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11:5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

第一篇: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

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

——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周梦莹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尼芬格著 夏金、安璘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4月)

1991年,20岁的克莱尔遇到了28岁的亨利,当时,她是艺术学院学习造纸的大学生,而他,则在图书馆工作。一见钟情的邂逅使得二人完全相信这是命运使然,如同宝哥哥对林妹妹所说的“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一样,克莱尔相信眼前的这个男人便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童年最好的玩伴、保护过她的侠士、开导过她的老师,等等。

一个女人心目中对男人的所有美好印象都在亨利身上发生了重叠,仿佛他早已穿越时空,从她出生前到他离世后,亨利一直都伴随着她、呵护着她、思念着她。对她而言,他是父亲、哥哥、玩伴、知己、情郎、丈夫。

于是,在亨利离世后,克莱尔心中的亨利便永远定格在了43岁———他离世时的年龄,在她心中,他永远记挂着她,思念着她,永远在她身边。

同样,对亨利而言,克莱尔也可以是湖边少女、纯情女生、小女巫、性感少妇、称职母亲。时间的旅行可以使一个男人选择最好的时机与他心爱的女人相遇,给她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并欣赏她最完美的一面。所以,这个爱情超越时间的现代童话,这个看似诡谲神秘、扑朔迷离的故事,只要去掉前面那些交错的时间和场景,完全可以看成一个女人对已经故去的丈夫的回忆、思念及遐想。

小说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写他们相识相恋相守的日子。克莱尔的20-35岁,亨利的28-43岁,是在这一片看似混乱的时间旅行中被反复回忆的日子,也是恋爱中人最为幸福的时光。

与《时光倒流70年》和《人鬼情未了》等穿越时空的爱情之作相比,《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更多的是以女性的眼光在重现爱情对时间的超越。在男人的视界中,爱情往往是需要征服千难万险,无论是画鸳鸯还是搬梯子或是偷钥匙,其目的都是在罗曼蒂克后实现诺曼底登陆,故事往往在抱得美人归后就告一段落———王子和公主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那以后呢?这似乎是女性更关注的问题。

轰轰烈烈固然精彩而有面子,而缠绵却更是女性亲历亲为后的真实欲望。于是,在对丈夫的思念和感伤中,作者恍惚中将丈夫想象成为了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超人,一个缘定三生、已在自己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打上了深刻烙印的惟一的爱人。

电影《东邪西毒》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其英文名为ashesof time,直译就是“时间的灰烬”)。在王家卫眼中的现代中国都市里,时间似乎不是铭记爱情的见证,而是摧毁一切誓言的罪魁祸首,爱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可遇不可求,而一旦错过,剩下的都是英雄美女的挣扎与救赎。在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面前,只有刹那间的爱情才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其余的时刻都是没有希望的等待、自寻烦恼的忏悔。

而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如同《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对露丝所说的“要好好活下去”一样,亨利在遗书中写到的“我爱你,永远永远。时间没什么了不起”也成为了克莱尔的精神支柱,并以此回答了《东邪西毒》中深陷道德、理性、尊严困境中的英雄美女。在真爱面前,天灾人祸也屏息凝神,瞻前顾后只会让人自怨自艾,既然“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那么承诺及其责任就不应该是一种束缚,而是战胜一切的原动力。

所以,这是一个穿着现代小说外衣的传统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作者似乎更多是在外在框架上的构思上有些形似,并没有采纳他那意识流小说的随性呓语。

作者不是如同梦游者一般的颠三倒四地再现昔日时光,而是一个如同本书封面美女一般的少妇在回忆过去,遐想未来。她没有普鲁斯特那样宏大的对人生意义和社会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终极价值的探求,却有着普鲁斯特没有的对真爱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克莱尔而言,在她初次与之相识时,亨利是一个“脱离时间的男人”,仿佛前世注定。在他们新婚后,亨利是“一碗牛奶中的一滴红血”,是她生命中的全部色彩。而在亨利离世后,他们的“思念的协议”使亨利在她心中获得了重生。如同《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在小说的结尾,作者不是要给我们展示一幅时代的画卷,而是那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爱的冲动———或许,正是这种如同宇宙诞生前的爆炸一样的冲动,才能创立一个被后人所反复揣摩的世界。

第二篇:地域文化视阈下的江西当代小说创作论

地域文化视阈下的江西当代小说创作论

江西当代小说创作走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起步”与“沉寂”,迎来了新时期的发展繁荣期,并形成了杨尚奎、杨佩谨、傅太平、胡辛、陈世旭等为代表的三大创作梯队。他们聚焦于江西这方地域这方人,从“乡村”到“小镇”再到“城市”,或述说红色历史,或展开绿色乡土描摹,或挖掘内涵丰富的古色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文学赣军”要继续健康前行,必须继续加强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

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在这16.6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打响八一起义第一枪的南昌,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摇篮井冈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红色故都”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承载了太多的“红色记忆”。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庐山,汇雄、奇、险、峻、秀、幽等自然风光的井冈山,“道教圣地”三清山、龙虎山,享有“草甸奇观”之称的武功山等秀美的自然山水为江西这方热土积淀了丰厚的绿色生态文化。千年窑火不熄的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天下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千年古刹东林寺等是源远流长的古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古色历史文化交织交融,与赣南的客家文化、万年的稻作文化等共同构建了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江西地域文化资源。

回顾江西当代小说创作,历经岁月的淘洗与蒸馏,从初期的“起步”与“沉寂”到新时期的欣欣然之势,再到21世纪,人们无不将笔触伸进江西这片厚土,或为赣地绿色乡土书写,或执着于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或钟情于对景德镇这方白色荒原的描摹,或注重大学叙事、小城叙事,或关乎底层、关注官场叙事与都市情感叙事,注重“对中国经验和江西记忆的思考与抒写,对江西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回望与审视,对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描摹与提炼,对民间幸福和民间诉求的叙述与体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当代文坛一道不容忽视的亮丽风景。

江西当代小说与天安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相伴而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当代小说创作并不乐观,在步履蹒跚中艰难前行。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江西小说创作才迎来了初步发展期,掀起了以杨尚奎的《艰难的岁月》和《红色赣粤边》、刘俊秀的《死亡线上的斗争》、邓洪的《山中历险记》、邵世平的《两条半枪闹革命》、陈昌奉的《跟随毛主席长征》、缪敏的《方志敏同志二三事》等为代表的革命回忆录创作热潮。这些作品追述作者本人或所熟悉人物的革命经历,或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斗争,不仅仅是作者表达个体经验的方式,更是新政权以集体记忆重建自己的革命历史谱系的手段和工具。接着,杨佩谨、罗旋、时佑平、廖伯坦、谭喜亮等紧随其后,将目光投注到革命历史题材领域,创作了《银色闪电》《石敢当》《天罗地网》《马大夫和她的孩子》《红桔》等佳作。《银色闪电》以通信兵姚文青的军旅生活和爱情纠葛为主线,在明朗清新的叙述中通信兵姚文青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石敢当》塑造了一位纯朴老实、敢作敢当的游击队员石敢当的形象;《天罗地网》叙述的是一反特侦探故事;《马大夫和她的孩子》以马大夫的自述展现了其从一位普通的母亲成长为一名坚强战士的心路历程;《红桔》以“我”为叙述视角,讲述了杨大嫂一家解放前后生活的变化,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正确性。毋庸置疑,这一时期的江西当代小说创作大多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以积极乐观的笔调或回述革命历史斗争,或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新风貌,但仍呈现出较明显的江西地域文

化特色。

“文化大革命”时期,江西当代小说创作基本处于“沉寂”或曰“荒芜”期,直到新时期,江西当代小说创作才迎来了发展繁荣期。涌现了俞林、吴源植、郭国甫、杨佩谨、罗旋等一批优秀作家,他们早在“十七年”时期便已在江西文坛崭露头角。俞林的《国际悲歌》以自己的囚禁生活经历为原型,向读者展露了在狱中所遭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吴源植的《紫瓴箭》?c郭国甫的《梦回南国》则回述了早年在云南边疆的军旅生活;杨佩谨在《银色闪电》的基础上创作了“天意三部曲”《霹雳》《旋风》《红尘》;罗旋创作了《南国烽烟》《梅》和《红线记》等。随后,胡辛、陈世旭、宋清海、雨时、如月等后来居上,不再仅仅局限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而是有了更大的拓展。胡辛的《四个四十岁的女人》《我的奶娘》《这里有泉水》《蔷薇雨》《情到深处》《瓷城一条街》《怀念瓷香》《地上有个黑太阳》等将文字的细雨倾泻笔端,既有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有古城南昌、千年瓷都景德镇、赣南等地域文化的显影。陈世旭以《小镇上的将军》《镇长之死》等为代表的“小镇系列”小说关乎小镇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性格;宋清海的《馕神小传》聚焦北方农村,反映了以梁满仓为代表的农民历史命运的沉浮变迁。20世纪80年代末期,丁伯刚、傅太平、熊正良等脱颖而出,给新时期江西小说创作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丁伯刚的《天杀》《两亩地》等以“异乡人”的眼光审视着有形无形的生存恐惧;傅太平以其“现代都市/乡土中国”的观照视野,创作了《小村》《老村》《幻村》等为代表的“小村系列”小说;熊正良的《我们卑微的灵魂》《无边红地》《红河》等“红土地系列”小说则侧重于书写生存之域的这方水土的生存境况与宿命之梦。

21世纪以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新时期出现的这批作家成为江西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另外,阿袁、陈蔚文、欧阳娟、杨帆、陈然等一批新锐作家充实了江西当代小说创作群体。阿袁的《长门赋》《老孟的暮春》《郑袖的梨园》《子在川上》《鱼肠剑》等作品关注的大多是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故事;陈蔚文将笔触直接伸向现代都市青年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创作了《民工张小根的爱情》《早春情事》《沉默的花朵》等优秀作品;欧阳娟的《深红粉红》《路过花开路过你》《交易》《手腕》等或关注青春物语,或关注职场叙事;杨帆关注都市叙事,创作了《瞿紫的阳台》《妈妈的男人》《吃石榴的男人》《天鹅》等;陈然关注底层叙事,写就了《手》《我是许仙》《我们小区的保安》等作品。

乡土,是人类最古老、最牢固的根系所在。所谓“野人怀土”,所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无论你是乡野本土人还是城市现代人,你若寻根,仍在乡土。诚然,威廉?福克纳写家乡邮票大的地方;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将笔触直接伸向其所居的瓦尔登湖;莫言致力于写他的高密东北乡;汪曾祺钟情于对高邮这方地域乡情的描摹;沈从文将笔端投向湘西世界……一代代小说家的视野为乡土所吸引,激发着思绪,爆发着灵感,江西当代小说家亦如是。

俞林可谓最早将笔墨注入赣地“乡土”的。她的乡村题材小说《家和日子旺》,讲述了大儿媳、二儿媳终日为一些家庭琐事吵吵闹闹而提出分家,老寿星却未能阻止彼此的争吵。小说看似对老寿星一家生活琐事的描摹刻画,实则将故事置于战争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展现出对转型中的乡土中国政治的思考,流露出对乡村百姓苦难生存的同情与悲悯。

傅太平将文字的细雨倾注于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赣中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其以《小村》《老村》《幻村》为代表的“乡村系列”小说基本都是讲述关于赣地的乡村故事,展现了静谧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坐落在赣中红土丘陵里的锦河小村,没有世俗的纷扰,有的是吴家屋场人冬日里车水抓鱼的喧闹、古老祠堂前老者讲古的舒坦、疯子到来给冬日的村子平添的快活、大姑娘出嫁的唢呐声声、老渡口艄公的唢呐与古老情歌……小说并没有连贯的情节,唯有留席卷而来的恬静、安详的民俗画幅,似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朴实无华,更似魏晋时期陶渊明所描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理想王国。

熊正良的红土地,“似乡土非乡土,红河抚河,红地无边,虚虚实实捉摸不定。时代的背景也似淡化,却并非淡化,片言只语托出详而又详的时代背景!有了这样的乡土和背景,小说家便拓宽了视野作出种种创新突围”。他的《无边红地》《红河》《红薯地》《飘香松林》等虽饱含强烈的地域色彩,但并不刻意炫耀地方民风民俗,而是在展现人性丑与恶的撕掳的同时将乡土气息浓厚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随心所欲地铺陈出来,凸显出小说家突围乡土后对乡土的另类观照。傅太平的小说创作将赣地这方乡土置于虚实之间,罗旋却不一样,他亦钟情于江西这片热土,他的笔触伸向的是赣南这块红色热土,其《爱与憎》《南国烽烟》《红线记》等作品致力于红色革命历史的回忆与重构,而《天嶷山神女》《独活》等并不仅仅关注绿色自然生态,更着眼于人的生态,尤其是人的灵魂与精神的生态的刻画,关注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性的“真善美”。

李志川依然钟情于乡土民俗的描摹。他将笔触伸进生于斯长于斯的赣北鄱阳湖畔,将生活的馈赠与对鄱阳湖神奇迷人的情感烙印镌刻进小说创作中,创作出《漂流的山村》《船帮》《撒网的人》《照蟹》《搭客班轮的姑娘》等乡土韵味悠长的“鄱湖”系列小说。淳朴的牯牛镇、帆影点点的鄱湖风光、水上人家的无常人生无不流泻于李志川的笔端。《漂流的山村》描绘的是鄱湖男人的世界,鄱湖的大老板、打鼓佬和排佬都是硬铮铮的男子汉,他们将生死交予鄱湖,相依相恋却又相斗相搏,既有沈从文的恬静优美,也有沈从文没有的凶险与无情,在全景式地再现鄱湖众生相的同时,更多的是闪烁其间的人性光辉。

市井,实是乡村变都市的悠悠过渡模式。市井文化,实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市井的天空,笼罩着乡村的影子;市井的土地,连系着盘根错节的乡土根系;市井里或胡同或里弄,牵动着世俗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市井,是古老又新鲜、多彩又沉重的画卷。例如,老舍与北京有着难解难分的不解情缘;当代文坛所形成的“京味”小说流派;陆文夫笔下小桥流水人家悠闲雅致的姑苏古城;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小说家”笔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上海。城与人,人与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傅太平、熊正良、李志川等江西小说家聚焦乡土时,陈世旭却将最初的眼光瞄向了小镇,创作了以《小镇上的将军》《镇长之死》《将军镇》等为代表的“小镇文化系列”小说,凸显出强烈的九江地域文化色彩。小镇连接着乡村和都市的两端。陈世旭倾情演绎“小镇”,胡辛则沉迷于摄录“古城”,她将文字的笔墨聚焦于南昌、?M州、景德镇这三座古老的城市。

胡辛的《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将柳青、钱叶芸、蔡淑华、魏玲玲四个平民女子阔别20年后鬼使神差的邂逅安排在省妇女保健院的庭院里,系马桩、干家巷、桃花巷、松柏巷、绳金塔等在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的邂逅故事中如画卷般展开,饱含古城南昌深厚的地域色彩。中篇小说《街坊》亦将南昌这方地域融入这曲世代变奏曲中。长篇小说《蔷薇雨》更是将南昌古城尽现其间,“佑民寺的大佛,绳金塔的铜顶,青云谱的唐朝老桂,分明牵扯着遥遥历史的那一端;系马桩上挤挤挨挨的店铺、茶肆、花生铺、酱园、京果店、烧饼铺、猪血摊,喧闹着世俗的热腾腾”。

胡辛生于南昌,童年在瑞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瓷都景德镇工作,将少女最美好的日子献给了景德镇,近年,她又被景德镇市政府誉为“景德镇荣誉市民”。胡辛曾经逡巡于这方地域:“黑色的烟囱森林天空、白色的高岭土和红色的窑火,黑、白、红是典型的东方色调。袖珍古镇手工作坊星罗棋布;乡野山地源源输出高岭土和釉果,无数松林砍伐成金字塔般的窑柴柴垛!”她将自己对景德镇的一往情深倾注于笔墨文字,以清丽明快的色彩绘出《瓷城一条街》,又以涩墨重彩涂抹出《地上有个黑太阳》,最后将瓷都景德镇海纳百川的母性胸怀浇灌成《陶瓷物语》,挖掘出瓷都景德镇这方水土厚重的陶瓷文化。

胡辛曾说:“我以为,如果人类有集体无意识的话,那么‘根’的意识是最深厚也是最强烈的种族心理积淀。”江西当代小说创作,富有强烈的“根”的意识。小说家聚焦于江西这方地域这方人,从“乡村”到“小镇”再到“城市”,或述说红色历史,或展开绿色乡土描摹,或挖掘内涵丰富的古色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毋庸置疑,江西当代小说创作要进一步健康发展前行,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进一步加强地域特色,树立精品意识。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年)规划项目“江西地域文化资源与当代小说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4WX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第三篇:三年级下传统教案

第一课《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 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 1000多个字, 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 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学了它, 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 天上都有什么东西, 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 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 初 ” 在这里就是 “ 刚出生的时候 ” , “ 性 ” 就是 “ 品性、品格、德行 ” 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 有着极大的差距, 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 无法改变, 人人一样, 那为什么会有 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 我们看看三字经 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 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 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 人和人之间 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 ” 教育,学习;“ 贵 ” 重要的,好的方面;“ 专 ” 专心。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 , 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提问, 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第二课《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 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讲解三字经第一段 5-8句内容。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

二、讲解课文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 其他人补充。[鼓励 ] 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 “ 孝悌 ” 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 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 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 而是他们 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 “ 感恩 ” 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使我们最先要做 到的。

三、总结。

第三课《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讲相关故事,小结: 我们要以古代圣贤为榜 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 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 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 ,我们这些还 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 因家中贫困, 夜读无油点灯, 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 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 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 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 但他不忘读书, 上山砍柴时, 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 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 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第四课《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 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 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 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 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第五课《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 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 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 牡丹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梅花冰 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 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拓展

还知道哪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第六课《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教学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挂图、头饰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学生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质疑: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精卫填海》 这篇课文, 从中找出 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5、问答方式导读, 不添字不漏字。

6、师结: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 运用 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三、总结: 教师总结全文,学生齐读故事。

第七课《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具准备: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指名读。

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三、总结

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第八课 万世师表——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 ,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 ,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 名丘, 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 长大后游说各国, 修学从政, 晚年 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 “ 至圣先师 ” 和 “ 万世师表 ”。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第九课 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

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 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

第十课

孟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出示资料,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孟子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十一课

晏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晏子《晏子春秋》 ,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出示资料,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十二课

孔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孔融的品质,体会孔融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出示资料,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融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孔融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4、查阅资料,了解孔融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十三课

黄河胜景

教学目标: 1.熟读《浪淘沙九首》(其一), 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3.了解黄河名胜。4.背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2.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

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 6.出示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7.熟读成诵。8.拓展: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9.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第十四课

黄河号子

教学目标: 1.把《黄河船工号子》(一)(二)读通顺 2.结合课文把它读懂 3.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1.师简介 “ 黄河号子 ” 的形成 2.范读诗歌(一)(二)3.生试读

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7.查资料

① 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 ② 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 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第十五课

黄河精神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画,把《公元渡河》读正确、读流利;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意思;3.了解 “ 龙门 ” 的传说;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导入 “ 龙门 ” 的传说,生自读 P54 2.师范读《公元渡河》 3.生试读

4.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5.结合译文,理解诗歌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学生读 —— 背 8.课堂总结:谈收获

第十六课

黄河颂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五句黄河赞美诗,了解其作者、朝代;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3.积累黄河文化;4.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描写黄河景色的?指生交流。2.自读给出的五句诗,了解作者及出处。3.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大意。4.检查学生读的情况。5.再读诗句 —— 背诵。6.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7.当堂检测: 现在我们的母亲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请假设一则公益广告, 呼吁保护母亲河。

第十七课

泰山美景

教学目标: 1.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2.背诵杜甫《望岳》

3.了解山东 “ 一山一水一圣人 ” ,积累中华民族精华、财富。4.积累泰山文化。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积累中华文化之情。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杜甫的诗《望岳》吗?哪位同学能背诵? 2.结合课文,理解诗句大意。

3.欣赏泰山美景,了解泰山的古迹名胜。4.再读诗句 —— 背诵

5.出示资料,了解山东名胜的精华 “ 一山一水一圣人 ” 6.读读这首赞美泰山美景的古诗《泰山石》 7.当堂检测

同桌之间互背《望岳》 ,如果背过了,就在你的成长袋里画一颗背诵星吧!

8.作业: 泰山有很多古迹名胜,比如玉皇顶、经石峪、孔子登临处、普照寺等,去搜集有 关图片,办一个泰山景点图片展!

泰山日出

教学目标: 1.熟读《登泰山日观峰》 ,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2.根据诗文、图片,欣赏泰山日出的美丽。

3.了解和背诵更多描写泰山日出的诗文,体会诗文中的意境。4.能用自己的话谈谈日出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欣赏古往今来泰山日出的赞歌,领悟中华文化意蕴及感受泰山观日出之美。

教学过程: 1.师出示泰山日出的图景

2.范读《登泰山日观峰》 ,结合译文,领略意境 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日出的诗句 4.出示相关资料,积累知识 5.当堂检测: 学习《登泰山记》 ,对照图片写写日出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十九课 登山抒怀

教学目标: 1.熟读《登泰山》 【明】杨继盛,结合译文,领略登山抒怀,欲小天下之气势。

2.理解登泰山而抒怀的诗句,并从中感受登山之情怀。3.了解泰山石刻的由来并欣赏其诗句。

4.树立正确的旅游观,看护游点景物,做文明公民。教学过程:

1、自读自悟《登泰山》 ,结合译文、图片,领略 “ 一览众山小 ” 的志向和诗人的抒怀感慨。

2、领读其他登泰山而抒怀的诗词。

3、师讲解泰山石刻的由来,石刻遂成为泰山的一大特色。

4、当堂检测: 现在好多人登山后,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 “ 某某到此一游 ” 等等,他们的做法对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5、奖励: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你表现怎样?如果你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在成长袋里画一颗思想星。

第二十课 泰山典故

教学目标: 1.熟读《泰山》李梦阳,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2.根据诗文、图片,欣赏泰山的美丽。

3.了解和背诵更多描写泰山的诗文,体会诗文中的意境。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泰山的典故,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欣赏古往今来泰山的诗句及典故,领悟中华文化意蕴。

教学措施: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教学过程: 1.师出示帝王、文人来泰山朝拜的图景 2.范读《泰山》 ,结合译文,领略意境 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的诗句 4.出示相关资料,积累知识 5.活动广角:了解关于泰山的典故

当堂检测:学习《泰山》 ,说说泰山的典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篇:传统下的独白(最终版)

传统下的独白

让我写一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想,这让我觉得好蛋疼„„

没有传承的传统,只有共产党思想禁锢下的独白。未必不好,但总是让人纠结的觉得少了份文化传承的真实和独立。在这个口号代表一切的时代里,传统文化只是一个用来装饰口号的饰物,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独立性,可有可无。

写到这里我又觉得蛋疼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或是不知道怎么写了„„这又让我想起那幸福又灰暗的读书日子(对我个人而言)。写作文啊,写作文啊,这个绝对是现代八股文。那些具有极高思想造化的出题学者,凿个洞,使劲地把我们往里塞。洞是圆的,我们就是圆的;洞是方的,我们就是方的„„(这里应该是一句脏话)。然后,以一个极为高尚的姿态宣称要解放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充分发挥思想的独立性。

我很木纳的相信了,天真的认为我的思想不会被束缚。我错了,这个“作文”并不是你想表达什么就能写什么的,画个圈圈,权威说它是个鸡蛋,你就只能承认它是一个鸡蛋,而不是一个鸟蛋。当你很有个性的认为这圈圈也可以是个鸟蛋时,蛋裂离你不远了„„

我对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没有太必要去深究其中。

最近看了一个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在我看来这个视频就是瞎鸡巴扯淡),然后要写写感想,这个东西也不是你联想到什么就能写什么的,这是个主旋律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偏离了指定路线,又得抡回来重写。

“人之初,性本善,她冲凉,你偷看„„”即使这是你真实的想法,也不能写出来或说出来,只能想想作罢。那些吊毛要看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究其实,先人为我们总结得这么好,现在我们也是把它作为口号喊喊罢了。又有几个人会去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与之悖离有多远。这一刻,我浅浅思索了一下,就那么一下下„„在灵魂的深处,应保持思想的真实和独立。

不管是高尚的传统文化,还是吊丝的现代文化,都是为我所用。看一个视频,写一篇作文,这只是一个形式,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生产任务完成而已。不要太在意是否认真看了这个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它就是个圈圈„„

曾裕

2014.02.23

第五篇:时尚外衣下的沉重历史——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时尚外衣下的沉重历史

——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时,以为是一本充满小资情调的游记,心里颇有点不屑。翻开阅读时,才知道完全不是。林达带的这本书是雨果的《九三年》,一本讲述法国大革命历史的著作。虽然钱钟书先生曾说过,你觉得鸡蛋好吃就行,没必要认识那只生蛋的母鸡。话虽如此,我还是想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有趣的是,原来作者不只一个人,“林达”这个名字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写的美国三部曲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他们因此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带着这样的印象,我看完了这本书。

巴黎在现代人的印象中,是时尚之都,站在浪尖上引领时尚的潮流;是浪漫之都,充斥着香水与玫瑰的罗曼蒂克。今天,我们印象中的巴黎,就是如林达书中所说的,被冲刷掉百年尘垢后崭新洁白的巴黎圣母院外墙。而且,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装饰着巴黎,几乎让人遗忘了她曾经的历史。就如人们慕名而去的卢浮宫,吸引大家的是她的珍贵的展品,而不是她作为王宫身份的历史。

林达叙述关于法国的历史,尽量用平和、不带个人主观感情的笔触去描述,但阅读的人,还是觉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在叙述中,林达经常提到“革命”这两个字,有时候还会简略提一下中国的“革命”,与法国的革命稍稍做一下对比。生长在一个革命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件沉重的事情,不是吗?

林达带着雨果的《九三年》去寻访历史。在他们看来,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西岱岛上的古老建筑、巴士底狱的残留墙砖、无名小巷里阴暗的雅各宾俱乐部遗址纪念牌,都仅仅是表面上的巴黎,他们还看到了这些古老建筑里面隐藏的血腥的争斗。这些文字使我很震撼,因为我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印象,是来自中学时代的历史教材,其中,寥寥几笔就把这漫长的血腥动荡的时代一带而过。大学时,出于对法国历史的兴趣,我阅读了《双城记》、《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作品,对法国这段时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拿破仑、罗伯特比尔、雅各宾派、断头台充斥着我的记忆。但这些都不及林达带给我的震撼。

虽然林达用平实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西岱岛的监狱、安布瓦斯的古堡前悬挂着的1200具新胡格诺教徒的尸体、卢瓦河的地牢和它的唯一幸存着的维永、巴士底狱,但是,历史事实的沉重却不因为这样而变得轻松。那段探寻自由、民主、人性的过程,在与非理性和暴力的抗争中变得深刻不可遗忘。看着书中所描述的法国大革命,想起千里之外,几百年后发生在中国的那场革命,历史的残酷是如此的相似。

革命,总是以暴力为手段,流血为代价,但是“时代的进步,是向着一个更人性的方向发展”(林达原话),所以有人不禁提出疑问:暴力革命,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就算是在文明的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讨。因为暴力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威胁世界和平,社会安稳的因素。

监狱和地牢是那个时代暴力的帮凶。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所写的两所监狱,一个是卢瓦河的地牢,一个是巴士底狱。人们参观巴黎时,通常都会赞赏恢弘的城堡建筑群,却少有人去关注这个中世纪囚禁着自由的灰黑色的地牢吧。但林达看到了,地牢这作为城堡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最沉重、最触目惊心的一部分。就如雨果所说:“上面一层是地牢,下面一层是坟墓,这两层结构和当时社会的情形相似。”而大名鼎鼎的巴士底狱,里面监禁的大多是宗教迫害、政治迫害的牺牲品,他们没有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力,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刑期,看到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双城记》中被囚禁了18年的梅尼特医生。

或者我们可以说,暴力的背后,通常都是藏着一颗颗自私、缺乏宽容的心。他们急功近利,只想用疾风骤雨的方式,去取得自己想要的,包括名利、成就和所谓的“社会秩序”。如法国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如中国那场十年浩劫。那些将自己的权益建筑在普通大众的痛苦上的人,不正是一个缺乏谋划耐心的人吗?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可以为更多的人民谋取更好的福祉,但是他们却肆无忌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去漠视普通大众的利益,并且粗暴回应他们的要求。

曾经有人设想,如果没有“哪管身后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或者有一个能够果敢推进变革的路易十六,是否就能及时地给民众的权益诉求找到必要的渠道呢?那么不同阶层的人群或许就能理智地坐下来,在彼此的沟通和妥协中,达成一致吧。或许,也因此,那么多人就不用陷入到命运无边轮回的噩梦中,也因此,卢浮宫或许可以在欧洲温和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吧。但是历史却容不得假设。一轮一轮的悲剧好像排练好的一样轮番上场:前一轮的革命者总是成为后一轮革命者的障碍物而被送上断头台。所有的人都被分成两类:革命者和反革命者。在这种意识下,暴力穿着革命的外衣继续推进。

相对于美国的理性,法国革命是不幸的。但在今天,法国人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精神。如今,走在巴黎的街头上,除了欣赏作为时尚领头人的现代巴黎,也可以感受一下恢弘的古建筑下蕴含的法国历史意蕴。

生命科学学院 陈浩青

学号:***年5月24日

下载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小说外衣下的传统爱情故事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审美视野下的中国风

    论文关键词:传统审美;“中国风”音乐;文化传播论文摘要: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

    课标理念下的传统教学经验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 提要:“课标”给语文课堂改革带来许多新景观的同时,也带来了绝非个别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泛语文”甚至是“去语文”“非语文”的倾......

    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下)

    五、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下)§5.6 挑战之六:对传统增长理论和周期理论的挑战 经济增长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要的物质条件。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国民经济生产......

    浅析网络时代下传统企业和网络运营的平衡

    班级:电商商务班 学号:***3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高职) 论文题目:浅析网络时代下传统企业和网络运营的平衡——互联网思维学院:互联网营销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年级:2013级 作者:......

    传统模式下定制教育的发展前景[大全5篇]

    传统模式下定制教育的发展前景 管魁号,戴磊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摘要:通过基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定制化教育,来探究在现阶段传统教育模式下定制教......

    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下)[五篇]

    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下)中式婚礼之必备礼仪 新娘出嫁当天,吃完午饭,夫家派轿子到新娘家接新娘。一般两三点可以到夫家。(跟现代婚礼不同,那时候是派媒人领着轿去接新娘,新郎......

    “善林”等四大典型案例剖析,解读华丽外衣下的金融骗局(精选五篇)

    “善林”等四大典型案例剖析,解读华丽外衣下的金融骗局 4月24日晚间,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

    探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对传统美术教学的突破;2200

    探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对传统美术教学的突破 摘要:我国新课改取得长足发展之余,美术教学模式也在新课改的思路之下有所创新和发展,尤其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美术教学模式而言,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