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邢台市高中语文情境式默写课时练5!
情境式默写
《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借用自然形象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12《 滕王阁序》当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滕王阁序》中用“-----------------,--------------------。-----------------,--------------------。”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宏伟气势。《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15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与孤鹜浑然一体的秋景。
《滕王阁序》中“-----------------,--------------------。-----------------,--------------------。”写出了人与鸟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和谐共处。《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两句是“-----------------,--------------------。”
《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小年短暂的寿命。
22.《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23.《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 24.《逍遥游》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
2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26.《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2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28.《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29.《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30.《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31.《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32.《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3.《陈情表》用“---------,---------。”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4.《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5.《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36.《陈情表》中作者用“----------,-----------,----------,-----------。”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37.《陈情表》用“-----------------,--------------------。”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38.《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39.《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40.《陈情表》中李密用“----------,----------。”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4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42.《陈情表》中化用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尽孝心的两句是---------43《陈情表》 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4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
情景式默写综合练习
1、“月亮”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遍的星体,而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在诗人笔下它却是一种情感载体。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隐逸情趣;李白《月夜独酌》中“
,”的飘逸心性;杜甫《月夜忆舍弟》中“
,”的思乡之情;苏轼《水调歌头》中“
,”的放达情怀,无不凝聚着诗 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古诗词中,一轮圆月能透尽人心思。如李商隐《一剪梅》中的情
境
可
用
“
云
中
谁
寄
锦
书来?
。”又如杜牧的“
,玉人何处教吹箫。”其中描写的情境与姜
夔
《
扬
州
慢
》
中“,”极为相似。如柳永《雨霖铃》中“
,”更是借月来抒发离别情怀的。
3、中国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其中不少成了千古名句。如东汉末年的文人诗作《古诗十九首》中有“
,脉脉不得语”之句,“
,坐看牵牛织女星”两句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之句;李白《梦游天姥咏留别》中有“云青青兮欲雨,”之句;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句。
4、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
呈
水
部
张
十八
员
外
》
中的“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还有杜甫《春夜喜雨
》
中的“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生。
,”。写“苦雨”的如
李
煜
《
浪
淘
沙
》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温庭筠《更漏子》中的“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5、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它一身清香,一身傲骨。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 兮。”诗人以菊花来象征自己品德之高尚与纯洁。元稹《菊花》中写到“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的“
,何曾吹落百花中”无疑把菊花当作了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6、“梅兰竹菊”常被人尊称为四君子。梅花怒放严冬,却冰清玉洁,品质高尚,历来受诗人敬仰
与
赞
歌。
王
安
石的“
,”含蓄地写出了梅花色香俱佳的特点;陆游的名词《咏梅》中“
,”两句借梅花来写自己的境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中的“,”也写出了梅花的质地。
7、“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登岳阳楼》中“,”和《旅夜抒怀》中的“
,”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
之,朽
木
不折。”欧阳修在《
伶
官
传
序
》
中
说
:“。”然而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只要尽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啦。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可以无悔矣”一样。
9、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开头几句“,,”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而王维《山居秋暝》中
“
空
山
新
雨
后,天
气
晚
来秋。
,”却写出了清秋之夜的静谧;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却写出了秋天景象的阔美。
10、“莲”与“怜”字同音,在古诗中人们常用“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采
莲
南
塘
秋。
莲
花
过
人头;
。”写出了采莲女情窦初开的心思。周敦颐《爱莲说》中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准确地写出了莲花的品质。
11、“柳”“留”二字谐音,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折柳”来暗喻离别之情。乐府诗中的“上马不捉鞭,蝶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如郑谷的“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永《雨霖铃》中的“。”除此之外,“柳枝”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如王昌龄的“
,悔教夫婿觅封候”,苏轼《蝶恋花》中的“枝上柳絮吹又少。”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
愁
都
几许?。”
12、梧桐树高大雄伟,而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温
庭
筠
《
更
漏
子
》
中“
,空阶滴到明。”徐再思《双调子·夜雨》中“
,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些诗句中诗人借梧桐写尽了人间和愁苦与相思。
13、“愁怨”原本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在诗人笔下借助多种意象却使之变得有形可感,有味可嗅,有
色
可
观。
如
李
煜的“
问
君
能
有
几愁?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欧阳修《踏莎行
》
中的“
”句
;,李
白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句。贺铸《青玉案》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
李
清
照
《
武
陵
春
》
中的“,”和《醉花
阴
》
中的“
莫
道
不
消魂,”两联绘形绘色地写出了愁绪的千姿百态。柳永《蝶恋花》中的“
,”两句写愁的句子更是千古绝唱。
14、大雁和飞燕虽属两个不同季节的精灵,但它们也能“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能传达出诗人感时伤逝的情怀。如欧阳修《戏答元稹》中的“夜闻归雁生相思,”和杜甫《天末怀李白》中“,”两句就是以大雁寄相思的典范。在刘禹锡《乌衣巷》中,我们看到了“,”的沧桑变迁;在晏殊《浣溪沙》中,我们看到了“,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物是人非的景象;在文天祥《金陵驿》中,我们还感受到了“山河风景元
无
异,城
郭
人
民
半
已非。
,?”的“黍离”之悲。
必修五 情境式默写答案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0.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1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9.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0.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2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2.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23.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4.而彼且奚适也。
2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6.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27.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3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7.至微至陋,过蒙拔擢。3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39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0.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4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4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4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景式默写综合练习答案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盈盈一水间
天阶夜色凉如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澹澹兮生烟
秋水共长天一色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帘外雨潺潺,春夜阑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梧桐树,三更雨
空阶滴到明
5、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反折杨柳枝
柳条藤蔓系离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忽见陌头杨 柳色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叶叶,一声声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1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病入新年感物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家?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情境式默写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情境式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同。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对此有直接描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白居易《琵琶行》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本诗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请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应诗句:⑴表现急切而愉悦的情调:大珠小珠落玉盘;⑵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间关莺语花底滑;⑶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铁骑突出刀枪鸣。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月色的句子是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不能答“春江花朝秋月夜”)
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劝学》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然而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只要尽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样。
5.《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古代文人心中有一种“长江情结”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
8,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刘禹锡《秋词》中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0.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商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泪”的诗句,其情韵丰富。比如杜甫《春望》中用 “”来表现国破家亡时内心的伤痛;李商隐《锦瑟》中用“沧海月明珠有泪”描绘出了一幅奇美且让人想象无穷的画面;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12.请分别默写出课文《六国论》《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或: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故曰弊在赂秦也)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更深刻、更生动、更凝练、更富有诗意,因而也就更加响亮而有名。诗文里点化与模仿、因袭不同,它具有“点铁成金”之妙。
第三篇:河北邢台市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二)课时练4
第 6 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建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无警。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直初规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旻曰:“公所谓简在帝心者。”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及推兵部左、右待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
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
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注】①輘轹(líng lì):车轮碾压。比喻践踏,欺压;②出閤;皇子出宫接受和管埋封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 1 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直入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并续写完成《宋元纲目》,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旻举荐了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南部为官八年,郁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谥为“文和”。
4.把文段
(一)和
(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种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②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③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④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 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⑤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A.①④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B.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
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①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②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③难以量化。④,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⑤其价值和⑥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①②③④⑤⑥
A 究竟乃至 / 因为 / 对于 B 究竟甚至非常 / 同时对 C 毕竟乃至也因此 / 对于 D 毕竟甚至也然而同样关于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①,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②。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③。4
第 6 课辛弃疾词两首
(二)1.A句译文: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为安南所逼”译为“被安南遇迫”可以为一句,排除BD.“议者”是“欲送之还”的主语,故选A.
2.A 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3.C “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错,被李裕贬为绍兴知府的人是袁清,不是尹直,原文“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4.尹直,字正言,秦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郊,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位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清前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诱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尹直明察敏悟博学.熟悉朝廷的章程,但是急于进取.同时,(他)性格骄慢忌妒,不自我检点约束,和吏部尚书尹旻关系不好.尹直当初想任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了他人,尹直靠内宫皇帝直接下旨得到了这个职位.第二天在朝堂上遇见尹旻,他举起药板称谢.尹旻说:“你是所说的从生帝心里选出来的人.”从此二人怨恨渐渐加深.后来他在南京呆了八年,郁郁不得志,嘱咐他的同党万安、彭华设法召(他)回朝廷,尹旻就把持住不准许.众位朝廷大臣也都畏惧尹直,庆幸他留在南京.到推荐兵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列出何珠等八个人.诏命任用何珠,而尹直靠万安、彭华和李孜省的力童,让立帝直接下旨召他回朝.从此报讨厌他.等他回朝,马上授予他绍兴知府.衷清害怕,多次上奏章请求改任,李裕用最 终的利法判处他的罪过,被关进钦犯监狱.万安、郭润把这件事托付给尹直,尹直为他在李孜省面前说好话,取得内宫皇帝的圣旨赦免了他,改任那阳知府.
孝宗登上皇位,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人接连呈上奏章弹幼尹直.给事中宋琼和御史许斌说尹直从当初当侍郎到进入内阁,拉拢关系攀附权贵,都是取自内宫皇帝的圣旨.皇帝于是邵薄他的为人,命令他退休.弘治九年,他上表祝贫室帝生日,并且借口太子年纪应当出镇自己拥有的封地,上《承华茂》,援引前朝少保黄淮的旧例,希望被皇帝召对.皇帝拒绝了他。正德年间死去,谧号“文和”。
5.D(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②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对象错误。③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④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望文生义。⑤布帛菽粟: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6.B(A成分残缺,在“最大程度地”后加介词“将”;C表意不明,“来体现自身的理想”可以理解为作家,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笔下的人物; D结构混乱,主动、被动选其一,可去掉“对”或删去“尤其为社会所关注”)
7.C(①毕竟: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结果或原因。究竟:毕竟,到底,强调事物经过变化最终达到的结果。②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侧重程度,乃至:甚至,侧重范围。③和前文形成并列,用“也”。④引出因果关系的结果。⑤不填更简洁。⑥表对象,不用表关涉的“关于”)
8①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 ②瞳孔不同形态与动物生存方式相关 ③以便及时逃脱
第四篇:必修二情境式默写
《氓》理解性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离骚》理解性默写(一)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离骚》理解性默写(二)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离骚》理解性默写(三)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兰亭集序》(王羲之)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宜人的句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兰亭集序
8.作者用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优美:,,9.作者在谈到兰亭盛会的宴饮之美时是这样写的:,。
10.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1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1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赤壁赋》情境默写含答案
1、《赤壁赋》 苏轼 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语句是:。
2、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3、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6、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的语句是:。
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11、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12、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13、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氓》理解性默写答案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4、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5、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8、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兰亭集序》(王羲之)答案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兰亭集序作者用了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优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9.作者在谈到兰亭盛会的宴饮之美时是这样写的: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0.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时。
1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2.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赤壁赋》答案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3、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第五篇:河北邢台市高中政治11生活处处有哲学课时练4!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选择题
1.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说明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人们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D.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2.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可见,哲学的智慧源于
A.人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书籍 D.人类的实践活动
3.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科学合理膳食就能吃出健康和美丽,而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下列选项与“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意思相符合的有 ①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②哲学不解决具体问题但能给人指明方向 ③惊讶是哲学家的情绪,是哲学的开端 ③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来源于人对自然的崇拜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5.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杞人忧天②用烛光装满小屋③拔苗助长④司马光砸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党内监督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A.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B.哲学的任务是获得正确的认识
C.社会实践是哲学的来源 D.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不具备哲学知识的
7.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 ③真正的哲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 有希望的民族。这说明
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在物质匮乏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面对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哲学能为我们的心灵建造一个坚固的“哲学小屋”,并帮助心灵搬家,走出困境。由此可见,哲学
A.是启迪人类智慧的综合科学 B.其任务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 C.致力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 D.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1.哲学需要一种独特的主观状态,这就是惊异(或疑惑、好奇)。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中,泰阿泰德对于“什么是知识”感到“疑惑”,苏格拉底回答道:“这种疑惑感是哲学家的一个标志。哲学确实没有别的起源。”可见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中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C.哲学的任务就是满足人的好奇心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哲学开始 12.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某小学决定,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哲学课。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支持,认为能启迪思维;有人质疑,认为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对该小学的做法,你是质疑还是支持?请说明理。
14.屈原的《天问》里面说: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表达了其对世界本质的理性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总体认识,在那个时代,已不啻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巨峰。关于其写作灵感与缘由,汉朝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有一段描述:“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于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遂成《天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1.B 2.D 3.C 4.B 5.B 6.A 7.A 8.C 9.C 10.D 11.B 12.B 13.
支持。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启迪思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小学生好奇心重,学哲学可以扩展视野。
反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小学生思维还不够发达,学哲学是浪费时间;哲学需要建立在具体科学知识基础上,小学生知识积累不足,学不了哲学。14.
(l)“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因书其壁,呵而问之”,遂成《天问》体现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表明了惊讶、追问和思考是哲学的起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整个材料表明,哲学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