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
/ 12
“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转载乔治.阿克洛
夫)【作 者】 乔治.阿克洛夫
【刊 名】 经济导刊.2001.000(006).-1-8
【ISSN号】 1004-8669
【C N 号】 11-3053
【馆藏号】 97641X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 质量不确定性 市场机制 “柠檬市场” 信息不对称
【分类号】 F062.5
一、引言
本文论述的是质量和不确定性问题。多种档次的物品给市场理论提出了有趣而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质量差异和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某些重要的劳动市场制度。另一方面,本文力求对如下主张,即“在不发达国家做生意是因难的”给出一个模型.尤其是要给出一个用于确定不诚实的经济成本的模型。理论的应用还包括对货币市场结构、不可保险性、耐用品的流动性以及品牌产品的评论。
在许多市场中,购买者总是利用某些市场统计数据来判断欲购商品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销售者就有动机销售劣质商品,因为从优质商品中受益的主要是其统计数据受影响的销售者整体而不是单个销售者。结果是,产品的平均质量往往会下降,市场规模相缩小。还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些市场中,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干预可以增加各方的福利。或者是,私人制度可能会产生,以利用各方潜在的福利增长。但是,这些制度并不是孤立分散的(nonatomistic)、因此,权力的集中有可能形成一一这就是制度本身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文试图用汽车市场来阐述上述思想。应该强调的是,之所以选择汽车市场,是因为它非常具体并且易于理解,而不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或现实性。
/ 12
二、以汽车为例的模 1.汽车市场
旧车市场的例子说明了问题的本质。用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常见理由是,拥有一辆新车可以带来快乐,而我们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假定(为了说明问题,而不是现实情况)市场中只有4种汽车、即新车和旧车,好车和次品车(在美国,也称之为“柠檬”)。新车有可能是好车,也有可能是次品车;当然,旧车也是如此。
人们在上述市场中购买一辆新车时,并不知道他所购买的汽车是好车还是次品车。但是,假定在生产出来的汽车中.好车的比例为q,次品车的比例为1-q。则买主必定知道买到好车的概率为q.买到次品车的概率为1-q。然而。在对某辆汽车拥有一段时间后,车主就可以了解该车的质量,也就是说,车主会重新估计其汽车的概率是次品车、这一估计要比原来的估计更准确。这就形成了一种可得信息的不对称:现在卖主比买主更了解汽车的质量。但是,好车和次品车仍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因为买主不能区别好车和次品车。显然,旧车与新车的价值不会一样——如果旧车的价值和新车的一样,那么,在好车的概率更高、次品车的概率更低的情况下,以新车的价格出售一辆次品车,然后买回一辆新车肯定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好车的车主被锁定(locked in)了。实际上,他不仅得不到其汽车的真实价值,而且也得不到新车的预期价值。
格雷欣法则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了。绝大多数出售的汽车可能是次品车,好车的买卖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次品车倾向于将好车挤出市场(这与劣币驱逐良币极其相依)。但是,与格雷欣法则不尽相同的是,次品车挤掉好车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售价与好车的售价一样。类似地,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是这两种货币的交换率是一样的。但是,次品车的售价与好车的售价一样是因为买主不能区分好车和次品车,然而在格雷欣法则中,买主和卖主部有可能可以区分劣币和良币。因此,上述两种情况极其相像,但并不完全相同。
2.不对称信息
由上可见,好车有可能校次品车挤出市场。但是,在有不同档次商品的连续市场中,甚至更糟贱的异常现象也会存在。一个很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次品格不太差的产品挤出市场,不太差的产品又将中档产品挤出市场,中档产品则将
/ 12
不太好的产品挤出市场、不太好的产品格高档产品挤出市场,依次类推,最终不会有任何市场存在。
我们可以假定、如果对旧车的需求严格地取决于两个变量——汽车的价格p和旧车的平均质量u,则旧车的需求函数可以表述如下:Qd=D(p,µ)。旧车的供给和平均质量u将取决于价格,也即µ=µ(p),S=S(p)。在均衡状态中,给定旧车的平均质量,则其供给必定等于需求、即S(P)=D(p,u(P))。如果价格下降.平均质量通常也将下降。很有可能在任何价格水平厂,那个会有物品买卖。
上述例子可以从效用理论中推导出来。假定只有两组交易商,组1和组2。让组1的效用函数为:U1=M+∑xi式中的M表示除汽车以外的其他消费品,xi表示i辆汽车的质量,n表示汽车的数量。同样地,让组2的效用函数为U2=M+3/2nxi,式中的M、xi和n的含义与上式相同。
上述效用因数有三点需要加以说明:(1)如果不使用线性效用(比如说使用对数函数),我们就无需处理代数方面的复杂问题。(2)使用线性效用使得我们可以集中讨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由于效用函数是凹的,我们将不得不同时处理不确定性对风险变化的一般影响以及我们希望在这里进行讨论的特殊影响。(3)U1和U2都有奇次的特征(odd characteristic)、即增加第二辆汽车或者说第k辆汽车带来的效用与增加第—辆汽车带来的效用是一样的。为了不偏离小心论题、我们再次忽略了现实情况。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假定(1)两组交易商都是预期效用的冯·诺依曼-摩根斯特恩最大化者(von Neumann-Morgenstern maximizers);(2)组1有N辆汽车,这些汽车的质量x呈均匀分布,其中0≤x≤2,组2没有汽车;(3)其他消费品M的价格为1。
用Y1和Y2分别表示组1和组2中所有交易商的收入(包括汽车的销售收入)。对旧车的需求将等于两组交易商的需求之和。如果忽略不可分性(indivisbilites),则组1的交易商对汽车的需求将是:
D1=Y1/P u/P>1 D1=0 u/P<1 组1中的交易商提供的汽车供给为 S2=pN/2 P≤2(1)
/ 12
这些汽车的平均质量为: L1=P/2(2)
(为了推导出等式(1)和(2)、我们假定汽车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同样地,组2中的交易商对旧车的需求为:
D2=Y2/p 3u/2>p D2=0 3u/2供给为: S2=0 因此,总需求D(p,u)为:
如果p如果u<p<3u/
2、则D(p,u)=Y2/p 如果p>3u/2,则D(p,u〕=O
但是,如果价格为p,平均质量为p/2,在任何价格水平下都不会有交易发生:尽管在0—3之间的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下,组1的交易商愿意以组2的交易商愿意购买的价格出售汽车。
3.对称信息
我们可以将上述情况与对称信息的情况比较一下。假定所有汽车的质量都是均匀分布的,且0≤x≤2。此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可以表述如下:
供给曲线为
S(p)=N p>1 S(p)=0 p<1 需求曲线为:
D(p)=(Y2+Y1)/p p<1 D(p)=(Y2/p)1<p<3/2 D(p)=0 p>3/2 在均衡状态中,如果 Y2<N,p=1(3)如果
2Y2/3<N<Y2/3,p=Y2/(4)如果
N<2Y2/3,p=3/2(5)如果N<Y2,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效用可以增加N/2单位(如果N>Y2,组2的交易商拥有的收入足以购买所有的汽车,此时,效用可以增加Y2/2单位)。
/ 12
最后,应当提出的是,在上述例子中,如果组1和组2的交易商对单个汽车的质量打相同的概率估计——尽管这些估计在各辆汽车之间有所不同——那么、等式(3)、(4)和(5)仍可以说明均衡状态的轻微变化:此时、p将等于某一特定质量的汽车的预期价格。
三、案例和应用
1.保险
一个众所用知的事实是,65岁以上的人很难买到医疗保险。这自然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保费不上升以与其风险相匹配呢?
我们的答案是,如果保费上升,那些为自己投保的人将是越来越确信自己需要保险的人。体检中的错误、医生对老年病人的同情.等等,都使保险申请人比保险公司更容易评估相关风险。结果是保险申请人的平均健康状况将随保费的上升而恶化——这可能导致在任何保费水平下都不会有保险交易(insurance sales)。这与上述汽车的例子极其相似,在那里,供应的旧车平均质量随价格的下降而下降。这也与保险教科书中的解释相吻合;
一般来说.年龄实际上超过65岁的人买不到保单....... 定期保费(term premiums)是如此之高,只有那些最悲观(也即健康状况最差)的被保险人才会认为这样的保费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在上述年龄的人群中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②
统计数据与上述结论并不矛盾。对健康保险的需求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1956年对2809户家庭的朋98人所做的全国抽样调查表明、45—54岁人群的医院保险覆盖范围为63%,而65岁以上人群的医院保险覆盖范围为31%。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一调查还发现,55—64岁的男性其平均医疗支出为朋美元,65岁以上的男性其平均医疗支出为77美元。③但是,这两个人群的非保险医疗支出分别为105美元和80美元,保险医疗支出分别为105美元和70美元。结论是饶有兴味的,保险公司在向老年人提供保险时特别谨慎。
“逆向选择”理论在各种保险中部有可能存在。在沃顿商学院的一本保险教科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潜在的逆向选择存在于如下事实中:定期健康保险保单的持有人可能因年龄的增大和保费的增加而决定终止他们的保险条款(coverage)。这一行动可施舍使保险人面临着低于平均风险的束到期风险比例和未到期索赔比例都可能高于预
/ 12
期。只要个人或团体被保险人有决定是否购买保险的自由、有选择保险金额或保险计划的自由、以及作为保单的持有人有维持或停止保险的自由,逆向选择就会出现(或者至少是有可能出现)。④
团体保险(gruop insurance)是美国最普通的医疗保险形式,其服务对象是身体健康的人,因为通常来说,充分健康是就业的前提条件。同时.这也意味着那些最需要医疗保险的人几乎得不到医疗保险,因为保险公司也有他们自己的“逆向选择”。
这是支持老年保健医疗制度(Medicare)的一个主要理由。⑤从成本收益(cost beneft)的角度来看,老年保健医疗制度有可能取得成功(pay off):因为很有可能的是、该市场中的每个人都愿意支付其预期的保健医疗费用并购买保险,但是没有任何保险公司愿意出售保单——因为不管保费的水平如何,都会有大量健康状况不佳的人购买保单。从这一观点来看,老年医疗保健制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完全类似于我们在澡堂上对公路公共支出的分析。
2.少数民族的就业
次品理论还可用来说明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雇主可以拒绝雇用少数民族的人就任某些工作。这种决策可能不是非理性的或者是有偏见的、相反它可能是出于利润最大比的需要。因为种族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统计数据(statitic),用来判断求职者的社会背景、学历以及一般工作能力。
良好的学历可以替代种族这种统计数据。通过将学生按年级排列,学历制度(schooling system)可以比其他表面特征更好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正如T.w.舒尔茨论述的那样,“教育机构发现并培养未来的人才。儿童和成人学生的能力只有被发现并被培养才能为人所知。” 6(这段话在原文中是用斜体表示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也许拥有宝贵的天赋,而在公司付钱利用这些天赋之前、它们必须得到教育机构的证明。但是.提供证明的机构必须是可信的;不可信的劣质学校会降低其学生的潜在经济价值。
缺乏教育可能对已经处于劣势的少数民族团体尤其不利。因为雇主有可能理性地决定不启用任何少数民族团体的成员从事重要的岗位,而这又是出为他很难区分优秀的求职者和平庸的求职者。乔治·期蒂格勒曾经说过“在一个无知的世界中,恩里科·费米可能是一个园林工人,而冯·诺依曼可能是百货商店的收银员。”7上述决策显然是这一观点的写照。
/ 12
因此即使在劣质学校中学习,也可能通过提高整个团体的平均素质使整个团体而不是个人受益。只有在种族之外加上信息。才能说明少数民族成员参加培训的动机。
另一个担心是就业办公室(office of opportuntity)打算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来评估其项目。许多收益可能是外部性的。培训少数民族团体的收益可能源自两个方面:整个团体的平均素质的提高和单个受培训者的平均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的收益可能是相等的;但是从中受益的是整个团体,而不是个人。
3。不诚实的成本
次品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不诚实的成本。以如下市场为例,在该市场中卖主诚实或不诚实地销售物品;对物品质量的说明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误导性的。当然,买主的问题就是辨别产品的质量。市场中存在着愿意销售劣质产品的人可能使市场不复存在——就像次品车的情况一样。这种可能性就是不诚实的主要成本——因为不诚实的交易可能将诚实的交易挤出市场。在适当的价格范围内,优质产品的潜在购买者和销售者都有可能存在;但是,由于存在着希望以次充好的人,合理的交易将不复存在。因此,不诚实的成本不仅体现在买主被欺骗的金额上,而且还必定包括因合理的交易不复存在而导致的损失。
在发展中国家,商业中的不诚实行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模型为上述论断结出一个可能的解释,并说明了与此有关的“外部'经济的本质。实际上,在我们的模型所描述的经济中,不诚实或者对汽车质量的误导性说明将使每辆汽车的效用损失一半;而且它还使旧车市场的规模从N缩减为0。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评估不诚实的成本——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
有相当多的事实证明,发展中地区的质量差异(quality variation)要大于发达地区。例如,出口产品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国有贸易公司(State Trading Corporations)可以作为一种指标。例如,在印度,根据1963年的《出口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法》(Export Quality Control and Inspectopm Act),大约有85%的出口产品都受到达种或那种质量控制。8印度的家庭主妇必须仔细地检验在集市中出售的大米、以便从小挑出石头、这些石头被故意掺入大米中。其颜色和形状与大米一样。比较一下街头市场中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和美国超市中整齐划一的产品质量〔canned qualities),我们可以发现,东方国家的质量差异问题比西方国家更加严重。
/ 12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工业化以前时代的商人成为工业化时代的第一批企业家。这种发展模式的最好例证是日本。9但是,英国和美国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发展模式。10我们认为,辨别商品的质量是商人的重要技能;在我们的例子中,那些能够辨认出旧车并能使质量得到保证的人可以和那些能够知道组l和组2两组交易商之间的买卖价差的人获得一样多的利润。而这些人就是商人。在生产中也同样需要这些技能——即辨别投入品质量的能力以及保证产出质量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商人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批企业家的原因之一。
当然,问题在于企业家精神可能是一种稀缺资源;所有关干发展的教科书都强调企业家精神。有些教科书还把它作为关键因素。11假定企业家精神是稀缺的,产品差异会以两种方式阻碍经济发展。第一,对潜在的企业家来说、贸易利得(pay-off to trade)是巨大的、因此他们不会从事生产。第二,单位产出的生产时间越良,质量差异越大。
4.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
(1)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很好地反映了次品车理论的有效性。在印度,工业企业的大多数活动受到管理局(managing agencies)的控制(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主管部门控制了公众有限公司(p ublic limited companies)66.7%的净资产和66%的总资产。)12有—位历史学家说明了”管理局制度“的功能和起源:
管理南亚的商业界仍然是商会和”管理局“的职能、后者是南亚特有的组织。当一个新企业成立时(如一家制造厂、一个大农场或者是一家贸易企业)、创建人应当与已有的管理局接洽。创建人可能是印度人或者英国人,他们也许有技术和资金或者只有特许使用权(concession)。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应当求助于管理局,因为管理局的声望将有助于确立对企业的信心并刺激投资。13 印度工业界的第二个主要特点是。这些管理局的权利受社会集团(更准确地说、是种姓)的制约。因此、企业常常可以根据族籍(communal origin)来划分14。在外部投资者可能会拥有大量股权的环境中,或者是1企业确立”诚实“交易的声誉,在限量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声誉可以为企业带来垄断利润;或者是2资金来自当地的种族集团、这些集团可以利用种姓关系——和可能的家族关系来推动本社团内的诚实交易。在印度的经济史中、要确定富有的地主是否将其储蓄投资到工业部门是异常困难的。原因有:1不愿意向其他社团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2扩张消费的倾向;或者3回报率低。15但是、不管怎么说,显而易见的 9 / 12
是、英国人拥有的管理局往往只有一份股权。这些管理局的族籍比印度人控制的管理局更杂,而且经常会包括印度和英国投资者。
(2)第二个反映次品车理论有效性的例子与当地放款人向其借款人收取高利贷有关。在印度、对没有土地的人来说.这种高额利息曾经是导致无地现象(1andlessness)的主要原因;所谓的”合作化运动“是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无地现象,其方式是设立银行,让他们与当地的放款人竞争。16设在中心城市的大银行收取6%、8%和10%的最高利息,而当地放款人则收取15%、25%甚至50%的利息。对这种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现象的解释是,只有在如下条件下,放款人才会提供贷款:①放款人有数行合同的简便方法;或者②了解借款人的随点。想在放款人和中央银行(central bank)之间套利的中间商往往会吸引”不太好的借款人“并因此而蒙受损失。
我们可以在Malcolm Darling爵士对乡村放款人的权力说明中看到上述解释:
在印度的乡村,放款人通常是一个节俭的人,一般来说也是一个奢侈的人;尽管在现代的环境中,他做生意的方式是不道德的、但与农民向往走运(happy—to—luck)的方式不谋而合。你随时都可以找到他,即使在晚上也是如此;他处理烦琐的手续,提出一些不便于回答的问题、而且行动迅技,如果你支付了利息,他就不会急着追讨本金。他与他的顾客保持密切的联系,在许多9材中部有他们的甘苦。由于他对周围的人非常了解,因此他能够向那些没有他就根本得不到贷款的人提供资金而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原文 四.减少信息不对称影响的制度安排为料体)。17 或者也可以看看芭芭拉·沃德的解释:
香港一个渔村的小店主告诉我:”我向那些定期停靠在我们海湾的人提供贷款;但是如果是某个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就会三思而后行.直至我完全了解他。“18
在伊朗的轧棉业中,有一项有利可图的副业、这就是为下一年的轧棉提供贷款,因为轧棉公司经常以市场利率从德黑兰的银行中贷款。但是.在头几年的业务运作中,未偿债务可能会带来大量的损失一一这是因为银行对当地的情况缺乏了解。
四、减少信息不对称影响的制度性安排
为了抵消质量下确定性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制度。其中一个明显的制度是担保
/ 12
(guyantee)。大多数消费耐用品都有担保书,以便向消费者确保商品的正常预期质量。我们的模型有一个自然的结论.即风险源自卖主而不是买主。
抵消质量不确定性影响的又一个制度是品牌产品。品牌不仅是质量的象征、而且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报复的手段。如果质量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消费者就可以减少未来的购买。新产品常常与老品牌联系在一起。这可以向潜在的消费者确保产品的质量。
连锁店——宾馆连锁店或餐馆连锁店——类似于品牌。有一个现象与我们的观点相一致,它就是餐馆连锁店。至少在美国.在城乡结合部的高速公路上经常有这样的连锁餐馆。这些餐馆的顾客几乎都是外地人。其原因是,这些著名的连锁餐馆供应的汉堡包比普通的当地餐馆供应的汉堡包更好。但是,了解本地情况的本地顾客常常可以选择一个他更喜欢的地方。
执业许可制度也可以减少质量的不确定性。例如,医生、律师和理发师都需要执业许可证明。大多数技术劳动都有某种证明,以表明达到了某种教练程度,从某种意义上看,高中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博土学位,甚至诺贝尔奖都可以起到证明的作用。教育和劳动市场本身也有自己的”品牌“。
五、结论
我们一直在讨论有关”信任“重要性的经济模型。非正式的不成文担保是贸易和生产的先决条件。只要这些担保是不明确的,商业将受损——就像我们概括的格雷欣法则所表明的。博弈论方面的理论家已经在囚徒困境这样的事例中对不确定性的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在更传统的阿罗·德布鲁不确定性模型中仍然没有纳入上述方面,区别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的困难是商业世界固有的;实际上,这可以解释许多经济制度,而且是不确定性的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注:
阿罗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不确定性和医疗》(《英国经济评论》第53卷、1963年)。阿罗在该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表达我们在这里论述的观点。他强调的是”道德风险“而不是”逆向选择“。就其严格的意义而言,”道德风险“的存在对政府和私人保险计划来说、都是不利的;就其宽泛的意义而言,”道德风险“包括了”逆向选择“、这一意义上的道德风险使政府保险计划有明显的优势。O.D、迪克森《健康保险》〔Homewood,Ⅲ,Irmin,1959)第333页。
/ 12
o.w、安德森(和J.J.费尔德曼)《家庭医疗费用和保险》(纽约麦克劳希尔出版社,1966年)。
H,S.迪思伯格、R.D、艾勒斯、G.w,霍夫曼、C.A.克莱思、J,J.梅隆和H.w.施耐德《风险和保险》(Englewood C1iffs,N.J.;Prentice Hall、1964)第446页。
下面这段话引自一本保险教科:G、它表明,医疗保险市场远不是完全竞争市场。
”......保险公司必须筛选它们的保险申请人。许多人都自愿为他们自己的计划寻求保险,这当然是一个事实。但是,在意外险和健康险这样的保险种类中。保险公司可能会对没有受到代理机构的影感而自愿寻求保险的人进行二次审查,“(R J、安吉尔《保险、理论和实践》第8—9页,纽约Ronald出版社,1957年。)T.W.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4年)第42页。G、J、期蒂格勒《信息和劳动市场》.《政治经济学杂志》第79巷(1962年10月号)、增刊,第104页。
《印度时代报》(1967年11月10日第1版;
参见M、J、列维《日本和中国现代化因素的差异》、该文收录于s、库兹涅茨等主编《经济增长:巴西、印度、日本》一书(杜克大学出版社,1955年)。C.P.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麦克劳希尔出版公司,1958年〕第86页。例如、参见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Homewood,Ⅲ,Irwin e、1955年)第396页。
印度计划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关于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的报告》第一部分、第44页、1964年2月。
H、丁克《南亚简史》(纽约Praeger出版社,1966年)第134页。下表〔以及小比例的混合控制公司)说明了公司控制的社团化。资料来源:M.M.马塔《印度的工业结构》〔Bombay:Popular Book Depot、3955年)第134页〔表略)。
关于工业利润的混合记录(mixed record),请参见D.H.布坎南《印度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纽约Kelly出版社.1966年再版)。
这一问题的主要权威是Malcom Darling爵士。参见他的《旁遮普邦的富裕农民
/ 12
和负债农民》。下表也许可以提供某些启示〔表略)。同
7、第204页。
芭芭拉.沃德《经济作物》(Cash or Credit Crop)、《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第8卷(1960年1月)。重印于G.福斯特等主编的《一个读者眼中的农民社会》 〔波士顿L以1eBrownandCompany、3967年)。本文中使用的引文出自第8卷的第142页。还可参见该卷中的另两篇文章,即G.w.斯金纳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和S.w.明茨的”Pratik:Hatian Personal Economic Relations"。
第二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经济学思想述评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0日宣布,将本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表彰他们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诺贝尔经济学奖认可的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而经济学理论成果经过实践检验被认为是正确的,通常需要20、30年。此次获奖三人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的获奖意味着国际上正式承认其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其新闻公报中称,许多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买卖的一方往往掌握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借款人比贷款人更了解自己的还贷潜力,企业经理和董事会比股民更了解企业的未来,客户比保险公司更了解他们发生事故的风险率。而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拥有充分的共同信息。如果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严重,那么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极端情况下,会使整个市场不存在。此次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保险及资金市场等领域探讨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出市场体制需要完善、设计。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当代信息经济的核心问题,奠定了关于市场经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基础,其分析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的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乔治·阿克洛夫的一些主要经济思想进行简单的评述,以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一、乔治·阿克洛夫生平简介
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1940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州纽黑文,现年61岁;1962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4年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曾担任伦敦经济学院货币银行专业的经济学教授、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布鲁金斯小组(Brooking Panel)经济问题高级顾问和美国经济联合会副主席;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他的理论研究范围集中在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贫困和失业以及种族歧视、犯罪、家庭问题等,在这些领域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不完全信息论。他于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首先提出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与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被并称“不完全信息经济学之父”。他的这篇文章具有典型的开创性特点,介绍了一种简单但深刻且普遍的观点,并对无数有趣的观点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信息经济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也奠定了他获得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如今,阿克洛夫关于逆向选择的深刻见解被普遍应用于本科生日常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这足以显示其影响之深远。近20年来,他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
二、“柠檬”市场理论:不完全信息论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万能的,通过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这是以市场交换无摩擦为假定前提的。而越来越多的人在经济生活中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未必能带来最高的效率。
所谓信息不对称性,是指契约关系的一方(如代理人)在某些方面掌握着“私人信息”,这些信息只有他自己最了解;另一方则不了解。而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的原因是不确定性以及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社会劳动分工使信息差别的程度加深,产生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而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的出现,意味着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专业化使得个人在其自身的专业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个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了专业与非专业性信息优势与劣势。
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引起了阿克洛夫的关注,他是第一个对存在所谓“逆向选择”信息问题的市场进行正式分析的学者,解释了信息不对称可以如何引起市场的逆向选择。当汽车卖者或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时,具有较低偿付能力的买者或较低质量车子的卖者,就会因此把市场中的其他人挤掉,阻止互利交易的存在。他就此得出了“市场放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信息是有价值的”的结论。
在《“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market mechanism)的论文中,阿克洛夫分析了一个卖者比买者更加了解产品特性的产品市场,并以旧车为例对此进行了经典分析。在旧车市场上,既定的旧车卖者和关心车子质量的买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已经在车行里工作多年的卖者对旧车的性能、保养程度或损坏程度了如指掌,而买者却无从得知这些信息。阿克洛夫把这种市场描述为“柠檬”市场,把旧车比喻为“柠檬”。从此,“柠檬”(有缺陷的车子的口语用词)就成了每位经济学家词汇中一个众人熟知的比喻说法。阿克洛夫认为,买者常常必须依赖各种近似估计的技巧,使他们能从有形到无形作出推断。如果对一辆虽有少许凹坑和划痕但装饰很好的汽车和一辆明显破旧的汽车进行比较,买者可能会推断前者比后者保养得好,据此估计汽车的技术可靠性。然而,大多数人很快意识到这种推断是犯了Ⅰ型错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接受正确的零假设),即提出了错误的主张,认为一辆漂亮的车等于一辆好车。于是,涉及一些更重要的交易方面,消费者根据可靠性等近似估计技巧推测对一辆旧车作出的报价,可能会比那些知道旧车前主人如何小心翼翼地保养这辆车的人要来得低。人们会预料到市场上的汽车外表华丽,但保养不当或有瑕疵。如果购车者是个风险中性者,在他不能确知所购车辆的内在价值的前提下,他愿意接受的价格也只是所有旧车价值按概率加权计算的一个平均值,即预期价格,而不管购得的旧车质量如何。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这种预测增加了买者对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了合理的报价。随着时间的流逝,买者通过经验发现卖者把低于中等水平的产品投入市场,这种认为产品质量递减的意识反过来又会使产品的价格下降。这一过程不断持续,最后市场上只剩下损坏最严重的旧车,所有稍好一点的旧车都会从市场上消失。
阿克洛夫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假设一种产品以不可分割的单位进行买卖,并且具有固定比例λ和1-λ的低和高两种质量。每个买者潜在地有兴趣购买一辆汽车,但在购买时无法识别两种质量之间的区别。所有的买者对两种质量作出相同的估价:对买者来说低质量的车值WL美元,而高质量的车值WH美元,且WH>WL。每个卖者了解他所卖的汽车的质量,评价低质量汽车的价格为VL美元(VL 在很多情况下,持有个人信息的各方会发现要安排高效率的交易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不完全信息的介入者一般是作为对策设计者,会影响双方之间的信息流动,促成协议,在某些情况下还实际决定问题的最终解决(例如,有约束力的仲裁)。实际上,介入者创造一种双方必须参与的对策游戏。因此,任何介入理论都必须与设计具有满意的均衡结局的对策游戏联结在一起。阿克洛克指出,如果介入者只能起旁听者的作用,而且如果不能使对策游戏的结局取决于双方的实际型,那么事后的低效率就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理解导致了“效率刺激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 阿克洛夫在他的文章中,不仅解释了私人信息可能如何导致市场发生功能障碍,而且指出这种信息不对称出现的频率以及它们产生的深远后果。他指出类似的信息不对称性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例子之一就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分离和老年人购买个人医疗保险的困难。他认为,这种理论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可解释其市场上借款率猛升的原因。他的逆向选择例子之一就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印度乡村的借贷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当地货币借贷者收取两倍于大城市的利率。但是,一个试图在这两个市场上套利的投机者,在不了解当地借款者信用的情况下,贷款给偿付能力较差的人将会冒一定的风险,从而有可能遭受重大的损失。他还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证券市场的情况,认为证券市场上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和证券发行商关于证券质量的信息经常存在巨大差异。债务人比未来的债权人拥有更多关于债券安全性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未来投资者愿意报出一个假定证券仅有某种未履行责任平均风险的价格。在这个市场上,质量不确定性的必然结果是,低质量证券的卖者将获利较多,而高质量的卖者获利较少。这种市场不完全性的标准疗法就是可靠的信息。 此外,阿克洛夫在《等级经济学、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和其他可悲的陈述》(1976)一文中,对诸如等级制度、工厂工作条件和分佃制等极不相同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性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讨论。他使用图解的例子表明所谓的“指标”的某种变量不仅提供了如何提高效率的重要经济信息,而且可能如何导致经济陷入不合意的均衡。在分佃制的例子中,地租用收成的固定比例来偿还,承租人的产量作为他工作努力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工厂的装配线上,传送带的速度作为工人能力的指标,因而可以作为区分不同能力的工人之间的一种手段。 三、劳动力市场理论:效率工资论 除了对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以外,阿克洛夫在用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观点丰富经济理论方面也具有独创性。他在已发表的若干篇关于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的论文中,考察了诸如对雇主的“互惠”和对同事的“公平”等感情可能如何导致更高的工资以及由此产生的失业。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他的感情刺激观点。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凯恩斯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时代结束以后,宏观经济发展的困扰之一是许多新观点无法解释失业,因为在大多数经济模型中,供给等于需求即产生均衡。如果这种相等在劳动力市场也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存在非自愿失业了。阿克洛夫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模型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劳动力市场均衡,雇主愿意支付比市场出清工资更高的工资,从而解释了非自愿失业。他指出,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求职者关于求职者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企业只能通过许诺高工资来挑选高素质的员工,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随着工资的提高,平均效率也在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工资会无限提高,因为平均效率提高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因此,存在一个向右上倾斜的凹向右下方的效率曲线,表明效率价格比先上升后下降。这也意味着有一个使效率价格比最大的工资存在,这就是厂商要支付的工资,即效率工资。效率工资使厂商在面临需求下降的冲击时采用减少就业的对策,这就导致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产生非自愿失业。他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假定、层级理论、工作团队理论和公平理论这四种范例验证了效率工资理论的假设。阿克洛夫认为,工资制定过程和失业均衡可能受参与者原则性偏好的影响——公平和互惠,并把这种异常现象称为“礼物交换”(gift exchange)。他把劳动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完全的礼物交换”。根据他的观点,一些公司愿意支付给工人超过市场出清的工资;反过来,它们又希望在同样的劳动力市场上都可获得劳动力的情况下,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阿克洛夫驳斥了一些经济学家使用失业持续期的测量方法而得出的美国失业率的平均持续期相当短的结论,指出这种数据在失业的福利含义方面导致了错误的结论,失业或引起失业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不能简单地与完全失业期的持续时间相联系。有许多人在短时期(如一年)里经历了多次失业。这些人或者在本身工作持续期较短的行业里工作,或者是在失去了一份工作了很长时期的职业后,发现没有与他们的技术相匹配的永久工作时,接受一份工资水平相当低的临时工作。他还采用经验加权法计算出平均工作占有期和失业持续期比所有工作和所有失业期的平均长度要大几倍(大约是3~5倍)。这种方法强调了可能存在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性。 四、结束语 阿克洛夫对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对现代微观经济理论意义深远。他把信息经济学引入经济学领域,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他的模型可以被用来解释许多抵消信息不对称负效应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深化了我们对真实市场现象的了解,改变了经济学家对市场运作方式的认识,动摇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他所提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促进了具体的信息市场发展成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的市场,使市场达到产出的社会效率水平。其他学者使用和扩展了他的模型,用于分析组织和制度,以及诸如货币和就业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如今,不完全信息模型已成为经济学家工具库里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与此同时,阿克洛夫关于失业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当深入的,他采用效率工资模型解释了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摘自《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11期) 今日的质量 明日的市场 质量是一个准则,质量是一个忠诚,质量是一个责任,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一切东西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尤其是对于我们工矿企业来说,质量更是我们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企业就是一流的,我们就能进入世界500强了。但是,我认为,如果想打造自己的一流品牌,质量一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公司深刻感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要发展就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更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心中,形成牢固的质量意识;求品质,更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 论发展,质量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产品质量是就是企业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产品的生命,乃至企业的发展命运。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特别是现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我们本钢人更要狠抓产品质量,做到以质取胜。 抓质量,质量意识是关键。 产品质量决定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决定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于员工的素质。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是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进行管理的人的“质量”。所以,要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先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 求品质,把握细节是重点。 追求完美品质,要求从小事做起,做好细节。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操作过程中的流程要领,掌握好细节也就是把住质量。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注意抓好细节,精益求精保证质量才能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因此,追求完美品质,把握细节是提高质量的重点。 提高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提高产品质量不仅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还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质量还是争夺市场最关键的因素,谁能够用灵活快捷的方式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人为本,质做基,企业大厦平地起!质量之于企业,犹如健康对于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乃至生死存亡;同时更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正所谓质量体现素养,素养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存!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 “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免死金牌”等理念都已深深的扎根于每个企业,任何产品都要经受市场无情的考验。“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的扩大市场的份额,创造出更好的效益,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的优势。 有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其实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才算是称职的员工,才能在质量管理环节中是称职的部分,如果全部门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所在的部门就会朝气蓬勃,充满生命力! 因此提升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每个人的本职工作,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就能使全面质量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一、责任意识,具体说要主动承担工作责任,增强自己工作中的责任性,以大局为重,尽心尽责,乐于奉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重点。 二、安全纪律意识,工作中安全纪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况且土建工作对工作程序的要求十分严格,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认真的学习土建的现场施工工艺,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土建工作的各项安全法规,否则就会影响土建工作的整体形象,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三、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意识,对待工作要做到一丝不苟,能及时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知必言,言必行,行必果,是我的工作理念,更是我们全体员工的工作理念!质量意识在我的心中,更在我们全体人员的心中! 四、学习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技能是一个人立足行业的基本要素。 “路漫漫其修远兮,打造品牌企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产品能做的更好,真心的希望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用我们的热情和智慧,用我们永不言败的干劲,在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质量”这个生命线,让我们的企业绽放光彩!一个企业无论他的产品广告有多么漂亮,包装有多么华丽,但是如果没有质量,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命将会是短暂的,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质量和信誉来奉献给消费者和顾客,很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消费者自然就会放弃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首先必须以产品或工作的质量取胜,以高质量的产品树立起社会上的信誉。 总之,质量是企业之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注重产品质量,并以之为中心,不断改变生产方式,把讲究质量放在整个企业工作的第一位,把它作为企业的生命来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日的质量,成就明日的市场。 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 质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工程,就是为企业开创更大的市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优质的工程质量,才会使我们的企业不断壮大,为开拓占领市场提供有力保证。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企业底子薄、负担重、竞争意识差,资源配置相对落后,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这就是我们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所显露出的不足,在工程竞标中能得到一个项目是多么的不易啊!以前,曾因一些项目上发生的质量问题给我们的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给企业形象抹了黑,增加了开拓新市场的难度。我们开始痛定思痛,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对企业形象的损害,把工程质量上升到关系企业胜败存亡的高度。 市政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就是给我们出的一张答卷,是及格还是优秀,完全取决于我们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广大员工对质量观念的认识。因为每道工序是经过你、我、他的汗水浇筑起来的,质量的好坏情系着大家,情系着我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今年我公司相继承揽了渚河路、和平路等一些市重点道路改造项目。各项目部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以往,开工伊始,公司各项目部就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在每项工序施工前,坚持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及质量控制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做到工程质量事前预控、事中监控、事后评控,切实把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认真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公司还积极主动配合工程监理单位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保证质量管理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特别是“4〃30”质量专题研讨会后,各项目部对质量的认识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在渚河路道路基层施工中,公司将质量放在首位,经理亲自挂帅,始终坚持在施工第一线,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公司工程管理部也经常到施工现场主要针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施工成品的质量进行了抽查,抽检质量均达到规范要求。但有的项目部为了一时的进度,摊铺碾压时忽视了施工规范的要求,没有进行分层碾压。公司在发现后立即要求整改,严格 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发生,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工程质量有了较大改观。 沟槽回填也是公司监控的重点,在渚河路道路污水管道回填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含灰量和压实度,分层碾压。在质量抽检中均达到规范要求,并受到局领导的一致好评。与之相反,在东柳大街污水管道工程中项目部不按技术要求进行管道回填。公司发现后及时制止,并要求其返工处理。在拿出行之有效的保证措施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这样避免了深沟槽回填给道路施工带来的质量隐患。在加强质量方面,今年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先后出台了《工程管理部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市政公司工程质量施工现场考核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自控体系》等一系列保证制度,以保证公司工程施工质量。 总之,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还涉及施工组织设计、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公司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摘录) 下边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商品生产以来,就成为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质量的好坏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创造,最终也就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生存质量。 任何产品,要想获得成功,最根本的还是要看质量。良好的、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石。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以重厚的质量基础作保证的,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质量是生产过程的积累,只有生产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点点控制,所生产的产品才有可能保证质量,成为信的过的产品。 质量是准则,质量是责任,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作为航空武器生产的国家队,我们空导院有着辉煌的过去。而要让我们空导院永立潮头,永葆航空武器国家队的地位,就必须加强质量意识。质量控制,环环相扣。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敬业的工作,稍有不甚,就会造成事故隐患。尤其是我作为一名普通钳工,如果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就会造成质量事故。结合今年我们组发生的几起质量故障,究其原因,都是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一点毛刺,一道划痕,一点碰伤,这都是些细节问题,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只要我们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就一定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要把质量意识常放心中,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从每一个细节开始,让我加工的每一个零件精益完美。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十大质量理念 一、质量是兴国之道 翻开历史的日记,我们清楚地看到:上世纪末,虽然我国很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列第一位,但高品质的产品却要依赖进口;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产品要向别人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由于质量不过硬,在对外贸易中,我们的产品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靠什么?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质量是兴国之道!”这一口号的喊响仿佛叫醒了沉睡中的“雄狮”,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质量被提到了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质量兴市”、“名牌战略”……一系列质量战略的实施显示了中国以质量振兴经济的决心。如果说2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初步完成了“数量”的积累,那么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正朝着“质量”的高度进发。 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 过去的10年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无疑是企业文化理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句话。大浪淘沙,无数企业兴衰成败的案例正在不断验证着它的正确性。重质量者得市场,轻质量者遭淘汰。在谷歌上输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0.17秒就能搜索出640多万条信息,该理念流行和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说明了“质量”二字的深入人心。质量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兴国之道,更是企业的生命所系,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可以说,质量就是企业的全部。 品牌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关键词之一,而质量则是品牌最密切的关联因素。如果将品牌比作一座大厦,质量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没有质量这个坚实的根基,企业建立起来的品牌“大厦”必然经不起市场的风雨洗礼,甚至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纵览近年来叱咤市场的知名民族品牌无疑不是高举着“质量”的大旗:海尔、华为、格力……成功的因素各有千秋,但质量是所有走向成功的品牌共同的法宝。但愿我们的企业继续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产品质量,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企业品牌。 三、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在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提出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威廉〃戴明的这句质量名言说明: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制造阶段,即生产过程。1961年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20世纪70年代,日本质量大师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田口质量理论,他认为,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将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 这句经典的质量理念传入中国,对中国企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质量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先后被制定为国家标准;200年新的《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发布《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年后,质量管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四、产品质量无小事质量安全大如天 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大头婴儿事件、2005年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近年来的食品质量安全话题让人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在对食品问题日益被关注的今天,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始终像一把利剑高悬于每一个消费者的心间,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都会让我们的神经紧张起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质量已经不再只是关乎企业的存亡,而是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 “产品质量无小事,质量安全大如天”,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考验着政府的监管能力,也考验着厂商的社会良知。近年来,政府为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做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区域监管责任制,食品小作坊监管……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场异常艰辛的攻坚战,不仅要有高责任心、高标准的食品生产加工者,还要有恪尽职守认真执法的相关监督部门的通力合作。构筑食品质量安全网络,任重而道远。 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999年1月4日晚6时50分前后,重庆市綦江县彩虹桥整体垮塌,造成40人遇难;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大火中一座存在严重工程质量的楼房突然倒塌,夺去了20名消防战士的生命……惨案发人深省,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岂能当成儿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提出再次强调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2000年1月 30日,国务院所发布的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保证工程质量是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出现质量事故则要受到严格处罚。 当然,这一理念不应该仅仅是工地上悬挂的标语口号,更应该成为深深刻在每位建筑施工人员心里的烙印。当质量和工期、造价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质量,不能为了降低造价和缩短工期而降低质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成为一句空话。 六、质量是服务的灵魂 质量存在于人类生存的一切地方。对于提供服务的企业来说,服务质量就是服务的灵魂。“提高服务质量”也成为服务企业叫得最响的口号,虽然这一理念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高质量的服务离消费者却还很遥远:售后服务电话屡打不通,退换货不按国家“三包”规定执行,便民公共设施能用的不多。 理念不是用来展示的,理念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是否能将服务质量真正视作服务企业的灵魂,关键是看服务意识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我为尊。如果不能在思想意识上以顾客为中心就必然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就更无从谈起了,再多理念也是徒劳。 与民航、旅游、通信等服务行业因服务质量差而屡遭投诉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产品生产商已经自觉地把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产品质量的一部分,将生产制造体系上的质量控制全面移植到服务保证体系上,实现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如此看来,服务企业或许应该向一些产品生产商学习学习了。 七、经济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现代化进程得到迅速恢复,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众所周知,过去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以GDP增长为中心”,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多年的经济奇迹,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些问题。由于长期的经济增长导向,导致社会资源高度向经济集中,社会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被相对忽视,由此带来的中国经济质量的国际差距更加明显。因此有舆论认为:经济质量应该成为未来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经济质量的明确追求,人们可以从中国政府所打出的一整套“组合拳”中,清晰地看到这种努力方向:坚持“双稳健”政策,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严格控制投资增速,调整国际收支状况。这种努力的效果,基本扭转了从偏热状态向过热状态加速的势头,使经济在高位平台上继续稳定增长。从对数字的顶礼膜拜到寻求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提升经济质量”理念的提出为中国经济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的转变,从单纯依靠积累和投资的增长向依靠技术进步、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质量的进步。 八、过硬的质量是参与竞争的保证 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战”,中国企业都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利器——价格。但是在现代市场中,这一利器越来越失去了锋芒,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已经触到了天花板,走到了尽头。按照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必须要进入一个新的竞争力领域——质量竞争力。质量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质量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过硬的质量都是参与竞争的保证。 2004年8月11日,“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通过课题鉴定。这项课题从工业领域入手,提出了质量竞争力指数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确立了我国在宏观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该研究成果在宏观层面的应用还将直接测量出我国各地区和各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水平,总体显示出质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的话来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 九、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许多年前,胡适先生的名作《差不多先生传》所传达的精神恰恰切中我们中国人的要害,那就是凡事抱着一种“差不多”的态度,而在产品质量上,“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理念却是“差不多”的天然克星。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这句名言被很多中国企业家奉为圭臬。 产品质量是一个绝对严肃的话题,不存在任何侥幸,也没有任何折中的标准。“100-1≠99”,“100-1=0”。古希腊英雄阿吉里斯的故事正好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阿吉里斯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但全身惟一的弱点——脚后跟却成了他最终倒在对手面前的致命之处。市场如战场,产品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突破口,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崩溃。因此,在市场上进行质量竞争时,我们必须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用心、用全力做好每一个产品局部的、细微的环节。 事实证明,那些成功的企业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严格进行产品生产的。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刚上市时,一位用户在使用洗衣机时不慎被进水口上的一个小毛刺划破了手,就是这样一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海尔洗衣机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海尔人认为,这个毛刺扎伤的不仅仅是用户的手,而是刺伤了用户的心。一个小小的毛刺让“产品质量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位海尔洗衣机员工的脑海。10年后,海尔洗衣机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入选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十、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 向质量要效益 有人说:产量是“钱”,质量是“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产量和效益,无异于“要钱不要命”,最终只能是“人财两空”。相反,如果我们重视质量,质量带给我们的一定比付出的更多。有了过硬的质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效益也就水到渠成;企业有了效益,职工的利益也就自然得到了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揭示了“质量”中的辩证法,而这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把2009年确定为全国“质量和安全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个重要批示中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质量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我国工业产品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集中表现,是标准缺失、标准偏低和标龄偏长。所谓标准缺失,是指我国工业产品标准在很多领域仍存在空白;所谓标准偏低,是指我国工业产品标准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10-15年左右;所谓标龄偏长,是指我国工业产品标准,普遍存在更新换代速度慢的问题。特别是国家标准,“超龄服役”的现象比较严重。总的来看,我国工业产品标准对国际标准体系的影响力在整体上相当弱。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ISO186个技术委员会(TC)、600个分技术委员会(SC)中,只承担了一个TC和5个SC秘书处的工作,而发达国家基本控制了ISO主席和副主席的领导职位,其中英、美、法、德四国承担秘书处的工作,就占了秘书处总数的65%左右。这种状况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标准体系至今还远未形成,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二是我国工业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突出表现在品牌的技术含量不高、品牌的培育力度不足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工业产品的关键技术依靠引进,工业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特别是在产品技术研发的投入上明显落后于人。有研究机构曾经对部分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的强度(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大体上只有3.6%,而美国和日本分别是27.9%和19.1%。从发明专利的统计来看,我国发明专利的数量只是日本和美国的1/30,且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真正具有工业实用性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数量很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发明专利的构成中,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比例是6.4:1,即大部分发明专利都是外国企业申请的。 三是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淘汰缓慢,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工业领域中,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等现象比较普遍。总的来看,我国工业存在的落后产能问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的问题比较严重;二是相对于高端产品而言,低端产品落后产能的问题比较严重。例如,还是在2008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国机床行业就已经出现了“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局面。一方面,经济型数控机床和中高档数控机床的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普通机床库存增加,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档大型数控机床订单饱满,供不应求。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两相比较,形成了对比强烈的反差。 四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众所周知,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管理问题。既然质量管理是一个体系,就表明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不局限在产品质量一个方面,而是包括很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很好的经验,例如耳熟能详的“鞍钢宪法”、大庆的“三老四严”等。据说,我们国家的“鞍钢宪法”曾经被日本偷偷学去,对后来形成的日本式管理方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自己,对这些好经验反而渐渐地淡忘了,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 五是质量监管不到位。质量监管之所以不到位,是因为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正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而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经常和政府的部门利益联系在一起,既表现了“既得利益部门化”的特点,又表现了“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特点,在所谓的势力范围内,巧立名目,预留“设租”和“寻租”的空间。一些政府官员在谋取个人和部门利益的同时,质量监管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 在发生了一系列质量安全事故后,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尽管从1978年-2008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1.98%,尽管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伟大转变,一大批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尽管中国内地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数量,今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4家,但迄今为止,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工业企业,仍然少之又少。 需要指出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提高产品质量。1991年初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1992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质量会议,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产品质量法》,1996年国务院颁发《质量振兴纲要》。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把2009年确定为全国“质量和安全年”,这就意味着,质量不但是一种竞争力,不但是一种战略,质量还是一件关系国家产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惟其如此,提高产品质量,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既要使我们历史悠久的质量管理传统发扬光大,又要与时俱进和国际惯例接轨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在自己的厂房中都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样的横幅。2008年1月12日,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深圳市电子商会会长、前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殿甫先生做的主题演讲是《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 这些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可以比之于人的生命”。 毫无疑问,质量当然是重要的。 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吗? 不是! 人没有了生命,就是死、去世。企业没有了生命,就是倒闭、破产、被人收购。 没有质量的企业就一定没有生命吗? 不是!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小企业,规模小、人少,小得没有质量部门,小得没有从事质量工作的人。他们往往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量。但它倒闭了吗?破产了吗?没有,它还是在发展、在生存。 IBM曾经是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霸主,其个人电脑的质量、性能堪称经典,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但在2004年12月8日,IBM个人电脑业务被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其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利润日渐微薄。目前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占其全年920亿美元产值的12%,年利润不到1亿美元”(2004年12月14日 11:31 环球时报)。 可见,质量是重要的,但并没有重要到成为“企业的生命”。 之所以它成了“企业的生命”,是因为我们需要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是我们需要提高质量在企业中的地位、在员工中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无可非议。但它如果仅仅是一种口号,一条标语,对企业只是一种形式,对员工只是一种压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作用。 那质量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质量呢? 质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某一个环节决定的,不是一个人、一个过程、一个部门做好就可以了的。他是整个企业的工作,是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部门经理、基础主管、普通员工的共同工作。他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是持续不断的工作。高水平的质量,不仅要依靠人力资源也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要有优秀的原材料也要有优越的制造环境,不仅要有完善的产品设计也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 我们很多企业推行ISO9001:2000,但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管理体系,一种过程手段,却忘了ISO9001:2000提倡的“全员参与”,要求的“文件控制,管理承诺,职责权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产品要求,顾客要求,设计与开发管理,采购管理,产品防护,监视与测量,分析与改进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 我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 有一家企业,它的管理人员都来自于IBM、联想、富士康、创维等著名企业的精英。它的硬件设施、生产环境等用其国际客户的话说是“中国大陆500家供货商中最优秀的”。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它的主流产品退货率高达40%,它的品质经理在一年之间换了6位,它的部门经理、基层主管每年的流失业达到60%。 为什么呢? 是它的检验员不够专业吗?不是,其QA、QE、QC均是同行里的佼佼者。是它的生产员工不熟练吗?不是,70%都是操作熟悉的老员工。是部门经理、主管能力都不行吗?不是,他们很多过去很优秀,到别的公司以后同样优秀。是它的管理不规范吗?不是,其管理之标准化、细节化,堪称企业界中的经典。 它失败就失败在,把质量当成一个部门的工作,当成品质经理一人的事,出现问题就归罪于一人,所以品质经理一换就是一连串,换来换去不解决问题。 它失败就失败在,把各个部门独立起来、各个过程独立起来。不综合起来管理,不综合起来解决问题,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所以我们说,不管是产品质量也好、工作质量也好、服务质量也好,它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独立运作就可以实现的工作。它很重要,但它不是企业的生命,它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大家都努力、大家都做好,只有硬件、软件一起上,只有人力、物力、财力具全,只有意识、思维俱进,才能有好的质量。一句话“质量的高低体现了企业综合实力的高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的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快速便捷的通讯,宽敞明亮的超市,现代化的工厂。琳琅满目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就和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从而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发展浪潮波涛汹涌,创业意识势不可挡。我们的企业也是在改革的浪潮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优良的产品质 量。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质量又何尝不是企业的生命呢?质量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 量,还包含了服务质量。谈到质量也就离不开决定质量的标准。质量标准又可分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 际标准。 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喜剧片《废品的报复》就是我对产品质量最初的认识,那个“省优、部优、国优、葛优”的广告至今想来也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中国在加入了WTO后,质量就成为了中国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质量是竞争的法宝,企业靠质量才得以生存,不然谁会花几十万去进行什么ISO9001、ISO9002等国际认证。就是因为有了海尔集团公司总经理当着广大企业员工的面怒砸不合格冰箱,才造就了世界知名品 牌的海尔。 有时候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航天飞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它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话,也会有成千上万的零件不合格,这样的航天飞机谁还敢去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不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密封圈老化而机毁人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也是因为在起飞时机身一个小小的撞击造成重大隐患而魂归大海吗。有个以生产火腿肠出名的知名企业就是忽视了产品质量,竟然使用火灾过后的不合格原材料进行生产,从而自取灭亡濒临破产。与其说它是被竞争对手打倒的,还不如说它是被自己打倒的,是被质量打倒的。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将别人的教训化作我们自己的经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中央电视台每周的质检报告让我们触目惊心,产品质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秩序。经济秩序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品质量带来的问题已经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危机四伏。黑心棉、毒大米、大头奶粉、垃圾酸菜……,惨无人道的注水猪肉,精心炮制的“黑”木耳,肮脏出炉的无公害茶叶,偷梅换李的“情人梅”……。消费者不可能都成为质检专家,也不可能为买一件生活日用品而这样的费力劳神。质量打造品牌,品牌创造效益。如果没有质量作保证,就算是你货比三家、三思而后行,也会让购买商品这样简单而普通的行为变成一种赌博。 质量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喜欢好的,厌弃坏的是人类自然的天性,人们对质量不断的追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变革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促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产品质量是每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位员工的卓越工作所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企业员工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既然质量已经关系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那么我们每个人对质量都有自己应尽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质量是一种标准,质量是一种承诺,质量是一种形象,质量是一种信仰,质量是一种系统,质量是一种特色,质量是一种创新,质量是一种责任。 质量更是企业的生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浪潮波涛汹涌,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 任何企业,若想在众多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讲求质量、注重信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厂里质量把关不严格,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在所难免。 振兴质量,人人有责,若想在竞争中生命不息,发展不殆,就必须使全体职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生产现场管理,进行质量攻关,才能促使企业的更大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人员素质的综合反映,多年来,我们始终本着“以规范控制过程,以改进提升质量,以诚信服务客户,以品牌争创一流”的质量方针。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和质量文化,使全员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质量学习和质量活动实践中,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使车间的质量活动成为全员自觉自愿自节自律的行为和习惯,从而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 对企业而言,成也质量、败也质量,在质量控制上,从以检验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实行预防与把关相结合的过程控制,从单一由质检员负责,提升到各道工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建全质量考核体系,把质量考核真正与产品生产制造过程联系起来,从具体的生产过程上推动主品质量的提高。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提升职工的质量意识,使“下一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理念逐步深入到每一个职工心中。 酒类企业作为食品加工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做品牌首先要做好质量,这是任何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都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我们才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的饭碗,在质量工作中,必须严格管理,认真细致、狠抓落实,才能为企业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会生产出好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一席之地,加上我们运用科学的品牌营销战略,就会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品质优秀,内涵深远,风格迵异,物超所值的品牌。(田华丽)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一位质量大师曾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的有效武器,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企业真正的生命力。现实也印证了这一预言,对企业而言,产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产量跟不上,实现丰厚的效益就是空谈,产量与效益成正比,无形中我们把产量与效益划了一个等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买方市场的出现,产品质量成了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并且现代科技发达,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不计其数,产品质量跟不上,或略低于别的企业,自然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以最低的资源消耗,生产出质量最好、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毫无疑问地产品质量就成了企业的生命。 许多企业把“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对内进行员工教育,对外进行形象宣传。然而,对于某些产品制造者,却是言之谆谆,听者藐藐,是否真正把质量视为生命还要打个问号。君不见消费者投诉有增无减。其中涉及质量问题的有六成以上。质量真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东西。却不知,忽视了质量问题,企业的生命将慢慢地受到蚕食,长此以往,企业将变成“温水煮青蛙”,最终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居然不知道这都是源于自己对产品质量的疏忽。 根治产品质量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要用“市场化”来解决。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迫倒闭停产,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产品质量差,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而怎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怎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进取,按部就班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消除每一个环节的隐患,时刻切记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把产品生产下线,再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鉴定,首先做到在企业内部把好质量关。而在一些企业中,部分员工总误认为产品质量是质量保证部的事情,是销售部门的事、是企业领导管理者的事,而正是这一错误观念在侵害在企业,在葬送企业的明天。企业内部导入市场化是提高和控制质量的手段之一。在企业内部供应链之间,部门协作之间,内部上下序之间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市场,就是一个用户,上序质量有问题,下序可以拒绝接收,每个员工都有权对不合格产品说“不”。不接收不良品,不发出不良品。树立市场意识,按市场规则办事,生产优质产品,才能使企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作质量是员工的岗位。2.诚心人为本,创新争第一,卓越求超越 3.今天没有质量,明天没有销量!4.人为本,质做基,企业大厦平地起!5.一流的员工造一流的产品! 6.产品是钱、质量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 7.人品决定产品,素质就是质量 8.质量第一、生产第二 9.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10.质量体现素养,素养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存 11.把质量融入血液,用精品成就事业 12.设计是质量的源头,质量是成功的保障 13.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 14.人品决定产品,素质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 15.上工序服务下工序,为产品负责;下工序监督上工序,为质量把关 16.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价值 17.过程控制,精益求精,一次做好,缺陷为零 18.行为是意识的结果,而质量又是行为的结果 1、铸造辉煌,惟有质量。 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3、质量,信誉的基石。 4、质量存在于人类生存的一切地方。 5、质量,立业之本;管理,强业之路;效益,兴业之源。 6、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7、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 8、只有不完美的产品,没有挑剔的顾客。 9、企业精神,品质第一。 10、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11、质量安全,企业生命之源。 12、立安思危,创优求存。 13、贯彻ISO9000标准,树立企业新形象。 14、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 15、完善体系,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1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17、走进质量天地,带来无限商机。 18、增强质量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19、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品牌是帆。20、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21、优质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 22、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23、质量意识强,品质有保障。 24、强化质量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5、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26、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27、深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28、质量第一,从我做起。 29、品质一马当先,业绩遥遥领先。 30、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31、一流的质量来源于一流的管理。 32、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创建一流企业。 33、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34、建立质量体系,重在务求实效。 35、创质量第一,让顾客满意。 36、信誉来源于质量,质量来源于素质。 37、团结、开拓、务实、求精。 38、品质观念须放眼于大局,着手于微小。 39、推行品管,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40、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 41、质量创造生活,质量庇护生命,质量维系生存。 42、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修改。 43、产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造品质。 44、把握全程,注重根据,致力改进。 45、现场管理好,产品质量高。 46、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 47、产品原料不放松,后道工序才轻松。 48、工序质量控制点,产品质量生命线。 49、严师出高徒,精工出细活。 50、品质是取胜的法宝,拓展市场的利剑。 2、★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 ★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华硕总经理徐世明) ★质量等于利润。(管理思想家汤姆〃彼得斯) ★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斯)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 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既不能委委懦懦,又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语气要自然增长率,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 3、真实诚恳:进行自我介绍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第三篇:今日质量 明日市场
第四篇: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
第五篇:关于质量的演讲:明天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