则。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确实需要街道、社区承担或参与的工作,要通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履行正式授权手续,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明确协助方式、权利义务和经费保证,实行属地管理,行业监督,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绝不能把社区当成政府职能部门不要钱的腿。

今年,省、市领导提出了城区管理“三年大变样”工作,拆违拆陋和景观整治,街道办事处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工作,社区干部更是走在了工作的最前面。景观整治初期,办事处负责对居民做工作收阳台、移空调、拆防盗网并对施工安全负责,而施工队由区景观办相关部门管理,并不听办事处的指挥,造成许多工作进展缓慢。随着工作的不断调整,4 区景观办把权力下放到了办事处,由办事处直接领导施工队和结算工程款,大大推进了景观整治的工作进展,半个月内就完成了整治任务。由此可见,只有做到责权利统一才能有效的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人为本,面向社区,工作下移。

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以构建社区组织为中心,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的政府行政调控与社区自治结合、办事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互补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街道相关职能科室密切配合社区组织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将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将办事处应管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决不推给社区,需要社区配合的工作,在与社区协商后,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由街道与社区共同完成。

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行政管理职能,真正做到管理进社区,责任进社区,工作进社区,服务进社区。社区要发挥自治职能,发动、引导、协调、配合、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管理工作,使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执行与监督相结合,政府行为与自治行为相结合,有效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事权下放,健全条块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充分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参考文献]:

1.姚克利;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J];大连干 部学刊; 2010年05期; 31-32 2.谢明; 新世纪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初探 [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03期; 64-67 3.席芳宽; 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兼论改革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6

年05期; [J] 2011 23-26

第二篇:社区与社区管理

第一章社区与社区管理

1、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来。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

2、社区的五要素: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

3、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惊醒的自我管理。

对于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①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②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③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④社区管理的性质应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

⑤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

4、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1)重心下移,立足基层(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党政主导,各方参与(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5、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上海二三四管理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6、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体制的内核)

(1)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

(广泛参与主要包括两层含义:a.社区管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2)社区居民的参与

(3)社区单位的参与

(4)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7、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主体不同②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③管理对象不同④管理方式不同、⑤管理机制不同⑥管理内容不同

第二章社区管理的主体

1、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2、街道办事处的性质:(1)强制性和约束性(2)明显的派出代表性(3)明显的综合性

3、街道办事处的特点:(了解)

行政权力的局限性、行政事务的繁杂性、管理服务的直接性、管理工作的被动性、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4 街道办事处的建设

(1)“责大权小”: 街道办事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2)“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上海经验

5、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

6、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7、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

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节居民间的纠纷等等。

8、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应有关系

(1)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2)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之关系的体现

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组织建设

*

2、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思想建设

*

3、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制度建设

9、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实际关系

(1)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

(2)重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应有关系

a.建立直接选举的、非职业化的居民委员会

b.建立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c.构建居委会与专业社区工作机构的互动关系模式

第三章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

1、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性质)

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其宗旨是代表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障物业的合理、安全使用,维护本区域的公共秩序,创造整洁、优美、安全、舒适、文明的社区环境。

2.业主委员会的产生: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只设一个业主委员会

首届业主委员会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代表组成筹委会,由筹委会推荐本会候选人名单,提交第一次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文件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

都属于物业管理机构,二者实行专业化管理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共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物业。所不同的是,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来管理业主的物业,而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的利益来管理物业。

(1)法律上的平等关系(2)经济上的交换关系(3)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第四章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

2、社区服务的内容

(1)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

(1)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社会参与

(2)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政府推动、街道主管、居委会操作、社区共建

4、社区服务评估的四个维度:社区服务的参与率、收益率、满足率和满意率。(填)

5、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论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不足

社区服务支出既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系列,也未归入政府预算活其他事业经费预算中。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决定了它是利润较低的一个领域,很难吸引商人或企业家积极投资

(2)家庭购买力低下。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很不健全,大多数居民不敢花掉大部分储蓄来购买服务。大多数城市居民希望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有偿服务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3)社区服务人民整体素质偏低

尽管我国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与社区服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区服务观念落后

许多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还未充分认识到社区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优势,对社区服务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力度不大,扶持和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致使这些地方的社区服务仍处于初始状态,加剧了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性。

6、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的对策与思路

(1)继续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形式

(3)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

第五章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于18世纪的全科医疗。

2、所谓全科医疗是指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3、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尚未形成,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在建立,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生的作用等存在模糊认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亟待规范。

4、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应具备“六位一体”功能。

六位是指 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了上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第六章社区文化

1、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等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休闲等日常活动。(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2、社区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1)社区文化是小社会的大文化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社区居民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

(2)社区文化事业与社区文化产业

(3)社区文化与社会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文化在社区中的综合反映

3、社区文化的类型

(1)内容系列:包括社区民俗文化、社区文艺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社区环境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

(2)单元系列:社区文化是主流文化,各单元文化是支流文化。如 家庭文化、小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3)年龄系列: 社区少儿文化、社区中青年文化、社区老年文化

第七章社区环境

1、社区环境:广义的社区环境,即以社区为主体,社区的外部环境 状况。狭义的社区环境,即以居住在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为主体,社区范围内一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

2、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社区环境保护的原则

(1)“三同时”原则。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协调发展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谁污染谁付费”原则

第八章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

(1)依法治理(2)群防群治(3)专群结合(4)打防结合(5)标本兼治

2、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和改造六项工作措施

六项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完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

第九章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

社区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合,德育为重点,创造、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形成和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加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教育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学前教育,社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等。

2、中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1)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

(2)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

(3)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4)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3、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P20

4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我国社区问题的对策

(1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需求的冲突(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更新观念(2传统的小农生产观与社区教育所要求的合作、整合(2)建立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的冲突(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3社区教育的多样性特征与轻视非正规教育的冲突(4)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

(4)社区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教育投入不足的冲突(5)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第十章

1、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社区管理主体即:政府、社区民众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

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混合模式

2、各国的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趋同的,主要由政府、社区民众、社区服务组织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社区民众是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的提供者。

3、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机构和组织的总称,其含义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社区中介机构,其在社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社区服务和福利的提供者,也是社区经济的助燃者和催化剂。

第十一章

1、国外社区管理微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

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

(2)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

(3)社区管理日趋法制化、规范化

2、国外社区管理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1)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

(2)社区管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

(3)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融

第十二章

1、盐田模式的特点和内涵:

“议行分设”,居委会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分化,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从居委会中剥离出来,创建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由居民直选产生社区居委会来履行社区自治功能,以此来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制度设计。

2、盐田模式取得的绩效:

A,政府层面。

(1)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2)政府降低了行政成本。

B,社区层面

(1)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了自治能力(2)居民民主意识增强与民间组织培育。

3、“铜陵模式”

铜陵模式概括起来就是“1234”,即“一个减少、两个实行、三个完善、四个强化”。

一个减少:新社区采用“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组织架构,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的整体架构。两个实行:实行社区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 三个完善:一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三是完善社区义务服务体系。四个强化:强化党的核心功能;强化居民自治功能;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强化居委会监督

评价:a.更加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b.更加强化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功能 c.更加重视了资源配置向社区倾斜 d.更加贴近了居民的需求而开展服务 e.更加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

第十三章

1、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与社区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转型对政府执行力、社区自治能力的要求。

2、统治与治理的关系:治理指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治理强调以多元的调和为基础。现代政府日益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统治。统治追求的是统治利益的最大化,而治理的目标则在于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共利益。统治权威是政府,是在国家界限之内。治理通过经济部门等多元治理主体间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来共同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更有效率的管理。简

3、政府、街道、社区三者职能的“总盘子”包括五大核心职能: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职能、自治职能。填

区政府职能定位于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街道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统筹协调职能。社区的职能定位于自治职能。

政府要履行社区建设的“掌舵”功能,主要包括指导社区工作、拨款支持社区自治、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2、自治:社区划桨。

(1)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

(2)按照“政社分开”原则,将属于社会管理的事务交给社区管理。.(3)政府管不过来、需要社区协助管理的行政事务应转移给社区,由社区协助管理。

(4)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

(5)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1.居民委员会自治性的具体表现;财产自治、选举自治、组织与管理自治、服务自治

第三篇: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

[内容提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必须顾及到的重大问题;由于政府自身的官僚体制性质、政策扶持、技术和人力等局限性,单单依靠政府进行环境管理是不够的,社区本身具有的优点使得进行环境管理有着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建立环境保护的社区机制是当前进行环境维护管理的一个可行性的路子。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社区管理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相当大的程度是依靠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量”的扩张,这造成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巨大的经济产值和巨大的环境负债并存,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当部分是“赚环境的钱”的结果。因此,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应该得到重视,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依靠政府进行环境管理机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面临的新的环境问题,对传统的环境管理机制进行突破,建立起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是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对环境治理的一个可行方法。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非常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

(一)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例如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损害。

(二)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① 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政府进行环境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的管理机制设想是“政府——工厂型管理”,政府作为管理者通过详细数据的分析确定理想的污染指数,通过强制和控制的手段规定工厂不能超过已定的污染限度,向工厂征收排污费用,预定污染排放指数。“政府——工厂型”的定点管理对于电源污染比较有效,特别适用于对污染大户进行监控,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得到普遍的实践。但“政府——工厂这种点线式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信息问题

政府的环境部门获得的环境信息是不完全的,政府和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信息是非常不对称的。薄弱的监控系统环节难以评判企业污染排放的真实情况,企业会通过偷排、多口排放等方法规避管理部门的监管,管理部门获取的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往往是企业自报数据。很多企业在环境部门要求下建成污染治理设备,而污染治理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也往往难以测量和监管。环境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测量的浓度指标也造成对企业排污准确监控的一定困难,一些企业通过对污染排放大量入水以减少排放浓度。因此,政府环境部门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信息获取得是高成本的,同时政府部门难以获得企业污染的实际情况。

(二)官僚体制问题

政府环境管理依靠科层制的管理机构和职责明晰、功能分割的部门管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职责重叠、脱节或矛盾,导致管理资源浪费,环境资源错置,或因管理漏洞而污染环境现象蔓延。各个部门官僚体系的另一个普遍性的弱点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扯皮造成工作低效率和激励不足。环境的多头管理造成环境资源非优化配置。

例如不少农村环境问题与管理机构分割和官僚体系的低效率有关。例如农村禽畜粪便污染问题,畜牧管理部门是养殖场的业务管理部门,但是其职责中没有粪便流失问题,但传统上他们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整个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对农村非工业污染尤其是众多中小养殖场和散户发生的禽畜粪便污染的治理;环卫部门负责管理和清理粪便,但一般只负责城市化地区。因此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专门部门负责,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积累和严重。

(三)技术能力问题

对降低污染的成本收益核算往往需要很复杂的技术经济学知识,政府机构往往对这方面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另外环境主管部门往往没有能力评估具体项目带来经济收益,政府部门对经济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具体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往往缺乏足够的能力,是经济项目申请中如何确定短缺资源分配的顺序存在相当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往往以环保部门和经济发展部门的矛盾表现出来。

(四)政策扶持问题

因为环境部门和经济发展其他战略部门在目标取向上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使重大环境措施的实施往往遇到其他部门的抵触。条块利益的冲突往往会导致环境利益的损失。例如,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足够的电力供应,而电厂的新建或规模扩大会直接带来二氧化硫的增加,与环境部门总量控制的目标产生尖锐的矛盾。环抱部门工作的难题是,在新发展项目的不断上马和总量控制目标的矛盾上,环保部门有时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因为产值的增长对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仍是第一位的指标。另一方面的例子是社会稳定目标的重要和污染企业难以关门,污染企业只要还“冒烟”,意味着仍能创造产值,仍能解决就业问题,采用严格的环保政策可能会使该企业破产或倒闭,因此产生诸如下岗、保障等社会问题,两害相权择其轻,最后往往采取的是隐藏矛盾、继续生产的折中办法。一些企业的建成和生产可能带来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但环保部门的努力往往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甚至更高级别政府的行政性压力。

(五)人力资源问题

政府环境监控和管理往往因为人力资源的短缺,其管理范围比较有限,只能对若干重要企业进行经常性管理,不能包括大量分散小企业的污染状况。政府由于人力方面的因素只能局限在对一些重要企业的监管上,对各个基层的小企业仍不能有效实行充分的管理,环保部门由于管理能力的有限难以对其采取有效的信息监控和执法管理,这就使这些企业的污染状况处于无法统计、无法管理的状态。

可见,传统的依靠政府进行环境管理的体制在现实中存在相当的条件约束。政府作为环境的唯一监督者和管理者,本身存在比较大的局限,信息问题、官僚体制问题、技术能力问题、政策扶持问题、人力资源问题的实质使政府环境管理模式往往伴生着高运行成本和效率损失。

三,环境维护的社区运行机制

传统环境管理体制重视政府作为管理者的作用,但没有考虑到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督成本过高,同时官僚体制具有典型的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过高的弱点。因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应该改变原有的“政府——企业”点线结合的模式,要积极探索结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环境管理的新路子,建立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社区环境保护机制应当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环境管理的必要补充。

单靠政府是无力担当起全部的环境责任,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事业,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强化基层社区机制能够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社区居民自我组织起来,开展社区公共环境的义务劳动,对居民宣传环保知识,社区还可以代表居民增强与污染企业和政府交涉的实际力量,以维护社区成员的环境权益。

社区环境管理可以对环境保护事业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体现了社区作为公共产权对公共资源的供给和维护。社区是公有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所有社区成员拥有共同无差别的、并且是对社区之外的成员排他性的资源使用权力。社区组织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公共资源保证供给和提供维护,充足的资源积累和配置的能力是基层社区环境保护运行机制的重要前提。

第二,社区提供了贴近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地社区最能了解人们所处的环境,因而最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自然资源,提出保证自然资源风险最小化利用的各种规章制度,更能够针对社区内部资源滥用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些山地的农村社区,社区通过自觉制定村规民约,按照林木生长状况规定封山制度,对山林柴木定期砍伐。这个例子说明社区作为生产活动的初级地方单位,更加了解实际面临的问题,并且致力与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能够保证资源更为合理的利用。

第三,社区环境治理体现了对分散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益。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因为其数量比较多,污染源比较分散,如果进行分别处理则效率低下,治理成本也比较高。社区集中治理减少单位治理成本,同时通过社区整合是生活资源、生产资源相对优化。并且这些集中治理一般具有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的正效果,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进步。

第四,与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政府官僚体制对比,社区对成员责任关系超过了政府机构对管理对象的关切程度,因为社区的环境状况与所有社区成员的利益和生活质量更加息息相关。社区管理比起大型的官僚体系,社区管理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管理较之政府投入提供了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单纯的政府投入也许可以创建一两个环境管理的典型,但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推广到所有的地区。社区管理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特点提供了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和不断滚动提高的可能性。

第五,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综合调动所有社会资源投入环保治理,社区内的各个单位,所有个人共同构建了环保建设的整体网络,也使每个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处于该网络的密切监督之下。社区具有行为方式内部趋同的特性,环保意识如果成为社区公德,那么社区成员破坏环境的行为就会受到社区成员的共同鄙弃,因此环保规则在社区层面也比较容易被认同和成为共同行为准则。社区机制可以实现社区内部资源对于环保的共同投入。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环保只是宣传,通过社区单位的责任认养实现对社区绿地的维护,可以通过志愿者队伍开展环境的清扫整理,社区环保管理机制实现了所有环保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培育,构成了环境建设的最基本空间。

第六,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提倡群众参与,使环境保护不是只依靠政府吹注,真正成为共同关心÷共同投入的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社区的环保管理和运行机制,使环保部门的一双眼睛变成无数双眼睛,从污染企业和环保部门的相互捉迷藏,变成每个污染单位时时刻刻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从社区成员对环境管理的漠不关心变成每个居民都成为促进环保的责任者和监督者。这样社会治理环境节约了环境保护的执行成本,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环境保护贴近基层,群众参与,造成了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不再成为少数人的行为,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事业、群众事业。

第七,社区环境治理,推进了环境资源和污染治理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其效果和意义表现的尤其明显。例如,乡村工业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构成星罗棋布的农村污染源,对分散的乡村工厂的污染治理高成本且难以实施。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四,结束语

社区最具有人性化且最能够通过紧密联系整合社会力量,是推进环境管理的有效机制。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聚合了人、空间和行动这三个基本要素,共同构筑环境保护的社会基础。环境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社区。社区发展通过组织化的过程促进社会环保力量的形成,并借助社区教育和社区资源的共享巩固社区环保空间。社区环境保护同时是现代化社区精神的催化剂,有助于培育社区公共意识和社区公共空间的广泛认同。环境的保护需要现代文明的建立,需要改变对公共环境漠不关心的态度,构建环境与人类的良好互动关系。通过社区成员共同参与,提升环境质量,建立社区环保有效机制,是环境保护长治久安之路。

第四篇:社区管理与服务

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层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强化社区党团群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2)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3)责任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6)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促进社区全面发展,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二)强化社区管理功能

(1)社区管理协调功能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做好社区具体事务等工作。

(2)社会化服务功能

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卫生保健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逐步建立完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卫生保健服务向发展小区和家庭延伸。

(4)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功能。

社区居委会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居民自治的内容,并确定人员具体负责,开展计划生育技术优质服务。

(5)社区文化教育功能

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各种群众性的社区文化娱乐、体育、教育、科普活动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加强居民的素质教育。

(6)社区环境维护功能

大力整治社区环境按照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的要求建设环境优美的社区。

(7)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功能

每人社区配备民警,并设立社区警务室。维护社区治安,配合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治保会建设,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实行群防群治,组织看楼、护栋,开展夜间巡逻,加强社区治安保卫、流动人口管理、民事调解、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防火防盗、防毒禁毒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社区社会保障协管功能

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信息。掌握社区内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对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发放、监督,严格按程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篇:社区行政问责制学习体会

2月28日,我街召开了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先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规定》的初步认识:

行政问责制实施有利于政府法治建设。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与职责是不可分的,体现责任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对不能履行责任、不负责任的人员追究责任。

行政问责制实施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水平。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公务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但素质的提高仅仅靠理想教育和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的约束。行政问责能对那些失职或渎职、违纪违法、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官员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从制度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的发生。

总之,行政问责制是有利优化机关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防止权力滥用;是能力与效力有机地统一;机关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任其职,负其责、尽其力、操其心。

二、工作职责与任务及存在问题

行政办作为东原办事处运转的中枢,担负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的重要职责。因此,更应该清楚认识到行政办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推进办公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重要保证。

行政办日常工作职责任务: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其职责是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行政办具体工作职责:

1、收发文件、2用印管理、3计划、总结、信息上报、4、档案管理、5、人事劳资、及退休管理

6、财务管理、7政务公开、8、行政执法、9、节能减排、10、机关日常管理、11后勤保障、12、人大工作等等都是其工作责的范畴。

收发文件、档案管理、用印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制度管理进行。其他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时限完成。

目前行政办工作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学习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学习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行政问责制》的学习、导致对领导布置工作意图的领悟也不够准确、及时。

二、在办公室工作上,往往陷入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三、办公室作为全局的综合部门,负责全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内外协调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工作主动性不够,时间观念不足,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高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拖拉,这就需要我们,把《规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真抓实干,推动行政办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社区行政与管理(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行政与管理(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都市城镇社区自治中的无缝管理与行政局限

    大都市城镇社区自治中的无缝管理与行政局限 摘要:网格化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即通过国家行政权力下沉的方式,将原有的区级行政职权和资源直接下沉到街道,覆盖......

    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1.农村社会事业是一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事业,是关系全体农民幸福的事业。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涉及到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会保......

    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

    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现代社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一定区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所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

    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西府社区民主建设工作总结健全完善社区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社区发展新形势,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汾阳市委和文峰街......

    论社区管理与服务

    论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区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组织与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部门或机构,为了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种事务......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全文5篇]

    (一)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主要内容 1.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提供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 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3)社区救助服务和社会福利......

    社区与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

    社区与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14=14分) 1、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采取半行政性与半自治性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是( A )的模式。 A、以政府管理为主,居民自我管理为辅 B......

    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学案 为了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让亿万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读到他们“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活动的主办单位精心组织数百名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