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凉州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凉州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荣华街道办事处:
《凉州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区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七月十八日
凉州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村干部的养老问题,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本试行办法的适用范围:凡在本行政区域内,经组织任命或民主选举产生的享受政府固定性工资补贴的现任村干部等,适应本试行办法。
第三条
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坚持保障水平与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政府与个人共同筹资,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组织、引导村干部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第二章
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
第四条
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补助、个人缴费和奖励性养老保险费组成。
第五条
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筹集标准,基数以全区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为基础,按80%、90%、100%的比例划分三个缴费档次,由乡镇(街道)根据村干部任职情况和工资状况,自行选择其中一档确定,按20%的比例计算缴费,其中:政府补助12%,个人缴纳8%。
第六条
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以乡镇为单位由财政负责按月或按年拨付和代扣,并按时足额划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社保经办机构根据财政划转票据,将缴费分别记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
第七条
村干部奖励性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划转,由区财政负责,按获奖金额一次性划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作为个人缴费的补充,按规定、分年度记入个人缴费。
第八条
村干部离任后,从离任的次月起财政补助取消,养老保险关系保留,养老保险费由个人全额缴纳。标准按本试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由个人选择确定。
第九条
村干部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继续留任的,仍可继续享受政府奖励性养老保险,固定性工资补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三章
个人账户的划转与建立
第十条
社保经办机构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村干部每人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基金由政府补助养老保险费和奖励性养老保险费按规定划转部分、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利息组成。
第十一条
享受政府工资性补贴的村干部,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政府补助部分的33%记入个人账户,67%记入社会统筹账户。
第十二条
村干部离任后,个人所缴费的60%记入个人账户,40%记入社会统筹账户。
第十三条
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能按时足额缴纳时,个人账户暂不记入,待补缴清欠费和利息后,方可补记个人账户。
第十四条
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每年公布的记账利率,按缴费年度计算出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记入个人账户。
第十五条
村干部在参保期间被录用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存,个人账户利息不间断计入。待达到待遇享受年龄,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十六条
村干部在参保或待遇享受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或待遇领取后的剩余部分(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并入社会统筹。
第十七条
村干部户籍迁出本区,社会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的,社保经办机构可根据本人申请、身份证、乡镇(街道)证明,《养老保险手册》,将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
本人,收回《养老保险手册》,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四章 待遇享受条件与支付办法
第十八条
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下简称待遇享受条件),可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月基础养老金=月平均缴费基数×0.5%×累计缴费年限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月平均缴费基数为各年度缴费基数之和除以总缴费月数
计发月数根据村干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的年龄、预期寿命、利息等因素确定(计发月数见附表)。
第十九条
村干部达到待遇享受条件时,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凉州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审批表》,经村委会上报乡镇(街道)审查同意,区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从批准次月起发给基本养老金。
第二十条
村干部领取养老金年龄实行身份证与参保档案相结合的办法确认。本人身份证与参保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参保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档案中填写出生时间为公历时间。
第二十一条
村干部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本人愿意继续缴费的,可允许延期5年缴费,也可按退休前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所欠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待遇。个人不愿补缴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二条
村干部在待遇享受期间被判刑或被劳动教养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不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从当月起按服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基本养老金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
村干部在待遇享受期间失踪、下落不明在六个月以内的,基本养老金照发;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暂时停发基本养老金。
第二十四条
村干部在待遇享受期间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应在一个月内,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注销手续,从死亡次月起终止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发给丧葬费600元,抚恤费400元。法定继承人不申报、不办理注销手续,继续冒领养老金的,除依法追回冒领养老金外,并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本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统筹基金积累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调整办法由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经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讨论后,报政府批准执行。
第五章 参保登记与申报缴费
第二十六条
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进行。现任村干部在本试行办法实施后的60日内,新任村干部从任职之日起的30日内,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
乡镇(街道)办理村干部参保登记手续,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凉州区村干部参保登记表》,经村委会上报乡镇(街道)审定后,统一由劳动保障事务所业务经办人员负责,上报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符合条件的,发给《凉州区村干部社会保险登记证》。
第二十八条
乡镇(街道)办理村干部参保登记手续,应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参保申请书;
2、参保登记表;
3、参保人员花名册;
4、参保人员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5、社保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十九条
乡镇(街道)在办理村干部参保登记手续的同时,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缴费申报,报送缴费申报表、代扣代缴明细表、以及其他信息资料,办理缴费手续。以后年度在每年的1月30日前进行申报。
第三十条
社保经办机构收到乡镇(街道)报来的参保登记、缴费申报资料后,及时给予审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符合规定的,发给《凉州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手册》。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根据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缴费数额及时办理代扣代缴手续。
第三十二条
村干部离任后,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离任的当月向社保经办机构申报,办理缴费变更手续。
第三十三条
社保经办机构依据乡镇(街道)报来的参保登记、申报缴费等资料,建立村干部参保缴费档案,并长期保存。
第六章
与其它社会保险关系的衔接
第三十四条
村干部离任后户籍转入城镇,本人愿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办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后,可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规定补足差额部分后继续缴费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达到待遇享受条件,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十五条
村干部离任后仍在农村居住,本人又无法按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缴费的,养老保险关系保留,个人账户不间断计息,待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启动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已参加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符合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如本人愿意,可允许退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待遇享受条件,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七章
基金管理监督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门要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转借他人,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或用于任何形式的投资。
第三十八条
社保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财务制度,加强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和待遇领取情况的稽核,做好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工作,如实反映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对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内的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基金安全。
第四十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试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挪用的基金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追回。
第四十一条
对虚报、冒领、骗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由社保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不按规定进行参保登记和核定养老保险待遇,造成基金流失和引起不良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相关部门的职责
第四十三条
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负责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四十四条
乡镇(街道)负责村干部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督促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好村干部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做好待遇享受人员的认证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及时向社保经办机构报送村干部的相关情况和各类报表;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四十五条
财政部门负责村干部政府补助养老保险费、奖励性养老保险费的筹集、划转和财政专户的管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
统计部门负责在每年的6月底前,向社会发布全区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
第四十七条
社保经办机构具体负责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的日常工作,基金的核算管理工作和养老保险费的收支稽核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做好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村干部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不缴纳基本养老费的,不享受本试行办法规定的政府补助。离任时,也不享受任何形式的工资性补贴。
第四十九条
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管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试行办法与国家政策不相符时,以国家规定为准,适时修订本试行办法。
第五十一条
本试行办法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试行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省委办发〔2008〕118号
各市、州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是省委、省政府今年为民办的“14件实事”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全面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2月4日
(此件发至县)
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村干部的关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干部,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经组织任命或民主选举产生的现任建制村党支部(包括总支、党委)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文书。
第三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实行完全个人账户,采取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按照业务经办和基金分开管理的运行机制,业务由县级社会保险机构经办,基金由省级统一管理。
第二章 费用筹集
第四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实行按年缴费,年缴费总额不低于1000元,个人承担缴费总额的30%,政府补贴缴费总额的70%。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及物价指数变化等因素,可适当提高缴费标准。第五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政府补贴部分,由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财政承担,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按各地建制村分类区补助,一类地区(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每村每年补助1600元,人均400元;二类地区(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每村每年补助1800元,人均450元;三类地区(陇南、临夏、甘南)每村每年补助2000元,人均500元。不足部分由市(州)、县(市、区)财政承担。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第六条 村干部上半年任职的,当年7月1日起享受政府补贴;下半年任职的,次年1月1日起享受政府补贴。
村干部上半年离任的,当年7月1日起停止政府补贴;下半年离任的,次年1月1日起停止政府补贴。
第三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七条 县(市、区)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2008年1月1日起负责为村干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第八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在国家统一规定前,暂按人民银行公布一年期记账利率计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对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新增利息计入个人账户。
第九条 村干部在参保缴费及待遇享受期间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及利息)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同时注销个人账户。
第十条 村干部任职期间因各种原因离职、辞职或被撤职、免职且不满60周岁的,停止政府补贴。已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其个人账户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并计算;未开展的,可按规定选择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退给本人。
第十一条 村干部参保缴费期间因触犯刑律,被判刑、拘押、服刑的,停止政府补贴,个人账户封存。服刑期满后,可继续选择参加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原个人账户可转移接续,也可按规定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退给本人。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村干部参保缴费不满3年,年满60周岁,且已离任的,在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地方,如本人愿意,可以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给本人。缴费满3年以上,年满60周岁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见附表),计发养老金。
第十三条 村干部年满60周岁仍在任的,个人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继续补贴相应部分,从离任的次月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第五章 基金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由村干部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基金利息等组成,全部纳入省级财政专户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财政部门设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
第十六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逐级汇缴制度。市(州)级财政专户将所辖县(市、区)上解资金在每年年底前上解省级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 村干部养老金发放,实行逐级下拨制度。市州级社会保险机构将所辖县(市、区)养老金支出预算汇总后上报,省级社会保险机构审核批准后,由省级财政专户拨付市州级财政专户,市州级财政专户再将资金拨付县区级财政专户。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从同级财政专户申请资金,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
第十八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收益不低于同期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账利率的基础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运营,以保值增值。投资运营的收益记入村干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运营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章 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第二十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财政和民政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
第二十一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调整,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并负责经办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负责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做好政府补贴的筹集、村干部个人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解缴以及财政专户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组织和民政部门负责参保人员身份的认定。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征收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管理和待遇计发;负责个人账户管理、编制养老金支出预算,指导乡镇做好相关经办工作。第二十五条 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宣传动员、组织参保、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养老保险费和待遇享受人员的认证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地要加强农村社保机构建设,确保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业务经办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村干部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或者造成基金流失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以伪造证件或者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金的,由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退还;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与国家政策不相符时,以国家规定为准,并适时修订。
第三十条 各市(州)、县(市、区)已经开展了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要统一规范到本办法上来。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永丰县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永丰县村(居)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实施办法
为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通过建立村(居)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居)干部的后顾之忧,发挥广大村(居)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永丰县村(居)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和考核奖惩办法》(永办发[2006]47号),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全县各行政村(居委会)在职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城关镇居委会脱产干部,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均可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范围。属乡镇在编干部兼任的,不列为本办法参保对象。
二、参保与缴费
1、适用政策:比照《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赣府发[1999]14号)、《江西省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府厅发[2003]3号)以及《关于印发江西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06]8号)等文件精神执行。
2、缴费基数:每一的缴费基数按省、市规定的个体工商户的最低缴费基数确定。
3、缴费比例: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缴费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20%。
4、经费来源:按照应缴养老保险费总额40%、20%、20%、20%的比例,由县、乡(镇)、村、个人分级负担。其中,转移支付不足3万元的村,村级负担由县财政解决。5、2007年以前任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且现在在任,男性超过45周岁,女性超过40周岁的(以2006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按任正职一年补缴一年养老保险费的办法补办基本养老保险,但补缴起始时间距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不得超过15年,且补缴时间最长不超过10年。补缴的缴费基数按历年全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执行,补缴2002年12月以前的,缴费比例按当年省政府规定的企业缴费比例执行,补缴2003年1月以后的,缴费比例按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执行。补缴按规定计算利息。参保人员通过补缴后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可适当延长缴费年限,男性延续缴费年限至65周岁,女性延续缴费年限至60周岁。男性未超过45周岁,女性未超过40周岁的村(居)干部,从2007年1月起参保缴费。2007年1月1日以后任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且符合参保条件的,从任职当月起参保缴费。
6、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为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县、乡(镇)、村和个人在一个缴费内,必须足额缴清当年的养老保险费。逾期未缴纳的,按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加收利息和滞纳金。
7、各乡镇负责填写辖区内参保人员花名册,经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由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报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办理参保缴费事宜。新增参保人员或已参保的村(居)干部离任、退休或死亡等,各乡镇要及时到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办理变更申报手续。村(居)干部离任后尚未到达退休年龄的,停止县、乡(镇)和村级缴费,由其个人续保缴费,到达退休年龄后,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代办退休手续。
三、个人帐户管理
1、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按照公民身份证号码,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村(居)干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核发《基本养老保险手册》。
2、个人帐户记帐比例为8%。每个缴费结束后,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应对个人帐户进行结算,并在下个缴费向参保对象公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对帐单》。
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村(居)干部本人养老。村(居)干部在退休前死亡的,其在职时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本息以及其因离任后以个人身份续保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一次性支付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村(居)干部退休后死亡的,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尚未领取完的,其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一次性支付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4、村(居)干部到达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不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本息,以及其因离任后以个人身份续保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四、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1、村(居)干部到达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由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办理退休手续。办理退休手续时须由本人或委托劳动保障事务所提出申请,并提供参保人员个人档案(或者身份证、户口簿)、养老保险手册、个人帐户对帐单等资料。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根据其缴费记录核定养老金待遇,并从批准退休的次月起,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
2、村(居)干部退休时,其按规定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低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的,按70%计发。
3、村(居)干部退休后,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
4、村(居)干部退休后全部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人员社会化管理。
5、村(居)干部退休后死亡的,如符合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按规定享受丧葬抚恤待遇。
本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 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渝府发〔2008〕2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2008年2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我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1982 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用)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且在 2007年12月31日前年满16周岁以上人员(以下简称原征地农转非人员),适用本办法。
征地时已作就业安置,现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含已退休)的人员、安置就业的单位破产解体并进行了政策性安置补偿的人员、户籍关系已迁出市外人员、2007年12月31日前已死亡人员等,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不足75周岁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老龄人员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老龄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完清后,从2008年1月起,按我市现行的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以上的,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即年满70周岁的,每月增发50元;年满75周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下同)。
(三)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补贴部分除外,下同),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 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四条
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4050”人员每人按4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后,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5年的,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待遇:
养老待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1+继续缴费月数×1%)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在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年以上的,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其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15年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第五条
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为:缴费基数×费率(20%)×本人应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按2006我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的60%确定。
本人应缴费年限:年满16周岁不满17周岁的缴纳1年;年满17周岁不满18周岁的缴纳2年;年满18周岁不满19周岁的缴纳3年;年满19周岁不满20周岁的缴纳4年;男年满20周岁不满40周岁、女年满20周岁不满30周岁的缴纳5年;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缴纳10年。
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二)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第六条
2007年12月31日以前已参加了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二)“4050”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三)中青年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七条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具体办法如下:
(一)1982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20%,政府补贴80%。
(二)1995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35%,政府补贴65%。
(三)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45%,政府补贴55%。
(四)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50%,政府补贴50%。
第八条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以个人身份参加了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政府给予的社会保险补贴。
第九条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所需政府补贴的资金,由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共同承担,市级承担85%,区县(自治县)承担15%。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制定。
第十条
参加储蓄式养老保险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可自愿选择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自愿参加的,应终止储蓄式养老保险合同。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自愿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应在2009 日以前完成申报,逾期不再办理。
第十二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对“4050”人员要纳入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运用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就业。
第十三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信访、劳动保障、财政、国土房管、民政、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负责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审核认定,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第十四条
各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负责受理本社区内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申报、初审等工作。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原则上在原征地所在区县(自治县)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跨区县(自治县)居住的,可在现居住地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但仍由原征地区县(自治县)负责其参保资格的审核认定、参保手续办理以及承担应由区县(自治县)政府补贴的资金。
第十五条
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
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多方筹资,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将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管理。
第三条
2008年1月1日以后,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并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年满16周岁以上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不足75周岁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老龄人员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老龄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完清后,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的次月起,按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时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以上的,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即年满70周岁的,每月增发50元;年满75周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下同)。
(三)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4050”人员每人按4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后,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5年的,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待遇:
养老待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1+继续缴费月数×1%)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在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年以上的,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其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15年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第六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为:缴费基数×本市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本人应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按本办法实施时上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
本人应缴费年限:年满16周岁不满17周岁的补缴1年;年满17周岁不满18周岁的补缴2年;年满18周岁不满19周岁的补缴3年;年满19周岁不满20周岁的补缴4年;男年满20周岁不满40周岁、女年满20周岁不满30周岁的补缴5年;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补缴10年。
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二)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第七条
以上不同年龄段人员的缴费标准,今后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提高,通过国土行政管理部门调整征地补偿政策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
第八条
征地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统筹安排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安置补助费应用于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国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代缴。符合条件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纳入家庭收入项目计算。第九条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前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二)“4050”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三)中青年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十条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前已参加我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其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每2个月折算为1个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下同),并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4050”人员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中青年人员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十一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实施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积极引导、帮助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对“4050”人员要纳入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运用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就业。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工作。
各级国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资格条件的认定,以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代缴。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基金划拨和管理工作。
各级农业、民政、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等,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本办法与国家今后出台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佐龙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佐龙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4 文章录入:admin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干部老有所养,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村干部队伍,调动和发挥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促进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保障水平与我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村干部完全自愿参加并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坚持以村干部个人缴纳与镇.村补助相结合;坚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障农村村干部年老后基本生活。我镇村干部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县级统筹,由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负责养老保险金管理和兑付。
第三条全镇村(居)党支部书记(含副职),村民委员会主任(含副职)、村文书。依照本办法规定自愿参加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
第四条自愿参保的村干部,由镇人民政府按本办法一次性组织参保,以后的参保人从任职的次月起参保。
第五条农村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参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征缴规定执行。镇社会保障所负责本乡镇的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组织工作。
第二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缴纳
第六条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参保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镇,村补助、养老保险基金利息及其它补贴构成。第七条农村村干部的社会养老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采取趸缴方式,确定缴费金额。
本届内的“三职”干部于2007年7月份内一次性向县养老经办中心按个人70%、村20%、镇10% 的比例标准缴纳其中:参保人缴纳 元,镇补助 元,村补助干部 元。参保人缴纳的部份由镇一次性代收后和镇、村补助一次性划入县养老经办中心。
第八条参保人在首次参保或续保时愿意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可自愿选择缴费标准,多缴的部份全部由个人承担并全部计入个人帐户,镇、村不再补助。
第九条任期届满后继续连任的参保人,采取滚动续缴办法,在连任的第一年第一月内一次性缴纳,“三方”负担金额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执行。
第十条任期届满未连任但在以后又任职的参保人,亦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村干部因违纪违法而不再担任村干部且不愿意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扣除所有补助部分,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未经组织批准或未按规定程序自动离职的,所有补助部分按实际任职时间(按月计算)计算养老金待遇。离任后,如本人自愿续保的,可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参保人;男已满60周岁、女已满55周岁,可按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并从缴费的次月起按规定标准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
第三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养老保险待遇项目:养老金、丧葬补助费。第十四条参保人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并满缴费积累年数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一)养老金的领取标准根据缴费金额多少和缴费积累年限长短计算。
(二)领取养老金的保证期为10年。参保人领取养老金超过10年的,继续领取至其死亡当月止。
(三)参保人死亡后,以本人死亡时领取养老金标准为基数一次性发给6个月的丧葬补助费。
第十五条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领取年限不满10年死亡且保证期内个人缴费又有余额的,在个人缴费本息中扣除已领取的养老金后,剩余本息和镇.村补助本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按规定标准支付丧葬补助费后个人缴费部分仍有余额的,并入本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第十六条参保人未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前死亡的,将其个人缴费本息和镇.村补助本息一次性退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全部并入本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镇社会保障所负责全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并开展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
(二)负责审核全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及决算;
(三)负责监督全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支付、使用; 第十八条镇财政所承办全镇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编制全镇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决算;
(二)负责全镇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和基金管理;
(三)受理参保人的养老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缴费记录,核定和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四)编报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统计报表和分析;
(五)为参保人提供咨询服务;
(六)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十九条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缴费部分、镇及村补助部分分别记入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台帐和参保人《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手册》,《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给参保人,作为记录缴费和办理养老金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条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第二十一条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及参保人领取的养老金不计征税费。
第二十二条镇财政所定期公布基金营运情况,接受县劳动保障、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基金安全完整。第二十三条乡镇应当将每届参保人名单、参保日期、个人缴费情况、镇,村补助情况、享受养老金待遇等情况,在参保人任职后的三个月内在本镇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天。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金权益不得转让、抵押。参保人除死亡和本办法规定情况外不得退保。
第二十五条未参保的村干部,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镇村的补助。离任时按原处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所指村干部以外的其他农村村干部愿意按本办法规定参加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按本办法办理,所缴养老保险费由个人全部承担。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按本办法参加了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后,镇、村不再为其参加商业保险缴费,自愿参加商业保险的,全部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今后上级有新规定时,按其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