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元时期蒙学发展
宋元蒙学教育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思想广为流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宋代蒙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到了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地步。
宋代统治者结束了唐末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天下。因此,在统治策略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重“武功”,改为重“文治”,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蒙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总得说来,宋代的蒙学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涌现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宋元蒙学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蒙学教育机构发展
宋代的蒙学教育机构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其中政府办的蒙学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设在宫廷内的宗学。这是一种专为王室子弟设立的学校,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宋初,“凡诸王属尊者,立小学于其宫。其子孙,自八岁至十四岁皆入学,日诵二十字”。“建内小学,置教授二员,选宗子就学。”二是国子监小学。神宗熙宁四年设国子监小学。元丰五年又在国子监“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罚”崇宁兴学期间国子监小学得到加大发展,“小学生近千人,分十斋以处之”。南宋绍兴年间恢复了太学的同时,恢复国子监小学。三是地方州县小学。据《资治通鉴》记载,宋徽宗时期第一次大规模设立州县小学,在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运动中,下令“天下州县并置学,县置小学”。而在此之前,两湖地区如浦江、湖州、海盐等地早在仁宗中期就已经设立了官办州县小学。这说明宋代对州县小学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州县小学,朝廷对小学的入学条件、学规、学习内容及教师的选配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在私学方面,承担私学初级形态任务的学校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大量涌现。从种类上看出现了诸如社学、义学、义塾、小学、冬学、乡校、家塾、私塾等称谓不一,但性质相同的学校。它们承担的,基本上都是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称谓之所以不同,正说明这类性质的学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广泛的存在。如宋代“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呕等等。从数量上看,这类私学设置是相当普遍的。上面的引文,说明了宋代的情况;而宋以后,元明清诸朝,蒙养阶段的私学数量尤为众多。
(二)蒙学教育内容和教材的兴盛
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1)注重蒙养教育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即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
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
《三字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宋末元初的大学者王应麟。它全用三言,全书1248字(今通行本),基本上由六个部分组成。先讲“教”与“学”,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其次是关于封建伦常的内容。再是讲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名物的,如“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等。接着介绍小学、四书、六经等基本知识。然后是陈述历史。最后讲一些历史人物发愤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三字经》的内容相当通俗,适合于儿童朗读背诵。《三字经》的句法也变化灵活,包容了文言的许多基本句式,因此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教材。《三字经》的语言及特色,使之家喻户晓,流传久远,影响遍及海内外。
《百家姓》也是与《三字经》《千字文》齐名的启蒙读物,编于北宋时期,作者佚名。全书虽仅四百多字,但把没有意义的姓氏连贯起来,且儿童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其功劳不能不归结于句句押韵、和谐流畅、易学易记的四言体的语言特点。宋元明清几代都用作蒙学识字教材,并且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达到家喻户晓程度,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背得几句。除在汉民族里流行,还有《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流行于兄弟民族之间。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行的蒙学教材“
三、百、千”中成书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作者为南朝梁时周兴嗣。《千字文》用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它的每句话都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全文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非简单地文字堆砌。《千字文》一编出来,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盛行不衰。不但用做蒙学识字教材,而且受到社会欢迎,可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千字文》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用之于日常生活的程度。
宋元以降,这三本蒙学教材在分别流传过程中,逐渐走向合作配套,成了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于是有了“
三、百、千”的称呼。“
三、百、千”能够合作配套,是因为它们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优秀教材,而且各有特点,能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达到蒙学集中识字阶段的任务。(2)注重修身教育
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3)注重诗文训练
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
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
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宋代学书之风仍很盛行,“苏、黄、米、蔡”闻名于世。
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
3、教材发展。教材繁荣首先表现在:一: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传统蒙学读物大约有2000种,其中宋元明清四朝约占90%。就现存的来说,它所占的比例就更大。详见书本P137。表现之二:蒙学教材体裁日益多样化,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分类专写的教材也越来越多。有综合性的蒙学教材、传授伦理道德的教材、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介绍属对的教材、诗歌诵读教材、有关识字的教材还有有关介绍名物知识和科技的蒙学教材。具体见书本P137——139。
(三)蒙学教育大家 宋元时期十分重视蒙学的发展,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他们提出了大量的蒙学教育观点、方式和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两位对宋代蒙学教育影响比较深远的蒙学教育家。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晚号晦翁,姿源(今江西姿源县)人。著述浩富,主要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是南宋时期最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朱熹主张教育要注重德行,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尤其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朱熹亲自编写了《小学》、《训蒙诗》,修订了《童蒙须知》、《童蒙规约》,作为小学教材或儿童补充读物。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家在凤翔郡都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他重视童蒙的教养,认为“蒙以养正”是“教人者功也”。对童蒙进行教养,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婴孩做起,注意儿童心理,依据行为标准对儿童进行教育;而且还要注意日常行为训练,形成生活习惯。要先教学生立志,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再抓住时机施教,就会收到点滴入土的效果。知人善教。主张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知道从何处入手最适宜;其次还必须了解教学内容的难易,了解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了解学生素质的优劣,做到因材施教。在治学方法方面,张载有许多论述,内容丰富。如: 学贵坚勇、学须有疑、精思力行等,对当时以及现代都有积极意义,这些观点都见于《张子全书》中。正是由于这些教育家先进的理念的影响和推广,是使得宋元时期的蒙学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篇: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宋代的工艺美术:
12、另外染织工艺中的缂丝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铜镜、漆器也各
有特色。
1】陶瓷工艺: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陶瓷兴盛的主要原因有:
1、饮茶之风流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之后形成了一条海上“陶瓷之路”。
2二、北方地区
1、定窑:河北曲阳,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定瓷孩儿枕
2、汝窑:河南临汝县,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青瓷尊
3、官窑:官方经营垄断,汴京,青瓷莲花洗
4、耀州窑:陕西同官,今铜川县,刻花萱草纹罐
5、钧窑:河南禹县,红釉花盆
6、磁州窑:河北彭城,运用黑白对比的装饰方法,极富民间特色。磁州窑
虎形枕
1】南方地区
1、景德镇窑
2、哥窑(据历史传说:章生
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
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纹片细小如鱼子的,称为
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
哥窑器以纹片著名,纹片大小相间的称为“百圾碎”。百圾碎
3、龙泉窑:瓷质厚润,釉色苍翠。
4、建 窑: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
5、吉州窑:常用树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形成花纹,这是一种独
创,极富民间特色。树叶纹碗
2、造型:简洁,优美。器皿比例和尺度恰当。
2、装饰方法: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
3、装饰题材:多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等。
4、釉色:白瓷(定窑、景德镇窑)
青瓷(汝窑、耀州窑、龙泉窑)
黑瓷(建窑、吉州窑)
彩瓷(钧窑)
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
官窑、哥窑之典雅;
钧窑之绚丽;
建窑之淳朴;
磁州窑、吉州窑之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宋三彩:它是在白釉的碗碟上加以红绿色的彩绘,再低温烧制的。
四、染织工艺:1】:缂丝:是一种新兴的丝织品,主要是织作绘画或书法作品,反映丝织工
艺由实用向欣赏方面分化。
主要产地: 北宋:河北定州。
南宋:以松江为中心。
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五、金属工艺:宋代铜镜除圆形、葵花形外出现了亚字形,多以花草做装饰,联珠纹做边。
六、漆器:
1、金漆(戗金、描金)
2、雕漆
3、其它工艺 :玉雕、石雕、本章小结:1】宋代崇尚理学,所以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具有
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美。
1、造型:端庄大方,令人寻味;
2、色调:多用冷色,如青、绿、褐、黑等,有宁静感;
3、装饰:常用富于理性的规则的几何纹,更多的是素朴无华。
2】 宋代崇文抑武,是一个文治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工艺美术
制作,装饰题材走向文学化和绘画化;一部分工艺美术产品脱离实用而向纯
欣赏方向发展。例如刺绣、缂丝;陶瓷上,耀州窑也产生了一部分这样的作
品。
3】 工艺美术:结合使用的生活用品、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元代的工艺美术
1】、元代尚武,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相当严重,对经济和文化造成不良的影响。元代工
艺美术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些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陶瓷、染织、漆器等有了
新的发展。
2】、元代工艺美术的制作特点:
1、官营生产机构庞大;
2、为贵族生活享受的内容;
3、为军事服务。、元代的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
2、青花:用钴料在瓷胎上画花,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3、釉里红: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
焰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1、元代的染织工艺最有特色的是丝织中的织金工艺,称为“纳石失”。
2、元代棉织在我国广大地区得到推广,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漆器工艺:
1、元代的漆器工艺有一定的发展,主要品种有雕漆、金漆、螺钿等。
2四、金属工艺
五、本章小结:
1、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貌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工艺美术的器型的庞大,装饰的简略,色彩的艳丽,反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
求和生活需要。
第三篇:《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繁荣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材料研读,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品读宋词、元曲,感受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瑰宝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部分图片和刘永《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的词句。)
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的都市生活具体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讲授新课:
(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
宋元时期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的城市有哪些?
2.北宋的大相国寺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大相国寺繁华的表现有哪些?
(出示图片:北宋的大相国寺)
(2)如果你是宋人,要去热闹的地方游玩,你会去哪儿?你能玩到哪些项目呢?能看到什么呢?
3、社会生活
(1)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主要表现:瓦子、勾栏、杂剧、节日
(图片展示瓦子和勾栏的定义)
想象一下你在瓦子都可以进行哪些休闲娱乐活动?
(图片和诗词展示杂剧、节日)
二、宋词
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请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词的含义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词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已经出现,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
3.词的内容
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学生阅读教材抢答问题)
4.代表人物、作品及风格
(用表格形式归纳相关知识点)
5.赏析三位词人的代表作
6.问题探究:
(1)为什么他们三人词的风格有所不同?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宋朝,词的内容呈现出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名家辈出的原因是什么?
三、元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元曲的组成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杂剧的含义
杂剧是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3.概况及代表人物
(1)概况: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2)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
(学生阅读教材抢答问题)
(简介《窦娥冤》)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
(1)性质: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
(3)书名含义: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地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第四篇:《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宋词和元曲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了解,前面已学习宋代的商业相关知识为本节都市繁华生活打下一定基础。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学有较好的兴趣,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习自信。
教学重点:瓦子,宋代词人的作品风格,关汉卿和元曲
教学难点:从“瓦子”中分析城市商业繁荣的特点;元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启发、观察体验法、自主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课件与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提到宋朝文化,我们就会想到宋代文化的一张名片——宋词。有一位宋词爱好者研究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宋词高频词汇”,据说,只要掌握了这些词汇,你也能成为一位宋词高手。例如,用圆周率也可以作词(多媒体展示)。大致看来,还有点宋词的感觉;但是,仔细一看,同学们觉得有哪些问题吗?学生发言:缺乏情感、意境,不押韵等等。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来走进宋代都市生活,看看这些词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环境里?
二、讲授新课
(一)宋元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大都市
课件出示:开封、临安和大都城的平面图。老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这三个城市的地位: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繁华的表现
出示材料: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结合材料说明:宋朝城市出现了哪一新兴阶级?帮学生得出结论:市民阶层的兴起。
设计一个历史想象题:假设你是一位去开封旅游的人,合理规划一下你的美好旅程。我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呢?
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开封大相国寺及相关繁华图片,引起学生观察兴趣。
老师又提问:宋代最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场所是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瓦子的定义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老师再提问:我购物后想在瓦子看看表演,应该去哪里?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勾栏的定义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勾栏。
老师提问:你能用图形表示出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吗?帮学生用简图来直观表现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加强印象,便于记忆。
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来想象瓦子都可以进行哪些休闲活动,进一步深入体会都市繁华生活的景象。课件出示图片:说书、看傀儡戏、踢蹴鞠、斗茶、看戏曲,让学生观察提高学习兴趣,体会宋朝社会的万千气象。
最后提出:选择在哪些节日去都市逛会更热闹呢?自然而然地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在都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出示春节、端午和元宵节三个节日的相关诗句和图片来让学生判断、连线,感受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二)宋词
出示图片《中国诗词大会》,讲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非凡魅力。唐诗、宋词和元曲,都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瑰宝。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宋词以及元曲,领略其无穷风采!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与特点)老师补充强调词的`发展:词在唐代就产生了,但它经历了五代,在宋代得到发扬光大,达到了鼎盛时期。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宋词内容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宋词代表人物及写作特点:(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大致了解和鉴赏)教师概括出北宋、两宋之交和南宋各一位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突破难点:哪两人的词风较相近?体现什么特色?你是如何体会与理解的?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与感受,让学生体会各自的写作风格。
(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元曲的基本情况。(元曲的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艺术特点: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着重强调一下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学生了解后为下面鉴赏做好铺垫。
2.课件出示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受时间所限,历史课上只介绍元杂剧最负盛名的人物——关汉卿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窦娥冤》。
其他三位留待课后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探究即可。老师强调识记: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可以结合课本上的介绍来简单讲给学生即可,主要让学生体会关汉卿关心同情人民,不辞劳苦的创作精神,达到历史课的情感目标。
过渡:宋元时期不仅在文学方面取得辉煌成就,而且在史学的研究也取得同样惊人的成果。
(三)宋代史学
老师简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找出作者、朝代、内容与地位。学生已有对司马光有一定了解,只强调一下《资治通鉴》的体例和记述内容范围即可。
三、课堂小结: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师生共同口述配合完成。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1.都市精灵的教案课件
2.课文《都市精灵》教学教案
3.都市精灵教案设计
4.近代的科学和文化教案
5.《都市精灵》语文教案
6.《都市精灵》语文教学教案
7.《都市精灵》公开课优秀教案
8.时期的造句
9.个人时期的总结
第五篇: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民中学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关于节庆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
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哪些活动今天 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 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 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
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 式之一。
2.词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宋代的词人层出不 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3.重要的词人:
(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髙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播放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醉江月。
生: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可说是英风豪气,高唱入云。开创了一代豪 放词人的先河,达到了无事不可人、无意不可言的境界。
师: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吟诵这壮美的词句,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李清照: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3)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欣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体会词风与苏轼风格的相似之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 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三)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结合P58《相关史事》了解《窦娥冤》的大致内容。教师可补充介绍 《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四、课堂小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 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 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 冶了情操,纯净了我们的灵魂。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
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