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理论案例1-4
国际商学院2011级MBA《管理理论》案例分析材料
【案例材料I】
谁接任正非的班? 完成时间:2010年11月14日
华为是世界500强中国三家民营企业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联想集团和沙钢集团),规模和声誉已经大到了外界对其内部发生的所有事情都饶有兴趣,当然外界最感兴趣的还是其接班人人选。2010年11月上旬,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否定了外界关于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离职、任正非的两个孩子任平和孟晚舟出任公司核心高管的传言。他并没有直接回答任平和孟晚舟是否会出任核心高管的问题,也没有提到孙亚芳是否会离职,而是答以“华为又不是朝鲜”,华为的文化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不会一个人决定公司命运”,等等。在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中,任正非有教父级的企业家身份,以其智慧和筹划能力,这个问题肯定早有定数,也不可能不想到这个问题。任平和孟晚舟能够在华为工作,并且可能成为公司关键的领导,这是任正非有意谋划,还是华为和任正非子女的双向选择的结果。如果是前者,目标导向是否家族化?如果是后者,唯一的问题是任正非如真想让华为彻底去家族化,儿女对公司的重要性可能会成为障碍。
【讨论题】
您认为任正非有家族企业情结吗?请对企业家族化和公众化进行利弊评论?请说明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会产生什么积极效应?
【案例材料II】
黄光裕与陈晓博弈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第一稿)2011年4月(第二稿)
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规则下,国美的股东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对国美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议案进行决策。投票率80%多。本次特别股东大会8项普通决议案及结果为:
重选竺稼为非执行董事 赞成94.26% 反对5.74% 通过;
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为非执行董事,45.35%反对,获得通过; 重选王励弘为非执行董事,赞成54.66%,反对45.34%,通过; 即时撤销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赞成54.62%,通过;
即时撤销陈晓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之职务,赞成48.11%,反对51.89%,被否决;
即时撤销孙一丁为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赞成48.12%,反对51.88%,被否决; 即时委任邹晓春为公司的执行董事,赞成 48.13%,反对 51.87%,被否决; 即时委任黄燕虹为公司的执行董事,赞成48.17%,反对51.83%,被否决。
大股东黄光裕在投票中明显不占优势,也可以说是输了,除了自己的35.7%的投票权外,只获得6%左右的其他支持票。黄光裕之所以会输,关键在于他当初为了大量套现,不断稀释股份,最终从绝对控股股东变成相对控股股东。作为公众公司,是要追求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求控股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有了这样的具有常识性的认知。
这次国美之争发生在香港,是在英美公司法律体制下予以解决的。这种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视,对每个股东投票权的尊重,都值得中国大陆企业学习。
【案例扩展一】
2011年3月9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证实,陈晓辞职,由张大中接任。业界普遍认为,张大中出山与陈晓当时的地位不尽相同,也不会重蹈陈晓的覆辙。
张大中从家电圈隐退了四年,这一次出山他能否胜任这一职位呢?张大中一手创办了大中,所以说他对整个行业比较熟悉。现在回到国美,从经验上来讲,他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从职务方面来看,他是非执行董事,也就是说,他是不担任一些具体职务的。也许,他出山只是帮黄家一个忙。因为现在无论从人选,还是从整个的关系层面上来讲,张大中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第一,他的经验比较丰富,第二,他对大中电器也比较了解。大中电器作为国美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他也是了如指掌的。第三,从人员来讲,张大中是王俊洲之前的老板,所以说作为管理层的董事局主席来讲,他能镇得住手下的这帮人。所以从各方面来讲,他都是比较合适的。
张大中现在担任非执行董事一职,是和以前陈晓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吗?当然他们的职务首先是一样的。其次,从他们两个人的作用上来讲,陈晓之前确实是一个持权人物,要以整个国美的发展为考虑,要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所以陈晓是一个决策性的人物。但是张大中这次出山,他不会是一个决策性的人物。因为现在幕后的杜鹃也开始参与到国美的运营当中来。所以说,张大中应该在这个局面当中,他仅仅是一个来镇场子的,而不是一个决策性的人物,他跟陈晓这一点是非常不一样的。
陈晓在9·28特别股东大会之后的这半年里,都做了些什么,带给国美哪些改变?其实9·28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应该说是从2010年的11月双方签了谅解备忘录之后,陈晓基本上就开始做自己退出的一些工作,或者说他已经不参与到国美的一些重要决策当中了。这半年或者说从这几个月以来,陈晓都是在做一些交接的工作,如何把自己手中的这些工作交接给下一任的管理层,或者是交接给黄家。
【案例扩展二】 2011年3月,陈晓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曝光了国美的三个致命内幕,可以说是潜规则。第一,对供应商来说,国美收取的费用最高;第二,从总部到柜台,每个环节都向供应商收费,包括大量灰色收费;第三,即使海尔、西门子,每销售100元也只能从国美拿到55元回笼资金。而最弱势的小家电企业回笼资金拿得更少,帅康每销售100元,只能从国美回笼25元。
陈晓还说,电器连锁的好日子都要结束了,因为卖场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无论消费者还是供应商都想摆脱的“高价”卖场。他说,自己手中持有的国美电器股票将很快卖掉,因为国美电器的股价不可能再涨了,从机构云集的热门股票到现在成为散户的集中营,国美电器的股票在投资价值上没有前途。
这则新闻出来后掀起轩然大波,陈晓很快通过微博称这不是他的本意,他本来就是国美的股东,对国美有很深的感情。写这则新闻的记者也随后澄清称,他与陈晓聊天时聊到了这些,并不是陈晓有意要向媒体来曝光国美的一些内幕。这位记者将所有的错误揽在自己身上,称是他违背了诚信原则。
无论责任在谁,是是非非,确实让人唏嘘,陈晓的这番言论又让人想起了国美内部之争时陈晓对媒体说出的“鱼死网不破”。与上次不同,这次陈晓的言论听上去有点“鱼死网破”的意味。
国美之争是国美大股东与国美管理层的内部斗争,虽然打的热闹,但毕竟是兄弟之争,打过了还是一家人。而陈晓退出后,陈晓不再担任国美的任何行政职务,陈晓的身份立刻就从自家人变成了外人。而外人评价自己,这性质就不一样了,评价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歪曲的,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只要说的不好听,总有“诽谤”的嫌疑。再加之陈晓原本就执掌国美,他对国美的任何评论,在他被众人看来是“败北”的背景下,总有一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在这次舆论事件中,无论陈晓如何为自己开脱,依然无法摆脱故意而为之的嫌疑。他首先应该清楚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位记者,尽管这位记者长期以来与自己私交甚好,他还是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对记者如此“口无遮拦”,只会让人感觉陈晓的不专业,或是他有着某种故意而为之的嫌疑,网络上有句话形容他为“吃饱了骂厨子”。在国美之争之时,面对同一位记者,他说出了“鱼死网不破”的言论,致使国美大股东与之翻脸,这次不禁让人感觉陈晓要与国美“鱼死网破”。其次,陈晓应该注意维护与国美的关系,毕竟他依然是国美的股东,没必要弄得如此尴尬。在国美公布国美电器2010年业绩时,新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张大中曾经这样评论他与黄光裕以及陈晓之间的关系:“非常有缘分,国美电器一共出过三个董事会主席,第一位黄先生,第二位陈先生的,第三位张先生,我们三位在家电市场是非常熟悉的伙伴,也是后来的朋友。”国美尚且如此慷慨,陈晓也应该心胸宽广一些,不该再评论国美的不是,否则让外人感觉有“小人”之嫌。
最后,陈晓作为黄光裕出事之后被黄家认为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应该顾及与黄家的感情。永乐被国美收购,陈晓成为黄光裕的部下,其中黄光裕如何体恤这位部下的各种故事流传甚广,而这些故事也最终被黄氏家族所确认,即便是陈晓离开国美后所乘坐的“坐骑”依然是黄光裕送给他的那辆黑色迈巴赫。黄光裕对外那种“飞扬跋扈”的形象与对待陈晓的举动相差甚远,可见黄家对待陈晓也算是“不薄”,即便是双方之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但是最终还是好聚好 散,即便离开国美,依然被国美称作是朋友的陈晓是否应该顾及一下与黄家之间的感情,没必要说出如此伤人的话。
讨论题】
基于上述案例描述,请回答“假如员工高工资和企业高利润不可兼得,那么员工工资高的公司是好公司,还是利润更高的公司是好公司?”
【案例材料III】
比亚迪的冬天 2011年9月9日
2000年,当华为风头正劲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接下来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让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冬天”自此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十年后,尽管比亚迪一直用“人员优化”来替代裁员的说法,但其手机代工业务客户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传统汽车业务大幅衰退、新能源汽车业务遥遥无期已经让比亚迪步入了冬天。
手机代工业务方面,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比亚迪的两个大客户,在手机行业从硬件主导过渡到软件为王的时代,市场份额已经急剧萎缩。在摩托罗拉移动部门被谷歌收购之后,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命运已经一触即发。而对于市场份额日益扩大的苹果等手机客户,尚未听说比亚迪已经获得大额订单。
传统汽车方面,虽然自主品牌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但比亚迪的下滑还是超出了预期,成为自主品牌车企中下滑速度最快的一个。2010年8月22日,比亚迪发布半年报,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仅为 22.58万辆,下滑22%。汽车业务的收入比重下降明显,汽车业务销量下滑导致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21%,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42%下降至45.61%。
而最被看好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依然还需要无限期的等待。新能源汽车业务补贴政策未定、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的发展路线之争、电池技术争议等问题中,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答案。而且即使已经实施的业务也正在饱受争议,比如说新能源汽车不再加大补贴,成本由企业消耗的问题。比如说充电站建设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考虑到技术标准不一样、外观和接口等不兼容的问题等。
在回归A股尚未满两个月,笼罩“巴菲特光环”的比亚迪交出的第一份财务报告便呈现了业绩滑坡,中期净利润仅为2.75亿元,同比大降88.63%。
但此前的比亚迪度过的两个冬天都是幸运的。在比亚迪此前的两次青黄不接中,比亚迪股份的香港上市和巴菲特的入股将问题一一化解。但现在传统业务的不断萎缩,新能源业务剧烈的资本消耗,即使回归A股依然解决不了对资金的巨大渴求,谁在能在第三个冬天来拯救比亚迪?
尽管国际大公司说自己裁员是家常便饭,但“裁员”这两个字眼对于肩扛全球新能源汽车梦想大旗的比亚迪来说,已经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在第三个冬天之中,比亚迪要沿着巴菲特的目光,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迎来一位更有想象力的拯救者。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
请结合相关案例材料,给王传福先生两个建议。
【案例材料IV】
2010年《中国企业家》年度管理大会上的发言
中国移动王建宙董事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好今年是成立10周年,所以在这个时机回顾我们企业走过的道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也觉得特别的亲切。
确实十年来我国的企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十年前我们也不敢相信有一天我们的企业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是悄悄发生的,2005年有一个投行分析师告诉我们,你们中国移动市值超过了日本,你们是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当时我们感觉到很吃惊,两年之后到2007年又有投行分析师出来了,中国的市值超过了美国和英国,你们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了。这说明确实我们不是做得很好,但是这个规模已经做得很大了。
今天我们回顾十年发展的过程,我想我们没有任何一个理由来说我们公司取得多大业绩,我们在信托公司成立十年之后,我们公司提到八个字,忘掉成绩,留下责任。我们今天最应该考虑就是企业变大了之后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我们公司有哪些不足以及面临的挑战。
有一个作家的名字叫做吉母。科利斯(音译),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基业常青》,一本是《从优秀到卓越》,最近他又写了一本书叫做《再造卓越》,我推荐给中国移动全体同志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当你们公司成为业界翘楚时,当你们成为某个领域的权威时,你们表面上的辉煌成绩就可能已经掩盖了你们已经在走下坡路的事实,我听了之后确实发人深省,我推荐给了我的同事。
目前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简要谈谈我三点体会。第一创新,如果说这个企业创新任何时候是很终了,当今天企业规模达到很大的时候,企业发生变化的时候,创新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要。简单来说企业很小的时候,可以学习、模仿可以完全拷贝别人做法。当你企业变得很大的时候,变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时候,要靠完全的模仿肯定是没有出路的。今天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今后我们的行业我想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现在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爆炸性增长,对电信行业来说是巨大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无论你怎么扩容都满足不了数据爆炸性增长需求,现在不是20、30%的,而是300、500%、600%的增长,大家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创新。数据增长对电信行业来说对两个带来机会,一个是WIFI,局域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大家重视,现在大力建设WIFI的热点。第二数据增长是我们原来作为长期演进计划LTE提前实施了。在很多国家和运营商都开始建设LTE网络。中国移动跟通信制造商在TD-LTE做了很多工作,上海世博会推出了第一个以TDD为基础的LTE的一个演示,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技术本身有很多特点,中国主导的TD-LTE技术完全有可能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推广。
确实很多国家的运营商都跟我们取得了实际联系,我见到了印度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董事长,他说我们对TD-LTE的技术很感兴趣,希望中国移动能够利用自己的规模和影响力来引领和做大TD-LTE的系统。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使用TD-LTE有必要。
第二是产业链合作,比任何时候都觉得更加重要,昨天我见到了美国AT&T的CEO,大家谈的非常一致,最后大家觉得对我们来说今天最困难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也不是市场,对我们最困难是如何适应经营模式的变化或者是生态链的变化,这对运营商来说是最大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据之后,把原有基本生态链改变了,原来以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所有提供商,包括手机提供商、系统设备提供商、经销商、内容提供商都围绕着运营商,运营商是一个直接的接口对待用户,我们向用户收钱,我们跟所有合作伙伴分享。
而今天这种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一个手机的制造商可以有他自己的应用商店,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直接可以通过客户的信用卡进行收取费用。对原有的电信行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有什么选择?有人说我们大力扩大我们的生态链,从纵向横向大力延伸我们的产业链,提高我们直接参与的程度,也有人说这叫通吃。这句话其实通吃是不可能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条路是只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基本不参与移动互联网的经营,就像电力公司一样他只提供电力,电冰箱、电视机是别的产业的事情。我们又不甘心,我们把它称为压管道。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新的路,建立一个平台,在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我们还爱建立一个平台,通过平台来连接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然后不断的扩大各种移动互联网和各种增值服务。我们中国移动建设的平台是适用于所有的消费者,是对所有开发者开发,另外我们又对所有手机型号,无论什么操作系统我们都是开放的。我们想类似这种平台应该是在通吃和压管道可以走出自己所找到路的。
第三点体会企业的责任,我们上市的时候接受中介机构培训,说的最多是两件事情,完善企业管制,通过公开披露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透明的管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十年过去了这肯定要坚持的,作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最重要的责任。十年当中外部对企业的一种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企业的时候不光希望企业管理层能够对投资者负责,创造更大的价值,实际上需要承担他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企业公民,自身行为要全面考虑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既包括员工,也包括客户,社区、合作伙伴和整个的自然环境。
我想用一分钟举个简单例子,我想以节能减排为例,每个企业都有责任,不管能不能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以电信企业为例,以前我们从来不考虑电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发生了变化,规模大了,我们中国移动有60万基站,第二结构变了,交换机基站之外用了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器,耗电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们要建立一个IDC第一考虑不是说资金够不够,不是土地的价格,第一考虑能不能有充足电源满足服务器和存储器要求。我们大力开展绿色行动计划,通过采用节能设备降低能耗。我们甚至把他用到我们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子公司。
企业要利用自身产业优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以节能减排发展为例,我们用IT技术、物联网的技术可以把它推广到各行各业,用比较少的成本取得比较好的节约能源,取得碳排放的效果。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很广的,随着企业不断放大,规模放大,而企业责任也应该是越来越大了,谢谢大家。
【讨论题】
基于上述讲话,提出一个管理理论命题并展开说明。
第二篇:管理理论案例1-4
国际商学院2011级MBA《管理理论》案例分析材料 案例材料I 谁接任正非的班 完成时间2010年11月14日 华为是世界500强中国三家民营企业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联想集团和沙钢集团规模和声誉已经大到了外界对其内部发生的所有事情都饶有兴趣当然外界最感兴趣的还是其接班人人选2010年11月上旬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否定了外界关于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离职任正非的两个孩子任平和孟晚舟出任公司核心高管的传言他并没有直接回答任平和孟晚舟是否会出任核心高管的问题也没有提到孙亚芳是否会离职而是答以在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中任正非有教父级的企业家身份以其智慧和筹划能力这个问题肯定早有定数也不可能不想到这个问题任平和孟晚舟能够在华为工作并且可能成为公司关键的领导这是任正非有意谋划还是华为和任正非子女的双向选择的结果如果是前者目标导向是否家族化如果是后者唯一的问题是任正非如真想让华为彻底去家族化儿女对公司的重要性可能会成为障碍 讨论题 您认为任正非有家族企业情结吗请对企业家族化和公众化进行利弊评论请说明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会产生什么积极效应 黄光裕与陈晓博弈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第一稿2011年4月第二稿 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规则下国美的股东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对国美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议案进行决策投票率80多本次特别股东大会8项普通决议案及结果为 重选竺稼为非执行董事 赞成9426 反对574 通过 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为非执行董事4535反对获得通过 重选王励弘为非执行董事赞成5466反对4534通过 即时撤销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赞成5462通过 即时撤销陈晓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之职务赞成4811反对5189被否决 即时撤销孙一丁为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赞成4812反对5188被否决 即时委任邹晓春为公司的执行董事赞成 4813反对 5187被否决 即时委任黄燕虹为公司的执行董事赞成4817反对5183被否决 大股东黄光裕在投票中明显不占优势也可以说是输了除了自己的357的投票权外只获得6左右的其他支持票黄光裕之所以会输关键在于他当初为了大量套现不断稀释股份最终从绝对控股股东变成相对控股股东作为公众公司是要追求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求控股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有了这样的具有常识性的认知 这次国美之争发生在香港是在英美公司法律体制下予以解决的这种对
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视对每个股东投票权的尊重都值得中国大陆企业学习案例扩展一 2011年3月9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证实陈晓辞职由张大中接任业界普遍认为张大中出山与陈晓当时的地位不尽相同也不会重蹈陈晓的覆辙 张大中从家电圈隐退了四年这一次出山他能否胜任这一职位呢张大中一手创办了大中所以说他对整个行业比较熟悉现在回到国美从经验上来讲他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从职务方面来看他是非执行董事也就是说他是不担任一些具体职务的也许他出山只是帮黄家一个忙因为现在无论从人选还是从整个的关系层面上来讲张大中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第一他的经验比较丰富第二他对大中电器也比较了解大中电器作为国美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他也是了如指掌的第三从人员来讲张大中是王俊洲之前的老板所以说作为管理层的董事局主席来讲他能镇得住手下的这帮人所以从各方面来讲他都是比较合适的 张大中现在担任非执行董事一职是和以前陈晓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吗当然他们的职务首先是一样的其次从他们两个人的作用上来讲陈晓之前确实是一个持权人物要以整个国美的发展为考虑要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所以陈晓是一个决策性的人物但是张大中这次出山他不会是一个决策性的人物因为现在幕后的杜鹃也开始参与到国美的运营当中来所以说张大中应该在这个局面当中他仅仅是一个来镇场子的而不是一个决策性的人物他跟陈晓这一点是非常不一样的 陈晓在9·28特别股东大会之后的这半年里都做了些什么带给国美哪些改变其实9·28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应该说是从2010年的11月双方签了谅解备忘录之后陈晓基本上就开始做自己退出的一些工作或者说他已经不参与到国美的一些重要决策当中了这半年或者说从这几个月以来陈晓都是在做一些交接的工作如何把自己手中的这些工作交接给下一任的管理层或者是交接给黄家 案例扩展二 2011年3月陈晓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曝光了国美的三个致命内幕可以说是潜规则第一对供应商来说国美收取的费用最高第二从总部到柜台每个环节都向供应商收费包括大量灰色收费第三即使海尔西门子每销售100元也只能从国美拿到55元回笼资金而最弱势的小家电企业回笼资金拿得更少帅康每销售100元只能从国美回笼25元 陈晓还说电器连锁的好日子都要结束了因为卖场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无论消费者还是供应商都想摆脱的高价卖场他说自己手中持有的国美电器股票将很快卖掉因为国美电器的股价不可能再涨了从机构云集的热门股票到现在成为散户的集中营国美电器的股
票在投资价值上没有前途 这则新闻出来后掀起轩然大波陈晓很快通过微博称这不是他的本意他本来就是国美的股东对国美有很深的感情写这则新闻的记者也随后澄清称他与陈晓聊天时聊到了这些并不是陈晓有意要向媒体来曝光国美的一些内幕这位记者将所有的错误揽在自己身上称是他违背了诚信原则 无论责任在谁是是非非确实让人唏嘘陈晓的这番言论又让人想起了国美内部之争时陈晓对媒体说出的鱼死网不破与上次不同这次陈晓的言论听上去有点鱼死网破的意味 国美之争是国美大股东与国美管理层的内部斗争虽然打的热闹但毕竟是兄弟之争打过了还是一家人而陈晓退出后陈晓不再担任国美的任何行政职务陈晓的身份立刻就从自家人变成了外人而外人评价自己这性质就不一样了评价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歪曲的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只要说的不好听总有诽谤的嫌疑再加之陈晓原本就执掌国美他对国美的任何评论在他被众人看来是败北的背景下总有一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在这次舆论事件中无论陈晓如何为自己开脱依然无法摆脱故意而为之的嫌疑他首先应该清楚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位记者尽管这位记者长期以来与自己私交甚好他还是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对记者如此口无遮拦只会让人感觉陈晓的不专业或是他有着某种故意而为之的嫌疑网络上有句话形容他为吃饱了骂厨子在国美之争之时面对同一位记者他说出了鱼死网不破的言论致使国美大股东与之翻脸这次不禁让人感觉陈晓要与国美鱼死网破其次陈晓应该注意维护与国美的关系毕竟他依然是国美的股东没必要弄得如此尴尬在国美公布国美电器2010年业绩时新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张大中曾经这样评论他与黄光裕以及陈晓之间的关系非常有缘分国美电器一共出过三个董事会主席第一位黄先生第二位陈先生的第三位张先生我们三位在家电市场是非常熟悉的伙伴也是后来的朋友国美尚且如此慷慨陈晓也应该心胸宽广一些不该再评论国美的不是否则让外人感觉有小人之嫌 最后陈晓作为黄光裕出事之后被黄家认为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应该顾及与黄家的感情永乐被国美收购陈晓成为黄光裕的部下其中黄光裕如何体恤这位部下的各种故事流传甚广而这些故事也最终被黄氏家族所确认即便是陈晓离开国美后所乘坐的坐骑依然是黄光裕送给他的那辆黑色迈巴赫黄光裕对外那种飞扬跋扈的形象与对待陈晓的举动相差甚远可见黄家对待陈晓也算是不薄即便是双方之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但是最终还是好聚好散即便离开国美依然被国美称作是朋友的陈晓是否应该
顾及一下与黄家之间的感情没必要说出如此伤人的话 讨论题 基于上述案例描述请回答假如员工高工资和企业高利润不可兼得那么员工工资高的公司是好公司还是利润更高的公司是好公司 案例材料III 比亚迪的冬天 2011年9月9日 2000年当华为风头正劲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接下来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让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冬天自此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十年后尽管比亚迪一直用人员优化来替代裁员的说法但其手机代工业务客户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传统汽车业务大幅衰退新能源汽车业务遥遥无期已经让比亚迪步入了冬天 手机代工业务方面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比亚迪的两个大客户在手机行业从硬件主导过渡到软件为王的时代市场份额已经急剧萎缩在摩托罗拉移动部门被谷歌收购之后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命运已经一触即发而对于市场份额日益扩大的苹果等手机客户尚未听说比亚迪已经获得大额订单 传统汽车方面虽然自主品牌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但比亚迪的下滑还是超出了预期成为自主品牌车企中下滑速度最快的一个2010年8月22日比亚迪发布半年报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仅为 2258万辆下滑22汽车业务的收入比重下降明显汽车业务销量下滑导致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21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42下降至4561 而最被看好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依然还需要无限期的等待新能源汽车业务补贴政策未定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的发展路线之争电池技术争议等问题中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答案而且即使已经实施的业务也正
第三篇:班级管理案例及其理论分析
前言
班级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熟悉,从我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开始就生活在班级里。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其中班主任老师,学生是主体。班主任是我们生活上的指导者,学习上的引导者,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对其学生的一生影响极大。因此班主任能否带好一个班集体,即班级管理对这个班集体中的成员学生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
在此,本人以自身实际经历的高中班级管理为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高中时就读于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班主任是从皖西学院毕业一年的英语老师。高三时,班里同学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同学不堪重负产生了厌学情绪,对学习越来越不重视,上课也提不上劲,而班级排名在全校也基本上倒数。针对此现象,班主任将成绩好的同学全部编排到前排比较的座位,方便他们好好听课,同时也避免受那些差生的影响。班主任甚至将一些成绩突出的同学私下叫道办公室,劝道他们不要和班里成绩太差,爱玩的同学打交道。于是班级里形成两派,一派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坐落于教师的前排,一派是成绩不好上课爱说话睡觉的差生坐落于教师的后面,班级凝聚力很差,两派互不打交道,也互相看不起。成绩好的同学在教室前面每天忙着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后面也从不闲着。到高三下学期,班级里谈恋爱的同学越来越多,有一对甚为明显,整天黏在一起。班主任担心其影响班级形象,于是破天荒地地将其中一名差生移到教师前排与好生坐在一起。但这并没有那对情侣的感情,他们反而越来越黏。班主任在将其两人叫到办公室多次严厉教育无果,每天在教师后面的窗户监察发现两人还是如此后,班主任毅然决然地将其双方父母叫道学校,对其父母进行严厉教育。其中女方父母倍感没有面子,便将女孩带回家休学了两个星期。这件事在班级里引起了一大片骚动,差生由一开始的厌恶学习转为厌恶老师,于是对学习对课堂对班级更加厌恶。而所谓的好生则更加害怕班主任,表面上对班主任唯唯诺诺,实则心里对班主任也是厌恶的。就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我们度过了黑色的高三,最终班级的高考成绩也是不出所料,全班只有一个同学考上二本院校,位居全校倒数。于是,大部分同学选择复读,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走入社会,以及选择大专院校。
分析 一,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班级是学校的组织,班级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但是班级生活并不止于学校,它也会在班级外,学校外延伸。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主要在班级组织中进行,学生在校外的生活又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因此,家庭和学校的班级管理师密切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本案例中,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失败带入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去,班级生活向班级外延伸,向家庭延伸,就是学生成长的延伸。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失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导致学生休学两个星期这样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班级管理活动并不局限班级的范围,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还受到他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要有效地管理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还必须借助于家庭的力量。学生的家庭生活对他们的班级生活发生着影响,得到家庭生活支持的班级生活行为方式,会给班主任管理班级以帮助,因而家长可以作为班主任教育与管理的助手,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向家庭延伸。在本案中,班主任就学生谈恋爱一事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但是这个沟通事件并不成功,从其结果学生休学在家即可看出班主任并没有有效地与家长进行合作。如果班主任借助家庭力量对恋爱中的学生进行引导,劝告,那么结果将会截然不同。
三,班主任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协调。成功的班级管理,是把学生培养为自我教育者;成功的班级管理,是把学生培养成自我管理者。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因素。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就必须对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譬如说通过建立班委会,班级行政小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本案中,班主任独揽班级管理大任,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发挥自身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的独权是本案中班级管理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若分权一部分给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方针政策,那么事情的结果会发生一些变化。
四,班主任自我角色形象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班主任的自我角色形象管理就是根据理想中的班主任角色形象,通过提高修养进行自我塑造的过程。对于班主任而言,修养的目的在于发挥外在的影响以达到管理的目的。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在自己的管理对象中有良好的形象。在本案中,班主任为成绩好坏的同学画一条银河,使两派同学虽然在一个班集体中但却互不交流,互不沟通,互相看不起。在潜移默化下,班主任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已经发生变化。在其后的班主任将学生家长叫道学校受训,更是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形象进一步下降。班主任的自身形象不好,在班级管理中便没有威严可言,没有威信,便得不到同学们的真正的尊重。那么在实际的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制定的方针政策也不能很好的实施。
五,班主任应学会分权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班主任有必要学会放权、分权和收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在班主任有目的的训练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分层领导、分权治理,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活动舞台。让他们参与组织、决策、分工、沟通,学会怎样服从集体的领导和遵守群体规范,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对人与事的正确评价和总结等社会行为。并且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所处的地位、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本案中,班主任对分权概念没有太多的认识,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决定班级事务。如果班主任能够分权给班级的班干部,因为班干部每天和同学们相处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比班主任是更加了解班级状况,更能够了解广大同学们需要什么。班级同学的自我管理更能够激发同学的积极性,督促同学们做的更好。
六,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处世态度都是在生活中逐渐体会和形成的,虽然理想、信念、榜样的作用巨大,但需要班主任不断强化。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还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及听取来自校任课老师、家长的意见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在本案中,高三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产生厌学情绪时,班主任就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学生走入厌学极端。同时,班主任划分好生差生的楚河界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这样一个观念:学习好就一切都好,实则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不好的影响。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做好一个未来的班主任,还需要现在坚持不懈的积累,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1级 英语师范二班
1102410069
余丹丹
第四篇:西方管理理论案例分析专题
西方管理理论案例分析
某地一个煤矿发生了坍塌事故,压死了几名矿工,雇主拿出十几万块钱赔偿私了,当问及遇难矿工家属还有什么要求时,家属要求把死者的弟弟安排在矿井工作,老板答应了,煤矿继续开采。请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其原因。……P84-87
答:这是一道令人人心情格外沉重的试题,因为,生活底层的矿工显然被迫在用生命与温饱作交易!这是一道令人心碎的试题,因为生命在此受到了超乎想象的令人发指的漠视!我们知道,需求层次理论的创始人马斯洛在其所著《激励和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由低往高形成一个需要等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地位或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者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本案中,煤矿坍塌,数名矿工丧命,10几万块钱便私下打发了!而遇难矿工家属的唯一要求仅仅是把死者的弟弟安置在矿井工作——死者家属放弃应有赔偿和抚恤等相关权力的要求显然是对法律的无知所致,而死者家属对亲人生命的看似冷漠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无奈——显然,他们不仅尚未脱贫,甚至连起码的温饱都未能解决,最基本的生理上的需要——衣、食、住、行此时是他们的突出需要,在这一基本需要尚未得到保证和基本满足时,安全需要似乎并不突出、一时也尚未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更别说人的社交、自尊等高层次的需要了。
而本案中的矿主,是一位典型的经济人,他之所以如此漠视矿工的生命,一则是自己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只顾赚钱,极少有在安全保障上的投入;二则也正是因为他看准了这些矿工离开矿井,起码的生活可能难以维持,因而,也就不会有对安全等方面更多的追求——矿工宝贵的生命却如此缺乏应有的保障,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对我国企业文化借鉴意义
而我国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仁”、“礼”“中庸之道”,容易“知足而乐”。与美国文化相比,“个人迷信”较强,个人奋斗不足;与日本文化相较,血缘关系较强,团队精神不足。因此,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既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仁”和“礼”中所体现的“忠”:忠于国家,忠于社会,忠诚于客户;又如“中庸之道”中所体现的灵活、变通,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对。同时,有意学习、吸收美国文化中的进取精神和严格的制度管理,既鼓励个人进取,也提倡组织创新;还应学习日本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提倡集体协作,促进共同提高。在企业文化的创建中,克服人治,提倡法治,提倡以文化治企,并努力形成一个1+1>
2、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的良好团队氛围,以使我国企业能尽快形成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兼收并蓄国外先进文化的中国式现代企业文化。
第五篇:财务理论管理案例论文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一、传统教学理念分析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知识处理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一、传统教学理念分析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知识处理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同时以一定的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处理,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由于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只关注知识的处理,因而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由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又被称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其结果是,学生自我探索,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知识传授。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存在明显缺陷,两者都过分强调教与学的某个方面,而将教与学割裂开来。
二、行为理论的教学体系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以行为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行为理论属于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最早被前苏联应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Bonnie Nardi等人将行为理论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类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主观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之中。行为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与知识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双向交互,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行为理论通过构造行为系统来实现,行为系统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和三个环境元素,三个核心元素是主体、团体和客体,三个环境元素是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环境元素为核心元素提供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核心元素之间的联系。在核心元素中,主体是行为的执行者,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要素。客体是主体加工处理的对象。团体是指行为发生时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以工具为媒介,包括现实工具和抽象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遵循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是主体与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劳动分工是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通过劳动分工将单个主体、团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元素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核心元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团体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客体是教学案例,团体是主体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
(一)主体的设计 学生是行为系统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现实存在显著差异。如筹资理论认为,股权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最高,但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公司会首选股权筹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学生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理解这种差异。
其二,很多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财务管理决策。如对于公司利润分配,站在股东的角度,当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东希望尽量不分配现金股利;当股东自身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希望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时,会要求公司尽可能多地分配现金股利。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则不希望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会降低债务的保障倍数。对于此类问题的学习,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学生像相关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客体的设计 对案例教学来说,案例设计要遵循时效性、广泛性、亲和性原则。时效性强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媒体掌握当前的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同时,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过于陈旧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广泛性强调案例来源要广泛,包括来源范围广泛和来源途径广泛。来源范围广泛,指从古、今、中、外全部空间和时间范围寻找教学案例;来源途径广泛,指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期刊和一般杂志寻找教学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经历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对MBA学生所在单位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亲和性指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亲切感,认为案例有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时,可以用购房者按揭贷款作为案例,让学生运用复利和年金知识计算购房者在全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额的现值,与直接用现金购房方案相比较,对两种购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三)团体的设计 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团体。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学习团体会更有效率。因为小组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既有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组内部初步讨论后,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组人数,可根据课时多少、案例大小、具体分工来确定。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学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能过大,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人员的安排要有利于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环境元素设计
环境元素包括规则、工具和分工。环境元素的任务是根据主体的需要,提供主体搜集和加工客体的工具,对团体进行恰当的分工,并为整个案例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规则支持。
(一)工具的设计 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效能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如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教学多媒体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财务管理课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变化、与微观企业的行为关系甚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国内、国际全面有效地发掘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工的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和发言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容易滋生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制定相应检查和处罚规则等监督和约束措施。如检查小组每个成员的笔记,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在课堂讨论时发言,对课下讨论要求有记录,对偷懒行为给予惩处等。这样,通过小组间的合理安排、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以及有效的规则来消除学生“搭便车”行为。
(三)规则的设计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制定一定的规则,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这种规则既包括针对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规范,也包括案例教学的激励考核制度。教师可以将学生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挂钩,分别赋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计算学生成绩。增加小组成绩的权重,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加个人表现的权重,有利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规则,引导学生行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小组实现内部分工,为案例教学提供规则,并向学生传授使用工具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完全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行为理论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国萍、黄亿虹、曹筱春:《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1期。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3]田祥宇:《论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4]王延玲、吕宪军:《论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赵善庆:《试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