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按照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的通知(大全)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府发[1994]147号 【发布日期】1994-10-17 【生效日期】1994-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按照
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七日川府发〔1994〕147号)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1993年第四季度,全省共同努力基本兑现了近年来财政拖欠的中小学教师工资。但是,由于我省财政困难,不少地方财政靠拨款、借贷等应急措施过日子,今年工资改革后又有一些县乡出现了新的拖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根据《教师法》的规定,决定建立我省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的保障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地方各级财政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对公办教师工资和民办教师工资中的国家补助部分实行全额预算,不留缺口。县级财政预算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应报上级财政备案。同时,上级财政应通过资金调度等有效措施,认真帮助由于自然灾害等突发原因引起财政收入减少的地区及时发放教师工资。
二、二、在教师工资的拨付过程中,地方各级财政要依据预算安排和教育事业用款计划,加强资金调度,优先拨付,按时足额将教师工资拨付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关银行在资金拨付过程中要确保教师工资迅速到位,坚决杜绝任何挤占、挪用和延压教师工资款额的现象。
三、三、按省政府《关于加强老少边穷地区教育经费管理的通知》(川府发〔1993〕159号)要求,省定贫困县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干到乡镇管理的体制改为由县管理。对财政困难,不能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非国家和省定贫困县,是否改变预算内教育人员经费包干到乡镇管理的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四、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和管理的通知》(川府发〔1993〕160号)。农村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乡有,乡收县管”的收、管、用体制。凡无特殊情况,农村教育费附加未按规定比例收足收齐的地区,省有关部门可将其各种拨款、和援款项目予以取消。
五、五、健全省财政厅和省教委负责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的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坚持每月一报,凡出现拖欠的地方,应在发生拖欠的当月将累计拖欠数额及拖欠原因报告上一级政府。
六、六、各级政府要处理好保吃饭与搞建设的关系,凡出现拖欠教师工资、采取措施又不力的地方,应停止对其他各项非生产性拨款,不准兴建楼堂馆所,不得购买小汽车,不得批准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出国考察。凡因滥铺摊子上项目而影响发放教师工资的,要坚决停下来,集中资金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和省上通过财政渠道下拨的各种援款及其它专款也要与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情况挂钩。
七、七、新的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实施后,少数财政确有困难的地方,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3〕85号文件精神,采取分步兑现新增工资的,要在全县范围内宣布新增工资分步兑现的计划和办法,并报告上一级政府,决不允许对一部分单位和系统兑现,对另一部分单位和系统拖欠的情况发生。即使资金到位有时间差距,兑现步骤上也要优先兑现教育、公检法、民政等部门。
八、八、贯彻执行《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 两法一纲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地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时,应把教育工作的实绩和贯彻执行“ 两法一纲要”的情况纳入地方领导干部年终责任目标考核;教师工资保障情况要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实行“一票否决权”。对由于政府部门工作失职造成拖欠教师工资而产生严重影响和后果者,要依法追究该部门主要领导人的法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按时足额发放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通知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0]108号 【发布日期】2000-08-13 【生效日期】2000-08-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按时足额发放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通知
(二000年八月十三日川办发〔2000〕108号)
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全省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但是,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方历年财政赤字包袱沉重,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加之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因素的影响,县乡两级财政拖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大局。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按时发放,是各级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本前提,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与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千方百计确保财政支付的工资及时足额兑现到个人。从2000年8月起,各地不得再发生欠发工资的情况。对于以前财政拖欠的职工工资,要采取积极措施,在2000年底前全部兑现补发给个人。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保证由财政供给的职工工资及时发放,是同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根据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及现行财政体制划分的财权和事权范围,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均由同级财政负担。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地要妥善安排好职工工资,不能将财政支付工资的责任转移到上级政府,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
二、二、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序列,足额安排好国家和省规定的、应由财政支付的工资性支出预算。各级政府要把保证职工工资发放的需要,放在预算安排的第一位。足额预算,不留缺口。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各类工资专项补助、政策性减收补助和财政困难补助,以及从预算外调入的资金等,必须优先用于安排工资支出。对于当年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工资差额,要通过努力增收,压缩其他支出,以及着力调整支出结构等措施予以补足。各地要推行综合财政管理,统筹政府可支配财力,实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管,特别是乡镇都应实行“零户统管”,以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预算内财力不足和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的困难。
三、三、建立“工资资金专户”,确保工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从2000年9月1日起,各级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地方财政存款”科目下增设“财政工资资金专户”。各地必须按照省财政厅核定的比例将当日入库的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两税”收入就地留库的资金转入“工资资金专户”(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省财政对各地的转移支付补助、各类工资专项补助、政策性减收补助和财政困难补助等,按月及时平均拨付到市(地、州)“工资资金专户”;若仍有不足,各地可将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按一定比例将其资金调入“工资资金专户”。省、市(地、州)财政要加强库款调度,帮助一些困难地县解决季节性收支不均造成的工资难以正常发放的问题。
四、四、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保证工资及时兑现。财政直接支付工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的重要手段,各地要按照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办、人行成都分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工资改革的通知》(川财行〔2000〕74号)及其相关办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从2000年10月起对教师工资实行直接支付。对于乡镇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有困难的,应改为县级财政统筹安排。
五、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财政困难县保障工资支出的能力。各市(地、州)财政要调剂部分财力,建立对所属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补助制度,帮助县乡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同时,省财政也将视财力情况适当集中资金重点增加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补助,支持各地确保工资兑现。由于乡镇欠发工资的情况比较突出,各县(市、区)工资发放时间要先乡镇后县本级,优先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
六、六、精减政府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各地要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按规定调整和精减机构,特别是在乡镇除少数必须单独设立的办事机构外,其他办事机构可根据职能和业务相近的原则合并设立。严格各项行政事业编制管理,按有关规定清退各种临时工(合同工)和招聘人员。结合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工资办法,清理财政供养人员,严格控制财政供给范围,对超编人员,财政一律不供经费。严格审核工资项目及标准,杜绝超范围、超标准发放工资、补贴等现象。
七、七、加强工资支出的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制度。从2000年8月起,各级财政部门每月(季)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填报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表并将本级及下级政府的工资发放情况作专题报告。对工资发放情况实行逐级考核制度。凡是拖欠职工工资的地方,同级财政不得安排党政领导干部出国、出省考察经费和修建楼、堂、馆的支出,不得安排小汽车、移动通讯和高档办公设施经费;如有上述情况发生,上级财政要酌情核减财力补助和专项拨款补助。特别是对于不按规定将上级补助的转移支付资金、财力困难补助首先用于工资性支出的地方,上级财政将扣减对有关地方的各项财力补助和专项拨款补助。对在工资发放问题上隐瞒实情不报、弄虚作假、误导上级决策,并酿成不安定因素,影响稳定大局的,将从严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门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2015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中小学教师退休后工资发放标准
天津教师考试网
2015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中小学教师退
休后工资发放标准
欢迎访问:天津教师招聘网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师工资改革是参加教师考试的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2015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中小学教师退休后工资发放标准,后期持续更新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等,请考生关注。
退休教师涨工资上涨,发布的最新教师工资改革方案,中小学教师还包括基础工资加教龄工资及职务工资提高10%部分。根据中发(1985)9号文件精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于1985年实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其工资均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新执行的结构工资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按劳人薪(1985)19号文规定,1985年7月旧以后退休的人员,以本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之和为基数计发退休金。
退休教师涨工资怎么算?
一、退休工资怎么算
1、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后均计发基本养老金。
2、“统账结合”后参加工作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统账结合”前参加工 作,本意见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 节金。
二、退休后养老金怎么发放
天津教师考试网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第四篇:温州市市直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实施办法
温州市市直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实施办法
根据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关于印发〈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暂行办法》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委、省教委《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原则
1、中小学教师统一发放工资是指财政部门将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教职工工资委托工资统发承办银行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帐户(包括活期储蓄存折和工资卡)”上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行“单位按规定编报、主管部门初审、编制部门核准编制、人事部门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核拨经费、银行及时足额代发到人”的管理体制。
2、市直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教育经费划拨关系由市财政部门按原拨付经费渠道拨给市教委,由市教委按核拨数统一拨给承办银行。
二、实施范围
3、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人员范围为:市直教育事业单位所有由财政供养的编内实有国家正式教职工。
4、按照《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原则,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办法与当地政府公务员一致,即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纳入统发范围的,对中小学教职工也纳入统一发放范围。
为有利于推进中小学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保持现有激励机制,中小学教师统一发放的工资项目包括职务(技术)等级固定工资(70%部分)和按政策规定由财政承担的津贴、补贴等。初次列入统发工资范围的工资项目主要包括:职务(岗位)工资、教师10%提高工资标准、教龄工资、津贴、国家和省、市明文规定的其他工资和工资性津补贴项目,以及按规定在社会保障费中发放给个人的费用项目。以后随着预算管理的改革和个人工资性收入项目的进一步规范,再逐步将其他个人工资性收入项目纳入统发工资项目范围。对工资构成中的30%津贴部分仍按原渠道由单位结合自筹资金按内部分配方案发放给教职工个人。
三、发放程序
5、各单位根据要求,按规定时间将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工资标准及代扣款项等基础数据采集并录入计算机。各单位于2000年1月23日前将本单位2000年2月份《工作人员名册》、《工资发放明细表》、《工资发放汇总表》和三张软盘经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市编委办和市人事局。从2001年3月起,各单位每月发放的工资如没有变动的,可不用上报;有变化的,只报变动人员的工资软盘和相关表格,并于每月23日前(遇公休假日提前一天或两天,下同)将变动人员的情况经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市编委办和市人事局。代扣款项是指国家规定政策必须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等款项,其他应由个人缴纳的款项暂不列入代扣项目。
6、教育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上报的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应发工资额及代扣款项进行初审。初审后由单位报市人事局审核。市人事局根据市编办核定的编制数、人员计划和工资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审核各学校所报人员和应发工资额,按各单位复核、认定后上报的工资发放数据,生成汇总的工资发放光盘,并按单位打印工资发放明细表、变动情况表和汇总表;工资发放明细表退各单位一式两份,一份由单位人事部门存档,用于单位内部的工资查询与核对;一份给单位财务部门作为计算完整的个人代扣款和单位为个人缴款等财务事项处理的依据;变动情况表、汇总表连同工资光盘一式两份于每月28日前报送市财政局、统发工资承办银行作为统发工资的依据。
7、市财政局负责制定统一发放工资管理制度,协调与教育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市编委办、市人事局及承办银行的关系;负责确定代发工资的承办银行;进一步完善财政内部统发工资管理软件,并负责统发工资各环节管理软件开发的牵头和协调工作;根据市编委办和市人事局报送的统发工资光盘和有关资料,安排预算资金,并按财政管理需要分别汇总,打印月工资汇总表;负责做好与统发工资有关的支出列报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将当月发放工资数据库文档及工资资金于每月底前传递给统发工资承办银行。
8、市财政局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统发工资承办银行,与银行签订合同。经过公开招标,已确定中国工商银行温州市分行为教育事业单位的统发工资承办银行。
9、统发工资承办银行负责开发完善银行内部统发工资管理软件;负责为列入统发工资范围的人员免费制作“个人工资帐户”;根据市财政局传递的当月发放工资数据文档和财政拨付的工资款项后,于每月4日前将实发工资分解发放到教职工“个人工资帐户”,同时按单位将个人应缴的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养老保险金、房租等按要求及时转入各单位开户行;并为各单位出具个人工资条,于每月7日前(遇公休假日可延迟一天或两天)将个人工资条分送各单位;同时将各单位工资发放汇总表和个人工资发放情况反馈给市人事局,以便进行核对;并将工资发放情况汇总凭证盖上银行付讫章后及时送市财政局;负责做好与统发工资有关的各项服务工作。
10、各单位根据经市财政局审定的应发工资发放清单,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11、在预算执行中,学校发生增人增资、减人减资、正常工资变动及津贴变化等情况,要在变动当月规定日期以前汇总报教育、人事、财政审批调整。
四、管理监督
12、市财政局要尽快做好建立教师工资专户的准备工作,并按编制内教职工工资总额划入专户,确保教职工工资发放的资金来源。
13、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人事计划管理和工资基金管理,在编制范围内严格控制人员增长,规范工资管理,未经审批部门批准擅自增加的人员和工资,一律不得纳入统发工资的范围。教职工工资实行统一发放后,其预算指标仍按原体制、原渠道下达。单位要按月记帐,年终将全年发放工资总额与其他预算拨款一并编入单位决算。
14、每终了,教育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会同单位及时与统发工资承办银行、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编制部门将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对帐,以确保工资发放准确无误。
单位应按要求如实提供教职工人员工资资料及变动情况,接受财政、人事、编制和教育部门的检查监督。
15、各有关单位应建立统一发放工资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并按要求如实提供人员工资资料及变动情况,单位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工资管理相关工作,分管领导对本单位每月上报的工资资料要实行签批制
度。凡属单位上报人员数字及工资不实、或人员变动情况上报不及时的,由单位负责。市编委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有权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纠正,并依据有关规定对单位及责任人予以处罚,并按损失额相应扣发其公用经费。
16、统发工资银行要按照财政部门提供的工资发放清单及时准确地将工资发放到“个人工资帐户”上。并按要求向单位提供个人工资条。若承办银行不切实履行市财政局委托的代发工资业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较差,单位或职工意见较大的,市财政局有权按照合同规定终止其代发工资业务,另行择定。如由于承办银行的责任造成个人工资差错的,由承办银行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五、其它
17、由于统一发放工资的数据库是根据各单位采集的基础数据所产生的,因此,个人对所发工资有异议的,应向本单位人事部门查询。
18、用于发放工资的“个人工资卡或活期储蓄存折”报失后需补领的,可到承办银行指定地点办理有关手续。
19、各单位预算的编报、专项经费报告以及会计报表等仍按现行渠道报送。
20、温州财政干部学校、市人民警察学校、温州市高等职业学院、温州卫校、温州大学、温州师范学院等六个单位要比照本办法执行,并由财政部门统一将实发工资额拨付承办银行。
21、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2、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民工工资监控保障机制的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民工工资监控保障机制的意见
赣市府发〔2005〕6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为维护民工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尤其是建设领域企业对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我市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依法行政,标本兼治的原则,以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构建和谐平安赣州为目标,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强化和完善管理监控制度,增强企业遵纪守法意识,倡导企业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好风气,从现在起,用二年时间强化和完善我市防止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和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
2、主要目标:
(1)有效遏止住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特别是建设领域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
(2)民工管理有序,用人单位依法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民工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3)企业劳动保障信用体系初步形成。
(4)民工工资监控机制、保障制度以及各项措施合法、公正。
(5)由市纪检监察、劳动保障、发改委、财政、规划建设、交通、公路、水利水电、房产、公安、法院等部门组成的各司其职的联动工作机制严格有序、及时有效。
二、工作内容
3、建立民工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制度。为规范使用民工行为,扭转民工使用的混乱局面,结合建立企业经营劳动保障信用体系工作,本着“自主用工,规范管理”的原则,凡招用民工的企业必须负责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其民工工资发放及其劳动保障事务分别由市和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管下的技工交流中心统一代理。此项工作首先在建设领域推行,以后逐步在其他行业推进。
(1)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办理工程开工许可证之前携与民工签订并经鉴证的劳动合同再与技工交流中心签订好民工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协议,明确双方职责,细化操作程序,内容应包括对民工的管理,工资的计发形式,社会保障等。
(2)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民工工资一律按月提前汇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专用帐户,实行民工工资专户发放。工资发放前企业应进行公示,并将经民工签名的工资表及时交于代理方,代理方确认已公示无误后再行代理发放。
(3)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按月缴纳数额为当月代发工资总额2%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费用。用于建立、接收和保存代理对象的档案,为其办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托管个人党、团组织关系、档案的移交、代理与劳动保障业务相关的其他事项以及支付聘用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购置必备的办公设施等。
(4)技术工人交流中心必须每月按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上报代理各企业发放民工工资报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报表对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预警调查,采取措施,及时制止。
(5)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企业对民工工资支付以及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建立企业经营劳动保障信用档案,并纳入我市企业经营信用系统,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通过信用系统和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4、建立防止拖欠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在当前建设领域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仍较严重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力的经济保障手段依法处理破坏正常经济秩序、损害民工利益的行为。从现在起,凡是新开工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一次性缴存防止拖欠民工工资保障金,否则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该保障金存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专用帐户,并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1)建设单位(业主)、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各按该工程中标价的一定比例以累进方式缴存保障金,工程中标价1000万元以下(不含1000万元)的各按3%交纳;1000万元至2500万元以下部份(不含2500万元)各按2%交纳;2500万元至5000万元以下部份(不含5000万元)各按1.5%交纳;5000万元以上各按1%交纳。
(2)施工企业每发生一次拖欠民工工资一个月或不按时足额发放民工工资的,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将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按执法程序可从其保障金中直接划拨支付。如查明为建设单位(业主)不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造成拖欠民工工资的,从其交纳的保障金中划拨。
(3)在工程竣工验收三个月后没有发生上述行为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连本带息一次性将保障金返还建设单位(业主)和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发生上述行为的则按规定划拨支付后剩余部份及全部利息返还。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管部门预防和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管理机制。
(1)企业违反国家工资支付规定拖欠或克扣民工工资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除予以相应处罚外,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的,可降低或取消企业资质。
(2)新开工的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建设单位(业主)在申请办理建设施工许可证时,应同时出具各自缴存的防止拖欠民工工资保障金证明以及民工工资支付实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的协议,否则,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
(3)建设单位(业主)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须提供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未拖欠民工工资的认证材料,如有发生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对该工程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其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4)加强对各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发改委、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各级政府应本着量力而行,有多大财力办多大事的原则,防止因建设单位超标准,超规模建设,出现超概算和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导致拖欠民工工资。
6、实行劳务派遣企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领域劳务派遣企业须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经资格审查合格后,颁发许可证,统一纳入市技术工人交流中心管理,以规范操作行为,对使用民工进行有序管理。
7、实行企业公示欠薪举报投诉电话制度。企业必须在单位(工地)醒目处公示劳动保障部门举报投诉电话。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劳动用工检查、举报专查、执法专查及日常巡视监察等手段,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民工的维权意识,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促进企业守法经营,依法办事。
其他行业使用民工参照上述有关规定执行。
三、工作要求
8、加强领导。将预防和解决拖欠民工工资工作的好坏做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市预防和解决拖欠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纪检监察、发改委、财政、劳动保障、规划建设、房产、交通、公路、水利水电、公安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商议、决定、协调预防和解决拖欠民工工资中的重大事项,劳动保障、经贸委、总工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企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劳资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9、强化监督。建设领域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由各行政主管部门按季度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清单,由纪检监察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缴存防止拖欠民工工资保障金以及民工工资实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未按制度规定办理而获得施工许可和在建的工程项目,将由纪检监察部门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责令补办好相关手续。对在监察中发现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企业,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予以经济处罚,并由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二OO五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