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

时间:2019-05-15 05:0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才之路】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才之路】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

第一篇:【成才之路】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渗(shèn)漉

栏楯(dùn)..修葺(qì)垣(yuán)墙 ..B.偃(yàn)仰

老妪(yù)..兀(wù)坐

异爨(cuàn)..C.阖(hé)门

象笏(hù)..扃(jiōnɡ)牖(yǒu)长号(háo)...D.南阁(ɡé)子

呱(ɡuā)呱而泣 ..中闺(ɡuī)先妣(bǐ)..【答案】 C(A.中“楯”读shǔn;B.中“偃”读yǎn;D.中“呱”读g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前辟四窗,垣(砌上墙)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日影(同“景”,阳光)反照,室始洞然 .③吾从板外相(互相)为应答 .④余自束发(把头发扎在一起)读书轩中 ..⑤一日,大母过(责备)余„„ .⑥吾妻来归(即归来)..⑦其制(形式、式样)稍异于前 .A.①②⑦ C.④⑥⑦

B.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A(③相,指“她”;④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成人时束发为髻,因而以“束发”作成人的代称;⑤过,到,看;⑥来归,嫁到我家来)3.与“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例句中的“胜”是“美景”之意,与B项同,A是“尽”的意思;C是“承受”的意思;D是“胜利”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丈,可容一人居室仅方.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日又北向,不能得.C.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视无可置者顾.B.顾计不知所出耳.坐,万籁有声冥然兀.D. 蜀山兀,阿房出.

【答案】 C(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A.方:①方圆,②当。B.顾:①回头看,②不过,只是。D.兀:①静止,②光秃)5.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妪,先大母婢也 .C.先妣抚之甚厚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BC(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6.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雨泽下注 .②客逾庖而宴 .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④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⑥借书满架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以致其性焉尔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 【答案】 D(名状/名动/形动/使动)7.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 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

去经历的久远回忆

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答案】 C 8.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

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

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

D.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

【答案】 B(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2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答案】 A(①⑥数词;②动词;③⑤整体;④专一;⑦一间;⑧刚刚)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答案】 D(名词用作动词)11.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答案】 D(倾注的感情应为“亦多可悲”)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2)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①

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

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 ①昆山,今属江苏。②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③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④击断,即争执。⑤迁悴,指晋升副职。⑥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

13.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关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妄庸:狂妄平庸 ..【答案】 B(B项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决书”)14.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吏多恶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进士为令无迁悴者/死者长已矣 ..C.为之赞曰/为之奈何 ..D.久而自伤/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答案】 D(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为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这”。B项都是助词,译为“„„的人”。C项都是介词,前为“给”“替”,后为“对”“对待”)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④留掌内阁制敕房。⑤目为妄庸巨子。⑥其推重如此。

A.①③⑥ C.②③⑥

B.②④⑤ D.①②③

⑤【答案】 D(④不属行己意。⑥不是说他)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答案】 C(C项“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县的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四、高考热点

17.根据内容填写序号。

小夏参观一古建筑,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甲:“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乙:“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饿义即养生。”丙:“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丁:“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A寝室、B书房、C厨房、D戏台):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_ 【答案】 DCBA 18.下图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的标志基本上是模仿大力神杯的造型,金杯顶端的金球由三只手掌环绕而成。标志由3种颜色组成,代表巴西国旗以及巴西国家队的黄绿两色必不可少。

寓意:“2014”的字样为代表激情的红色,主色由黄、绿代表着巴西热情欢迎世界各国参加,其三支象征胜利的手势,也意味着人类之间的互相交流。

19.概括下面文字核心观点。

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改写自颜崑阳《窥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尊重彼此隐私,让个体能有“留白”空间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华正逐渐被团队的协作精神所取代,人们必将更加青睐团队精神。在团队中,队员的成就宁愿归功于团队的成就,而团队的领导者,亦常常将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

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团队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100分或0分,没有60分。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有相关的经历、见闻吗?你是怎样看待“团队精神”的?

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标题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向】

本题在原材料的解说上对“团队精神”作了充分的阐释,只要抓住“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这句话,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过多的难度。写好此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针对发展等级的“丰富”上,即构成文章的事例、形象和意境要饱满,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可以使用丰富的材料论述对话题的感受和认识,比如引用国内外大公司的鲜活实例;可以应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或富有意境的描绘来传达切合话题的体验和见闻,比如记叙一次团体比赛或者一次班级活动等。在文章的立意和构思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佳作赏读】

让你我的握手永恒

难忘的是去年悉尼奥运会拥抱的雀跃,难忘的是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利相拥的兴奋,难忘的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几代人紧握双手的骄傲。在那一个个精彩的一瞬间,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强壮的纤细的,一双双手紧握着,它是在昭示心灵撞击的力量,也是在解读协作的真意。没有协作,脆弱的人啊,我们该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

前不久,池莉在《文艺报》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天地越来越大,自我越来越小;机会越来越多,掌心越来越小。”不是吗?当我们痛心地看到个人的圈子在缩小,我们的掌心再也容不下别人与你紧握的空间时,孤独的人们,我们是不是该开始思考?多了金属网笼的高楼大厦,何时也悄悄地封闭了自己?这是一个悲剧,纵使你有无尽的才华,就像一滴水,不放入大海,我们的世界也不会翻卷起壮美的浪花。

孤立自我,你的力量只能在岁月中隐退,找一双双有力量的手,成功才会与你相拥。1988年,当美国和日本两个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中国提供了两个选择——亚细亚和浙江义乌。日本选择了亚细亚,它采取军事化的行动,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攻城掠地,排除异己,名声大噪。而美国选择了浙江义乌,它是一个拥有8000多个小摊位的大市场,由于鼓励各地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来它这里协作发展,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义乌也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商品市场。然而,多年后,全世界人看到的是亚细亚的销声匿迹,义乌商场的日益红火,看到的是世界十大零售商中美国占了六位,而日本一位也没有。亚细亚与义乌,它们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开始和结局,然而故事没有结束,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孤立与团体协作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是经济领域里的团体协作。罗伯特·清崎说得好:“在你陷入在跑步机上与老鼠赛跑的悲剧里时,你该跳出来找到团体的力量。”

成功呼吁具有凝聚力和搏击力的大团队,而不是小个人。今天的“亚太国”,今天的中国球队的握手,我们的精神被团队所振奋。走出来,孤独的人,让我们一起让你我的握手永恒!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丰富、视野开阔的考场作文。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一共使用了五则材料,即:“悉尼奥运会”、“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池莉的话”、“美国和日本的商业代表团”等。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小作者又很好地注重了时代性,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同时各材料的使用,都是为了充分体现“团队精神”,所以也很具向心力,显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第二篇:【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doc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渗(shèn)漉 栏楯(dùn)修葺(qì)垣(yuán)墙 ....B.偃(yàn)仰

老妪(yù)兀(wù)坐

异爨(cuàn)....C.阖(hé)门

象笏(hù)扃(jiōnɡ)牖(yǒu)长号(háo).....D.南阁(ɡé)子

呱(ɡuā)呱而泣

中闺(ɡuī)先妣(bǐ)....【答案】 C(A.中“楯”读shǔn;B.中“偃”读yǎn;D.中“呱”读g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前辟四窗,垣(砌上墙)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日影(同“景”,阳光)反照,室始洞然 .③吾从板外相(互相)为应答 .④余自束发(把头发扎在一起)读书轩中 ..⑤一日,大母过(责备)余…… .⑥吾妻来归(即归来)..⑦其制(形式、式样)稍异于前 .A.①②⑦ C.④⑥⑦

B.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A(③相,指“她”;④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成人时束发为髻,因而以“束发”作成人的代称;⑤过,到,看;⑥来归,嫁到我家来)3.与“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例句中的“胜”是“美景”之意,与B项同,A是“尽”的意思;C是“承受”的意思;D是“胜利”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丈,可容一人居室仅方.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视无可置者顾.B.顾计不知所出耳.

日又北向,不能得.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坐,万籁有声冥然兀.D. 蜀山兀,阿房出.

【答案】 C(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A.方:①方圆,②当。B.顾:①回头看,②不过,只是。D.兀:①静止,②光秃)5.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妪,先大母婢也 .C.先妣抚之甚厚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BC(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6.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雨泽下注 .②客逾庖而宴 .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④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⑥借书满架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以致其性焉尔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 【答案】 D(名状/名动/形动/使动)7.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 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

去经历的久远回忆

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答案】 C 8.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

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

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

D.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

【答案】 B(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2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答案】 A(①⑥数词;②动词;③⑤整体;④专一;⑦一间;⑧刚刚)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答案】 D(名词用作动词)11.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答案】 D(倾注的感情应为“亦多可悲”)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2)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①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⑤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⑥,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 ①昆山,今属江苏。②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③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④击断,即争执。⑤迁悴,指晋升副职。⑥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

13.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关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妄庸:狂妄平庸 ..【答案】 B(B项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决书”)14.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吏多恶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进士为令无迁悴者/死者长已矣 ..C.为之赞曰/为之奈何 ..D.久而自伤/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答案】 D(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为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这”。B项都是助词,译为“……的人”。C项都是介词,前为“给”“替”,后为“对”“对待”)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④留掌内阁制敕房。⑤目为妄庸巨子。⑥其推重如此。

A.①③⑥ C.②③⑥

B.②④⑤ D.①②③

【答案】 D(④不属行己意。⑥不是说他)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

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答案】 C(C项“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县的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四、高考热点

17.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员老师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笑纳”改为“收下”;(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把“府上”改为“家中”;(3)“拨冗光临”改为“(欣然)前往”;(4)“可望”改为“有望”。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悠久丰富的学术传统。时至今日,唯有中国的学术理论思想保存得最为完整,这与中国的学者有很大关系。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想象,则其形传也。

——梁启超

学术思想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

——陈寅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

从以上四位学者的话来看,中国的学者具有哪两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国学者重视学术思想的传承;②中国学者有一种强烈的面向社会的学术责任感。

19.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①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 ;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①浅湾上的航程永远不能抵达美丽的彼岸。②若人生是一片高山,那就期待峻岭绝顶。③山脚下的登攀永远不能领略秀丽的风景。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华正逐渐被团队的协作精神所取代,人们必将更加青睐团队

精神。在团队中,队员的成就宁愿归功于团队的成就,而团队的领导者,亦常常将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团队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100分或0分,没有60分。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有相关的经历、见闻吗?你是怎样看待“团队精神”的?

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标题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向】

本题在原材料的解说上对“团队精神”作了充分的阐释,只要抓住“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这句话,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过多的难度。写好此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针对发展等级的“丰富”上,即构成文章的事例、形象和意境要饱满,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可以使用丰富的材料论述对话题的感受和认识,比如引用国内外大公司的鲜活实例;可以应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或富有意境的描绘来传达切合话题的体验和见闻,比如记叙一次团体比赛或者一次班级活动等。在文章的立意和构思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佳作赏读】

让你我的握手永恒

难忘的是去年悉尼奥运会拥抱的雀跃,难忘的是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利相拥的兴奋,难忘的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几代人紧握双手的骄傲。在那一个个精彩的一瞬间,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强壮的纤细的,一双双手紧握着,它是在昭示心灵撞击的力量,也是在解读协作的真意。没有协作,脆弱的人啊,我们该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

前不久,池莉在《文艺报》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天地越来越大,自我越来越小;机会越来越多,掌心越来越小。”不是吗?当我们痛心地看到个人的圈子在缩小,我们的掌心再也容不下别人与你紧握的空间时,孤独的人们,我们是不是该开始思考?多了金属网笼的高楼大厦,何时也悄悄地封闭了自己?这是一个悲剧,纵使你有无尽的才华,就像一滴水,不放入大海,我们的世界也不会翻卷起壮美的浪花。

孤立自我,你的力量只能在岁月中隐退,找一双双有力量的手,成功才会与你相拥。1988年,当美国和日本两个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中国提供了两个选择——亚细亚和浙江义乌。日本选择了亚细亚,它采取军事化的行动,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攻城掠地,排除异己,名声大噪。而美国选择了浙江义乌,它是一个拥有8000多个小摊位的大市场,由于鼓励各地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来它这里协作发展,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义乌也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商品市场。然而,多年后,全世界人看到的是亚细亚的销声匿迹,义乌商场的日益红火,看到的是世界十大零售商中美国占了六位,而日本一位也没有。亚细亚与义乌,它们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开始和结局,然而故事没有结束,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孤立与团体协作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是经济领域里的团体协作。罗伯特·清崎说得好:“在你陷入在跑步机上与老鼠赛跑的悲剧里时,你该跳出来找到团体的力量。”

成功呼吁具有凝聚力和搏击力的大团队,而不是小个人。今天的“亚太国”,今天的中国球队的握手,我们的精神被团队所振奋。走出来,孤独的人,让我们一起让你我的握手永恒!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丰富、视野开阔的考场作文。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一共使用了五则材料,即:“悉尼奥运会”、“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池莉的话”、“美国和日本的商业代表团”等。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小作者又很好地注重了时代性,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同时各材料的使用,都是为了充分体现“团队精神”,所以也很具向心力,显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第三篇: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项脊轩志》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项脊轩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栏楯(dùn)修葺(qì)..B.偃(yàn)仰 老妪(yù)..C.阖(hé)门 象笏(hù)..

垣(yuán)墙

渗(shèn)漉

兀(wù)坐

异爨(cuàn)..

扃(jiōnɡ)牖(yǒu)长号(háo)...

先妣(bǐ)D.南阁(ɡé)子 呱(ɡuā)呱而泣 中闺(ɡuī)【答案】 C(A.中“楯”读shǔn;B.中“偃”读yǎn;D.中“呱”读g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前辟四窗,垣(砌上墙)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日影(同“景”,阳光)反照,室始洞然 .③吾从板外相(互相)为应答 .④余自束发(把头发扎在一起)读书轩中 ..⑤一日,大母过(责备)余…… .⑥吾妻来归(即归来)..⑦其制(形式、式样)稍异于前 A.①②⑦ B.②③④ C.④⑥⑦ D.①②③

【答案】 A(③相,指“她”;④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成人时束发为髻,因而以“束发”作成人的代称;⑤过,到,看;⑥来归,嫁到我家来)3.与“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例句中的“胜”是“美景”之意,与B项同,A是“尽”的意思;C是“承受”的意思;D是“胜利”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顾视无可置者 .顾计不知所出耳 .C.又北向,不能得日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蜀山兀,阿房出 .【答案】 C(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A.方:①方圆,②当。B.顾:①回头看,②不过,只是。D.兀:①静止,②光秃)5.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妪,先大母婢也 C.先妣抚之甚厚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BC(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6.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雨泽下注

②客逾庖而宴 .

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⑥借书满架

⑨以致其性焉尔

.④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⑧火尚足以明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 【答案】 D(名状/名动/形动/使动)7.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 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的久远回忆

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答案】 C 8.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

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

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

D.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

【答案】 B(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2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答案】 A(①⑥数词;②动词;③⑤整体;④专一;⑦一间;⑧刚刚)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答案】 D(名词用作动词)11.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答案】 D(倾注的感情应为“亦多可悲”)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2)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①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⑤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⑥,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 ①昆山,今属江苏。②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③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④击断,即争执。⑤迁悴,指晋升副职。⑥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

13.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 ..B.断讫遣去,不具狱

..C.有光力相抵排

..D.目为妄庸巨子

..决书”)14.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吏多恶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进士为令无迁悴者/死者长已矣 ..C.为之赞曰/为之奈何 ..D.久而自伤/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答案】 D(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为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这”。B项都是助词,译为“……的人”。C项都是介词,前为“给”“替”,后为“对”“对待”)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④留掌内阁制敕房。⑤目为妄庸巨子。⑥其推重如此。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③

【答案】 D(④不属行己意。⑥不是说他)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具狱:关进监狱 抵排:分庭抗礼 妄庸:狂妄平庸

【答案】 B(B项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答案】 C(C项“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县的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四、语言表达

17.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员老师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笑纳”改为“收下”;(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把“府上”改为“家中”;(3)“拨冗光临”改为“(欣然)前往”;(4)“可望”改为“有望”。

18.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①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 ;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①浅湾上的航程永远不能抵达美丽的彼岸。②若人生是一片高山,那就期待峻岭绝顶。③山脚下的登攀永远不能领略秀丽的风景。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华正逐渐被团队的协作精神所取代,人们必将更加青睐团队精神。在团队中,队员的成就宁愿归功于团队的成就,而团队的领导者,亦常常将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团队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100分或0分,没有60分。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有相关的经历、见闻吗?你是怎样看待“团队精神”的?

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标题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向】

本题在原材料的解说上对“团队精神”作了充分的阐释,只要抓住“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这句话,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过多的难度。写好此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针对发展等级的“丰富”上,即构成文章的事例、形象和意境要饱满,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可以使用丰富的材料论述对话题的感受和认识,比如引用国内外大公司的鲜活实例;可以应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或富有意境的描绘来传达切合话题的体验和见闻,比如记叙一次团体比赛或者一次班级活动等。在文章的立意和构思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第四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自主赏析课后巩固·提能

一、基础巩固

1.字音辨识

渌水()殷岩泉()訇然()...

鸾鸟()澹澹()忽已暝()...

石扉()青冥()觉时()...

魂悸()长嗟()剡溪()...

东南坼()垆边()层巅()...

2.词语理解

(1)烟涛微茫信难求_________________.

(2)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 ...

(3)势拔五岳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

(4)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 .

(5)渌水荡漾清猿啼_________________.

(6)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 .

(7)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

(8)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 ..

(9)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

(10)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 ..

3.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水澹澹兮生烟。

(2)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

(4)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

二、阅读鉴赏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 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①。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②。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③。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明星:华山仙女。②卫叔卿:仙人。③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

(1)从表现手法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lùyǐnhōng/luándànmíng/fēimínɡjuã/jì

jiēShàn/châlúdiān

2.答案:(1)实在(2)遮住天空(3)超出(4)依据(5)清澈(6)天黑、夜晚(7)这里用作动词,震响(8)使……战栗,使……震惊(9)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10)只应

3.答案:(1)云青青兮欲雨(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乾坤日夜浮(4)月涌大

江流(5)春水碧于天

4.答案:(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鄙视黑暗的现实世界、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与官场决裂、清高出世的诗人形象。而《古风(其十九)》则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思想,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是源于对现实的关怀,所以在这首诗中当他目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时,又从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严酷的现实,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而《古风(其十九)》则是向现实的回归。

5.(1)【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理解诗歌中的感情,必须对诗歌的意境有个正确的把握。厉鹗既是狭义浙派的奠基人,又是广义浙派中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所写不仅仅是风景画,而是对山光水色的欣赏,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有所思,值得回味。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根据以上体会,便能很好地组织答案。

答案: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明确常用的几种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其次,仔细观察题目中所限定的两句诗,将这两句诗细化到每一个词语和字。最后,在答题的步骤上应该注意,不能只是简单地说

出用了什么手法和技巧,还要结合用这种手法和技巧所达到的效果。

答案: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第五篇: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4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zhōnɡ)音

肯綮(qìnɡ)

大车瓜(gū)..·B.更(ɡēnɡ)刀 发硎(xínɡ)怵(cù)然 ...C.讠桀(huî)然 踌躇(chú)庖(páo)丁 ..·D.折(zhē)也 有间(jiàn)大郤(xì)...【答案】 C(A中:zhîng;B怵:chù;D折:zhé)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B.善哉!技盖至此乎!C.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答案】 D(A向—响;B盖—盍;C善—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释刀对曰 “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B.良庖岁更刀 “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C.动刀甚微 “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D.得养生焉 “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答案】 A(B“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C.为之踌躇满志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B.道芷阳间行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时时而间进 .

用心 爱心 专心

B.视为止,行为迟 ..D.吾见其难为 ..

E.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答案】 DE(间或,断断续续地)6.下列加点的词,与“因其固然”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B.若听茶声然 .C.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D.吴广以为然 .【答案】 B(B与题干都当“„„的样子”讲)7.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文惠君解牛庖丁为.A.止,行为迟视为.立提刀而.B.藏之善刀而.

硎而刀刃若新发于.C.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其于.无厚入有间以.D.杏仁澄之每汲用,皆以.

【答案】 D(两个“以”都当“拿”讲)8.下面对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所触着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踏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这四个短句排比,相同句式的紧密排列组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渲染了动作的娴熟,突出了技艺的高超。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这一句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提问,引起庖丁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令人赞叹。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整头的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了。

由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现在,我只凭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庖丁解牛已达到很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触牛。

【答案】 B(“正面”应为“侧面”)

二、语段精读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所见无非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没有不是 B.接触 C.每年 D.筋骨结合的地方 10.下列句子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 ③怵然为戒 ④视为止 ⑤行为迟 ⑥为之四顾

⑦为之踌躇满志 ⑧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答案】 B(①介词,替,②动词,做,③④⑤⑥⑦,因为,⑧动词,成为)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

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一个阶段,所看见的都是一头头的活牛,要屠宰时不知如何下手。

C.“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二个阶段,所看见的不是一个个完整的牛,而是熟悉了牛的筋骨结构,把它看作可以拆卸的东西。这第二阶段,他仍停留在技术的层面。

D.“方今之时„„而神欲行”,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三个阶段,解牛时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答案】 B(所见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就是还不熟悉牛的筋骨结构)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庖丁达到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使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庖丁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庖丁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D.庖丁虽然达到了道境,但是每次解牛他仍没有把握,所以,“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生怕损坏了刀刃。

【答案】 D(那是讲他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资治通鉴·周记四》)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害怕 .C.分魏师以略宋地 略:侵略 .D.齐王伐功矜能 矜:夸耀 .【答案】 D(A项“循”:安抚。B项“害”:苦于。C项“略”:强取,攻占。)1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乐毅“能而好贤”的一项是()①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②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③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④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 ⑤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⑥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A.①②⑤

B.②③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C.①④⑥

D.③④⑤

【答案】 C(②⑤句都只叙述事实,没有说明乐毅是不是贤能;③句说的是秦军将领的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答案】 B(A项说乐毅反对攻齐错,乐毅反对的是燕国单独对齐作战。C项对王蠋自杀原因的表述不全面,“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杀的次要原因,“亡国之痛”才是主要原因。D项歪曲了原文,原文是说无道之君等到形势极度恶化了,他即使想当一个普通百姓也做不到。)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之利。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6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于是燕王派乐毅同赵国约定,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②就让他留在齐国进攻还没有攻下的城市。③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如果有道义就会称王,有了诚信就会称霸,而玩弄权术就会灭亡。

四、高考热点

1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2)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答案】(1)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反抗的英雄。(2)沦落风尘,但向往美好爱情、善良而刚烈的妇女。18.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②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意思对即可)1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文字,要表达出对所描述对象的思考。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7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候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树立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关于偶像,你听到或见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

偶像,原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偶像”一词已不仅仅限于贬义了。许多人公开声明自己的偶像是谁,这时候的偶像只有“崇拜对像”的含义,而没有“盲目”这一附加的情感义了。弄清了偶像一词在内涵上的变化,就找准了思维的支点。现在在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中,偶像崇拜之风较盛,无论是自主的选择,还是情感的偏执,抑或是盲目的跟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未必都正确合理)。一方面,我们不能轻率地判定偶像崇拜的是非优劣,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他人的偶像崇拜自由,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明辨崇拜的雅俗,不区分偶像的层次。辩证的认识是写好本话题的前提,但具体行文时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佳作赏读】

偶像破坏论

“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实(十)是无用。”这则形容偶像的“十字令”,何等有趣!

偶像何以应该破坏,这几句话可算说得淋漓尽致了。但是世上受人尊重,其实是个无用的废物,又何只偶像一端?凡是无用而受人尊重的,都是废物,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

用心 爱心 专心 8 世界上真实而有用的东西,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这般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么?

泥塑木雕的偶像,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对他烧香磕头,盼他灵验,于是愚昧无知的人,迷信这人造的偶像真有赏善罚恶之权,有时便不敢作恶。似乎这偶像还很有用。但是偶像这种用处,不过是迷信的人自己骗自己,非是偶像自身真的有什么能力。这种偶像倘不破坏,人间永远只有自己骗自己的迷信,没有真实合理的信仰,岂不可怜!

天地间鬼神的存在,倘不能确实证明,一切宗教,都是一种骗人的偶像:阿弥陀佛是骗人的;耶和华上帝也是骗人的;玉皇大帝也是骗人的。一切宗教家所尊重的崇拜的神佛山鬼,都是无用的骗人的偶像,都应该破坏!

古代草昧初开的民族,迷信君主是天的儿子,是神的替身,尊重他,崇拜他,以为他的本领与众不同,他才能统一国土。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群众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清朝皇帝溥仪和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事到如今,这等不但骗人而且害人的偶像,已被我们看穿,还不应该破坏么?

也有人(如希特勒)把国家和民族化妆成偶像,以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拉大旗,作虎皮”。两次世界大战,杀人如麻,就是这种偶像在那里作怪。我想各国的人民如果渐渐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与真正和平的幸福,这种偶像自然就毫无用处了。但世界上多数的人,若不明白它是一种偶像,不明白这种特殊偶像的害处,那大同和平的光明,恐怕不会照到我们眼里来!

世界上男子所受的一切勋位荣典,和我们中国女子的节孝牌坊,也算是一种偶像:因为功业无论大小,都有一个相当的纪念在人心目中。节孝必出自自身主观的自动的行为,方有价值,若出于客观的被动的虚荣心,便和崇拜偶像一样。虚荣心和伪道德的坏处,较之不道德尤甚;这种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却是真功业真道德的大障碍!

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我们的信仰,当以真实与合理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我们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远不能合一!

【名师点评】

本文议论风趣生动而又层次分明。以十字令形象地引入正题,由偶像之本义论及宗

用心 爱心 专心 9 教迷信这一偶像的直接引申义;然后论述君主之为偶像、国家民族被人化妆为偶像;再由实入虚,议及虚荣和伪道德之偶像,向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偶像发起猛烈的进攻;接着,在列举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破坏偶像”的口号,提倡“真实与合理”的信仰。通览全文,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很有现实针对性和历史纵深感。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下载【成才之路】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才之路】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6单元 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