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共5则)

时间:2019-05-14 10: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一切的成就和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一切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孩子顺利成长的源泉。教育的确很贵,无知代价更高

―― 家庭教育工作者 何学民

第一部分:本书的整体脉络 脉络清晰: 分三大讲: 第一讲:反思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缘由 第二讲:如何反思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 第三讲:回应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 ――张向葵 绪 论

? 当代青少年忧虑什么?期待什么? ? 代沟为什么产生?

(所谓代沟是指两代人彼此间情感不通、心理有距离的社会现象。)? 两代人的距离为什么那么遥远? ? 我们理解孩子们吗?

? 为什么青少年不愿按成人设计的 美好蓝图发展?

责怪有用吗?

反思什么?

――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对策是否科学? 第一讲

反思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缘由

第一节

心理问题与当今教育和时代 应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做到的是:

首先,明确意识――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第二,坚决杜绝――不要简单粗暴地把逆反心理定义为是孩子的品德不良,或者是孩子有意识地对成人的不尊重和对抗。

第三,努力做到――给予更多的宽容和耐心,以引导为方略,以幽默为形式,以爱为力量,润物无声,与孩子共同度过逆反心理的困境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困境: 无可奈何、无法与孩子沟通

伙伴危机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情绪稳定性方面出现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使命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不可能与健康分开。”

――车尔尼雪夫斯基

1、什么是健康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1989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即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等四方面健康,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

前者从宏观上要求人应该达到的可能状态; 后者是指对未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防御与抵抗。

概括说来,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

一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

二是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也可以说,心理健康需要:

一是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力;

二是能妥善处理与他人及社会环境之间关系,能够作为社会成员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具有相对性、整体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发展正常 ? 情绪稳定协调 ?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 ?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1、智能良好(1)两个精神:

科学精神:做事

科学精神的基础,是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做人

(2)四种能力: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调查发现,2.73%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 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 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 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述”; 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三)培养心理健康能力是为人终生发展奠基(新增加内容)心理健康能力也是称“大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为他不惜牺牲一切,其实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马卡连柯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理智审视

什么样的问题算问题(标准)?

一、成人的目光

(一)主观性

成人的主观性是指在进行判断时,只去寻找那些支持他们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了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①标准的主观性

②心态的混浊性

(二)中介性

这里的中介性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某事情、某对象的结果来衡量与检查自己的言行(从孩子成绩反映家长尊严)。

二、情境特异性

所谓情境特异性是指青少年行为不是任意随机地表现出来的。某种具体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或情况。进言之,由于青少年活动的时空不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三、尘封的观念

成人用以往的观念来衡量现代青少年的行为,就会认为他们的问题很多。其实这其中的一些问题都是缘于成人对青少年的不理解和缺少必要的沟通(代沟或代差)。

两代人在思想、生活、家庭责任、政治、行为、交流与交往、金钱使用、服饰的差异.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达到关系的和谐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客观评判

从客观现实出发,用衡量有血有肉的人的标准来衡量青少年的问题,是客观、真实、有效解决青少年问题的前提,是促进青少年在社会环境、文化系统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反思青少年问题的基石。

一、社会性标准

常模: 社会性标准

统计学的量化标准

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定量研究:对问题结果进行“量”的处理,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广泛性、普及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定性研究: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了解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与特点等,侧重于研究者对问题的思辩、解释和看法。各有优势和局限,综合使用。

(二)障碍性问题(心理障碍,属于心理疾病)

1、什么是障碍性问题

介于神经症和一般心理问题之间的异常心理,由发展性问题转化而来,主要是来自心理中介因素对应激事件调节的失衡,导致心理功能紊乱或出现异常行为。

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压力、焦虑、抑郁三方面,症状是担忧、紧张、无安全感等。

2、引起青少年障碍性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

? 自我统合问题(埃里克森观点)? 自我效能感问题(个体对自己是否

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观点)

? 品德定位的问题(柯尔伯格观点)

3、青少年障碍性问题的具体表现

(只是了解、需心理医生诊断!)(1)感觉障碍

感知变化、错觉、幻觉

(2)记忆障碍

识记障碍、保持障碍、再现障碍

(3)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过程障碍

思维逻辑形式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4)情绪和情感过程障碍

情绪高涨(躁狂症)

情绪低落(抑郁症)

焦虑症、强迫症

恐怖症、情感协调性障碍(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矛盾情感)

情感淡漠

自笑

焦虑症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5)人际交往障碍(害羞、孤僻、自卑、自我中心、双重人格)

(6)人格障碍

偏执型 分裂型

反社会型 冲动型

癔症型 强迫型

焦虑(回避型)依赖型

其他人格障碍 未特定人格障碍(7)注意障碍(8)行为障碍

失败综合症、需要注意者

依赖旁人者、寻求报复者

追求权利者

4、青少年障碍性问题形成的机制

(1)应激

有机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实际或认识能力上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通过心理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塞里

心理紊乱或心理障碍取决于心理中介因素的调节作用(2)心理中介因素

? 认知评价和归因 ? 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 ? 应付资源与应付方式

应付资源: 生理、心理、社会资源 应付方式:

? 积极应付方式 消极应付方式

? 问题关注应付方式:

改变事件、解决问题

情绪关注应付方式:

改变自身、调节自我 ? 社会支持 ? 人格

5、青少年障碍性问题的稳定性和暂时性

青少年障碍性问题具有稳定性

即,个体在遭受外界刺激后,机体组织或器官、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改变。如果某一个体总是处理不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极大的影 响。

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4)残暴 残暴是指青少年对他人或对自己的一种伤害行为。(5)恐怖 恐怖是指青少年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表现出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惧感,如怕针、怕黑暗、怕鬼怪。(6)敏感 在学校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并为此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7)自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

(一)发展性问题:伴随着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到来和交往范围的扩大而出现的问题,表现为不适应

二、发展性标准 抑郁症

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忧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二是多与其他人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

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 要:心理素质是构成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异常地重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1]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一般什么都不管也不干,仅仅专注于学习。而为了让

孩子专心致志于学习,父母总是尽量减少他们与外界的交往,这样就阻碍了孩子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而在中学阶段,学校受到高考指挥棒和追求升学目标的指引,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并不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应付学习和考试,接触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很少。一旦进入大学,学生就要自己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要独立生活、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同时大学是以综合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提出了跨越式的综合要求。在从单--N多元的评价体系转换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面临考验,尤其对大一的新生而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问题[2]。

2.2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的生活主要集中在校园,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和宿舍、班级同学及其他人的交往。如果说中学时还能从家庭得到保护和依赖,大学时就需要自己独立的面对,此时人际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愉快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生活阅历有限,社交能力不足.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人际交往障碍,常常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许多大学生习惯于“自我中心”,缺乏团队生活经验,行为处世时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大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的同学要共同生活,如何处理好其中的人际关系,常常困扰着许多大学生。

2.3 情绪问题

个体在面临不良的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学习节奏时,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紧张、烦躁、焦虑、不安、压抑和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排解,就会损害正常的心理,引起心理问题。[4]大学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单一的学习变成多重的问题,如生活、人际、学习、情感等,如果一时难以适应,会顾此失彼,使心理承受压力,精神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如果又不能适度地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会引起情绪失衡。

2.4 情感和性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和性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学生渴望获得异性的好感,向往建立异性间的亲密关系。没有恋爱的,在爱与不爱,追求爱情中,抑或单相思中徘徊;恋爱的,在怎样恋爱,如何和恋人相处,如何处理爱情和学业的关系中权衡;恋爱失败的,在承受失恋痛苦的同时,要面对失恋,并从失恋中走出,重现调整自己的情感世界。[5]这一切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惑。而性心理的不安和性意识的困扰又给大学生带来性困惑。性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映,产生性罪恶感。恋爱和性之间的取舍以及由婚前性行为引起的后果和责任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婚姻

度的开放,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在涉列恋爱和性的同时,大学生又多了一个婚与非婚的困扰。

2.5 自我意识问题

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值和自我定位.成就需要比较强烈,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大学生活展示出来的舞台非常大,大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拓展,向往和追求的东西也很多。[6]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之初就为自己设定了各种宏伟的目标。但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和个人精力的有限,大学生各种目标之间会发生冲突和矛盾。过高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来认识和评价自我,不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也就无法在遭遇挫折时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从而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探析

3.1 客观原因

3.1.1 社会压力

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在这种生存压力感的趋使下,大学生要想跟上迅速发展的社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社会发展在给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学生不堪重负,身心承受巨大压力,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3.1.2 生活压力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分配不公正,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阶层概念日趋突现。高校实行缴费制度,高昂的学费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准上呈现巨大的差距。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生活水平较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校的高消费和消费攀比风,巨大的反差使贫困大学生遭受困窘。[7]

3.1.3 学习压力

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复合型的要求。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专业课之外选择辅修课程,有的修读双学位课程.并且还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有的还要考研、考托福、考GRE、GMAT等等。[8]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使大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缺乏必要的休息和放松,有的还导致精神的压抑、心理的紧张与恐慌。

3.1.4 情感压力

恋爱关系对现在许多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切实存在的亲密关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它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恋爱关系如何处理,恋爱双方如何交往,在感情出现矛盾、意见出现分歧时如何化解,在爱情和学习发生冲突时,有限的时间如何分配以达成平衡等等,都是大学生在恋爱中要遭遇的。

3.1.5 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自由择业“双向选择”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锐增,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找到比较理想[9]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4.1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4.2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10]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4.3 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11]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

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4 加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参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有益的作用[12]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消除精神疲劳,宣泄不良情绪,消减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人的情绪,减轻抑郁程度,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疾病,维持心理平衡,最终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要将体育运动纳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3],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保持和改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14]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青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高校和谐人际环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2006,(6).

[2]邓绍秋;曹庆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刘菊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展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四川体育科学;1995年01期

[4]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欧阳海峰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4)

[8]邹柳云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9]彭虎军;魏书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9)

[10]Edward P,Sarafino;胡佩诚 健康心理学 2006

[11]孙华峰 鲍丙刚 著.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J].安徽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李鸿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7-123.[13]李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7(6)

[14]谢彦红.徐季红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心理历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

——我的心理历程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与微风一样一而吹过,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却只留下风吹过后的平静,那一股温度。自己幼年、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心理历程仍旧充满了回味,但那些却像含羞草那样去触碰才会有所反应。

不知不觉时间之贼已经在我手上偷走二十余载。就像含羞草,不去触碰它,它仿佛不存在;去触碰它,它才有所反应。忽然去回想二十余载的心理历程,所有的东西都像缺堤般涌现出来。

逝去的时光似乎很多都让人感叹和惋惜,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每个人都过着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历程,世界正是因为这截然不同的人生才显得丰富多彩。快乐忧愁,个中滋味,需要自己才懂得。

呱呱落地: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学前的记忆就像沙滩上的脚印被海浪抚平一般,似乎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童真无邪:记忆似乎是断了线的珍珠,散落一地,能串起来的记忆似乎只能从上学开始。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易于和别人相处。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我是比较听话的孩子。在小学,我的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除了体育),所以一直担任班长。班里很多事情都由我去完成。虽然有时会觉得事情多而麻烦,但是这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我从小最值得自豪的时段,因此我每每想起这时候总会意犹未尽。课后的一切更加让人回味:上早自习前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四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让人怀念的童年。青春悸动:升上初中,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渐渐地,我长大了。花季的年华,春天的气息。悄然在改变的一切不知是福是祸。在初中,接触的人多了。在初中的同学来自比较广的范围,虽然都在一个镇上,但是在思想上还是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初中我们的地位变了,我们本来是大哥哥大姐姐,现在成了小弟弟小妹妹,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落差。在初中的课程多了,课程好像一下子增多而有点应接不暇、不知所措。为了适应这一切我费了不少心力。幸运的是,我身边一直都有支持和陪伴我的同伴。我很快就跨过这道坎。在学习方面,成绩一直都保持着没有多大的变动。因为小学以来一直都是担任班长,觉得有点厌倦。上了初中,我就从班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只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其他职务。虽然班主任多次跟我分析说担任班长更加可以锻炼人,但我还是婉言谢绝。我想把时间更多地放在学习和其他方面。渡过初一的过渡期,我以为初中已经可以完全适应,没有问题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前方似乎有更大的漩涡等着我。初三要住宿是由来已久的事,在住宿之前我对此也不惊讶、不抵触,反而有点期待。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而且是天壤之别。在住宿的第一天,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兴冲冲地把生活用品搬进宿舍。这是一个30人的宿舍,只有4部转头风扇,外面是公共卫浴。在此之前,我在家里一直都自己一个房间的。尽管这里是集体宿舍,但是,激动的心情还是丝毫没有退减。直到傍晚,好像表演结束似的一切都要落下帷幕。太阳西沉,秋风习习,树摇婆娑,周围的人都是忙碌的脚步,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眼中的一切都太伤感。好像没有人看得到我似的,我好像是不存在的,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忽然明白了一句话:寂寞不是在偏远的地方,而是在闹市。想家了,想家了,强烈的想回家。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原来言语是如此的无力。初三,是我自立的开始。但是,这仅仅是前奏。作茧蜕变:经过初三的努力,考上了一间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是半军事化管理,放假比较少,我就更少回家了。虽然经过了初三的“自立”,但是对此的作用似乎不大,相比

之下,根本是小巫见大巫,在这里我更难适应。看着同来的伙伴对此根本不是问题,我心中懊恼,悔恨自己不如别人,暗暗流下了泪水。但是,即使痛苦,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因为我不比别人差,我不愿意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我一定也可以。并非是身边的朋友知心者越来越少,而是自我走不出原本的生活圈,不愿去主动迎接新的事物环境。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都是自我给予的冗余困扰。过渡期在我的生活中蔓延了大概一年,漫长而痛苦的一年,只有我自己的一年,我蜕变的重要一年。我很讨厌这间高中,而理由是:它让我成长了。真是讽刺!高中是我自立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三年,学得了很多,学习上努力了,生活上努力了。我明白到我无论去到哪里都要第一时间去适应那里的环境。所谓:聪明的人去适应环境,愚蠢的人硬要环境适应他。曾经,我无法苟同这句话,现在,我是举脚赞同。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这三年,失去很多,也得到很多。舍得下,才要得起。就像在茧中痛苦地挣扎的幼虫,等待着展翅飞翔的一天。

乘风振翅:好想化作一只蝴蝶,乘着微风振翅高飞。古之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十多载寒窗苦读中我们知道了望尽天涯路的艰辛,衣带渐宽中我们挥别六月。弱冠之年,一路劈波,一路斩浪,信念一路相随。进入大学,我如鱼得水,丝毫没有不习惯。按照我节奏过生活,这是我想要的。少了少年做梦,多了成熟稳重。渴望用自己的翅膀翱翔天际。理想,现实,距离正在缩短,直到相逢。在这里,很多东西正在准备启航。天降我在,天地之间,总该有故事让后人看。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曾经我想过做一朵艳丽的花,娇美芳香,而今,我想做一棵茁壮的大树,扎实地镌刻每一步成长的足迹······每个人都有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想去的地方,每个人都为着自己的人生在奋斗。我也在努力。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未来这个词,真让人充满遐想;未来的路,真让人充满期待。

第四篇: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560万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就有100.5万人,特困生就有44.9万人,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0%和8%。而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个比例则更高。近年来,大学生因贫困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反响很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注意到他们身上,并且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马家爵,众人已不再陌生。一个在校大学生,刚入学报到,与几个同寝室的好友一起打牌,在打牌的过程中因一点矛盾,他被同学指责没有牌德。于是便大为恼火,耿耿于怀。一种因家境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感让他觉得,其他同学都看不起他。于是于当日,竟将那几个同学残忍地残杀在寝室中。造成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在校大学生杀人事件。是什么让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竟成杀人恶魔呢?是贫困!据悉,马家爵的家境非常贫寒。贫困让他产生了自卑,被自卑感一直笼罩着的他一遇到点挫折,便思想很偏激,就认为别人瞧不起他。归根究底,就是贫困惹的祸。贫困真的如此可怕吗?如何正确处理因贫困产生的年一系列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

贫困生,当今已备受关注,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贫困,本来就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依我们国家现状来看,贫困差距很大。自然就有一部分家庭富裕,一部分家庭贫困。这都是很正常的现状。但是,大学生都是处在一个对一切事物敏感的年龄段。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很快的社会中,贫困自然能带给这些大学生或多或少的自卑。就是这种自卑,成为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因贫困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

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与别人的差距,而无法克服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1.不敢上台演讲,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且操有很重方音的。2.不善于交际,在公共场合时,往往选择沉默寡言,不愿与周围的人交流。3.喜欢自责,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自责不已,把责任都归罪于自己身上。4.喜欢独来独往,害怕攀比,当别人在谈论些漂亮的昂贵的东西时,如名牌衣服,鞋等等,就会尽量躲避,或是低头不语。5.宁愿委曲求全,不喜欢与人针锋相对,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只会忍气吞声,不愿发泄出来,这样就会把许多问题积压在心里,等到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引发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面对以上一些常见的表现,积累一定时间后,自然就形成问题,一些人若能及时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能认真反复思索,最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能发现问题,但解决的途径不对。还有一些人不愿多想,只是一直地封闭自己。针对以上三种反应。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积极进取型。这类的贫困生面对现状,并未自暴自弃,而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地面对,他们并不认为贫困是难以启齿的,他们利用贫困给自己的压力,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地改善生活。把问题当成是挑战,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不卑不亢。二,激进型。这类人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贫困,而所做出来的表现也就是掩饰这些。比方说,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并不自卑弱小,就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昂,装成一副高高在上,对许多人或事不屑一顾的样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来显示出自己的出类拔萃。这类人在显示自己优越感的背后,其实更能反映他们内心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无助。

三,退缩型。这是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常采用的方法。他们为了躲避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就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与周围的人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不敢与他人去交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退缩。害怕别人触及到他内心的“伤痛”。在生活中,宁愿做一个弱小者。而在他们退缩到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后,他们的自卑感变得越强,精神上的折磨越大,心理上的问题越重。这时有的人忍受不住,选择自杀。

以上三种类型除第一类外,第二类和第三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无法正确面对自己,更无法正确释放自己。而这两种人在长期的生活后,心理问题越积越重,无法自拔。他们不愿与人诉说,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心里面想着。而最终就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这就导致了许多贫困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杀以外,一些人还会认为别人抵触到他内心的“伤痛”,就一时冲动地与人打架甚至有杀人的怒气。还有一些人就产生了厌恶社会的心理,于是选择报复社会。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很不公平,还要将这种不公平显露出来,于是有人走上了报复社会的不归之路。

这些年,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了许多令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且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由谁来负责呢?

首先,社会的责任。贫困生问题的严重,我们社会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责任。我们社会一直为贫困生提供的仅是捐款,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但却忽略了给他们精神上的抚慰。现在许多媒体出于好意为贫困大

学生摆脱困境而向社会其他人招资。大量透露其家中的贫困。但这无疑也是在揭人之短,大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但即使心中万分不愿意,也无奈。所以,这样做就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因此,社会不是要贫困生“心有所虑”地拿着资助,而是让他们心存感激地毫无顾虑地拿资助不让他们有任何心理压力。其次,周围同学的责任。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境较好,形成了花钱很随意的习惯。有时,他们并没有伤害贫困生的意思。但是,多花钱对他们自己来说这很正常,却给贫困生带来了自卑感。更有甚者,喜欢挥霍,攀比喜欢将事物按价位不同分为三六九等。这都是增加贫困生自卑的原因。最后,自己的责任。贫困不要紧,但不能缺少坚强乐观的精神。钱财可以缺,但志气不可缺。贫困已是现实,就该乐观地接受,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挑战。只要有足够的胸襟包容贫困,外来之言何惧!如果你竟被小小的贫苦所困扰,那只是你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再进一步说,就是你不够坚强,不够乐观,心胸不够宽广。贫困本来就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很好地处理它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如何摆脱贫困对大学生产生的困扰才是很实质性的话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以上分析的几点原因,要做好这项工作,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社会的捐款,资助等已确实为一些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为了解决因贫困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是无法做到的。所以,社会所做的不仅是资助钱财,而是提供钱财的同时,不让他们感到有压力。比方说,多给他们精神上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些改善困境的途径,如兼职工作等。社会所做的不仅是物质的资助,也是精神上的引导。要让贫困生知道,贫穷并不是耻辱,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穷困的状况。现在社会上也不提倡媒体帮贫困生拿资助了。这就意味着大家已经注意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了,并且已经付诸于行动了。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挥霍攀比不可取。与贫困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其他人应考虑贫困生的感受。换位思考。同学相处就是几年,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所以不管贫困与否,都不要在意贫困。都要对贫困抱平常心看待。更不要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践踏别人自尊的基础上。总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互敬互爱,是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点。

三,面对心理问题,要解决它,关键还要在贫困生自己身上。首先自己要正确对待贫困。然后用乐观,坚强去面对一切。要认同自己的价值。心态很重要,就是不要把贫困看成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其次,就要努力改变现状。在努力过程中,既能改变现状,又能锻炼自我,何乐而不为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把心思全集中在目标上,不庸人自扰,始终要保持乐观。去认同贫困。这样,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我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另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他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或焦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或情绪亢奋,四面求职,一旦碰壁,又灰心丧气或怨天尤人;还有的学生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整日心绪不宁,以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何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性心理呢?掌握以下四点是很有帮助的。

第一: 确立就业目标

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确立就业目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现在不少城市成立了人才及职业能力测评机构,大学生不妨去试一试;二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立就业目标,就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避免过高的心理预期。

第二: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搜寻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学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第三:提高心理承受力

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肯定会遭受到求职失败。面对失败,有的人心情烦躁,精神不振,甚至产生自卑感,这显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表现。真正的强者面对求职失败,会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

第四:增强应变性

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种类及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快。有的人在刚进大学时所学专业还是紧俏的,但毕业时却已经饱和了,以至就业困难。因此,大学生免除就业烦恼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强应变性,如辅修第二专业或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良好的心理和就业环境是广大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础.社会各种力量应该在这一方面多加强工作,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贡献自己.同时,广大的大学生朋友也应调整好自己,努力适应社会的大环境.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恋爱问题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恋爱问题 不可否认,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无论是大学生性格的塑造,还是宿舍集体间人际交往的技巧。而这门课程让我印......

    大学生心理困惑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困惑与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共五则)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一种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陈宝,朱胜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来自外部,有的却是自己的就业心态、就业能力问......

    中学生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中学生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执笔:张晓冬 一、问题提出 (一)背景 近年来心理教育普遍发展。在欧美等国家,心理教育是在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少年自恋心理浅析[优秀范文五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少年自恋心理浅析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自恋现象及自恋原因和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自恋事故引入,学生讨论提出自己对自己的欣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2范文合集

    中南大学 读后感 彭志文(土建1106班)学号:120811060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体验与设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体验与设计 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