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格律诗资料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3: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写格律诗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写格律诗资料》。

第一篇:学写格律诗资料

【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

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式)

B:(仄)仄平平仄 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

(C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

(D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一韵到底应平声写格律诗要依平水韵,以《佩文韵府》为准。(今韵也可,但要注明),平声韵,一韵到底。注意入声字

二:《声》 句内平仄相间错

1:句内平仄相错(既二,四,六分明),如“风光不与四时同”光,与,时为平仄平。

2:联内平仄相对,联内平仄要对应 如: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联内的上句“月与风,厢与半”相对(平仄相反)。

3:两联之间要相粘,即上联对句与下联上句平仄相同(指二,四,六字),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上联的“里”,“征”,“未”与下联的,“使”,“城”,“将”对应平仄相同。

4:中间两联对仗行

如是律诗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以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为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里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中的“斑”对“红”形容词对形容词,“竹”对“霞”名词对名词,“一枝”对“万朵”,“千滴”对“百重”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颈联中,“洞庭”对“长岛”,地名对地名,“涌”对“歌”“连”对“动”都是动词对动词。“天”对“地”,天文对地理。“雪”对“诗”名词对名词。所以这首诗,对仗很工。

三:关于拗救就四种情况;(以七言为例)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1;对句救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A式句既“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笫六字可拗,第五字拗为小拗,第六字拗为大拗。既变仄,但一定在下句中第五个字为 “平”。这叫对句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何人无再青。”这里上句“一身报国有万死”为A式句,“有,万”二字应平,但用的是仄声,拗了。在下句“双鬓何人无再青”中“无”本为仄,用平字“无”补救了“有万”二字,这就是对句救。

2:本句救;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B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拗,既变仄,但第五字一定要“平”,这叫本句救,七言诗称“三拗五救”。

如:“眼见四朝全盛时”为B式句(只有B式句能自救)句中“四”字应平,但拗了,第五字“全”字平救了“四”字,这叫本句自救。

3;特殊句救: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特殊句式是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六两字可互换。但前提是第三字必须平。

如:“况是清平好天气”为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好”应平,“天”应仄,但互换了,允许,第三字必须平,“清”字。

4:可救可不救,小拗五字可不救。

在A式句中的第五字拗了,称小拗。可救可不救。以上就是孤平拗救的四种形式,掌握了,写诗时就宽松多了。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综上三大点,记住了也就掌握了写格律诗的基本原则

第四讲 韵律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诗词是最富音乐性的文体,欲使其歌咏动听,除平仄声调力求合律外,尚须押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是诗词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音乐美。诗词押韵讲平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闪华,她赋予诗词歌赋以跌宕起伏的旋律之美和高低错落的节拍,朗朗上口为人民大众传诵不衰。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而且不少新诗,就连当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对话、戏曲等各类文学艺术当中,都离不开它。因此,这是学诗的前提。

第一节 押韵的作用

一是串联作用。押韵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二是便于记忆作用。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第二节 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诗韵由何而来?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至今。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地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统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里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定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语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不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来。

《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韵》《广韵》写的诗也都符合《平水韵》,从而保持了诗韵的基本连续性。《平水韵》主要是把唐以来就规定可以“同用”的一些韵目,名正言顺地正式合并起来,当然自己也作了几处归并,这样就把《广韵》的206个韵减并成了106个韵。总的看,《唐韵》《广韵》都比《平水韵》严,所以唐宋时期按《唐韵》《广韵》写的诗,自然也就符合《平水韵》了。总之,几次修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连续性没有中断。后来说的诗韵,泛指格律诗用韵,通常是指《平水韵》。

唐以后尽管人们的口语不断有所变化,但诗韵一直被沿用不废,原因何在?大概主要是因为它的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性。历代积累下来的传世名作,都是按诗韵写的,后世人们欣赏、学习这些文化珍品需要懂得诗韵,这就使人们一般倾向于保持诗韵的连续性。

二是权威性。因为诗韵是被朝廷认可的,长期以来民间和官方的教学、写作、科举判卷皆依据之,影响到海内外。

三是公认性。历代写诗、读诗、研究诗的人,都承认它,运用它,有人即使觉得其中有些不合理之处,自己也无法改变,改了得不到大家的承认也是枉然。任何新的韵则,都必须具备权威性和公认性才行。当然,只要有足够的权威力量,修韵是可以成功的,是能够得到公认的。汉字简化很难,不是也搞成了吗。

在目前尚未有权威性新韵则得到公认的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最好是既按平水韵写诗,又注意回避其中明显与现代普通话相抵触的地方。例如,按诗韵“梅”和“开” 同韵,“元”和“门”同韵,现在读起来很别扭,回避不用就是了。这样写出来的诗,一般人读着顺口,那些特别讲究“诗依平水”的人也不会说你外行。不过,这样写诗的难度会大些。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用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

“韵” 也是现在颇具争论的一大块,因为有古音和今音之区分,学术家们及各自的“粉丝”“钢丝”帮腔起哄,也争执得面红耳赤。依老叶看来,与其躲躲闪闪、吵吵闹闹,不如大大方方、舍远求近,直接用新韵(今韵),现在流行的新韵如《诗韵新编(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都不错,一是与普通话不抵触;二是利于今人学写格律诗;三是利于格律诗发展承传。古韵在当时不也是新韵吗?今人用新韵算不上不在行、跌份儿吧?新旧韵都有各自不足。说多了,还回来,精彩继续。

第三节 介绍二种韵书

所谓韵书,就是人为把汉字按照拼音的韵母不同进行分类,便于学诗写诗者使用的书。押韵必须依照韵书。

1、《平水韵》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废除,正像繁体字不能废除一样,因此,学诗的人还必须了解它。现在主要用于读古诗和依其用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都包含若干个韵目。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如上平声的15个韵,是按照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这样排下来的。数字只表示排列顺序,没有其他意义。例如“四支”,只表示“支”这个韵是排在第四的,并不是说除了“四支”之外还有其他五支、六支之类。支、枝、奇、宜、儿、知、词、期……这些字都属于“四支韵”,或简称“支韵”。一首诗如果用“四支韵”。几个韵脚都必须从这个韵目中选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用的就是“四支韵”。韵脚“期”和 “儿”,按现代普通话来读,是不押韵的,但按平水韵是押韵的,而且不出韵。如果按某些方言读,也押韵顺口,因为上海话把“儿”读作“ni”,广东话则读作 “yi”。

为了大体了解《平水韵》,现把它的106个韵列出来。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槛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杩、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初学者看到这个列表,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此只须大体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记。这个韵目列表对查字典颇有用处。有些老字典、老辞海,对每个字都注明属于什么韵。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会注明“陌韵”。对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声字,在平仄分类中属于仄声,不能作平声字用。

每个韵包含的字数,有多有少。因格律诗用韵甚严,每首诗的韵脚只有从一个韵中选字,所以包含字数多的韵(主要指平声韵)选字余地大,比较好用,叫做“宽韵”。宽韵有:支、先、阳、庚、尤、东、真、虞。有的韵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韵”。窄韵有:微、文、删、青、蒸、覃、盐。还有的韵,可选用的字很少,叫做 “险韵”。险韵有:江、佳、咸。其余的韵,称为“中韵”。

用险韵作诗虽难,但也有的诗人故意用它来显示才华。

过去科举考试,一般是命题限韵作诗的。所谓“限韵”,就是只准从指定的韵中选字押韵。诗人互相和诗,以对方用过的韵和字来作诗酬答,叫做“步韵”或“次韵”。

2、《诗韵新编(新十八韵)》

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为基准,参照黎锦熙(1890~1978)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所编《中华新韵》,分为十八韵部,每部分平、仄两类,平声分阳平、阴平,仄声分上声、去声及旧部之入声。

十八部中有些韵部可与某他部通押(下表中列于同一行),这样,与十三辙相近。而关于入声的通押,有两种主张,一主张分三组(麻波歌皆、支齐、鱼姑),各组通押;另一主张仄声字一律通押。一麻:a ia ua 二波(通歌):o uo 三歌(通波):e 四皆:e ie ue

五支(通儿、齐部):i 六儿(通支齐部):er 七齐(通支、儿部):i 八微:ei ui 九开:ai uai 十姑(通鱼部):u 十一鱼(通姑部):u 十二侯:ou iu 十三豪:ao 十四寒:an

十五痕:en in un 十六唐:ang 十七庚:eng ing 十八东:ong

第四节 什么是韵和押韵

主要的直接就记下面四个基本概念好了。别的慢慢就会明白。何为韵?何谓押韵?何谓“韵律”?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区别?

1、何谓“韵”?答:“韵”的基本定义是,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的汉字,按照一定的间隔规律,放缀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个字的位置,以造成和谐、顺口、流畅的朗诵效果,这就构成了“韵”。

刘勰于【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换句话说,“韵”即是“同一收音”称之为韵。如“东、公、空、通、同、聪、烘、红、隆”等字,皆以ong为收音,即同属一韵。而取“东”字为代表,称之为 “东”韵。又如“先、天、填、年、千、煎、绵、延、前”等字,皆以ian为收音,亦同属一韵,而取“先”字为代表,称之为“先”韵。粗浅地理解,“韵”就是一系列韵母相同的字。

2、何谓“押韵”?答:在写作格律诗的过程中,把一些韵母相同的字(同韵之字),用在一定句式的固定位置(一般都是最末一字)出现,以形成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就称之为“押韵”,押韵也就是韵的使用方法。

3、何谓“韵律”?答:格律诗词中对韵的运用规定称之为“韵律”,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韵律一词的意思不一样。韵律有两种解释,常见的某人跳舞很有韵律啊,韵律操啊方面等,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但实际的解释就是:“平仄和押韵规范”,所以在格律诗词中它就是专业的术语。

4、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何分别?答:押韵必然押在那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像人躺下来,放在脚底一样,因此有韵的那个地方(那个字)又称之为“韵脚”,反之不押韵的那一句最后那个字就叫做“白脚”。很显然,“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叫“踩脚”。

韵脚好比穿了袜子,白脚好比光着没穿。老叶是春夏秋冬只要躺下睡觉就白脚,一起床就韵脚。不像我们论坛有的人,睡觉还韵脚,起床却白脚,夏天更是白脚一夏天。哈哈,开个玩笑,幽一小默,放松一下。

第五节 学韵律术语 知韵律规则 韵律术语在声律、对律、章律等几大律中算是最多的。上面介绍了一些,接着再集中介绍韵律术语,学习术语还可以了解很多韵律规则。

1、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2、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3、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合起来读han(汉)。而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押韵的作用。格律诗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4、叶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还表示这里是押韵的地方(韵脚),叶音同协,表示与上面协调的意思。

5、邻韵。古代的韵分得比现代的严格,譬如“eng”和“ing”就分为两类,不过在现代的诗韵学说里,因为发音比较接近,已经归纳成一个韵部。当然,现代韵部中,还是有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譬如“姑部”和“衣居部”,因此,这种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称之为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①东、冬;②支、微、齐;③鱼、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删、先:⑥萧、肴、豪;⑦庚、青、蒸;⑧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对邻韵的运用已经扩宽。有人甚至把普通话押韵的字都当作邻韵来用,一般也认可了。

6、合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脚,称之为合韵。

7、通韵。诗韵术语。邻韵的韵借来一用,这种做法称之为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 “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通韵在填词中用得比较多,但在格律诗中,要求则很严格,即使有用,只限第一句,因为格律诗中都是隔句押韵(偶数句),至于第一句押韵不做强求(称之为可押可不押),既然不强求,借借邻韵来帮帮忙,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8、换韵。诗韵术语。从这个韵部换到另外一个韵部,这种手法称之为换韵。“换平”就是指换成另外一个平声韵部,反之“换仄”亦然。

9、转韵。从同一韵部的平声韵(或仄声韵)转到仄声韵(或平声韵),就叫转韵。所以“转平”或“转仄”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要和换韵分清楚,换韵是在两个不同的韵部之间换;转韵只在本韵部内转。归纳一下就是:“外换内转”。须知,格律诗中绝对不可以转韵或换韵,这只有在词中才有的押韵方式,至于怎样押,不用记忆,词都指定好了的。

10、宽韵和窄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字,有的多有的少,多的韵部写起诗词来当然方便了,反之就有一定难度。因此,多韵字的韵部就称之为宽韵,反之为窄韵。

11、险韵。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12、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是和韵。包括: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13、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

14、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次韵不成功的标志,则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想表达的意思不能通达,好比血脉横亘,句联意断。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15、用韵。就是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而成诗。

16、分韵。又称赋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诗友相约赋诗,选定数字为韵,由各人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17、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一个韵,依韵成篇。限韵有两种情况:①限韵不限字。②限韵也限字,即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18、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19、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一说,“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如,你我分别好久啦,度日如度三秋啦。虽然朝思暮想啦,甜蜜却润心头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重用前韵例,如:

戏赠乐天复言 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重酬乐天 元稹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 元稹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20、抱韵。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如:(找不到古诗例,用现代的)

爱你不需要原因,不存在任何距离。只要决定作的事,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

21、交韵。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如: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22、变韵。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

23、跳韵。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24、进退韵。亦称“进退格”。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25、辘轳韵。亦称“辘轳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26、葫芦韵。亦称“葫芦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27、出韵。同一个韵部中出现了另外一个韵部的韵脚,而体裁中又没有这样的要求时,这就犯错误了,这种情形,就叫做出韵。

28、挤韵。同一句式当中或诗中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论平仄如何,干扰了韵律效果,破坏美感,称为“挤韵”。这些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也可称为暗韵。

29、挤脚。一般指在本仄脚句中用了与仄脚字相同韵部的字。

30、踩脚。格律诗规定: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了,这个错误叫“踩脚”。

31、撞韵。不该押韵的白脚押了韵,叫“撞韵”(也叫“赘韵”,累赘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白脚处使用了同韵部的仄声字,也叫“撞韵”或平仄通押,也有道理。撞韵与“踩脚”有区别。踩脚指的是在白脚处用了平声字,而非同韵字;如果用的是同韵字,则错误类型归为撞韵。

第六节 押韵的根据

格律诗必须押韵,押韵必须有根据,押韵的根据就是韵书。

现今按所依据的韵书分为旧韵和新韵两派。主张“诗依平水”的仍依据“平水韵”用韵,并自恃名门正派,自谓正宗。主张按普通话韵母,依据“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书用韵的,自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目前,旧新韵并行,典型的双轨制。古代作诗用韵根据钦定韵书;现今作诗用韵并无官方规定韵书,而且自创新韵书很多。老叶的意见是喜欢哪种、习惯哪种,只要不触犯用韵规则即可,用就是了。但要做到使用新韵知晓旧韵,使用旧韵了解新韵,决不混用,互不排斥,理解万岁。

第七节 押韵的一般规则(通则)

格律诗押韵,既要有根据还要遵循一定规则。共计六大规则。

1、偶数句押韵。格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押可不押。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格律诗正例是押平声韵,而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格律诗的体例,假如押仄韵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格律诗不允许。

4、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可邻韵。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韵也行。有个好听的名字-“孤燕入群”。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若不押韵時,限用仄声字。

5、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6、脚分明。参见《声律》不赘述。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第八节 押韵的特殊规则

这是通例之外的押韵规则,前提是邻韵通押。共计六格。

1、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的邻韵,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现举为例: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江韵)骚人阁笔费评章;(阳韵)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阳韵)首句用三江韵,余用七阳韵。

雪作 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起看阶前又不能; 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 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庚”韵字为韵脚。

2、飞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之邻韵,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如: 故行宫 元稹

寥落故行宫,(东韵)宫花寂寞红;(东韵)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冬韵)诗押“一东”韵,而末句借用“二冬”韵之字。

3、进退韵。亦称进退格。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与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寒”、“删”二韵,或“虞”、“鱼”二韵,一进一退,相同押韵,故名。仍以邻韵为限。□□□□□,□□□□□。甲韵 □□□□□,□□□□□。乙韵 □□□□□,□□□□□。甲韵 □□□□□,□□□□□。乙韵

4、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仍以邻韵为限。□□□□□,□□□□□。甲韵 □□□□□,□□□□□。甲韵 □□□□□,□□□□□。乙韵 □□□□□,□□□□□。乙韵

5、葫芦韵,亦称葫芦格。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仍以邻韵为限。□□□□□,□□□□□。甲韵 □□□□□,□□□□□。甲韵 □□□□□,□□□□□。乙韵 □□□□□,□□□□□。乙韵 □□□□□,□□□□□。乙韵 □□□□□,□□□□□。乙韵

其实,进退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交韵,辘轳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随韵,这点可以参见一篇《闻一多<死水>诗集的形式分析》的文章。传统诗体对现代诗体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方诗体也有可比较之处。

6、极端例子。如: 永王东巡歌 李白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湾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字。

次韵答宝觉 苏轼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又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末句押“十四寒”韵。

闻莺 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衣,着意听时不肯啼;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

以上三例,是通韵的极端例子,不属通例,不宜效仿,初学者知道即可。以上为特殊之押韵格式,略述之以备一格,供大家了解。

第九节 押韵十三忌

用韵如用兵。作为格律诗,它可以错律但绝不能错韵。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杜甫诗&39;悬崖置屋牢&39;之句,可悟韵脚之法”。可见押好韵对于格律诗的极端重要性。不按规则用韵,则完全谈不上格律诗而属于打油诗、顺口溜了。除了前面介绍的押韵规则应严格遵守外,更不能触犯用韵的高压线,即押韵的戒忌。声律有“声八戒”,韵律有“韵十三忌”。“十三忌”是押韵规则的延伸、细化、补充。

1、忌出韵。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

2、忌挤韵。也叫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远,片,万,怨” 四个暗韵与韵脚韵母都相同,挤韵。再如,《逢郑三游山》.卢仝:“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诗中“逢”与 “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3、忌撞韵。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中白脚“处”与韵脚“酥,无,都”都是乌(u)韵,撞了韵,系平仄通押(混押)。再如:《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其中白脚“岸”与韵脚“间,山,还”都是安(an)韵,也撞了韵。

4、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连属,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

5、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复作韵。同韵字很多,哪能就识一字呢?一般人不犯此病。

6、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应避之。易水寒版主点评过这类问题。

7、忌连用同音字作韵。指的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并无间隔。如,首句用“汤”,二句用“钢”,四句用“冈”,六句用“纲”,八句用“刚”即是。但是隔句一用不算,如《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义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诗中“香,光,乡”其中香和乡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8、忌倒韵。指的是由两字组成的一个词,为迁就韵脚颠倒而用。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如果不妨碍原义方可颠倒。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可用。大家韩愈等有湖江、白红、慨慷之类的颠倒用法,后来人亦讥笑其倒韵。学诗要扎实基础,倒韵也是常见病必须引起重视,否则,恐怕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类就要俯拾皆是、触目惊心了。

9、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各朝代大家对僻韵之不宜用,不但都有论述,也不屑一用。

10、忌哑韵。哑韵者,指的是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的韵字。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39;葩&39;即花也,而&39;葩&39;字不响。&39;芳&39;即香也,而&39;芳&39;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11、忌别韵。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也不同,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理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理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理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理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理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理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生出歧义而贻笑方家。

12、忌混韵。一般是指平水韵与新韵混用,也有指用词韵代替诗韵,任意将诗韵扩大。

13、忌乱借韵。所谓借韵,就是首句可借,因为依格律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要求宽泛,可以借韵,而且只限于首句,但借韵借到了偶数句就造成乱借韵。

第十节 提高用韵质量

1、选好韵。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诗词韵辙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韵仄音色上的特点,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诗词情感。如“发花”`“江阳”`“中东”`“言前”等韵的收音是放口(开口)韵,音色比较洪亮,选择这样的韵仄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热烈奔放的豪情壮志。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就是选择的“中东”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越壮阔的情怀,也使读者朗诵该诗时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其次,“一七”`“姑苏”“梭波”等韵的收音是收口(闭口)韵,音色比较柔和,选择这样的韵辙就适合表现忧郁凄婉的情感。如陆游的《钗头凤》一词选择的是 “梭波”韵,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在回忆与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时,那种百感交集`悲苦难忍的心情,也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

(2)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

汉字十三韵辙中,无论是哪一种韵辙,都有一个包含汉字的多少问题,有宽韵和窄韵之说。

宽韵如言前、江阳、中东、人辰、发花、遥条、一七等韵辙,因包括的常用汉字多,构词能力较强,被大多数作者选择其作为韵脚用字。特别是写较长的诗篇时,要选择宽韵。窄韵如乜斜等韵辙,包括的汉字屈指可数,构词能力也较差,一般诗词作者较少采用。

(3)诗词的音乐性因素

因为好多的诗词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假如考虑到谱曲的功能,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了。若是雄壮豪迈的歌曲,就应该选择言前、江阳、中东等韵辙了。若改编的是女声歌曲,用一七韵就会使女歌手更易唱得响亮动听。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韵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写短诗时,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心里怎么想得就怎么写。如果越写越觉得别扭,难以将意思表达的透彻,也可以换个韵辙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附: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盖。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拣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吃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叠韵,连偏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者宜引为箴戒。

2、阴平阳平尽量不通押。大家知道在格律诗中押韵必须是平声,但严格地、更细致地分析,平声韵仍然还包含了阴平和阳平声调的二种声调的韵,仄声韵也同样还包含了上声和去声的二种声调的韵,即使同处一个阵线,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的。如下表:

四声特征表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高平调 升 调 低平调 降 调 高-高 低-高 低-低 高-低 ā á

ǎ

à

5-5 3-5 2-2 4-2 紧-紧 松-紧 松-松 紧-松 上-上 下-上 下-下 上-下 阴平阳平上 声 去 声

由上可见,尽管将阴平、阳平归纳为平声,上声、去声归纳为仄声,但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做法,因为每一声都有每一声的特点,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风格。因此,尽量不通押。如果通押混用,在声音的循环回归艺术效果上没做到完美,会有一种拗口的感觉。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中三个韵中“吴,壶”是阳平,“孤”是阴平,阴平与阳平通押,同样有些拗口。

古人在押韵的时候,往往是平声部阴平、阳平通押,仄声部上声、去声通押的(在古声中也出现上、去分押和入声分押的情况,但没有形成明确的要求),这是普遍的现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更上一层楼的用韵,不一定非要做到,对于我们初学者能够分平仄就可以了,如果做到就更完美了。

第二篇:学写格律诗的心得体会

学写格律诗的心得体会

一、知道了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1、字句相等。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粘对亦称粘连。“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第二是对句相救。前拗后救,一拗双救。(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二、明白了写格律诗的要求、禁忌:

1、忌孤平。孤平是指诗句中一个平声字被仄声字包围而孤立。一般说:五言句不少于两个平声字,七言句不少于三个平声字,并且放对位置。在诗句中保持两个平声字并列,即可避免孤平。

2、忌三连平(仄)。此指每个诗句的末尾不允许连续用三个平声字或三个仄声字。

3、忌换韵。律诗律绝都要求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允许换韵或转韵。

4、忌失粘。律诗要求粘对(前面已说明)如果失粘会影响全诗的整体衔接,造成声韵不和谐。

5、忌合掌。在诗的对仗中形式多样。但不准用同一地域、同一事物、同一意义的不同词作对仗。

6、忌重字。诗本身字数不多,应力求精练,除用叠字句或有意安排外,尽量避免相同的字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

7、忌直白。诗是国粹,是瑰宝,写诗讲究语言艺术,讲究炼字炼句。作品要求有意境,有美感,有诗味,含蓄,隐秀。如果粗俗直白,就失去了诗的特点和魅力。

8、忌新古混用。写诗可用新四声韵,也可用古四声韵。一首诗只能用一种,不准新四声和古四声同时混用。

写诗词无外乎四点,一是炼字,二是修辞,三为谐律。四为造境。谐律其实很容易,只要弄懂规则就可以了。比如格律诗,只要把握住“韵,声,粘,对,拗救„。”等一些基本规则既可。如果你一旦注明自己写的是格律诗“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那么就必须遵其格律,不可以服从意境为由而借口任意出律。其实大到人生,小到游戏,都有规则,都有约束,但是在约束下不违反规则,照样能随心所欲,玩的快乐。有人说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即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真的玩好既不易但也有趣、耐看。格律诗词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汉字是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只有中国文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四声分两大类即平和仄。诗中只有平仄交替才会产生音韵美,而这种音韵美,恰恰是产生与平仄的变化之中。大家知道中国的《易经》中分阴、阳两大类的爻,它们分别组合后即变化无穷,代表了天地间的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正是用阴爻与阳爻才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卦象,而交际舞却是用左右脚的变化才展现给人们蓬嚓嚓的优美舞步的。那么格律诗不也正是由平仄的变化才使其千百年来在文坛上久盛不衰吗!

中国的近义,同义词很丰富,不是找不到相近词汇的。假如自己写的诗失粘,其它平仄又合律,难以改动,那么你就声明是“阳关体”好了。如:王维的代表作《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中唐以前人们最重视的是犯“孤平”对失粘失对并不看的很重要,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很著名的诗,其中第一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失对。象这种失粘,失对的例子很多,如:柳宗元的《江雪》,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等,但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只能称“乐府诗”“古绝”“古风”。当然不是格律诗不等于不是好诗,但挂羊头卖狗肉是要不得的。

添词要照谱添,一个是平韵,一个是仄韵(包括入声韵),另一个就是换韵,换韵有三种,1;“平仄通叶格”既换韵不换部,如,《西江月》、《蝶恋花》、„„等。2;“平仄转换格”既换韵又换部。如,《清平乐》、《调笑令》、„„等。

3;“平仄错叶格”既换韵后又回到原部。如《相见欢》、《诉衷情》„„等。

最近我有个朋友也乘兴照词谱添了些词,但却不守律。还自称:不在乎格律,有好的意境可以放弃格律„云云。我说;你既然选中了这个词牌,就必须遵守规矩,否则你去写自度曲,自由诗好了,为什么还冠以词牌名呢?比如《满江红》这首词本应是以“入声”为韵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其韵脚为“歇,烈,月,切,雪,缺”等都是入声。我这朋友坚持偏要用仄声。《清平乐》,本来是换韵又换部的,他却用平仄同部。我逗他说:那你只能是孤芳自赏了。

其实这些规则一旦弄懂,写诗添词会很容易的。但真正一首好诗词,並非遵律就为佳,“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得入门”。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來。有的人一生写诗词上千首,如果有几首那怕是一首传世,那也足矣。如宋时的苏麟当时是浙江杭州巡检,他看到当时范仲淹周围人都巴结范而写首著名句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而流传千古。他一生也仅写这首。与贺知章齐名号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让世人皆知。所以,对初入诗词门的朋友,当然不要为什么清规戒律所难住,就象喜欢踢足球的人,首先弄懂什么叫“越位”(如诗词中的出律)什么叫合理冲撞(如诗词中的拗救)等„。一旦这些规章懂了,最后的目的是进球(如诗词中的佳作)。

写诗前首先要谋篇布局,律绝也讲究“起,承,转,合”,也就是要“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这样一首诗出来才会有味。有好多朋友喜欢写景,写景要言情,铭志。而不单单是为写景而写景,当然也有纯写景物的,也有不讲起承转合而成千古名诗的,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枊,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虽说是全都写景,也没什么转合,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就象四幅画一样,承现在读者眼前。可是,它照比杜牧的《赤壁》折戟尘沙铁木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比起来就逊色多了。杜牧在此诗中前两句,通过一件旧兵器的发现,一件小事的描述,让人没感觉到与赤壁有什么关系,而在第三句中突然一转,假如东风不给与周瑜取胜的天机,恐怕他的爱妻小乔,早己为曹操所获了。作者就发现一件前朝旧兵器,而联想到赤壁大战一件大事。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假如我们要写《赤壁》的话,肯定会把赤壁大战写得如何壮观,场景何等宏大„但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等也写不出这样留传千古的杰作的。

在诗词创作中,意象塑造是最为重要的。意为立意,象为结象。意为作者的主观思想,如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象指客观物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现象、幻象„等。立意后,要求作者找个“形象大使”以代替自己发言,而不是直接说出来。如大家知道的《离骚》中即以美人,芳草作为“象”来抒发作者热爱国家的“意”。

通过以上简述,我的观点是,要写好格律诗词,首先要有“技术层面”的功夫,即是懂得,熟悉“四声、平仄、押韵、对仗、拗救„”等。其次是“艺术层面”,要在“意象、意境、语言、章法、布局„”上下些功夫。对古典格律诗词要;继承传统,去粗取精,发扬光大,走出新路。

第三篇:写格律诗38句口诀

写格律诗38句口诀

写格律诗38句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绝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唐宋诗词传千载,万户千家魂系萦。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律诗口诀38句解释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注:1、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2、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熟记的。3、本口诀遵古韵。

浅解一下:

小拗五字可不救,意思是说,如果第五字的平仄有误,不造成三平调(即尾三字都是平声),或三仄尾的现象,就可以不要去管它,例如: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等。

大拗六仄下五平,意思是说,如果第六字当用平声的,而用了仄声,如平平仄仄平仄仄,遇到这种现象,可以在下一句的第五字用平声来相救,即下句用仄仄平平平

仄平。这样,就不算是出律,而是成功的拗救形式。如果用于首句的“平平仄仄平仄平”,也可以如此,但这种大拗句,一般用于第七句,拗句,一般指出句,而对句没有拗句之说(当然,孤平自救式除外)。

仄平韵脚救五字,就是接着上一句来说的,即尾三字为平仄平的形式,不但可以救出句的大拗,即“大拗六仄下五平”所说的,也可以救本句的孤平自救,也就是说,本句第三字用了仄声,那也是能救的,即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就是孤平自救。综合起来,就是说“本上两句全救清。”(即本句,和上一句,都成功救拗了。)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即是说,有一种特殊的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它就相当于正式“仄仄平平平仄仄”,看上去就是将第五六字,换了个位而已。

如果还不明白,请君遥兄尽管说!

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

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

(A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式)

B:(仄)仄

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平

仄平

(C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C:(仄)仄(平)平平

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A:(平)平(仄)仄平平

B:(仄)仄

(D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一韵到底应平声写格律诗要依平水韵,以《佩文韵府》为准。(今韵也可,但要注明),平声韵,一韵到

底。注意入声字

二:《声》

句内平仄相间错

1:句内平仄相错(既二,四,六分明),如'风光不与四时同'光,与,时为平仄平。

2:联内平仄相对,联内平仄要对应

如: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联内的上句'月与风,厢与半'相对(平仄相反)。

3:两联之间要相粘,两联之间粘相处

既上联对句与下联上句平仄相同(指二,四,六字),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上联的'里','征','未'与下联的,'使','城','将'对应平仄相同。

4:中间两联对仗行

如是律诗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

以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为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里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中的'斑'对'红'形容词对形容词,'竹'对'霞'名词对名词,'一枝'对'万朵','千滴'对'百重'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颈联中,'洞庭'对'长岛',地名对地名,'涌'对'歌''连'对'动'都是动词对动词。'天'对'地',天文对地理。'雪'对'诗'名词对名词。所以这首诗,对仗很工。

三:关于拗救就四种情况;(以七言为例)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1;对句救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A式句既'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笫六字可拗,第五字拗为小拗,第六字拗为大拗。既变仄,但一定在下句中第五个字为

'平'。这叫对句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何人无再青。'这里上句'一身报国有万死'为A式句,'有,万'二字应平,但用的是仄声,拗了。在下句'双鬓何人无再青'中'无'本为仄,用平字'无'补救了'有万'二字,这就是对句救。

2:本句救;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B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拗,既变仄,但第五字一定要'平',这叫本句救,七言诗称'三拗五救'。

如:'眼见四朝全盛时'为B式句(只有B式句能自救)句中'四'字应平,但拗了,第五字'全'字平救了'四'字,这叫本句自救。

3;特殊句救: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特殊句式是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六两字可互换。但前提是第三字必须平。

如:'况是清平好天气'为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好'应平,'天'应仄,但互换了,允许,第三字必须平,'清'字。

4:可救可不救,小拗五字可不救。

在A式句中的第五字拗了,称小拗。可救可不救。以上就是孤平拗救的四种形式,掌握了,写诗时就宽松多了。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综上三大点,记住了也就掌握了写格律诗的基本原则

第四讲

韵律

先开个头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诗词是最富音乐性的文体,欲使其歌咏动听,除平仄声调力求合律外,尚须押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是诗词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音乐美。诗词押韵讲平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闪华,她赋予诗词歌赋以跌宕起伏的旋律之美和高低错落的节拍,朗朗上口为人民大众传诵不衰。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而且不少新诗,就连当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对话、戏曲等各类文学艺术当中,都离不开它。因此,这是学诗的前提。

第一节

押韵的作用

一是串联作用。

押韵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是便于记忆作用。

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第二节

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诗韵由何而来?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至今。

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地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统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里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定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语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不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来。《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韵》《广韵》写的诗也都符合《平水韵》,从而保持了诗韵的基本连续性。《平水韵》主要是把唐以来就规定可以'同用'的一些韵目,名正言顺地正式合并起来,当然自己也作了几处归并,这样就把《广韵》的206个韵减并成了106个韵。总的看,《唐韵》《广韵》都比《平水韵》严,所以唐宋时期按《唐韵》《广韵》写的诗,自然也就符合《平水韵》了。总之,几次修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连续性没有中断。后来说的诗韵,泛指格律诗用韵,通常是指《平水韵》。

唐以后尽管人们的口语不断有所变化,但诗韵一直被沿用不废,原因何在?大概主要是因为它的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性。

历代积累下来的传世名作,都是按诗韵写的,后世人们欣赏、学习这些文化珍品需要懂得诗韵,这就使人们一般倾向于保持诗韵的连续性。

二是权威性。

因为诗韵是被朝廷认可的,长期以来民间和官方的教学、写作、科举判卷皆依据之,影响到海内外。

三是公认性。

历代写诗、读诗、研究诗的人,都承认它,运用它,有人即使觉得其中有些不合理之处,自己也无法改变,改了得不到大家的承认也是枉然。

任何新的韵则,都必须具备权威性和公认性才行。当然,只要有足够的权威力量,修韵是可以成功的,是能够得到公认的。汉字简化很难,不是也搞成了吗。

在目前尚未有权威性新韵则得到公认的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最好是既按平水韵写诗,又注意回避其中明显与现代普通话相抵触的地方。例如,按诗韵'梅'和'开'

同韵,'元'和'门'同韵,现在读起来很别扭,回避不用就是了。这样写出来的诗,一般人读着顺口,那些特别讲究'诗依平水'的人也不会说你外行。不过,这样写诗的难度会大些。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用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

'韵'

也是现在颇具争论的一大块,因为有古音和今音之区分,学术家们及各自的'粉丝''钢丝'帮腔起哄,也争执得面红耳赤。依老叶看来,与其躲躲闪闪、吵吵闹闹,不如大大方方、舍远求近,直接用新韵(今韵),现在流行的新韵如《诗韵新编(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都不错,一是与普通话不抵触;二是利于今人学写格律诗;三是利于格律诗发展承传。古韵在当时不也是新韵吗?今人用新韵算不上不在行、跌份儿吧?新旧韵都有各自不足。说多了,还回来,精彩继续。

我们且不理这些众说纷纭,继续来了解一下有关'韵'的知识。

第三节

介绍三种韵书

所谓韵书,就是人为把汉字按照拼音的韵母不同进行分类,便于学诗写诗者使用的书。押韵必须依照韵书。

1、《平水韵》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废除,正像繁体字不能废除一样,因此,学诗的人还必须了解它。现在主要用于读古诗和依其用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都包含若干个韵目。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如上平声的15个韵,是按照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这样排下来的。数字只表示排列顺序,没有其他意义。例如'四支',只表示'支'这个韵是排在第四的,并不是说除了'四支'之外还有其他五支、六支之类。支、枝、奇、宜、儿、知、词、期……这些字都属于'四支韵',或简称'支韵'。一首诗如果用'四支韵'。几个韵脚都必须从这个韵目中选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用的就是'四支韵'。韵脚'期'和

'儿',按现代普通话来读,是不押韵的,但按平水韵是押韵的,而且不出韵。如果按某些方言读,也押韵顺口,因为上海话把'儿'读作'ni',广东话则读作

'yi'。

为了大体了解《平水韵》,现把它的106个韵列出来。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槛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杩、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初学者看到这个列表,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此只须大体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记。这个韵目列表对查字典颇有用处。有些老字典、老辞海,对每个字都注明属于什么韵。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会注明'陌韵'。对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声字,在平仄分类中属于仄声,不能作平声字用。

每个韵包含的字数,有多有少。因格律诗用韵甚严,每首诗的韵脚只有从一个韵中选字,所以包含字数多的韵(主要指平声韵)选字余地大,比较好用,叫做'宽韵'。宽韵有:支、先、阳、庚、尤、东、真、虞。有的韵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韵'。窄韵有:微、文、删、青、蒸、覃、盐。还有的韵,可选用的字很少,叫做

'险韵'。险韵有:江、佳、咸。其余的韵,称为'中韵'。

用险韵作诗虽难,但也有的诗人故意用它来显示才华。

过去科举考试,一般是命题限韵作诗的。所谓'限韵',就是只准从指定的韵中选字押韵。诗人互相和诗,以对方用过的韵和字来作诗酬答,叫做'步韵'或'次韵'。

2、《诗韵新编(新十八韵)》

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为基准,参照黎锦熙(1890~1978)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所编《中华新韵》,分为十八韵部,每部分平、仄两类,平声分阳平、阴平,仄声分上声、去声及旧部之入声。

十八部中有些韵部可与某他部通押(下表中列于同一行),这样,与十三辙相近。而关于入声的通押,有两种主张,一主张分三组(麻波歌皆、支齐、鱼姑),各组通押;另一主张仄声字一律通押。

一麻:a

ia

ua

二波(通歌):o

uo

三歌(通波):e

四皆:e

ie

ue

五支(通儿、齐部):i

六儿(通支齐部):er

七齐(通支、儿部):i

八微:ei

ui

九开:ai

uai

十姑(通鱼部):u

十一鱼(通姑部):u

十二侯:ou

iu

十三豪:ao

十四寒:an

十五痕:en

in

un

十六唐:ang

十七庚:eng

ing

十八东:ong3、《现代诗韵》

秦拟(好像是语言学家王力的儿子吧)著《现代诗韵》一书,1979年修正版的。不仅着眼于现代的诗韵演变,又兼顾了古代的音律,尤其好的是,它还对每个韵的组词做了一定的归纳。

用现代汉语的韵母而言,韵可以分为以下十三类,术语称为十三辙,意思就是十三个韵部,为了让你好记,还从每一类韵部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字来代替数字,这样比较形象--,如:一花;二歌波;三些;四姑;五衣、居;六开;七飞;八高;九收;十山、天;十一根;十二方;十三东声。

1、花部:a;ia;ua

2、歌波部:o;uo;e

3、些部:ie;ue

4、姑部:u;

5、衣、居部:i;ü;er

6、开部:ai;uai

7、飞部、ei;ui

8、高部、ao;iao

9、收部、ou;iu

10、山天部:an;ian;uan

11、根部:in;en;un

12、方部:ang;iang;uang

13、东声部:eng;ing;ong;iong

第四节

什么是韵和押韵

主要的直接就记下面四个基本概念好了。别的慢慢就会明白。

何为韵?何谓押韵?何谓'韵律'?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区别?

1、何谓'韵'?答:'韵'的基本定义是,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的汉字,按照一定的间隔规律,放缀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个字的位置,以造成和谐、顺口、流畅的朗诵效果,这就构成了'韵'。

刘勰于【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换句话说,'韵'即是'同一收音'称之为韵。如'东、公、空、通、同、聪、烘、红、隆'等字,皆以ong为收音,即同属一韵。而取'东'字为代表,称之为

'东'韵。又如'先、天、填、年、千、煎、绵、延、前'等字,皆以ian为收音,亦同属一韵,而取'先'字为代表,称之为'先'韵。粗浅地理解,'韵'就是一系列韵母相同的字。

2、何谓'押韵'?答:在写作格律诗的过程中,把一些韵母相同的字(同韵之字),用在一定句式的固定位置(一般都是最末一字)出现,以形成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就称之为'押韵',押韵也就是韵的使用方法。

3、何谓'韵律'?答:格律诗词中对韵的运用规定称之为'韵律',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韵律一词的意思不一样。韵律有两种解释,常见的某人跳舞很有韵律啊,韵律操啊方面等,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但实际的解释就是:'平仄和押韵规范',所以在格律诗词中它就是专业的术语。

4、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何分别?答:押韵必然押在那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像人躺下来,放在脚底一样,因此有韵的那个地方(那个字)又称之为'韵脚',反之不押韵的那一句最后那个字就叫做'白脚'。很显然,'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叫'踩脚'。

韵脚好比穿了袜子,白脚好比光着没穿。老叶是春夏秋冬只要躺下睡觉就白脚,一起床就韵脚。不像我们论坛有的人,睡觉还韵脚,起床却白脚,夏天更是白脚一夏天。哈哈,开个玩笑,幽一小默,放松一下。

第五节

学韵律术语

知韵律规则

韵律术语在声律、对律、章律等几大律中算是最多的。上面介绍了一些,接着再集中介绍韵律术语,学习术语还可以了解很多韵律规则。

1、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2、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3、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合起来读han

(汉)。而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押韵的作用。格律诗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4、叶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还表示这里是押韵的地方(韵脚),叶音同协,表示与上面协调的意思。

5、邻韵。古代的韵分得比现代的严格,譬如'eng'和'ing'就分为两类,不过在现代的诗韵学说里,因为发音比较接近,已经归纳成一个韵部。当然,现代韵部中,还是有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譬如'姑部'和'衣居部',因此,这种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称之为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①东、冬;②支、微、齐;③鱼、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删、先:⑥萧、肴、豪;⑦庚、青、蒸;⑧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对邻韵的运用已经扩宽。有人甚至把普通话押韵的字都当作邻韵来用,一般也认可了。

6、合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脚,称之为合韵。

7、通韵。诗韵术语。邻韵的韵借来一用,这种做法称之为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

'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通韵在填词中用得比较多,但在格律诗中,要求则很严格,即使有用,只限第一句,因为格律诗中都是隔句押韵(偶数句),至于第一句押韵不做强求(称之为可押可不押),既然不强求,借借邻韵来帮帮忙,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8、换韵。诗韵术语。从这个韵部换到另外一个韵部,这种手法称之为换韵。'换平'就是指换成另外一个平声韵部,反之'换仄'亦然。

9、转韵。从同一韵部的平声韵(或仄声韵)转到仄声韵(或平声韵),就叫转韵。所以'转平'或'转仄'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要和换韵分清楚,换韵是在两个不同的韵部之间换;转韵只在本韵部内转。归纳一下就是:'外换内转'。须知,格律诗中绝对不可以转韵或换韵,这只有在词中才有的押韵方式,至于怎样押,不用记忆,词都指定好了的。

10、宽韵和窄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字,有的多有的少,多的韵部写起诗词来当然方便了,反之就有一定难度。因此,多韵字的韵部就称之为宽韵,反之为窄韵。

11、险韵。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12、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是和韵。包括: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13、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

14、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次韵不成功的标志,则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想表达的意思不能通达,好比血脉横亘,句联意断。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15、用韵。就是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而成诗。

16、分韵。又称赋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诗友相约赋诗,选定数字为韵,由各人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17、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一个韵,依韵成篇。限韵有两种情况:①限韵不限字。②限韵也限字,即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18、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19、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一说,'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如,你我分别好久啦,度日如度三秋啦。

虽然朝思暮想啦,甜蜜却润心头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重用前韵例,如:

戏赠乐天复言

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重酬乐天

元稹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

元稹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20、抱韵。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如:(找不到古诗例,用现代的)

爱你不需要原因,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

21、交韵。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如: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22、变韵。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

23、跳韵。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24、进退韵。亦称'进退格'。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25、辘轳韵。亦称'辘轳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26、葫芦韵。亦称'葫芦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27、出韵。同一个韵部中出现了另外一个韵部的韵脚,而体裁中又没有这样的要求时,这就犯错误了,这种情形,就叫做出韵。

28、挤韵。同一句式当中或诗中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论平仄如何,干扰了韵律效果,破坏美感,称为'挤韵'。这些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也可称为暗韵。

29、挤脚。一般指在本仄脚句中用了与仄脚字相同韵部的字。

30、踩脚。格律诗规定: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了,这个错误叫'踩脚'。

31、撞韵。不该押韵的白脚押了韵,叫'撞韵'(也叫'赘韵',累赘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白脚处使用了同韵部的仄声字,也叫'撞韵'或平仄通押,也有道理。撞韵与'踩脚'有区别。踩脚指的是在白脚处用了平声字,而非同韵字;如果用的是同韵字,则错误类型归为撞韵。

第六节

押韵的根据

格律诗必须押韵,押韵必须有根据,押韵的根据就是韵书。

现今按所依据的韵书分为旧韵和新韵两派。主张'诗依平水'的仍依据'平水韵'用韵,并自恃名门正派,自谓正宗。主张按普通话韵母,依据'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书用韵的,自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目前,旧新韵并行,典型的双轨制。古代作诗用韵根据钦定韵书;现今作诗用韵并无官方规定韵书,而且自创新韵书很多。老叶的意见是喜欢哪种、习惯哪种,只要不触犯用韵规则即可,用就是了。但要做到使用新韵知晓旧韵,使用旧韵了解新韵,决不混用,互不排斥,理解万岁。

第七节

押韵的一般规则(通则)

格律诗押韵,既要有根据还要遵循一定规则。共计六大规则。

1、偶数句押韵。格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押可不押。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格律诗正例是押平声韵,而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格律诗的体例,假如押仄韵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格律诗不允许。

4、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可邻韵。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韵也行。有个好听的名字-'孤燕入群'。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

5、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6、脚分明。参见《声律》不赘述。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第八节

押韵的特殊规则

这是通例之外的押韵规则,前提是邻韵通押。共计六格。

1、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的邻韵,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现举为例: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江韵)

骚人阁笔费评章;(阳韵)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阳韵)

首句用三江韵,余用七阳韵。

雪作

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起看阶前又不能;

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

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

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庚'韵字为韵脚。

2、飞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之邻韵,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如:

故行宫

元稹

寥落故行宫,(东韵)

宫花寂寞红;(东韵)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冬韵)

诗押'一东'韵,而末句借用'二冬'韵之字。

3、进退韵。亦称进退格。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与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寒'、'删'二韵,或'虞'、'鱼'二韵,一进一退,相同押韵,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甲韵

□□□□□,□□□□□。乙韵

□□□□□,□□□□□。甲韵

□□□□□,□□□□□。乙韵

4、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甲韵

□□□□□,□□□□□。甲韵

□□□□□,□□□□□。乙韵

□□□□□,□□□□□。乙韵

5、葫芦韵,亦称葫芦格。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甲韵

□□□□□,□□□□□。甲韵

□□□□□,□□□□□。乙韵

□□□□□,□□□□□。乙韵

□□□□□,□□□□□。乙韵

□□□□□,□□□□□。乙韵

其实,进退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交韵,辘轳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随韵,这点可以参见一篇《闻一多<死水>诗集的形式分析》的文章。传统诗体对现代诗体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方诗体也有可比较之处。

6、极端例子。如:

永王东巡歌

李白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湾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字。

次韵答宝觉

苏轼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又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末句押'十四寒'韵。

闻莺

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衣,着意听时不肯啼;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

以上三例,是通韵的极端例子,不属通例,不宜效仿,初学者知道即可。

以上为特殊之押韵格式,略述之以备一格,供大家了解。

第九节

押韵十三忌

用韵如用兵。作为格律诗,它可以错律但绝不能错韵。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可见押好韵对于格律诗的极端重要性。不按规则用韵,则完全谈不上格律诗而属于打油诗、顺口溜了。除了前面介绍的押韵规则应严格遵守外,更不能触犯用韵的高压线,即押韵的戒忌。声律有'声八戒',韵律有'韵十三忌'。'十三忌'是押韵规则的延伸、细化、补充。

1、忌出韵。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

2、忌挤韵。也叫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远,片,万,怨'

四个暗韵与韵脚韵母都相同,挤韵。再如,《逢郑三游山》.卢仝:'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诗中'逢'与

'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3、忌撞韵。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中白脚'处'与韵脚'酥,无,都'都是乌(u)韵,撞了韵,系平仄通押(混押)。再如:《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其中白脚'岸'与韵脚'间,山,还'都是安(an)韵,也撞了韵。

4、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连属,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

5、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复作韵。同韵字很多,哪能就识一字呢?一般人不犯此病。

6、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应避之。易水寒版主点评过这类问题。

7、忌连用同音字作韵。指的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并无间隔。如,首句用'汤',二句用'钢',四句用'冈',六句用'纲',八句用'刚'即是。但是隔句一用不算,如《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义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诗中'香,光,乡'其中香和乡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8、忌倒韵。指的是由两字组成的一个词,为迁就韵脚颠倒而用。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如果不妨碍原义方可颠倒。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可用。大家韩愈等有湖江、白红、慨慷之类的颠倒用法,后来人亦讥笑其倒韵。学诗要扎实基础,倒韵也是常见病必须引起重视,否则,恐怕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类就要俯拾皆是、触目惊心了。

9、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各朝代大家对僻韵之不宜用,不但都有论述,也不屑一用。

10、忌哑韵。哑韵者,指的是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的韵字。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11、忌别韵。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也不同,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理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理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理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理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理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理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生出歧义而贻笑方家。

12、忌混韵。一般是指平水韵与新韵混用,也有指用词韵代替诗韵,任意将诗韵扩大。

13、忌乱借韵。所谓借韵,就是首句可借,因为依格律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要求宽泛,可以借韵,而且只限于首句,但借韵借到了偶数句就造成乱借韵。

第十节

提高用韵质量

1、选好韵。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诗词韵辙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

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韵仄音色上的特点,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诗词情感。如'发花'`'江阳'`'中东'`'言前'等韵的收音是放口(开口)韵,音色比较洪亮,选择这样的韵仄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热烈奔放的豪情壮志。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就是选择的'中东'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越壮阔的情怀,也使读者朗诵该诗时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其次,'一七'`'姑苏''梭波'等韵的收音是收口(闭口)韵,音色比较柔和,选择这样的韵辙就适合表现忧郁凄婉的情感。如陆游的《钗头凤》一词选择的是

'梭波'韵,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在回忆与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时,那种百感交集`悲苦难忍的心情,也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

(2)

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

汉字十三韵辙中,无论是哪一种韵辙,都有一个包含汉字的多少问题,有宽韵和窄韵之说。

宽韵如言前、江阳、中东、人辰、发花、遥条、一七等韵辙,因包括的常用汉字多,构词能力较强,被大多数作者选择其作为韵脚用字。特别是写较长的诗篇时,要选择宽韵。窄韵如乜斜等韵辙,包括的汉字屈指可数,构词能力也较差,一般诗词作者较少采用。

(3)

诗词的音乐性因素

因为好多的诗词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假如考虑到谱曲的功能,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了。若是雄壮豪迈的歌曲,就应该选择言前、江阳、中东等韵辙了。若改编的是女声歌曲,用一七韵就会使女歌手更易唱得响亮动听。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韵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写短诗时,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心里怎么想得就怎么写。如果越写越觉得别扭,难以将意思表达的透彻,也可以换个韵辙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附: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盖。唯在构思之初,善巧拣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吃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叠韵,连偏累牍,徒使唇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者宜引为箴戒。

2、阴平阳平尽量不通押。大家知道在格律诗中押韵必须是平声,但严格地、更细致地分析,平声韵仍然还包含了阴平和阳平声调的二种声调的韵,仄声韵也同样还包含了上声和去声的二种声调的韵,即使同处一个阵线,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的。如下表:

四声特征表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高平调

低平调

高-高

低-高

低-低

高-低

ā

á

ǎ

à

5-5

3-5

2-2

4-2

紧-紧

松-紧

松-松

紧-松

上-上

下-上

下-下

上-下

由上可见,尽管将阴平、阳平归纳为平声,上声、去声归纳为仄声,但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做法,因为每一声都有每一声的特点,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风格。因此,尽量不通押。如果通押混用,在声音的循环回归艺术效果上没做到完美,会有一种拗口的感觉。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三个韵中'吴,壶'是阳平,'孤'是阴平,阴平与阳平通押,同样有些拗口。

《金陵怀古》朱雀抬头访孔丘,桃源际会武陵舟。一条林带乌衣巷,两扇蓬门紫府沟。坟起金陵芳草,火烧赤壁乱荆州。茅庐山上仙人洞,凭吊瑶池把泪抽。这首中五个韵'丘,舟,州,沟,抽'全是阴平。所以读起来很顺口。而且生动明快。有用'韵更上一层楼'之感。

古人在押韵的时候,往往是平声部阴平、阳平通押,仄声部上声、去声通押的(在古声中也出现上、去分押和入声分押的情况,但没有形成明确的要求),这是普遍的现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更上一层楼的用韵,不一定非要做到,对于我们初学者能够分平仄就可以了,如果做到就更完美了。

第四篇:格律诗

格律诗

野营之歌 一.行军

穿峡出谷越重峦,雪染眉稍汗不干。军号声声催奋进,红旗漫卷太行山。

二.宿营地

身负药包破晓行,山腰临暮宿军蓬。雾中听得村童唤,随入紫门诊病翁。

题红旗渠青年洞

飞车旋上重霄九,雾落云沉鸟不咻。冰树倒依绝壁险,一河天水绕峰流。

陋室梦

陋室孤帷对玉钩,夜阑梦到小桥头。柳花翻卷天光净,紫燕归飞月色幽。大地风狂同历苦,校园情恶共担愁。三年未忘长别恨,惆怅一怀夏复秋。

夜诊

依稀村野晓鸡啼,一夜床前斗笃疾。心血滴滴濡智胆,灯光灿灿照白衣。

风雪情

北风横扫雪横飞,天若有情欲逗谁? 志在云端勤是路,车声未往又三回。

绿宝石

天时不遇僻厢关,春纳秋滋度九寒。一日得出原野地,碧云翠雨现奇观。

悼毛主席

江河鸣咽山垂首,千里凝云罩九州。哀乐满天天落泪,白天遍地地生愁。导师先去全民恸,基柱猝倾举世忧。国际悲歌歌一曲,危关漫道越从头。

无题

勿为混沌丧心智,世理天纲不可欺。雨暴常袭晴午后,祸生亦许晋冠时。

迎春

小楼昨夜又迎风,笑语欢歌盏不停。大地初苏心已绿,画亭柳畔待东风。

春暮归途

夕阳青岭近黄昏,故里重归岸上行。堤柳先发烟气翠,畦花正放色香浓。河鱼跃跃频翻浪,燕雀翩翩亦动风。惊梦三年无好绪,春光有意慰人生。

春夜吟

重读云梦客居词,知是月临故地时。难眠春宵思未尽,东风柳影又成诗。

送李君赴天津进修

君赴北国翌日行,中原七月壮别情。临风炬?尤红烈,经雨枝头愈翠青。利剑劈开荆蔓路,豪峰绘就锦花程。莫言此去云天远,千里传书有雁鸿。

赠黄君以贺中考

时雨摧芽终破盖,十年寒室掛红裁。愿闻取胜夺关事,铁马金戈入画来。

奋桨

风吹暖岸众芳萋,击水奋桨迅复迟。细品弥觉春色好,只因曾历酷冬时。

游漓江

天光山色一江影,波转峰回隐客踪。风细桂香人欲醉,舟轻水稳骛不惊。

题画

天赐娇容羞皓月,春颜未谢暗凝香。无声微翼悄飞至,情到深时风自芳。

瞻汤阴岳飞庙

报国不吝身先死,气壮山河献伟躯。枭魄忠魂今尚在,踏苔海客竟仰鞠。

西湖游

风荡丝篷桨愈奋,扁舟遥向碧波亭。淡烟轻雨堤边柳,不是梦中似梦中。

红棉树

穗城细雨望如烟,深院锁春水绕山。玉榭琼台游不尽,最迷远客是红棉。

南国掠影

浩渺烟波舰似飞,洛溪桥下野鸭肥。江东一片香蕉地,乡女踏歌绕路归。

《水浒》观感

一时天下是非淆,社稷如同水上飘。无赖小人傍圣坐,护国重将落荒逃。宫中密议除民计,湖畔怒挥造反刀。勿论揭竿难济事,山摇地动几声啸。

晚归

云压林影暮天低,风冷雪积脚印稀。自叹迷茫乡野路,忽闻惊魂夜鹰啼。

题溪边早树图

根扎岩缝干如钧,枉看一溪碧水流。暖雨暂未难久溽,春风不度是残秋。

看《动物世界》

狐盗狼争百计生,苍蝇竞血亦称雄。鸿鹄不为浊食醉,敢对清旻唱大风。

惜咏

一日东风劲洒泼,泼红隔壁满园春。莫言居客不知趣,何故叩门陌姓家。

雾锁春晓

村外茫茫雾锁霄,行人无觅小石桥。顿疑孤旅临仙禁,细雨微微愈寂寥。

江亭

云不化雨枉未风,春意迟临望月亭。身侧琴音难入耳,只缘远近是涛声。

溯江

久知仙域有仙山,千古但愁蜀道难。水远江宽酬壮志,逆波溯浪一征船。

羑里城

古柏枝稀土井残,易文历历映长天。勿因七载说成败,囚寇帝王一槛间。

题云海图

大风来处暮霞收,千里苍蒙水横流。何故惜别秋籁里,云天浪海更行舟。

眺雪景感怀

无声一夜梨花落,万掛千披百态娇。但愿乾坤凝此刻,从今世上少污糟。

登山

横空百仗地天惊,野态矫姿万种情。登去何惜金履破,壮心志在踏云青。

重游长城

仰观天下第一墙,游客如云上太苍。不悔抱膝山路陡,镜头雨后对斜阳。

观海 一

烟水浩茫眼望穿,天涯点点现归帆。滩头鸥鹭三声叫,石上惊魂倦客寒。

碧流万里起云天,潮涌波叠似卷帘。白浪 崖三丈雨,涛声四处荡空山。

拭目崖头望溟茫,青波一带泛鳞光。渔家父子登船去,风顺扬帆助远航。

极目空空一线出,淡分碧镜与苍炉。日前多少烦心事,但到今时有似无。(碧镜:大海。苍炉:苍天)

元宵

锣鼓声潮夜半平,村童街上比花灯。良宵最是蟾华好,却在南天分外明。

春雨

瘦叶无姿秀色迟,潇潇洒洒夜来时。劝君莫把西窗掩,好让雨丝和梦织。

早春游珍珠泉

珍珠泉畔日斜西,百象凋零客步迟。吾信东风颜色有,翠烟悄上柳梢枝。

游三门峡

蜿蜒一路到峡南,车上几惊百丈渊。指点三门说归事,仰瞻电网颂新天。

函谷关

南听岫雨北观潮,函谷道前竖大关。暗马公孙逞辩技,鸣鸡孟子示才贤。汗王夺隘得天下,楚霸烧搂斥寇奸。秉笔欲书怀古意,犹觉腥涩晚风寒。

赠友人

坐饮三杯酒染颔,休言柳子未登科。汉皇自有青竹载,仲景岂无后辈歌。宫隅抚琴听众少,巴乡击木助声多。江河湖海都流水,无处春风不荡波。

桃花潭

桃花谷里看清潭,绝壁三重一袖天。飞瀑悬空八百尺,上如白練下成烟。

小巷

小巷深深彩壁华,朱门碧树映夕霞。钟鸣七点黄昏后,几几接踵到网吧。

老师

年华未老鬓先凋,愿作东风举李桃。待到花红枝满日,笑波悄然上眉梢。

访山庙 一

灵水生虚谷,琴音荡玉山。春风不入内,缘是庙门关。

乞将重愿托,跋涉不言高。人意终无解,愿为一冷雕。

捧至高山上,香烟整日熏。石心难感化,空自叹愁云。

黄河

情自巴山夜雨潇,百川水涨一江潮。九折不改东归志,势比秦邙万里涛。

(秦邙:秦岭和邙山)

三峡游

一、过三峡大坝

乘舟溯水游巴蜀,船到坝前梦境殊。五上闸间天路坦,眼开豁然见平湖。

二 西陵峡

游舟夜到西陵下,一目黛峰挂月华。人去甲台江水静,栏边孤客又思家。

三 神农溪

一船轻雾到巴东,客入神农两换乘。纤父原为巴楚后,秀姑击木送歌声。

四 过巫峡

云雨巫山久负名,次游得看女神峰。江河巨改惊新变,尘事不移是旧情。

五 翟塘峡记

峰入青霄紫气主,夕阳西照半江红。巴山楚水风流地,千古英杰有壁名。

六 白帝城

半世陈旧一日寻,终留壮志上白城。托孤堂外追前事,流水西风亦动情。

七 高峡归舟

踏波圆梦大江中,云畔归舟破晓行。一柱桅杆擎冷月,三峡风远送笛鸣。

秋日

静向秋风觅雨踪,金声落雁梦魂惊。何期佳影来时去。忍把寒栏作灞陵。

踏青

半壁霞光一树风,小桥孤渡踏青人。天高鹭影寻不见,回目绿波慰妒心。

元宵夜寄怀

半天烟火半天星,一路人潮一路虹。遥想当年十五夜,秋千场上月清明。

早春

春霖无意弄春寒,误惹新红一树残。小妹惜花休恼恨,东风又到玉楼前。夏日赠画与小溪

日袭斗室正人忙,无计助君枉自慌.野渡青山生笔下,和风细雨送清凉.情恩

闻说劳燕总分离,回味梦中泪洗衣.但忆君恩深似海,地荒天老泯别期..回张君

君怀鸿雁志,何必过谦轻.昔作千钧聚,今发动地鸣.写山声浩气,勾树隐清风.修字追颜柳,文思比谢卿.但求人久远,长功玉蝉明.秋景小描

长风十里柳轻摇,秋上东堤草欲凋.人在桥头篱落内.心随鹭影到青宵.赠溪

慕君不擅论金银,玉振清喉唱古今.人似高风凌皓月,心如明镜照凡尘.行柔楷正一书秀,竹翠兰幽几卷新.诗赋草成迎六九,春来听雨有知音.酬天

欲酬天意用何珍?无计虚怀问瀚.日月星辰明天物,不如恒世一昆仑.夏晚

雨过碎云高,风定孤烟直。日晚归雀噪,天暑闷蝉嘶。人影相依处,月上柳梢时。

在大姐墓前

不忍重睹旧时物,更哪堪新草生发。一缕纸烟千行泪,西风凄凄摇白花。海恩当以百年报,凭谁恨咫尺天涯。

医者

为择悬壶付此生,何惜心疲贫相随。救急常须三更起,扶伤更待子夜归。一时荒学技低下,四季长读鬓早灰。宁守清节日日度,焉作君子梁上飞。古体诗

释统分

形影难识还烦神?为释统分欲诉君.隆冬防寒居暖室,盛夏避暑入茂林.骑狮须有狮豹胆,抚琴勿乏琴弦心.人若无骨都是肉,才让啼笑破乾坤.寄毅诞辰

吾生匆匆近花甲,心想行随淡表华.恒慕素兰清品质,痴爱明艳一天霞.海棠叹

独怜红萼细施溉,翠茎亭亭蕾不开.欲何老榆向时节,伏风已带秋气来.蝉

留下淡玉衣,赠人医表疾.幽影知何处?寻声秋风里.乡居

何老闲多愈怀旧,不负桐橼常住留.月清风高好坐夜,每闻雁声知春秋.芙蓉

一目碧玉一目雪,娇态惊破天边月。清香熏得游鱼醉,浩荡东风长咨嗟。

朦胧成诗

纤波荡碎水中影,劲风摇乱雾里花。晨曦刷白云边月,朦胧成诗待我发。

击浪

峰拔万仞一涧裂,惊涛卷起百丈雪。人生自当击千里,激流勇退非明哲。

思乡

昨夜梦醒久倚栏,窗外飞絮如飘雪。树影楼廓皆相似,燕都不见殷城月。

榆林步诗

年长庭树晓,日月催鬓凋。闭户守竹节,开卷听松涛。宁静心浩远,淡泊气清高。步诗榆林里,晚霞愈妖娆。

观兵马俑

秦陵侧畔兵马俑,浩荡踏出百顷坑。.万军千骑无同面,刺杀卧射更如生。剑声戈声犹在耳,天骄开世何雄雄。

华清池游感

比翼连理誓如盘,华清池上两共欢。飞双殿里同心镜,海棠汤畔并蒂莲。花红偶燕随春至,叶黄双鸿伴秋还。可怜风雨飘摇日,何择美人与江山。

懿德太子墓

路边石牌卧碑处,森森寂寂太子墓。四十八街到阴府,暝行少年可安否? 从来祸福难料说,生在皇家是大误。

无字碑

非常人间路,坎坷几折回。一朝王天下,女流不可追。功过难评说,是为无字碑。

亲情难沽

喜自额上留朱颜,小疾初愈明镜前。难沽亲情亲如许,一语消得三冬寒。

第五篇:如何写格律诗[推荐]

如何写作格律诗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1)字句有定: 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2)用韵极严:

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3)平仄协调: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4)讲求对仗: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ou)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A平声。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例:山、林等。B上声。这个声调后来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可以大略理解为ˇ)。例:柳、雨等。C去声。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即)。例:浪、月等。

D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有力的调子,今天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音,但潮汕话中仍有保留,如白、独、蝶等。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的意思,是不平。平仄交错是写格律诗的基础。

平仄如何交错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A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B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 《辛夷坞》)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 苏轼 《定**》)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 |――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元 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 别情》)

―|― ―|― ―| |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何为对偶呢?对偶就是将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名次对名次、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唐王维)

诗人用“竹”对“莲”,用“喧”对“动,”“归”对“下”,用“浣女”对“渔舟”,这就是对仗。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二、律诗的写法

本讲座主要讲五言律诗的写法,因为五言律诗是最基本的形式,五言律诗会写了,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写法就能推出来。

1、律诗的特点

A每句限定八句,五言律诗共40字,七言律诗共56字。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有规定。

D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一般是中间两联)。

2、五言律诗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

平仄的安排在一首诗中有三个要求:

①一句诗中平仄必须交替。这样,就产生出四种基本句式: ――||- ||――| ―――|| |||―― 注意:

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孤平”,是诗家第一大忌。

也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三平韵”,是诗家第二大忌。②一联之内平仄必须对立。

如,出句的平仄安排如果是――||-,那对句的安排就必须与之相反,那安排的结果就是:||――|

③联与联之间必须相粘。

如,假使第一联的平仄安排是――||-,||――|。那第二联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安排就必须和第一联的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相同,那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的平仄安排应该是:|||――。

[练习]如果我要作一首五言律诗,选―――||形式为第一句,那往下应该怎么排?大家一起来排。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 第四句:― ― | | - 第五句:― ― ―| | 第六句:| | | ―― 第七句:| | ― ― | 第八句:― ― | | -

由于律诗的特点之一是“押平声韵”,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只有两种。即 第一句: ――― | |(首句入韵为――||-)| | ― ― |(首句入韵为|||――)第二句: |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 第七句:| | ― ― | ― ― ―| | 第八句:― ― | | - | | | ――

首句有时也入韵,那如果上面的诗首句也想入韵,那第一句的安排应变化。那其实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有四种。

到这里同学们可能觉得这种规定太死,其实可以灵活变化。上面的安排中加圈的,就是可以灵活安排的。B内容的安排

按律诗的章法,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也就是说,如果写律诗,可以这样写 第一联:写景――起 第二联:继续写景――承

第三联:发表议论(或继续写景)――转 第四联:得出结论―-结

(注意:别忘了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如:《山居秋暝》(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七言律诗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

和五言律诗的安排同理,只要在每一句的前面依照交替的要求再多加两个字就可以。如

第一句: ――― | |-------> | | ――― | | 第二句: | |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 第七句:| | ― ― |-------> ―― | | ― ―| 第八句:― ― | | --------> | | ― ― | | -

七律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安排都是灵活的。B内容的安排如上

4、绝句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

只需截取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平仄安排的上四句或下四句就可以得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平仄安排。

五言绝句

| | ― ― |(首句入韵为|||――)――― | |(首句入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言绝句

| |― ―| | -(首句不入韵为| |― ――| |)― ―| | | ――(首句不入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绝句可以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绝句称为古绝,押平声韵的绝句称为律绝),因此绝句的平仄安排其实很灵活,其实不止有以上8种形式。

B内容的安排

按绝句的章法,一般前两句写景记事,后四句议论抒情。也就是说,如果写绝句,可以这样写

第一句:写景或事――起 第二句:继续写景或事――承 第三句:发表议论或抒情――转 第四句:得出结论或抒情―-结(注意:绝句可以不用对仗。)

5、藏头诗

如果写诗写出心得,可以填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周星驰写的诗藏头“我为秋香”。

魏晋诸朝虽渺渺,俊才辈出世铭牢。潇疏个性高超志,人格诗文两是骚。

陈家大院风光好,羡日葵花朵朵开。莲笑兰柔薇乐语,玉蜂翠蝶竞相来。

陈绍飘香肴果秀,殿中舞妙乐萦梁。藩篱不挡新春色,翠柳红花挤如堂。

林立高楼争结彩,承传古统着新裳。霓虹闪耀歌飞舞,佳节应当赋丽章,蔡庭舞蝶飘陈绍,少俊齐歌乐越墙。彦慧皆拥姿秀美,即成画作一张张。

贺新岁

愉容满面身强健,快意盈心体乐康。幸降千家诸事吉,福临万户各人祥。

三、词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

不像近体诗那么灵活,你选了哪个词牌,平仄的安排就完全被规定死。给出几个常见词牌的词谱:

1、忆江南(共27字,押平声韵,也叫望江南、江南好,梦江南)――|,| | | ――。| |― ――| |,― ―| || ――。| || ――。

如:忆江南 咏金凤花

红似火,笑绽绿丛中。更胜月端仙女舞,翩翩飞起转玄空。皆爱和春风。

2、浪淘沙(共54字,押平声韵)| || ――,| |――。

― ―| ||――。| |―――||,| |――。(上下片同)

如:浪淘沙

往事久留怀,辗转生哀。

披衣移步上楼台。欲借凉风除苦绪,观静抒排。

谁料百花衰,夜色阴霾。

纠缠心结更难开。愿得劲风吹黑幕,月破云来。

3、菩萨蛮(共44字,共押四个韵)― ―| ||―|,― ―| ||―|。| || ――,| ――|―。― ―― ||,| | ―― |。| || ――,| ――|―。如:菩萨蛮

清晨四处飘轻雾,相思比翼啼高处。举步上青阶,露沾金缕鞋。

紫花丛里现,彩蝶相依恋。观景更行前,郎将必我怜。

4、蝶恋花(又叫鹊踏枝,共60字,押仄声韵)| || ――||,||――,||――|。| |― ――||,― ―| |――|。(上下片同)如:蝶恋花

圆月悬空何皎皎,耀耀繁星,暗夜辉非少。阵阵凉风拂颊角,沙沙作动园中筱。

蟋蟀墙头欢快叫,草里群花,香气幽幽袅。愿伴君边直至老,平凡景色皆成好。

如欲知道更多词牌的词谱,可以用名家大作去推。

B内容的安排

按词的章法,双调的词(双调为词的主要形式,单调、三叠、四叠的较少),一般上半片写景记事,下半篇议论抒情。

四、曲的写法 元曲包括两类: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一般单独写来抒情的,就是散曲。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有所谓的宫调和曲牌(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散曲的写作就是根据宫调、曲牌来填,在押韵、平仄方面很讲究,比词严格,还讲究用“衬字”(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和对仗,写法较复杂,在这里不具体展开。

下载学写格律诗资料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写格律诗资料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好格律诗

    如何写好格律诗 古代诗词多为吟唱吟诵之用,故而诗词在写作时特别注重抑扬顿挫之美,格律诗是在历经多个时代的不断探索、改变后,在初唐时期定型总结出来的一种严谨而具有音律感......

    名词解释:格律诗:

    名词解释: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夜诗,与古体诗相对,盛行于唐朝。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组。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

    写格律诗的对仗问题(一)

    第八讲《如何写对仗》 一、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

    格律诗句式汇总(5篇可选)

    格律诗句式汇总 一、可以随便使用的三类句式:ABC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I. 4个基本句式:A1 仄仄平平仄A2平平仄仄平A3平平平仄仄A4 仄仄仄平平II. 4个基......

    格律诗八首4

    《格律诗八首》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夜雨寄北》 堂堂清练习2 班级:姓名: 一、名句积累和运用: 1、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

    格律诗写作常识

    一、诗体 1、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代表作《关雎》 五言古......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5)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诗第五章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整理编辑:诗词轩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五言律绝的句式由来,并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五言律绝的句式。......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

    第1课 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强调诵读,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