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恐龙兴衰的生态学成因探讨及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启示
摘要:
六、七千万年前的白垩世末期发生的中生代地球的统治者恐龙类的灭绝一直是古生物学及进化科学中一个极富争议性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恐龙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并综合恐龙时代前后环境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生物进化发展的趋势,对恐龙的兴衰进行了探讨,认为地球环境的变化降低了对恐龙的承载力、恐龙自身的生态特性对生存资源的过度需求、并超过了环境容量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这为当今人类全球王国世代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存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恐龙;兴衰;种群生物学;环境承载力;气候变化;生态学成因 六、七千万年前的白垩世末期是地球生命史中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中生代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生的情景已经不存在了。在中生代曾繁盛无比的许多动植物已失去了身影。这其中尤其以中生代地球的统治者—恐龙类(Dinosaurs)的灭绝最为引人注目。为什么这些庞然大物能统治地球一亿五千万年之久,而又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全部灭绝了呢?这向来是古生物学及进化科学中一个极富争议性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无疑为揭示这个学术之谜提供了认识问题的基本资料和视野。相形之下,较少有人从生物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任何物种的兴衰无非是外来的环境因素、生物自身的因素以及内外共同作用的生物生态学过程,物种的演替和兴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漫长的时期中,它的生存演化方式、适应演化策略以及演化速度和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密切联系的。在探讨物种的兴衰变化时,既要考虑生态环境对该物种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生态意识广泛提高的今天,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对于研究物种的产生、兴衰以及灭绝等进化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纵深地理解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必要的。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恐龙进化发展过程中生物生态学特征,并综合恐龙时代前后环境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生物进化发展的趋势,对恐龙的兴衰进行探讨。1 恐龙的演化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变化
恐龙是繁盛于中生代的一大类爬行动物。它以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和体型巨大而著称。恐龙起源于三叠世爬行动物双孔亚纲中的槽齿目。经过较长时间的辐射演化,恐龙类发展成为两个差别较大的目:鸟臀目(Ornisthischia)和蜥臀目(Saurischia)。蜥臀目包括兽脚亚目(Theropda)和蜥脚亚目(Sauropoda)两类。鸟臀目又可分为鸟脚亚目(Ornithopoda),剑龙亚目(Stegosauria),甲龙亚目(Ankylosaura)以及角龙亚目(Ceratosia)[1]。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属于三叠世中期。在南美洲巴西的圣玛丽亚地层和阿根廷的Ischigalasto地层中的早期恐龙个体都较小,而且特征分化并不明显,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鸟臀目和蜥臀目此时都已出现。北美的腔骨龙(Coelophsis)可作为此时蜥臀目的代表。腔骨龙长约1m多,体重不超过20kg,骨骼是空心的,其活动十分灵活。同时还有些相当特化的蜥臀类恐龙,强烈地表现出向侏罗世巨型类群发展的倾向,板龙(Plateosaurus)可为这一类型的代表,其体长超过7m,骨骼也变成实心的。而畸齿龙(Heterodontosaurus)是在三叠世中后期发现较早的鸟臀类恐龙。[1,2]
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恐龙的种类和分布逐步增加,进入了一个早期繁盛阶段。各个类型的恐龙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蜥臀目中的兽脚类有两个进化发展方向:一是保持着其祖先腔骨龙的大部分性质,始终保持较小体型。如小鸟龙属(Ornitholestes)以及一直生存到白垩世结束的鸵鸟龙(Ostrich-dinosaur).另一个是向大型食肉龙方向,这一发展趋势在侏罗世晚期白垩世早期达到了顶点。侏罗世的跃龙(Allosaurus)、早白垩世的巨龙(Gorgosaurus)和霸王龙(Tyrannosaurus)是其中杰出代表。在侏罗世出现的蜥脚类的雷龙(Brontosaurus)粱龙(Diplodocus)和腕龙(Brachiosaurus)也使蜥脚类的巨型化达到了一个极限。它们身长在20m以上,体重达30—80t。鸟臀类中最早繁盛的是侏罗世的剑龙类,棱齿龙类(Hypilopuodon)以及禽龙类(Iguanodon)。在整个侏罗世中它们的体型都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到了早白垩世出现了甲龙类以及可能是角龙类祖先的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类,同时剑龙类已出现较为明显的衰败,它们成了恐龙中最早灭绝的一大类。白垩世末期鸟臀类出现了两个较为繁盛的种类:鸭嘴龙(Hadrosaurs)及角龙类,它们一直生存到中生代结束[1-4]。
综观恐龙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恐龙整个演化都贯穿在巨型化 这样一条主线上。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生物的演化发展都不能孤立的进行。它需要从外界获得发展所需的物质支持,同时其发展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这个外界环境既包括无机理化环境,同时也包括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动植物所构成的生物环境。因此要对恐龙独特的进化趋势,进化机制以及突然消亡的原因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伴随着恐龙的发展整个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上着手。不少学者认为研究大灭绝前后生态环境的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是十分重要的[5]。
由于受到古生代末期冰川作用影响,早三叠世气候寒冷,到了中三叠世,气候变得比较温暖,但也是地球上最干燥的时期之一。晚三叠世由于受到潮湿季风的影响,整个气候趋于湿润[6]。在三叠世时,陆地植被主要以蕨类和裸子植物为主[7]。
到了侏罗世气候变得相当稳定,温度和湿度都只有微弱的波动,表现出全球性的温暖而湿润的气候[6]。在此时期裸子植物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高大的密林,并成为当时植被的主要构成者。这一点有众多的孢粉化石为证。如 黄嫔在新疆吐哈盆地中发现的侏罗世孢粉组合[8]以及尚玉珂在南极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发现的中侏罗世的孢粉组合[9]都表明了裸子植物是当时构建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植物类型。当时的动物世界亦是纷繁复杂,欣欣向荣。恐龙家族中的鸟臀类及蜥臀类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演化出众多的种类。另外恐龙的几个近亲鱼龙(Ichthyosaurs)鱿鳍龙(Plesiosaurs)以及翼手龙(Pterosaura)也极为繁盛。它们与恐龙一起占据了海,陆,空三界中最为广泛的生存空间[1]。
白垩世早期仍然是湿热气候[6],裸子植物依然兴盛,兽脚类,蜥脚类恐龙继续得到发展。到了白垩世中期,整个生态系统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兴起。有证据表明,最早的被子植物出现在白垩世早末期[10],但那时裸子植物仍占绝对优势[7]。中、晚白垩世是被子植物的重要发展时期,被子植物逐渐在植物界中取得优势[7]。王大宁,赵英娘在对江汉盆地白垩世—第三纪孢粉组合的研究,清楚的表明在白垩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层中裸子植物的花粉数量越来越少,而被子植物的则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晚白垩世的晚塞诺—达宁期被子植物花粉含量已超过了裸子植物[11]。与此同时,剑龙类已经灭绝,那些大型的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业已衰退,而一些鸟臀类恐龙如鸭嘴龙及角龙类则开始繁盛,这种繁盛一直持续到白垩世末期[1,2]。同时气候也不再那么温暖和湿润了,全球的气候均一性被打破,出现了类似现代的气候带 [6]。2 恐龙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影响
从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恐龙的演化发展,直至其灭绝,植物界中也发生了裸子植物的兴衰,被子植物对裸子植物的取代,以及随之所引发的生态环境的变迁。可以说这些变化与恐龙的灭绝必定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从恐龙的生态学特征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上来寻找。2.1 恐龙的生态特征
恐龙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生物,它以体型庞大而著名。虽然并非所有的恐龙都是庞然大物(如兽脚类的Compsognathus 及Ornitholestes体长不超过2m,体重在15kg以下[3])但是如果我们把体长超过10m,体重达数吨作为巨型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恐龙都属巨型之列 [1]。侏罗世晚期及白垩世早期,恐龙的巨大体型达到了顶点。绝大多数的巨型恐龙都生活在此时期。早白垩世的霸王龙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其体长十多米,重达数十吨。许多蜥脚类则是巨大恐龙最典型的代表。雷龙、梁龙、腕龙等身长达25—30m,体重可达30—80t。更有甚者,1986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震龙,据估计其体长约42.67m,体重超过100t[12]。
在中生代恐龙相当繁盛,经过长期的辐射演化,衍生出许多种类,几乎占领了生态系统内的绝大多数生存空间。近年来有专家统计了目前已经发现并命名的恐龙物种数。其中兽脚类有194属,258种;蜥脚类有111个属,165个种;鸟臀类有204个属,299个种。因为种种原因,仅有少数一些恐龙能形成化石并被人们发现,所以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恐龙物种数要远高于上述数目。据估计,整个中生代可能有五万个属五十万种恐龙生存过[13]。如此众多种类的恐龙广布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即使现在冰雪覆盖的极地也曾有过其身影[9,14]。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基本单位。所以很有必要关注一下恐龙的种群数量和密度。一些保存较好的恐龙化石群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湖北勋县发现的恐龙化石群,在2km2的范围之内已出土2000—3000枚恐龙蛋化石,未出土的尚难记数[15];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南部9120m3的砂岩中发现一恐龙巢地,有化石蛋300000个[16];P.Beland 和D.A.Russal在对北美阿尔伯特省恐龙公园的白垩世恐龙化石的研究中推算出该地区的恐龙种群密度:鸭嘴龙是51个/km2,甲龙类是15个/ km2,角龙类是28个/ km2,霸王龙是9个/ km2[17]。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相信,在中生代大部分时间恐龙的种群密度及数量都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恐龙是一种冷血动物;身体巨大,行动迟缓,代谢水平极低。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的。有研究表明,至少很大一部分恐龙具有内温调节机制[18]。最近在美国出土了有心脏结构的恐龙化石,通过对其心脏化石的研究,发现它具有与哺乳类一样的四心室结构。如此看来恐龙完全有可能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在对科罗拉多州的恐龙足迹资料的分析后P.Beland 和D.A.Russal推测:体重140kg的似鸟龙速度可达80km/h,11t重的鸭嘴龙时速可达27 km/h,霸王龙也有相应的速度[17]。他们指出恐龙有着与哺乳类一样高的代谢水平,大小相当的恐龙与现生哺乳类能耗相当。
另外恐龙具有群居生活特性,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它们有着明显的哺幼行为,这些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支持[19,20]。2.2 恐龙的生态影响
恐龙作为中生代最为繁盛的物种,对当时的生态系统必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系统内完成一定的生态功能,同时它也必须从系统中获取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其生存。恐龙亦如此。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为优势的物种,它对物质和能量的摄取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又会对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绝大多数恐龙都是庞然大物,那么要构建和维持如此一个巨型生命需要消耗多少物质和能量呢?这个数字很难精确得出。不过通过和现存最大陆生动物—大象的 比较,可以对此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现代大象一般身长3—4m,体重4—8t,一头成年雄性大象一天要消耗饲料130—260kg。大象的体重仅相当于中型恐龙。而最大型的恐龙,身长、体重在它十数倍以上,它们单个个体每天所消耗的生物量是相当惊人的。如前所述,大部分恐龙都具有内温调节机制,有着与哺乳动物相似或相近的代谢水平,并且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它们巨大的身体,这些都使每个个体处于较高的能耗水平。从整个种群水平来看,恐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其整体所需的物质能量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另外恐龙的社会结构和哺幼行为还需额外物质能量来支持。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并转化太阳能,供给系统中的其他生物。鸟臀类及蜥脚类几乎都是植食恐龙,属于一级消费者;兽脚类大都为肉食恐龙,它们可能是二级,三级,或更高级别的消费者。植食恐龙直接以植物为食,而肉食恐龙则取食当时的一些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原始哺乳类以及其它一些恐龙类。根据生态学中的林德曼营养级能量学说可知,每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只有十分之一能传递给它上一营养级。所以肉食恐龙虽不是体型最大的恐龙,但其间接消耗的植物无疑要比最大型的植食恐龙要多,而且其所处营养级越高,消耗植物就越多。由此可见恐龙要生存,必然要消费大量的植物,那么对植物如此巨大的消费肯定会对植物的生存发展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在中生代,裸子植物和少数蕨类(如 苏铁类,松柏类,银杏类,真蕨类)在植物界中占主导地位[7]。这些植物大都树体较高,枝繁叶茂,生物量很大。在早三叠世,最早的恐龙体型都比较小,数量也不是很多,所需植物量并不大,蓬勃发展的蕨类及裸子植物给它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能量来源。加之在三叠世早期两栖类的大衰退,留下了许多生态位的空缺。这样就给了早期恐龙一个相当优越的生存环境,恐龙便有可能向巨型化方向演化。直到侏罗世晚期白垩世早期那些巨大的蜥脚类及兽脚类恐龙出现,这种演化趋势才达到顶点。在此期间,随着恐龙个体的不断增大、种群的不断繁荣,它们对植物的采食量也不断增大。但是在早白垩世之前植物生产的生物量还是要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消耗量。在此时期所产生的大量煤和石油就是生产者形成的过多生物量在地层中形成的。所以说此时恐龙对植物的摄取并未对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产生过度的不利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生长,就如同羊群和牧场形成的放牧生态系统中,适当的放牧会增加牧场的产量。当那些巨型恐龙相继出现后,整个恐龙种群所需的物质能量总数继续生长,而生产者所产生的生物量并无多少增加。于是不得不增加了对植物的获取力度,这样它对整个植被的伤害也越来越严重。其实在侏罗世晚期,恐龙对植物的消耗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其中对裸子植物的伤害也相当严重了。但是由于当时裸子植物还处于一个顶盛时期,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如对当时气候的高度适应性,无有力竞争者等)裸子植物可以比较好的修复恐龙所造成的损伤,所以裸子植物在侏罗世时并未出现衰退迹象。正因为如此恐龙种群与植物才没有出现捕食者与猎物那种彼此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盛衰循环模式。也可以说在当时的一些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下,恐龙对植物所造成的破坏性的后果得到了缓冲,没有及时的反馈到系统之中。这就导致了系统内的信息传导的延迟,使得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负反馈机制没有及时得到建立。使得恐龙种群数目和个体大小达到了系统内环境资源最大允许量之后,又继续恶性增长,从而对植物产生了更加严重和不可恢复的伤害。一旦这种破坏性显示出来,就如多米诺效应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了。这时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负反馈机制已彻底失去了作用,而使系统完全失衡的正反馈机制开始起作用。于是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裸子植物大量衰退,能提供的生物量大大减少;食物网单一化,稳定性极低;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导极为异常。整个系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整个系统的失衡,使得原来系统所维持的环境也遭到完全的破坏。此时被子植物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进化潜力相当大,并借助裸子植物衰退所留下的巨大的生态位空白蓬勃发展,并以它为主要生产者逐步建立起新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新的系统环境。
在前面对恐龙生存时代的生态环境的叙述中,可以发现在白垩世中后期,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自三叠世中期以来最剧烈的变化[6]。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和寒冷,全球气候的相对均一性也被打破。这个气候急剧变化的时期正好是裸子植物大崩溃、被子植物蓬勃兴起的时期。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气候变化到底是造成植被变化的原因还是结果,恐龙的活动对整个植被的改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呢?我们知道对气候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太阳、地球的天体物理运动变化而引起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环流、洋流、地壳的漂移、地貌、冰川作用的变化而造成气候的变化,另一类是由于地面生物活动造成了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形成的气候的改变。前一类物理性因素的作用是明显的、巨大的、具有决定性的。而后一种生物性因素则相对要微弱、缓慢得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物理性因素是气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但生物性因素也决非可有可无,在某些特定时刻它也能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白垩世中后期,引起气候变化的物理性因素并无太大改变,与中生代其它时期一样,这些因子仅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波动频率也无二致,太阳辐射量没有多大变化[6],没有全球性的剧烈的冰川活动[6],地壳漂移率变化也不大。而这与当时全球气候表现出活跃、急剧的变化是不相称的。那么对于这时的气候变化生物性因素应该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至少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气候脱离原有平衡原初的直接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的生物生存状况的巨大变动引起温度、湿度、大气组分以及下垫面结构等气候决定因子的改变,导致了气候的改变;另一方面,生物生存状态的急剧的变化,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出现极大的异常,系统保持气候稳定和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大大降低。也可以说是恐龙活动引起了生态系统内部运转的紊乱,进而促使全球生物生存状态出现极大的改变和异常,这最终促成了气候大的变动,而气候的变化使得生态系统的混乱和异常更加严重,直至导致整个系统崩溃。3 灭绝的生态学成因探讨
任何物种的兴衰演化都是该物种与外界环境不断协调与冲突的结果。恐龙的灭绝同样是恐龙内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冲突不可协调的产物。根据前面所叙述的恐龙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点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我认为恐龙灭绝的生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环境可利用资源量与所需求资源量之间的矛盾
恐龙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环境对恐龙所需的生存资源的供给水平的降低。尤其是在白垩世中后期裸子植物的大衰退,使得恐龙最主要的、最适应的食物资源供给量大大降低了。此时虽有大量的被子植物蓬勃兴起,但是恐龙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度适应取食裸子植物的机制,使得大多数被子植物成为它不可利用的资源。于是整个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食物资源量与恐龙所需量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了。3.2 恐龙适应能力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如前所述恐龙的活动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到了白垩世中期已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而生存环境的恶化无疑会对恐龙的生存提出巨大的挑战。现在有许多研究都表明白垩世末生态环境的失衡所造成的地化循环的异常给恐龙的生理、生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赵资奎在对广东南雄白垩世末期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蛋壳的化学组成有异常[21]。某些微量元素富集,而某些合成蛋壳的必需物质又摄入不足,这样的蛋易碎,无法保证胚胎发育,大大降低了孵化率。李奎等对恐龙骨骼化石与其它脊椎动物骨骼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中发现:白垩世晚期恐龙骨骼中稀土、砷、钡、铀等元素含量奇高,而锌元素则不足[22]。这些微量元素的失衡必然会严重影响恐龙的生理、生殖和行为。
3.3 恐龙进化灵活度的丧失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
在中生代大部分时间内恐龙在是地球上的统治者,在它所生存的系统内有着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这样就出现了极度深入的辐射演化现象,产生许多高度特化的物种,这些物种能高度适应相应的特殊环境。正因如此,它们失去了适应弹性,丧失了自动调节和正确反应外界刺激的能力。在外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它们已无力抵抗或产生新的适应。
总的来说正是恐龙对物质能量的过度需求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使得恐龙的生命活动变得异常,而它进化潜力的丧失使得它无力对这种异常进行调节,最终导致了它的灭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恐龙自己导致了自己的灭绝。4 恐龙的灭绝对当代人类的启示
恐龙的时代早已远去,人类文明正日新月异。但是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和恐龙极其相似的过程。由于智力的高度发达,人类目前已经完全主宰了整个星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器官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延伸和扩展,使用和消耗的资源更多,对环境的影响力也更大。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物质占有的强烈欲望,都使得人类必须并一直在加大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力度,资源的利用事实上越来越没有节制。作为一个生物性的人,该物种“自然”适应能力不断降低,在人与其它生物的竞技中,人类要么消灭了该物种,要么从来都是失败者。自然淘汰的选择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小,事实上是不断增加自身的不利遗传负荷。人类社会也许已经到了一个危机关头。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无理智、无节制、破坏性地使用资源,恐龙的昨天可能就是人类的明天。参考文献(略)
资料来源:段昌群,杨雪清主编,2006.生态约束与生态支撑。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恐龙兴衰的生态学成因探讨及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启示
恐龙兴衰的生态学成因探讨及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启示(3-3)2007-06-24 17:48 恐龙兴衰的生态学成因探讨及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启示(3-3)灭绝的生态学成因探讨
任何物种的兴衰演化都是该物种与外界环境不断协调与冲突的结果。恐龙的灭绝同样是恐龙内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冲突不可协调的产物。根据前面所叙述的恐龙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点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我认为恐龙灭绝的生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环境可利用资源量与所需求资源量之间的矛盾
恐龙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环境对恐龙所需的生存资源的供给水平的降低。尤其是在白垩世中后期裸子植物的大衰退,使得恐龙最主要的、最适应的食物资源供给量大大降低了。此时虽有大量的被子植物蓬勃兴起,但是恐龙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度适应取食裸子植物的机制,使得大多数被子植物成为它不可利用的资源。于是整个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食物资源量与恐龙所需量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了。3.2 恐龙适应能力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如前所述恐龙的活动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到了白垩世中期已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而生存环境的恶化无疑会对恐龙的生存提出巨大的挑战。现在有许多研究都表明白垩世末生态环境的失衡所造成的地化循环的异常给恐龙的生理、生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赵资奎在对广东南雄白垩世末期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蛋壳的化学组成有异常[21]。某些微量元素富集,而某些合成蛋壳的必需物质又摄入不足,这样的蛋易碎,无法保证胚胎发育,大大降低了孵化率。李奎等对恐龙骨骼化石与其它脊椎动物骨骼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中发现:白垩世晚期恐龙骨骼中稀土、砷、钡、铀等元素含量奇高,而锌元素则不足[22]。这些微量元素的失衡必然会严重影响恐龙的生理、生殖和行为。
3.3 恐龙进化灵活度的丧失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
在中生代大部分时间内恐龙在是地球上的统治者,在它所生存的系统内有着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这样就出现了极度深入的辐射演化现象,产生许多高度特化的物种,这些物种能高度适应相应的特殊环境。正因如此,它们失去了适应弹性,丧失了自动调节和正确反应外界刺激的能力。在外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它们已无力抵抗或产生新的适应。
总的来说正是恐龙对物质能量的过度需求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使得恐龙的生命活动变得异常,而它进化潜力的丧失使得它无力对这种异常进行调节,最终导致了它的灭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恐龙自己导致了自己的灭绝。4 恐龙的灭绝对当代人类的启示
恐龙的时代早已远去,人类文明正日新月异。但是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和恐龙极其相似的过程。由于智力的高度发达,人类目前已经完全主宰了整个星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器官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延伸和扩展,使用和消耗的资源更多,对环境的影响力也更大。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物质占有的强烈欲望,都使得人类必须并一直在加大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力度,资源的利用事实上越来越没有节制。作为一个生物性的人,该物种“自然”适应能力不断降低,在人与其它生物的竞技中,人类要么消灭了该物种,要么从来都是失败者。自然淘汰的选择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小,事实上是不断增加自身的不利遗传负荷。人类社会也许已经到了一个危机关头。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无理智、无节制、破坏性地使用资源,恐龙的昨天可能就是人类的明天。
二零零四年十月
中国有一句古语,曰“米满人平,人满天平”。意思是说,人们用量具量米时,米满出来了,用板恐龙灭绝对人类的启示
刮去多出来的米。后面半句话,没有明确的解释,估计是难于定义“人满”二字;于是就有了我的一个联想。
当今科学一直在企图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天外来客说;所谓外星体撞击地球,发生大爆炸,造成恐龙灭绝。有火山爆发说;中国科学家发现由于火山爆发所喷发出的微量化学元素,通过动植物,进入恐龙体内,引起恐龙基因变异,导致恐龙灭绝。我则以为是“恐龙满,天平之”。这儿的“平”字,可以用《安娜·卡列妮娜》开首那句话来表达:“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恐龙是当时地球的霸主,无一物种可以和它抗衡,所以它横行天下。这同时也说明,恐龙是靠,在地球上,大举侵犯其它物种利益,才得以生存下来。于是哪个“天”的任何风吹草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任何物种的变化,都会关乎到恐龙的生存问题,或影响到它的健康。它是那样的大,那样的强,霸得那样宽广,以致它的存在,就意味着其它物种的灭亡。所以恐龙强大起来的过程,便注定了它自己将自己置于与“天”为敌的地位。地球上天天的变化,各种各样不时对其它弱小物种的影响,都会汇集到了一起,共同对付恐龙了,恐龙就是被它们这些个联合起来的共同力量打倒的。与恐龙同时代的那些个小物种,由于它们小,受到的影响也就小,它们的敌人也就少,所以它们相对地禁受住了大自然的各种演化作用,反而存活了下来。所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或者用老子的“柔能克刚”来说明。虽然我不是科学家,但我以为,科学如果只会就事论事,好多事情永远不会有个完。
我们人类的历史、人类在当今地球上的地位、以及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何其相象于当年的恐龙!人类自己的自残(战争和竞争)、是不是“天”在“平人”的一种方法呢?人类对自然界的“横行不法”,不是也在树立越来越多的敌人么?
中国的孔子就是为了人类能够“万岁、万岁、万万岁”,才提出了他的“和平主义”的儒家思想,这是一个身处的战争年代思想家对人类历史的反思与贡献。他希望人类不仅要与自己的同类讲“和”,而且还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讲“和”,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的和平,才可以“不会满”,而“和”了“天”的“平”。
其实只要人们摆脱过去的习惯思维,清楚孔子是一个思想家,而不仅是我们以为的道德家,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孔子是多么地伟大!
一般人总以为孔子提倡“孝”,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观念,是故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黑格尔也借此将中国的思想“半笔了之”(在那煌煌巨篇《哲学史讲演录》中,孔子连一个页面都不到。)为什么会如此呢?书中他给出的理由是:孔子是道德哲学家,由于没有思辩哲学,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其实“孝”的本质是为了“知本”,是要人知道感恩,所以中国文化,可以称为“知本文化”(这其实是思辩哲学的思辩哲学)。一个人只有知道感恩,才不会忘乎所以;一个人不忘乎所以,就会谦虚;一个谦虚的人,就会去学习;一个喜欢学习的人,就会懂得道理;一个懂道理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有可能是一个和平的社会。
现在中国的、世界的、学者也好、政治家也好、经济学家也好,都开始思考今天的中国,想知道原因,以其解决他们各自所需的问题。我以为,他们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孔子,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中国了;就像科学家解释恐龙的灭绝一样,肯定永远没个完。
第三篇:论贾环之性格成因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贾环之性格成因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摘 要]贾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人物。贾环不良性格的形成固然是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毒害,亦与不良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贾环不良性格的形成警示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既应注重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亦要防止偏爱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儿童的心理引导。
[关键词]贾环;性格;教育环境;偏爱
贾环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作者对他惜墨如金,大部分读者对他的印象往往只停留在“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八个字上。红学家们似乎也不喜欢这一角色,评论既少且多为贬低,少有同情之语。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他“地位卑下,知能低劣,而贪欲和野心却是极其强烈的”。除了几个重要片段外,贾环在全书中完全起到陪衬的作用。他的卑贱衬托出贾宝玉的尊贵;他的邪恶衬托出贾宝玉的正义;他的懦弱衬托出贾宝玉的坚毅。但贾环除了担任这么一个小丑角色的作用,难道一点研究价值都没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在阅读《红楼梦》时,即对这个人物有一定的关注。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十二三岁天真烂漫的孩子,贾环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一步步蜕化成一个阴险狠毒的下流胚子的呢?
一、贾环性格的成因
贾环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是探春的胞弟,与贾宝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更是丫鬟小厮们眼中的“三爷”。全书中关于他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十回与莺儿掷骰子玩钱,因接连输了几盘有些心急便耍赖讹钱;第二十二回元宵节元妃自制灯谜给诸姐弟猜,只贾环和迎春没有猜中,而且他的灯谜也被驳回;第二十三回以贾政之眼观迥然相异的两个儿子;第二十四回贾环和贾兰同去探望生病的贾赦,却只受到了邢夫人的“冷板凳”待遇,与早去的宝玉所受的殷勤亲热呈鲜明对比;第二十五回奉王夫人之命抄写金刚咒唪诵的贾环因宝玉对彩霞的态度触了他的底线,心中所积的怨恨一并迸发,便故意将那油汪汪的蜡灯推翻欲烫瞎宝玉的眼睛;第三十三回故意在贾政面前陷害宝玉,将金钏儿的死完全推赖给宝玉,而正在气头上的贾政不顾青红皂白差点将宝玉打死;第六十回贾环向宝玉讨蔷薇硝却被芳官掉换成了茉莉粉,继而引出赵姨娘大闹怡红院这一闹剧。第六十二回宝玉替彩云认了为贾环而偷的茯苓霜,得来的却是贾环的猜忌与怨恨。通过这些章节,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我们不难分析出贾环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1、封建宗法制的摧残
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父权在家庭中统治地位的确立,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分别嫡庶,更甚者,把所有的儿子划分为“嫡”和“庶”两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类来规定财产爵位继承的秩序。宗法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就是由正妻所生的长子,而我们的主人公贾环就是宗法制最直接的受害者。在宗法制度的约束和迫害下,贾环迸出了心底的绝望和愤懑:“我拿什么比宝玉?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第二十回)这句话绝不仅仅是因为莺儿的一句数落而发泄出来的,而是他对命运不公的反叛和控诉!作为堂堂贾政二子的“三爷”,别说在贾府正经主子那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平等待遇,就连底下的丫鬟仆从们也从没把他当做主子对待过,处处取笑、捉弄他,好似他天生就是个小丑的角色。难道说庶出就要遭人歧视吗?对!因为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他们懂得看主子的脸色,懂得对既得利益的衡量与取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看似最和蔼可亲的贾母甚至从来没有和这个孙子说过一句话,无形中那些善于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体面眼”就掂量出了贾环在贾府地位的轻重,自然而然地疏贾环而亲宝玉了。而贾环名义上的母亲王夫人非但不曾真心关怀过他,更是当着赵姨娘的面骂他是“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再看看王熙凤对贾环的评语:“环儿更是个撩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她还当面骂过贾环“没气性”,认为他“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第二十回)。从小便在屈辱的夹缝中生存,在众人的喧嚣中感受冷漠与孤寂,在矛盾与痛苦的漩涡中艰难挣扎,再坚强的心灵也会被欲望的恶魔吞噬殆尽,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地位和待遇的差距,贾环的性格逐渐扭曲,渐渐地走上了不归路。
2、赵姨娘的不良引导
除了宗法制度下大家族对他心灵的摧残,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下贾环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对他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与安分守己的周姨娘相比,“阴微鄙贱”的赵姨娘在贾府中是个不招人待见的主儿。在自己亲生女儿探春眼中,她是“糊涂”“忒昏聩的不像了”(二十七回),五十五回中平儿也评价她道:“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两”。在“母以子贵”的封建社会,赵姨娘的嚣张跋扈、兴风作浪源于不甘心受欺凌压制而作出的反抗,她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贾环身上。但遗憾的是,品行不正的她非但不能对贾环的成长起到正确的言传身教作用,她教育贾环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方式也欠妥当。例如二十回贾环输钱回来,赵姨娘劈头就问“又是哪里垫了踹窝来了?”除了谩骂嫌恶,她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个母亲应有的关怀和慰藉。蔷薇硝事件中,她又怂恿贾环用极端的方式去闹事:“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在如此无能又阴险,粗鄙又恶毒的母亲的“栽培”下,贾环奸猾的嘴脸和阴暗的心理与其母如出一辙,因为赵姨娘向他灌输的就是一种以邪恶对不平的思想。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作为一家之长的贾政似乎也没有很正面的家庭教育观,动辄训斥打骂,他所奉行的不过是一种无爱的教育观。所以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长久地积淀下来后,仇恨的种子便在贾环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3、自身的劣根性
单看外表,贾环连一点公子哥风度气质也没有,在“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的贾宝玉的对比下,在父亲眼中他竟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而且也不像一般十二三岁天真烂漫的孩子,举手投足间折射出的全是轻狂顽劣、吝啬小气、乖张轻浮。面对不平等待遇,贾环甚至从未想过采取其他正面磊落的方式来改变现状,他只是处心积虑伺机报复,一一铲除自己讨厌和对自己不利的人。元宵灯谜事件说明他的低能,输钱耍赖说明他的吝啬,两次报复说明他的阴险,茯苓霜事件说明他的猜疑,当彩霞被凤姐说与旺儿为妻时贾环的羞于开口和不甚在意则说明了他的无情(第七十二回),怪不得一一二回赵姨娘中邪发疯病,当大家探完病起身将走时,贾环“急忙道:‘我也在这里吗?’”,这看似无心的一问突出表现了他的不孝与冷漠,可以说贾环的性格成因与其骨子里的低智能与劣根性有主要关系。其次贾环的心理受挫耐挫能力低,面对不平待遇他只是积郁于心,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全书中唯一一个真心实意对他的就只有丫鬟彩云了,但主子毕竟是主子,奴才不得逾越半步,所以贾环心中的郁结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排解,只能采取极端方式了。如果仔细研读原著,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贾环是有着极强的自尊的,当疑心彩霞和宝玉好上了之后把她偷给他的东西都退还回去了,还有前两次的蓄意报复,无不表现贾环强烈的自尊心。但是这样的自尊在一次次的被践踏之后便消磨成了自卑,转而成嫉妒成恨了。在畸形心理的驱使下,贾环选择了恶意的报复行动,手段之狠毒,让人生畏。
二、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庭社会环境,是指由家庭居住区域所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环境。教育家卡尔曾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在此撒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在此撒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从而影响他的命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强调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迈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在家庭中对父母的言行耳濡目染,所以家庭对孩子的操行品德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古代便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姨娘从来不曾关心过贾环的家庭教育环境。主子没有主子的威严,竟下贱到和丫头婆子们一般见识,还不知羞耻地和她们打闹起来,我们不难想象如此一个粗鄙恶劣的母亲会教导出怎样的劣子来。狠心歹毒如赵氏,而且她也不曾询问过贾环在学堂里的学习情况,甚至不曾有过一声嘘寒问暖。贾环阴险报复的性格除天生劣根性外,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赵姨娘不良影响而形成的。虚伪如贾政,作为封建传统的卫道士,贾政的家教实在让人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不敢恭维,面对贾环的告状他更是偏听偏信,不加以确实就将宝玉往死里打,所幸后来宝玉没事。自己管教不严岂可不责?
那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如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和自尊,俯下身来真正关注、倾听孩子的话语,不能当孩子的发展与目标发生偏差时就冷言冷语,过度批评。贾环作为赵姨娘摆脱低下地位的棋子却老让她失望,所以经常破口而出的冷嘲热讽大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更加自卑,性格暴躁,内心充满了攻击性。其次父母应该自身品德优良,以身作则,对孩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效果。如第七十五回中秋夜作诗便是很好的一例,“贾政看了,亦觉罕异”而贾赦看过之后对他大大赞赏了一番,更加刺激了他不甘落后的进取心,七十八回贾兰贾环与贾宝玉三人同作“姽婳将军诗”就是很好的证明。最后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打”或许能够让孩子在威压之下立即认错、服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的引导、娓娓道来的教诲以及对行为的强化训练,则更能使孩子于点滴之中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身的习惯。皮肉之苦只能给孩子消极被动的警醒,而感悟教育则可以打动孩子的心灵。
当代社会未成年犯罪比例越来越高,除了社会学校的因素外,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缺乏家庭关爱,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学习和生活,家庭暴力,家庭结构不完整等等原因都对孩子的性格成因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耐挫能力差,对自身具有较低的自我概念意识,随即逐渐脱离正常同龄人的队伍,养成孤僻、厌世、抑郁、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拥有这样性格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再受到社会上不良人群和不健康思想的诱引,一旦走上歪路便无法回头。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初始认识教育,因此应采取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融洽的关系。易言之,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
2、教师和父母亲应警惕偏爱现象的发生
偏爱,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贾环为什么会挟私报复、恶意中伤宝玉,处处想置他于死地?关键原因就是他受到了那些势利眼的不公正待遇。同是贾政亲生儿子,贾母亲孙子,为什么处处受挤兑受压制的总是我?古往今来,偏爱现象一直存在,家庭中表现为多子女的父母对某一个孩子特别偏心,而其往往表现为对人不对事;学校中表现为教师偏爱某个特别突出的学生,并通常给予更多的关注。
即使是在文明社会的当下,在多生子女家庭中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思想闭塞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及其严重,不管儿子品性如何,父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母长辈们总是尽所能地疼爱他们而剥夺了家中其他女孩的一些权利和爱。一直以来社会上还有“疼头生,惯老小”的说法,一些听话、乖巧、能干、漂亮的孩子格外受到父母喜欢,甚至宠爱。比如衔玉而生的宝玉,排除由正室王夫人所生这个原因,贾府上上下下众星捧月般地捧着他的主要原因便是他的通灵宝玉,他的“神彩飘逸”让每一个人见之难以忘怀,当然个个都偏爱他了;还有的家庭里,夫妻各偏爱一个孩子,造成夫妻不和,儿女矛盾重重。那么家长要如何克服偏心、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防止像贾环这样因不公平待遇而生恨复仇的悲剧发生呢?首先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父母爱儿女是一种天性,爱子之心是无可指责的。在感情上对子女或某个子女的偏爱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对子女的教育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求得对某件事情的客观评价。其次是要知道什么是疼爱孩子,要让他在风雨中接受锻炼而非采取溺爱与偏爱的方法。最后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热爱所有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处于弱势的孩子。例如对残疾孩子、调皮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要注意公正对待他们,不要抱有成见,要鼓励孩子的上进心。贾环就属于弱势群体一员,他的心灵比一般孩子都脆弱,但是赵姨娘贾政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贾环需要的是更多的爱,由心而发的真挚的爱,而非打骂和漠不关心。
同样的,在课堂中教师的偏爱则成了教学公平的绊脚石,对一个孩子表示些微的偏爱.而对另一位稍有冷落,这立即就会被后一个孩子觉察出来,并引起憎恨。产生教师偏爱现象的原因有几点:一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未得到改观,似乎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好出路,而学生成绩也成了评判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标准。所以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而根据成绩的高低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对好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而冷落差生。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有些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抵挡不了“人情风”“送礼风”的侵蚀,偏离了师德规范,淡忘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追求功利和实惠对“特殊学生”给予特殊关照,变因“材”施教为因“财”施教。其实这种偏爱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嫡庶之分”呢?就因为家里比一般学生更富裕更有关系而获得教师更多的青睐,正如宝玉,就因为他的出身比贾环好,就因为贾环根不正苗不红所以每每得看人脸色行事,所受的待遇与宝玉简直是天壤之别。这里需要重视的是,一些缺乏关爱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从冷漠厌倦到沮丧消沉,自暴自弃。而改变此种现状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坚持有教无类,提高教师素质,坚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摒除私心杂念,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通常学生会特别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评价的公正性,对待犯错的学生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每一朵花都有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其绽放的机会,不要像贾环一样,还未绽放就凋谢了,批评也要从正确角度入手,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耐心地鼓励,防止他走上歪路。真正做到平等,不偏袒,不偏爱,是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3、应注重心理上的疏导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需要呵护、肯定、鼓励的时期。贾环作为一个还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其心智和情感还有待发展,面对大家族施加的威力和背负着庶出的压力,贾环性格的扭曲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心理素质低下和不当的排解方法。所以,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重要场所,校园生活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和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和动摇性的阶段,也是他们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和多发期。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还担负着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心理教育与监控机制,制定计划,定期总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排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而教师也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认真观察,热心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尽早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见到老师就害怕,更别说交流了,这当中不仅有学生自身原因,老师当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融入到学生中去,放下老师的架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待一些“问题学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不要太激进,及时鼓励和表扬,让他们重拾信心。因为心理教育应从尊重和理解做起。
每个青少年的心理都有一个“自在”的发展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自我心理引导和修养的指导。如培养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自我调节和排解心理问题,用热情的心态对待生活,用上进的心理对待生活,用信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事,以自信不自傲的态度对待自己。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我想,如果贾环能够懂得对自我心理进行引导就不会活得那么累了。从古到今,也有很多类似的反例。最著名的就是孟尝君田文了,他为贱妾所出,而且生于妨忌父母的五月五日,可以说他的处境比贾环还要悲惨,但是他并没有像贾环那样妄自菲薄,自怨自艾,而是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识和见解在四十余兄弟中脱颖而出,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所以我们要培养乐观豁达的态度,拥有宽广的胸怀,学会生存,学会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做人,学会共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的“自我”。同时要尊重自我价值,因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学会客观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贾环为什么要陷害宝玉呢?因为他把宝玉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在残酷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如果不能铲除异己,那么就只得自己走向毁灭。自我价值感的提高需要在平等竞争中才能得到其升华。如“自我接受法”“自我调节法”都可以用来指导学生提高自我价值和心理修养。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一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显然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所以我们目前的教育应不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修养,养成良好的合乎时代的心理素质,才不会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
贾环虽然只是个存在过去的虚构的非典型性人物,但是他的存在给我们以无限的警示和借鉴。古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引贾环以为鉴,得启示以免重蹈覆辙正是笔者撰文之用意所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张弛.红楼梦中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4]王汇娟.《红楼梦》中贾环形象的重新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5]高连旺.论贾环的悲剧[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6]陈蕾.教师偏爱:课堂教学公平的绊脚石[J].教书育人,2006(11)
[7]戴志敏.德育与行育——早期家教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支点[J].教科文汇,2009(05)
[8]张克林.锻炼学生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才智,2009(15)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毛泽东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什么,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因而大学生学好实事求是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我们应从中受到启示,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一态度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并在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而这一理论在我们大学生中,也是会起一定积极作用的。我认为“实事求是”即求真务实,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更进一步的积极作用是,“实事求是”能使我们大学生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团结,对实现理想越加信心!所以,实事求是与大学生是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精神。
1.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一实际。因为在当代大学生涯中,大学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那么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里,怎样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呢?我认为,首先在学习上得实事求是。上课的时候,求真务实,该专心听课的时候就要集中精神,这样你才能学有所成,才能知道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同时,在老师所提出的你所不懂得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地去提出疑问。实事求是,把问题真实地解决开来。另外,作业也要“实事求是”,作业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的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是抄袭的作业,那绝对谈不上实事求是!我们在大学应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大学学习的意义。
2.理论联系实际
这个概念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一些基础性的作用。在实践中,就应该果断,看准了,就要大胆的去尝试和闯荡。我们要看准问题和正确地总结、积累经验,还必须要有科学地理论指导,对于问题的判断应从实际真实作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一切要客观地评价,包括评价自己也要联系实际情况。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这一概念中,我们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当旧理论中与新理论之间产生矛盾时,就要敢于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剪裁为新的理论,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发展。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受到启示:平时我们对新事物吸收的同时,要理性地思考一下,这里是否真的正确,是否合时代的发展。世界要变革,一切不好的都要改革,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国家发展得更美好!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的事业,进而地解决温饱问题,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人们的明天更美好!
4.结语
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的性格,同时也是青年生气勃勃时期,我们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肩上扛着的历史责任是光荣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学生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在学校期间,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有益的资源来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巩固学业的基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目标。我们在大学这一个大舞台上,应展开全面的学习,各方面都应有所了解,积极地参与学院的各项力所能及的活动,用知识来巩固自己、武装自己,从中要多吸取教训,大方面的积累更多的经验,等到步入社会工作以后,在各自承担的角色和岗位上刻苦锻炼、积极培养兴趣爱好、顽强地拼搏,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样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学习“实事求是”,对我们美好理想的设想和追求具有永恒的价值。我相信,我们大学生只要领悟了这一真谛,我们祖国的伟大理想将会实现,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五四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五四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1919年5月4日,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掀起了一场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当代青年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最终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这些已经过去95年了,五四运动本身早已成为了历史。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既然国家的宏观形势已经改变,那么我们就不能死守着95年前的斗争方式去表达爱国情感。但纵观当今青年,却造就了“非主流”,“啃老族”、“月光族”等鲜明特征的当代青年,一些爱国和民族主义者的青年渐行渐远,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是挥霍着时间,虚度年华。谈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最多的是对现实的困惑,迷茫,空虚。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而当谈到关于爱国的时候,多数人的反应则是冷漠淡薄,更不用谈关心国家命运,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我认为这是社会环境与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的原因,与当时五四时期的社会现状相比,当今社会,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往往就考虑自身的利益,仅仅关注自身发展这个“小我”,忘记了关注社会这个“大我”。而大学生所最关心的问题也就局限为自身的基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实现。学生只是社会的软弱阶层,作为一个阶级其自身不仅在政治上是软弱无能的,而且也缺乏社会的或经济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但为什么青年越来越少?历史浩浩荡荡,然而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心灵状态却固执地停留在原处,没能走出悲愤而迷茫的荒漠。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五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首先应把五四精神融入自身的发展中,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改变单纯接受性的学习习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的精神回顾,承担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不要出现信仰迷茫,要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应认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当代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该抓住现在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掌握各种技能,而我们作为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强而努力学习。其次,要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爱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最后,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积极热心与于国家的大事,提高自己的民族责任心。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不能抱有麻木的心态,应学习五四青年的爱憎分明的精神状态,进行科学批判。我们在面对有些事件时,要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应该具有大国心态,应当具有宽广发展的眼光。因此我们应当在不忘历史的基础上爱国,分清哪些是国外对我国的敌视,哪些是我们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陋习。用真才实学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才是爱国主义在当代学生中的体现,更是五四运动精神在当代环境下的宗旨。五四运动事件本身已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对五四运动精神的而理解与实践!去其形式,保留本质!那就是五四运动留给我们当代人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