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英语作文,吸引阅卷老师的词
高考英语作文,吸引阅卷老师那些高分词
例句1】I go to school everyday.【例句2】I ride to school everyday.在课堂上,笔者经常以这两个句子为例,讲解“具体化”的重要性。很多同学都能感觉到例句2要比例句1好。究其原因,是例句2中的rode比例句1中的went更加具体:went只表达了“去”的意思,而rode不但表达出“去”的意思,还能表达出具体的交通方式。也就是说,例句2表达的信息量比例句1更加丰富。
再如:
【例句3】Mr Wang is a good teacher.【例句4】Mr Wang is a kind, patient and knowledgeable teacher.例句3只表达出Mr Wang是一个“好”老师,而到底“好”在哪些方面,却没有具体说清楚;例句4则清楚地告诉读者,Mr Wang好在三个方面:和蔼(kind)、耐心(patient)以及知识丰富(knowledgeable)。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换用更为具体的单词表达我们的思想,如:
(8)adj.学习
黯然低分词:learn 闪光高分词:research 研究;pick up 偶然学到,顺便学到,轻松学到;master 掌握
(9)n.好老师
黯然低分词:a good teacher 闪光高分词:a kind, patient and knowledgeable English teacher一个善良、耐心、博学的老师
当然,除了替换某些表意抽象的单词,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细节成分,使表达更为具体,如,例句2可以加上同伴、心情等信息,进一步改写成:
【例句5】I,together with Tom and Jerry, rode to the Zhongshan park yesterday,feeling rather excited.同样的,例句4也可以加上一个定语从句,写出Mr Wang到底擅长哪些事情,如:
【例句6】Mr Wang is a kind, patient and knowledgeable teacher who knows how to enlighten us students.可以看到,例句5和例句6两个句子采用“具体化”的手段,将原本毫无生气的句子顿时变得生动形象了。
综上所述,想让你的表达“具体化”,一共有两种常用方法,其一,是换掉某些表意不明确的单词,换上表意更加明确具体的单词;其二,是在句中适当增加细节成分。“具体化”的好处,是让句子的含义更加丰富,让读者更容易由句子展开丰富的联想,随着作者一起经历、一起思考、一起感动。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与其生硬地使用超纲词汇,不如好好熟悉大纲单词,用好“具体化”的两种方法,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
事实上,“具体化”在汉语写作中也有同样的体现。比如,要表达“惜别”的感情,光说“再见”是不够的,应该像诗人那样,用具体化的细节带动感情,写出梦幻般的文字:“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这就是“具体化”的作用,你体会到了吗?
【原则四:大纲词汇的衍生词优先】
在高中英语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词根词缀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将很多高中词汇衍生为四六级词汇甚至托福、雅思(微博)词汇。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一两个这种词汇,你的作文肯定“碉堡了”!
第二篇: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而今,题目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中随意地写个题目上去。于是,文章的题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第三篇:高考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眼球(本站推荐)
高考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眼球
好的作文,总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自己的亮点,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同学们可在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1.标题要靓。审美性、哲理性强的标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阅卷老师精神振奋,如名言为题,比喻为题等。
2.构思要巧。构思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是写作的角度。好的切入角度容易出彩,容易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写作者的个性。选取一个小的切入点,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写具体,写深刻,往往能够以小见大,写出好文章。
3.谋篇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开头结尾忌讳冗长、拖沓,废话太多。
4.情感要真。高考作文中,屡见无病呻吟之作。作文要抒发真实的感情,要求写作者要用心感悟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投射或融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中。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感情,但人的情感又往往有许多差别,写出自己独到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就做到了新颖。
5.语言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6.作文成绩看字迹。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必须要把字写好,不需要多美,但一定不要潦草。
第四篇: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双眼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作文能不能“手把手”地教?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错了?如何解“作文之难”?
“文无定法”并不等于“无为而治”,作文教学有章可循。
在起步阶段,“手把手”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事实上,这个标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困扰我国语文教育界多年的老话题:作文应该怎样教?
提起作文,怎一个“难”字了得?可叶圣陶老先生却认为作文如同说话般简单。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
日前召开的“手把手教作文研讨会上”,专家们聚在一起,又一次讨论了作文之“难”。他们认为,造成作文难、教作文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来为了应试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思想已严重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一心扑在对应试技巧的机械强化上,使本应鲜活的作文指导陷入了模式化的窠臼。为了得高分,学生不敢抒发自己的情感,唯恐不高尚;学生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唯恐肤浅、片面;学生不敢用自己的方式说话,唯恐太幼稚。所以我们看到的作文中充斥着矫情、模式化的表述和成人化的语言,丝毫感觉不到学生自我的存在。正如一位老语文教育工作者感慨的那样:我们的作文指导也许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所喜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表述,开始回到作文本身。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标把对学生自我需求的挖掘、自信心的培养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确立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一些类似于北京景山学校写“放胆文”实验的作文教改在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充分吸纳各地新课改先进经验的同时,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一个新的作文品牌图书“手把手教作文”诞生了。
这个作文品牌的核心理念是“我想、我写、我读”。“我想”是指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首先激活他们的表达欲望,只有想写了,才有可能写好。“我写”则是指在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我的核心地位,是学生自己写自己,而不是学生揣摩着老师或家长的想法写他人眼中的世界。只有“我”主导了“写”,才有可能说真话、表真情。“我读”实际上不只是指读一种形式,它是在倡导习作完成后的交流、分享、修改等递延行为。
这个作文品牌首先要研究的不是作文怎样教的问题,它首先要关注作文到底应该怎样学。从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我们以往的作文指导只重视对范文的选评赏析,注重对结果的模仿,忽略了对写作准备和写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作过程的指导。实际上,学生更需要一种对过程的学习感悟。注重过程应该是“手把手教作文”的首要特点,它需要对全程细节的持续关注,需要对教育效果进行第一时间的跟踪反馈,更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学生作文。
写作是门学问,中小学只是启蒙,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新课标的要求,这个品牌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属于起步状态下的作文教与学——所以该品牌强调“手把手”。教作文有许多方面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应该像中医、武术、戏剧这些中华民族的国粹一样手把手地去教,特别是在起步阶段。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指导作文,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无病呻吟,甚至指鹿为马。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在习作中描绘出其多姿多彩的生活,优秀的范文也应该让学生能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产生某种层面的共鸣,直至影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习作和生活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互动性正是这个品牌的特点之一。
这个作文品牌的出现不可能终结教育界对“作文应该怎样教”的探讨,但是“手把手地教”作文作为对新课标理念的大胆实践,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这样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双眼
“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而今,题目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中随意地写个题目上去。于是,文章的题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2014高考英语阅卷总结
2014年四川高考英语阅卷总结
泸化中学 刘岚
今年6月10号到17号我有幸到南充参加了四川高考英语阅卷工作,虽然繁忙,但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使我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英语书面表达的教学,更是给我以往的英语教学进行了一次洗礼,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个人感悟。
第一,阅卷基本概况。
这次省教育考试院共抽取了490多位评卷员,主要有在职中学教师和西华师大的在校研究生组成,阅卷员被分为短文改错组、阅读表达组、书面表达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组长。除此之外,阅卷点还设立了专家组,主要是四川高校的教授组和高考命题专家成的。
书面表达的最终成绩是这样确定的:每一份试卷被随机发送到任意两个阅卷人员的电脑上,两人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就是最后得分。每个小组都由电脑随时监控,每一个阅卷人员的阅卷情况在这电脑上都一目了然。具体阅卷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先从整体看,根据语言和要点确定档次,书面表达的档次分为五档,一档:1-7分;二档:8-14分;三档15-21分;四档22-28分;五档29-35分。然后根据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大小多少确定是这个档次里的上档还是下档,比如说五档的下档就是22-28分,上档就是29-35分。
所有这些尽量在1分钟之内完成,当然也不是越快越好,为了追求数量而降低阅卷质量,出现很多无效卷是会受到批评的,所谓的无效卷是指两个阅卷人员对同一篇文章的给分分差超过了6分,这时,这份试卷就会自动进入三评,甚至四评。比如说一篇作文一个老师打了8分,另一个老师打了1分,这时就自动进入三评,而第三个人打了9分的话,那么打一分的那张就是无效卷了,但是无效卷并不是就这样被扔过去的,组长还要再看的,如果这份试卷确实只应该是一分, 组长会改评的,专家组的教授们也在一直监控无效卷。所以基本上英语作文的打分是相对公平的,我感觉大多数老师改的都很认真,第一天改的速度都超过了一分钟,第二天熟悉之后还是40多秒,这是平均速度,所以草菅人命的现象不多,并不像之前听说的那样只看书面不看内容。但我觉得对于我们英语老师来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教会学生一些技巧来提高他们的分数。
尽管要求高质、高效的阅卷过程令人感到身体上十分疲惫,精神上高度紧张,思想上压力巨大,但我还是竭尽全力完成了阅卷任务。并最后获得了四川省高考优秀评卷师的荣誉。
第二,试卷特点分析
因为英语学科特点,我们评的只有三部分,也就是阅读表达、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所以对于阅卷时发现的考生存在的问题我只能从这三题的答题情况来分析。
首先,是短文改错。只要是没有按照要求规范作答的,即使改对了都得不了分。
1、改词、加词拼写错误;
2、改词处原词下没有下划线写成着重号、三角形、画圈等;
3、将加词、改词写在相应位置的上方;
4、加词的漏字符号方向错误(开口向上)并在漏字符号下方作答,或在漏字符号上方加词;
5、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规范答题进行严格要求。
其次,是阅读表达。今年是这个新题型的第二年考试,提问类型较为全面,WHAT/WHEN/WHO/WHY/HOW都有。但得满分必须要求意思相同,结构吻合,拼写无误,语法正确。每出现一处语法错误扣0.5分,大小写和标点错误原则上不扣分。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此题的训练中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抓关键词以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性,规范性。
最后,是书面表达。高分作文通常是行文流畅,过度自然,句型多变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很有英语的味道,也就是说句子很地道,很老练,符合英语的习惯。而且,文中往往会有出彩的句子,比如强调句,倒装句,主从复合句;或者是运用到了一些非谓语结构。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书法美,字迹清楚干净。因此,我觉得对于平时作文在四档分数的学生而言,其作文的主要特点就是中规中矩,虽然内容要点也完整,语法与词形也基本正确,但全都是简单句子的堆砌,没有任何的亮点。这些学生应该多从以上角度去考虑,在避免时态等大错的前提下多用出彩的句子,句型多进行一些变化,多琢磨连接词运用上的合理性。而处于22-28分作文的学生就可以考虑从英语的地道性这一方面入手,写出让人感觉是老外写出的文章,而这个前提我认为就是要多读多背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
其次,对于作文分数在15-21分的学生,主要问题就是要点不齐,大错比较多,在书面表达中,主谓不一致,动词形式(时态和语态)不对,词组搭配不当、句子结构错误、词序不当、关键词用错等都属于大错;小错主要是指非关键词的拼写,介词,冠词,标点等用错。阅卷的时候,3个小错等于1个大错。对于这样的,我觉得练基本功才是重中之重,平时多做一些句子翻译,注意主谓的一致性,动词的正确使用;多记一些短语并注重短语在句子中的应用,确保在写作中句子句型表达正确,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分数提高一个档次。翻译句子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往往一个句子里面用错了动词或是时态都会给学生的作文以致命的打击,给阅卷人员留下“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的印象。所以句子千万不能想到就写,要想想它的英文表达是不是和中文表达一致,时态是否使用正确了,主 2 谓是不是一致了。如果避免了这些致命伤,学生的文章就会给阅卷人员良好的印象,分数也自然就上去了。
最后,对于低档分数段的作文,主要特点就是所写的内容没有被阅卷人员看懂,也就是信息未能传达或清晰地传达给读者;基本上没有完整的句子,只是一些单词和词组的堆砌;谓语动词用错或误用;情态动词、助动词和be动词的基本用法没有掌握;而且中国式英语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基本的表达不会,而且又不知道要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相同的意思,对于这一类的,我觉得只是一个端正英语学习态度的问题,学生只要稍微放一点心思在上面,稍微记几个常用的句型结构,作文绝对不会低于10分的。
第三,对教与学的启示
启示之一:较快的阅卷速度给我的启示就是书写必须规范,写字必须端正,卷面要整洁,给阅卷人员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启示之二:认真分析题干,要紧扣要点。对于遗漏要点的,或者表达不规范的(如June,6写成6.7的就没有了要点了)都会严重扣分,少者4、5分,多者6、7分,太可惜了。不要妄想改卷老师看不清要点,因为阅卷场要求所有的阅卷老师,每出现一要点,都要点击圆圈进行标记。如果考生写出关键信息但主谓结构有严重语言错误(如时态错误、系表结构中无系动词、只写出情态动词而无主动词)可视为半个要点,点击横线进行标记。总标记的要点总数不超过5个
启示之三:学生在答主观题时尽量不要出现空白卷、不要抄袭,因为即使抄的再好也只是零分。一般说来,没有考生在考场上可以抄到别的考生的作文。因此,很多不会写作文的同学选择把不相干的文章中的词句抄到试卷上,填满,以求阅卷老师可以给个“辛苦分”,或者写几句符合作文主题的句子,再抄袭几句不相关的,做成“三明治”,混淆视听,有考生就在抄袭的文章中时不时插上个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以求蒙混过关。其实,英语作文的批阅是非常严格的,在阅卷老师的三评,四评之下,这样的作文很难不露出马脚。因此,老师一定要告知学生这一点,让他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老师也不应该提倡“不会写就抄满”,这是徒劳的。一定要动手写自己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语言,符合一些题意就会有分,得5到10分也不错。再套上一些句型的话,13、14分就已经到手了。
启示之四:写作练习中,各种题型的范文要多背;各种句型要常练,常用的单词要熟记。这样写作中才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结构,甚至一些低级语法错误,或一些很简单的单词拼写错误,给阅卷人员以不好印象。
启示之五:写作特别强调行文的连贯性,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比如:first, second, last, also,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等,用上这些连接词,能给 3 文章增色、润滑。一篇文章要想上下文连贯、通顺,条理清楚,恰当地使用过渡语是非常必要的。过渡词语能承上启下,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思路,密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整段文字衔接自然、流畅,巧用连接词与过渡语还可使句子简洁、明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密切。此外,一定要分段。
启示之六:就是要强化审题训练,让学生适应半开放式作文。根据今年的评分标准,只要能紧扣主题,覆盖所有要点,内容较充实,语言有少量错误,但基本不影响意思表达,就可得22分以上。可是有的考生水平不错,但作文分可能比自己预估的要低,原因就在于审题不清,遗漏多处要点。今年的作文评分细则把整篇文章分为5个要点。我们应该顺应形势,加强对学生审题,提炼要点的训练,以确保作文不会“走题”而严重影响英语成绩。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不同于语文作文的写作,如果说语文作文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舞蹈,那么英语作文就是带着枷锁在跳舞。因为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把立足点放在审题上或是文章的格式上,重点是在谋求行文的表达上,即强调考查学生的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所需要发挥的是给题中的内容穿一些不一样的衣服,让它显得不那么单调,让阅卷人员能看到不同,而那些所谓的衣服也就是多变句型与词汇。
最后,我想说,陪伴学生一起走过他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年,我感到很幸福。参与高考阅卷更是给我带来很多思考,一方面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也使我进一步理解高考对于每个学生的意义。希望学生们一路走好;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