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

时间:2019-05-14 12:5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

选入中学课本的名家名作很多,这些作品人们对它们阅之弥多,研之弥深。如果一味按传统教法,即使再深入,学生也处在被动的接受中,难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身份,也难以提高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更不能使学生越逾众人。文学作品的美是难以讲出来的,因为语言总是比心灵枯涩,即使能讲出来,也不如学生自己去用心体味出来的东西深刻。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注入一些活动,组织学生对名篇进行改写。这里的改写并非仅反映狭义上由此文体改为彼文体,还包括在原篇基础上加以引申,或增补(联想活动),或变革(改编活动),或深化(讨论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联。即对原作某些空白艺术进行适当联想,加以合理想象。有很多作品作者运用了一些空白艺术,省却言辞,看拟拙于表达,实际上大拙之下藏着大巧。在言不尽意下,显其神,概其貌,抒其情,表其意。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此不能随意带过,更不能轻意放过。而应细心体味,反复吟咏,仔细揣摩。如我在教《荷花淀》时,就组织了一次联想作文活动。水生从区上开会回来,告诉水生嫂他将到大部队去,通知完同村其他几户人家。“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着重号系笔者所加)坐在院子里等他”。文中写水生嫂等水生回来时神态是“呆呆地”,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其意无穷,其韵无限。当讲解到此处时,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想一想“呆呆地”的后面是什么,并让学生当场作文,口头描述。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展开联想与想象,有的想象还非常不错,不仅合情合理,还合意(见附一)。像这类情况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改。即对原作作恰如其分的改编。将此文体改成彼文体,在改编中加深对作品认识,提高写作能力。改编之前必须对作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谈得上改编,改编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再一次学习,也是对作品的一次创新,还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与提高。初五册,学习完第七单元戏剧后,有一个语文活动——编写课本剧。从此借鉴,每当学习完一编叙事性较强,或刻画人物较丰富的作品,我便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不仅对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如《蚊子与狮子》《农夫和蛇》《刻舟求剑》等改编,还对一些小说进行改编,如《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祝福》《药》等。一般来说,改编小说最好不要全文改编,而是截取其中一段,时间、地点、情节较集中,矛盾较突出,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这样学生才好改编,不至因操作困难而半途而废。(见附二)

三、议。即对课文当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作品主题、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人物的评价、篇章结构、文章构思、语言组织等,答案不求统一,但求争论过程,明白是非曲直,认清事物本质。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发言式,辩论式,交流式,演讲式;为了更好吸引同学,激发同学兴趣,还可以借鉴电视上的一些访谈节目形式进行。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备受学生欢迎,还收到很好效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对作品本身又是一次更深入的认识。上完《愚公移山》,我组织了一场“面对面: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上完《项链》,我组织了“有话好好说:谁的错”讨论课;上完《谭嗣同》,我组织了一次

用心

爱心

专心

“真情告白:谭嗣同的血该不该流”的演讲比赛;上完《雷雨》,我组织了一次“实话实说:我眼中的周朴园”交流会(以上两个话题有感于刘纪春老师的教学课)。这些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热烈响应,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深认识。学生加深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对事物的认识。如在“实话实说:我眼中的周朴园”交流会后,学生们都知道了人物性格并非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复合的,并非统一的,而是矛盾的。又如在“有话好好说:谁的错”讨论课后,学生们运用因果关系论哲学原理来分析玛蒂尔德的悲剧,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和那个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是事情发生发展的主要和根本原因,所以作品的主题在于讽刺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二、提高能力。《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说得很清楚:“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改写活动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同时由于改写不仅仅只体现在写作上,它还要求有语言表达、叙述能力、思维能力、认识事物能力,因此除在写作上有提高外,在口语表述上,对事物分析认识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还使学生在创造上有了施展的空间。

三、激发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据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其次是物理,语文排在第三位。也就是说,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表现出肯定的情绪并不强,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兴趣。改写活动,特别是一些讨论课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四、满足需要。改写活动还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最高一层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们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或承认,或自己足以引起他人重视。改写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思考毫无保留地说(写)出来,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还对他们的表现提出表扬,从而使他们得以实现自我。

附一:

水生嫂之所思所想

水生到别人家里去了,水生嫂望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明天水生就要走了,也许过个二三天便能回来,也许过二三个月才能回来,也许过三五年才能回来,也许„„”她忽然后悔起来:“我为什么要准他去呢?虽说是件光荣事儿,但毕竟人命关天,万一„„”她不敢想了,她想起身把水生追回来,可她终究还是坐下了:“算了,追是追不回了,再说哪能这么糟呢?我这是想哪去了!都是该死的小日本!唉,去吧,去吧,就这一次,等打跑了鬼子,再也不准他干这些事了,等打跑了鬼子,我编苇席,水生捕鱼,一家人舒舒服服过日子。可是,万一„„”恐惧又一次涌上心头:“去吧!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去吧!跟他们拼吧,横竖要死,与其坐等死,还不如去拼命,都不去,都活不成,跟小日本拼了!”水生嫂咬紧嘴唇,涨红了脸:“水生你去吧,家里我撑着!”她暗暗想。

(许勤)

附二:

第三幕

时间:华老栓买完人血馒头的当天上午

地点:华老栓家的小茶馆

人物: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康大叔、花白胡子、众人

[茶馆清晨开张,华老栓手提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客人冲茶(黑色的眼圈)]

花白胡子(疑惑地)老栓,你有些不舒服吗?(喝一口茶)——你生病了吗?

没有?(略沉吟)——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捋胡子)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闯了进来,停在老栓面前。)

康大叔(大声、粗鲁地)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唾沫横飞),你运气,要不是我消息灵„„

(老栓垂手听,恭敬地,满脸堆笑;华大妈送出添了橄榄的茶叶茶碗,老栓冲水。康大叔坐下,众人注视,不出声。)

康大叔(嚷)这病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吃下。

华大妈(面对众人,点头笑)真的呢,要是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

康大叔(伸手比划)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华大妈一怔,继而陪笑,搭讪走开。康大叔嚷,小栓咳嗽。)

花白胡子(起身,走向康,右手端茶)原来你们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笑呢。(低声下气,献媚地)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了一个犯人,那是谁家的!可是夏家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康大叔(提着噪子,惊讶地)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那个小家伙。(康大叔格外起劲,横肉饱绽,越发大声,众人瞪着眼睛,小声议论,面向康大叔。)

康大叔(大声地)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懊恼、气愤地)——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众人感叹、羡慕,康大叔扫视众人。小栓按着胸口,走到灶下,盛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吃。)

华大妈(上前,关切地)小栓,你好些吗?——你仍旧只是饿?„„

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包好,包好!(转脸对众人)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羡慕地)——这小东西可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茶客(气愤的)阿呀,那还了得。

康大叔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皱眉,众人摇头)红眼阿义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边说边从桌旁站起,伸手比划继而又落坐,呷了一口茶。)

骆背五少爷(兴奋地)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康大叔 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疑惑)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吗?

(众人附和,都不解地叮着康大叔。)

康大叔(不屑的神情)你没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众人一呆,刹时安静下来。)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众人 发了疯了。(众人继续谈笑;康大叔起身。)

康大叔(拍小栓肩膀)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小栓继续咳。康大叔退场。)

驼背五少爷(点头)疯了(确信的)。

(众人退场)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示范作用例谈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示范作用例谈

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但是,这样并不等于说,就能因此而忽略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艺术的示范,是行之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的艺术的示范,也是引领学生在文本语言世界遨游的航标。教师的艺术的示范,更是规范、提升、开掘学生思维的火炬。

一、范读,入乎其境。

在诗歌、散文教学中,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更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比如在教学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我作了这样的范读—— 节奏: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 重读: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

抑扬: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

缓急:“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

这样的范读,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仿佛与诗人同行在苍凉孤寂的贬谪路上,感受到诗人悲怆愤懑的情怀,无需作过多讲析,学生跟读、演读,即可。

二、范品,入乎其味。

品析课文中相关的词、句、段,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主要手法之一,然而,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阅读者,对文本词句的品析,有时候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有时候甚至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性品析,就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活动设计:“选择诗歌中的一句或一节,进行多角度品析”。学生的品析,大多是揪住几个词语、着眼几种修辞而已,远未达到“多角度”的要求,于是,我示范品析了这样的一组句子——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

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从后者,勇敢奔赴前方;

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与流水声嘶叫声的陌生凄厉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反映木兰的复杂心情。“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不闻”与“闻”对照鲜明,深刻表现了木兰忠贞报国的精神; 两个诗句,表现木兰离开家乡,踏上征途——远征,再远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两个诗句,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随着老师不断出示范例,同学们不断发出惊奇而叹服的喝彩,我让学生将范例品析的句子读一遍,尝试着总结出品析的角度,然后,自己再读诗,再品诗。接下来的品析,可谓异彩纷呈,掌声不断,学生品读之细、之奇、之妙,让人欣喜。

这里,老师的范品,不纯粹是品析方法的示范,更是拿这个“甜头”来“诱惑”学生自主品析诗句,品其句,入其味。

三、范写,入乎其艺。

读写结合,是一种知识与能力互相促进互为融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它以读带写,以写解读,既能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写?一方面,老师要进行一定的技法讲授,让学生找到写的“入口”;另一方面,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的成果以后,老师要适时展示自己的范写,既是对学生活动的示范性总结和补充,又能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从而悟其法,入其艺。

比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运用了“课文小作文法”的读写实践形式,在学生交流以后,我示范了四个“写”的片段—— 片段一: 《广场的一幕闹剧 》 第一场

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用手指赫)你在这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这个手指头?(环视人群,厉声)谁在嚷?

赫 留 金(诚恳地)长官,我好好的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用手罩嘴,咳)我正跟„„ 奥楚蔑洛夫(严肃的)恩,不错,(咳了一声,拧起眉头„„转身对巡警)你去调查一下,打个报告上来„„

群 众 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奥楚蔑洛夫(惊愕后自然)席加洛夫将军?哦!„„

片段二: “威武”的军大衣

本文四次写军大衣,是别有深意的。在开头,“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勾画的是一个外表严肃、威严的警官形象。中间写威严的警官把军大衣一脱一穿,分别是为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窘态和因咒骂将军而感到的恐惧和心寒。结尾处“裹紧大衣”,照应开头,再现他趾高气扬、却又不无尴尬的丑态。

课文明写军大衣,实际是为刻画这个势利小丑的趋炎附势的嘴脸而设置的“道具”。

片段三: 课文中的讽刺艺术

课文中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夸张和对比的巧妙运用。

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任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楚蔑洛夫在“变色”之时,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好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充满喜剧效果。

片段四: 孕育奴性人格的土壤

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是作者的批判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这四个示范片段,分别从描述情境、欣赏细节、分析手法、感受主旨四个角度来写,有些内容是学生写到的,有写内容是学生没写透的,有些内容是学生写作的盲点,学生通过阅读老师的示范性写作片段,重新回过头来,拟定了如下的标题,作为课文小作文的标题:1.可笑的“变色龙” 2.广场的一幕闹剧 3.威武的军大衣 4.赫留金的控诉 5.一只小狗的内心独白 6.课文中的“法律” 7.课文中的看客 8.课文中的讽刺艺术 9.孕育奴性人格的土壤 10.说说传神的细节描写 11.大量的省略号用得好 12.我喜欢课文中这样的一段话 13.《变色龙》内容简介„„

从这些题目的拟定,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教师示范作用下,学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艺术,而且,还内化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如果充分考虑其时机、内容、形式、方法„„,同时,积极考虑引导学生在教师范例的基础上,总结方法与规律,学习范例,超越范例,这样的示范,才是有效的示范。

示之以范,就是授之以渔。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三篇:地理课中辩论式教学谈

地理课中辩论式教学谈

石洪春

喻腊梅

一、地理课堂如何开展辩论式教学

1.辩题选择原则

辩题是辩论活动中所使用的题目,是一堂辩论课中最重要的元素,所有的辩论都由此而生。一堂辩论课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辩题。辩题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辩题要切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社会现实问题设计辩题,体现辩论的教育意义。

(2)可辩性。辩题要有一定可辩性,既有共识点又有争论点,才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和思维拓展。

(3)公平性。辩题在理论、事实和逻辑等方面没有倾向性,这样对正反方学生才公正、公平。

(4)适宜性。辩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要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探究意识。辩题还应简单明了,辩题不宜过大,课堂辩论毕竟不同于一般辩论,要求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进行。

(5)趣味性。辩题要有新意,具有趣味性、时代性、热点性等特点,这样才能辩之有趣,辩之有理,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师指导原则

(1)辩论环节与课堂教学结合。辩论应服务于教学,它是促成教学目标完美实现的一种手段、方式。课堂中的辩论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材中重难点进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发现式辩论、深入探讨式辩论或综合运用式辩论等不同类型,并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真正发挥辩论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适时指导与耐心观望融合。辩论中有两种态度都不可取。一种是“过度指导”,即教师干涉过多,带有倾向性,左右着学生的思维。另一种倾向是“隔岸观火”,针对学生粗杂而单调的讨论或辩论,教师不介入、不引导、不指正,这些都达不到辩论学习的最佳效果。当学生处于知识混淆、思维束缚时,教师应及时纠正或引导;当学生在讨论、倾听中提炼出自己思路时,教师需要耐心观望,做到“指导”与“观望”有机融合。

(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兼顾。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使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兼顾。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教师应尽量使每一次辩论参与人员最大化,争取每人都有一定的尝试机会、锻炼机会。

二、辩论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1)时间。一学期安排2~3次辩论学习即可,一般15~30分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整节课安排辩论赛。前提是必须按要求完成本节或本章的教学任务,为给辩论赛留出充足时间,一些教材内容可简化,以节省时间。

(2)分组。可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四小组讨论,全班共八小组,每组6~8人。每个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以促进小组内部的有效合作。各组再分配立论、辩论、结论的任务,安排一辩、二辩、结辩的角色。各组发言情况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处理。

(3)准备。提前1~2周将辩题和分组情况公布,让学生针对自己承辩的内容查找资料,做好辩论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4)评价。在辩论开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参与整个辩论过程,避免个人的情绪化表现。教师在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方辩论组应做客观评估,评价应以激励、表扬为主。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等方面寻找其闪光点,使小组成员感到荣辱与共,从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尽其才,取长补短。

(5)实践。实施过程为: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正反方代表陈述→自由辩论→总结。实施过程可灵活处理,如有停顿、冷场现象,教师可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如果时间不够,或过于激烈,教师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交由学生继续思考和深入探讨。以西北师大附中高一某班的一堂辩论课为例探究其实施过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章内容较简单,前3节课讲授第一、二节主要内容,第4节课专门留作辩论活动。第87页有一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针对“城市交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可设计“城市交通中哪种交通工具更好”的辩论内容,正方辩题:城市交通中自行车优于汽车,反方辩题:城市交通中汽车优于自行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载,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始终在高耗低效的峡谷中徘徊,往往是教师精疲力竭,学生焦头乱额。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语文课真乏味。”“我一点也不喜欢上语文课。”„„面对种种的责难,我陷入了深深困惑之中,在苦苦反思和求索中,我终于惊喜的发现了指路的明灯――情感教学。

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份,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于赤壁之战后兵败华容道,狼狈不堪。遇关羽重兵而有全军覆没之虞,最后关羽迫于昔日的知遇之恩而义释之。纵然英勇盖世的关云长也不能不为情所动,可见情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热情,既可能因为朋友的误解而伤心,也可能为了一句鼓励的话语而欣喜。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这一情感要素,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首先,情感教育架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中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许多选文闪烁着道德、情操、人伦的光辉,但许多的学生读之却索然无味。尽管教师不断提示“这是名家名篇”,但他们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看不到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不懂明月的柔情,不识春风的温馨,仍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其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未能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文章之美。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让那些富含情感的美文去感染、激荡学生,让学生内心极易被点燃的感情与之共鸣。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考虑到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难以想象潮起潮落的壮观与柔美。我便先通过多媒体投放海浪的温柔静美和汹涌澎湃,让学生们心中那抽象的海浪形象化,然后要求学生在潮起潮落的音乐声中,根据旁注的提示来感情朗读。随着朗读的进行,学生们在大海那时而喃喃细语,时而汹涌澎湃的咆哮声中领略出大海那深沉而丰富的内涵„„他们沉浸在大海柔情脉脉的静美中,陶醉在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里,一往情深。这样教学任务也就很自然地迎刃而解了。

其次,情感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注入了源头活水。

以人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而情感教育恰恰是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人文思想的最佳教育渠道。记得上学期,我班有一名令老师头疼的后进生,他上课搞小动作,课间疯打闹,课后不完成作业,还经常和老师唱对角戏。我“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但收效甚微。后来我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他母亲早亡,父亲外出打工,他一直随奶奶艰难度日,缺少母爱也许就是他自暴自弃的根本原因。于是我经常找他谈话,谈社会、谈人生和理想,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并让他与年龄相仿且同样喜欢篮球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弟弟交为朋友。在多次的交往中我们拉近了心灵的距离,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我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我,我很自卑,但现在语文老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感觉我也是一个与同学平等的人。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表现。”果然,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改观,回答问题开始活跃,对其他老师的态度,也不再敌对和冷漠。许多班级活动他都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学习成绩(特别是语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样看来,学生的心灵并不是封闭的坚冰,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我们的高谈阔论,而是真情的关注与真心的交换。只要我们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给予平等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关怀,必然会激发他们朴素的人文思想的萌芽,从而变得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寓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其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怎样将这份情感寓于教学中呢?

第一,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学生储蓄情感。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不但蕴涵各种语文教材中,也蕴涵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站在大语文、大阅读的高度上才能有效弥补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中流失的丰富情感。开展广泛的大阅读活动,让学生不仅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种书籍,也阅读生活、阅读实践。在大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意见之外尽量不要给他们提出苛刻的要求,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无形之中积蓄他们丰富的情感。老师可以推荐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一些课外名著或《辽宁青年》、《读者》等杂志,并辟出专门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如通过阅读《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等使学生领略祖国的风光文化美,储蓄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父爱如山》、《母爱如潮》等美文来让学生领悟人世间的亲情可贵,从而储蓄学生的人文情操;通过课外读物《培根随笔》、《名人传》等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与挫折,从而储蓄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勇气。教师还要注重引导他们重视加强实践生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的往往不是生动精辟的讲解,他们更需要的是真正的走进生活,去感受那寒风的凛冽、沼泽的泥泞和花开的喜悦,没有这种感受,他们的情感就无从获得,便无法领悟文章内在的情感之美,从根本上斩断了他们对文章作品的情感再现和再造的途径。

第二,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在本质上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再现和再造生活,真切体验文章美质。其方法有多种:

(一)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引领学生听录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然后跟着录音齐读。同学们读着读着,读出了春天的色彩,读出了春天的气息,读出了春天的声音,也读出了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欢乐气氛。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了愉悦的情感,越读越有劲。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言和行为。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第三,抓住契机,营造氛围,诱导学生表达情感。课下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谈笑风生,甚至不乏机智幽默之语,可是当课堂上要求他们对某人某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看法时,他们却是抓耳挠腮,最终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往往词不达意。面对这一教学实际,我建议各位同仁,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某些契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记得一次晚学前的语文课上,窗外风声雨声混为一团,风雨中默默静立着落汤鸡似的家长们,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一脸疲惫的中年男子,还有抱着孩子的家庭主妇,虽然各自相貌差别很大,但是他们站在这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等待孩子的下课。面对此情此景,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们欣赏起这窗外的“壮丽景观”,这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景观,不带任何矫情与修饰。许多学生眼圈红了;有个别学生轻声笑了,但马上就被其他同学怒视的目光逼得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景,我当即把本来的阅读课改为写作课,让他们描述这“雨中的一幕”。结果学生笔下的文章让我感到吃惊的好,就连以前愁于写作的学生,今天也在斟酌词句,想用自己的拙笔来表达对父母的无限感激。当然这样的契机不是常见的,但老师要善于经常性的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他们不再羞于表达,害怕表达,真正使表达情感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21世纪的中学生,他们想看到的已不是死搬教材的“演说家”,而是善解人意、智慧博学的“辅导员”。所以作为一名当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洞察学生的心理,而且要尊重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用我们无尽的爱和丰厚的情感去影响并感化他们。

总之,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还是从语文教学的受到者与主导者来看,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一个“情”字,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体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的含义,真正做到寓情于学。让真情化作雨露,在无声中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初中时期是一个人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也日渐成熟,思想也变得更加复杂。大千世界,五彩斑斓。有多少中学生渴望去创造,渴望去参与,渴望把自己的青春风采展示给世人。要想做到这些自然离不开语言这种交际工具。能说会道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特长,也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生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所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教学中要把口语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始终,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列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面对人机对话的二十一世纪,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现在的初中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应充分利用他们这方面的优势,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许多学生在课下都能“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敢当众说,因胆子太小,当众说怕出丑,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正确引导。

比如,我在讲《背影》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如何感人这一点,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正是由于作者写出了父于之间的真情才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他的父亲,这也是本文感人的重要因素,师生分析完课文,当堂课,我就找学生做口语练习,要求描述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人或事物,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

这时,教室里异常的静,他们都在构思,我叫了一位男同学,只见他不敢抬头,满脸通红,我这样引导他:“你觉得最了解谁?”他放松了些,说:“我班班长,我们从小就在一个班读书。”“好,既然很熟悉班长,你不妨就他的外貌、衣着,性格等描述一下,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这个同学此时落落大方。慢条斯理地讲完了一个小故事——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他的表现也让其他同学看出了门道:那就是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才感到有话可说,同学们兴致勃勃,我又叫了几个同学做了口语作文。这样做,不但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也为今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做好了准备。

二、从比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转化为口语内容。

比如我在讲《变色龙》一课,分析人物形象时,最关注的就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分析这个人物之前,我搬开了这个问题不说、举了一件问学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例如,学生王某向李某借一支笔,学生李某不表态,却扔给王某一句话:“你真会节约,就备用一支笔,真知道占便宜!”针对这个话题,我诱导学生:假如你是王某,该如何说?假如你是李某又该如何表示礼貌回答。”对于生括中细小的问题,正因为有了区别有了比较,学生才对说话转弯技巧有了更深一层认识。这时,我给学生设下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警官。该怎样处理狗咬人这件事?”在教学规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上踊跃发言,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口语内容。

三、采取有效的口语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1、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给学生听朗读录音,然后老师指导朗读,把全班分小组进行训练,进一步熟读。通过朗读,可以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口语材料,又锻炼了口才。如在学习《春》一课时,同学们首先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每个人都把感情投人到文中的字里行间。之后同学们认真练习朗读,这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背诵练习。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背诵,它可以强化记忆能力,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好普通话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可采取边学边背的方式,整体背诵,学生齐背,这样音最高,读书气氛浓,学生记忆快,好中差学生都容易接受,在分单元及考前复习阶段可采取抽查背诵法,这样加深了对重点课文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比赛。

随着中学生口语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比赛、比赛内容要因人而异。对于口语水平低的同学,进行朗读比赛,成语及短语接龙比赛;对于口语水平高的同学,可以出一些即兴题目(谈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这些形式可满足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强烈愿望,也可以让他们有参与竞争意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如,针对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杰出表现,可选下列话题:

①当看到中国奥运健儿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时,你最想和他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②从中国奥运健儿的身上,你学到些什么?

③在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背后,你看到了什么?作为学生,你该如何来向他们学习?

总之,口语表达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上所述是我教学经验的积累,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动中求活 改中增能——谈“活动式”教学的改写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必不可少。因为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朗读又是阅读的主要方式,所以,抓好朗读教学就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在展示和运用它的“工具性”的同时,应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要充分设计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新课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 【摘要】教育心理学中谈到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

    浅谈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推荐五篇)

    浅谈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 参与式教学走进我校仅一年有余,但是却使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参与式教学也有了些浅显的认识,下面我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论文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不是单纯地听,也不是单纯地说,也不是单纯地听说合一,它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