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3: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

第一篇: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

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

对联俗称“对子”,又叫“联句”、“联语”;有的常贴在柱子上,所以又叫“楹联”,是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文学形式。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一种独具艺术特色的奇葩,在全世界只有一字一音的汉字才能做到。加之对联与中国书法艺术相得益彰,所以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除在传统的春节,每家每户都要书写、张贴春联,表达对新的一年的希冀与祝愿,表白自己的情操和追求,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外,平时遇到婚丧嫁娶、新屋落成、乔迁新居、长者寿辰等活动,也有书写、张贴对联的习惯。

对联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历史上一些帝王将相咏作赞颂业绩,抒发情怀,勒石立碑,祈求千秋不朽。特别是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对联佳作,咏人说事,写景寓情,论古道今,给人启迪。这些对联多以优秀的书法艺术镌刻在名山巨石,镂雕于殿堂庭院的楹柱,古往今来多少游人迁客伫足吟诵,辗转传抄,流芳百世,给文坛频添了无数佳话。这一副副对联,虽然不能与鸿篇巨著相提并论,但它在不长的篇幅里所表达的意境,那高超的文字技巧,使人惊叹不已。可见,对联并非是“短言片语”“文字游戏”,而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本文就对联的写作艺术做一下探讨。

一、对联的写作特点

对联分上联和下联,只有将上下联合起来,才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任何一副对联,它的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是相等的,如果上下联的字数不相等,就不成其为对联。这是对联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并不等于说,上下联字数相等就是对联,对联还必须要讲究对仗和平仄相对。

对仗就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双作对地排列起来。比较严格的对联不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也要一样。也就是字数相等、句式相似、结构相同、词性相当、节奏相协、平仄相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在这副对联中,上下联都是十一个字,而且句式相同;在上下联中,名词与名词是相对的,“山”对“墙”,“竹笋”对“芦苇”,“嘴”对“头”,“皮”对“脚”,“腹”对“根”;形容词与形容词是相对的,“尖”对“重”,“厚”对“轻”,“空”对“浅”;方位词与方位词是相对的,“间”对“上”,“中”对“底”。总之,上联与下联的每个字的词性都对上了。

对联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对仗关系来看,一般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正对的对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近或相关联。如周恩来少年时书赠一留日同学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上下联内容一致,寥寥八个字,表达了周恩来少年的壮志豪情,对仗工整,是一副精彩的正对。又如,史可法墓联:“死含瑶草千秋恨;魂傍梅花万古香”,也是一副很好正对。在构思创作这种对联时,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或者少用同义词来相对。如上下联的对仗在意义上雷同、同义、近义、相似或差别不大,这就犯了“合掌”的毛病。广东潮州双忠祠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就是一副“合掌对”。“忠臣”与“国士”、“无”与“不”、“二”与“双”在意义上差别都不大,甚至同义。又如:“散步江滨观浪涌;闲行河畔看波兴”,也是一副“合掌对”,这种“合掌对”是撰写对联的大忌。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联意思相反。反对的对联对比鲜明,起伏跌宕,容易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如:“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无才应愧车前卒;有志何愁饭后钟”,上联和下联一正一反,一扬一抑,取得了“反对为优,正对为劣”的艺术效果。

3、串对。又叫流水对,其特点是上下联表达一层意思,但分成两句来说,各联孤立地看,往往意思不全,甚至没有什么意义,上下两句联起来,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串对读起来一气呵成,比正对优越。如:“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用于书房里的对联,勉人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关系连贯,通畅如歌,所以为许多读书人所喜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一副流水对。串对的上下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境,如孤立地看,因缺乏连贯,便意境不全了。

三种常用的对偶方法,各有千秋,掌握得好,都可以写出好的对联。撰写对联与写诗有相通之处,既要符合对联的特点,又要做到达、雅、俗。文字要多推敲,内容要多提炼,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平仄相对是针对声调、节奏、韵律来讲的。对联只有两句,和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不同,对联用不着押韵脚,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节奏本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是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要合乎一定的规律。节拍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序列,每个序列包含两拍、三拍或四拍。对联要求有音乐性,这首先表现在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即使不念不听,只是看,由于看的时候也是按照节奏进行的,如节奏调谐,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

这种节奏感,在对联中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对联创作的一个要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四字句的对联是一句两拍。如杭州西湖湖心亭联:“中央/宛在;一半/勾留”,上联两字一拍,下联也两字一拍,必须合拍。而像“江山/如画;唱/春光好”,上、下两句尽管都是两拍,但长短、强弱各不相同,节拍错乱,就不是对联了。这一点是撰写对联必须遵守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必须节拍协调,长短强弱都不能错乱。

五句的对联一般都是每句三拍,如苏曼殊书普陀寺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李大钊先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七字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四拍,如春联:“车水/马龙/农家/乐;花好/月圆/晋阳/春”;桂林叠彩山联:“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对联的数字没有固定数目,构成联语节奏的方法和因素又有许多,运用起来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重要的是音组等长,强弱等量,繁疏急缓和谐,轻重抑扬鲜明。

句讲节拍,字调平仄,调平仄是对联音乐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汉语在发音上有四种不同的声调,古代分为平、上、去、入四调,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字了,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平声对其他声调来说,就分为平声和仄声。古代以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现代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人作诗词,特别讲究平仄,用平用仄,字有定声,平仄交错,律有定格,错综字调,调谐节奏,形成了诗词的音乐性。对联不讲究押韵,上下联的调平仄比诗词的调平仄要自由得多,但也非常讲究和注重字音的平仄与协调,也就是说要做到平仄相对,抑扬顿错。特别是对联还强调上联要以仄声字收尾,下联要以平声字收尾,这样才不失声律。上下联的句数在两句以上的,要特别注意停顿处用字的平仄,尽量做到平仄相反。

一副对联如果注意平仄声律和谐,吟诵起来就优美悦耳。上联和下联的相对字的声调,有的绝对相反,有的大体相反。能做到严格相对而不损害对联的内容,固然好,做不到严格相对,做到大体相对也可以,一两个字例外不会影响全联的音乐性。如“政善人勤,百业兴隆春后笋;山欢水笑,万家富裕锦中花(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这副对联上下联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而且立意高雅,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所以是一副雅俗共赏的佳作。

二、对联的写作手法

对联的写作手法很多,而且独具特色。这里重点谈几种特殊的手法。

1、比喻法。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启发人们的思考。还有的对联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如通用的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纪晓岚戏作的自挽联:“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都是运用这种手法,达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

2、问答法。由于对联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这样,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解放前,有人曾为一家财神庙撰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石达开赠理发匠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因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也是一问一答,在幽默诙谐中,生动地刻画了理发匠的形象。

3、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如:“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都是用了人格化的手法。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否则会弄巧成拙。

4、衬托法。对联写作的衬托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侧面衬托;一是反面衬托。侧面衬托就是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其它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耐人寻味。郑成功祠有一副对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意,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也是运用了衬托法,用“疏亲慢友”对“远富近贫”,并在结尾用了一对反义词“多”和“少”,从反面对曹雪芹的崇高人格作了热情的赞扬。

5、对比法。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如郭沫若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蟾宫,必定有我”,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杭州西湖岳庙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也运用了对比法,上联为埋葬岳飞父子的青山庆幸,下联替铸造秦侩夫妇等奸臣的白铁不平,两相对照,藏忠否奸,爱憎分明。郑板桥题天师洞台榭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也是运用了对比法。

6、集句法。古今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集句联占着很大的分量。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广东惠州西湖晴雨亭联:“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烟宜雨复宜晴”,就是集自唐人诗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鲁迅赠瞿秋白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是集录清代何瓦琴的句子。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如江西九江琵琶亭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诗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琵琶行》诗句中的词意,描述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琵琶声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琵琶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

7、镶名法。就是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镶嵌在联语中,暗寓褒贬。镶名格式很多,可以嵌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开这些专用名词分镶首尾。如安徽灵壁虞姬墓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鹤顶格,把虞姬分镶句首;“名闻塞北三千里;色压南京十二楼”,这是蜂腰格,将“北京”分嵌句中;“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梅兰芳字畹华)”,这是凤尾格,句尾各嵌一名;还有拆嵌格,“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谐承畴)”,把史可法、洪承畴的姓名拆开分嵌首尾。

另外,在对联的写作中,顶真、反复、反诘、谐音、象征、用典、拆合、夸张、排比、回文、双关、摹状等手法也常被运用,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对联可以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可以庆祝节日,贺人新婚寿辰,寄托哀思,装点名胜,讽刺丑态,娱乐心情,进行思想教育。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各行业还可以利用对联宣传产品,搞活经济,如山东孔府宴酒集团就曾以“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为联进行广告宣传,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宏大,对孔府宴酒的宣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对联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不仅能使对联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焕发新的生机,而且还能使其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了六要素之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在现行的《联律通则》里提到三种:

(1)忌合掌【即同义相对】。

(2)忌不规则重字【即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稿的《联律通则》里取消了关于孤平孤仄的禁忌,其原因是古人并没有确切的给出过孤平孤仄的定义,目前在学术上,这两者的定义还都有着相当大的争论,所以,除了诗钟对此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外,我们对联初级班对此亦根据《联律通则》进行放宽,不再对此作出硬性要求。

除了《联律通则》通则中提到的三种禁忌外,还有两点需多加注意的,即忌联意隔阂;忌同声收尾。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合掌【即: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尘俱彻证圆通。

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2.忌联意隔阂

除去无情对外,对联禁忌上下联各言其事,只对不联。对联中所谓的隔,或者说隔阂是指在意境之中的景或是情在特定时间里不能相互存在或相互融合从而达不到和谐的情况。即:在意境之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景物不可能同时在意境中出现而我们却把它写在一起了,这就是隔了,比如上句明明写的“明月照西楼”而下面就写“菊花欺细雨”。这样月月和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情况出现在诗词对联之中就造成“景隔”了,(当然特别的气候除外)。或者情感方面上句还写的心花怒发下句就写忧愁满面那么就造成“意隔”(情隔)。

至于“隔”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写景的意境的“隔”与“不隔”;二是写意或借景写意的意境的“隔”与“不隔”。下面分别简述:

(1)写景意境的“隔”与“不隔”

根据上面的定义,就是两种或多种景物能相互依存的或在某特定时间能够同时存在的就是不隔,如:

静水横舟凭柳钓;

微风斜月任松簪。

上联的意境是无人的孤舟系在柳树下,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很清雅的一幅画面。下联是清风轻抚着月下的松树,把这两幅画融合,就是:天上挂着一轮明月,月下的松柳在微风中轻摇,而柳丝垂落到小舟上,小舟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相互依存统一构成了一副淡雅的画面。这就不隔了。再如:

秋月云端见;

春花风里拾。

这副联为纯景联,我们先分析意境,天上的秋月在云端忽隐忽现。而下联则是在春天的花园里摘花。因为没有一个同一地点的信息,无法体现是同一地点春去秋来的变化,少了这一层关联,我们再来细看,春花和秋月是不能同时存在的,难以融合在一起,这就是隔景了。再如:

清荷听雨碧波醉;

枫叶吻霜霞岭羞。

问题同上,在这副对联中秋霜与夏天的清荷碧波难以相互依存,缺少关联,亦是隔阂。

(2)写意或借景写意的意境的“隔”与“不隔”

隔意就是后面内容的情(志向、品格)和前面的不一样。如果是对联,那么上下联所表达的情(志向、品格)不一样,就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的意图,那就是隔意。如:

分一缕春光入户;

带三分萧瑟回家。

上联的意思是,希望春天带来好运气给家里增添和煦的气氛,而下联呢?带回来的是失望,颓唐,所以上下联的情感不一致,这样就是隔意了。再如:

春风得意;

寒露浸心。

上联是喜气洋洋,而下联却是悲悲戚戚,这种情况就是隔意,因为上下联的气氛不能融洽。

综上所述,至于“隔”与“不隔”必须也是要从全联来看的,不管是情还是景,都必须有一个关联点,一脉相承,才能不隔。

3.忌不规则重字【即: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不规则重字,也就是“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的大忌。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又如: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4.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所谓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变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变成了三仄尾。两者都由于音律单调而缺乏美感,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中,因为古人诗句中,三仄尾的情况亦不算少见,因此《联律通则》里对三仄尾的要求是尽量避免,在避无可避,影响联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不因律害意”的做法而使用。

5.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

(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联脚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当然,也有少量对联是上平下仄收尾的,如: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撰)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但是,这种情况应以特例视之。至于上下联同声收尾,则是违律。?

第二篇:如何写作对联

对联写作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对联写作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一、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元日》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白毛>>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或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文学形式应用文。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它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例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写作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

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

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艺(诗词书画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

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例1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例2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这两联均为漂亮的工对。

2、宽对

是针对工对而言的.。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

例1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边书

山阳湖雪四个名词对下联的窗水枕书四个名词。

例2

闭门藏新月

开窗放野云

“闭”“藏”两个动词对下联“开”“放”两个动词。

3、借对

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

因为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作者在联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下联构成工对,这就是借义的借对。例如: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寻常”的甲义是平常,但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两寻为常,所以又以它的这个乙义,拿来对数目“几度”,就非常工整。

除了借义,有时借它的读音来与下联相对。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4、流水对

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属偏正关系,内容串联,这就构成了串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一籽入地 //万粒归仓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以上三个例子,全都是由流水对组成的.既然串对的两联不是并列关系,那上下两联是并列关系的对联,就属于正对和反对了。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用来表现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描绘一种景象。例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反对是用来表现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连的内容是相反的。例如

柳絮体媚无骨气

梅花形瘦有精神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六、对联的分类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2、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4、挽联 :哀悼死者的对联。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5、楹联(名胜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叁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行业联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7、书画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8、其它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缺衣少食)

七、高考名题举例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山东等考卷)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__________(树一代新风)

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大地气象新)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新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例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云南等考卷)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__________(生机满乾坤)

科学能致富

__________(勤劳能发家)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___________________(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练习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处处春光好

__________(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__________(九洲桃李荣)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爆竹声声脆

——————————(祖国日日新)

满园春色好

——————————(遍地面貌新)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2请同学们每人收集20副对联.总结:

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发扬光大。

资料搜集

下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4分)

普天同庆,一片红霞迎旭日

例:大地腾欢,万条绿柳舞东风(只要求宽对,对仗1分,仄起平落1分,内容2分)附录:怀人联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屈原)(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项羽)(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勾践)

(05)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06)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苏武)

(07)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王昭君)(08)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诸葛亮)(09)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诸葛亮)(10)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诸葛亮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诸葛亮)(12)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13)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

(1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 白)(15)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杜 甫)(16)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杜 甫)

(17)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 甫)(18)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19)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白居易)(20)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白居易)(2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剌虐入木三分。(蒲松龄)(2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23)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沈 括(2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2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6)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2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岳 飞)

(28)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

(29)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

(30)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孙中山)

(3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 迅)

(3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 迅)

(3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34)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潇寒易水古今流

(35)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36)鬼狐成性格 笑骂成文章

(3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8)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平成河海江淮

1.指出下列对联所指行业:

松竹赠绿素雅为佳

芝兰送香淡雅最奇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男添庄重女添俏

夏透风凉冬御寒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刻刻催人资惊醒

声声呼汝惜光阴

2.指出下列寿联所指年龄: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

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

长春不老添闰当称百岁人

不惑但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来年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对年头

《岳阳楼记》创新练习之谜语、对联篇

一、谜语

1、中华儿女不媚外(《岳阳楼记》一句)

其喜洋洋者矣

2、本科毕业举杯贺(上楼格,《岳阳楼记》一句)

庆历四年春

上楼格:

属移位类谜格,又名:登楼、登楼台、魁斗、踢斗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最后一字移至首字前来读。例如:“放眼全球”[哲学名词一],谜底是“世界观”,按格扣面为“观世界”。

掉首格:

别名:调首格、调头格、掉头格、睡鸭格、乙上格、低首格等。谜底需三字以上,第一字与第二字互换位置。例如:丘

(打《岳阳楼记》一句:山岳潜形)“山”与“岳”互换切合谜面。

4、是进亦忧退亦忧(成语一)乐在其中

5、《岳阳楼记》 [打语文用语一] 范文

6、众怒——气象万千(别解)

7、唯余清波——浊浪排空(会意)

9、前不着村,后不巴店——是进亦忧,退亦忧(会意)

11、用——连月不开(象形)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第三篇:对联的修辞艺术

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如: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

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

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如:

看门

中月,(“”拆成“门”“月”)

思耕心上田。(“思”拆成“心”“田”)

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如: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颇有回味。如: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飞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

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边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又如: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

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又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为chǎng)

(二)普通修辞法

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如:

①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比喻)

②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比喻)

③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拟人)

④校园近春绿,桃李向阳红。(象征)

⑤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对比、比喻)

第四篇:对联的写作要求

(1)对联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公德、人们道德、国家法律标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对联的写作要求,范文《对联的写作要求》。

(2)对联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第五篇:对联的修辞艺术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一)特殊修辞法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如: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蔡锷赠小凤仙联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畹华为梅兰芳的字)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如:看门中月,(“”拆成“门”“月”)思耕心上田。(“思”拆成“心”“田”)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如: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颇有回味。如: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飞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边水尾水连天。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又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又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 为chǎng)(二)普通修辞法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如:①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比喻)②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比喻)③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拟人)④校园近春绿,桃李向阳红。(象征)⑤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对比、比喻)

下载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联的写作艺术[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联写作基本知识(精选5篇)

    对联写作基本知识(转)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因多用于张贴、悬挂、雕刻在厅堂门柱上)。当代联人陆伟廉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其中,第一......

    品味对联艺术,激活语文教学

    品味对联艺术 激活语文教学 红彦中学:张亚东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泱泱华夏艺术精粹,悠悠神州文明花魁。祖国文化灿若星汉,民族语言多如明珠。漫步语文世界,涉足学习艺园,在这......

    对联的修辞艺术 (最终定稿)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对联的修辞艺术。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

    写作是一门艺术

    写作是很自然的事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不需要任何修饰 ------ 时双庆写作是一门艺术——浅谈各种艺术形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到艺术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些高深莫测名画......

    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

    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 刘毓民 摘 要:本文围绕“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这个中心,分别从新闻标题的作用、增强新闻标题吸引力的途径、多种艺术手法的合理利用、提升新闻标题吸引力......

    对联的欣赏与写作(合集)

    对联的欣赏与写作 授课教师:福州十八中周华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过程与方法:掌握拟写对联方法,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的能力。 情感态度......

    对联的写作格式(推荐5篇)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

    讲话稿写作与讲话艺术

    讲话稿写作要点给想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同行的两个建议: 1、多看多记。看报纸,掌握大政方针、舆论导向,丰富公文写作词汇量。看范文:选定一个文章全面、质量高、更新及时的公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