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

时间:2019-05-14 13: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

第一篇: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

对小学语文课堂“练笔热”的透视与反思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朱 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资源,上到全国名师,下到普通教师,都很重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练笔。应该说,这种努力把“写”挤进课堂,“君子动口更要动手”的读写结合意识是好的。因为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奠基”;而蹩脚的练笔,则像强行锲入的“钉子”,牵强附会,水火分离。所以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用来进行写作训练的,也不是所有的片段都可以用来练笔的,我们要看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是否有机契合?实不实在?是不是又落入了新的模式陷阱?冷静对待目前课堂上的“练笔热”。

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

细读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其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很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些名家名篇进行遣词造句方面的模仿练笔,然而,在课堂练笔热情高涨不退之余,一些问题也“乱花渐欲迷人眼”。

问题一:离题万里的“假练笔”

一位教师在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时,重点放在初读课文后体会“我”和父亲在放鱼回湖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痛苦的心理斗争,进而感受道德实践的艰难。在品读结束时,教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练笔: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就像文中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教师的初衷是想通过课堂练笔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但由于在品读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我”和父亲在放鱼回湖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抉择,没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没有为练笔做好铺垫,加之练笔脱离课文语境,话题又一下子从“钓鱼、放鱼”跳跃到了“看电视、完成作业”等环境上,练笔就变成了为练笔而练笔的“假练笔”。

问题二:千篇一律的“伪练笔”

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课堂上,有位老师设计这样一个填补空白型的练笔:“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想:。于是,他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课文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体会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学生自然按照这种思路写上:“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解放隆化,为了新中国,我必须马上炸掉暗堡”。学生的答案千篇一律,了无生趣。教师批改时,非常“轻松”,如同抄写句子。这样的练笔看似有实效,其实效率很低。我们可以想象学生长年累月面对这样的课堂练笔,还有多少真情可言?即使在教师的极力渲染下,学生激情澎湃地写出了一两个精妙的句子,这些句子也是基于过去的水平,并不是通过此次课堂练笔达到的写作提升。这种情感经验被封存,想象翅膀被折断,创造动力被扼杀的练笔就成了一种装腔作势的“伪

于老师的“饱经风霜”课堂练笔,是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他给予学生的决不是“饱经风霜”的抽象意思,而是一张“枯瘦的”、“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的脸,还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的练笔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向这样只有处理好课堂练笔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才能杜绝带有作秀之嫌的“假练笔”。

2.形式多样,百花齐放

课堂练笔是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的,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但是练笔的主题受教材制约比较大,如果教师在设计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所以课堂练笔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阅读课文的进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要让学生有情感要宣泄,有语言要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练笔内容。我们不妨根据可以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下列几个角度来设计课堂练笔的具体内容,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千篇一律的“伪练笔”现象,达到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目的。

表达性练笔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如:一位教师执教《触摸春天》,在孩子们都能读懂安静的心之后安排一个练笔:“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学生深情地写道:“她仿佛望到了蝴蝶飞走的样子,望到了青山绿水,望到了她心中的大自然”,“她仿佛望到了那只蝴蝶,望到了自己的生活,望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文字一露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的达成。

理解性练笔这类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种思考性话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学生经过朗读体会,对这句话有了初步感受后,可安排这样的练笔:当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们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练笔,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转述性练笔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在这样转述性的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我们可以安排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改写,不仅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迁移性练笔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教学本课可要求学生先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

第二篇:六下语文课堂作业本20课小练笔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1.朔方()

2.脂粉奁()

3.褪尽()

4.凛冽()

5.旸谷()

6.皓月()

7.姮娥()

8.睥睨()

9.胆怯()

10.蜿蜒()

11.飞窜()

12.咆哮(二、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1.nuâ()待

2.鞭tà()

3.污huì()

4.深yuān()5.罪niâ()

6.彻夜不mâi()

7.千山万hâ()8.心fēi()9.kuì()赠

10.长xū()短叹 11.执niù()

2.盛气líng()人

三、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

青枝绿叶

海誓山萌

鸣锣开道

旋转升腾

蓬勃生机

拖泥带水

蜿蜒游动

璧海丹霞

目光灼灼

一轮浩月

涛词歌吟

辗翅翱翔)

错别字

改正

四、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成语(4分)

1.办事情不爽快,不干脆。也比喻说话做文章拖沓含糊,不简洁、不干净。(2.①形容声势浩大,规模广阔,多指人流。②比喻辽阔空旷的样子。())

3.夜深了,人们都安静下来,进人梦乡。

()

4.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

五、填空题(17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正确的汉字。(2分)

然他已经丧失了明

是非的能力,那么

使跟他争

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 于事。(即、既、辨、辩)

2.下列句子画横线处的词语填得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在括号内改正。(3分)

(1)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国政府再次郑重申明():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绝不允许任何人制造两个中国。

(2)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28日在日内瓦湖畔威尔逊总统酒店举行了庄重()的揭牌开馆仪式。

(3)我国自己研制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着陆,标明()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3.《雪》选自《

》,作者

。江南的雪的特质

是北方的雪的特质是

(2分)

4.《雷电颂》节选自《

》,作者

,这是一部

。《雷电颂》的体裁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

》。(2分)

5.《短文两篇》是指《

》和《

》,作者

(2分)

6.《海燕》的作者是,原题为“

”。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

”之意。(2分)

7.《组歌》选自《

》,作者

是诗人、画家。《

》和《

》这

两首散文诗表现了作者

恋情。(2分)

8.整句成段(下面是一首儿童诗,但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在每句话前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2分)

我看见了风

()我在楼上看见了风

()挤得小树摇摇晃晃

()踩出一溜清晰的脚印

()风是一个胖子

()请你一定相信——

()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我看见风从草地上走过

()可是当我下楼去找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

()钻进了对面的树林

()树缝冒出它气喘的声音„„

()不知风在哪里藏身„„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改正:

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改正:

3.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点错误,总是那么斤斤计较、一丝不苟。

改正:

七、依照下面句子的形式,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一个句子(3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仿句:

八、请你展开联想,运用修辞方法,把“闪闪发光”“珍珠”“凝望”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3分)

九、课外阅读深化(36分)

(一)看看这群寂寞的人

何尚

①我的画家朋友贝儿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她说我喜欢那些沉默的事业和沉

默的人,这与著名诗人沃尔科特的一句诗同工异曲。那句诗是这样写的:

②“上帝坐在高处吸烟,上帝他沉肤无言。”

③显然,贝儿与沃尔科特不是在说同一个人,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在强调同一种魅力。

④或许,这是很有必要的。你睁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吧:东边是权力,西边是金钱,北边是酒瓶,南边是欲望。人们都削尖了脑袋在哄抢,流着大汗去穷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⑤这阵式不够浮躁?不够喧闹?不够声嘶力竭?

⑥所幸的是还有一群人,他们在远处吸烟,显得平静又悠闲。

⑦这群人中有科学家有文学家有艺术家有人文学者。

⑧似乎就是这一批人的存在才让上帝稍感放心,才不致让他老人家为当初的造人之举痛

悔绝决。

⑨那么人们,你是否愿意停下来,去看看那群寂寞的人?是否愿意聆听他们的会心的微

笑和窃窃私语?

⑩果真如此,您有福了!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削()

哄()

躁()

聆()

窃()

2.找出选文中的成语,解释这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至少三个)。(3分)

(1)

造句:

(2)

造句:

(3)

造句:

3.贝尔与沃尔科特强调的同一种魅力具体是指

(2分)

4.⑦节中带点的“这群人”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试举四例:

、、、。(3分)

5.⑤节画线句子从语气上看是

句,把它变换成陈述句,应为:

。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句中带点的“这阵式”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3分)

6.⑩节中“果真如此,您有福了!”句中“如此”指

(2分)

7.概括本文的主

(不

十五

字)

(2分)

8.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赞美哪种人,批评哪种人。(2分)

答:

(二)黄

①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始正前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河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

②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③风在掌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象个大眼睛,闪射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

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

④而这些海的跳跃着的金眼睛重重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比一排浓溢着

血色的赤,连到天边,成为红色的一抹。这上头,半轮火红的夕阳!

⑤半边天烧红了,重甸甸地压在夕阳的光头上。

⑥愤怒地挣扎的夕阳似乎在说:

⑦——哦,哦!我已经尽了今天的历史的使命,我已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现在,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却也是我的新生期快开始了!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

⑧呼„„呼„„

⑨风带着永远不会死的太阳的宣言到全世界。高的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汪洋的太平洋,阴郁的古老的小村落,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⑩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⑾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

⑿象忽然熔化了似的,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扑平为暗绿的大面孔。

⒀远处有悲壮的笳声。

⒁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⒂不知到什么地方去过一次的风,忽然又回来了;这回是打着鼓似的:勃仑仑!勃仑仑!

不单是风,有雷!风挟着雷声!

⒃海又动荡,波浪跳起来,轰!轰!

⒄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字。(5分)

(1)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2)成为绀金色的一抹()()

(3)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4)一排比一排浓溢着血色的赤()

(5)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

2.《黄昏》一文通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并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试找出两句比喻句,写出本体、喻体。(2分)

(1)

(本体

喻体)

(2)

(本体

喻体)

3.⑾节写道:“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夕阳的宣言”的具体内容。(2分)

答:

4.如把②节中带点的词“掠”换成“飞”,把⑨节中带点的词“喷”换成“吐”恰当吗?为什么?(2分)

答:

5.散文诗《黄昏》就像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随着时间的变换,色彩也在变化。请你从文中找出描写色彩变化的句子。(2分)

答:

6.散文诗《黄昏》又像一曲音韵铿锵的交响乐,充满了各种声响和音乐,试找出描写各种交杂的声音的句子。(2分)

答:

7.提起夕阳,我们就会想到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作者一反李诗旧意,赋予夕阳怎样的新形象?(2分)

答:

十、写作训练(40分)

本单元我们学了五首散文诗,作者都用了象征的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以“春”为题材,学习本单元作家的写法,写一首500字左右的散文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shuî 2.lián 3.tuì 4.lǐn 5.yáng 6.hào 7.hãng 8.pìnì 9.qiâ 10.wān 11.cuàn 12.xiào

二、1.虐

2.挞

3.秽

4.渊

5孽

6.寐

7.壑

8.扉

9.馈

10.吁

11.拗

12.凌

三、萌——盟

璧——碧

浩——皓

涛——祷

辗——展

四、1.拖泥带水

2.浩浩荡荡

3.夜阑人静

4.雷霆万钧

五、1.既

2.(1)声明

(2)隆重

(3)标志

3.野草

鲁迅

滋润美艳

孤独、奋发、旋转、升腾

4.屈原

郭沫若

历史剧

散文诗

天上的街市

静夜

5.日 月巴金

6.高尔基

海燕之歌

暴风雨的预言者

7.泪与笑

纪伯伦

浪之歌

雨之歌

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8.(1)(4)(2)(3)(11)(8)(7)(5)(10)(9)(的顺序)

6)(12)(从上到下

六、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

3.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点错误,总是那么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七、春天可是人们盼望之至的季节,那是农民伯伯播种的好时节,是孩子们春游的好时光。

八、旭日初升,我漫步乡间小道,小鸟喳喳地欢叫,我凝望路旁秧苗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它们在阳光照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给清晨增添了一份诗意。(仅供参考)

九、(一)

1、xiāo hōng zào líng qiâ

2.(1)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老师的一番教诲,使我刻骨铭心。(2)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力气也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呼号。

孩子们得知春游的消息,叫啊、跳啊,即使是声嘶力竭也不在乎。

(3)同工异曲:同样工巧而曲调各有不同。比喻同样高深的造诣而风格情调各有不同。

李白和杜甫虽风格不同,但他们的诗歌却有同工异曲之妙。(供参考)

3.沉默的事业和沉默的人。

4.在远处吸烟,显得平静又悠闲的一群人

居里夫人

曹雪芹

凡高

康德

5.反问

这阵式是够浮躁、够喧闹、够声嘶力竭的原句更加强调了“浮躁”“喧闹”“声嘶力竭”。人们都削尖了脑袋在哄抢,流着大汗去穷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6.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去看看那群寂寞的人,去聆听他们的会心的微笑和窃窃私语。

7.寂寞是一种美丽的人生境界

8.赞美那些为祖国,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工作,并作出伟大贡献的人。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营私舞弊、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的卑鄙小人。(意思对即可)

(二)1.(1)zào性急,不冷静。(2)gàn 稍微带红。mǒ 量词,一抹云霞。(3)zhě 红褐色。(4)yì 充满而流出来。(5)níng凝结。

2.(1)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动(波浪,眼睛)(2)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扑平为暗绿的大面孔。(海面

大面孔)

3.我已完成了历史的使命,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但我并未灭亡,我又会新生,我又将在海的东边冉冉升起,更耀眼,更温暖,我将带给你们光明,带给你们快乐。

4.不恰当。“掠”指轻轻擦过或拂过,指白鸥贴近海面;“飞”指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可高可低,所以用“掠”能准确描绘出白鸥在海面的飞翔。“喷”是指受压力而射出,“吐”是指不由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喷”的覆盖面更大,结合上下文义,用“喷”更恰当。

5.海是深绿色的,满海是金眼睛,全在跳动,成为红色的一抹,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扑平为暗绿的大面孔,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6.喊着口令正步走的小浪,啵嘶,队伍解散,风吹起冲锋号,海塘下的喊杀声,夕阳的悲壮的演讲,悲壮的笳声,勃仑仑,鼓声,轰,雷声„„

7.作者把夕阳看成有着博大胸怀和崇高抱负的战斗者的形象。意境深邃,别具风采。

十.略

作文评分要求及说明(见下表)

要求

项目

等级

一(好)

40~36分

二(较好)

35~32分

三(中)

31~28分

四(差)

27~24分

五(很差)

15~0分

内 容

(16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正确。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

基本切题,中心不明确。

严重偏离题意。

语 言

(19分)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流畅,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 构

(1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5分)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涂改多。

说明:①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记,最多扣3分。

②字数不足400字者,酌情扣分。

③文中出现考生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一经查实,扣3分。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微探

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微探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其实就是一种探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就是通过字面的解读,了解文字负载的内容,然后通过内容的了解,窥探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和规律,明白自己以后该怎样做事做人,该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表达。从中不难看出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习作教学的前奏,据笔者了解,目前的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感到无内容可写,普遍感到作文吃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课文在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方面应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或只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作文教学,从而将课文分析与作文教学分裂开来;或虽强调作文重要性,却专门利用整节课大谈特谈作文技法,学生们如同听《天方夜谭》,不知所云,其效果自然是很低的。

其实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以为,教师应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举一反三的仿写,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化作文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胸中有物,写的火候水到渠成,自然“下笔如有神”。在此,笔者作出了一些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体验。

一、在情感共鸣处寻求契合点下笔

刘思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方能“辞发”。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流露自己的思绪,诉说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展开与文本与万物的心灵对话。1、寻求文本与心灵的契合点。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枯燥与单调,无法与作者心灵之弦“和音”,就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层开拓。因此,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善于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讨论、练笔。让他们在实践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先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别样的爱,再让学生评价母亲的教子方式,而后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则动情道:“同学们,我们也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下,但我们却很少对母亲表达我们对她们的那份爱,甚至母亲为我们所做的我们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相信我们一定大有所悟,请你也拿起手中的笔捕捉生活中母爱闪光的瞬间,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爱。”这时,同学们的心都被感动了,他们或伏案疾笔或凝神沉思。此时,他们感受的练笔已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负担,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灵的自然“生成”。2、寻求文本和生活的契合点。

雷雅利曾经写道:“当一个人的思考有了足够的纵深,当一份感情渗透了全身心,表达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单从记忆与表达中练习语言技巧,他永远是个肤浅的读者,永远只能徘徊在语文的大门之外,甚至无法享有一个有趣的人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地感受体悟,寻找与自己生活中的共鸣之处,从而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

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父亲鼓励儿子下山的精彩片断进行感情朗读,并反复体味之后,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你在碰到困难时,你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你读了此文之后的感悟。文本的感染,唤起学生生活的体验,他们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情绪高涨,体会深切,个个奋笔疾书……

二、在角色体验中寻求交融点下笔

布卢姆说:“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入情入境的角色体验,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宽大而合理的思维容量。他们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体验的深入而不断地变化。他们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感悟,使情感交融,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愿,经验积累,个性体验的习作设计,拓宽空间。少了羁绊和约束,学生的主体体验更能充分彰显。

1、寻找角色和情感的交融点

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的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可以使学生入情入理地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在情境体验中练笔,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尝试着设计了新的训练,让学生融入角色与文本之间做了一次情感交流,深有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打动学生心灵的感触。《斑羚飞渡》是一篇极其悲壮感人的散文。我在备课中反复诵读此文,每次都被斑羚种群那种最本质、最原始、最淳朴的自救自生精神感动得潸然泪下。镰刀头羊、老斑羚那种为了种群的生存,毫不畏惧、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较圆满地欣赏了《斑羚飞渡》一文的精妙之后,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我给学生布置了书面作业,要求融入角色,以“这是一群——的斑羚”为题,想象斑羚在面临绝境时的对话,这时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角色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和心灵震撼,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表现,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

2、寻求角色和体验的交融点

情感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与作家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亲身经历,去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脉博。如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就让学生反复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恋,对父亲的举动的独到感受,正因为如此,他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佳作来。同时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或爹奶的手、脚,或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然后写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

三、在弦外有音时寻求自由点下笔

萨特说:“作文就是自由的梦。”从中可见习作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智慧的生活,古人亦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作文的灵感,就要像把鸟儿放归山林,鱼儿放归海洋一样,放飞学生的自由。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诱发学生自主阅读,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窨。有空间才会有自由,有自由才会有学生自己的灵感,才会让学生直接地、整体地投入到“弦外有音、余意未尽”的过程中。

1、寻求留白和想象的自由点

好文章往往有意留出“空白”给人一种“字里乾坤天地宽”的感觉,它或含蓄,或简练或由于表达的需要,结尾处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教学中,我们应该教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未叙述完的故事,顺着情节的发展线索,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进行叙述或描写。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孔乙己》这一课,结尾写道:孔乙己好象确乎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课文并没有做明确的回答,这时可以请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猜测假如孔乙己还活着,他的生活现状。

在古诗教学或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对文章进行扩写。前个星期在教学《与朱元思书》

2、寻求理解和感悟的自由点

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源于对文本阅读的深刻感悟。课堂中,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教师如果不失时机地安排随文练笔,能促使学生对文章蕴意的的反思和语言的内化,从而拉动内需,达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安塞腰鼓》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把安塞腰鼓写得气势磅礴。由于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少亲眼目睹过这样壮观的场面,难免感受不深。故针对此种情况,借助多媒体的图像烘托,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地感悟文本。学生边欣赏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此时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的壮观场景,再与文本进行对比,看文本是如何把安塞腰鼓写得气势磅礴的。学生如此强烈的刺激下,对文本的写作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此刻再引导学生观看“千手观音”,让他们的感官自由地徜徉在优美的乐曲和美妙的舞姿中,使他们的感悟渐渐地丰满了,充盈了,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笔尖心情流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他的话提示了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规律,课堂小练笔正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法可写,有文可鉴,有情可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发现、模仿和创造的机会。

实践说明,把阅读和写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读后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办法,从而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效果较好。它真正的架起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桥梁。理解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它也为学生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学生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写的训练的一个难点。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了难点。最重要的一点,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总而言之,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拓展习作范围,让孩子们在大量的练笔中学会倾吐,学会习作,爱上写作,为他们创设一个渴望倾吐、期盼交流、急于表达的情境,长此以往,定会点燃学生习作创新的火花,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完成每一篇习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篇:小练笔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小练笔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东关小学 杨玉萍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小练笔”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观察与写作能力等又都是许多学生的弱项。课堂小练笔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堂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呢?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小练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一篇课文时就要找准一个点,进行小练笔。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个点,将小练笔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在情感交接处开始“小练笔”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感人的文章,这些感人的文章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一旦进入情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此时,如果设计一个小 1 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当学到“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曾经把火带给人类、是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朋友,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被普罗米修斯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此时,你面对着这样的一位英雄,想说点什么?”然后配上音乐,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练说,练写。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我寻找到了这个“情感点”,进行巧妙地引导: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的?请想象,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断地对自己、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想象,七岁的阿曼达在面临死亡时,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化成了学生手下的“小练笔”。学生激动万分,挥笔疾书。有位学生这样写道:面对无边的黑暗和恐惧,阿曼达不禁害怕起来。但一想到爸爸平日里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和我在一起!他又变得坚强起来。他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的。于是,他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不要害怕、不要紧张!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的,也能救大家的!大家要充满信心。”小练笔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发”!这一次的小练笔无疑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找到课文的情感点,关注学生情感的细 2 微变化,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感场中,洞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当然,要想提高小练笔的质量,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与课文“亲密接触”,合理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流畅表达创造条件。

二、在经典精彩处开始“小练笔”

孩子有着天然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之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对于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断,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文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人生礼赞》和《你,浪花的一滴水》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就让学生“笔下生花”写一首小诗。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想不想也做一回小诗人呢?“想”,回答是响亮的。那我们就用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吧。我没有做过多的指导,可是学生写出来的诗确实让 3 人耳目一新,真的是棒极了。我发现这样的训练使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们用手中的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富有韵味的诗句。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就会积极运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当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富有个性的“小练笔”时,就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长进、提高,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三、在模仿借鉴中开始“小练笔”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孩子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我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给予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心灵的善恶美丑;给予是一束鲜花,它能带给人们温馨和祝福;给予是_,它能_,给予是_,它能_。然后让学生仿写。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真是 4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让我惊喜不已。往往在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写出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和孩子们分享。每次,孩子们都会送给我最热烈的掌声,从和孩子们的较量中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幸福。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安排写作训练,虽然只是一堂课中的几分钟时间而已,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统一。

四、在悬念结尾处进行“小练笔”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如《凡卡》一课的结尾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到了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作者以梦境结尾,似喜是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激起人们对凡卡命运的关注。究竟凡卡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梦醒后迎接他的该是什么呢?一个个问号伴随着读蹦跳而出,这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进行这 5 样的创新练笔,使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节课,学生设计出了很多个结局,真是“一千个观众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阅读教材中有利于素材积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因素,努力找准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之路,而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又是根本之根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表达欲望才会不断加强,写作才能由被动到主动,由怕写到会写,由会写到乐写。

只要我们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使学生的练笔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让课堂小练笔根深叶茂。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小练笔立足于课堂,可以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融相交。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让小练笔,使语文课堂魅力无穷,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谢谢大家!

(发表于《民勤教研》2013年第四期)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从进行练笔的最佳切入点,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比如仿一仿精彩典型之处,补一补空白悬念之处,为习作教学搭建基石,更好地落实“语用”。

关键词 课堂练笔;教学实践;落实探究

2011年修订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这样一段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增加“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一建议是修订版课标一个重大实效性建议,也是十年课改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晶。

我校立项了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链接文本 寻找练笔切入点教学研究》。本课题研究以文本为出发点,从进行练笔的最佳切入点和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研究,意在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探索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习作教学搭建基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好地落实“语用”。在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些文本的练笔切入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彩典型处仿一仿

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写作方法。我们引导学生从典型句式、构段方式、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仿写。

(一)句式仿写。实验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式和特殊句式,如四年级下册《林中乐队》:“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这个句子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在前面部分的基础上展开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教材中各个“语文天地”都有仿写句子的训练,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构段仿写。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精彩句子,更要模仿文中的精彩段落。如三年级下册《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倒数第二自然段:“奶奶把冬冬一把揽在怀里,紧紧地搂着她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教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的掌握这个段式,应让学生充分朗读段落,明白前面的动作描写与后面的语言描写都为表达同一情感,接着出示叙述动作或叙述语言的句子,让学生补写另一半,以此来扶学生一把;然后再提供一些语言环境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在学生充分练习说的基础上,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先说后写,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预想的练笔效果。

(三)顺序仿写。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参观游览顺序等。如学完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如“日落”“月食”等。

(四)篇章仿写。如五年级上册《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的结构很特别,每一自然段开头都用“我喜欢”领起下文,使这些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式。可以让学生仿照排比段的形式写出自己所喜欢的独特事物。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习作的方式。

(五)写法仿写。小练笔不仅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情感的深化或迁移之外,在写作方法上也能有所收获。

例如,实验课例《我与凡卡比童年》,链接《凡卡》文本的第八自然段,从品味凡卡悲惨命运的三个方面,“挨打”“挨饿”“挨冻”,学习作家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连续动词即“造型法”;两种事物的对比即“对比法”;语言朴素而生动即“素描法”。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名家经典的基础上,模仿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联系自己的实际,从玩耍、饮食、睡觉等方面来表现童年生活的幸福,并力求在各方面用上本课的写作技巧写一写。在这三种写作技巧中,“对比法”学生易于接受,而“造型法”这种需要用到连续动词的则有一定难度。教师献身说法童年玩耍的快乐,强化学生对“造型法”特征的认同。接着出示几张孩子们玩耍的图片,即兴说说自己玩耍时的快乐场景,要用上一连串的动词。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就能较自如地表达。最难的是“素描法”,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朴素生动的语言勾勒人或物。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应该对细节描写有一定的感悟。的确,立足于文本,学习作家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尤其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很有必要仿写的。

二、空白悬念处补一补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有时出现在故事情节中,有时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归纳起来,文中进行补白的地方有:省略号处补白;人物内心补白;课文插图补白;突破重难点补白。

(一)省略号补白

实验教师能及时利用,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或包含的深意,联系己有的知识,进行言语拓展,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课文插图补白

实验教师能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三)人物内心补白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在人物内心补白上,可以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三、情节外延处编一编

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无穷,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抓住结尾进行 延伸。

实验教师较好地总结了怎样进行续写。①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情节。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要求学生续写时,必须紧紧围绕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懂得在原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想象,顺着原文的思路创作下去。②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如有一位学生在续写《一枚金币》时,写出了文中的儿子知道赚钱不容易,就去找了一个有钱人的女儿当老婆,过上了富足而安逸的日子。这样的续写偏离了文章的中心,背离了作者的用意,所以在续写之前应该要与学生先确定好本文的中心。③要抓住要点,反复推敲。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引导学生围绕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再现主人公的美好心灵!这样先想象几个要点列好提纲,然后再细细思考,这样的续写具体,符合情理,注意衔接。

四、转换文本时改一改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古诗文语言凝练,令人遐思,具有无限的思维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空间。在了解诗文大意后,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文,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在想象中拓宽思路,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藏匿诗中的那份情感,在练写中“入境”,使读与写相得益彰。

例如,课题中期汇报活动中,有的研讨课较好地展示了改写的课堂。《东施效颦》的没有具体的语言描写且只有三句话,而剧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靠人物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要化无声为有声,围绕西施的美,东施的丑,人们对东施效颦这一做法的观点,发挥想象,无中生有。一是设计人物的语言,使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凸显人物的个性;二是设计说话者相应的动作、神态。现场呈现了一堂趣味十足充满活力的改写课堂,在教师这个“导演”的组织下,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不但“身动”而且也“心动”,课堂上学生活跃,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潜力,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五、有情可表时写一写

如六年级下册《白衣天使》一课,学生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抒发对南丁格尔的敬佩之情。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还有许多文章的内容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都不妨让学生写写读后感。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炼、边推广。通过大量的课题实验案例教学设计,实验教师很好地链接文本,找准了每课的练笔切入点,并能对相应的练笔点预设一定的练笔策略。课题组用关键词对各个练笔策略进行提炼,加上课题实验研讨课的验证,今后将进一步推敲提炼出一些练笔切入点及相应的练笔策略,从而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左小文)

下载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聚练笔之沙

    聚练笔之沙,成就习作之塔 ——提高中段学生小练笔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与尝试【摘要】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练笔已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重视,练笔的次数越来越多,然而,效果却不尽......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第一单元 1、观潮 1、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请你......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小练笔设计 设计归类:语文学科作业建设 设计人:张 娜 时间: 2012-9-2 设计思路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读写结合实践训练,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强化语言......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六年级下册

    六下小练笔1 文言文两则 1、展开想象,将“专心致志”写具体。 2、认真阅读《学弈》一文,为它配一幅插图,请把人物动作、神情写具。 3、仔细阅读《两小儿辩日》,然后进行改写,注......

    20、让练笔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练笔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摘 要】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平时的练笔指导”,“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如何将平时阅读的题材、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

    还语文课堂之本色专题

    还语文课堂之本色 灵宝市苏村乡第一初级中学张彩茹 自从我任教九年级语文以来,带领学生分析了很多课文,鉴赏了不少诗词,做了许许多多的习题,尽管如此,却还是放心不下,又为他们总......

    增量阅读之语文课堂

    增量阅读之语文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照本宣科”,死抠课本,致使语文成绩一直上不去,最近语文教学“增量阅读”的提出,让我豁然开朗。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我总结......

    做好课堂练笔,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精选五篇)

    做好“课堂练笔”,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几年的语文教学探索中,让我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