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音乐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体例与结构
(一)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是与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这样一种特定的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伪。在内容设计上,首先以振奋人心的语句激励起学生对美好中学时代的憧憬与幻想,培养其内在的自豪感;然后设计了唱说配乐诗朗诵、欣赏、学吹竖笛等教学栏属。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之所以作为学生的唱歌曲目,不仅是因为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思想意义,适合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教育,同时也因为这首歌曲在音乐上适合学生的演唱和表现。这首歌曲分为两段,音乐在情绪上构成“优美抒情”与“充满活力”的对比,节奏上构成“明快”和“宽广”对比,词义上则形成层层递进。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打节奏、配打击乐伴奏等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情绪调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而且为了配合学生在变声期嗓音的保护,又安排了供其阅读的小知识板块“你知识吗?”。配乐诗朗诵选取了两首歌词《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其中《中学时代》是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珍惜美好的中学生活设计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为配合9月10日教师节、为歌颂教师设计的。配乐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也可以由教师准备。音乐欣赏栏目的选材限定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中。《飞来的花瓣》是歌颂人民教师的佳作。演唱形式为混声合唱。这首作品的突出特征是力度变化明显,感情起伏强烈。《校园的早晨》是一首轻快活泼的二重唱,歌词轻松自然而富有教育意义。学吹竖笛是根据课标要求而设立的一个器乐学习栏目。从本册书开始,陆续在一些单元中出现。其主要意图是以坚笛为例提示学生学习器乐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竖笛(或其他乐器)演奏的方法。
(二)第二单元
祖国颂歌
这一单元的编写是与国庆节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意图是对学生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按正常的教学,第二单元大约在九月底或十月初进行,与学校举行的庆祝国庆活动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扩展音乐课堂的空间,使音乐课程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单元共有六首作品,其中声乐作品五首,器乐作品一首。在教学栏目安排上较为集中,主要是唱歌和音乐欣赏,中间再间插一些练习活动。《歌唱祖国》是具有“准国歌”性质的进行曲,已传唱了半个世纪。音乐欣赏的选材比较宽泛,既主题集中。又形式多样。有大型合唱作品《祖国颂》,有学堂乐歌《祖国歌》。《祝福祖国》是用民族唱法表现的一首新作,《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是具有通俗音调的抒情歌曲。为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阔学生接触同题材作品的视野,选择了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伏尔塔瓦河》。
(三)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力图以充满喜庆的秋季为题材向学生展示一幅热闹而有诗意的秋景图卷。曲目的选择不仅突出了秋天的季节性色彩,而且还有意识地突出了秋季特定的丰收场景。从乐曲的形式上看,既有独奏,也有合奏;从乐器选择上看,既有西洋乐器,也有民族乐器;从情绪上看,既有柔美的抒情风格,也有欢快喜庆的热烈氛围。在一系列欣赏曲目之后安排了歌曲《西风的话》以及配乐诗朗诵。在整体设计中采用了美编精心设计的配画,并将摄影作品《金秋》、国画《深秋》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真实可感的秋天环境,使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绘画等相关艺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
(四)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l)──辽阔的草原
本单元是介绍华夏神州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地理地貌的系列专题中的第一部。它以“辽阔的草原”为题,选取了与草原地理环境相关的音乐作品,展示出草原民族的豪放性和其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毡房、服饰、乐器等具有鲜明个性的方方面面。最后设立了“表演”栏目,让学生通过综合表现,亲身体验民族民间音乐所带来的真情实感。在欣赏曲的后面,附上了一些文字说明,作为小知识供学生了解蒙、哈、藏等民族音乐的不同特点。
(五)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
这个单元与第四单元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系列化的介绍来扩大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和视野。不同的是,第四单元是在华夏神州范围之内,而本专题则着眼于世界范围内,分别以六大洲(南极洲除外)为题介绍各地有特色的音乐以及通过这些音乐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民族性格、自然风光等。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要求。这一专题的内容不仅涉及了地理知识,也涉及到人种、建筑、乐器等许多侧面。教学上,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面面俱到,但不要求精通,教学以开放的领略式欣赏为主。应注意音乐作品仅是展示世界各国不同文明的界面,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
(六)第六单元
旋转舞台
旋转舞台是一项综合表现与考评内容。在栏目设计上,以新星擂台和新年音乐会的形式分别引导学生复习并提高本册书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通过亲身参与表演活动来认识和提高音乐表现。新星擂台涉及了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多种形式,也涉及了抢答、考核、比赛等多种手段。新年音乐会是以节目单形式出现的,但其中许多节目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形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拓思路,积极开发或借鉴当地喜闻乐见的表演和表演内容。这一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项目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测评。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当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本单元后设置了一些档案记录性质的栏目,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音乐学习的状况,以情感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课的感情。二、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的体例与结构
(一)第一单元
春之声
这个单元的主题与内容是与革措春季平等相联系的。在内容上首先选摘了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名篇《春》作为学生配乐诗朗诵的材料,配乐为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以突出春天的诗意,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必唱歌曲选择了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学吹竖笛选曲了《春游》(李叔同词曲)。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我们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既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也要注意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另外,还将地理、古诗、民俗、历史等相关文化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提高音乐教材的立体感和文化价值。
(二)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本单元继承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赞颂祖国、赞颂国旗的音乐材料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材料上看,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对音乐与相对文化的渗透也做了细致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前前后后,与中国近现代历 2 史、音乐史紧密关联;《红旗领》的配图选了在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董希文先生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红旗飘飘》为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配图选了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与体育相关联,等。对国歌的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容易被忽视的节奏,还在教材中提出要“准确地背唱”,要求学生把唱好国歌当作公民素质的一项基本内容。
(三)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为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而设立。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古琴曲《流水》,介绍俞伯牙、钟子期知音的故事;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歌词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接着安排了一个“音乐情景剧”表演,以表现阳关三叠的送别情景。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同时也与课程标准中7~9年级内容标准的要求相一致。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材料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所谓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知识作了扼要介绍。
(四)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精神象征。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并安排了练习。
(五)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欧洲漫游”
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的延续,也是将视角相对集中在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族民间音乐上,以充分发掘教学材料的新鲜度。在本套教科书中,这样的栏目大都按课程标准中的这个原则取材。欧洲专业音乐创作(尤其是自巴洛克时期以来至晚期浪漫派之间的音乐)被有机地化合在其他主题单元里。如已经在本套教材前几册中出现的《四季》(维瓦尔第)、《春天奏鸣曲》(贝多芬)、《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动物狂欢节》(圣-桑)等等。(此外,在后面的教科书中还将采用音乐家肖像、西洋乐器博览等单元主题作这方面的集中介绍)。这个单元的特色栏目为“音乐游戏”。借助游戏引导学生将欧洲有关国家的地理、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因素加以综合,有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六)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包括中外村视音乐,既有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各不相同的喜好将不可避免地会对教科书的评价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都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而且其中的音乐由马友友、帕尔曼等演奏家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在七年级下册中还简略介绍了莫扎特、聂耳两位音乐家,但教科书中没有过多地将冗长的资料加以呈现,而是把这部分的详细内容写进教学参考书中,由教师向学生介绍。
第二篇:初中化学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初中化学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材学科发展、学生认知、教师教学等因素考虑,注意遵循学科的逻辑规律,加强科学性;注意遵循学生学习的可接受性、可读性、趣味性;注意遵循教师教学的适应性、灵活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从学科的角度考虑,增强了逻辑性。
教材结构体系的安排,贯穿了以下主线:
1、物质的性质;
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3、探究活动;4从宏观到微观回到宏观;
5、环境保护。主线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交织。更加突出了学科逻辑。
二、知识的呈现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教学的适应性,更加重视教师教学与学生认知的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教材具有很强的对话功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与教科书、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互动性。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图文并茂,色彩缤纷,精彩纷呈。每一单元前面的彩图、课文中的插图,都直观全面地展示了化学中的美,使教科书的人文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得到了充分体现,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教材中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金属与酸的反应、离子的形成、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的意义等知识融入到生动的画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增强了可读性、充满了启发性。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重视已有的经验
教材知识内容的呈现突出了时代特点,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既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例如: 用pH试纸测定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奶、池水、雨水、洗洁精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还可选取的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十分广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如农药的配置、食品添加剂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如工业三废等的危害和处理)、洁净能源的开发、化肥的生产与使用等
四、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的目的、过程和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加强了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实验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教材新增加的许多探究性实验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探究,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等等。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构建起对自然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篇:初中音乐学科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初中音乐学科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教材。今天我要给大家解析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16册音乐教材。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说课:1.课程目标 2.内容标准(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3.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 4.教材内容分析 5.教学建议 6.评价建议 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目标:
首先,我说的第一大方面是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概括起来为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乐观态度,2.激发音乐兴趣,3.陶冶音乐情操,4.德育渗透,5.理解多元文化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的。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第一位的。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
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
音乐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三)、知识与技能:
1.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3.创作与基本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的音乐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问题是:一要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二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看重学习知识获得技能方法与剁成,这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和教学所应关注的探索与改革方向。
二、内容标准:(下面,我要说的第二方面是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内容标准概括起来为四个领域:1.感受与鉴赏;2.表现;3.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风格与流派;
(二)、表现
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造;3.创作实践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2.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在上述四个领域的基础上,《音乐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需要、教学管理等因素来划分学段的内容标准。具体地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1-2年级”、“3-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
各学段的共性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1、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激发、培养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6、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7、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8、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9、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
各学段目标之前的关系则是相同的、一贯的,是由初级向高级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前段目标是后段目标的发展基础;后段目标是前段目标的拓展与延伸。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各学段目标在具体内同上依然存在着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各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1-2年级仅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要求;而在3-6年级不仅提出了“保持”音乐兴趣的要求,还提出了“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要求;在7-9年级则进一步提出“增进”音乐兴趣的要求及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要求。由“激
发”“培养”发展至“保持”,继而发展至“增进”,这种程度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开发因纽约的感知力”;3-6年级的要求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7-9年级的要求是“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体验音乐的美感”;3-6年级的要求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7-9年级的要求是“提高音乐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尼奥向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活动”;3-6年级的要求是“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7-9年级的要求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3-6年级的要求是“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7-9年级的要求是“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方面,1-2年级和3-6年级的要求都是“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7-9年级的要求是“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里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今天要说的第三大方面是教材体例安排)
(编排意图:)人音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以单元的结构编排,每册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人文主题,主题下安排3-5首甚至更多的作品,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这样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充分体现,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两种不同版本的比较):我们油区学校曾先后使用过人教版和人音版的两种不同的音乐教材,针对于此两种教材,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1、在单元主题选择和安排上,人教版的教材注重单元主题与季节以及节日的结合。比如:新学年开学第一个节日是教师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中安排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飞来的花瓣》两首作品;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间在国庆节前后,教材安排了《祖国颂歌》主题,非常及时;接下来第三单元又安排了《金色的秋天》,与此时的季节也很吻合。
人音版的教材结合了乡土教材内容的开发,利用了地方传统音乐资源,从而也节约了教材编写的重复投入。借鉴人教版大纲教材的做法,每册教材首页均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另外还设有《音乐是我的好朋友》、《音乐自学园地》等相关音乐知识栏目。这些栏目附在教材单元内容之后,既是对单元综合内容的飞类归纳,也是飞类后有关内容的补充。这些内容虽然不是必学内容,但与单元内容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材设计。
2、在单元内部学习内容组合上:
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每单元内部均设计有多种学习领域,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标准”,包括表现、感受与鉴赏、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有机结合巧妙地分布到各个单元中。
如,人教版教材每单元内都有“唱歌”1首,“欣赏”2-8首,另外“音乐活动”、“学吹竖笛”、“表演唱”、“音乐家肖像画”等学习领域也设计在不同的单元;
人音版的教材每单元“唱歌”1首,“欣赏”2-3首和“实践创造”三个教学环节构成,每个单元内容和每个具体学习领域较为均衡。
四、教材内容分析(今天要说的第四大方面是八年级16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安排:)
本课教材的知识包括六个人文主题的教学单元。第一单元:绿色家园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 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 第四单元:歌剧世界 第五单元:化蝶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在这六个教学单元中,包含了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以及实践与创造等四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掌握
学唱歌曲7首:1.给未来一片绿色;2.阿西里西;3.歌唱美丽的家乡;4.大海啊,故乡;5.猎人合唱;6.化蝶;7.红色娘子军连歌。
欣赏作品15首:1.瀑布与溪流;2.日出;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4.瑶族舞曲;5.五月蝉虫唱得好;6.渔舟唱晚;7.夜莺;8.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9.饮酒歌;10.卡门序曲;11.十八相送; 12.梁山伯与祝英台;13.场景音乐;14.西班牙舞曲;15.飞天仙子。器乐演奏1首:瑶族舞曲
今天要说的第五大方面是教学建议:重视聆听、激发情趣、鼓励创造
重视聆听:“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唱歌、演奏、创作活动,都是围绕“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由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正值变声期,他们无论在音色、音准上都存在缺陷,不够完美,因此教师更应多鼓励学生学会聆听,在聆听中更
多的体验音乐的美,并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激发情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是激发学生喜爱、并愿意终身学习音乐的动力之所在。也是学生从事音乐表现的动力源泉。
鼓励创造: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针对于16册音乐教材中,聆听音乐作品多达15首,歌曲演唱则为7首,器乐演奏1首,而每一单元都设有针对性的实践与创造活动,目的在于在学生聆听、表现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造音乐作品,这种音乐创造活动,也非常适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六、评价建议(今天我要说的第六大方面是评价建议:)教学评价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去取,完善教学管理。经过多年的音乐教学,我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油区学生的教学评价机制。
1、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同时辅以分值或者等级形式呈现,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在每一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总结评价。此外教师还要针对本单元的歌曲演唱、乐曲理解、参与教学活动态度与程度、与他人合作等情
况展开学生自己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本单元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谈话、提问、讨论、唱(奏)、表演等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因为音乐课时有限,音乐教师又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尽可能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中既是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控制教学节奏。每学期和每学年的终结性评价可以看做是一个回顾阶段音乐学习的总结。
3、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学科的定量是相对的,教师为了使评价尽可能地合理,减少个人直觉的偶然因素,可以列举课堂中的一些联系作为评价指标,委以分值,以便量化考核,如音乐中音准、节奏联系,听辨音色、音乐主题旋律等等。质性评价则更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一句中肯的评语、一段对作品解读的对话等等。
4、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纵向评价为主,以横向评价为辅。纵向评价组能体现发展和促进作用。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往往比较大:有的天生一副好嗓子,有的乐感极好,这部分学生在横向评价中往往是自信的,但纵向评价更是一种“艺无止境”的激励;而有的学生即使加倍努力,可还是跑掉,他们在横向评价中处于弱势。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自身纵向评价使他们找回自信,战胜自我。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今天我要说的第七大方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上好一节音乐课除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整体考虑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即做到科学合理的运用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使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环境中,享受音乐、体验情感、增强审美素质、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广泛开发课程的有利资源,汲取各种养分,强壮音乐课程,进而使音乐教育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应不断开发课程的资源,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体验与表演、感受和学习音乐艺术文化的氛围;进而引起学生对学习音乐艺术产生浓郁的兴趣。
音乐课程资源包括:
1.课程内部资源;(课程标准、教材、音响资料)
2.课程相关资源;(相关科学、学科、文化艺术、民族文化、社会资源)
3.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艺术家)4.物资资源;(教学环境、设备)
在音乐课程中,充分开发与运用其资源,并有机的整合和生成,会使音乐教学丰富而精彩
大千世界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需要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资源,这里要说的优化是指音乐教学系统内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优化;整合是指教学系统内的课程资源与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相关资源,使各种资源相应的发挥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节课中不能各类资源大拼凑,五花八门大聚会;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音乐情感的需要,做到以课程标准、教材为准,发挥师生资源作用,有效开发
活动资源,充分 挖掘地域资源,使每一节音乐课各具特色,丰富而精彩
音乐课程资源的运用
上好音乐课不能仅仅单纯的依靠音乐自身的课程资源,特别是面对当今的现代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再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教育系统中,它需要与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学科、各类资源相结合,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体现音乐的本质,真正能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1.以音乐教材为基本资源,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反复的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提供的参考资料(随教材配备的光盘、录音带等音像资料),从教学实际状况出发,以音乐教材为载体,设计即体现音乐艺术审美,又具个性的音乐课堂教学
2.挖掘学生自身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具有的知识、能力、及已掌握的音乐技能等因素,把这些因素当作学生自身的财富和资源,尽可能的去挖掘、开发和利用,并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使学生在自信中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情感体验中形成艺术审美能力
3.发挥教师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音乐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但不是免去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自身教学资源,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文化过程中影响极大,大多数学生信赖于教师而不信服于家长,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极大的发挥教师资源优势,集合各方资源为音乐教学所用,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4.挖掘区域音乐资源,突出民族音乐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格和民族文化,人们生活的区域,学生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各其蕴涵着特色性艺术文化;音乐教师应注意开发挖掘区域音乐资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学生为本,立足于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和鲜明个性的音乐教学
资源就在你身边,看你是否能够发现它;资源就在你眼前,看你怎样合理运用它;资源就在你生活中,看你能否挖掘开发它;资源就在学生中,看你怎样升成利用它。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学科,它给予孩子们的是丰富的情感和美的熏陶。让我们的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展翅飞翔在乐海中,让我们的学生在新的音乐评价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快乐。
最后祝愿音乐知识之树常青!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段、学科填写标准
学段号码:
幼儿教育1 小学2初中3高中4 校外教育机构
5学科号码:
幼儿教师01保育员02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03小学语文04小学数学05小学自然06小学体育07小学艺术08小学音乐09小学美术10小学劳动11小学劳动技术12 小学科学13小学外语14小学信息技术15小学舞蹈16小学综合实践活动17科技活动18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9生命与健康常识2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21其他22
初中思想品德23初中语文24初中数学25初中外语26初中社会27初中自然28 初中科学29初中物理30初中化学31初中生物32初中历史与社会33初中历史34初中地理35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36初中艺术37初中音乐38初中美术39初中劳动40 初中劳动技术41初中信息技术4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3初中舞蹈44科技活动45湖南地方文化常识46生命与健康常识47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48其他49
高中语文50高中数学51高中外语52高中思想政治53高中历史54高中地理55高中物理56高中化学57高中生物58高中艺术59高中音乐60高中美术61高中体育与健康62高中信息技术63高中通用技术6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65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66其他67
工作类别:教师、校长(或园长)
中小学校教师的学段、学科的确定以教师主要任教的学段、学科为依据;校外教育机构教师的学段、学科的确定以教师资格证所登记的内容为依据。
工作状态:
1、在岗;
2、退休;
3、调离;
4、病休;
5、离岗;
6、产休
第五篇:2012届我担任我校全年段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
2012届我担任我校全年段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考我校历史学科取得较好的成绩。下面我就毕业班历史教学工作的一些点滴体会和做法总结以下几点,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入毕业班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为了让学生重视这科,每次统考后,我会优等生和进步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对于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为了克服学生惰性,我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多提醒和督促学生勾划课本。尽量在课内45分钟要质量。
三、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
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联系。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我常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综合性专题复习资料,再配上一些相关习题训练。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科学命题训练,力求实际成效。
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在实处。不但要达到训练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进一步探研考纲,明确复习方向。结合考纲要求,明确大体的命题方向与难易程度。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考命题涉及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因此,命制的模拟试题,必须依据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考试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一是便于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而对三个不同层次知识的明确定位,显然可以帮助学生抓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不同学校的学生和同校的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总复习中教师应明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对优秀生、中等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层次地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来组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和习题训练时,以所用的教材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五、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
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着力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舍得对每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鼓励,挖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尊重学生,虚心诚恳的向学生学习,及时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增强学生“分分”必得的意识。由于历史科中考为开卷考试,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对此,必须加强学生“分分”必争、“分分”必得的意识,克服无所谓的思想。
三是指导学生作答,要认真审题,切忌马虎应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题型训练;答题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