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前作文梳理
高考前作文范文梳理
深阅读之美(辩证体现深刻)
• • •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晕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快了,凌乱的不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应该守住内心的深度,坚持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用得妙),但面对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不住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轻松简单、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一次眼睛的旅游,在融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辩证性,不完全否认浅阅读)
深阅读似香茗需要细细品尝,常常让我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捧一卷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那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近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阅读的深,让我们获得更多,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夏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怨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收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停(分论点并列式)
攀登一座高峰,若只想着前进,那么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停留一会,休息一会,便会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前进。懂得适时停留,才能更好地向前。
停是一种保全自我的智慧。在不利的主客观条件下,许褚式的赤膊硬拼是弱智的,鲁迅的主张是‚停止肉搏,挖好坑道‛。挖坑道何为?先‚全身‛也。身之不存,何能‚灭敌‛?当年,范蠡身居高位,却辞官回乡;经商之后,家财万贯,却又千金散尽。在常人看来,这多么愚蠢,但历史已向世人证明: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范蠡懂得停,深谙适可而止、物极必反之道,也正是他的这种大智慧使得他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如果他只知道进,恐怕早已命丧黄泉了。
停是一种休养生息的智慧。只有懂得停,方能为发展积蓄力量。当人们毫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之时,伴随着客观的经济效益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危机,资源短缺,污水泛滥,温室效应……危机接踵而来,终于有人呼吁:停止‚杀鸡取卵‛似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经济首先应该追求‚好‛,而不是‚快‛。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明智的停,它‚明‛在低排放、低能耗,‚智‛在可持续发展。但说到并不等于做到,真正的停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停是一种伺机再进的智慧。人生道路充满着曲折,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在前面等着你。有些人懂得停而求进,最终渡过难关;而有些人只是望而却步,彻底地停在那里,那也注定失败。这就需要学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明智地停。既懂得适时而停,又懂得适时再进,这才是大智慧。而一味地停那是愚昧、保守、懒惰。一场90分钟的球赛总得看两三个小时才会结束,为何?因为有停顿。有了停顿,才能更好地部署战略,更好地调遣球员,更好地组织进攻。一支只懂得一味进攻的球队是无法获胜的,他缺了停的智慧。球如此,人生、社会亦是如此。
其实,人生、社会是一个迷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迷宫,只有不断地前进,受阻,停步,回头,再前进……才有可能走出迷宫。只知进而不懂得停,只会永远滞留在迷宫中,无路可走。
(论证很严密,三个分论点层层推进)
英雄何需磨剑锋,手握实力势自强
(思路明晰,材料丰富)
怯牛磨角,徒有几分寒光;雄狮不语,却有利爪称王。
若是真英雄,何需一剑青锋壮声势?实力,才是直刺敌人咽喉的杀招。
真绝色向来不是徒有其表。
西施浣纱的风姿仿佛还在清水碧波间荡漾,越王勾践的三千越甲却早已穿透了吴国的霞光;貂蝉舞袖的妖娆似乎犹在三国烟沙中飘摇,吕布手中的凛然长枪却早就将董卓的时代掀倒;昭君长歌的婉约仿佛还在重重宫阙里回响,匈奴出征的号角却已被送嫁的红妆逼退。美人绝色,绝不只是一副倾倒众生的皮囊。那一寸温柔的眼波里是无人能匹敌的勇气与胆量,那一寸柔弱的肩膀撑起的是家国天下,是民族的荣光。谁曾想那幽居深宫的妇人能一统河山,成就上接贞观、下起开元的一代盛世?武则天的容颜也许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枯萎,但她英勇的豪情与机智却与世长存。真才子绝非成于华而不实。
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从汉朝大殿职场到如今,那华美的辞藻却只不过是其才华的冰山一角。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字从盛唐流淌到如今,那锦绣的华章掩不住他倡导古文运动的贡献,谁说才子只会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们从中积淀的是千百年的文人风骨,他们眼中追求的是国泰民安、壮大天朝。范仲淹弃军从文,几十年沙场的风霜苦雨淋不透他勇气装点的铠甲,浇不灭他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杜甫仕途屡遭坎坷,‚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苦闷抹不去他心头那忧国忧民的忧愁情思,泯不了他振臂一呼写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大胸怀。矫饰堆砌的辞藻或许会在滚滚红尘里腐蚀成灰,但一代才子的不屈傲骨与征战杀伐的胆量则承载了千年的荣耀。真英雄从来不会虚张声势。
就如同拥有利爪尖牙的雄狮不会炫耀自己,真正的英雄又何需磨一柄寒光闪闪的宝剑来壮声势、假虎威呢?
几十年前,朝鲜战争中那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的战场上,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在武器落后、弹药补给困难、运输主要靠骡马和人力的情况下,击退了拥有飞机、坦克的美军,帮助了朝鲜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守住了中国的一道屏障。曾经剑光凛冽的武器可能会在时间的淘洗下生锈,但真英雄的白骨却不会被尘埃掩盖。
美色绝人,不如担一肩家国天下;才子风流,不如书一世宏伟功业;英雄在世,何需磨剑耍青锋?手握实力,我自血战昆仑,苍龙入海去换河清海晏。
见证(贯通古今,针对性强)
2009年山东高考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生中我们要见证很多事情,欢乐、悲伤、人世变迁,历史变革〃〃〃〃〃〃因此我们要懂得见证,学会见证,感悟见证!在一次次见证中积累经验,升华心灵。
见证,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见证,是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见证,是鲁迅笔下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见证是用心来看清事物,是一种使人铭记在心的‚看‛。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见证了盛唐繁华的景象,也见证了朝廷黑暗的现实。他放荡不羁,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绝。他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豪迈与潇洒。他将见证的一切铭记在心,深深地思索着自己的人生,终于,他放下包袱,放下了官场名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五岳巡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和他齐名的杜甫,见证了唐朝的衰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激起了他无限的哀愁,他的心胸博大,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见证,他的忧国忧民令我们崇敬。他用自己的心去见证社会变迁,又用见证来书写晚唐的凄惨。
历史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古人的见证令我们受益匪浅。划过历史的长河,见证当前发生的事会更有意义。
当特大洪水来临时,我们见证了解放军的英勇,我们见证了农民工的奋斗;当雪灾、地震发生时,我们见证了领导人的沉着冷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拼搏。
2008年8月8日,我们见证了盛大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足以令每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
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演员与演员之间语言、心灵的沟通建起了一架隐形的桥梁。当中国代表团走进会场,我们听到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看到的是人们眼中满含激动的泪水。在赛场上,我们见证的是运动员顽强拼搏的勇气,见证的是他们永不言弃的霸气。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缓缓升起的时刻,见证了一次又一次运动员努力过后露出的甜美笑容。
我们不会忘记李杜见证后所做的选择,不会忘记他们见证后走的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更不会忘记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会见证每一个历史性时刻。见证是记忆的凝聚,是心灵的观察。我们在见证人生的悲喜中感悟人生,我们在见证历史的变迁中体味改变。一生中我们会见证很多事情,让我们做好见证人,见证自我的发展,见证群体的进步,见证祖国的腾飞!
懂得见证,学会见证,感悟见证!
做好自己,成功可取(紧扣一点,发散其它)
红松挺拔,雪松坚韧,各具品格;牡丹妖娆,莲花清逸,各有风韵;青山沉稳,绿水灵动,各展其姿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各以其道。池莉说:‚人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有多少聪明人,一生都没有做好一件事。‛的确,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蛮干,怎能发展,又何谈成功!
我要选择怎样的道路才能通往成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的思绪与脚步一样忙乱,谁也不想做无用功。于是,我决定向那些我敬仰的成功者去询问真谛,临刑前,智者给我一个锦囊,说:走向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但一定要等到自己探索之后才能打开,我将信将疑地怀揣锦囊,踏上了寻访之路。
回望三国,群雄逐鹿,群雄之首,当属曹操。我问他道:‚你在各方面都优秀吗?你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却能独领风骚,何也?‛‚吾任天下 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智皆为我所用。而我最大的才能就是知人善用。准确定位,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可统率千军,天下归心。
我顿悟了,通向成功的路就是做好自己。
梦回大唐,百花齐放,盛世奇才,首推李白。我问他道:‚你,从一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纵深走去,个性张扬,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你的人生秘诀也是做好自己吗?‛他笑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做好自己,走适和自己的路,不仅能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顿悟了,通向快乐的路也是最好自己。
思接民国,战火纷飞,世事变幻,于右任老人却泰然处之。我问他道:‚你快乐、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指一指客厅的条幅:‚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笑答:‚假如一个人总在不适合自己的方面苦费心机,到头来也还是一事无成。人生有限,不如意事常八九,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常想一二,就是你要懂得扬长避短。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但前提是看准自己擅长的‘一二’是什么。‛细想此句,真乃至理名言,决定一个人功业大小,并非其缺点,而是其特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恰当的定位才能事半功倍。
我醒悟了,避开失败的路同样是做好自己。爱迪生关于获得成功的名言被人多方引用,但许多人只看到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却忽略了后面的要有百分之一的天分,于是乎,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课班铺天盖地,压得莘莘学子喘不过气来,这真是俗语‚赶鸭子上架‛的生动写照,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挥洒汗水是一种资源浪费。一切都应从实际出发,像野鸭强求兔子游泳那种做法,其后果怎么比得上因材施教那样高效呢!
打开锦囊,上书八个字:‚做好自己,成功可取。‛我惊讶于智者怎么知晓我最终的答案,他笑道:‚因为做好自己正是获取成功的真谛!‚
让眼睛看见朴素(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陈鲁峰)
(立意深刻,现实性强)
眼睛不仅是人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还是心灵的窗户。要让眼睛看见朴素,那首先得叫心灵看见朴素,叫心灵亲近朴素,叫心灵拥有朴素。不是吗?
有的人,他们的眼睛是向上看的,看上级领导的眼色,看达官贵人的神情与脸色,看能够提拔自己的人的一举一动;他们看不到朴素,看不到朴实,看不到下层的苦乐年华。也许他们能够‚风光‛一辈子,也许他们能够‚荣华‛一生一世,但他们心灵的眼睛早已瞎掉,无法享受让眼睛看见朴素的美妙感觉与体验了,他们真是白活了一生一世啊!
其实,让眼睛看见朴素就是让眼睛往下看,就是让你的心灵要拥有悲悯的情怀、菩萨的心肠与人性的光辉。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个让眼睛看见朴素的人。晚年的他时常陷入痛苦之中,因为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农奴的悲戚的生存状况。以致他在路上看到一个比他穿的破烂的人时,他就伤感不已,总是扪胸自问,为啥别人比自己活得那么窘迫呢?于是,他把作品的版税捐出来了,把自己农庄的田地献出来了,用自己的钱开办学校,让农奴的子弟免费入学……甚至在他病死的小火车站里,他还一味指责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世界上有病苦的人千千万万,为什么你们只来看我一个人?
因此,我们今天提起列夫〃托尔斯泰,除了为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所深深震撼外,还深深为他这种晚年的思想光辉所感染。是啊,一个人能够写出如此煌煌巨著已是难能可贵,还能让眼睛始终看见朴素的世界、朴素的农奴、朴素的人间苦难,并为之好不迟疑地加以改造与抗争这个不平等的世间,列夫〃托尔斯泰的确是俄罗斯的一面镜子,的确是世界的良心啊!
行走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若你肯施舍给乞讨的人十元钱,让他吃上一顿饱饭,那你肯 定是让你的眼睛看见了朴素;与亲朋好友聚餐后,若你愿意把剩余的饭餐打包,冰冻留存明天再吃,那你肯定是让你的眼睛看见了朴素;拒绝高档品牌衣帽的诱惑,心甘情愿穿一双北京老布鞋,让自己脱离物语的羁绊而身轻如燕地行走,那你肯定是让你的眼睛看见了朴素……
记得苏轼与佛印之间的一段对话,苏轼戏谑说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滩粪;而佛印则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尊佛。苏轼高兴不已。而苏小妹则说,谁心里有什么,谁的眼里就会看见什么。闻斯言,苏轼惭愧不已!这当然只是一段轶闻,不值得相信;但谁心里装满了朴素,肯定谁的眼里就会看见朴素,却一定是颠扑不破的真谛!
月如邮戳天地远,让心如月清!滚滚红尘中,让眼睛看见朴素吧,让你的心灵少一点对于物质不满足的抱怨吧,多一些对于朴素情怀的追求吧!
低调的力量
上品的瓷器收敛温厚,可它总以这低调的高贵将世界的眼光摇撼;成熟的麦子弯腰低垂,就是它这低调的蓄积将春天的大地引爆!所以,低调从来都是一种智慧,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于个人身上,我看到,低调让生命的脉搏跳动的坚定而有力!居里夫人曾说过:‚我永远追求最简单的工作和低调的生活。‛面对两次诺贝尔奖的荣耀,竟也不惊不宠不动;面对血癌的侵袭,竟也不妥不怒不愤!或许,低调的力量就是这样富有伟力吧!越有着才气和悟性,越深居简出,归于宁静;越没有才学气质,越争相斗艳,逐利追名!我终于可以明白,低调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足够将世界震撼!
‚文化昆仑‛钱钟书曾谢绝一切来访,远离各种喧闹的场合,他低调地躲在闪光灯的下方,然而我们唯独又记住了他,记住了他静心作文,情系华夏;记住了他甘受寂寞,永葆单纯!钱钟书虽居穷巷僻舍,没有电视荧屏的包装,可是他的才识,他的人格早已将低调的印记深深烙在世人的心上!
于企业发展中,我认识到,低调才会让未来的路更远更宽敞!
在纷扰的资讯时代,低调不仅是使个人成就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智慧和力量,更是企业于激烈的斗争中蓄积实力,等待时光爆发的动力!看不到‚海尔‛的名字在哪里照揺,听不到海尔的叫喊在市场上回荡,中国的领头军,它就是那么低调着,低调着前进、升级,低调着闯进世界的视野!可是,想想你我身边花哨的广告和包装!有时我真的想,这些产品之所以那么夸张喧嚣,只是因为他们下品。他们没有弯腰俯身的勇气和实力!自然,世界恶浪中迟早不见了他们的身影!
当然,低调的前提是有低头的实力和资本,而不是没有进取之心,丧失搏斗的决心,为自己的失败和落寞所找的借口!
深埋土中的蕨树才会孕育出焦黑的煤,压在雪下的种子才会有萌发的冲劲!因为,低调,给他们力量,让成功的春天尽早来到!
【文化散文类】(以‚茶〃酒〃白开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将至情融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纸上飘洒的旋律。他把多舛挥舞成理念沸腾的思想。他把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我仰头膜拜,响亮地呼喊着他的名字:苏轼!我闭目吟诵,沉湎于他唯美的诗句中!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苦涩中遮不住的茗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于一杯清茶中,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苏轼又是一杯浊酒。凛冽的甘甜,令人豪气顿生,让人豁达满怀。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壮,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奔放。忘却被贬斥的烦恼,让理性的放纵抵制感官的痛苦,再让痛苦蒸腾为积郁心中的豪情,在瞬间喷薄。低沉的痛苦,无需徘徊。忘却,便是所有。
苏轼也是一碗白开水。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寞,遣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的孤寂,也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幽怨。鬓发已白,故人不再,吾谁与归?源于内心的寂寞,无需诠释。埋葬,便是所有。
孟德在赤壁低音悲歌,公瑾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给赤壁带来完美壮怀演绎的是子瞻。是他,回首往昔相顾无言;是他,慨叹今朝满目凄凉;也正是他,寄予了赤壁真正的内涵。一个文人墨客,一个政坛领袖,一个豪放豁达的大夫,无所谓昏聩无能,无所谓腥风血雨,演奏着古往今来最沉郁、最豪壮、最纯正的萧然悲歌,引领着千秋万载、碧波澎湃的风骚。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词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是他全部思想的凝结点,是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诗人的王朝在瞬间屹立,外界的束缚在刹那崩塌。
回首苏轼,钦仰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交流。阅读苏轼,品味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楚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于易处小心(张梦岺)
有时,我们以为自己绕过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便可以不再那么小心翼翼,孰不知,那花散发的是一种令人昏迷的香气;有时,我们以为自己走上了康庄大道,孰不知,平坦的大道上也埋有让你脚底流血的尖利石子。暴风雨来临时刻是宁静的,无波澜的水面下也可能有险滩。所以说,我们在易处也应小心谨慎。
于易处小心,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下一秒是危机还是转机,是祸还是福。在危险中,我们自然会有所警惕,而身处易处,我们会以为自己会得心应手,可是谁又能保证你不会在阴沟里翻船呢?
于易处不小心,危机便无处不在。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他得江山易,如若不惕,失江山也在弹指间。歌舞升平,懈怠了朝中君臣的心;昏昏之道,蒙蔽了义士忠臣的眼。于是危机四起,没落的,不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历史的沉重。
于易处小心,那么潜伏的危机可能就是垫脚石。
当南京市场蒸蒸日上时,董明珠在格力干得如鱼得水,但在其内部,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而董明珠却很有定力,提高了危机意识,并且坚持留在了格力,最终,他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是她当时的小心与谨慎成就了今天的她。
于易处小心,要做到与危机绝缘。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即使在易处,也要绷紧神经。泽被后世的邵逸夫做到了。在邵氏影业如日中天时,他却做着令人很难理解的事,那就是——烧片。他不留劣片,对质量严格把关,不留后患,更不怕被内行人看笑话。于是,他就做到了与危机绝缘。
于易处小心,我们应当做到。危险有时也就发生在你料想不到的平凡中。百疏一密,最终也是失败。
我们要学着用一颗缜密的心来看待这个起起伏伏的世界。
第二篇:中考前作文材料的梳理和补充
中考前作文材料的梳理和补充
袁洪智
写考场作文,最急人的是没的可写,即缺少材料。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在初中的写作实践中已基本掌握,中考前,最重要的是准备好作文的材料。那么,怎样准备中考作文材料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给同学们支支招。
一、梳理写过的材料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算一算,到了初三年级,同学们写过的文章已有数十篇,加上平时练笔,应该说掌握的材料已经很丰富了。在中考前,同学们首先应该把已经写过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编程,这样,就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状的材料图。有了这张材料图,在中考时如果遇到能够使用以往材料的作文,马上就可以从记忆中把材料调出来,省时,省力,且有利于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补充新鲜的材料
在把写过的材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还应根据需要补充新鲜的材料。在补充材料的过程中,要做到五个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媒体、关注学校、关注自己、关注别人,这样,积累的材料就会更加充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
三、梳理材料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梳理材料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按空间
①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学习、读书、活动 ②社会:人、事、场景、活动、见闻、走出校园
③家庭:家庭成员、发生在家中的事、课余生活(集邮、小制作、绘画、书法、养花、养鱼、剪纸、放风筝、学下棋、学计算机)
例题:我家的变化、我家的新鲜事、我爱我家、我爱爸爸妈妈、我的课余生活 ④定指与不定指:
例题:发生在 的事、关键时刻
2、按时间
①现实:学校、家庭、社会的(人、事、场景、活动)②过去:回忆过去的(人、事、场景、活动)例题:
往事、美好的回忆、忘不了、童年的伙伴、快乐的童年、他留在我记忆的深处、怀念 ③未来:展望、假设、想象。
例题:假如我、我多想、我有一个梦想、二十年后再相聚 展望、2008年的北京、明天会更好 ④定指与不定指:
例题:中考的前一天、当我 的时候 3按内容(1)写人 ①自己: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是谁?为自己喝彩、我一定行、我的课余生活、我渴望我不怕困难、我在努力、我欣赏自己、我真棒、我为此而、我成功了我长大了、我学会了自主、我变得聪明(坚强、勇敢、成熟、懂事、自信、可爱)了、我学会了、我的(快乐、烦恼、悔恨、痛苦、秘密、追求)、当我 的时候、我的(故事、心事、追求、探索、爱好、愿望、理想、梦想、渴望、快乐、烦恼、悔恨、痛苦、秘密、经历、座右铭、自画像、个性)、第一次、一段(不平凡、难忘、有趣)的经历我喜欢(竞争、探索、挑战、这节课、这句名言)、我想对您说、我要让爸爸妈妈(老师)为我骄傲(自豪)、给 一个惊喜、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谊、母爱„„)、成长需要(鼓励、关怀、理解、空间、挫折、磨练)
②别人: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路遇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心灵真美、大家都夸他、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榜样、笑了 英雄、榜样、一个文学形象、他变了、(爸爸、妈妈)真辛苦、我心中的偶像、③人与人:
朋友、好友、同桌、师生之间、我爱我的(父母、老师)、童年的伙伴、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老师)、我和我的(老师、父母、朋友、同学、同桌)我逐渐了解了他、记一个爱我的人、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我(熟悉、热爱、喜欢、尊敬、敬佩、佩服、了解、感谢)的一个人
④为人:奉献、责任、乐观、谦逊、礼貌、自信、自尊、自强、自主、爱心(2)写事:家中的事、学校的事、社会的事
小事、喜事、心事、新事、有意义的事、感人的事、高兴的事、听说的事、眼看到的事、不该发生的事、难忘的事、给我教益的事、使我明白 的事、事情发生在 考试、讲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听、在(理解、沟通、鼓励、支持、关爱、幸福、快乐、合作„„)中成长、成长的经历
(3)写情:亲情、友情、真情、喜欢、热爱、珍惜、怀念、敬佩、盼望、期待 自豪、微笑、关怀、惊喜、信任、尊重、理解、感恩、真诚、陶醉、笑比哭好 这里有(亲情、信任、希望、欢乐、蓝天、阳光、)(4)感悟:启示、感悟、感受、思考
生活启示录、谈悟性、噢,我明白了、由 所想到的、引发的思考、感受美好、体验(亲情、合作、探究、成功„„)
(5)寓意: 路、桥、脚步、暖流、幸福的港湾
(6)综合:超越、呼唤、把握、生命、小和大、?!、热、学会取舍、美
第三篇: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梳理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梳理
06年历史热点专题梳理(一)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②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②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②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必横财。
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06年历史热点专题梳理(二)
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附:
列举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三种经济思想,简要指出它们的核心内容,实践措施,并分析它们兴衰的原因。
1、重商主义※
2、自由主义
核心内容: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实践措施: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兴衰原因: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3、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四篇:红楼梦前五回情节知识梳理
红楼梦前五回情节知识梳理
总则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是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贾府人物关系,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并介绍贾府中的主要人物。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
分回
第一回:
一、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来历及作用。甄士隐和贾雨村按谐音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故事的意思。
甄士隐 作者创作甄士隐这个人物,浓缩着自己的全部人生。甄士隐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部浓缩的小红楼梦,作者描写这个人物及其悲剧人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他的身上,显示出自己有意隐去的真人真事。“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借通灵说《石头记》”,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此最主要的不是为了艺术考虑,也没所写那么玄虚,而是为了迷惑统治阶层,避开政治风险,实是曹雪芹不得已的苦衷。甄士隐的遭遇(家道接连遭受打击,先是女儿英莲被拐,然后家被烧毁,投奔岳丈,财产被占,最后随僧道出走)借此说明放弃世间的繁华富贵才是人生的正道。
贾雨村 即“假做真时真亦假”相合,也是“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的细节体现。“假笔”、“曲笔”的写作手法,一是自觉不修功名,负罪先人;二是生活潦倒,借以敷衍,唤醒世人。强调世间一切富贵繁华不过是一场梦幻。一切都是“假”的。
贾雨村自第一回在葫芦庙粉墨登场后,时隐时现,贯穿全书。书中主要人物的初次出场几乎都与他密切相关:林黛玉作为他的学生由他带领出场,并且由他护送进入荣国府;薛宝钗作为葫芦案的当事人薛蟠之妹,也是由他“滥判葫芦案”后才出场,并且由他一手安排了香菱在薛家的命运。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给读者打下的第一个烙印,还是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一番闲谈中留下的;贾雨村的仕途前程也是贾府写信拜托王子腾安排的,平素贾政也经常要求宝玉同贾雨村一起交谈历练,引得贾宝玉十分反感;贾琏因为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挨打,直接原因也是反对贾雨村为此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作者在万般艰难地写实时,考虑到艺术升华,将“真”和“假”写成人生况味,虚实相吊,可谓苦心。即“假语存”,书中所谓“假语村言”怀疑是后人所改,只有“假语存”才对的上“真事隐”,而其意思同上。
作用:一是情节上作为引线,使小说充满神话色彩,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二是前后呼应,使小说更加完整。二人之间的渊源开启红楼大门,最后又有二人归结红楼梦。
三是为小说的主旨和人物性格埋下伏笔,开头《好了歌》是甄士隐注的(陋室空堂)应该知道 《红楼梦》的特点是“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 此中的注也如同判词和曲一样的伏笔。
四、人物性格对比,暗示了作者对人生法则的领悟:贾雨村曹雪芹对其是十分厌恶的一个人物,此人把当时人类社会丑恶一面阐述淋漓尽致的一个人,葫芦僧一案中,不顾甄士隐的恩情,置香菱于水火;后因贾家灭亡而落井下石;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极度有对比性的二人:一个仗义疏财,领悟世间真道,一个自私枉法,坠入世间泥潭。
二、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
来源:甄士隐的一场梦。
内容:无才补天,幻形入世;浇灌仙草,修成人形,希望以一生眼泪报答顽石(神瑛侍者)。
作用:一是宝黛爱情提供一个前世铺垫,蒙上一层浪漫色彩。
二是暗示了二人的性格。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难以为世俗所改变。眼泪暗示黛玉一生的悲戚和不幸的命运。
第二回:
情节:
一、贾雨村落魄扬州城,做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家庭教师。林家人丁零落,林夫人仙逝,贾雨村陪同黛玉进贾府。
二、冷子兴演说宁荣二府。冷子兴是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串场人物,冷子兴是贾府奴才周瑞家的女婿,因为《红楼梦》全书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故事缘起,都是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一番对话,由冷子兴这个人物来执行“演说荣国府”重要任务的。冷子兴何许人也?书中交待:贾雨村在扬州两淮盐政林如海家就馆,教其女林黛玉读书,闲暇之际,来野外游兴,偶然遇到了一个在京师相识的老朋友。冷子兴不仅“有作为大本领”,并且对宁荣二府的“末世”情况了如指掌,向贾雨村进行了全面“演说”。不仅如此,还对贾府闺阁女子的模样性格都作了相当形象生动的交待:比如元春生在大年初一,迎春、探春皆是庶出,更令人称奇的是对王熙凤性格为人的表述,惟妙惟肖,令人如见如闻。“谁知自娶了他(贾琏)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第三回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以黛玉的视角交代了贾府的外环境和内环境,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个体与群体结合,描写重点突出,笔法变化多姿。并将人物的描写与环境描写穿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和社会地位,展示了书中主人公生活的舞台。
宝黛初会:照应了前面的木石前盟、顽石来历。
第四回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卖给小乡宦冯渊,偏又许给金陵一霸薛家。薛家少爷薛蟠打死冯渊,贾雨村审理此案,偏袒薛家,放走薛蟠。薛姨妈和薛蟠、薛宝钗一起到贾府避难。引出了宝钗出场。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四大家族的兴衰,让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活动,在更大的政治关系网上表现,这样才能让日常的家庭生活表现出应有的政治厚重感。“护官符”:全书艺术构思中的奠基巨石,它同前面的无才补天、木石前盟和第五回的警幻梦境一起,搭建起全书的整体结构框架。“靖藏本”在门子介绍“护官符”的文字旁边批云:“四家皆为下半部伏根。”可见曹雪芹本来的整体构思就是以四大家族为中心线索的,下半部中应有相当大的篇幅来描写四大家族“一损俱损”,“好一似飞鸟各投林,落个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不但是小说主旨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最高统治阶级派别斗争的真实反映。后四十回续书在这一点上,是严重违背曹雪芹的本意和初衷的。
意义: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权势与罪恶和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朽,反映了封建政权机构与封建贵族阶级之间狼狈为奸的相互依存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本质面貌,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红楼梦》全书的思想意义。这里所写的“护官符”借“俗谚口碑”提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揭露他们上靠朝迁,下结官府,倚财仗势,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概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黑暗政治以及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矛盾斗争,具有提纲挈领、囊括全书的作用。《红楼梦》就是顺着这个总纲,写出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罪恶史和衰亡史,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第五回
情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
作用:本回是红楼梦中众女子命运的总纲。因为在这一回中,曹公借用宝玉的所见,向我们大家道出了所有女子未来的命运。《红楼梦》这部作品太庞大了,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曹公必须找到一个入手点,以便带领我们一起去探寻内中的情节与人物,刚开始曹公通过黛玉入府,让贾府中的很多人物上了场,再通过刘姥姥让更多的人物亮了相,但还是不够的,所以有了这一次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旅。
警幻仙姑以“梦”让宝玉知道,纵使你享尽了男女之情,享尽了人间至乐,如果你活在人世,脑子不清明,遇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你所拥有的一切,对于你来说只是浮云一片,只是一场大梦。
判词见前面发的讲义。
第五篇:高考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散文的基本知识◆
1、文学四大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2、散文的基本类型: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选料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对乡土文化、农业文明的思考。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乡土情结》。
2、对历史人物的抒写。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文赤壁》。
3、对传统或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泰山之思》。
4、对人类生存状态(或人与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快乐的死亡》。
5、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如《天地有大美》。
6、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2005年高考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3、散文的特点: ◆散文怎么读?◆
赏读散文,感悟散文之美,要注意遵循科学合理的阅读流程:
(一)宏观把握——学会整体阅读
第一步,善于看题“三问”。散文的题目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味,或点明了文章中心或概括了文章内容或显现作者思想感情。在整体阅读时首先要学会对题目自设三个问题:写什么(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动机或主旨)?怎样写(思路和手法)?如此以问促读,以读解问,对整体把握文意大有裨益。
第二步,中速初读全文,由“形”入“神”,初步了解整体文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完后尝试回答读前“三问”。
第三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再整体快速阅读,努力理清行文思路。这一步又需要做好:
(1)寻找全文的文眼。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它是感悟主旨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捷径,掌握各段关联的关键。能找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文眼往往在散文的篇首总起段、篇末总结段。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笼罩全文的淡淡的忧愁,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悄悄流露了出来。赏读散文,应当树立这种自觉的寻找文眼句的意识。
(2)善抓“段眼”。“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从修辞上看,往往是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如《城市里的蟋蟀》一文,“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等关键段眼不仅作者的生活经历展示出来,也暗示了作者的态度与感情的变化,更是对主题的多次委婉的暗示,抓住了这些语句,文章思路就清晰可辨了。
(3)善找线索。散文结构不拘一格,乍看似乎散漫自由,其实主旨一定是明确而集中的。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而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叙事写人抒情的具体事物,它是散文组材的“纲”。如果说散文的材料是珍珠,那串珍珠的金线就是散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时空、人物的感情变化,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意脉。如《城市里的蟋蟀》一文,就是巧妙地以蟋蟀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托物言志,将儿时的蟋蟀、心中和蟋蟀、城市里的蟋蟀来回穿插描写,虚实交错,形散而神聚。
第四步,主题定位。经过上述几步后,至此要力争将散文的主旨准确地加以定位。定位了主旨,就把握了散文的重心,在主旨观照之下,散文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确定主旨的方法: 看文眼
抓段眼(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
(二)微观突破,领悟散文的意韵美
理清了思路,把握了主旨,只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散文的重点,而更多散文的美,比如情感美、语言表达美、艺术手法美,还需要读者从各个细微处去咀嚼去涵泳体会。至于在阅读考试中,问题也大多是着眼于散文微观处的美,着眼于具体语句和具体手法的解读。那么如何从微观处体味散文之美呢?
1.学会用反复品读体悟语句的情感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情自明,即便是在考场中,手眼心并用的默读也是不可缺少的。抒情、叙事类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因此唯有在反复默读中体会,在体会时融入联想、思考,才会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老舍的如《我爱北平》,在朴素的写景、叙事中渗透的是作者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而这情同样能唤起读者的乡土情结,这种情感的洗礼反过来又能加深对老舍的北平情结的理解。
2.善于用情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语言是作者情动读者情的唯一载体,阅读散文,须善于用情捕捉、感悟文中最有情味的语句,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以“语”入“情”入“境”,以“情境”赏“语”,文章如出己心,情趣和意韵自然就能揣悟而得。如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中写道:“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这一段文字,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3.善于利用上下文语境求得对含蓄语句的正确理解。在散文鉴赏中,对含蓄语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些语句,在考试中也往往设题的热点。当我们单从这些语句本身一时无法理解时,要学会去考察它们的左邻右舍,从对上下文的研读中努力去探求解题所需的“蛛丝马迹”。比如《城市里的蟋蟀》一文中“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答案必须要从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蟋蟀这一线索的理解中获取。句中的蟋蟀已然不是昆虫层面上的蟋蟀,而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意味着城市人曾经有过的纯真而自然的生活,意味着对曾经的乡村生活的深切怀念。
4.学会定角度鉴赏情艺。散文或叙事抒情,或议论明理,或写景状物,作者无一例外都要将内容、情感和主旨作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散文美。“情艺”即作者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段。大而言之,“情艺”包括选材手段、结构手段、表达手段等,小而言之,则有遣词造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伏笔照应,虚实相生、情理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种修辞综合、渲染铺垫、衬托对比、以小见大等无数具体技巧。善于把握散文写作的技巧,不仅可以让我们掌握众多的散文鉴赏角度,明确鉴赏方向,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到更多的散文之美,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因此,收集、整理已学的散文写作知识与术语,对同学们而言尤为必要。有了鉴赏角度与鉴赏术语的有意识积累,我们对散文的赏读就能更准确到位,在回答问题时也就能结合文本以片言而居要,切中肯綮。比如读《城市里的蟋蟀》一文,问: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儿时的事情?怎样写?回答是:作用——①既照应了题目,又与后文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②反衬现实中城市生活的茫然和悲哀;写法——撷取片断,点面结合,从蟋蟀的“声”与“形”两个角度进行细致描绘,再现儿时的纯真与欢乐。从这个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定位鉴赏角度,运用鉴赏知识的重要性。
散文的鉴赏方法不一而足,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关键在于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建立起必要的阅读储备,养成爱读美文,勤于思考探究的良好习惯,并且在阅读时遵循合理的阅读流程,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解读紧密结合,反复用读悟情,品味语言,善于利用语境,掌握并积累一定的鉴赏技能,就一定能提高散文阅读的有效性,也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