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资料-古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梳理
高考资料-古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梳理
唐前诗人及作品简介
【春秋】孔 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著作之一。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教导世人立身行孝,为学、卫道成大孝——治理天下,以定天下之平安祥和。《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并参考《齐论》编出定本,号为《张侯论》。东汉末,郑玄以该本为依据,参考《齐论》、《古论》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东汉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将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014年3月25日,《论语》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之一。
《诗经》,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春秋】左丘明(约前502-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鲁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其派驻国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后人根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曹刿论战》选择《左传》,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攻鲁。时齐强鲁弱,居于不利之地。本文述曹刿向鲁公献策,于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反映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战国】《战国策》为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最初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共四百九十七章,以其“游士所辅用之国,为之策谋”,始取名为《战国策》。《周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三国】曹操(155~220),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
【三国】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晋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后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他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词赋散文家。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组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桃花源诗并序》,序中,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后任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
【南朝】吴 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作品《与朱元思书》。
【北朝】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给《水经》做注。文学作品有《三峡》。
唐代有名有姓的诗人共有2536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 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晚唐:李商隐、杜牧
1、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2、骆宾王(约638—约684),今浙江义乌人。唐初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3、李 峤(约645—约714),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4、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5、杨 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贺知章(659-约744),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他又名贺季真,诗狂,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9、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脍炙人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0、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11、张 説(667~730),原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封燕国公,与苏頲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当时无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誉为开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
12、苏 頲(670~727),京兆武功(陕西武功)人。时称小许公,文笔很好,与张説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代表作:汾上惊秋。
13、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才华出众,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直言敢谏,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代表作:照镜见白发、感遇、望月怀远。
14、王 湾(?~750),洛阳人。《次北固山下》一诗写景如画,意境开阔,对仗工丽,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格调壮美,妙绝千古,颇受推重。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江南意)。
15、王 翰(687?~735),晋阳(太原)人。与王之涣、王昌龄被后人誉为边塞三王。擅长绝句,尤擅描写边塞生活。诗多古体,苍凉奔放。代表作:凉州词。
16、王之涣(688~742),并州(太原)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与王翰、王昌龄被称为边塞三王。以描写西北边疆风光著称,其诗气势磅礴,音韵优美。绝句成就很高,惜流传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称佳品。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
17、王昌龄(698~约757),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但屡次被贬官。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世称王江宁,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绝句与李白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与王翰、王之涣被称为边塞三王。擅长七言绝句,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妇女心理。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绝句驰名,为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闺怨。著有《王昌龄集》。
18、孟浩然(689~740),襄阳(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又称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擅长五言诗,描写山水风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园诗为主要题材,诗作清幽闲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颇受世人推崇。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
五、夏日南亭怀辛大。
19、李 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20、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綦,音同齐,意思是极、很。
21、丘 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22、高
适(约700-765),今河北景县人,字达夫,唐朝诗人,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领军人物。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少潦倒落拓,很不得志。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气势雄浑,诗笔力雄健,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代表作:《别董大》。
23、王 维(701~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世称王摩诘、王右丞,当代诗匠,逝后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诗歌古、律、绝众体兼长,古诗从大处着墨,近体诗则不求辞藻华美,淡淡数笔,却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作品主要是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刻画细致,变化多彩。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为盛唐山水隐逸诗派代表。通音律、工书画,亦官亦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突出贡献。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汉江临眺》、《终南别业》。
24、李 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唐属安西都护府),五岁移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号青莲居士,人称李太白、谪仙人,被誉为诗仙、诗侠,与杜甫并称李杜。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击时弊,揭露奸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内容十分广阔。各种题材和主题的抒写,各种形式和语言的运用都能随心速所欲,挥洒自如。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于豪迈奔放的热烈抒情中,蕴含着一种雄伟俊逸之气,于瑰丽绚烂的色彩里,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浪漫色彩浓厚,为历代诗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古朗月行、静夜思、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关山月、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
25、崔 颢(704~754),汴州(河南开封)人。善诗,与王维齐名。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格调高雅。《黄鹤楼》一诗天造地设,一气贯注,文华空阔,潇洒清丽,诗句高响入云,文气一贯到底,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李白赞不绝口。代表作:黄鹤楼。
26、常 建(708~765),长安(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27、刘长卿(709~790?),河间(河北河间)人。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以山水诗见称,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自成一家。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
28、杜 甫(712~770),祖籍襄阳,生于巩义(河南巩县)。人称诗圣,世称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别号少陵。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去岳阳的船上。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思想深厚,境界广阔。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有时雄浑奔放,有时沉郁悲凉,有时辞藻富丽,有时平易质朴。他的五七言古诗在叙事中夹杂议论,把重大政治事件和抒情写景交织在一起,为后来白居易等人提倡的新乐府运动开了先河,他的五七言律诗注重声律对仗,着力锤炼,更臻成熟,视为典范。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忧国忧民,饱含爱国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被称为“诗史”,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望岳》、《春望》、《绝句》、《佳人》、《前出塞》、《兵车行》、《咏怀古迹》、《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天宝末怀李白》、《咏怀古迹》。
29、岑 参(715~770),祖籍南阳,一说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张 继(约715~约779),襄州(湖北襄阳)人。其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不逢迎权贵。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代表作:枫桥夜泊。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31、张志和(730?~810?),婺州金华(浙江金华)人。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五首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代表作:渔歌子。
32、耿 湋(734?~787后),河东(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清淡质朴见长,朴素无华而风格自然,对人民深表同情,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颇有名气。代表作: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33、韦应物(737~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山水田园诗派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有渊明风度,并称陶韦,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善用白描手法。“真而不朴,华而不绮;高雅闲淡,自成一家。”白居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代表作:《滁州西涧》、《西塞山》、《寄李儋元锡》、《送汾城王主簿》。
34、卢 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诗人。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后来做过几任小官。他的诗多数写送别和酬答,也有一些优美的风景诗。大历十才子之首,诗风雄壮,以军旅诗雄放豪迈著称。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那几首反映边塞生活的绝句。著有《卢纶诗集》。代表作:《塞下曲》。
35、孟 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诗人,与韩愈并称,与贾岛齐名。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诗囚。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代表作:《游子吟》。
36、王 建(767~830),颍川(河南许昌)人。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和元稹、白居易等相呼应。擅长乐府、歌行宫词。代表作:新嫁娘、早发汾南。
37、张 籍(768~830?),原籍吴郡(苏州),少时侨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其诗现实性强,语言通俗生动。代表作:野老歌。
38、韩 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文公、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齐名、与孟郊并称。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员外郎》。
39、李 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他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但他对普通百姓还是很有同情心,在不少诗歌中流露出对百姓穷困生活的关心之情,这在封建社会当官者当中是非常难得的。其诗反映当时农民的辛劳和痛苦生活,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悯农》。
40、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嗫嚅翁、醉吟先生,世称诗魔、诗王、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童年在宿州符离度过。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他曾经当过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于直言,得罪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又在杭州、苏州等地当刺史。杭州西湖有一条白堤,相传是白居易任职期间所筑。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相传老太婆也能听懂。
倡导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加以发展革新。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明白晓畅,摇曳多姿,通俗易懂,以俗为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以讽喻诗为主调,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时政得失为其长。晚年闲适诗,潇洒旷达。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3000多首,首屈一指。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声名远播朝鲜和日本。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
4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他和白居易一起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派。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来在苏州等地任刺史,晚年又入朝廷当官。在贬官期间,写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他善于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诗豪,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风格清新,语言生动,笔锋犀利,自然沉稳,格律精确,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时人推崇。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竹枝词》富有民歌风味,开朗流畅,具有鲜明特色。代表作:《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竹枝词》。
4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幽峭明净,风骨凛然。代表作:《江雪》。
43、贾 岛(779~819),范阳(河北涿县)人。人称苦吟诗人、诗奴,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注重雕琢,刻意求工。代表作:寻隐者不遇。
44、元 稹(779~831),洛阳(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在诗歌形式上,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代表作: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45、胡令能(785~826),隐居圃田(河南中牟)。人称“胡钉铰”。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为仙家所赠之诗。代表作: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
46、李 贺(790~816),洛州福昌(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诗三李,人称诗鬼。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在语言形象上精思独造,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南园诗》。
47、杜 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有感而发。他的诗写景抒情,清新生动,七绝尤其出色。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人称杜紫薇,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诗歌英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代表作:《清明》、《山行》、《泊秦淮》、《赤壁》、《赠别》、《江南春》。
48、温庭筠(812~870),太原祁(山西祁县)人,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长于乐府,辞藻华丽。多恻艳之词,温柔含蕴,写情委婉,读之令人感伤。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花间派的开创者。代表作:侠客行、西洲曲。
49、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后迁居山西永济。晚唐著名诗人,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擅长律、绝,想象丰富,富于文采,构思精密,形象优美,情致婉曲,多有清词丽句,具有独特风格。常用含蓄手法,把深厚的感情细致而又曲折的表现出来,耐人回味,能引起人们不少联想,感悟力强。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锦瑟》、《乐游原》。他生活在晚唐统治集团宗派斗争最激烈的时代,与当时对立的牛僧孺、牛德裕两派朋党都有关系,成了两派斗争的无辜牺牲者,因而内心感到非常苦闷。他写的许多诗都曲折地反映了这种心境。他的诗文字和音调很美,多用象征手法,浪漫色彩很浓。他的抒情诗情调感伤,意境朦胧,对后代影响很大。
50、曹 邺(816~875),桂州阳朔(广西桂林阳朔)人。邺,音同叶,河北临漳,亦用姓氏。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也有一些山水佳篇。写下不少千古名诗。代表作:《官仓鼠》。
51、薛 能(817?~880?),汾州(山西汾阳)人。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能僻于诗,日赋一章”,“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代表作:《怀汾上旧居》。
52、罗 隐(833~910),字昭谏,余杭(浙江余杭)人,唐朝诗人。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大**时代,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很不满,所以他的诗多为讽刺现实之作。他的诗中善于运用口语,民间流传颇广自号江东生。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一些诗句成为经典名言。代表作:《蜂》。
53、聂夷中(837~?),河东(永济)人。以田家诗为生民疾苦呼吁,为世所重。代表作:《咏田家》。
54、杜荀鹤(846~907),池州(安徽太平)人。语言通俗,宫词很有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会**和阶级矛盾。代表作:《再经胡城县》。
55、司空图(837~908),祖籍临淮(安徽泗县东南),幼迁河中虞乡(山西永济)。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诗作恬淡有味,吸收禅悟理论,融入诗意,影响深远。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代表作:《塞上有感》。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词人李煜,便是南唐烈祖李昪的孙子。李昪死于公元943年,其子李璟即位,改元保大,是为“南唐中主”。李璟死于公元961年,李煜继承君位,史称“南唐后主”,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
宋朝诗词名人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和包拯同朝。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醉翁亭记》。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代表作:《爱莲说》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改革,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了,自己也被贬职。他的诗立意新颖,讲究修辞技巧,喜欢用典故,好发议论。小诗语言精练,构思绝妙。著有《王临川集》。
苏
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生活在北宋王朝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曲折。由于他多次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因而大部分时间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官,他因此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创作出不少被后人传诵的名篇。他的诗气象万千而又精致秀丽,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苏轼很会对对子。传说有一天他到莫干山逛寺庙,寺中的老和尚不认识他,显得很怠慢,见他进门,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坐”,不乐意地向小和尚吩咐:“茶”。一番交谈之后,老和尚发现来人谈吐不凡,有点来头,就比较恭敬地说:“请坐!”高声吩咐小和尚:“敬茶”。后来他知道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时,便一反常态,点头哈腰,打躬作揖,兴冲冲地招呼:“请上坐。”急忙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轼要走了,老和尚请他为寺庙写一付对联。苏轼拿起笔就写,他写的对联是: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李清照(1084-约1151)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的词多写身世,情调感伤,但语言清丽,讲究韵律,精致典雅,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她也能写诗,留传下来的不多。她的诗多数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基调高昂,语言铿锵,与她婉约的词风完全不同。著有《漱玉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做很多地方官,一生处于国家**、民族危亡、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积极从事抗金复国运动。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诗人。他的后半生创作了大量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于写绝句,诗风清新、秀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他的诗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的景色,富有新意,构思新巧,平易自然,自成一家,被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流传下来不多。著有《诚斋集》。
朱
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学问渊博,讲学不倦。他为人诚实正直,一次他入朝议事,路上有人对他说:“皇上讨厌你的正心诚意的学说,你不要多讲了。”朱熹说:“我平生做学问就是以这四个字为指导的,我怎么能藏在心里来欺骗皇上呢?”他写的诗清新朴实,常寓哲理于形象。著有《朱文公文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林
升 生卒年不详,子梦屏,今浙江平阳人。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叶绍翁 生卒年不详,今浙江龙泉人。南宋诗人。诗风淡远,耐人寻味。著有《靖逸小集》等。
翁
卷 生卒年不详,字灵舒,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写诗注重修辞炼字,善用白描手法描绘景色。著有《苇碧轩集》。
高
鼎 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人。清朝诗人,其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王
冕(1287-1359)字元章,今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画家。他出身贫寒,少年时替人家放牛,在牛背上读书,勤奋学画。他擅长画梅花和竹石,写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个人志趣的诗歌。他的诗文语言质朴,不拘一格,在元诗中独树一帜。著有《竹斋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在现在四川),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于
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今浙江杭州人。明朝诗人、政治家。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气质刚正,明白如话。著有《于忠肃集》。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地位。诗文不满前后七子摹拟复古主张,强调抒写“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束缚。作品真率自然,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人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所著有《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选自其中。
郑
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兰花和竹子。他主张作诗面向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反对因循守旧,重复古人。所作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朴素自然。著有《板桥全集》。燮,音同谢,意思是谐和、调理。
袁
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今浙江杭州人。清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明白流畅,清新灵巧,绝句尤其精妙。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所作诗文提倡变法,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热切的爱国之情。他的诗境界开阔,想像丰富,充满浪漫色彩,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林嗣环(1607-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中进士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第二篇:古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梳理
古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梳理
唐前诗人及作品简介
【春秋】孔 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著作之一。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教导世人立身行孝,为学、卫道成大孝——治理天下,以定天下之平安祥和。
《诗经》,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春秋】左丘明(约前502-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鲁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战国】《战国策》为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国】曹操(155~220),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三国】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晋宋】陶渊明:字元亮,晚年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后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生于东晋末朝,代表作《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南朝】吴 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作品《与朱元思书》。
【北朝】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给《水经》做注。文学作品有《三峡》。
唐代有名有姓的诗人共有2536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 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晚唐:李商隐、杜牧
1、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2、骆宾王(约638—约684),今浙江义乌人。唐初文学家。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3、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后迁居山西永济。晚唐著名诗人,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擅长律、绝,想象丰富,富于文采,构思精密,形象优美,情致婉曲,多有清词丽句,具有独特风格。常用含蓄手法,把深厚的感情细致而又曲折的表现出来,耐人回味,能引起人们不少联想,感悟力强。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锦瑟》、《乐游原》。
4、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5、杨 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6、高
适(约700-765),今河北景县人,字达夫,唐朝诗人,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领军人物。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气势雄浑,诗笔力雄健,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代表作:《别董大》。
7、孟浩然(689—740),襄阳(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又称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擅长五言诗,描写山水风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园诗为主要题材,诗作清幽闲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8、贺知章(659—约744),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他又名贺季真,诗狂,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9、常 建(708—765),长安(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10、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11、王 维(701—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世称王摩诘、王右丞,当代诗匠,逝后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
12、李 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唐属安西都护府),五岁移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号青莲居士,人称李太白、谪仙人,被誉为诗仙、诗侠,与杜甫并称李杜.3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浪漫色彩浓厚,为历代诗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古朗月行、《静夜思、《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关山月》、《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
13、孟 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诗人,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代表作:《游子吟》。
14、王 湾(?—750),洛阳人。字号不详,《次北固山下》一诗写景如画,意境开阔,对仗工丽,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格调壮美,妙绝千古,颇受推重。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代表作:《次北固山下》。
15、王 翰(687—735),晋阳(太原)人。与王之涣、王昌龄被后人誉为边塞三王。擅长绝句,尤擅描写边塞生活。诗多古体,苍凉奔放。代表作:《凉州词》。
16、王之涣(688—742),并州(太原)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与王翰、王昌龄被称为边塞三王。以描写西北边疆风光著称,其诗气势磅礴,音韵优美。绝句成就很高,惜流传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称佳品。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
17、王昌龄(698—约757),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与王翰、王之涣被称为边塞三王。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闺怨》。著有《王昌龄集》。
18、杜 甫(712—770),祖籍襄阳,生于巩义(河南巩县)。人称诗圣,世称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别号少陵。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望岳》、《春望》、《绝句》、《佳人》、《前出塞》、《兵车行》、《咏怀古迹》、《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19、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诗魔、诗王,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
2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风格清新,语言生动,笔锋犀利,自然沉稳,格律精确,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时人推崇。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代表作: 《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竹枝词》。
21、李 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诗反映当时农民的辛劳和痛苦生活,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悯农》。
2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幽峭明净,风骨凛然。代表作:《江雪》。
23、贾 岛(779—819),范阳(河北涿县)人。人称苦吟诗人、诗奴,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注重雕琢,刻意求工。代表作:《寻隐者不遇》。
24、韩 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文公、韩昌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齐名、与孟郊并称。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员外郎》。
25、胡令能(785—826),隐居圃田(河南中牟)。人称“胡钉铰”。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为仙家所赠之诗。代表作:《小儿垂钓》。
26、杜 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有感而发。他的诗写景抒情,清新生动,七绝尤其出色。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歌英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代表作:《清明》、《山行》、《泊秦淮》、《赤壁》、《赠别》、《江南春》。
27、温庭筠(812—870),太原祁(山西祁县)人,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长于乐府,辞藻华丽。多恻艳之词,温柔含蕴,写情委婉,读之令人感伤。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花间派的开创者。代表作:侠客行、西洲曲。
28、卢 纶(748—78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诗人。诗风雄壮,以军旅诗雄放豪迈著称著有《卢纶诗集》。代表作:《塞下曲》。
29、岑 参(715—770),祖籍南阳,一说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张 继(约715约779),襄州(湖北襄阳)人。其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不逢迎权贵。代表作:《枫桥夜泊》。
31、韦应物(737—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山水田园诗派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代表作:《滁州西涧》、《西塞山》、《寄李儋元锡》。
宋朝诗词名人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醉翁亭记》。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汉族,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代表作:《爱莲说》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立意新颖,讲究修辞技巧,语言精练,构思绝妙。著有《王临川集》。
苏
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1084-约1151)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的词,情调感伤,但语言清丽,讲究韵律,精致典雅,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著有《漱玉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诗人。他的后半生创作了大量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于写绝句,诗风清新、秀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他的诗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的景色,富有新意,构思新巧,平易自然,自成一家,被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流传下来不多。著有《诚斋集》。
朱
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著有《朱文公文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 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王
冕(1287-1359)字元章,今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画家。他出身贫寒,少年时替人家放牛,在牛背上读书,勤奋学画。他擅长画梅花和竹石,写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个人志趣的诗歌。他的诗文语言质朴,不拘一格,在元诗中独树一帜。著有《竹斋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于
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今浙江杭州人。明朝诗人、政治家。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气质刚正,明白如话。著有《于忠肃集》。
郑
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兰花和竹子。他主张作诗面向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反对因循守旧,重复古人。所作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朴素自然。著有《板桥全集》。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所作诗文提倡变法,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热切的爱国之情。他的诗境界开阔,想像丰富,充满浪漫色彩,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第三篇:中国历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中国历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2.曹操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其诗或反映汉末**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3.曹植东汉末期,三国初期魏国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词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视死忽如归)2首。4.陶渊明东晋人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5.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大纲选《咏鹅》1首。6.王勃初唐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人称“诗杰”。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贺知章唐朝人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书》(少小„„)
8.王之涣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孟浩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10.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人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11.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誉为“诗佛”。大纲选其《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6首。12.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13.崔颢唐代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翰唐朝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凉州词》1首。
15高适唐朝以边塞诗著名,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昂慷慨)。大纲选其《别董大》1首。
16.刘长卿唐朝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17 杜甫唐朝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为“诗圣”。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18.岑参唐朝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19、韦应物唐朝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时之作,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著名。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
得优美如画,又含蓄地流露出待渡者的怅惘心情,颇耐寻味。
20.卢纶唐朝其诗多送别酬答,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将士生活的作品,大纲选其《塞下曲》(其二)1首。
21.孟郊唐朝其诗多感伤自己的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形成瘦硬奇警的风格,“郊寒岛瘦”。曾称之为“诗囚”。大纲选其《游子吟》1首,写的平易自然,意味深隽。
22.常建唐朝常以山村、寺观为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大纲选其《题破山寺后禅院》1首。23.韩愈唐朝其诗力求新奇,境界壮阔,以文为诗,自成一家,但过分避熟求生,不免流于险怪。大纲选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首。
24.刘禹锡唐朝诗文俱工,自成一家。他仿效民歌体,独创竹枝词诗体。竹枝词具有健康开朗的情调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于唐诗中别开生面,别具风格。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人称其为“五言长城”。大纲选其《竹枝词》(其一)《秋词》(其一)《望洞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其一)《乌衣巷》7首。25.白居易唐朝其诗以政治讽喻诗为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语言优美而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人称“诗魔”。大纲选其《观刈麦》《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琵琶行》4首。
26.元缜唐朝前期诗作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所揭露,后期则多写身边琐事,意义不大。大纲选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首,反映其对白居易的深厚友情,以哀景抒哀情,景语即情语。27.贾岛其唐朝诗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也有个别清新动人的小诗。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人称其为“诗奴”。大纲选其《寻隐者不遇》1首。
28.李贺唐朝其诗多诉说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愤懑,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用词瑰丽,色彩浓艳,独树一帜,称为“长吉体”。由于生活面狭窄和过于追求新奇险怪,许多诗歌也不免流于晦涩,往往有奇句而欠缺完整的形象、意境和脉络。故称其为“诗鬼”。大纲选其《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2首。
29.杜牧唐朝其诗多指陈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在晚唐轻浮艳丽的诗坛上独树一帜。人称其为“杜紫薇”。大纲选其《清明》《山行》《江南春》《过华清宫》(其一)《泊秦淮》《赤壁》《秋夕》7首。30.李商隐唐朝其爱情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大纲选其《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锦瑟》4首
31.温庭筠唐朝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善于创造意境,表现情思。其诗风格高昂,笔力雄健;其词内容多为闺怨之情,风格柔靡,手法多变,为花间派创始人。大纲选其诗《商山早行》1首,词《忆江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首。
32.李煜南唐朝其词前期多反映宫廷生活;后期多怀念往昔,吟叹身世,艺术成就极高。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内心情感,语言明净自然,形象鲜明,扩展和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大纲选其《浪淘沙》《相见欢》《虞美人》3首。
33.范仲淹北宋,其词仅五首传世,以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色,境界开阔而深沉,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领域。大纲选其《渔家傲》1首。
34.晏殊北宋,追踪西昆体,主要表现闲适享乐生活的乐趣,偶尔也流露出寂寞空虚之感,风格清新婉丽。大纲选其《浣溪沙》1首。
35.王安石北宋,其诗文雄健(刚劲)峭拔。其诗遒劲清新,小诗情韵深婉;词作不多但意境开阔。大纲选其《桂枝香·金陵怀古》1首。
36.苏轼北宋,诗于晚唐后另辟蹊径,世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题材广泛,境界阔大。其农村词风格清新。人称诗神大纲选其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4首,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念奴骄·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5首。
37.秦观北宋,婉约派主要词人,艺术成就较高。其词多写个人身世羁旅行役及男女情爱,善于通过凄迷景色和婉转语调,表达感伤情绪,格调轻柔曼丽。大纲所选《鹊桥仙》1首与其他词相比,思想较为积极。
38.周邦彦北宋,诗作内容较空虚,不外闺情羁愁之类,格律法度极为精审,语句雕琢工巧,喜化用前人诗句,长调尤善铺叙。大纲选其词《苏遮幕》1首。
39.李清照宋朝,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离别情绪,后期主要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形象鲜明生动,风格婉约而兼有爽朗豪放。号称易安居士大纲选其诗《夏日绝句》1首,词《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3首。
40.陆游南宋,诗词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愤恨心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语意明快;还有些描写山水景物和风俗人情的作品清新俊逸,别具风采。词以沉郁雄放为主要特色兼又柔婉清逸的情趣。大纲选其诗《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5首。
41.范成大南宋,晚年擅长写田园生活景象,不少篇章把农村自然风光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田园诗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使金途中曾写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反映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渴望光复的心情,谴责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爱国感情极为真挚。大纲选其《夏日田园杂兴》1首。
42.杨万里南宋,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大纲选其《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首。
43.辛弃疾南宋,主要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境界雄奇阔大,感情热烈奔放。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词清新婉丽,韵味深长。大纲选其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首。
44.姜夔南宋,精通音律,词风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大纲选其《扬州慢》1首。
45.文天祥南宋,诗词含有强烈的民族尊严意识和大义凛然的豪情,都是蘸着血泪写下的。大纲选其《过零丁洋》1首。
46.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其剧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剧情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大纲选其《窦娥冤》。
47.张养浩元代,大纲选其《山坡羊·潼关怀古》56.张可久散曲内容主要为啸傲湖山,嘲风弄月,偶尔怀古伤今,流露对现实不满。艺术上追求工巧,注重炼字协律,风格典丽。大纲选其《醉太平》。48.王实甫元杂剧作家。作品多取材于封建上层社会,表现反封建礼教内容戏剧性强,语言优美,后人曾用“花间美人”形容其语言风格。大纲选其《端正好·长亭送别》。49.王冕元末明初,其诗多写隐逸生活,诗风遒劲纵逸,自然质朴,不拘常格。大纲选其《墨梅》1首。
50.于谦明代,诗风朴实刚劲,真切感人。大纲选其《石灰吟》1首。
51.夏完淳明代,其诗充满爱国激情和时代气息,慷慨悲凉而又高亢激越。语言华美,意境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大纲选其《别云间》1首。
52.郑燮清代,他的诗没有沾染当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着重抒写真情实感,清新流畅,自成一派。大纲选其《题竹石》1首。
53.龚自珍清代,近代思想界先驱,主张革新。其诗想象奇异,文辞瑰丽,风格多样,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实现了政论与诗的巧妙结合。大纲选其《己亥杂诗》2首。54.马致远元代,擅长写景,曲文优美,影响深广。大纲选其《天净沙·秋思》。唐宋八大家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天圣进士。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5],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苏辙: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第四篇:古代诗人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有《陶渊明集》。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
唐朝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39、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
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善于写七言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
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他的诗以写景居多,风格清丽,朴实自然。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有名。有《张祠部诗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诗风奇崛雄伟,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后官至太子宾客。他的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十分注意向民歌学习,形成活泼明快的独特风格,被当时人称为“诗豪”。有《刘宾客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曾与刘禹锡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调任柳州刺史。他的诗大多数作于被贬之后。诗的风格淡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有《柳河东集》。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因为受到排挤,一生都很不得志。擅长写律诗、绝句,诗富于文采,风格色彩很浓,音调和谐优美,意境朦胧抒情,多用典故,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温庭筠(?—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才思敏捷,每次应试,八叉手就能写成八韵。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是“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
宋朝
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
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官到中书舍人。擅长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主张坚决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排挤,爱国热情却始终不变。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
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
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第五篇:唐代诗人李白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2]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唐代诗人李白代表作
《将进酒》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行路难·其一》
《三五七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渡荆门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望庐山瀑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天门山》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长相思·其一》
《赠汪伦》
《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
《独坐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夏日山中》
《清平调·其一》
《赤壁歌送别》
《子夜吴歌·秋歌》
《关山月》
《怨情·美人卷珠帘》
《古朗月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蜀道难》
《月下独酌四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飞龙引二首·其一》
《忆秦娥·箫声咽》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短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登金陵凤凰台》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