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nalysi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language universals分析英汉广告语言的共性
摘要:本英国硕士论文从消费心理入手研究了广告语言对消费者几种消费心理的影响,指出英汉广告语言的共性必须是善于捕捉人们的心理活动,在创意上通过语言、形象的渲染,来博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
一、引言
广告的目的在于将广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以促使消费者采取有关的消费行为。美国学者 Lewis 曾提出过“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行动(Action)”原则,这一原则揭示了广告实现其效果的心理过程,认为广告要实现其效果,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唤起其购买欲望,最终引导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可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活动,相反,它是一个复杂的、伴随着人的心里活动和行为的过程,它既要受动机的支配,又要受消费需要的影响。因此,要开启成功广告的大门,就必须研究广告语言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二、英汉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 广告离不开语言,广告的信息主要靠语言来传递,任何一则富有魅力的广告语言,都来自于对消费者的了如指掌。因此,广告语言要集中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和选择,能否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去引导消费,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不同,因此,受其支配的消费心理也千差万别,总的来说,现代人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追求时尚、新颖和美的心理 时尚的东西,总是新潮的,总是领导消费的。现代社会,人们大都表现出一种追求商品的趋时和新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十分看重商品的款式和流行样式,以满足其对未来追求的心理欲望,实现其好奇心。同样,爱美是人的天性,美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愉悦感、幸福感。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美化和产品美感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英语中许多广告语言就突出了这一主题。例如:(1)Kirara Basso Wide, Tomorrow’s TV- Today.(Sony电视广告)(2)All_newMitsubishi Galant Has more power and economy, less weight and noise.(三菱Galant汽车广告)(3)What’s on your arm should be as beautiful as who’s on it.(手表广告)(4)Using Dove, I do feel 20 years younger.(Dove洗面奶广告)例(1)、(2)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了人们追求新潮、时尚,特别是年青人追求新生活以及超前消费 意识的心理。例(3)、(4)抓住了男人爱潇洒,女人爱漂亮的心理,突出产品的好处是使人年轻美貌,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使其产生欲罢不能,产生购买冲动。同样,汉语中也有许多这类广告,例如:白丽美容香皂的广告语“今年20,明年18”;某百货公司的广告语“慷慨的旧货换新,带来你的太太,只要几块钱„„我们将给你一位新的女人”;美的空调广告语“美的空调,美的享受”,等等。
2、追求经济、实惠和实用的心理 在生 活节奏快、工作效率高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非常珍惜时间和体力。因此,消费者大都重视商品的功效、质量、使用价值,侧重于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繁琐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实用、价廉物美是人们购物的标准,产品越在价格上占优势,越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英语中突出这一消费心理的广告语有:(5)Quality never goes out of style.(Levi’s牛仔装广告。突出产品的质量好)(6)Big ,big selection;low ,low price.(The New York Time 广告。突出价格的低廉,商品的实惠)(7)Simplify your housework with “Many-use” Scott Towels.(Scott 多用毛巾广告。突出商品的多功能、方便和实惠。)汉语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句,如:某冰箱广告“把‘新鲜’直接拉出来”,强调商品的功能和质量。柯达傻瓜相机广告语: “您只要按下快门,剩下的事情由我们来做”,强调产品的实用。MCI电讯服务广告语:“MCI的半价优惠,让您以更少的花费,不断延续与远方亲友的故事”,强调服务的经济实惠。3.追求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心理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崇尚回归自然,认为自然的就是健康和安全的。他们希望所购商品能增加营养、增强体质、身心健康、防病治病。同时,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更激发了人们去追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温馨舒适的享乐心理。因此,对健康、安全和舒适的考虑是许多英汉广告的重要主题:(8)The World’s Best Aerobic Exerciser.(Nordic Track 健身器广告语。抓住了人们强身健体追求健康的心理。)(9)Lose weight the safe ,natural way without being hungry.(减肥丸广告语。突出“自然”,抓住了人们在求美的同时注重安全的心理。)(10)Yes, Beecham’s Pills can bring the health that means more than wealth.(药品广告。突出“健康”。)(11)Now, Light Protection So Comfortable You’ll Wear It Any Time.(服饰广告。突出“舒适”。)又如汉语里的脑白金广告语:“送脑白金,就是送健康” ;七喜汽水广告:“没有咖啡因,从来没有,永远也不会有” ;某沙发广告:“选择您的价格,选择您的舒适”,等等。这些广告语无一不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求建康、求安全、求舒适的消费心理。
4.追求快乐、幸福的心理 生活得幸福快乐是每个人追求的一种趋势,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是人类生活发展高层次的必然需求,也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要。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只工作,没有娱乐。并且,随着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人们对快乐的需求也越强烈,人们希望过上一种轻松、愉快、开心有趣的生活。因此,许多广告语言都突出商品能给人带来快乐和乐趣的功能,以唤起人们的兴趣,使人们容易产生接纳心理,对这类广告情有独钟。如:(12)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可口可乐广告。突出“快乐如意”。)(13)Health, Humour and Happiness...Gifts we’d love to give.(《星期六晚报》广告。突出“健康、幽默和幸福”。)(14)Go for the sun and fun.(把快乐和阳光联系在一起,突出“欢乐”。)(15)Try America Online For Ten Hours, Free, Fun, Friendly, Fee.(America Online 美国在线广告。突出 “有趣、友好、自由”。)汉语中也有许多幽默有趣的广告。如安琪儿自行车广告语:“‘骑’乐无穷”。阿里山瓜子广告语: “一嗑就开心”。万家乐电器广告语: “万家乐,乐万家”。这些广告语无一不是传递着 “使 用该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快乐、开心和幸福”的信息。
5.追求售后服务的心理 随着商品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商品的结构和技术日趋复杂。安装、使用与维修以及合理的退货或调换,已成为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追求售后服务已成为现代消费中的普遍心理。许多广告也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对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向消费者作出承诺和保证。例如;(16)Standard dual air bags, Steel safety cell construction.Side door guard beams,24 hour Road-Side Assistance.Available anti-lock breaks.Available all-speed traction control.Air conditioning.Air filtration system...(Ford福特汽车广告。从安全性、舒适性和售后服务方面作了详细介绍,突出产品的特点。)(17)......But taking return is.Because everything you buy from Avon is unconditionally guaranteed.Lipsticks , eyehadow ,fragrances ,gifts ,Everything.If you’ve made a mistake, return it.Even if you’ve used it.We’ll give you an exchange or a refund......(Avon 雅芳化妆品广告,突出商品可 “退换”,强调完善的售后服务。)又如汉语里的“长江地毯”广告:“假如你对长江地毯不满意,三天之内可以全价退回”;治疗“鸡眼”的药物广告标题:“五日之内,无效退款” ;上海精品商厦广告语: “高雅的追求,温馨的服务”,等等。
总之,一切广告都试图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选择。除了上述几类消费心理外,英汉广告中明星效应、品牌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消费心理。人们对明星的崇拜也反映在他们喜爱明星们所喜爱的东西上。同样,大多数人对商品的品牌特别钟爱,一方面他们认为好的品牌就是好的质量,买了它不会因花冤枉钱而受朋友、亲人的批评,另一方面购买品牌商品能给他们带来高荣誉、高收入、高地位等优越性的心理满足。另外,由于人们重家庭、敬父母、疼子女,许多英汉广告从情爱心里入手,用富于情感的,最能打动人心的语言来唤起人们对家庭美满幸福,爱情甜蜜永恒的美好遐想和回忆。因此,好的、成功的广告往往善于捕捉人们的心里活动,在创意上通过语言,形象的渲染,来博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反之,任何忽视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创意,都只会导致失败。
参考文献:
1.宁建新,陈观亚.实用广告英语[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2.赵静.广告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刘亮如.广告心理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4.方蔚林.英国硕士论文现代广告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王紫娟.广告语言与大众心理[J].外语界,.1995(4).6.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第二篇: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与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置(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第一节 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Analytic)
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就是典型的分析语。
一、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所谓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构词形态,即起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大量的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
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His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His rapid movements astonished us.2、构形形态,即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
形态变化与词序有密切的关系。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用虚词来表达。英语属综合-分析语,词序不如拉丁语灵活,但也不如汉语固定。英语的语法意义可以通过词序或虚词来表达,在许多情况下也可以用形态标志来表示。
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三、英汉两种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四、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第二节 聚集与流散(Compact vs.Diffusive)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这个结构通常由名词性短语(NP)和动词性短语(VP)构成。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S-V concord),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connective-nexus)。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应,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compactness)。
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句子的核心(kernel),谓语动词控制句子主要成分的格局。句子尽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根据谓语动词的类别和特征,都可以把英语的主谓结构归结为五种基本句型,即,SV,SVP,SVO,SVOO,SVOC:
英语句子复杂而不流散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concord或agreement)。这一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
1、语法一致
2、意义一致
3、就近原则
英语句子成分之间这种协调一致的原则,使句子结构受到形态的约束,因而句式严谨、规范、刻板,缺乏弹性。
相比之下,汉语的主谓结构要复杂得多。主语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有可无:它既可表示施事、受事,也可表示时间、地点;既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既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并予以隐含。
汉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也就没有这种关系可以驾驭全句。汉语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diffusiveness)。
汉语句式的多样化还表现在,有整句,也有大量的零句。整句有主谓结构;零句没有主谓结构,由词或词组构成。零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型,可以作整句的主语,也可以作整句的谓语。整句由零句组成,因而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整句与零句混合交错,组成了流水句。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这些句式流泻铺排,主谓难分,主从难辨,形散神聚,富有节奏,不仅常见于口语,书面语也不乏其例。
After the boats large and small had moored, all lit tiny oil lamps and fixed up mat canopies.Rice was boiled in iron cauldrons over fires in the stern, and once this was cooked the vegetables were fried in another pan of sizzling oil.When the meal was ready, everyone aboard could wolf down three or five bowls.By then it was dark.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蓬。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用铁鼎罐煮饭,饭焖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的把蔬菜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
第三节 形合与意合(Hypotactic vs.Paratactic)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
一、英语的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cohesive ties)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
1、关系词和连接词。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2、介词(286)。
3、其他连接手段,如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比较级、人称等)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grammatical and notional concord),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呼后应的关系,以及使用“it”和“there”作替补词(expletives)起连接作用等等。
二、汉语的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30),大多从“动词”借来。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用以下手段:
1、语序。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这些句式词句整齐、匀称,往往不用关联词。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紧缩句。这类意合句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黄河心不死。
4、四字格。四字格是汉语里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吕叔湘指出,“2+2的四音节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
Befriend those far away while attacking those nearby.远交近攻。Move forward, or you’ll fall behind.不进则退。
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preciseness);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conciseness)。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王力,“西洋语的结构好象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象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的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英语是“法制”的语言,汉语是“人治”的语言。
第四节 繁复与简短(Complex vs.Simplex)
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F.Crews认为,“Subordination,the placing of certain elements in modifying roles,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writing.”从句和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从属成分。从句可以层层环扣,短语往往不短,书面语句子常常显得又繁又长(long-winded),有的句子可长达100至200个单词,甚至长至整个大段。现代英语虽然不太常用特长的句子,但包孕式的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 with embedded clauses)仍很常见,因而句子仍然具有一定的长度。据统计,专业作者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0个词,受过教育的人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5个词。总的看来,英语句子比较汉语句子要长得多。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composite sentences),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书面语虽也用长句,即使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但常用标点把句子切开,与英语相比,还属短句。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气呵成的类似英语的那种长句,在汉语里是不正常的。汉语句子多数为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甚至有些西洋人看见了中国作品的译文,觉得简短可爱。”
英语注重形合,句子结构可以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加以扩展和组合,形成纷繁复杂的长句;汉语注重意合,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语,因而语段结构流散,但语意层次分明。
英、汉修辞学都主张长、短句交替和单、复句相间。过分使用长句或短句都会产生单调感(monotony).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门口放着一堆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第五节 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当人称可以不言自喻时,又常常会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方面。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他们欣喜若狂。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你、泛称或隐称表达法。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第六节 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倾向,正式文体尤其如此。英、美语言学者都主张多用主动语态,不要滥用被动语态。
英语的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远比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多。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及物动词和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都有被动式。意义被动式,即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意义,在英语里比较少见。
尽管英语的被动意义有时可以不用被动式来表达,但总的说来,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与此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一、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The ceremony was abbreviated by rain.因为下雨,仪式进行地很简单。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人的思想形成了语言,而语言又影响了人的思想。
二、使用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Last night I was covered up with two quilts.作晚我盖了两条被子。
三、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四、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如(“人”、“有人”、“人们”、“大家”、“人家”、“别人”、“某人”等)作主语,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五、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表示施事对受事的处置或支配行为。
2、“为„„所”式,是较古的被动式,与现代的被动式结合,即为“被„„所”。
3、“是„„的”式,即表示状态的静句,通常可以与表示动作的动句互相转换。
4、“„„的是”式,一般可以与“是(由)„„的”式互相转换。
He was received by a secretary.接见他的是一位秘书。
5、“„„加以/予以”式,组成倒置的动宾结构。
This ques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next chapter.这个问题将在下一章加以讨论。
六、汉语,尤其在古汉语中,其动词兼有“主动”和“被动”两式于一体,如:“瑜下城十余,不下者三城耳。”句中之动词“下”,就兼有“攻下(主动)”和“被攻下(被动)”两式。
第七节 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倾向于多用功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英语的静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名词化主要指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
运用名词化表达法(nominal style)可以使叙述较为准确,贴切,但也会使语言抽象、难解。
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二、用名词表示施事者(Agentive noun),以代替动词。
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如realize→realization, complete→ completion)等概念外,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大量由动词派生(如以-er或-or结尾)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You’re all clock-watchers today!你们今天老是看着钟表等待下班啊!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能睡。
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我过去常常有点喜欢胡思乱想。Since he lost his job, he’s been a loner.他失业以后,就很不合群了。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 or else you must be going to a very bad teacher.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要不然就是教你的人很不会教。
三、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构成标题式短语(Headline phrase)。
报刊标题为了节约版面,尽量略去虚词和其他次要的词,把具有刺激性的词语(stimulating words)挤压在一起,因而名词连用便成了一种“free-and-easy habit”,如:gold reserve, generation gap。
四、名词优势造成介词优势。
介词前置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由于英语多用名词,必然也要多用介词,因而产生了介词优势。随着英语大量废弃名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变化,介词便取而代之,起了某些形态变化的作用。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结合,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如:behind him, for Chicago, with these words, in operation.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机器正在运行。
五、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英语里最常用的动词正是动作意味最弱的动词——to be,其各种形式(包括must be,may be,should have been等都缺乏动态感,由“it”或“there”与“be”构成的句式,其静态意味更加明显。
六、用形容词或副词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语常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语里表示心理或生理感觉的形容词以及其他形容词也常常与弱式动词构成系表结构,表达相当于动词的意义。
The doctor felt sympathetic with his patients.医生同情他的病人。英语还常用副词来表达动词的意义。
例:Down with the old and up with the new.总之,英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转化、弱化和虚化等手段,采用非动词的形式(如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动词的意义,因而表达呈静态。
与此相比,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其动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动词连用是汉语常见的现象。
汉语连动式和兼语式句子都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和被字式这四个句式还常常互相包孕套用,构成各式各样的多动词谓语句。
二、动词(或动词词组)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
汉语动词及动词词组,包括连动式词组、兼语式词组,无需改变形式就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如此一来,汉语句子就显得到处都有动词了。
三、汉语动词常常重复或重叠。
汉语动词的重复或重叠,以及与此相关的句式排比或对偶,可以明显地加强汉语动态感的表现力。英语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也较少重复,甚至常常在需要重复的地方省略。相比之下,汉语动词出现的频率就高了。
第八节 抽象与具体(Abstract vs.Concrete)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英语的抽象表达法(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涵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因而便于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
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常用于社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体。这种表达法得以流行,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抽象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高级思维(superior mind),是文明人的一种象征(mark of civilized man)。
二、抽象词语意义模糊,便于掩饰作者含混(cloudy)或真实的思想,以迎合某种表达的需要,因而也得以流行。
三、英语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这就大大方便了抽象表达法的使用。
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 抽象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或其他词类。名词从形式上很难辨别出“具体”或“抽象”。
汉语往往采用如下的手段来表达英语的抽象词义:
一、用动词取代抽象名词。英语大量的行为抽象名词(action-nouns)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由这类名词构成的短语往往相当于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汉语若用相应的名词表达,往往显得不自然、不通顺。在英汉转换中,汉语可充分利用其动词优势,以动代静,以实代虚。
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二、用范畴词(category words)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范畴词用来表示行为、现象、属性等概念所属的范畴,是汉语常用的特指手段。
He spoke with firmness, but his face was very sad and his eyes at times were dim.他讲话时,态度坚定,但面带愁容,时而眼神暗淡。
三、用具体的词语阐释抽象的词义。英语抽象词的涵义比较笼统、概括、虚泛,在汉语里往往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时常常要借助具体的词语来解释其抽象的词义。
The stars twinkled in transparent clarity.星星在清澈的晴空中闪烁。
四、用形象性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figuration)。汉语虽较缺乏抽象词语,但形象性词语(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却相当丰富。汉语常常借助这类生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英语抽象笼统的意义。
He waited for her arrival with a frenzied agitation.他等着她来,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第九节 间接与直接(Indirect vs.Direct)
英语的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而汉语的表达则倾向于直接、明快。这一差异主要见于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
一、委婉(Euphemism)
委婉说法是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使用委婉语常常是为了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或为了防止“出语伤人”,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英语和汉语都有委婉语,常见于表达有关不雅、不洁、令人生畏、令人讨厌、羞于启齿等的人或事物。
二、含蓄(Implicitness)英、美民族富于幽默,因此他们在表达时,常常不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而是用某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来陈述。汉语也有含蓄表达法,但这种含蓄表达法较常用作为修辞手段。总的说来,汉语比较倾向直截了当,而英语则比较常用克制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和婉转暗示的表达方式。
1、克制陈述(understatement):以含蓄的语气故意把大事化小(make big things seem trifle),用轻描淡写的言辞来加深对方的印象。
It was nothing;a pinprick.没什么,刺耳的话而已。
2、间接肯定(litotes):用反对语的否定来表示肯定,这种弱式双重否定往往能产生比直接肯定更加强烈的印象。
To my no small astonishment, I found the house on fire.我发现房子着了火,这使我大吃一惊。He didn’t half like that girl.他非常喜欢那姑娘。
3、委碗否定(indirect negation):把直接的否定变得含蓄、婉转,使口气显得温和而不武断,谦逊而留有余地。
Bikini was the last thing she’d like to wear.她最不喜欢穿比基尼式泳装。
三、迂回(Periphrasis)迂回是一种转弯抹角的说法,是用较多或较长的词语来表达原来几个简短的词就能说清的意思(saying things the long way round)。
I’m terribly sorry to interrupt you, but I wonder if you would be so kind as to lower your voices a little.请你们讲话小声一点,好吗?
第十节 替换与重复(Substitutive vs.Reiterative)
一般说来,除非有意强调或出于修辞的需要,英语总的倾向是尽量避免重复,因而讲英语的人对于随意重复相同的音节、词语与句式往往感到厌烦。
在能明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英语宜尽量采用替代、省略或变换等方法来避免无意图的(unintentional)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语言心理习惯。
一、替代(Substitution)
用替代的形式(pro-forms)来代替句中或上文已出现过的词语或内容(shared words and content),这是用英语说话或写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s not so easy as that from English into French.英译汉不如英译法容易。
二、省略(Omission)
省略和替代一样,也是避免重复的一种常用手段,两者常常互相替换使用。有的语言学家甚至把省略称为“零位替代”(zero-substitution)。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分句性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常常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词语。
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speaking, one’s tongue;while writing , one’s mind.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
三、变换(Variation)上述的替代和省略也是变换的手段,此外,英语还常用同义词替代、近义词复现和句式变化等方法来避免重复。汉语也讲究用语造句形式的多样化,以避免单调、枯燥,但英、汉语的表现方法不尽相同。
总的说来,英语比较忌讳重复,因而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相比之下,汉语则比较习惯于重复,因而常用实称、还原和复说的表达方法。除此之外,汉语倾向于重复还广泛地表现在词语调配、句式安排和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
汉语讲究均衡美的特点往往促成用词造句的重复倾向。重复,从广义上说,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有意运用相同、相似或相对的词语或句式,以突出或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增添文采,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积极的修辞方式,有时也是必要的语法手段,如重叠、反复、对偶和排比等;另一类是使语言罗嗦、累赘的叠床架屋现象,这是运用语言的大忌,应该极力避免。
英语和汉语都有重叠、反复、对偶和排比的表达形式,但相比之下,汉语的重复无论在使用范围、出现频率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都远甚于英语。
一、重叠(Reduplication)
汉语单音节文字的这一特点有利于汉语字和词的重叠。重叠构词不仅使得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而且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汉语的许多名词、数量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重叠珠格式。
The road was packed with a noisy crowd of men and women, who were selling and buying all kinds of things.路上挤满了男男女女,他们熙熙攘攘,正在买卖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重复(Repetition)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语甚至句、段,用来强调作者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情感,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这在修辞上称为“反复”(repetition或reiteration)。
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三、对偶与排比(Parallelism)
汉语讲究音节匀称和词句整齐,这种倾向集中地表现在修辞上的对偶和排比。对偶,是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类、相对或相反的两个语句对称地排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映衬、互相对照,以提高表达效果。对偶综合了汉语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诸因素所形成的特点,是富有中国传统和特色的一种修辞方式。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对联、诗词、成语、谚语、广告、标题、散文、小说甚至公文,都可见到这类形式。Laziness in youth spells regret in old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篇:大力推荐!分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谈广告语言的特点
这种声音的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广告语言注意押韵能充分发挥听觉器官在记忆中的作用.例如:
⑴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集团产品广告)⑵中国动力,玉柴机器.(广西玉林柴油机厂广告)⑶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张弓酒厂广告)⑷宛如春之玫瑰,使您笑口留芳, 犹如醇酒一般,令您唇齿留香.(爽口液广告)
例1,奶(nǎi),怀(huái)押韵.例2,力(lì),器(qì)押韵.例3,中(zhōng),弓(gōng)押韵.例4,芳(fāng),香(xiāng)押韵.谐音
谐音是使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产生或幽默,或突出,或对比的以声诱人的效果.采用谐音修辞的广告语言易读,易记,易于接受.例如:
⑴酒久归一(洋河大曲广告)⑵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⑶胃病患者,治在四方.(四方胃药广告)⑷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化妆品广告)例1“酒久归一”谐音“久久归一”,把酒的历史和质量归一到一起,谐音词语虽然语音相同,但形体不同.例2用“闲”替换同音的“贤”,意为使妻子空闲下来.例3“治在四方”是“志在四方”谐音改用而得,指四方胃药行销各地.例4“下斑”谐音“下班”,“痘留”谐音“逗留”,别出心裁地宣传其化妆品去斑,去痘的作用.音节整齐匀称
配合得当的音节,使广告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这样广告语言的瞬间性就会变为延续性,加深了记忆,达到传播信息,鼓动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一般以整齐匀称的音节为主.例如:
⑴天长地久,蓝带啤酒.(啤酒广告)⑵白里透红,与众不同.(雅倩化妆品广告)⑶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器广告)⑷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四通打字机广告)
二、语义的巧用、妙用,加深记忆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广告语言中词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意义上.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为词语的巧妙运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常用义与非常用义,字面义与原义的混合使用,巧妙搭配,使广告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给人新颖奇特之感.心理学认为,新奇感会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兴趣,增强记忆.常见的方法有: 一词多义 广告创作常常使一个词语表现出两个以上的意义,以人们对词语常用义的熟悉为前提,利用人们的心理定势,一开始只理解词语的常用义,同时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另一层意义,从而使广告语出语惊人,幽默风趣,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便于人们记忆.例如:
⑴亲亲八宝粥,口服心服.(亲亲牌八宝粥广告)⑵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广告)⑶40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中华牙膏广告)⑷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广告)例1“服”具有“吃”和“佩服”两层意思.例2“开心”既表示瓜子很容易嗑开,又表示心情愉快.例3把“中华”这个品牌与中华民族巧妙地联系起来,既宣传了产品,又使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例4用法同例3.曲解词义
有些词语的字面形式与产品的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某些广告利用其字面义,有意曲解词义产生新义.这样一方面把产品特点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由字面义曲解出新义,推陈出新,给人在心理上造成新奇之感,进而加深印象.例如:
⑴天下第一厚皮(鹤鸣皮鞋广告)⑵人人爱戴(首饰广告)⑶立竿见影,飞霸天线(天线广告)⑷吃不了兜着走(公益广告)例1中“厚皮”原意为不知羞耻,这里反其意而用之,指“皮革厚,质量好”,贬义褒用,情趣盎然.例2中“爱戴”作为一个词指“敬爱并且拥护”,但在广告中被故意分割成两个词,意为“喜欢佩戴”.例3中“立竿见影”本义比喻立见功效,这里直接用字面义,表示电线的优良性能,通俗朴实.例4“吃不了兜着走”作为俗语,指“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而这里用字面义取而代之,奉劝人们在饭店吃完饭后,把剩余的饭菜带回家.字面义与原义反差强烈,出奇制胜.三、简短,精练的句式,便于记忆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减少记忆性材料的数量可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因此简明的广告内容会比复杂的记忆效果好.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34的人能记住6字以下的标题,而只有13的人能记住6字以上的标题,所以广告采用简短,精练的句式,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使人易懂易记,甚至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头禅.广泛采用短句,复句多为一重复句.例如:
⑴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广告)⑵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杉杉西服广告)⑶刚柔并重,动静皆宜.(瑞士宝路华手表广告)⑷东方,东方的风格,东方的情调.(上海东方家具厂广告)多用省略句
例如: ⑴任劳任怨,只要还剩一口气.(轮胎广告)⑵新!全!廉!优!(田野汽车广告)⑶少一份噪声,多一份宁静.(双鹿冰箱广告)⑷更干更爽更安心(卫生巾广告)例1为省略主语的条件复句,例2为四个独词句,例3,例4为省略主语的并列复句.多用整句.整句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特别在报纸,杂志,招贴画及公交车等平面媒体上,整句是广告语较多采用的句式.例如: ⑴太阳最红,长虹更新.(长虹电器广告)⑵货车的价格,轿车的享受.(上海申联专用汽车广告)⑶来自深山,穿过密林,带着凉爽,飘来幽香,送来愉快.(“盛夏”矿泉水广告)⑷是献给妻子的一份体贴,是回报母亲的一颗孝心,是赠送朋友的一种礼物,是带给家庭的一片温馨.(洗衣粉广告)
四,有意重复,反复刺激,加深记忆
反复是有意识重复使用某些语句加深受众印象,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看广告并无明确的目的,是一种无意性记忆.要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对广告信息进行频繁的重复,通过对接受者大脑神经的强行反复刺激来达到目的.反复可以增加广告的信息频度,维持接受者短时记忆,同时使广告信息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变.广告语中的反复可以分为三种:
连续反复.例如: ⑴丰华丰华,笔中精华(丰华笔广告)⑵盾牌,盾牌,可靠的盾牌(盾牌头盔广告)⑶半球,半球,时代追求(半球冰箱广告)⑷健康健康健而康(健康药店广告)
我们可以发现,广告语中的连续反复多是商品品牌名称的重复.这是由广告的目的和人们记忆特点所决定的.广告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去消费广告中的那种商品,而广告刻意突出反复商品的品牌名称,可以增强人们对这种商品的印象,达到目的.从心理学角度说,记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记忆内容包括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地址等等,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接受者毫无误差地识记,保持和重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将这种内容连续地集中地刺激消费者,而反复正是加强刺激的手段.间隔反复.例如: ⑴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广告)⑵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中萃方便面广告)⑶留下山留下水,留下青春留下美.(照相机广告)⑷在特别的日子,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您.(轻骑摩托车公司广告)间隔反复中最常见的是同一个语言单位的重复.上述例子中,既有反复,又有变化,在重复中增添新的信息,消除人的厌烦情绪和抗拒心理,发挥记忆功能.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的综合运用.例如: ⑴强人!强人!强人牌洋参丸祝您成为身体健壮的强人!祝您成为事业兴旺的强人!(强人牌洋参丸广告)⑵时代需要英雄,改革需要英雄.英雄牌多种书写工具,将陪伴四化建设的各种英雄,开拓知识新领域,登上辉煌的科学高度.英雄,英雄,英雄金笔,金笔英雄.(英雄牌金笔广告)例1“强人”共重复了五次,例2“英雄”共反复了八次.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综合使用,使得短短几句话中接连反复,增强了宣传力度,加深受众记忆.我们还应看到,为了更佳的宣传效果,广告语中的反复常与其它修辞方法相结合,新颖别致,从而带来更强烈的信息刺激,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例如前文英雄牌金笔广告中“英雄金笔,金笔英雄”就是反复与顶真的结合.还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⑴威力,威力,够威够力.(威力洗衣机广告)⑵快乐快乐真快乐,HayHay真Hay(快乐牌香皂广告)⑶何以留青春惟有“青春宝”.赠“青春宝”抗衰老片,留住咱爹妈的青春.(青春宝广告)⑷把岁月揉进满头的白发,把岁月流进满额的河沟,把岁月耕进满手的阡陌,把岁月留在儿女的心窝.(“万家乐”祝贺母亲节广告)⑸酒味像白云一样纯正,质地像白云一样透明,泡沫像白云一样洁白,牌子像白云一样出名.(白云啤酒广告)⑹一心一意是齐民思,好事成双还是齐民思,桃园结义也是齐民思,四季发财总是齐民思,五福同寿全是齐民思,六六大顺都是齐民思.嗨,齐民思!(齐民思酒广告)
例1是反复与析词的综合使用.析“威力”为够“威”够“力”,不但语言富有变化美,而且充分表达出产品本身的魅力.例2是外语词的移用和反复相结合,汉语“快乐”反复三次,再用英语Hay(快乐)重复,使品牌“快乐”反复出现,增强广告效果.同时,“快乐”是双关用法.例3中有“青春”和“青春宝”的双重反复,又与设问相结合.更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加深印象,起到强调作用.例4是排比与反复的综合使用,连用四个以“把岁月……”开头的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表达儿女的孝心.例5综合运用了反复,比喻,双关和排比.“白云”是一语双关,既强调了产品的品牌,又把产品品质与白云作比.例6间隔反复七次“齐民思”,集中突出了“齐民思”的适用场合,同时又引用“一心一意”,“好事成双”,“桃园结
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五,成语,俗语等的新用和异用,加深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与随后的再现,因此与生活过程联系紧密的事物很容易识记.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造就了无数优秀的成语,俗语和诗文名句,而这些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熟知的.广告语中使用这些熟语,使得人们直接跨越记忆过程中的识记阶段,唤起人们头脑中已存在的对于成语,俗语的记忆,并把此记忆的印迹作为表象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出来,这样对加深人们的记忆,增强广告语的感染力起着很大的作用.熟语的使用,即是修辞学上的引用.引用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种:
1.诗文名句.例如: 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汾酒广告)⑵心有灵犀一点通(灵通传讯广告)⑶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广告)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海第二机床厂广告)例1出自唐杜牧《清明》, 例2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例3出自魏曹操《短歌行》, 例4出自《论语·卫灵公》.2.成语.例如: ⑴一毛不拔(牙刷广告)⑵一诺千金(信用卡广告)⑶神机妙算(计算器广告)⑷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电饭煲广告)
3.俗语.例如: ⑴民以食为天(粮店广告)⑵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⑶味道好,当然吃得开(春都火腿肠广告)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告)
以上的广告语言采用的都是没有经过改动的语言成品,但有时原话不能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于是变引用为异用,结合商品本身特点,改动语言成品中的几个字或一部分,以符合广告宣传的需要.这即是修辞学上的仿词,运用得好可以产生一种变化美,给人耳目一新的幽默感,加强记忆.其中占的最多的是成语.例如: ⑴“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⑵以“帽”取人(帽子公司广告)⑶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⑷聪明不必绝顶(美加净颐发灵广告)⑸杏仁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露露杏仁露广告)例1,例2,例3是谐音成语,例4,例5是成语扩展.除成语外,诗句,俗语等也有变化.例如: ⑴欲穷千里目,不必上高楼.(望远镜广告)⑵千里“江铃”一日还(江铃汽车广告)⑶未曾回眸,百媚已生.(泳装广告)⑷身在伏中不知伏(科龙空调广告)⑸一年之计在于冬(冬令补品广告)⑹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添了学习机;…… 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你拍五,我拍五,为了将来打基础.(小霸王学习机广告)
例1改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例2改自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例3改自唐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例4改自俗语“身在福中不知福”.例5改自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例6改自儿歌.虽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并不是随便挑一条就可以作为广告的,诗文,成语等的变异也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比如下面的例子: ⑴惟鹅独尊(鹅牌针织品品广告)⑵金玉其外(铝合金商店门口广告)⑶床前明月光,疑是XX糖.(食糖广告)⑷生当作人杰,喝清照特曲.(清照特曲酒广告)例1由“惟我独尊”改得,却显得不伦不类,夸大了产品本身,同时没有表现出原成语雄壮的气势.例2广告创作者难道不知还有“败絮其中”的下句把广告高悬在门口,不求甚解,令人啼笑皆非.例3把“地上霜”替换为“XX糖”,体现不出李白诗歌千古绝唱的意境.例4把“作人杰”与喝酒联系在一起,过于牵强,而且破坏原句诗歌的美感.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诗文,成语大都炼字严谨,讲究一定的意境和韵味,轻易改动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美感,所以不能生拉硬拽,牵强附会.创作者必须结合广告商品的特点,消费者心理,传播规律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做到贴切,自然,得体,这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切忌滥用乱用,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认为糟蹋了祖国纯洁而严肃的语言文字,尤其是给孩子学习语言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熟语的变异可以使广告易读易记,使人过目不忘,在最短时间,空间内达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既经济又高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客观地看待这种变异现象,因势利导地与儿童的学习联系起来,比如已出现这样的题目:“找出广告成语中故意用错的字并改正……”.我们力争使二者保持和谐的关系,既创作出优秀的广告语言,又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总之,记忆策略在广告语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心不同,各有所好”.由于人们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大小,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必然造成他们不同的审美眼光和消费心理.要想使自己的商品吸引不同消费者的注意,广告易于流行且为大众普遍接受,广告创作必须抓住“便于记忆”,“引人注目”等要点,采用各种方法,丰富广告语言的表现空间.还应该注意,广告语言往往不是独自出现的,它经常和图像,声音,色彩,画面配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在电视媒体中,广告语言往往与色彩鲜艳的画面,引人注意的声音组合成整体的视听效果;在报刊杂志中,广告语言与版面设计联系在一起,包括字体的变化,排列的形状以及各种符号的使用.因此广告语言的风采既表现在它的自身上,也表现在与其它因素的配合上.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广告语言的美,加深广告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影响消费者,说服消费者的目的.参考文献: 林乐滕主编《广告语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二版 刘大文,杨广学主编《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胡家俊《浅谈修辞手法在广告词中的运用》[J]《应用写作》1999.10 刘雪春《“反复”在广告语中的创新》[J]《汉语学习》1998.4 [7]疏志强《语言成品在广告标题中的运用》[J]《修辞学习》1998.2 论文评语: 本文从记忆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广告为了能使受众加深记忆,乐于接受的五种语言策略.论述比较细致,深入,有一定的创见.整个论文论述比较清楚,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符合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但就整个广告语言的创作来看,还有没有其他语言策略,在此基础上提炼一些原则能更好地指导广告创作,同时对目前广告创作中不足也应更深入一些论述,这样会更有实际意义.
第四篇: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综合语与分析语 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有不同的风俗,信仰,道德价值观,历史,等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新的历史条件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我来说,要学好英语,就要用对比分析的手段来找出中西语言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摆脱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来理解英语。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将语言与文化结合,才能更好的去学习这门语言,减少交流的障碍。
2.综合语与分析语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其中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三大手段。汉语为典型的分析语,英语为综合-分析语。
首先,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在构词方面,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有大量的前缀、后缀,而汉语则不多见。在构形方面,英语常常是将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单数、复数,或者现在、过去等行为。其次,英语词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汉语 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再次,虚词方面,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不定冠词、介词和连接词,汉语则没有冠词,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较常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助词,如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最后,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的主要表意手段,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汉语语音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3.刚性与柔性
1)英语的刚性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多层递进,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型重形合,句式为“聚集型”。英语的主谓结构有五种基本句型,即 SV, SVP,SVO,SVoO,SVOC,而上述句型和变式可以通过增加修饰语,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基本句型的组合、省略、倒装等方式来扩展。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通过形态标志、连接词和填补词的使用来保持其完整性。此外,句子成分、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即: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就近原则等,其也是英语句子呈“聚集型”的重要因素。英语受形态变化约束,有词性标记和关系词及连接词,语句关系结构比较清楚,因此语法歧义较少。
2)汉语的柔性
汉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其主谓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型重意合,句式呈“流散型”。汉语的主谓结构要比英语复杂的多。汉语的主语形式多样,可有可无,即:它可以表示施事、受事,也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予以隐含;谓语也复杂的多,即:它可以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多个动词,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多个词组,可以是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紧缩式和主谓式。按表意功能和表达形式,汉语句型可以分为话题句、施事句、关系句、祈使句、描写句、说明句等。此外,汉语句式有完全句也有大量的不完全句两者混合交错,组成流水句。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较少使用连接词,重意会,因此语法歧义较多。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刚性,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汉语重意合,字词缺乏形态变化,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语法呈现隐性、柔性,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
4.形合与意合
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1)英语的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句子形式、结构完整,比较严谨;英语通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形式,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成长短句子来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意合法在英语里属于“变态”,主要是一些简练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以及表达状语从句意义的定语从句。
2)汉语的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比较简洁。汉语的意合法的手段有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四字格等。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合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次之分。紧缩句句式简明紧凑,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往往是隐含的,四字格是汉语运用最广的语言形式。
二、课堂篇
1.对比
对比是比较的基础,其目的是求同与求异,寻找共性与个性。2.智慧
理想是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因此要学会欣赏智慧。3.思维方式
我们要形成“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归纳出属性的共性,分析属性的异性 4.言语和语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 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言语是语言现象,是预料和语言事实,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形式极和意义极两极构成的象征系统。(此处的系统是指把不同要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且整体具有它的功能)我们要用继承、批判和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语言。语言反映的是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东西,而语言的结构反映的是人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世界。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认识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可知论。语言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萌芽,它反映了物质所具有的属性。理解语言,理解句子,唯一可靠的是逻辑,语言的同一性是主谓一致。语言学的特征是设计特征。
5.语言的要素
语言的要素是词,任何语言,事物意义都是相对于其他事物来确定。陈述肯定事实是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例如:There is a school by the lake.其中there是已知信息,a school 是未知信息。There is a school 是新信息,by the lake 是旧信息。此外,否定词提前,构成已知信息。例如:I don’t like math, nor does he.前一部分是已知信息,后一部分是未知信息。关于状语,汉语中疑问助词放在句尾,而英语疑问词放在句头。6.英汉语的复杂句子结构特点
英语是复杂句,以两个中心聚集,是树型结构,汉语以散句居多,是竹节型结构。
1)英语句子是聚集型,因为有很多关系词,如连词、介词等,靠“关系词”来排列语序,聚集在中心树型词两边。英语注重主语的客观化,为避免头重脚轻,主语用形式主语代替,按“先果后因”的顺序来排列语序。英语的定语可放在被修饰词的左右两边,是左右分支。2)汉语句子靠语序来表达句子成分关系,按自然顺序来排列语序。汉语的定语只能放在被休是词的左边,是左分支。汉语句子具有口语的特点。7.翻译的步骤
1)关系分析 2)寻找基本句型 3)其他成分的扩展
8.如何研究句子?
词是句子的单位,句子则是语篇的单位。句子是由概念和关系组合的结构,也是形义两极的象征结构。所谓句法,从传统上讲,它是由词构成;从语义上讲,它是概念或理念的组合;从语义功能上讲,它是“述谓结构”,表达完整的关系;此处的“述谓”就是对对象进行阐述或描述。“述谓结构”分两种情况,因为语义是逻辑问题,全世界的语义逻辑是一样的,所以从逻辑学上讲是变元+谓词,所谓的变元是不定的变化的词,是描述的对象;二就是论元。从句法功能上讲,它是主谓结构或NP+VP结构,此处的VP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动词性词语;从传达的信息上讲,它的基本格式是“话题+说明”。9.分类层次原则:
1)标准的同一性 2)对象的穷尽性 3)归属的唯一性
根据这种分类层次原则,我们把英语主谓结构归为五种基本句型,即:
1)主语+动词 2)主语+动词+表语 3)主语+动词+宾语
4)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把汉语按照表意功能及表达形式分为七大类,即:
1)话题句,其格式是“话题+说明”;
2)主谓句,包括“施事句”、“有无句”、“描写句”、“说明句”;
3)关系句,既表达各种关系的复句;
4)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表达复句的并列、转折、假设、条件、因果、让步等关系;
5)存现句,即表示人或事物存在或消失的句子; 6)呼叹句,即交谈中互相呼唤、应对或感叹的句子; 7)祈使句,即表达要求、命令或请求的句子。10.认知方式 任何一个结果必然隐含着一个认知过程或一个认知方式。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而可以看出认知过程的不同,即:认知事物的远近高低的不同、相对认知标准的不同、局内局外认知的结果不同、参照物的不同,其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例如:介词over原意是通过;关于;遍及;翻越。但搭配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如look over 眺望,fall over 跌倒,turn over 翻阅,throw over推翻。不同领域之间有共性,跨域共性,但认知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而以上over介词的意思就是来自于认知方式。11.总结英语的刚性:
1)英语表达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概念你的曲折变化是刚性的。
2)英语的句法结构有刚性,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英语的语法结构必须是严格的主谓结构,主谓不能少,省略例外。
英语的省略是刚性的及英语的省略条件也是刚性的。并列句中的省略,回答问题时的省略,祈使句中的省略,感叹句中的省略。
英语的主谓之间通常有逻辑关系
英语的主谓结构严格的分为5种基本句型,且所有的 句子必须是这五种句型的变化和扩展 3)英语的基本句型严格规定了它的基本要素。4)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5)英语形合意也合,汉语形散意也散。12.语言的歧义
每一种语言都有歧义,而汉语的歧义要比英语多。其原因是英语有形态变化,遵循主谓一致和逻辑对应,因此歧义较少,然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以及连接词,且重意会,略语形式,严重依赖语境,一次歧义较多。13.英语的最大特点是模具制造,严格按句型和逻辑来。14.词有活用,没有固定类别,词性的确定取决于它的位置和功能,即词无定类,词无定义。
三、疑惑篇
学完这本教材前三章以后我也有一些困惑,例如为什么语言学家把汉语归类为分析语,把英语归类为综合分析语?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说汉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语言,逻辑自然表示在语言形式之中。而英文的逻辑性十分混乱,所以,才产生了一种超越语法的逻辑学。汉语归类于《分析语》,英语归类于《综合——分析语》,含义就在于此。看了这个答案还是感觉模棱两可,抽象难懂。还有翻译课堂上老师讲过,英译汉要拆,汉译英要合,这也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但是我在汉译英时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不知道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些困难,提高我的翻译技能。此外,本书第二章说英语句式呈刚性,严格按句型和逻辑来,这应该是书面语的要求吧,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就没那么严格了,例如:遇到一些特殊场景时,句型、语法什么的都抛之脑后了。而汉语句式呈柔性,句子灵活多变,但是在书面语中,也是要求很严格的,否则句子就读不通,表意模糊。那么这种分类是不是也是相对而说的呢?
四、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文化的载体——汉字,更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汉语虽是我们的母语,但我们还得花更长的时间去学习,去钻研。带着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维去学习英语是很不容易的事,不仅要学习他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学历史,还要培养西方思维去学习去体会他的魅力。虽然我还有很多疑惑的地方,但是,学会用“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语言,深入去钻研,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细微差别中去领略中西思维的奥妙,我相信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去学习英语,学习西方的文化,提高自己的机能,更好的去交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要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 ,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因此 ,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
(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adv” ,“v.+ like” “v.+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英汉句法现象对比.句型差异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如上句中的 which、even if)用长句连贯地
加以表达。而汉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英汉句序差异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条件、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包括时间、方式、条件、原因等)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观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荣辱观、园林化等。(三)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叙述客观、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词汇、语句、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一)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叔、舅、姑父、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二)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
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13 ]所谓空缺(文化上的),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谚语、成语、禁忌语、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三)中英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主要是喻义)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开玩笑),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14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或战败)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
[ 1 ] [ 9 ]连淑能.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 [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 2 ] [ 14 ]蔡基刚.词语的选择与效果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陆钰明.汉英翻译指导 [M ].上海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 ]沈家煊.句法的相似性问题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 5 ] [ 8 ]秦洪武.翻译中的句法异化与归化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6 ]王寅.“ 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续)” [ J ].外国语,1992,(5).[ 7 ]彭宣维.英汉语在语篇组织上的差异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10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1 ] Whorf,B.L.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M ].Edi2ted by Carroll, J.Cambridge, MA: TheM IT Press, 1956.[ 12 ]刘宏.外语教学中的先例名现象 [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13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