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时间:2019-05-14 13: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1号 【发布日期】2008-12-22 【生效日期】2009-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1号)

(2008年12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12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1号公布 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派出机关的消防安全责任,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第三条 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五条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展宣传教育,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二)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三)将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四)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建设和维护,保障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投入;

(五)旗县(市、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

(六)建立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工作职责。

第六条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落实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和直属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上级部署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对涉及消防安全的行政许可项目,应当严格依法审查;

(三)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

(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五)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火灾事故调查;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工作职责。

第七条第七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落实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制定并实施本行政区域(辖区)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建设和维护,建立苏木乡镇、街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二)将消防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

(三)组织建立专职或者义务消防队;

(四)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消除火灾隐患;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工作职责。

第八条第八条 公安(边防)派出所应当落实居民区、嘎查村和部分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个体工商户的消防监督管理责任。

第九条第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条第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所属部门、派出机关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考核情况,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给予通报批评、行政处分。

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公布一次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火灾隐患,并公布整改结果;对整改难度较大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可行的整改方案。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列入督办事项或者予以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整改情况;对未按期整改完毕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备案督办;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直接挂牌督办。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派出机关违反本规定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旗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一年累计发生2起以上重大火灾事故或者发生1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旗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对火灾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失、伤亡扩大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依法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盟市行政区域内一年累计发生2起以上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或者发生1次死亡50人以上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对火灾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失、伤亡扩大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依法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规定所指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0号 【发布日期】2007-08-03 【生效日期】2007-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

免工作办法》的决定

(2007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二、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主席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主任职务。

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主席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个别副主席职务。”

三、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盟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四、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决定撤销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五、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地区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六、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地区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条:“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撤职案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自治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管理,推进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以及与其配套的出入通道、口部伪装房等附属设施。

第三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建设、维护、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人民防空工程平时实行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谁维护,战时由人民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建设、维护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并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防护要求进行监督检查。

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财政、国土资源、公安、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民防空工作。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城市建设编制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小区绿地、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等的规划和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第八条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疏散干道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经费,从中央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预算和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法筹集的经费中安排。

第九条

人民防空专业队、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人民防空工程,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组织建设,其建设经费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

第十条

防空地下室由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进行修建,其建设经费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解决,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十一条

除工业生产厂房以及配套设施以外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十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三米以上的民用建筑以及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居民住宅楼,按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

(二)除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民用建筑,一类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地面建筑总面积百分之五修建;二类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地面建筑总面积百分之四修建;三类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地面建筑总面积百分之三修建;其他城市按地面建筑总面积百分之二修建。

(三)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等区域,除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民用建筑,按第二项规定的比例集中修建。

新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抗力等级和战时用途,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照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二条

民用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可以向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该民用建筑项目可以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就近易地修建。

(一)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三米或者不足规定的地下室空间净高的。

(二)按规定指标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只占地面建筑首层的局部,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且经济很不合理的。

(三)建在流沙、暗河、基岩埋深很浅等地段的项目,因地质条件不适于修建的。

(四)因建设地段房屋或者地下管道设施密集,防空地下室不能施工或者难以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的。

第十三条

对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下列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可以适当减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一)新建幼儿园、学校教学楼、养老院以及为残疾人修建的生活服务设施等民用建筑,减半收取。

(二)享受国家和自治区优惠政策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予以免收。

(三)临时民用建筑和不增加面积的危房翻新改造商品住宅项目,予以免收。

(四)因遭受水灾、火灾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损坏后按原面积修复的民用建筑,予以免收。

第十四条

除国家规定的减免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批准减免应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和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第十五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旗县级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收取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应当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规定的比例缴入自治区国库,专项用于人民防空建设。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侵占、截留和挪用。

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的使用管理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应当依法办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审核手续。

建设单位在办理防空地下室建设审核手续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出具防空地下室建设规模、防护等级、战时功能等建设审核意见。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供的审核意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文件。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受理内容。

第十九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不得擅自修改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图,确需修改的,应当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设计单位应当在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同步制定平战功能转换方案。

建设单位应当落实平战转换设备,保证人民防空工程在规定的时限内转入战时使用状态。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对人民防空工程平战转换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使用人民防空工程防护、防化设备,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安装。

第二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防空地下室防护方面质量监督管理。

防空地下室防护质量监督,由具有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资质的机构实施。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防空地下室开工前,应当向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防空地下室防护方面质量监督手续。

第二十四条

防空地下室竣工验收,应当与地面建筑验收同期进行。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参加并出具防护方面质量监督报告。

第二十五条

人民防空工程竣工验收实行备案制度。建设单位向建设主管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供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出具的防空地下室防护方面的质量监督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以及有关人员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十七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和附属工程享受国防工程和社会公益性项目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

公用人民防空工程的维护管理及其所需费用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

专用的人民防空工程、防空地下室的维护管理及其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

平时开发利用的人民防空工程的维护管理及其所需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报废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拆除、报废的,由拆除、报废单位提出申请,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

经批准拆除的人民防空工程,拆除单位应当在一年内补建不少于原建筑面积、不低于原防护标准的人民防空工程。

人民防空工程补建面积不能代替新建民用建筑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

无条件补建的,按照现行工程造价一次性补偿相同面积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费,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就近择地建设。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造人民防空工程主体结构和配套设施。因平时开发利用等原因确需改造的,应当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改造,不得降低防护功能。

第三十二条

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本规定不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修建,并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拒不缴纳易地建设费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并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个人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不按国家规定的面积、防护等级和质量标准修建人民防空工程的。

(二)擅自拆除或者改变人民防空工程主体结构和工程内部设备设施的。

(三)拆除人民防空工程后拒不补建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个人并处1000元罚款,对单位并处3万元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未依法办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审核手续的。

(二)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将防空地下室施工设计图设计文件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的。

(三)施工图修改未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并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的。

(四)设计单位未在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同步制定平战功能转换方案的。

(五)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办理防空地下室防护质量监督手续的。

(六)建设单位未经竣工验收将人民防空工程交付使用的。

第三十六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致使已建和在建的人民防空工程使用等级降低或者存在质量隐患的。

(二)擅自减免或者提高收费标准的。

(三)对应建人民防空工程,擅自批准免建或者少建的。

(四)侵占、截留和挪用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费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作者: 点击数:166 录入日期:2011-5-31 12:20:00 来源:]

新政发〔2004〕26号 2004.4.13

第一条 为了使我区各级人民政府正确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自治区消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以下统称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有关部门。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执行上级人民政府有关消防工作的规定、指示;

(二)组织编制辖区城镇消防规划和规划实施办法,并组织计划、财政、建设(建委)、规划、供水、公安消防等部门具体实施;

(三)将消防业务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四)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消防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督促各部门、行业系统和下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并对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和“119”消防宣传日活动;

(七)组织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火灾多发季节和其他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八)组织消除重大火灾隐患;

(九)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

(十)统一组织指挥特大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履行前款第(一)、(六)、(七)、(九)项职责。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负总责。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当确定1名领导分管消防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提高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专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有关部门工作任务,保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村镇消防规划纳入小城镇总体规划,重点解决好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防火间距等问题。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规划、消防经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重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下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消防安全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确保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消防工作作为季度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的重要内容,分阶段督促、检查、总结消防工作目标落实情况,根据需要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消防工作任务、措施的落实或进展情况必须在下一季度的会议上进行检查,对未按期完成或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应当追究原因、责任,保证各项消防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并将有关工作具体细化,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一)建设、规划部门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应当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讯、消防供水等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计划、财政部门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装备的配备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三)通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建设火警专线以及消防指挥中心与消防站、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管理、城建等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调度专线,保证通信畅通。各地财政部门应当保证火警专线和调度专线费用。

(四)公安、监察、安监等部门应当认真贯彻《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严肃查处各类纵火、失火和消防责任事故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和领导责任。

(五)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灭火知识。

(六)公安、民政等部门应当督促指导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把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考评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公安消防机构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开展消防宣传、消防监督、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安派出所的消防业务工作,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和部队正规化建设。

(八)文化、教育、卫生、旅游、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纳入行业管理标准并抓好落实。

(九)其他政府行政部门,应当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各项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自查和治理,依法督促所属单位对火灾隐患进行整改。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消防队伍建设,增强扑救火灾的能力。

未设公安消防队的县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筹建专职消防队;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和乡村季节性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119”消防宣传日、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火灾多发季节和其他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行重大火灾隐患公示整改制度,并组织或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对整改难度较大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可行性的整改方案,落实防范措施,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公安消防机构依法报请停产停业的事项,应及时做出明确批复,并协调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具有火灾危险的经贸洽谈会、展销会、焰火晚会、集会等大型活动,应当责成承办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制定灭火疏散预案,依法办理消防安全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对引进的工程项目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安全可靠性审查,招商引资工程项目应当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指导和监督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及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建立消防服务组织,制定防火公约,配备消防器材,担负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第十八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所属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对消防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消防工作实绩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因管理不力,致使辖区内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或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对有关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对事故责任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规定处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事故的处理由旗、县以上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事故处理机关)负责。在铁路道口火车与车辆、人、畜发生的事故,由铁路部门处理,当地事故处理机关协助。

军队在籍车辆发生的事故,由军队处理。涉及地方车辆、财物、人、畜的,由地方事故处理机关处理。

第四条 事故处理机关处理事故,要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分清责任,以责论处,作一次性处理。

第二章 现 场

第五条 发生事故后,有关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必须保护现场,积极救护伤者(移动时须标明位置),及时报告事故处理机关,听候处理。过往车辆的驾驶人员和行人,有义务协助报案,维护现场秩序,救护伤者,向事故处理机关提供证言,制止、检举肇事逃跑者。

第六条 事故处理机关接到报案后,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收集证据,尽快恢复交通秩序。事故处理机关有权暂时扣留与事故有关的车辆、物证和证件。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发生事故时,确系情况紧急,事故处理机关可记录在案予以放行,待执行任务后再作处理。

第七条 事故处理机关要对事故有关的车辆、物证、死者尸体和道路状况进行检验,必要时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或者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检验。

第八条 医疗单位要积极抢救事故受伤者,不得推诿,并有责任向事故处理机关提供所需要的医疗检查材料和诊断证明。殡葬部门或者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必须接受事故处理机关决定代存的事故死者的尸体。对事故死者的尸体,在事故处理机关检验完毕后,确无复查必要时,限期由死者家属或者所在单位处理;逾期不处理的,由事故处理机关强制执行。

第三章 责 任

第九条 事故当事人的责任,由事故处理机关根据对事故现场的勘验和调查的事实确定。

第十条 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事故完全由当事人一方违章造成的负全部责任,另一方无违章行为的无责任,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无事故责任。双方当事人都有违章行为的,由造成事故直接起因情节较重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情节相当的,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都发生违章行为的,由造成事故直接起因情节较重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其他各方负次要责任。对事故中的死者,只认定责任,不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有逃跑、破坏或者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谎报情况、嫁祸于人等情节的,负全部责任。

第四章 处 罚

第十二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分为下列五种:

(一)警告。

(二)罚款:二百元以下。

(三)吊扣驾驶执照:一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吊扣驾驶执照的期限,从裁决之日起计算,裁决以前先行扣留的,扣留一日折抵吊扣期限一日。

(四)吊销驾驶执照:自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准重新考领。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律由事故处理机关吊销驾驶执照。

(五)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本条各项处罚可以单独适用,除第三项、第四项不能合并适用外,都可合并适用。

第十三条 事故责任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的,仍由事故处理机关按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 事故责任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事故当事人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逃跑或者嫁祸于人的。

(二)酒后驾车肇事的。

(三)非驾驶员驾车或者驾车人员与驾驶执照不符肇事的。

(四)迫使、纵容他人违章驾车造成事故的。

(五)在道路及其上空,有意或者渎职设置障碍、陷坑,有意或者渎职放水冲毁道路,造成事故的。

(六)擅自挖掘、占用道路,或者虽经批准但未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擅自扩大占道范围,超期占用道路,新建、维修道路、地下管道缺乏安全措施,造成事故的。

(七)事故责任者,抵制交纳罚款和经济补偿的。

第十五条 事故责任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承担经济补偿费用外,可从轻或者免于处罚:

(一)限制行为能力者。

(二)盲、聋、哑者。

(三)后果轻微、诚恳认错者。

(四)肇事后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事故损失或者减少伤亡者。

第十六条 事故当事人对行政处罚裁决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借处理事故之机,寻衅滋事,扰乱事故处理机关或者肇事单位工作秩序,抗拒阻碍事故处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处理。

第十八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罚款,由事故责任者本人承担,不准单位用公款抵偿。罚款时应给被罚人开具收据。罚款一律上交地方财政。

第五章 经济补偿

第十九条 事故的经济补偿费包括:

(一)伤者的医疗费、护理费、就医路费和住院期间生活补偿费。

(二)残者的残疾用具费。

(三)死者的丧葬费和供养直系遗属的生活补偿费。

(四)伤、残、死者的直系亲属或者代理人,按规定人数在调解处理事故期间应支

付的误工费、路费、食宿费。

(五)车辆、物资损失费,牲畜死、伤折价费。

(六)其他确属需要补偿的费用。

第二十条 事故的经济补偿费,依照应负责任承担:

(一)负全部责任的,承担全部。

(二)负主要责任的,承担大部分。

(三)负同等责任的,各承担一半。

(四)负次要责任的,承担小部分。

(五)无责任的,不承担。

第二十一条 事故的经济补偿费的承付:

(一)经济补偿费,由事故责任单位或者车辆所有者承付。

(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造成事故的,由监护人承付。

第二十二条 对事故中无责任的伤者的经济补偿标准:

(一)医疗费用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一项计算。

(二)护理人员的工资: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按本人标准工资计算;本人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机械二级工标准的,按机械二级工标准工资计算。无固定工资或者无劳动收入的,不超过当地机械二级工的标准工资。护理人员名额由事故处理机关根据医院意见确定。

(三)伤者住院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补助标准执行。

(四)误工费:伤者是在职职工,以本人的标准工资计算。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不超过当地机械三级工的标准工资。无劳动收入的,不超过当地机械二级工的标准工资。

第二十三条 对事故中无责任的残者的经济补偿标准:

(一)残者的生活补偿费和护理费的补偿年限:年龄不满二十五周岁的为二十五年,二十五周岁以上的为二十年,五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得少于五年。

(二)完全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按本人标准工资补偿;本人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机械三级工标准工资的,按机械三级工标准工资计算。无固定工资或者无劳动收入的,按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四项补偿。由于残废,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护理的,护理费按当地机械二级工的标准工资计算。

(三)基本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按本条第二项补偿费标准的百分之八十补偿。

(四)部分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的,其补偿按本条第二项补偿费标准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补偿。

(五)残者的残疾用具费,按医院证明和事故处理机关同意购置的所需费用,并考虑以后更新所需费用,一次付给。

第二十四条 对事故中无责任的死者的丧葬费和死者供养直系遗属的经济补偿标准:

(一)死者生前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按本人标准工资计算。死者生前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机械三级工标准的,按机械三级工标准工资计算。死者生前无固定工资收入的,按当地机械三级工的标准工资计算;死者年龄不满十六周岁或者超过六十周岁的,按当地机械工二级的标准工资计算。补偿年限均按七年计算。

(二)死者直系遗属生活确有困难的,除按上述规定补偿外,可多增加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二千元。

(三)死者的丧葬费不超过五百元。

第二十五条 事故伤者因伤势严重,需要住院、转院和护理人员的,须经旗县以上医院证明和事故处理机关同意。擅自住院、转院、自购药品、增加护理人员或者伤愈后拒不出院的,费用自理。

第二十六条 对事故残者的残疾程度,在治疗完毕后,由事故处理机关根据指定医院或者由公安、卫生、医疗单位组织的伤残鉴定委员会所出具的证明确定。

第二十七条 参加事故调解处理的伤、残、死者直系亲属或者代理人的名额,须经事故处理机关同意,最多不超过三人。其误工费参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四项护理人员补偿标准计算,路费按普通车、船票金额计算,住宿费按普通床位标准计算。

第二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责任者逃跑的,事故伤者的医疗费和死者的丧葬费,暂由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无家或者身源不明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社会救济。事故责任者被查获后,按本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事故经济补偿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事故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复议后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的,由事故处理机关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1987年10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2009-01-01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对DB15/258—1997《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标准与DB15/258—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事实认定; ——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 修改了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 —— 删除了认定人权利和义务。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晋岩、袁玉琢、王葆元、李海升、闫荣、张建伟。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认定的主要依据、原则、步骤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认定。道路以外交通事故的认定,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交通事故认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分析交通事故成因,确定当事人过错和交通事故责任的过程。

2.2交通事故事实 traffic accident facts 与发生交通事故有关的真实情况。包括交通事故车辆及当事人基本情况、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情节、后果、当事人行为事实等。2.3交通事故成因

有证据证明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观、客观原因。2.4交通事故当事人(以下简称当事人)

与交通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人。包括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等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个人。2.5交通事故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和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的程度做出的定性、定量结论。2.6交通形态

发生交通事故时,在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组成的时空范围内当事人的通行状态。2.7通行权原则

交通参与者根据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道路通行规定,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享有使用道路进行通行等活动的权利。包括右侧通行、分道通行、优先通行和其他确保安全畅通的道路通行权。

2.8过错行为

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故意或过失的违法违规交通行为。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起作用的过错行为分为严重过错行为、一般过错行为和特殊过错行为。2.8.1严重过错行为

违反通行权原则的过错行为。2.8.2一般过错行为

严重过错行为以外的对发生交通事故作用较小的过错行为。2.8.3特殊过错行为

驾驶人不能合理掌控车辆,车辆存在安全隐患,道路、环境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骑(牵)牲畜或动物在道路上造成交通安全隐患,驾驶人不按操作规范驾车的行为是特殊过错行为。根据该过错行为在不同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应确定为严重过错行为或一般过错行为。3认定原则和要求 3.1认定原则

——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依法认定原则; —— 以交通形态分析因果关系原则;

—— 以影响通行权为起作用的行为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原则。3.2认定要求 3.2.1认定期限

3.2.1.1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10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

3.2.1.2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5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

3.2.1.3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10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

3.2.1.4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10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3.2.1.5中止交通事故认定的,从中止认定的原因消失或中止期满之日起5日内做出交通事故认定。

3.2.2认定人资格

3.2.2.1具有1年以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经历的路面执勤交通警察,经交通事故处理岗位业务培训和考试合格的,可以认定适用简易程序的交通事故。

3.2.2.2具有处理交通事故初级资格的交通警察,可以认定财产损失事故和伤人事故。3.2.2.3具有处理交通事故中级和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可以认定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

4交通事故事实认定

4.1认定交通事故事实,应当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调查情况等为依据,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还应当有检验、鉴定结论等证据证明。

4.2数个证据证明同一事实,按照下列证据规则认定交通事故事实: a)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照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证明力优于其他书证;

b)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现场即时监控资料、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证明力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c)原件、原物证明力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d)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证明力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e)原始证据证明力优于传来证据;

f)其他证人证言证明力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g)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证明力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5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应当客观、科学、全面。在特定交通形态下,凡是对造成交通事故起作用的行为,不论其作用大小,都应当分析为交通事故原因。

5.1当事人的严重过错行为应当分析为交通事故的全部原因或主要原因。5.2当事人的一般过错行为应当分析为交通事故的次要原因。

5.3当事人的特殊过错行为可分析为交通事故的全部原因、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

5.4当事人虽有过错行为,但该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不起作用的,不分析为交通事故原因。6交通事故责任确定 6.1交通事故责任种类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6.2交通事故责任组合

6.2.1双方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组合 a)一方全部责任与另一方无责任; b)一方主要责任与另一方次要责任; c)一方同等责任与另一方同等责任。

6.2.2三方及三方以上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组合

a)一方全部责任与其他方无责任,一方主要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次要责任,一方承担同等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同等责任。

b)两方及两方以上共同承担主要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次要责任,两方及两方以上共同承担同等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同等责任。c)几方各负相同责任。

6.2.3单方交通事故无当事人责任组合 6.3交通事故责任确定步骤

6.3.1按照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的通行状况,依次确定一种交通形态: —— 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或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 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无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 会车;

—— 转弯、掉头; —— 借道通行; —— 变更车道; —— 未各行其道; —— 超车; —— 未让行; —— 车辆停放; —— 跟车; —— 倒车;

—— 未按规定行车、停车; —— 车辆载物; —— 行人; —— 乘车人。

6.3.2根据交通形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确定当事人的过错行为。

6.3.2.1按照6.3.1条确定的交通形态,对照附录A确定当事人的严重过错行为。6.3.2.2确定当事人的其他过错行为。6.4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规则

6.4.1一方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

6.4.1.1单方交通事故,确定有过错行为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6.4.1.2交通事故有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确定有过错行为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方无责任。

6.4.2双方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

6.4.2.1当事人在按照6.3.1条确定的交通形态下发生的交通事故,一方有严重过错行为,确定其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6.4.2.2双方当事人均有严重过错行为,确定兼有一般过错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6.4.2.3双方当事人均有严重过错行为,同时兼有一般过错行为时,确定一般过错行为多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6.4.2.4双方当事人均有严重过错行为,或同时兼有一般过错行为,且过错行为相当时,确定双方当事人分别承担同等责任。

6.4.3三方及三方以上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 三方或三方以上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参照6.2.2条和6.4.2条确定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7推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则

7.1当事人有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行为的,推定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7.2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造成交通事故现场变动、证据灭失,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推定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按照6.4条确定各方当事人责任。8交通事故证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调查仍然无法查清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的,应当按照3.2.1条规定的期限出具交通事故证明,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9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

9.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向当事人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时,应当告之当事人如果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的权利以及法定期限。

9.2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通事故复核案件,复核以一次为限。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当事人严重过错行为、特殊过错行为 本附录中《安全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条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A.1严重过错行为

A.1.1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或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a)未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的;[《安全法》第38条,《条例》第38、40、41、42条] b)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未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的;[《安全法》第38条]

c)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划有导向车道的交叉路口时,不按规定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的;[《条例》第51条第一项]

d)机动车通过路口遇放行信号不依次通过的;[《条例》第51条第四项]

e)机动车通过路口向右转弯遇同车道内有车等候放行信号时,不依次停车等候的;[《条例》第51条第六项,《条例》第68条第五项]

f)机动车准备进入环形路口不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的;[《条例》第51条第二项] g)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条例》第38条第三款] h)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未让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的;[《条例》第51条第七项]

i)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机动车未让左转弯车辆先行的;[《条例》第51条第七项]

j)非机动车通过路口,转弯的非机动车不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的;[《条例》第68条第一项]

k)车辆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放行信号时,未让先于本放行信号放行的车辆先行的。[适用《条例》第51条第四项]

A.1.2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无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a)机动车不按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的;[《条例》第52条第一项] b)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机动车不让右方道路来车先行的;[《条例》第52条第二项] c)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转弯的机动车不让直行的车辆先行的;[《条例》第 52条第三项]

d)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机动车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不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的;[《条例》第52条第四项]

e)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未让行人先行的 ;[《安全法》第44条] f)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非机动车不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的;[《条例》第69 条第一项] g)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非机动车不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的;[《条例》第69条第二项]

h)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非机动车不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的;[《条例》第69条第三项]

i)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非机动车转弯未让直行车辆、行人先行的。[《条例》第69条第一款] A.1.3会车

a)车辆违反右侧通行规定的;[《安全法》第35条]

b)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未减速靠右行驶的;[《条例》第48条第一项]

c)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靠右行驶未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安全距离的;[《条例》第48条第一项]

d)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有障碍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有障碍一方未让无障碍的一方先行的;有障碍的一方已驶入障碍路段而无障碍的一方未驶入时,无障碍一方未让有障碍的一方先行的;[《条例》第48条第二项]

e)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狭窄的坡路,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下坡一方未让上坡一方先行的;下坡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时,上坡一方未让下坡一方先行的;[《条例》第48条第三项]

f)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狭窄的山路,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靠山体一方未让不靠山体一方先行的。[《条例》第48条第四项] A.1.4转弯、掉头

a)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地点掉头的;[《条例》第49条第一款] b)机动车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路段掉头的;[《条例》第49条第一款]

c)机动车在转弯、掉头时妨碍正常行驶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条例》第49条第二款] d)非机动车转弯时未减速慢行,伸手示意,突然猛拐的;[《条例》第72条第四项] e)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条例》第82条第一项] A.1.5借道通行

a)非机动车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在受阻的路段借用不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的;[《条例》第70条第二款]

b)非机动车横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时,未确认安全后通过的。[《条例》第70条第一款] A.1.6变更车道

a)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机动车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未依次交替驶入的;[《安全法》第45条第二款、《条例》第53条第三款] b)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条例》第44条第二款] A.1.7未各行其道

a)机动车违反规定进入非机动车、人行道通行的;[《安全法》第36条] b)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进入机动车道、人行道通行的;[《安全法》第36条] c)行人进入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法》第36条]

d)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的;[《安全法》第67条] e)行人进入高速公路影响高速公路车辆正常行驶的。[《安全法》第67条] A.1.8超车

a)在没有道路中心线或同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从前车右侧超车的;[《条例》第47条]

b)机动车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从前方车辆两侧超越行驶的;[《安全法》第45条第一款、《条例》第53条第二款] c)在前车左转弯、掉头、超车时超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一项] d)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超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二项] e)超越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三项]

f)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交通流量大等路段、地点超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四项]

g)超车时,后车未确认有充足安全距离超越的;[《条例》第47条] h)超车后,与被超车辆未拉开必要安全距离驶回原车道的;[《条例》第47条] i)非机动车超车时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的;[《条例》第72条第四项] j)在高速公路匝道、加速车道、减速车道上超车的。[《条例》第82条第二项] A.1.9未让行

a)驾驶车辆未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安全法》第53条第一款]

b)驾驶车辆未避让正在按规定进行作业的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辆的;[《安全法》第54条]

c)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安全法》第47条第一款] d)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未避让的;[《安全法》第47条第二款]

e)行人横过没有人行横道或者没有过街设施的道路,未确认安全后通过的;[《安全法》第62条、《条例》第75条]

f)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机动车未减速让行的;[《条例》第70条第二款] g)机动车在单位院内居民居住区内未避让行人的;[《条例》第67条] h)车辆进出或者穿越道路,未让在道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行人先行的;[《安全法》第38条]

i)借道通行的车辆未让所借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先行的;[《安全法》第38条] j)车辆行驶未避让清扫、设施维修等正在按规定作业人员的。[《安全法》第38条] k)机动车从匝道进入高速公路时未让已在高速公路内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条例》第79条第一款] A.1.10车辆停放

a)车辆在道路上临时停车未紧靠道路右侧或在车行道停放难以发现,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的;[《安全法》第56条第二款、《条例》第63条第三、五项]

b)机动车在车行道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未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未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的;[《安全法》第52条、《条例》第60条]

c)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临时停车的;[《条例》第63条第一项 ]

d)在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临时停车的。[《条例》第63条第二项] A.1.11跟车

a)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车与前车未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安全距离的;[《安全法》第43条]

b)在高速公路上未按规定保持行车间距的。[《条例》第80条、第81条第一、二项] A.1.12倒车事故

a)机动车倒车时,未察明车后情况倒车的;[《条例》第50条]

b)机动车在铁道路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隧道中倒车的;[《条例》第50条]

c)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的。[《条例》第82条第一项] A.1.13未按规定行车、停车

a)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造成乘车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条例》第62条第一 项] b)车辆未停稳前开车门和上下人员的;[《条例》第63条第四项] c)开关车门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条例》第63条第四项] d)城市公共汽车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时,乘客与其他车辆发生事故的;[《条例》第63条第六项]

e)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未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通过的。[《条例》第64条] A.1.14车辆装载

a)车辆装载长度、宽度、距地面高度、载质量、载人数违反规定,造成交通事故的;[《安全法》第48条第一款、第50条、第55条第二款,《条例》第54条、第55条、第56条、第83条]

b)机动车载物遗洒、飘散过程中,造成交通事故的。[《安全法》第48条第一款] A.1.15行人

a)不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过人行横道的;[《安全法》第62条,《条例》第38条第二款、第39条]

b)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的;[《安全法》第63条] c)扒车、强行拦车的;[《安全法》第63条]

d)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条例》第74条第三项]

e)行人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散发宣传品、兜售或发送物品、打架、乞讨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安全法》第31条、《条例》第74条第二项] f)行人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条例》第74条第一项] g)行人进入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法》第36条] A.1.16乘车人

a)在机动车道上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的;[《条例》第77条第二项] b)开关车门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条例》第77条第三项] c)在机动车行驶中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的;[《条例》第77条第四项] d)在机动车行驶中跳车的;[《条例》第77条第四项] e)向车外抛洒物品过程中,造成交通事故的;[《安全法》第66条] f)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的;[《安全法》第66条、《条例》第77条第四项] g)在机动车未停稳时上下车的。[《条例》第77条第四项] A.2特殊过错行为

A.2.1驾驶人不能合理掌控车辆 a)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

b)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驾驭畜力车的;[《条例》第72条第三项]

c)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 d)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仍继续驾驶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 e)驾驶机动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条例》第62条第三项]

f)机动车驾驶人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条例》第62条第七项]

g)驾驶车辆时疏忽大意、采取措施不当的;[《安全法》第22条第一款] h)驾驶车辆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第58条,《条例》第45条、第46条、第81条]

i)下陡坡时熄火、空档滑行的;[《条例》第62条第四项] j)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法》第19条第一款] k)驾驶与驾驶证载明准驾车型不相符机动车的;[《安全法》第19条第四款] l)学习驾驶人员无教练员随车指导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条例》第20条第二款] m)实习期内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特种车辆、载有危险物品机动车、牵引挂车的机动车的;[《条例》第22条第三款] n)在高速公路上学习驾驶机动车的;[《条例》第82条第五项] o)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的;[《条例》第72条第十项]

p)未满16周岁驾驶、驾驭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畜力车的;[《条例》第72条第二项、第73条]

q)未满12周岁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条例》第72条第一项]

r)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时不下车推行的;[《条例》第70条]

s)驾驶非机动车攀扶车辆的;[《条例》第72条第五项] t)驾驶非机动车双手离把或手中持物的。[《条例》第72条第五项] u)驾驶非机动车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折竞驶的;[《条例》第72条第六项] v)使用未经驯服的牲畜驾车。[《条例》第73条第四项] A.2.2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a)驾驶已达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安全法》第14条第三款] b)驾驶拼装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的机动车的;[《安全法》第16条第一项]

c)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的;[《安全法》第21条,《条例》第56条第一项]

d)驾驶加装动力装置的自行车、三轮车的;[《条例》第72条第九项] e)不按规定牵引车辆的。[《条例》第56条、第61条、第72条第五项] A.2.3道路、环境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a)道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未设置警示标志、未及时修复的;[《安全法》第30条第一款] b)未经许可,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的;[《安全法》第31条] c)擅自占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的;[《安全法》第32条第一款]

d)施工作业单位未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安全法》第32条第二款]

e)施工作业单位施工作业完毕,未迅速清除道路上障碍物的;[《安全法》第32条第二款] f)道路养护施工单位在道路上进行养护、维修时,未在绕行处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条例》第35条第一款]

g)道路施工需要车辆绕行,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设置标志的;[《条例》第35条第二款] h)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安全法》第28条] i)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的树木、其他植物或设置的广告牌、管线等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妨碍安全视距影响通行的。[《安全法》第28条第二款] A.2.4骑(牵、领)牲畜或动物上道路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A.2.5驾驶人不按操作规范驾车的行为[《安全法》第22条]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者工资保障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者工资保障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 147 号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者工资保障规定》已经2007年4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

    内蒙古自治区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 2007-08-30 16:10:17 (已经被浏览841次)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 应,根据《中华人......

    内蒙古自治区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施办法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分类导航: 发布日期:1992-06-11 发布文号: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规章 关键字: 【阅读全文】 第一条 为维护......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原、肥沃的田野、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富集的地下矿藏,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以矿产资源为例,目前世界已查明的1......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停止征收 “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2-20 生效日期: 2001-12-20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的通知时间:2010-04-29 10:12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2010-4-28 作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