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下22.《临死前的严监生》作业与练习设计
五下22.《临死前的严监生》作业与练习设计【小二宋粗】【页边距 上下各3厘米 左右4和3厘米】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设计时间 【五号宋粗】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 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 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 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 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 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 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
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课文 五号 楷 行距18或20】【以下题目 宋 固定值20-22】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①诸亲六眷 ②一日重似一日 ③一声不倒一声 ④不曾吩咐
⑤的溜圆 ⑥越发 ⑦故此记念 ⑧不相干 ⑨恐费了油 ⑩登时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再回答问题。
①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的反应如何?
五下22.《临死前的严监生》作业与练习设计
第页
共页
②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此时他的反应如何?
③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这时他的反应又如何?
④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顿时他的反应怎么样?你体会到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写作上传神的技巧。
大 侄 子 → 两个亲人 → 摇了两三摇 → → → → → →
4.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5.后人对严监生该人物有以下一些说法:一则说他是个吝啬鬼;二则说他是勤俭持家……你认为哪个说法你赞同?请你说出自己的理由。
下角格式和内容与下面相同。
五下22.《临死前的严监生》作业与练习设计
第页
共页
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作业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阅读素养自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1.严监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刘义庆《世说新语》
B.蒲松龄《聊斋志异》 C.吴敬梓《儒林外史》
D.曹雪芹《红楼梦》
2.下列多音字中,注音有误的是……………………………………………()A.一日重似(sì)一日
B.一声不倒(dǎo)一声 C.不相干(ɡān)
D.挑(tiāo)掉一茎
3.下列各句中,词语理解有错的一句是……………………………………()A.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郎中:中医医生。
B.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不曾见面?” 莫不是:是不是;不曾:没有。
C.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哥子,古时对孩子的称呼;记念:挂念。
D.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揩:擦。
4.下列各句中,哪句话间接地写出了严监生的病很严重?………………()A.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B.(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C.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D.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5.临死前的严监生伸出的两个指头,代表什么意思?……………………()A.两位亲人 B.两笔银子 C.两位舅爷 D.两茎灯草
6.下列人物中,谁最了解严临生,猜中了两个指头的真正意思?………()A.大侄子 B.二侄子
C.奶妈
D.赵氏
7.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直接让 ** 上场,一猜即中。好不好?………()A.好
B.不好
8.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再多安排几个人来猜。好不好?………………()A.好
B.不好
9.一连三人都没猜中严监生的心事,他的先后反应一样吗?……………()A.一样
B.不一样
(学习提示: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10.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A.节约
B.吝啬
第三篇:临死前的严监生_练习
临死前的严监生 练习
一、组词语。
监()梭()喉()郎()蓝()棱()猴()朗()废()瞪()曾()莫()费()登()增()漠()
二、给划线字填写正确读音。
不相干()
两茎灯芯()
一日重似一日()
挑掉一茎()
三、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推——()沉——()硬——()慌忙——()仰——()重——()伸——()浪费——()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临死前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把最能表现他性格特点的语句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监(监督)梭(梭子)喉(喉咙)郎(牛郎)蓝(湛蓝)棱(棱角)猴(猴王)朗(晴朗)废(废除)瞪(瞪眼)曾(曾经)莫(莫非)费(费用)登(攀登)增(增援)漠(沙漠)
二、略
三、推——(拉)沉——(浮)硬——(软)慌忙——(镇静)
仰——(俯)重——(轻)伸——(缩)浪费——(节约)
四、临死前的严监生还是那样的节约,怕浪费了油,一个入木三分的节约者跃然纸上。不念亲情,极度冷漠的守财奴。
第四篇:人教版 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与评析(吉春亚 熊生贵)
特级教师熊生贵点评《临死前的严监生》 文章作者:吉春亚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7-8C 2010-10-1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对阅读《儒林外史》感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倾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着装华贵富丽,心狠手辣,精明能干,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
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李逵)
【点评:课前交流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精彩的课前谈话一则拉近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二则自然引入新授课的学习,吉老师的这个课前交流就具有这两个作用。】
课堂教学
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
生:严监生。
师:请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
知道‚监生‛吗?。
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对,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严监生,何许人也。
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严监生的确有钱。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他家资产折合人民币亿万元,就算是我们所有的人的资产加起来也没有他多,我们设想一下,一般
情况下,这样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
生:我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
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师:人之常情。
生:他要让钱跟着自己,给自己陪葬。
师:留给盗墓的强盗。
生:也许他想死,把这笔钱捐出去。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点评:教学引入环节,注重多音字的读音,教学扎实。让学生设想一般情况:一个拥有千万元财产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接着借用《儒林外史》的材料介绍严监生,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师:课前我们都读过课文,我请一位平时朗读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课文,我们边听他的正音情况,边思考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师:文中有这些新词,大家读一读,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出来和其他同学分享。
出示:
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诸亲六眷‛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jiān(监考)(监督)jiàn(监生)监:tiāo: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明:读到‚诸亲六眷‛时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读到赵氏时说明这是监生的第二个妻子;‚登时‛的意思就是立刻、立即、马上、顿时……)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表现?
生:严监生的病越来越重,在他临死前,他伸出两个手指头示意家人。
师:没有说清楚。我提示一下。大侄子以为——
生:大侄子以为他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二侄子以为他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奶妈以为两位舅爷不曾见面。
师:最后赵氏猜透了严监生的心思,他指的是两茎灯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两个手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师:尽量简洁些,如这么多的亲人用‚诸亲六眷‛代替就可以了。再请一位同学根据板书说一说。
生:严监生奄奄一息之际,还惦记着两根灯草,伸出两个手指头提示大家要挑掉灯芯,诸亲六眷以为是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只有赵氏明白她的心意,挑掉灯芯后,严监生才死去。
师:这位同学概括能力非常好,为我们大家点亮智慧的灯,请同学们向他学习,根据板书自由练一练,把话说明白,说简洁。
(学生自由说话)
【点评:我们一定能感悟到这个环节的‚实‛,实在生字读音正确,实在词语理解到位,实在主要内容把握清楚。】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师:书,是靠读出来的,我现在请你们班里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后)
师:的确值得大家推荐,我也想试一试。
(老师读后,获得掌声。)
【点评:教师适时的范读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吉教师的范读,声情并茂,使文章内在情趣和读者自身的情趣相得益彰。学生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对于文本的理解大有裨益。】
师:谢谢掌声。你们也像我这样读一读。
(学生绘声绘色地模仿)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课堂上最美的是朗读声。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朗读可不是简单模仿出来的。读得好是因为我读过《儒林外史》这本书,知道每个人物的心思(板书:内心)你们看这段话。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思,一定能帮助你们读得更好。
(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
生:不是,不是,不是!亲人?你们不都在吗?不是!看灯盏里那两茎灯草,该费了多少油啊!
师(引导):很会读书,你抓住了‚摇了两三摇‛和‚两个手指头‛展开想象的。(顺势在课件中圈出‚摇了两三摇‛‚两个手指头‛,并板书。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生:我的大侄子,我的亲人不是都在我身边吗?哪是什么亲人,而是燃着的两根灯芯——浪费。
师(顺势在课件上圈出‚两个亲人‛‚大侄子‛):你是抓住了‚两个亲人‛‚大侄子‛这两个词语展开想象的。
生:我的两茎灯芯,哪怕挑掉一根灯芯也好啊!见亲人会给我带来钱吗?大侄子啊大侄子,你怎么一点也不明白我的心意啊,白白做我的侄子了。如果不挑掉灯芯我怎么放心死啊!。
师:你是抓住‚总不得断气‛想象的。(顺势圈出‚总断不得气‛)我向发言的同学学习。听,我是怎么说的。不是,不是,大侄子啊,大侄子,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亲人,什么亲人不在眼前,这里不是有一屋子的人吗。他们来了帮我省钱吗?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我死不瞑目啊!赶快把他挑掉,哪怕挑掉一根也好啊。不挑掉,我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师:你们只会抓一两个关键词语,我抓住了这段话中的五个关键词语,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把他心里想说的话用一段话表达出来。同桌之间再交流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
师:这样一个有钱而又吝啬的人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
严监生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爱财胜过爱命。
生:是一个守财奴。
生:是一个吝啬鬼。
(板书:守财奴 吝啬鬼)
【点评:这个‚举一‛的教学非常扎实,有了方法的引领,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抓住关键词句去想象严监生的内心世界,而且吉老师不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点‛状,还要求吸收同学的发言,补充自己的表达,显现能力提高的过程。这里的资料的拓展,使学生对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有了较深的印象。】
(二)反三——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师: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念念不忘他的两茎灯芯,继续伸着他的两个手指。我邀请一位女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部分内容。
(女生朗读时强调了‚狠狠摇‛‚越发指得紧‛。)
师:女生语感真好(随机板书:狠狠摇,指的紧),请男生朗读,争取超越女孩子。
(男生朗读时强调‚闭眼摇‛‚指着不动‛。)
师:男生朗读也不错,(随机板书:‚闭眼摇,指着不动‛)作者可了不起,就是一个摇头,分为‚摇了摇‛,‚狠狠摇‛到‚闭眼摇‛不同的描写,关于两个手指头描写也有变化,从‚伸出手指头‛到‚指得紧‛到‚指着不动‛,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越来越着急。
生:越来越生气。
生:越来越失望。
师:越来越气愤,简直要绝望了。请同学们,选择一处,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后,大家选择一处写一写。)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两分钟示意停笔。)
生:真是气死我了,我的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两笔银子我早就安排好了。我想的是两根燃烧的灯芯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我真是恨死你了。
师:你抓住了‚狠狠‛‚睁得滴溜圆‛展开想象的。(板书:狠狠摇)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怎么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我都是快死的人了,看舅爷有什么用啊,他们又不是送我银子。我心疼的是那两茎灯草啊!看来我只能死不瞑目了!
师:这位同学抓住闭着摇头的绝望心情写话的。(板书:闭眼摇)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里。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点,继续发言。
生:我真是恨死你这个二侄子了,你戳我心窝啊,哪还有钱,有钱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有吩咐好啊。你贪我的钱啊,我平时怎么节俭的?钱的事还要你操心,你怎么不看看我手指的地方,是两根灯芯在燃烧,两根啊,烧的是银子啊!
生:我已经没有力气跟你们赌气了,太让我绝望了,你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懂我的心,我怎么甘心死去啊!侄子、奶妈、你们真让我失望了。我恨死你们了,谁也不明白我的心意啊,绝望啊,绝望啊!赵氏赵氏,你应该明白啊!灯!灯!灯!我的两根灯芯!
生:奶妈呀奶妈,你在我们家呆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思呢?像我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还会想着两个舅爷吗?舅爷跟我有什么相干,还不是要我的钱,我指的是两茎灯芯在浪费油,你们看我的手指,一秒钟,一块银子,两秒钟,两块银子,三秒钟,三块银子,我的银子我的命呀!叫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哦!
【点评: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多彩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维的,有着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吉老师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学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学生的潜能被挖掘出来。再加之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吸收他人的表达上的优点,促使表达更有层次,课堂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体会表达,感情朗读
师: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一个鲜活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指着板书)
生(根据板书回答):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
师: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活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读一读这篇文章,现在的朗读水平肯定跟刚才不一样。觉得自己一定有进步的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先齐读,然后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部分展示给大家。)
四、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师:‚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这堂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尾声。最后我们玩一个‚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这么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
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
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
(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花一分钱。)
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漏一点点秘密。你们看——
出示: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
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还能看到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追求名利的鲜明形象(课件出示:王冕 范进 匡超人穷秀才……)。
从小时候爱读书爱画画,长大后不愿做官的王冕写起,写到了范进中了举人以后发疯了的疯态。
匡超人,代人参加各种考试,天天吹牛的狂态。
穷秀才看到女儿绝食而死,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的痴态。
走进《儒林外史》,品人物描写精彩无限。
【点评:与教学伊始的‚猜猜猜‛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也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的兴趣。】
总评:
课就一个字
观特级教师吉春亚的课《临死前的严监生》,深深感佩她的教学艺术,赞赏她阅读教学做实的风格。观课识人,吉老师与我是知音也。
我是主张语文是言语、阅读教学的定位是言语活动的。言语活动定位意味着,阅读教学要以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为凭借、载体和线索,通过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这种定位,与时下通常的阅读教学就课文教课文,以内容理解为目标,导致课堂浮华、言语与基本功的虚脱,是大相径庭的。吉老师的课,没有很多令人眩目的招术,没有什么所谓有震撼力的或使人荡气回肠的情节,透过其‚现象‛,我们不难窥视其‚本质‛,就是朴实言语定位,落实的言语活动。就看她的教学目标设臵: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对阅读《儒林外史》感兴趣。
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地设定,以课文为‚例子‛‚做几件言语活动的事儿‛!没有虚的,没有浮的,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语句。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几件事儿‛,在教学展开中,都得到了兑现和落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精彩也正好在此。
阅读课堂定位准确、清晰了,怎样做才能‚实‛呢?我认为,可以在‚二面八维‛上下功夫。这‚二面八维‛是:‚言语面‛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技能面‛之听、说、读、写、思等训练。或者‚七件事‛中选择性地做好‚几件事‛,这‚七件事‛是:一设法读精彩,二词句理解与运用,三说话(口语交际)训练,四写的感悟与读写结合,五学习(阅读)方法的训练,六思维训练,七积累词句。面对一个文本材料,适合做哪‚几件事‛,该怎样组合巧妙地做好这‚几件事‛,这里面的选择、组合、统筹、应变等,就显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了,而最终要达到的功效,就一个字:‚实‛。
吉老师的课《临死前的严监生》,无疑是做好‚几件事‛的成功范例。细细品味这堂课,吉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读的落实
好的阅读教学课一定呈现出‚读好‛的层面次性的:先求读正确、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吉老师这堂课正是体现这样的水准。为达成这样的目标,她的操作是这样展开的:首先,‚我请一位平时朗读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课文,我们边听他的正音情况‛;其次,‚我现在请你们班里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来读一读‛;紧接着,‚我也想试一试‛,教师范读(老师读后,获得掌声),‚你们也像我这样读一读‛,‚学生绘声绘色地模仿‛;再下来,教师告诉学生要真正读好,不能简单在形式上模仿,得‚读进去‛,理解到位,于是师生对话互动,进行一系列的‚深入品读‛活动,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由表及里推测人物的复杂内心,参照《儒林外史》原文,进行拓展性理解等;品悟词句后,进入美读,采用相互竞赛的方式,‚女生语感真好,请男生朗读,争取超越女孩子‛,‚男生朗读也不错‛;通过写再度深入人物内心后,‚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读一读这篇文章,现在的朗读水平肯定跟刚才不一样。觉得自己一定有进步的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样层层推进,读好的预期得到充分的实现。
二、词句理解的落实
将阅读教学做实,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词句的理解和运用务求落实。做实词句,也是考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吉老师在这堂课中,首先就将这一点设臵为目标,在教学进程中,她是这样来将这一目标予以兑现的:一是让学生阅读注释来理解,如‚监生‛;二是提供背景性资料,参读理解;三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如多音字在语境中选择正确读音,还有‚诸亲六眷‛结合上下文理解;四抓关键词‚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深入品读、理解、对话。特别是这第四点,品悟十分到位,看起来并不一定是什
课就一个字:实么好词佳句,却是作者文笔传神之处,理解到位,让词的色彩与生命在学生心灵中活现起来,同时,使得人物的奇特表现与鲜明个性,在学生的心灵世界活现起来,词句意蕴立体化了,人物形象也就立体化了。抓好词句的落实,阅读教学才能出彩。
三、说的训练落实
阅读教学是语文全部基本功训练的载体,绝不能只限于‚读‛和‚理解‛,而且,阅读课堂的‚说‛还不能只限于、只停留于阅读对话交流,要注重的是‚说的训练‛乃至‚口语交际训练‛,这里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对话中,有口语训练的意识并体现出操作的具体方式。吉老师在这一课的做法就值得学习:一是训练概括说,‚这位同学概括能力非常好,为我们大家点亮智慧的灯,请同学们向他学习,根据板书自由练一练,把话说明白,说简洁。‛;二是训练想象说,教师根据文段叙述,有意留下说话空间‚他想说 ‛,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同时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很会读书,你抓住了‘摇了两三摇’和‘两个手指头’展开想象的‛,‚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你是抓住了‘两个亲人’‘大侄子’这两个词语展开想象的‛,‚你是抓住‘总不得断气’想象的‛;三是在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有意点拨训练,‚没有说清楚,我提示一下:大侄子以为——‛,关键时候,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进行示范性地说,‚你们只会抓一两个关键词语,我抓住了这段话中的五个关键词语,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把他心里想说的话用一段话表达出来‛,随即,让学生‚同桌之间再交流交流‛,强化训练,不仅在说的水平上提升,而且在训练的面上推进,获得极佳 的说话训练效果。
四、写的训练落实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以‚例‛教‚法‛、以‚例‛练‚能‛,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进行读写结合,也是防止阅读教学虚空的一个重要举措。这里的‚写‛,一是在阅读理解中领悟写作,这是‚潜作文指导‛;一是直接地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真正动笔。吉老师在此课中,以上两点都是做得非常好的,如‚潜作文指导‛体现在:‚课前热身‛抓特点描述一些经典人物形象;抓关键词语感悟作者对人物形象传神的描写;最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深入品读,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处,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理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一片断非常出彩,读写结合得自然而不牵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好的培育和发展,在接下来的相互交流、碰撞中,彼此借鉴,书面与口头表达都得到极好的相互促进。
吉老师的这一课,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广博的人文资源背景,将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课外,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佳课共赏,观课受益。
第五篇:人教版-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对阅读《儒林外史》感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倾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着装华贵富丽,心狠手辣,精明能干,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
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李逵)
课堂教学
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
师:请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
知道“监生”吗?。
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严监生,何许人也。
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严监生的确有钱。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他家资产折合人民币亿万元,就算是我们所有的人的资产加起来也没有他多,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师:课前我们都读过课文,我请几位同学来读读,我们边听他的正音情况,边思考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表现?
生:严监生的病越来越重,在他临死前,他伸出两个手指头示意家人。
师:没有说清楚。我提示一下。大侄子以为——
师:最后赵氏猜透了严监生的心思,他指的是两茎灯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两个手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师:这位同学概括能力非常好,为我们大家点亮智慧的灯,请同学们向他学习,根据板书自由练一练,把话说明白,说简洁。
(学生自由说话)
(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师:书,是靠读出来的,我现在请你们班里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后)
师:的确值得大家推荐,我也想试一试。
(老师读后,获得掌声。)
师:谢谢掌声。你们也像我这样读一读。
(学生绘声绘色地模仿)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课堂上最美的是朗读声。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朗读可不是简单模仿出来的。读得好是因为我读过《儒林外史》这本书,知道每个人物的心思(板书:内心)你们看这段话。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思,一定能帮助你们读得更好。
(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
两个手指头”,并板书。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师(顺势在课件上圈出“两个亲人”“大侄子”):你是抓住了“两个亲人”“大侄子”这两个词语展开想象的。
师:你是抓住“总不得断气”想象的。(顺势圈出“总断不得气”)我向发言的同学学习。听,我是怎么说的。不是,不是,大侄子啊,大侄子,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亲人,什么亲人不在眼前,这里不是有一屋子的人吗。他们来了帮我省钱吗?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我死不瞑目啊!赶快把他挑掉,哪怕挑掉一根也好啊。不挑掉,我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师:你们只会抓一两个关键词语,我抓住了这段话中的五个关键词语,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把他心里想说的话用一段话表达出来。同桌之间再交流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
师:这样一个有钱而又吝啬的人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
严监生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爱财胜过爱命。
生:是一个守财奴。
生:是一个吝啬鬼。
(板书:守财奴 吝啬鬼)
(二)反三——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师: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念念不忘他的两茎灯芯,继续伸着他的两个手指。我邀请一位女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部分内容。
(女生朗读时强调了“狠狠摇”“越发指得紧”。)
师:女生语感真好(随机板书:狠狠摇,指的紧),请男生朗读,争取超越女孩子。
(男生朗读时强调“闭眼摇”“指着不动”。)
师:男生朗读也不错,(随机板书:“闭眼摇,指着不动”)作者可了不起,就是一个摇头,分为“摇了摇”,“狠狠摇”到“闭眼摇”不同的描写,关于两个手指头描写也有变化,从“伸出手指头”到“指得紧”到“指着不动”,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越来越着急。
生:越来越生气。
生:越来越失望。
师:越来越气愤,简直要绝望了。请同学们,选择一处,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后,大家选择一处写一写。)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两分钟示意停笔。)
生:真是气死我了,我的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两笔银子我早就安排好了。我想的是两根燃烧的灯芯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我真是恨死你了。
师:你抓住了“狠狠”“睁得滴溜圆”展开想象的。(板书:狠狠摇)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怎么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我都是快死的人了,看舅爷有什么用啊,他们又不是送我银子。我心疼的是那两茎灯草啊!看来我只能死不瞑目了!
师:这位同学抓住闭着摇头的绝望心情写话的。(板书:闭眼摇)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里。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点,继续发言。
生:我真是恨死你这个二侄子了,你戳我心窝啊,哪还有钱,有钱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有吩咐好啊。你贪我的钱啊,我平时怎么节俭的?钱的事还要你操心,你怎么不看看我手指的地方,是两根灯芯在燃烧,两根啊,烧的是银子啊!
生:我已经没有力气跟你们赌气了,太让我绝望了,你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懂我的心,我怎么甘心死去啊!侄子、奶妈、你们真让我失望了。我恨死你们了,谁也不明白我的心意啊,绝望啊,绝望啊!赵氏赵氏,你应该明白啊!灯!灯!灯!我的两根灯芯!
生:奶妈呀奶妈,你在我们家呆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思呢?像我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还会想着两个舅爷吗?舅爷跟我有什么相干,还不是要我的钱,我指的是两茎灯芯在浪费油,你们看我的手指,一秒钟,一块银子,两秒钟,两块银子,三秒钟,三块银子,我的银子我的命呀!叫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哦!
(三)体会表达,感情朗读
师: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一个鲜活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指着板书)
生(根据板书回答):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
师: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活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读一读这篇文章,现在的朗读水平肯定跟刚才不一样。觉得自己一定有进步的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先齐读,然后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部分展示给大家。)
四、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师:“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这堂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尾声。最后我们玩一个“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这么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
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
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
(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花一分钱。)
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漏一点点秘密。你们看——
出示: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
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还能看到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追求名利的鲜明形象(课件出示:王冕 范进 匡超人穷秀才„„)。
从小时候爱读书爱画画,长大后不愿做官的王冕写起,写到了范进中了举人以后发疯了的疯态。
匡超人,代人参加各种考试,天天吹牛的狂态。
穷秀才看到女儿绝食而死,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的痴态。
走进《儒林外史》,品人物描写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