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学案

时间:2019-05-14 12: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翻译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翻译学案》。

第一篇:文言翻译学案

文言翻译学案

一、考点解读

本考点涉及两个方面:①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在理解文意与翻译句子中加以运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文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

技法指导

(一)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

①文言翻译的原则就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

例: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②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二)文言翻译方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二、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击”。

3.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此句译成: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4.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即“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楚国有贰心。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

补出。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6.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

如2012年高考山东卷“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语句中的“清宫”“亲信”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清理宫室”“亲近信任”。整个句子可译为:光武帝到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去清理宫殿,非常被亲近信任。

7.转述法(意译):去掉修辞,用简明的文字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缙绅:古代大臣上朝时将笏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缙,插。绅,腰带。

8.变通法: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

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根据常规翻译,“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没有了明确的主语,究竟是主人下马想饮酒呢,还是客人在船上想饮酒?这样就需要根据后面的文字“醉不成欢惨将别„„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了解到“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是主人和客人,所以此句

应当使用互文来进行翻译,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后上了船,举起酒杯想喝酒却没有音乐。

9.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整句可译为: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②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整句可译为:张良说:“遵命。”

10.扩充浓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

例:①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朗,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又如: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磅礴,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

(三)巧译几种文言修辞的方法 1.比喻的翻译

①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剽疾如猿猴。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②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③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2.借代的翻译

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析:“北”借代“元军”。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3.互文的翻译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并序》)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4.对文的翻译

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

5.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例1: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析:“兵革非不坚利”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可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6.错综的翻译

阅读古文时,如果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的基础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析:“洌”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原句译为“泉水味香,酒液清洌”则显得不合事理。如果把“香”“洌”

这两个词的位置互换一下,再翻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此句可译为“用泉水酿酒,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

7.婉言和讳饰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求雅致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婉言。因忌讳而用婉言则一般称为讳饰。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例: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析:“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的意思,这里表示谦恭,是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此句可译为“年龄虽小,但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8.夸张的翻译 ①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析:此句可译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站起来,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②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析: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上都有

父亲的名字”。

附录:文言句式

第一类: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者,„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也

梁,吾仇也 „者,„

粟者,民之所种 „,„

秦,虎狼之国

„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即„

梁父即楚将项燕

„则„

叩(叩:问)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

„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无标识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见„

徒见欺

„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

忠而被谤

动词本身表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

三、省略句

省主语

(静女)爱而不见,(静女的心上人)搔首踟蹰。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宾语

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 省介词宾语

归以(之)示成省介词“于”“以”

臣战(于)河南

又试之(以)鸡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

耻学于师([于师]耻学)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

覆之以掌([以掌]覆之)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乎„”

生乎吾前([乎吾前]生)

五、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

沛公安在(安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

何以言之(以何)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古之人不余欺也(欺余)以“之”为提宾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以“是”为提宾标志

唯命是从(从命)

六、定语后置

中心词+定语+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村中好事少年)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石)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利爪牙)

七、主谓倒装

快哉此风!(此风快哉!)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第二类:文言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3、“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4、“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

6、“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孰与(孰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看廉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廉颇蔺相如列传》)

8、“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10、①“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 “哪里用得着„„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何哉(也)”的意思是“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11、“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12、“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你不是三闾大夫吗)?(《屈原列传》)

13、“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哪里知道这就是你的埋骨之处呢)?(《祭妹文》)

14、“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相如虽愚钝,难道就怕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

15、“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16、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17、“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18、得无„„乎,反问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同样的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例: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19、“能无„„乎“,译为“怎么能不„„呢”。例:能无怨乎(怎么能不怀有怨气呢)?

20、“(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21、“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22、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例:妇啼一何苦(妇人的啼哭多么悲苦)!

2、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汝来何其晚也(你怎么那么晚才来)?

3、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何言之不实也(怎么说话这么不实在)?

4、“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

(三)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1、“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自然万物之中,只有人是最可贵的)。

2、“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例:臣有三剑,唯王所用(我有三把剑,任凭大王您使用)。

3、“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语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靠的不只是天时,而且因为有人才为他谋划献策。)

(四)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

1、“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如:若其不胜,为罪已甚(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五)表选择语气:

1、“与其„„孰若(无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杀了这个童仆,不如卖了他)。

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就是„„”

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开始,就是从敌方开始)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4、“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例:非死则徙尔。(不是死了,就是搬走。)

(六)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得无„„乎”“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莫非、恐怕、岂不是、只怕是„„吧”。如:无乃尔是过与? 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①„„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②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吧”。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4.“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七)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的(人、物、事)”“是什么”。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有以、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第二篇:文言翻译

《大同》: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

求诚信,修习亲睦。所以人们不只是亲近他们的亲人,不只是疼爱他们的子女,使老人能够安享天年,青年人能够不吝惜出力来侍奉老人、疼爱孩子,小孩能够被细心照顾,年老无妻、年迈无夫、年幼无父、年老无子以及残废、生病的人都能被赡养。男子有自己的职业,女子有好的归宿。财物,厌恶它被丢弃在地上形成浪费,却不是自己收藏;力气,厌恶它不从身上使出来,却不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闭塞没有发生,盗窃、造反作乱没有兴起,所以门从外面掩上却不关闭。这就是大同。”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为一家私有。人们各自亲近他们的亲人,各自疼

爱他们的子女。财物藏给自己,出力也是为了自己。把诸侯父死传子、兄死传弟作为礼制,把内城、外城、护城河作为坚固的屏障,把礼仪、道义作为纲纪。来使君臣关系端正,来使父子关系笃厚,来使兄弟和睦,来使夫妻和谐,来确立尊卑贵贱的制度,来划分田地的阡陌疆界、设立居住的闾里制度,来尊崇勇敢和智慧的人,来推重为自己的行为。所以阴谋因此兴起,而战争也由此兴起。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成为用这些制度治理天下的人中的佼佼者。这六位贤明的人,没有不郑重认真地对待礼的。用礼使君主处理得当的事情明白,用礼成全人民使他们诚信,使人民的罪过明白,使奖赏仁义成为定则,讲说人民使他们推让,把这些作为一定的纲纪给人民看。如果有不用这些制度的人,即使是居权势职位的人,也要把他罢免,人们都把他当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孔孟语录》

孔子说:“发大财与做高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当接受。穷困与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就不应当逃避。君子抛弃了仁德,以什么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仁德,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要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

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

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

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上感叹:“事物流逝就和这水流一样呀,日夜不停!”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察看一个人,只消看他现在做的是什么,以前做的是什么,他所追求的是什么。人的本质怎么能够掩藏得住呢,人的本质怎么能够掩藏得住呢?

古代汉语中,“视”、“观”、“察”三字都有看的意思,但是程度和范围都有轻重大小上的不同。“视”就是我们说的“看”,“观”则有“经常看”的意思,“察”则是“审视”的意思。1

这三个词的词义依次加重,包含了这样的意义:看一个人,要现实地、历史地、审慎地、一贯地去看,也就是综合考察的意思。这种观察人、认识人的方法,到现在也是适用的。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他的昨天,也要看他的今天,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一贯追求,察人者对此不可不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

把自己家的老人当作老人,把(这种待人态度)推及到对别人家的老人;把自己家的年幼人当作年幼人,把(这种待人态度)推及到对别人家的年幼人。

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后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 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 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 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人民最重要,国家在其次,而君王是最轻微的。所以,为老百姓所拥戴就可以作天子,为天子所喜爱就可以作诸侯,为诸侯所喜爱就可以作大夫。诸侯危害国家,就应当废旧而立新。

孔孟的这十二则语录,涉及面很广,内涵十分丰富,但有一核心思想贯穿其中,那就是“仁”。在孔子那里,“仁”主要是做人的标准。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实际上是把这种原本在血缘关系中已有的“亲亲”之心,发扬为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仁心、爱心。他强调不能因为“富与贵”、“贫与贱”而“违仁”,提倡“杀身以成仁”,显然是把“仁”崇尚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在孟子那里,“仁”主要是善政的标准。他提倡“仁政”、“王道”,实际上是主张用仁爱之心来治国平天下,将“爱人”演化为“爱民”,从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强调“为民父母”、“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显然是把“爱民”崇尚为政治的最高准则。

不难看出,无论是孔子讲做人,还是孟子讲政治,都是以“仁”为出发点的,从做人到治国,仁爱之心一脉相承,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学核心。这仁学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人格修养。

《君子之交淡若水》

桑户先生说:“您没有听说过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碧玉,背上出生的婴儿就跑。有人说:„他是为了钱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碧玉,背着出生婴儿就跑,为什么呢?”

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婴儿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离弃;以天性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包容与相互离弃差别也就太远了。况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切,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七月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第三篇: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

一、刘恕,字道原。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二、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给他们热水,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叛决。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您平反了很多人,依人之常情谁不贪生,只恐怕这些首犯见同伙免罪释放,不肯甘心,我深为您忧虑。”崔仁师说:“凡定罪断案应当以公正宽恕为根本,怎么可以自己为了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而不为他们申诉呢!万一判断不准,放错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孙伏伽羞惭地退下。等到太宗派的人到了当地,重新审讯犯人,他们都说:“崔公公正宽仁,断案没有冤枉,请求立刻处死我们。”没有一人有二话的。

三、彭雪琴极力主张过俭朴的生活。有时私行察访,穿着的样子像个村夫野老。巡视长江时,每到一处营地,军官们总是急匆匆地把厅堂里陈设的古玩及华丽的摆设全部撤去,才敢迎接(彭雪琴)入内。有个副将,用一千两银子买来一架玉制的编钟,听说彭雪琴到了,急忙捧着往里跑,(哪知在手脚慌忙中,)玉编钟“砰”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彭雪琴看见了,笑着说:“可惜啊!”副将吓得几乎要冒出冷汗,不敢抬头看他一眼。

有人到彭雪琴所住的西湖退省庵去拜访他,他穿着粗丝织成的衣服,外加一件羊毛短褂,而且好几处已裂了缝,帽带的颜色也泛黄了。居室里除了笔墨纸砚外,只有两只竹箱子。(客人坐了)很长时间后,他吩咐开饭,几盘蔬菜是他园子里自己种的,中间仅放一盆肉罢了。[

四、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捉拿。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

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那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终年六十一岁。

五、有个人叫宗泽,是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豪爽有大志。靖康元年,任命他去磁州作知州当时太原失守,在两河地区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委不肯前往.宗泽说:“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困难,这不行啊.”当天就独自骑马赴任,只带了十多个瘦弱的士兵.到达选后,修缮城墙.疏浚城河,整治兵城,招募义勇,开始作固守不动的打算。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到开德,打了十三战都取得了胜利。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20多次,每次都被潜善等所阻挠,忧愤成疾,于背上生疽。宗泽感叹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日,风雨交加,天昏地暗。宗泽没有一句话问到家事,却连呼三声过河,然后去世!

六、熊鼎,字伯颖,是临川人。元代末年熊鼎被乡里推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贼寇**,熊鼎聚合乡里兵丁自行守卫。陈友谅屡次威胁,熊鼎都没有顺应他。邓愈镇守江西的时候,多次邀请熊鼎相会,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向朝廷)推荐他。太祖想授予熊鼎官职,熊鼎用双亲衰老(需要照顾)的理由而辞谢了,于是留在熊鼎的幕府之中辅助军队事务。等到母亲去世并守孝期满之后,熊鼎这才应召到了京师,被授予德清县丞的官职。松江人钱鹤皋反叛,相邻的郡治都非常惊恐,熊鼎予以镇守抚慰使他们得以恢复平静。后来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要求不派御史),皇帝都没有接受。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一起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

七、杨掞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掞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政治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掞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掞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掞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孟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

八、邴原字根矩,是北海朱虚人。家里生活贫穷,幼时丧父,隔壁有书塾,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

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等到长大以后,想要远游求学,拜访安丘孙崧,分别时孙崧写了一封书信给他。邴原尊重孙崧的意愿,不好意思拒绝他,带着孙崧的信告辞。邴原内心则认为拜师求学开导学问,只有志向高远的人才能做到学识通达,这不像结交朋友,要靠介绍来促成。书信对求学有什么用呢?就把孙崧写的信放在家里,继续外出求学。

九、王艮,字敬止,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考中进士。北平燕王朱棣带兵迫近京城,于是与妻子儿女辞别,说:“吃了人家奉的人,就要为人家效命,面临危险,当为人死,这是大义之事。我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解缙、吴溥与王艮、胡靖三人挨在一起居住。京城攻破前一天晚上,大家都集中到吴溥的家里。解缙慷慨陈词,胡靖也大义凛然,唯独王艮涕泪满面,一言不发。三个人离开后,吴溥的儿子吴与弼年纪还小,赞叹说:“胡叔叔能为大义而死,这是大好事啊!”吴溥却说:“不会是这样的,只有王艮叔叔将为大义而死。”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隔壁胡靖大声叫喊:“外面兵荒马乱的,赶紧把猪栏门关紧,小心家里的猪被别人偷了。”吴溥看了看他儿子,说:“一头猪都不舍得丢弃,难道还舍得丢弃自己的命吗?”一会儿,王艮家里传来一片嚎啕哭声,原来,王艮喝下了毒酒,离开了人世。

十、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我曾经阅看山人诗画,觉得大有唐宋的气魄。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

十一、李固,字子坚,汉中郡南郑县人氏,司徒李郃的儿子。李固的相貌身材很特殊,头顶有三骨突起如鼎足,额骨也突起,而且足下有龟纹。少年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因而能综观历代典籍,结交各地英豪。四方有志之士,多钦佩其风采而来求学。京城的人赞叹说:“又出了一位李公。”司隶和益州都叫郡府推荐他为孝廉,聘任为司空掾。他都没有到

任。

永和年间,荆州造反者起,经年不能平定,于是用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一到任,就派使者慰问境内人民,赦免造反者此前的罪过而让其重新做人。因此叛军统领夏密等人集中其党羽六百多人,自己捆了来自首。李固一律原谅并遣还乡里,使他们自相招集,告诉他们法不容情。不到半年,其余造反人员全部投降,州境清平。

第四篇:八年级文言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长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光采照人。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呢?”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他的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聊天,邹忌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丽;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不如他。晚上躺着想这件事,:“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于是,邹忌上朝廷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丽。如今齐国国土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宫里的妃子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想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说:“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规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规劝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的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几个月后要隔些时候才偶然有人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情,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他国。

细柳营

汉文帝的后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太守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用以防备匈奴。

皇上亲自去慰问犒劳守军,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的将军及属下(都)骑马迎送,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器,挽弓搭箭,天子的先行卫队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进来)。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军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吕不准(纵马)奔驰。”于是,天子的车队按住缰绳慢慢前行。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并命人告知:“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郭去。已经出了军营的大门,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刚才(在)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侵犯呢?”(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孙权劝学

开始的时候,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情,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很多事务来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来当博士呀!只是应当浏览群书,知

道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有很多事务,那比起我来怎么样?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和吕蒙议论政事时,(鲁肃)大为惊讶,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男子汉分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你怎么对事情的认识得这样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挚友,告别离去。

祖逖北伐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少时就胸怀大志。(他)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时)同睡(一处),半夜听到鸡叫,(就)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来舞剑。(后来)等到渡过长江,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酒。祖逖居住在京口,集合勇猛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王朝的战乱,不是因为皇上的昏庸无道而(导致)百姓怨恨反叛,是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派像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收复中原,(那么)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司马睿向来就没有北伐的志向,(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千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但是)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行招募。祖逖统率他的百余家世族武装北渡长江,(船到)江心,(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我如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有大江作证!”(渡江后祖逖)就把部队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招募到两千多人后进兵北伐。

公输

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攻城的器械,制成之后,(楚惠王)将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这件事,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来到郢城,拜访了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杀掉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请允许我奉献十金(作为报酬)。”公输盘说:“我行事的原则,向来不杀人。”墨子直起身,再向(公输盘)行礼,说:“请允许我解释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土地有余但百姓却不足,葬送不足的(百姓)在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可以说中聪明智慧。宋国没有罪却去攻打它,不可以说是亲善友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向楚惠王)据理力争,不可以说是忠心贤能。据理力争却不能取得效果,不可以说是能力高强,按照您的道义不去杀害少的人却去杀害多的人,不可以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认为墨子说得有道理。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对楚惠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惠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墨子拜见了楚惠王,说:“现在有人在这里,放弃他的彩饰的车子,邻居有辆破旧车子却想去偷来;放弃他的华丽衣服,邻居有件短粗布衣服却想去偷来,放弃他的精美饭菜,邻居有粗劣食物却想去偷来。这是怎样的人?”楚惠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的车子同破旧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麋鹿等动物布满了泽中,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而宋国,只不过是一个连雉、兔、鲋鱼都没有的国家,这好像精美饭菜同粗劣食物相比。楚国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等名贵的木材,而宋国却没有一棵大树,这好像华丽衣服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去攻打宋国,是与这三种状况同一类型。”楚惠王说:“好呀。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制造了云梯,一定能够攻取宋国。”

(楚惠王)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腰带作为城墙,用木片作为守城的器械。公输盘多次运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住了他的进攻。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的防守器械还很多。公输盘不得不折服,可是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来抵御你了,我不说。”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抵御我,我也不说。”楚惠王问其中的原因。墨子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谁能够防守,于是可以攻下(宋国)。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抵御的器械,在宋国的城楼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楚惠王说:“好呀,我不再攻打宋国了。”

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沿着一条溪流划船前行,(竟)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杂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下的花瓣繁多而纷乱。渔人觉得这里景象很奇异。(于是)又向前划去,想走到这片树林的尽头。

桃林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只见那里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里面)好像有亮光。(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洞口)开始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再走几十步。忽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这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衣服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得其乐。

(那里面的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有人)邀请(渔人)到家里(作客),摆酒杀鸡做饭(热情招待)。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才)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件件地向(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听到的事情,(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他人家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渔人)。(渔人在这儿)居住了几天,(就)告辞回去。这村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必向外面的人讲啊。”

(渔人)出了山洞,找到了他的渔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到武陵郡后,拜见了太守,述说这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原先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路了。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个德行高尚的士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计划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展了它的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人(和范仲淹同代的人)的诗词歌赋刻在楼上(他)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整个湖上。(它)连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水,(水势)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色啊,(这些景色)前人的描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洞

庭湖)往北通(到)巫峡,向南直到潇水(和)湘水,那些被降级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很多(都)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难道会没有差异吗? 像那连绵的春雨密密地下,整个月不(能)放晴,阴冷的风怒吼叫,浑浊的波涛翻腾到了空中;太阳(和)星星(都)隐蔽了(它们的)光辉,山岳隐没了(它们的)形迹,商人旅客(都)不(能)行走,(船的)桅杆倒下了,船桨折断了;傍晚天色昏暗,(只听见)老虎吼啸猿猴鸣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讥讽,(只觉得)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伤感到极点而又(使人产生)悲愤的感情了。

等到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此时)波澜平静,天色湖光,上下(相辉映,)一片碧绿(的湖水)无边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飞翔(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时沉时浮)。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青翠茂盛,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月光(像)跳跃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碧玉,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些带给我们多少无穷无尽的快乐啊!(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啊,那么就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宠荣(和)屈辱一并忘却了,(于是在春风吹拂中)端起酒杯,面对着清风(畅饮),那(真是)喜气洋洋的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好坏)(而)或高兴(或悲伤),(也)不因为自己(得失)(而)(或欢喜或)悲伤;处(在)高高的庙堂(上)为官,就为他的老百姓而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间闲居,又会为他的国君而担忧,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先忧愁,在天下人的欢乐之后才欢乐”。啊!如果没有这种,我与谁同道呢?(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而幽深秀丽的地方,(那)是琅玡山。沿山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下的,(那)是酿泉。(继续前进)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地高踞在泉水边上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醉翁亭)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他)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他的)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做“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是在酒上,(而)是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并且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你看那(早晨)太阳

(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逐渐)散开了,(傍晚)烟云回聚,岩谷洞穴(就)昏暗了,(这种)或明或暗(交替)变化景象,(就)是山里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天空显得空阔明亮)溪水低落石头露出,(这就)是山里的四季(不同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家),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那)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边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少少,(你)往(我)来(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造酒,泉水香甜,酒色(也)清净,山中野味、野菜,错杂地前面摆开的,是太守(在)宴请(宾客)。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是不是有人)弹琴奏乐,猜的人猜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于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而)站起,(时而)坐下,喧喧嚷嚷的,(这)是各位宾客(在)欢乐。(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但是鸟儿(只)懂得山林中的乐趣,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因为他们的乐趣而欢乐呢!喝醉了能够同大家(共享)欢乐,酒醒(后)能够用文字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没有了。那天,初更了,我划了一只小船,围裹着皮衣和带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只见)白气茫茫地一片,天空和云朵、山色、水光,上下都是白茫茫的;湖上(能辨别的)只有长堤的一线痕迹、一个小点般的湖心亭、一片草中般的我、小船和两三粒谷子般的船里的人。

来到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张毡子对面而坐,一个小童子正在烧酒,炉上的水正烧开。看见我来,他们非常惊喜,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杯后告别。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客居在这。等我下船,船夫喃喃地说:“别说相公痴迷。真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第五篇:文言句式 翻译

文言句式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C.六国破来,非兵不利,战不善

D.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2.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不能容于远近

3.下列各句中是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何恃而往?

C.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刘备,天下枭雄

4.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一旦山陵崩,信陵君何以自托于赵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8.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B.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①大王来何操?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C.虞兮虞兮奈若何?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 C.竖子不足与谋 D.翩翩两骑来是谁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1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君何以知燕王? C.重为乡党所笑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1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亚父者,范增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夫战,勇气也

D.洎牧以谗诛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5.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余三项的是()A.余是以记之

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大王来何操?

D.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16.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蔺相如者,赵人也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其人勇士 17.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庭中始为篱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汝是大家子

18.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臣本布衣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9.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B.秦人不暇自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王见之曰:“牛何之?”

20.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且焉置土石? C.余是以记之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1.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虽董之以严刑 B.①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唯弈秋之为听②忌不自信

D.①臆!微斯人吾谁与归?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2.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①请其矢,盛以锦囊②何陋之有?

B.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C.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②能谤讥于市朝

D.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二、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1)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2)“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3)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1)(2)(3)

2.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1)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2)“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

(1)(2)

3.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1)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2)“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3)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1)(2)(3)

三、高考真题再现

(一)(2008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译文: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文:

4.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5.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答:

(二)(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7.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8.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译文: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译文: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译文:

文言句式专练答案

1.A(A项是被动句,BCD三项都是判断句)

2.C(C 项中“于”只引进对象,不表被动,AB D三项都是被动句)

3.A(“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是定语后置;B 是宾语前置;C是被动句; D是判断句)

4.C(宾语前置句;AB D都是状语后置)

5.C(A为无标志判断句;B “者„„也”表判断;D“„„也”表判断)

6. A(判断句)

7.D(A “黑质而白章”省略主语“异蛇”;B “请以剑舞”省略谓语“为乐”;C “告以事”省略宾语“之”)

8.B(①是倒装句,②是判断句;A 都是判断句;C都是被动句; D都是宾语前置句)9. D(A宾语前置;B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于”;C固定句式)

10.D(判断句。A(我)弗敢专也;B(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C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11.C(例句和C项都是省略句,分别是“以钟磬置(于)水中”“竖子不足与(之)谋”;A B D 三项都是判断句)

12.A(状语后置;例句及 B C D定语后置)13.B(宾语前置;A状语后置; C D被动句)

14.C(判断句; A B D被动句)

15.D(省略句,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A B C均为宾语前置句)16.C(C项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17.B(B项是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18.D(D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余为判断句)19.A(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20.D(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21.D(①为宾语前置,②为状语后置;AB均为状语后置句;C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22.A(A①是状语后置,②是宾语前置;B都是宾语前置;C都是状语后置;D 都是被动句)

二、1.(1)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2)这镜子使我好痛苦。

(3)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人了。

2.(1)我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我凭着文章和正直的品德任职,不是庸庸碌碌靠人帮忙才做官的。3.(1)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诋毁陈轸说。

(2)我听说您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样的事吗?

(3)忠于国君还要被摒弃,我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

三、1.(上海卷)(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2.B 3.(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也是你的职分。

(2)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4.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5.深明大义(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6.C(贿,意思是“钱财”)

7.B(B项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忧”;A成为病态,动词;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8.C(①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③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②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④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⑤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⑥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⑦写子产从谏如流;⑧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9.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10.(1)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2)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3)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参考译文(上海卷)建中四年(公元738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参考译文(江西卷)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土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都是疑问句。

彼且奚适也 ——你要到哪里去哪?

奚以知其然也——怎麽样知道这个道理呢?何以知道是这样的呢?

下载文言翻译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翻译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翻译2

    3.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眼望穿文言翻译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

    必修四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不能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葫芦岛全程文言翻译

    一、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

    文言翻译五字法

    文言翻译五字法 王钟秀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

    文言段落翻译训练

    文言翻译训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对文中两个划线句子,任选一句进行翻译。(5分)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

    文言小短文 翻译

    1.艾子行走在河边,途中遇到一间庙,庙虽小但装饰很庄严。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一个人行走到水边,无法淌水过去,回头到庙里,然后拿了鬼王的雕像横放在水沟上,踩着他过去了。后来又有一......

    翻译文言句子教案

    翻译文言句子教案 一、《木兰诗》重点归纳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A、通假字 帖: B、古今异义 郭: 爷: 走: C、重点词语 惟: 旦: 暮: 度: 欲: 安: 十二: 溅溅: 戎机: 朔气: 策勋: 扶将: 扑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