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纪录片新形势

时间:2019-05-14 12:2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展望纪录片新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展望纪录片新形势》。

第一篇:展望纪录片新形势

以史为鉴:谈中国纪录片的未来

09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艺术理论

余朦

92420050407014

一:独立化草根化纪录片的盛行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社会随之飞速地转型,原先社会单一的、至高无上的信仰系统在外国蜂拥而进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已经动摇了,如今虽然仍旧占据着中国主流媒体,但是在风光庄严的表面下却早已不被社会大众所完全认可,空洞乏味冗繁单一的政治宣传口号再也起不到原先的作用了,受众也不是早期宣传者所认为的“死靶子”了,而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反叛反思精神的新生受众。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语境的风潮席卷下,中国进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与转型时期,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的对立使得以往大同思想在残酷现实的冲击下显得一文不值,大量社会弱势群体产生,传统的意识形态在发生变化,处于一个主流价值观缺失的人们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心灵慰寄的场所和方式,恰在此时,又由于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化的DV科技革命般地爆发给娱乐人们一个良好的排泄渠道,以往被主流媒体正面报道压抑许久的渴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独立影人”也应运而生。以吴文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人摆脱了体制的束缚,开始尝试着自己独立拍摄创作影像作品。他们凭借着对生活的感悟、对理想的追求,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创作当中。1990年吴文光的《流浪北京》诞生,这是中国第一部独立纪录片,其影响和地位相当于崔健与中国摇滚乐的关系。

从它开始,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开始频频亮相。独立纪录片的出现,使得影像记录撕下了自己的贵族面具,变得不再神秘和难以靠近,多年以来一直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影像话语权垄断局面被打断,独立意志和个性表达成为一种话语范式。独立纪录片以一种个人化、平民化、草根化的立场和心态表述了独立的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用理性和批评的视角直面社会现实的每一个角落,自下而上地传达了不同阶层的生存诉求及情感方式,成为中国纪录片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在后现代语境下,如果说第一批“独立影人”仍然站在理性批判的角度来看待如今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试图用理性的批判来挽回将要消失的精神乐园的话,那么新一批DV拥有者——由于人数基数过于庞大,社会关系相对复杂,显然“艺术家”“独立导演”这样依旧带有少量精英成分的词汇已然不能包括上述这庞大的人群。那么如今众多的所谓“独立纪录片”只是成为了一些人发泄的渠道,独立作品呈现出了量增加而质量下降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娱乐化、低俗化甚嚣尘上,独立纪录片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资金的短缺,题材的单一,制作的粗糙,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对个人私密的过多介入引发道德伦理和隐私权的思考成为制约其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与电视编导、导演相关的专业,在互联网昌盛的时代环境下,更多混杂的片子将涌入人们的视线,这些片子不再单纯的是我们原先所谓的纪录片,而是更多的是带有实验性质、个人气质、甚至是随便拍着玩的,制作水平相当业余的各种片段的组合——这样大量的短小视频其中当然不乏精品之作,但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海量的视频信息中,真正能达到人文关怀,具有批判理性思考的片子又有多少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二:大片的市场化趋势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众多记录片导演由于资金短缺,缺少播放平台而不的不和各大电视台合作,一方面,某些原创性的独立思考精神或许在与搭台合作后会消失地无影无踪;另一方面,中国很多纪录片电视人开始学会讨好观众,从一个封闭小范围内孤芳自赏的圈子逐渐走向更大的市场和平台,甚至走国际化的路线。

随着国内主流媒体政策上的松动以及纪录片创作视点的变化,早期一些电视台开始大 胆的启用独立纪录片,并且开辟了相应的栏目来鼓励民间创作。独立创作者也希望通过 与主流媒体的融合来完成从“地下”到“台上”的转移。张丽玲的反映旅日留学生存和 生活状态的《我的留学生活》、李京红揭示发廊女、三陪小姐真实生活状态的《姐妹》都被电视台购买并且引发了收视狂潮。其中《姐妹》更是被多家电视台购买并反复播出,实现了市场和口碑的双赢。

以往纪录片创作者闭口不谈的市场化,而如今商业化的问题如今被频频提及。要实现中国纪录片的繁荣发展,走市场化,专业化路线已是大势所趋。中国近几年的几部大型纪录片在市场上都有不错的斩获,实现了大型纪录片系列化,市场化,娱乐化的转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近期的几部大型纪录片(《故宫》、《再说长江》、《大国崛起》、《玄奘大师)中,虽然片子中镜头规整,画面精良,气势宏大,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情景再现,3D动画重建等新兴技术,但是这些系列大片中所展现的大多仍是历史地理性题材的展示,将这些符号做为中国人民族性,群体性的一个象征,仍然在向世界夸耀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有着怎么样的光辉历史和文化,而对于目前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在形式上的突破并没有弥补中国人长久以来理性思考上的缺陷,目前国内主流纪录片仍然是这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物化重新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来展示我们在国际上的存在感,试图重新塑造文化上的一种自我认同,但是这种居高临下的夸耀也好,灌输也好,并没有给大众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能让观众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其宣传属性仍旧非常明显的存在于这一类大片中。应该说,中国纪录片的形式走到了意识的前面,外在靓丽美好的背后仍然是老一套说教的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三:纪录片栏目化

介于上述两种片子之外(独立纪录片和商业大制作),很大一部分纪录片,或者说纪实类片,都在走栏目化的这样一种形式,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纪录片融入到栏目化的大潮流中,实现纪录片在电视机上的复兴。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现实生活的纷繁复杂、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使得人们更加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纪录片这种更加贴近真实的形式无疑是填补这一空缺的良好工具。

例如江苏卫视在2007年正式推出《人间》,虽然说栏目化后的纪录片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记录片,但是栏目中所运用的语言的确是借鉴纪录片的风格,纵观整个栏目前后,仍然看得出纪录片的影子。

《人间》中设计悬念层出不穷,构造出栏目细腻的叙事风格,每隔几分钟就会抛出一个小悬念,使得故事更加抓人,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可视性,带有明显的商业运作行为,但是这种内容上贴近人民生活,关怀弱势群体的栏目却因此名利双收,大获成功,不仅仅填补了商业大型纪录片在人文关怀上的缺失,又将独立纪录片拉回到观众的世界里,赚得了大量的情感和金钱。媒体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更多的把目光投像那些渴望改变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百姓们,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成为媒体的普遍诉求。

又如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编导门将与爱好优势使得个构成要素进行打乱和重组,经在股市的重构过程中注入了更多鲜活的创造力。节目比起原来的纪录片来说,更多的运用了叙事技巧和策略,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重生,切入气氛的音乐和视觉特技,也让故事显得更富有感染力。

但是在关怀百姓精神感情生活的同时,情感类讲述节目在商业运作的环境下也容易出现低俗化,媚俗化的倾向。曾经被人们视为隐私的感情问题,家庭中的繁琐小事,个人的隐私情感,在利益的诱惑下,打着情感关怀的旗号,电视工作者在拍摄和记录故事的同时,为了满足观众的偷窥心理,往往可以渲染感情,故意夸大故事情节,甚至编造离奇事件以图观众一乐。这样的做法俨然是有悖于纪录片的真实理念的。

综上所述,中国纪录片的范已经扩大了,并且纪录片与其它片种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在未来的几年里,纪录片的模式会更丰富多彩,纪录片个人主义化,技术化,草根化的众多特别也会凸现出来,纪录片百家争鸣的时代指日可待。

第二篇:面对新形势

面对新形势 把握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奋力开创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李英豪

(2010年3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以及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镇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县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县委副书记苏明星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出席会议。苏副书记的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对2009年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苏副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县委对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支持,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理解和信任,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任

第三篇:适应新形势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电力公司仙桃市供电公司

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纪委工作报告

(2009年4月29日)

廖前卫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湖北省电力公司仙桃市供电公司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中共湖北省电力公司仙桃市供电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仙桃市供电公司纪委在仙桃市供电公司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方针,以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理念,促进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公司的健康发展、为干部职工的政治安全营造了环境,提供了保障。公司连续四年获荆州供电公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获荆州公司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一、狠抓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四年来,公司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龙头来抓,致力于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 一是抓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分解,实施“一岗双责”。四年来,我们根据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调整,及时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目标进行了分解,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明确了责任;对基层单位各级领导的要求是“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党风”。

二是抓责任到位,实现“四个同步”。通过制定印发《仙桃市供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管理办法》,层层签订包含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的绩效考核责任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逐级负责、分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得到了落实。

三是抓考核兑现,实行“一票否决”。坚持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党委评价基层班子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有责必究、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得到落实。

二、构筑三道防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年来,公司纪委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采取教育引导、文化培育、制度规范等多种措施,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是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筑牢思想防线。通过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计划和党员干部的教育计划,每年结合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选择一个主题,以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新提拔干部采取组织集体廉政谈话、签署廉洁承诺书等措施,提醒干部实现政治上平安着陆;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形成正确导向,对反面案例教育剖析,提醒党员干部要算好“五笔帐”、珍惜职业生涯,提升了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能力。

二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巩固道德防线。通过制订“廉洁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了廉洁文化建设制度化。通过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观看警示教育影片、写读书思廉体会、征廉洁格言警句等举措,增强了廉洁文化的感染力,强化了干部拒腐防变的道德约束力。

三是落实廉洁从业各项要求,构筑制度防线。通过坚持集体决策制度,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和“行政工作规则”,对“三重一大”问题,实行“领导靠集体、议事靠程序”的决策模式,防止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通过完善股级干部廉政档案,督促股级干部定期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促进了股级干部的自律意识。通过落实同各基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和领导干部诫勉谈话等谈话制度,对信访反映比较集中的同志进行提醒谈话,起到了相互警醒,相互提高的作用。

三、加大三个力度,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年来,公司纪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了企业稳定,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对企业改革、发展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公司系统没有发生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加大公开力度,增强信访工作的和谐力。认真贯彻厂务公开制度,确保职工对企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采取开通信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措施,畅通了职工和群众来信来访渠道。及时对信访举报进行调查回复,引导职工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诉求,促进了内部问题内部解决。通过“疏”与“堵”、“查”与“教”相结合,发挥了信访工作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改善管理的综合作用。四年来,公司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1件,信访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二是加大查办力度,彰显党纪法规的威慑力。坚持领导带动、任务牵动、责任推动的案件办理工作机制,确保上级批转、领导交办、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违规案件及时得到处理。四年来,公司系统处理违纪违规股级干部10人,其中,被开除党籍1人,免去党内职务1人,留党查看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行政处罚6人。2名职工因违纪违规受到开除留用处分。

三是加大预防力度,提升查案工作的延伸力。通过开展“以案说纪话自律”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汲取教训,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查找体制、机制、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建章立制,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

四、落实三个监督,源头治理工作进一步拓展

围绕管好“权、钱、事、人”四个方面,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规范党员干部从业行为。

一是坚持廉政监督。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层干部集体互评、试用期考察等措施,对拟提拔股级干部和股级干部的调整和提拔进行廉政审查,有效防止了“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持对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后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成立了招标工作监督小组,加强对重要工程项目、大宗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监督,防止了暗箱操作等现象发生。

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清理。先后开展了农网废旧物资、“三清理一规范”、商业贿赂、“小金库”、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贯彻落实廉洁自律“七项要求”等专项清理清查工作,通过宣传发动、自查自纠,受到了教育,规范了管理。

三是开展效能监察。以规范治企行为、加强管理监督为目标,以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抓手,以监督和检查为载体,以抓典型、抓整改、抓规范为基本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效能监察工作。四年来,公司共实施效能监察项目8个,其主要针对城网改造工程质量、热点工程和大项目工程的资金使用、物资采购招投标、大修技改和营销技措的资金使用情况、营销工作中的抄核收过程管理等进行了效能监察,有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五、注重三个着力,纠风和行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认真实践四个服务宗旨,切实履行十项服务承诺,有效提高了行风建设水平,提升了企业的公众美誉度,连续四年被仙桃市消费者委员会评为“最佳满意单位”,两次被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满意单位”。2006年,仙桃市委和市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是强化对外宣传,着力优化外部环境。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个十条”,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了优质服务十项规定,宣传了用电政策和安全用电常识,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行风义务监督员会议、不定期地走访人大和政协代表以及大客户,及时通报供用电形势、征求服务意见。积极参加市消协组织服务宣传活动,上街摆摊设点进行服务宣传和接受服务咨询,为行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仙桃电力良好的外部形象。

二是践行服务承诺,着力履行社会责任。针对客户反映强烈的“三难”问题,公司通过采取一个窗口对外、用电报装多套方案选择、控制报装时限等措施,使报装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通过统一对外报修电话、出台抢修时限考核办法、实施专业化分工等措施,使报修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拓展收费方式、延长收费时间、增加缴费网点等多种办法,使缴费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完善长效机制。通过出台《行风建设管理办法》、《零投诉管理办法》、《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明察暗访管理办法》等制度,推动行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对服务窗口开展明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做到了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带动一片。

各位代表、同志们,四年来,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上级党委、纪委和公司党委切实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公司各基层党支部认真贯彻中央、省公司、荆州公司和仙桃公司反腐倡廉部署、狠抓落实的结果;也是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公司纪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四年来的纪检监察工作,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省和深思。一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方式实现、载体搭建急需我们进一步认真谋划和实践。目前存在的认识不高、氛围不浓、载体不新、形式不活等问题急需解决,营造拼搏进取的内部环境与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任重道远。二是全员素质、团队意识亟待提高,存在于个别党员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及少数职工不学无术、利令智昏等问题,一方面给公司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激化了干部和职工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矛盾,造成公司系统多头信访、转办信访高发的局面急需扭转。三是制度反腐力度需要加大,部分制度落后于形势需要,制度执行存在选择性和折扣现象,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问题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四是工作创新存在短板,由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性把握和深层次思考存在欠缺,造成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不够突出,权威性和品牌效应亟待增强。五是教育、监督、惩处、保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对违纪违规惩处失之于软、以罚代纪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公信力。

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今后四年工作建议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把它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既是对反腐倡廉战略的新定位,也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今后四年,随着社会监督、行业监管与执纪执法部门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员工的民主观念不断提升,客户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既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我们要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拓展新领域,开创新局面,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后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公司党风廉政建设“113长城计划”和荆州公司党委“3331”工作思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公司总体目标,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企、廉洁治企的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公司的各项工作保驾护航,为公司党委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今后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是: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四无二优”目标。

(一)“四无”:无公司机关管理人员和股级以上干部受刑事处罚的问题;无瞒案不报、压案不查、阻挠办案和有责不究的问题;无因行风建设纠建不力而影响和损害公司形象的重大问题;无因信访案件查办不力或工作失职而造成干部职工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及其他影响公司稳定的问题。

(二)“二优”:确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在荆州公司系统保持优秀行列。

今后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是:构建二大体系,突出三个重点,顺利实现“四无二优”的工作目标。

一、构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

(一)明确责任。结合实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各基层领导班子,细化到每位中层干部,做到职责划分清晰、责任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具体、完成时限清楚、保障措施有力,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

(二)认真履责。领导干部既要廉洁自律、做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各单位党政正职应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本单位职工和客户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及时掌握本单位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情况。要各负其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同步落实。

(三)严格考核。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建立科学的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努力使考核结果准确地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中层干部的奖惩、任用挂起钩来。要明确政策界限,综合运用组织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因失职、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中层干部,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二、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保护公司经济安全和干部员工政治安全

按照上级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一)强化教育,形成拒腐防变的内省机制。建立“大宣教”格局,做到资源共享,效果共参,评估共用,整体推进反腐倡廉教育。一要拓展宣教领域,将反腐倡廉教育拓展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使反腐倡廉教育的对象从党员干部延伸到员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二要丰富宣教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综合运用廉政党课、集体谈话、任前谈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三要创新宣教载体,采取他律教育与自律教育、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四要实施分类教育,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出现的不同问题、不同的时机和阶段,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践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五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为基础,以勤奋廉洁、干事干净为基本内涵,以正确行使权力、远离违法犯罪为重点,以建设和谐企业、廉洁企业为目标,深入开展廉洁文化“五进”活动,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辐射力,营造廉荣腐耻、从廉如流的人文环境。

(二)强化执行,健全反腐倡廉的保障机制。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体制机制。要抓好制度清理,按照“坚持、完善、废止”的要求,做好现有反腐倡廉制度审查、梳理工作。要健全制度体系,认真查找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使制度建设更具操作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要严肃制度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廉洁从业制度学习宣传,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执行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

(三)强化监督,完善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要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理念,整合监督资源,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措施,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要加强对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监督其严格执行民主决策、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促进基层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依法治企、廉洁治企。要认真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入手,把效能监察贯穿于经营管理之中,进行事前预防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和事后改进性监察,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三、突出案件查办工作,维护党纪、政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重视信访举报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解决越级信访、重复信访的问题;落实督办制度,严禁推诿扯皮、欺上瞒下、避重就轻,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就信访举报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排查分析,对其中纯属诬陷的举报予以澄清,消除影响,保护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反映属实的问题,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对职工和客户的合理诉求,按照规定妥善解决,努力使信访举报有明显下降。

(二)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要加强与地方执法执纪机关的沟通协调,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和对审计成果的应用,注重对信访举报件的分析挖掘,从中发现案件线索。要严厉查办党员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违反财经纪律、失职渎职、商业贿赂、私设小金库案件,保持反腐败的强劲势头。要加大对基层单位自办案件的督办和指导力度,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手段,加大惩处力度,确保办案质量。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处的严肃追究责任;对办案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予以表彰鼓励。

(三)注重办案效益。要深入研究探讨职务违纪违法案件的发案规律、特点和防范措施,查漏补缺,避免案件重复发生。要建立对受处分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回访制度,保障党员权利。

四、突出纠风和行风工作,不断提升公司社会形象

(一)强化机制建设。要健全行风工作机制,把行风建设纳入基层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目标管理,与文明建设、党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要坚持行风监督机制,主动聘请外部行风监督员,加强与政府纠风、新闻媒体等监督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要完善行风举报管理机制,畅通客户投诉通道,及时回复客户的意见建议,充分利用投诉资源,促进服务行为规范。要深化行风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促进员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服务承诺。

(二)拓展服务平台。要建立前台为客户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市场服务的管理格局,规范服务流程。要努力争取上级对窗口服务设施的投入,对营业窗口进行规范化改造,统一供电营业窗口标识、功能及设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公司系统统一的客户工程管理模式,适时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三)提升服务素质。要强化诚实守信教育,引导员工摆正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客户利益之间的关系,把优质服务从讲文明、有礼貌提升到以人为本、共创双赢的新境界。要强化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教育,开展专业与服务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夯实服务基础。要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塑造“国家电网”品牌。

五、突出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切实改善人文和人际关系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坚持以民主生活会为核心的党的基本组织制度,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促进领导班子团结。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形象建设,促进党员干部端正大局为重、乐于奉献的思想作风,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习作风,真抓实干、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和情趣高尚、公道正派的生活作风,确保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干净,形成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榜样示范力。

(二)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要树立纪检监察工作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与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加快发展相互协调、同步推进,做到坚定不移地支持开拓者、鼓励实干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努力培育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要以人为本,加大党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力度,加强对职工关心问题的监督管理,维护职工主人翁地位。要创新沟通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促进干部和职工、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对称,消除误会,增进理解,达成共识。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职工忠诚企业,感恩回报,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公司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未来四年公司的发展方向,让我们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企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为公司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借这次党代会的东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把公司纪检监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展望2014

展望2014

老师,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展望2014》。

2014年将要来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无论快乐、成功还是悲伤、失败,这一切都化作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展望2014年,我们更加豪情满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元旦在即,我们可爱的华夏神州又增添了一道新的年轮,我们的人生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但当你沉浸于欢乐之中时,请不要忘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更不要忘了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目标,新的人生起点。

2014,是新的开始,是新的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珍惜时光,策马扬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以不懈的追求创造新的业绩,奉献给辛勤的老师!让鲜花和掌声永远与我们相伴,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新集小学学校温馨!更加辉煌!

最后再次祝全体师生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快乐、学习进步、天天幸福!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2展望

2012展望

复杂牌局

中国经济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何去何从?这成为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一个共识是,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呈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众多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部分领域改革将深入而持续。

第一张 货币牌

稳健与微调

2012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将对稳健政策形成挑战。

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让市场记忆犹新:年初由于通胀的压力,政府开始收紧市场流动性,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收缩,贷款利率飙升,民间借贷疯狂,传导到实体经济上,下半年企业停产半停产时有发生,老板跑路也成为2011年的‚现象‛。

尽管在接近年底时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松动的迹象似乎隐现。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任务以及抑制通胀预期,2012年的货币政策仍旧保持稳健。

12月14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基调,并延续了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2年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很明显,2012年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增长的同时,确保抑制物价和通胀预期。按照当前的经济形势,稳增长的压力来自外部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2012年政府如何通过货币调控保持国内经济稳增长,将是一个挑战。

2011年l1月底,央行宣布,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考虑到之前国内已有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系列政策被一些机构解读为货币政策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任务以及抑制通胀预期,2012年的货币政策仍旧保持稳健,将有所转向的信号。同时,随着CPI 一路下行至11月的4.2%时,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期望已经从控通胀转移至保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认为,自2010年1月至今,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回收流动性,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但是当前通胀出现回落,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而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迹象也日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工业增速l2.4%,低于市场12.6%左右的预期,同时比10月的13.2%大幅回落,相对应的GDP增速已降至8.5%以下的位臵,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月反弹后已经呈现加速回落。

同时,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下跌至48,低于10月份的终值51,为2009年3月份以来最低。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促增长的功能将被日益突出,预计2012年政策微调的力度将加大。‛付兵涛指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货币政策并没有真正转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仅是为了避免经济波动的一个微调。‚虽然外汇占款在下降,但是对冲效应,松动不大。另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货膨胀依然高企,控制通胀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不能做大幅度的变动,要维持一个稳健的方向。‛

信贷的紧中偏松以及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确认政府维持预调微调的政策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预计12月份央行还主要通过维持公开市场的整体净投放加大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将对经济增速以及工业产出的下滑形成一定支撑。中投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稳增长放在首位,但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是个挑战。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集团主管李赖斯认为,2012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会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但到下半年,西方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固定商品价格同时起作用,可能导致通胀风险在下半年卷土重来。从投资角度来看,这还有可宏观审慎政策的转变,包括实行更严格的资本控制。

对此,中国决策层显然有所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从以往经验来看,虽然上一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为来看,虽然上一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201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但是在形势发生变化时,宏观政策会微调,甚至出现转向的现象。

付兵涛也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仍适宜维持稳健基调不变,但应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更加体现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认为,目前通胀压力虽然稍小一些,但是还存在,一定要控制好通胀预期,不要把预期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通胀。他建议,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松—下货币政策,但是要警惕‚放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放缓,通胀压力再抬头。

目前中国经济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推动的结构调整,这些因素与外部经济动荡相叠加,使国内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明显波动。

宗良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解决好通胀和经济增长有机结合的同时,避免放缓调整经济结构。国家政策是依据整个国家经济情况来定的,主要是围绕保增长、控通胀、调结构这三个方面的有机平衡。

第二张 财政牌

‚积极财政‛真意

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内涵,将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宏调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两张牌之一的财政政策将继续‚积极‛。

这正符合了明年‚稳增长‛的战略全局。积极财政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这一轮始于200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每年因为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同,其内涵也有所差别。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将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新内涵解释为,‚这将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从‚积极总量‛转向‚积极结构‛

2012年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

‚2008、2009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加政府支出为特征,如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而201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从积极的总量政策转向积极的结构政策,着力点就是结构性减税和支出结构性调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说。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动向。

2012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判断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经济运行多年来的结构失衡等日益凸显的矛盾。财政政策的功能就是强调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过程中,理当发挥主力作用。

财政政策本应兼顾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考虑。刘尚希指出,过去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财政政策过多地反映的是经济属性的部分,即GDP增长。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要转向考虑其社会属性的方面。这也是本次以‚结构性减税‛和‚优化结构向着公共投资方向调整‛的真正考量所在。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其中,11月当月全国财政收入6457.32亿元,同比增长10.6% 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2011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已成定局,这为201年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

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便是明年的财政赤字安排。高培勇说,中国的财政政策,不管名号怎么改变,实质内容是要看赤字规模的变动,从赤字比去年增加还是减少,来看中央的实际用意。而据本刊记者了解,明年财政赤字安排总量会有所减少,在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安排会有所提高,增量主要用在保障房建设上。

结构性减税:重心所在

高培勇认为,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之一的‚结构性减税‛,甚至将比‚增支‛在积极财政政策中更应成为重心所在。

过去三年中,在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反危机操作之后,‚粗放型‛扩张对于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现。另外,出现了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一些社会矛盾。故而,财政上的扩张举措,减税有可能取代增支,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2011年,政府已就‚结构性减税‛出台了多项税改措施,如年初在上海重庆开启房产税试点、上海开展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对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税负、股票交易印花税等份额相对较小的税种的减收等。

‚从阶段性上讲,结构性减税这两年已经有了一些进展。虽然减税力度有限,税负减少的规模比重也较小,但总体它还是在减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且每年的着力点也是在变化。具体到明年,结构性减税将会继续推进,也将会有新的着力点。‛

这个说法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体现。明年税制改革中涉及到的税种为: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其中,房产税改革试点,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首次提及。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政策分为‚收‛与‚支‛。在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呼声也日渐强烈。‚应该退出的财政刺激是投资方面,加大的是社会性支出方面。‛刘尚希说,投资资金的安排只能放在在建项目的续建和收尾,而新开工项目应严格控制。

以教育支出为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应达到4%。财政部的数据也显示,教育成为2011年前l1个月公共财政最大的一笔支出,教育支出12332.4亿元,增长25.8%完成预算的86.5%。

另一个重点是保障房建设。前11个月住房保障支出3157.78亿元,增长73.7%(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2110亿元,增长1.3倍),完成预算的122.2%(含执行中追加预算形成的支出)。

这正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思路,即财政政策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4

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纲领性的文件要从实际行动来佐证。以2010与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的盘子为例,2010年相比于2009年,在教育、医疗卫生占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而住房保障支出占比则大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

而看2012年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否会按预期那样,向着民生领域调整,还要等待2012年财政预算报告的最终呈现。

除了财政支出在结构上向民生领域倾斜以外,还应注意对于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控制,如严控‚三公‛消费,加强预算管理。

2011年6月,98个中央部门被要求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引起社会舆论关注。虽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细节模糊等问题,但仍然是向着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透明、公开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第三张 地产牌

保障房杠杆

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使其达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此方可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格局。

2011年,以公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建设首次被臵于舞台中央:公租房发展意见等政策相继出炉;重庆开启造房运动;保障房融资路径被反复研讨;‚常州会议‛更将保障房建设力度推至新高;580万套保障房只是开端,2011年这一数字被提高至1000万套,地方政府的‚军令状‛还要在2012年继续签下去。

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这也意味着建没资金面临巨大压力。根据测算,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投资13万亿元左右,仅靠中央财政显然不够。如何融资成为政府、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多数接受专家表示,保障房融资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使其达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此方可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格局。

一些专家告诉记者,解决融资难问题,政府需调动民间和社会的资本跟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除了财政资金外拉上了非财政资金,这样有些原来迟疑的银行贷款也有意愿跟进,更多的人参与可以提高信任度。这是政府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政府主导之下,房企也有不少空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马先标认为,保障房对房企而言,‚同样是一块大蛋糕‛。而事实上,在调控逐步进入深水区之际,保障房甚至成为不少房企的避风港。主打高端商品房的杭州绿城,在一年之前便成立了代建公司,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曹舟南对记者表示,帮政府代建保障房项目,已经成为代建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我们做保障房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监理式,我们平均造价2000元/平方米,保障房绝大多数是小高层;第二种是BT模式,由开发企业去替政府融资,完了以后再投到保障房建设;第三种是BOT模式。‛曹舟男说。

贾康非常认可BT模式。他认为政府找个有资质的企业做,可以把付款往后拖,民间资本先做,在两三年后把款还清。如果工期是一年半,建成后先给企业几批款,同时计利息,就把资本风险挪到后面去了‚民间资本同样是完成了自己的投资回报,而解了政府当时的急。就像今年1000万套,如果我们加入比较多的BT的方式,虽然有一个时间差,但是给政府帮忙。引进合作也是通过竞争才达到的.一点不含糊地保证质量,保证规划里面的设计。‛贾康说。

对房地产市场而言,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资金池,保障房建设也不例外。而现行体制下,银行尽快进行金融创新,则是其对建设保障房最有效的支持方式。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丁佶春表示,在保障性住房的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整体金融服务方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是加快产品创新,保障房的范围和目标都比较广泛,所以我们还会加快推出公租房贷款、棚户区住房改造贷款以及旧城改造的专有信贷产品。另外对于保障房来讲,确实需要信托、基金、保险以及私募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融资工具组合提供融资便利,而不简单地是商业银行信贷表中的一项。‛丁佶春说。

从人人有住房,到人人有房住,政府的目标已经转变。在财税体制、土地制度、贫富差异等根本因素短期无法解决的前提下,‚住有所居‛无疑是现实状况下最合理的诉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就是‚住有所居‛的最现实路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表示,当前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有不少工作要做:‚首先要抓好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需要,严把质量关,把保障房建成百姓的安心房。‛刘志峰说。

完善准入、退出和运行管理机制也是保障房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要完善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制度,实施部门联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动态监管,严格退出机制。‛刘志峰说。

刘同时表示,应利用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时机,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双轨制‛已成共识,这也是新加坡,香港等地早已探索出来的路径。‚解决住房问题必须要调整我们的住房分配制度,一部分高收人群体以改善和舒适性住房为目的,需要靠市场;那么中低收入或者说是低收入的不可能靠市场来实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苗乐如表示,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应对。

苗乐如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发展房地产企业还是发展房地产市场,推进保障6

房建设归根结底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住有所居,要解决社会群众住房的问题。‚调控的实践、市场发展的实践回过来就是中央确定的建设保障房的政策。这是一个长期的、顶层设计的思想,是中国住房制度建立、包括供给和分配的制度。‛

第四张 产业牌

‚新兴战车‛启动

在寻求产业突破、渴望技术变革时,不能忽视寻求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后者才是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根本途径。

2011年是中国产业经济转型确定目标的一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共7个产业领域,45个细分产业,被定义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定》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截止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的资金、政策的支持力度最为明显。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上千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还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关照,新能源汽车不仅不受限购、限号等政策约束,而且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还享有3万元到12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目前,在出租、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已投入运营新能源汽车近万辆。截止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已在27个省(市)建75座充电站和6000多个充电桩。

私人乘用车也开始破冰。2011年年中,比亚迪公司在A股招股说明书中公布:旗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共销售:365辆、纯电动汽车E6共销售53辆;江淮同悦电动车于2010年年底也投放市场586台。

虽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数量依然寥寥无几,但是,破冰意义非凡。

国都证券分析师李元认为,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闸门已经被打开,新能源汽车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已经开始。

据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测算,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预计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高速度增长。

如此高的增速,难免有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被短期政绩、业绩冲昏头脑,全力超速行驶,难免失控翻出赛道。‚目前,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出现了阶段性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局面。‛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表示。

以多晶硅光伏发电设备为例,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年增长超过或接近100%,多晶硅太阳能企业数量达:300家,实现产能8000兆瓦,而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仅有400兆瓦,剩余7600兆瓦全部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5%。

然而,如此庞大的产能,却没有令中国企业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市场话语权的实现。2011年11月8日,美国发起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首个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几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本已陷入低迷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旦美方胜诉,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只增加10%关税,就会造成灭顶之灾。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全面洗牌。

2011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光伏产业面临的困难可能不是短暂的,关键是企业要进行整合,技术上要有飞跃。要积极应对,不要消极等待。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是‚培育发展‛。财政部将于2012年下调73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其中包括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这将会有力推动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的引进、利用,对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有专家指出,欧债危机,为中国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宝贵时机;但亦有专家指出,欧美国家正在反思‚重金融、轻制造‛的做法,纷纷提出‚再工业化‛,这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造成严重挤压。如果应对不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可能又沦为世界工厂的打工者。

除了光伏产业,在新材料领域也不乏‚速度失控的战车‛。

作为新材料产业中的子行业,碳纤维正经历着一波空前的投资热潮。有技术背景的和没有技术背景的都在上碳纤维项目。除了民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钢铁、中国建材、中国恒天、首钢国际等都已‚大手笔‛介入。2010年中国碳纤维产能达到5000吨,2011年将达到8000吨。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只注重产能的提高,而缺少碳纤维核心技术的研发,大多扎堆在碳纤维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上,虽然大飞机、风机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前景广阔,但是能够满足此类需求的国产碳纤维产品,却是寥寥。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副主任方巍表示,全球碳纤维市场95%以上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2009年中国碳纤维自给率仅为16.1%。受技术不成熟、装臵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许多国产碳纤维装臵不能正常开工或处于停产状态,平均开工率仅有10%。中国碳纤维企业倍感‚骑虎难下‛。之前的巨额投资难以收回。

有专家指出,在寻求产业突破、渴望技术变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寻求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后者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路径。

第五张 动力牌

人的城镇化

政府在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城市资本向农村现代化产业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从全球化轨道转变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如说。而推进城镇化是实现宏观经济结构从外向型需求向内向型需求转型、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的关键因素。

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化。2011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突破正表现在重视入城农民工,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显示,中央将进城务工农民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和重点。要求部分中小城市放开农民工户籍控制,鼓励中小城市解决入城农民的权益和社会福利,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分析,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当前,农业GDP约占总GDP的10%,城镇化率接近50%,意味着近50%的农村人口只分享了10%的GDP。农村人口过多、收入太低是三衣问题的本质。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衣民工往往由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务工,如果发达地区吸纳一些欠发达地区人口,区域间会相对协调。

从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看,衣民工收入低,且农民过去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决定了他们把收入主要用于盖房子,在工业品方面消费力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妨研究,每l%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至0.34个百分点。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0.9%,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一1800万,将会直接拉动中国消费市场。

国研中心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的年均增加比率约在0.8%至l%,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5—56%,城镇人口将达到7.5亿到8亿人,中国将由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二元结构型社会转变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型社会。

为了实现人的城市化,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中哪些应该得到优先发展—直以来备受争议。

2011年6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一些学者眼中,这是人口要向大中城市带、都市群相对集中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2011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交通通信网络完整、城市间经济联系密切、地理区位优越,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反映出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基本特征是集中均衡,既要均衡发展又要相对集中,小城镇发展不能遍地开花。

中国有近2万个镇,包括19000个建制镇和约2000个城关镇,不可能都能发展起来。如果重点发展2000左右城关镇,每个城关镇镇区增加吸纳人口至10万左右,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农民入城问题。片面强调小城镇发展,会导致达不到规模城市标准、难以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不过可以考虑将小城镇建设与大都市群结合起来,如在两个城区问发展若干个小城镇,或在大都市群周围发展卫星城镇。

肖金成分析,通过这种将空问距离取代时间距离的方式,可以弱化偏远城镇的区域弱势,强化成本优势。因为这些小城镇土地级差地租较低,菜价、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低,从而能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大中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珠三角、长三角、东莞的小城镇现在已经都发展起来,即减轻了大城市压力,也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要求农民去中小城市、小城镇,肖金成说,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关键在增加中小城市、城镇的产业承载能力、人口接纳能力。

出于就业选择,当前在中小城市尚未承接足够产业之际,人口主要在向有就业岗位的大城市集中,给大城市带来巨大的财政和人口压力。农民工难以在大城市落户,享受不了户口后面附带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蔡继明说,在未来在统计指标上,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将在城市居住满6个月、12个月或一年以上的农民工都纳入城镇化体系,重点解决户籍问题,给大部分人城农民工提供户籍指标。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需提上日程。蔡继明说,当前很多进城农民还保留着在农村的土地、宅基地。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新农村,小城镇的建设也会给市场提供投资机会。农村现代化同样需要城市的支持,蔡继明说,未来城市资金、人才要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转移,为工商企业、房地产、金融提供巨大的商机。

第六张 债务牌

地方融资方式再造

一直以来,地方财政融资手段单一,这也是融资平台备受以来的原因。而找寻新的融资渠道,也催生各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

地方融资平台从2008年起暴增,到2010年引起监管部门及业内人士的担忧,开始进行清理,再到2011年引发社会关注的几起‚违约风险‛事件与更为严苛的平台管理,直至地方融资平台开始转型,前后不过三年多的时间。

2011年‚云南公路违约风险‛及‚上海城投变相拖债‛,虽然最终风险都得以化解,但是监管部门及市场依然保持谨慎,表现在对融资平台的管理更加趋紧。1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通常在前三年项目建设期付息,建成后才开始还本。因此,到了2012年将迎来到期还款高峰。这也是近年地方债务引起强烈关注的原因。

尽管地方融资平台经历清理整顿和极为严苛的监管,已经如履薄冰,但是,由于深层次的催生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源还在,平台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在未来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中,仍然要继续承担重任,‚但是必须要经过转型‛。

根据国务院及监管部门一年多来对融资平台下发的清理整顿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对此类融资平台转型方向的指引。

其中有政策要求,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

这类融资平台多数是近几年仓促成立的,往往只承担融资这项单一功能,把资金拿到之后交给政府投资,此后就不再参与,这导致不少融资平台公司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土地,成为进行贷款发债的融资机器。因此在它们落实完还款措施后,极有可能被取消或者兼并。

经整顿或新成立的地方融资平台要求必须有自己的经营性业务,从而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偿还借债。

‚融资平台公司需要向一般经营性公司转变,未来需要进一步划清和政府的界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也赞同这样的转型方向,‚今后的政策将会把融资平台公司引导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而不再是找钱人和直接投资者‛。

未来,融资平台将不仅能多元化地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且能独立做出投资、经营决策,参与基础设施市场化项目的竞争,由单纯的政府投融资工具转型为具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

‚但是首先要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分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对记者表示。市政道路、环境治理、学校等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资金应纳入预算,主要由财政拨款偿还;城市轨道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准经营性项目建设、运营则由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补贴;而港口、高速公路、电厂和医院等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运营资金则完全由地方融资平台自行筹措并偿付。

地方融资平台解决的是地方做项目融资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财政收入支出间的矛盾,以及匮乏的融资手段。一直以来,地方财政融资手段单一,这也是融资平台备受依赖的原因。因此,找寻新的融资渠道也催生各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

近年来,融资方式的创新主要包括直接融资、融资平台间接融资、BOT融资、土地出让收入等。而市场及学术界认为,最应该开启的融资方式,应是建立地方

政府债券市场。

10月20日,财政部通知,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政府债券期限分为3年和5年,合计229亿元。试点省份需及时披露本省财政状况,发债前提前两周向财政部报债券发行计划。

自行发债与自主发债的区别在于,自行发债是指总的指标由中央分配,例如发行规模,如何利用,未来偿还等。而自主发债是指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自主、项目自主、发债用途自定、偿债部分自负等。

所以,自行发债是中央代发与自主发债之间的一种过渡,有利于地方政府逐步建立稳定和规范的发债渠道。

记者在多个省财政厅局的采访中发现,地方财政系统对于自行发债的渴望还是相当迫切的,北京、黑龙江等都在争取着下一轮自行发债的试点机会。

有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提出过发债申请,总申请规模达3.3万亿元;与这批发债申请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地共有422个大型项目、1440个中型项目处于停工停建状态,总计需要资金2.17万亿元。

‚有可能逐步扩大试点。2009年就探讨2010年自行发债,结果等到2011年才谨慎地走了4个。明年有可能再扩大发债范围。但是还要紧盯发债的规模会不会变。‛赵全厚对记者说。

第七张 资本牌

资本市场‚6张牌‛

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将发力于何处?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在新的一年里,证监部门会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打出哪些政策牌?

从郭树清近日阐述的‚未来资本市场发展和改革的六项重点工作‛(以下简称‚六项工作‛)及证监会‚十项‛新政对资本市场做出的全面工作部署看,退市制度、分红制度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和内幕交易严打,都将是新的一年证券监管工作的重点。

三张“发展牌”

筹备多年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各界对2012资本市场最大的政策期待之一。2010年末,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就已经被视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号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一次次‚箭在弦上‛的消息过后,这一政策至今引而不发。

一个真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基本的特征是能够对处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够对应提供支持。但中国资本市场20年来,首先建起了相当于‚大学‛的沪深交易所,随后推出了作为‚中学‛的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这所小学得以建成。当前,欠缺恰恰是标准最低、需求最广泛的‚幼儿园‛,即场外交易市场。

眼下,虽然场外市场新政时间表仍未确定,但在谈及未来资本市场‚六项工作‛时,郭树清指出,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多层欢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并提到‚加快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建设步伐‛,让市场有了相关政策的期待。

而眼下的还称为‚新三板‛的场外市场,其各市场主体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积极备战:市场主办券商队伍稳步扩大,至12月初已经有58家,占比超过106家券商的半数。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也超过了百家。

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性失衡,是当前资本市场中公认的亟待实施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股市和债市作为市场两大直接融资渠道,其中仅是股市融资在近年来取得了大发展,而债市尤其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却始终严重滞后。这不仅制约了直接融资的发展,还拖累了股市,导致了直接融资主要靠股市‚一条腿走路‛的困境。

随着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到任,市场对于债市大发展也燃起了的希望。因为早在十年前,郭树清就曾撰文阐述债市重要性和发展方向。而在其就任证监会主席后第20天,证监会就公开表示,会‚协调并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

这被认为是掐到了债市发展裹足不前的‚七寸‛。因为多年来债市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发展,其核心障碍就在于‚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

郭树清提到的‚六项工作‛的第二点,便是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同债券筹集资金。

虽然债券市场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证监部门能够找准核性问题,针对性做推动解决,还是显示了其发展债市的决心。而作为债市发展‚破题‛之举的监管统一问题,若能在2012年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对债市发展而言将影响深远。

相比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和债券市场发展,‚国际板‛是否应该尽快推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

一边是上海市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外资企业迫切要求推出国际板,另一边则是除上述部门和企业之外,社会各界绝大多数人士对国际板的强烈反对。在两派意见的激烈交锋中,国际板—直处于‚准备就绪但尚无时间表‛的状态。

郭树清的就任,也掀起了市场对国际板将借势推出的一波猜测。因为在郭树清转岗证监会之前,曾明确表态应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而国际板也在其中。

但近日,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说,郭树清就任后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小板、创业板,也重点提了场外交易市场,唯独没提到‚国际板‛。‚这不可能是对‚国际板‛问题的忽略,而是在郭树清成为证监会主席之后,可能对‘国际板’问题开始转向了否定的态度。‛谢百三分析认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2011年已经闭得沸沸扬扬的‚国际板‛问题,会否在2012年‚袭击‛市场,还不好判断。

三张“改革牌”

郭树清履新不足一月,证监会就已经先后针对上市公司分红、新股发行定价内幕交易以及退市制度等股票市场运行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作出了相应政策部署。

市场人士表示,上述新政只是证监会监管工作的方向性部署,随着其新监管思路的明晰,一系列相应的配套细则也将随后逐步出台。

其中,规范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作为郭树清的‚头一把火‛,其细则被认为将尽快出台。

中国证监会I1月9日召开了郭树清履新后的第一次媒体通气会,表示将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科学决定分红政策,增强红利分配透明度。具体措施方面,证监会明确要求创业板公司需将分红承诺写入公司章程,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做重大事项提示。

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重融资、轻回报‛顽症由来已久,在众多市场人士眼中,证监会这一表态被认为是监管层开始纠正股市功能错位、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信号。

股市的优胜劣汰是其优化资源配臵功能的根本体现。但在中国市场,虽然对上市的条件设定非常严苛,但监管部对已上市企业的监管和处罚被指过于轻松,一些持批评态度者甚至认为退市制虚设。

如今,郭树清上任后的‚第二把火‛句了退市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坚决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成为退市制革的方向,而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制度改革则是证监会改革退市制度。

11月28日,深交所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征求意,从增加退市标准、完善恢复上市审准、缩短退市时间、改进退市风险方式、设立单独的板块和退市后的去等六个主要方面对创业板退市制度完善。

事实上,在创业板推出之后两年来,会已经多次表态要完善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在内的整个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

如今,退市制度改革已经从创业板起步,至于2012年能否借势推广至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从而全面启动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仍具有一定的政策悬念。

另外,虽然新股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工作并没有直接出现在郭树清谈及的‚六项工作‛中,但是近日沪深两大交易所‚掌门人’同时‚炮轰‛基金公司哄抬新股价格,却是史无前例的。

2011年底证监会相关人士公开称,籽‚多管齐下‛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以及‚作为监管机构,我们难以给出市盈率的合埋标准,但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努力,加大改革和完善发展监管力度‛,从上述表态中,还是让市场对于下一步证监会完善新股发布制度有了政策期望。

第八张 企业牌

创造均等的就业机会

制定出一套公平、开放、有保障的规则,让央企、国企、民企、外企都参与进来,才是政府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健发展。

世界银行指出,改善商业环境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给商业发展造成了束缚,如果进行改革,将使国家经济增长率提高2.2个百分点。

显然,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会激活市场中所有的细胞,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与中国政府持续改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逐年上升。‚这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不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环境在不断改善,创新力在不断增强,把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不存在问题。

2011年11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的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该调研涉及6000乡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为49%、41%。

实际上,一些研究人士也指出,政府存在对一些行业、领域管得过细、过深的问题,而激活市场,很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政府放手。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商业成熟性并不高,中国创新亟待提高。作为创新主力的企业,垄断国企处于养尊处优的垄断地位,很多没有创新动力和压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目前正常经营和生存都步履维艰,很多没有资本和能力创新。‛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过去的刺激政策更多地偏向了国有企业。‚从这些年来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体量在大步增加。比如中国三大国有银行,利润600多个亿,已经与500强民企利润相当。这应该引起中央的重视。提及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创造就业、贡献税收、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每一次宏观调控对民企的影响都大于国企,每一次调控都是国企的壮大‛。

‚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微观干预’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建议,下一阶段应尽快打破垄断,尽快对民营企业开放市场。而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对于政府下一步急需要进行的改革,重点应放在‚放宽准入,鼓励产业竞争,推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这些国家因为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

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樊纲建议,国家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政策上松绑,地方政府也应该进行思考,‚我们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我们的制度,调整我们的政策,清理我们的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我们企业做得更好。‛显然,这也是企业界的心声。

向文波告诉记者,‚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还应该放宽管制。温总理曾说,如果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审批。但是现在审批还是很多。在当前,不审批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我认为,作为职能型政府要做的是,放宽政策,减少行政审批,这样才能培养大量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什么事都是政府规划好,企业就没有能力参与到世界级别的竞争。‛向文波希望政府尽可能放宽经济管制、对资源的配臵,大力扶植民企的发展。

美铝公司全球副总裁陈锦亚对记者说,政府的角色是规则制定者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对一个市场来说,机会均等是市场良性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市场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释放。‛

第九张 央地牌

央企关系重整

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从‚增强财力‛和‚理顺事权‛两个方面考虑,即增加地方收入和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一系列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表述为:未来五年要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因此,央地财政关系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最基本关系的调整之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整的大背景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多重因素导致财权大幅上收,事权层层下放,中央地方政府财力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开源‛的内在冲动——信贷和土地成为地方为自己筹资的两大最主要模式。可以说,中央地方财力与事权的非对称性是现在地方融资平台与土地财政的根源所在。

概括说来,在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从‚增强财力‛和‚理顺事权‛两个方面考虑,即增加地方收入和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2012年,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将有更多期待。

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是事权、财权、财力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对央地财政关系界定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财力一般是指一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包括自筹的和上级转移的。增加地方政府‚财力‛改革,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地方政府的‚自筹‛收入,基本上分为普通的税费收入,及右‚第二财政‛之称的土地财政收入。而地方融资平台即使并不纳入地方预算,但因其与地方财政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故也可放在地方‚自筹收入’的部分,是地方税收的超前获取。

土地财政与融资平台,在2011年都经历并不好过的一年,明年的改革方向,必将面临转型之苦。而另一个需要重点期待的,便是税制改革,包括增值税、房产税、资源税的改革已经在2011年拉开帷幕,或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增加财力‛改革的着力点。

增值税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营业税则基本上是地方收入。如果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必然涉及财政体制的大调整。一直以来在税制改革领域,增值税营业税改革都是阻力最大的税种。而今年底,上海开启了增值税试点的口子,可见上层对改革的决心。

而房产税和资源税,则会在增加地方稳定的税源、完善税制改革方面发挥作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这几个税种的改革进行强调,可见,在2012年,以上几种税种的改革步伐将会再次加快。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新的渠道也正在形成。今年的广深沪浙四地自行发债试点,就是最好的说明。未来,加大试点范围,扩大自主发债规模。向着资本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

而在转移支付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改革进展,在最近备受瞩目的预算法修改种可能会得以体现。‚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为主要目标‛,可能写入修改后的预算法,弥补现行预算法中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空缺。

2012年,全国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将全面推开,这在解决基础政府财政困难的问题上,或能带来积极的一面。

而在加大地方‚财力‛的同时,解决央地财政关系的另—方面,则应从‚事权‛方面改革,即理清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事权指的是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而从多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来看,关于‚控制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改革明显落后于‚增加财力‛的改革。

对事权划分的理解,通常是指政府体系内部的分工,通俗地说就是各级政府‚应干什么‛。这种政府层级之间的分工与界定,有助于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这一问题上,目前国内学界的共识只是概括性的:各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分别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生产、提供,例如国防、外交、社会治安、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等各项事权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做出明确的分

工和界定。

值得注意的是,事权改革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中启动。2011年7月1日,《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开始正式实施。作为省级政府的规章,《规定》的出台为广东的县镇事权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明确操作规范。

为深化并延伸广东省的实权改革,广州市开始进行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在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市向区(县级市)下方64项事权,进一步扩大区(县级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权限

‚事权的划分非常困难,我们梳理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经验,认为法制化对市场化的明晰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对记者说,‚破解事权划分的难题,需要加快国家的法制化进程。‛

有学者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政府间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实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臵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是决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基本前提。

2012年,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的改革,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是财政领域核心法律的《预算法》或将开动改革。在11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按照流程,该草案最终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或将有望在最近的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

这部涉及到财政领域方方面面利益分配的核心法律的修改,必将改变诸多利益、责权分配的复杂格局。

第十张 汇率牌

人民币汇改选择

应该回到如何推动国内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上来。

1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改连续十多个交易日跌停的罕见场面,暴涨400余点至6.3294,创2005年人民币与美元结束挂钩以来的最大涨幅。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按月下跌0.6%至6185亿元,离此前市场预期的年底1万亿元人民币存款的目标仍有差距。

一边是人民币期权交易市场上的短期贬值,一边是境外人民币储量的下降,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市场人士担心建立在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似乎已到达无法推进附临界点。

‚应暂时停止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应该回到如何推动国内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上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这样认为。

自2008年中国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路线以来,人民币地位不断上升。2011年前10个月,人民币跨境贸易总额达到9570亿元,一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截至2011年11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存款达到6185亿元,三年内18

增长了10倍多。

2011年,香港金管局曾高调在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地进行人民币业务路演,场场爆满的客座率几乎让人产生一种希望,即人民币跨境结算似乎在来年便可轻易实现。

然而,在这急速膨胀的表彖下,人民币能否‚好风凭借力‛,就此登上国际舞台,还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要想完全国际化,人民币必须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如8%或10%。‛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长丁志杰教授认为。

迄今为止,中国与9个国家签订总额在8000亿元左右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多数为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需要满足人民币基本可兑换,以及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这些条件。‛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对记者表示。

一个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人民币无法实现自由兑换的前提下,由于在岸离岸的人民币汇差日渐扩大,更多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的行为将随之涌现。曾有市场人士指出,跨境贸易自开放跨境民币结算以来,就存在大量的虚假贸易资金,这种虚假资金一度占跨境贸易资金的80%-90%。

此外,在2011年9月人民币出现汇差倒挂、短期贬值之态时,不少机构客户更通过各种渠道在港抛售人民币,买入美元,从中获取无风险套利。10月,热钱离场带走了1800亿元人人民币,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浮动增大,贬值预期亦加大。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顺差的前提下,国际投机资本选择进入国内牟利;而当情况相反,人民币继续快速升值缺乏理由,资本则会选择流出。‛国海证券分析师宁宇表示。

宁宇认为,这令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从2005年汇改以来的‚小步快跑‛转向‚小步慢跑‛阶段。

上述种种现象旨在说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那么一旦贬值预期出现,市场持有人民币的热情将太大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亦将随之受阻。

‚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民币需要逐步地、有序地走向可兑换。‛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5月陆家嘴论坛上如此表示。

换一个视角而言,目前正是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契机。

梳理2009年以来中国推进人民币业务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中国目前仅是在以国内金融市场为核心,将人民币业务扩展至境外市场;而以此思维模式建立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充其量也只是发挥着一个离岸结算中心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则需要四个条件,一是资本项目逐渐、有序开放;二是人民

币境外流通及离岸市场发展;三是利率市场化,四是拥有一个基于市场化原则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沈建光博士认为。

在当前情况下,中国推进的人民币跨境业务,无疑只是在未解决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的独舞。

事实上,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应借助本次机会,加快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被动升值和抵制升值皆非良策。如果采取被动升值的态势,其最大的坏处便在于无法确定所谓均衡汇率的实际区间。‛沈建光认为。

在他看来,最好的方法无疑是在实现有效的浮动汇率下,增加人民币的浮动区间。目前,央行规定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日间波动幅度为与中间价上下的千分之五。

中国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同样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符合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更预测,央行将很快加大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区间的改革,最早的时间将是2012年1月。

下载展望纪录片新形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展望纪录片新形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年度展望-2018

    2018年投资展望 韩冬 一、 宏观 (一)国外:复苏中 1、美国。经济形势较好,政治稳定,缩表+加息;注意距08年已 10年,股市是第二长牛市;欧盟:政治稳定,经济向好;日本:稳定复苏; 小结:社会动荡......

    展望2014

    展望2014 打造美好中国梦的海州篇章展望2014 打造美好中国梦的海州篇章 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希望。美好中国梦的海州篇章至少应该包含经济腾飞的富强梦、扬眉吐气的争......

    2014展望

    2014展望走过昨日合力奋斗的岁月, 踏上明天超越梦想的征途; 2013已去,带着丰硕的成果,带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一直心怀感恩, 2014刚到,送来美丽的希望,送来温暖的祝福,我们坚持创造感动......

    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浅析(范文大全)

    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浅析当前,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确保统战工作富有特色、富有活力......

    新形势实践育人

    新形势下实践育人效果探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

    建立新形势工作制度.doc

    ************建立新形势下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

    新形势 新征程

    新形势 新征程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胜利召开,毋庸置疑,这是一场举国欢腾、全民期待的的盛会,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过去的五年砥砺奋进取得的种种成就,......

    驾校新形势管理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驾培行业 不经意间,很多城市中一下子冒出了为数众多的驾校,几乎每天都可以从不同的媒体上看到这些驾校所作的广告。机动车驾驶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已逐渐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