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4: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

第一篇: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

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读书心得。最近,我读了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从教育理论、实践多个角度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对日本教育改革的民间推动进程进行了介绍。合上书后,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字是“变革”。“变革”源于对现状的反思、源于对问题的认识,更源于对更美好状态的向往。受到书中启发,我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现在的教学状况也进行一些反思,深深感受到尽管当前我们的教学硬件环境、教学质量、教学成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教学的“软实力”还需要加快提升。我觉得有“三个转变”非常重要,也是增加教学正能量的关键点。

一、加快实施教学对象由“面向大多数”向“一个都不能少”的转变。

长期以来,有一个不明文的“潜规则”,就是我们在确定教学对象的时候,通常设定为班级中的“大多数”。之所以这样设定教学目标,我们一直坚持的理由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差异,作为老师要重点照顾那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从 管理学上讲,也很符合“二八”原则,就是照顾“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这样的逻辑貌似很合理,但我们忽略了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学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学生之间有差异但是平等的”。

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当我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积极举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很多不举手的同学也进行了思考,只是他们习惯不举手或者其他方面原因而影响了举手的积极性。当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听课学习时,那些成绩差些的学生也在听课。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去关心每一个同学,也有责任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每一位学生都会感到温暖,都能感到老师的关心,学生进步的正能量就会更多。

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我认为实现“教学对象”的转变,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怀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学会包容孩子们的不同;第二是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鼓励学生坦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倾听更加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第三是要学会赞美每个学生的进步,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要赞美,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取得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真心的赞美和鼓励。

二、加快实施教学形式由“两极互动”向“多方会谈”的转变。现在我们的教学互动主要体现为“两极互动”,一般情况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问、老师答”,较少有“学生之间的互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那个互动是多元的,大家得到的进步也是多元的。这个观点其实与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致的,根本在于重视群体间的学习。在我们现在没有开展“学生间互相学习”时,学生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比如学习习惯互相影响、学习爱好也互相感染,只是这个互动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外、无意识中开展。

既然这种学生间互相学习本身就在进行着,作为老师又为什么去推动呢?我想至少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来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进步,凡是有促进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去尝试;二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要转化为学习进步,单靠无组织化还不够,也需要一个优秀组织者进行策划。因此,作为老师就要推动教学的形式由“两极互动”向“多方会谈”转变。

“多方会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要当“教练”,还要当“队长”,组织好整场活动。组织好“多方会谈”首先要选好题目和切入点,这样才能在提高大家积极性的同时让每个人有收获;第二就是要营造正向学习的氛围,避免出现争相批评的情况。老师要引导学生更多从学习同学研究 问题的长处角度去看问题,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第三是要做好活动的总结提升。学生在“多方会谈”中更多精力会放在思考、直接学习中,但总结提升方面会相对较少,老师在活动最后要进行总结,进而达到活动促进提高的最终目的。

三、加快实施教学目标由“一元化进步”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制定目标对于激励前进具有正面作用,但也会引导工作的方式方法。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多数体现为“一元化进步”,教语文的以“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为目标,教数学的以“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成绩提升”为目标,重视单个硬性指标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学生本身特点是多样的,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以学生“多元化发展”为目标,比如在教数学时,不是以每个人成绩的提高为目标,而是以“对数学兴趣的提高、数理思考能力的提升”等多元化的发展为目标。

当前,在更高层次教学资源仍不均匀、教学目标仍以分数为导向的压力下,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变或如何转变,估计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想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从“一元化进步”向“多元化发展”教学目标的转变更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应是长远的发展趋势。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阶 段,至少我们可以这样来推动。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静悄悄的革命》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学正能量

教学正能量

-----颜诺

教学是一个深远的话题,孔子办学至今的各种教育模式,都传承的优良的教育思想,并不断的改进向前发展,响应时代的进步。

如今的教学将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无味的咀嚼教材,不再是以一对众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带着正能量向前进,要有创新的思维,有独特的想法来应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现今教学将更应该重视双重结合,简单的比喻就是(物质+精神)的这种关系,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也相辅相成着。简单的知识传播已经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寻找了更完美的道路,思想+态度+实践+理论=成功的教学

一、思想将是一个人行动的起点,有思想才能考虑如何行事,从思想方面渗透学习精髓便能使一个学生学而不厌;

二、态度不是简单的个人看法,而是一种自然的应对事情状态,教学之中必须传播正能量的态度才能事半功倍;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实践是将教学从虚拟走向现实;

四、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更完美的教学

教学正能量,就要与时俱进。

第三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王一鸣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求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适应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关系到我国能否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许多特殊的挑战。我国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条件下,就面临后工业化国家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的竞争压力;在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尚未确立的情况下,就面临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的压力;在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下,就要解决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才集中解决的资源环境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能否立足中国国情,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能否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2006年,GDP年均增长9.7%。但过去30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的,这种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偏快,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十五”时期,投资增长相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高于“九五”时期1倍以上,使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1年~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远远高于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的速度,投资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增加了6.2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降低11.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由2001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1.1%。

第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扩张,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明显偏快,经济增长对工业的依赖程度提高,而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01年~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5.1%提高到48.7%,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9.7%提高到43.1%,分别提高了3.6和3.4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从40.5%降低到3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46.7%提高到2006年的55.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2.1%提高到49.2%,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8.2%下降到38.6%。

第三,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由于成品油、水、电、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使得资源消耗成倍增长。“十五”时期,我国能源、电力和投资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提高1倍多;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客观上刺激了资源性产业过度发展,不利于节能降耗和自主创新。同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在相当程度上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内生性的,技术过度依赖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装备类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技术开发总体上仍处在模仿追赶阶段。

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由于过去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有的已经发生变化,有的正在发生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越来越迫切。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原来积累的矛盾难以根本解决,而且还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已经到了“经济转型期”。

第一,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高度依赖,必然引发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持续的投资高增长,不断转化为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使资本形成率不断提高,而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使最终消费能力相对于生产能力不断萎缩,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不断扩张的生产和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过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通过扩大出口来释放,必然加剧外贸顺差扩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2001年~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由2001年的225.5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不断加剧流动性过剩,在现行体制条件下,又会推动投资高增长和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贷款和货币投放持续增加,通膨的压力必然要持续增大并最终表现出来。

第二,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高度依赖,必然带来产业发展失衡。从国际经验看,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完善的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咨询、营销等生产服务环节,制造业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通过服务创造价值,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经济增长的物耗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层次偏低发展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政策环境不完善,生产性服务供给与制造企业需求不完全对应,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制约了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不足。这些问题,造成制造业低水平扩张,加工组装比重过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第三,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过度依赖,必然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从发展趋势看,长期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劳动力供需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使劳动力社会成本将趋于上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和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土地成本将趋于上升;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迅速增加和国际市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提升,使资源成本将明显上升;用经济手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外部成本“内部化”,也将明显加大环境成本。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带来的污染和排放,将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逐步走向极限。如果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变化,就可能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和边界,付出的代价将难以估量。

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紧迫要求,集中反映在:一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一,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和公共服务支出,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和增强消费信心。同时,合理调控投资过快增长,引导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投资,逐步降低投资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统筹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逐步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型增长机制,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第二,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高技术产业,推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组装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提升高技术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开发,提高装备制造业对现代化建设的保障程度;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淘汰钢铁、煤炭、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有序发展资源效率高、规模效益好的现代能源、原材料产业。当前,尤其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政策环境,调整生产性服务部门的供给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部门,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含量,通过生产性服务渗透到制造环节,从而大幅度提高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三,在要素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构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体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当前,尤其要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需求扩大和工程实践机会增加的战略机遇,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求,调整科技资源战略布局,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群,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同时,要大力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环境、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五、关键在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条件,主要症结是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资源要素价格扭曲,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行为还不规范;财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增加市场功能,增强市场机制对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的激励和“倒逼”效应。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主要是:

第一,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价格偏低,必然造成对资源过度需求和浪费,误导资源性产业过度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压力和动力。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就是要使各种资源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矫正价格扭曲;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税率,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资源价格改革涉及利益结构的调整,还会遇到低收入者承受能力问题,但不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价格扭曲状况便很难扭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很难落到实处。

第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尚未形成,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虽然增长较快,但仍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客观上刺激了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益大的传统重化工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对现有财税体制进行新一轮战略性调整。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责的基础上,相应提高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转移支付力度,适当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管理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快增值税转型,研究开征物业税,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提高资源税率、开征环境税,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税收制度。

第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健全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重要指标统计考核公布制度,形成政府机构、专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第四,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基础。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第四篇:转变会风传递正能量

转变会风传递正能量

为深刻贯彻落实我矿党委关于“文风、会风和党风”活动的精神要求,一股清新的风气向我们调度室迎面扑来。而对于我们而言,则对“会风”的转变体会尤为深刻,可谓是彰显求真务实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在过去的印象中,开会往往是拖沓沉闷,久为舆论所诟病。所有的会议过程都是程序化的,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领导讲话表面看来郑重其事实则只是照本宣科,听者不胜其烦却还得强打精神,这种会议耗用巨大的行政成本不说,并为起到探讨问题和部署工作的终极目的。

因为会风体现的是作风,彰显的政风。自从贯彻我矿党委的“三会”精神之后,我们调度室的会议次数虽然少了,但是大家在会上讲真话、讲新话的次数却多了起来,领导发言的时候也一改往日的“长话”而成了“短话”,内容言简意赅、直中要害,真正起到了察实情、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那股清新的会风才令人欣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切实感受到了“会风转变”带来的益处,也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会风的根本转变,从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开始。未来的新气象,更令我们期待。

调度室

2013年4月10日

第五篇:应该转变的三个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应该转变的三个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涉及到教育的体制、结构、内容与方法,但首要的是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

一是要转变教师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二是要转变学生观,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三是要转变教学观,教学过程要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定要虚功实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广大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创造性地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肩负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要重点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心理学基础和训练方法。大量成功的事实说明: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开发教师自身业务潜力的有效途径。广大教师掌握教育科研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生产力的解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培养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将有效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下载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实施“三个转变”,切实增加教学正能量[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蓝田镇为加快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递正能量

    蓝田镇为加快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递正能量 晨刊讯:休宁县蓝田镇党委,政府自2010年以来,十分注重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工作在一手抓好农民增收增值前提下,又努力创建本镇农村精神......

    构建农经新关系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共5则)

    构建农经新关系加快推进“三个转变”近年来,为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培育新的市场带动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南江县出现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

    关于切实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关于切实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

    转变作风传递了净化政治生态的正能量

    中央纪委研究室:转变作风传递了净化政治生态的正能量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4-01-03 07:10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

    队伍建设论文:坚持三个常态化 聚集队伍正能量

    坚持三个常态化 聚集队伍正能量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狱全面落实 “十二五”规划的攻坚年。为加快推进监狱大发展,新一届党委明确了的“五个不变”......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

    20100716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

    中共平阴县委平阴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 (2010年7月16日)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