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代家具鉴赏
明代家具鉴赏
明窗,净几,画案,扇面,松涛,溪声,门僧烹茶,主人赋诗,馋有绍兴老酒,闲时工笔花卉,月下鼓琴,寒夜围炉,手抄艺花书,妻子绣故事。明式家具最适合这样的快意生活了。三屏罗汉床
罗汉床的形制有大小之分,一般把较大的称作床,较小的称榻。此件无疑为床。大罗汉床可供卧、坐,床上正中放一炕几,放在厅堂中待客,因此是件比较讲究的实用家具。交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灯挂椅
灯挂椅是靠背椅的一种款式,其搭脑两端挑出,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明代灯挂椅的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搭脑向两侧挑出,整体简洁,只做局部装饰。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或者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简练的图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予以装饰。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双枨,有的用“步步高”式(即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落地枨下一般都用牙条。两后腿有侧脚和收分。明代灯挂椅的造型整体感觉是挺拔向上,简洁清秀,这是明代家居造型的特点,可以说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太师椅 太师椅有书卷背搭脑,也有罗锅枨搭脑,但更多的是由榫卯攒斗的栲格搭脑。太师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装饰,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也最协调。一般上段浅雕云纹、如意纹或花卉瓜果;中段是主要的装饰部位,人物、动物、山水景物,无所不雕;下段则镂刻如意纹、蝠纹、云纹,底部镂亮脚透空,使本来厚重、壮实的太师椅在视觉上有一线空灵。雕饰题材的丰富也是清式椅子最典型的特征,甚至在太师椅背的雕刻上贴金、彩绘、嵌镶、堆塑,无所不能,体现了清式椅子华丽的风格。太师椅扶手也是用榫卯攒斗的大栲格子制作,一根弯曲自如的线条组成阴阳相间、刚柔相济的图案,而扶手就在图案上,十分巧妙。太师椅座面抹头下有四面束腰,溜肩,使整个椅子线条分明。太师椅没有券口、牙板、牙角等装饰,一般在束腰下溜肩处浅刻精细的卷云卷草纹饰,这些阳线勾勒成的图案,如良渚玉雕,精致细腻,与太师椅庄重的造型形成对比,大气中有秀气,丰富了视觉上的美感。明式方几
抹头见明榫,桌面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自中部内缩到底压窄平线。束腰与直素牙条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腿足上以长短榫与几面边框接合,下展为造型劲快有力的马蹄足。雅条下有罗锅枨与四足相交,皆出透榫。此几造型与八仙、六仙和四仙桌类似,但是体积较小,可能为陈设奇石、瓷器花瓶或盆栽之用。其高于一般桌的高度,可为此用途之证。书桌
明式书桌不仅在比例尺度上有别于厅堂卧室生活使用的家具,而且为构建宁静素雅的古代读书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鲜明的艺术表达.不仅共同反映出简洁质朴的明式风格特色,成为明式家具中的经典,同时刻画出鲜明的审美个性.取得了令人赞叹不绝的人文内涵。鼓腿膨牙炕几 炕几是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炕案较窄,放在炕的两侧端使用。词语出处:《老残游记》第九回:“靠窗设了一个长炕几,两头两个短炕几。” 茅盾《子夜》八:“ 冯云卿下死劲抬起手来,在炕几上重拍一下。” 沙汀《记贺龙》十五:“﹝ 贺龙﹞把炕几上三个烧饼拿来摆着,叠着,正是在玩积木一样。高面盆架
黄花梨雕贡宝图六足高面盆架黄花梨制,雕饰精细。搭脑出头圆雕龙头,挂子透雕草龙。搭脑以下空间安一卷草纹牙板。中牌子嵌装高浮雕山水人物故事纹花板,华丽而高雅。中牌子下方又设一卷草纹牙板,其下方置罗锅枨,下承双草龙牙子。腿足有如栏杆的望柱,柱顶圆雕仰俯莲纹。六足中仅有两足上下有横枨连接。其余四足上下安“横拐子”。上下横枨皆草龙角牙。虽为实用器,但其呈现的完全为艺术品的特质。
黄花梨实为呈黄褐色的“花梨”或“花榈”。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明,清时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其色泽不静不喧,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被视作上乘佳品,备受明清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夹头榫条凳 榉木夹头榫小条凳采用夹头榫结构,四足侧脚显著。腿足线脚都做得淳朴可爱。整款呈案形结体,尤其在面板下两侧面不安牙条,任由其空敞,在宋元画中所见桌案多如此,足见此凳犹存古意。官皮箱
是一种体量较少制作较精美的小型庋具,是从宋代的镜箱演进出来的,它上有开盖,盖下约有10厘米深的空间,可以放镜子,古代用铜镜,里画有支架。再下有抽屉,往往是三层,抽屉前有门两扇,箱盖放下时可以和门上的子口扣合,使门不能打开。最下是底座,是古时的梳妆用具。“官皮箱”为北京匠师的俗称。在古代用于放置官印和文鉴等重要资料,多为红木制造,高贵典雅。两件柜
明黄花梨冰绽纹小万历柜。小型的柜子常用来存放文具、信札等物品,置于案头亦可成为文房壹景。这件小型万历柜完全按大型万历柜的比例制作,壸门券口两侧用短料作冰绽纹,格调清新高雅,新颖美观,令人过目难忘。架子床 紫檀四柱灯笼锦围子架子床床座为格角攒边结构,边抹冰磐起混面并向下内敛,抹头见明榫一木连做的束腰与起线直牙条以抱肩榫结合腿足,腿足上端出双榫纳入床底边框,下收为形状美好的马蹄足。床座边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下有一双弓带,两根直带出榫装入大边,抹头每边另加二根短枨出榫纳入直带与抹头加强支撑。四根直立角柱下端做榫拍合床座边框四角上凿的榫眼,上承格角攒边造榫卯相接的床顶架子。立柱四角踩委角线。床顶架子以格角榫形成分格,部分由瓣形图案。床顶下与角柱间有格角攒边框挂檐,中有矮老做肩裁入分格,嵌入沿边起线透入灵芝纹的条环板,长边三块,短边一对。挂檐以双榫与角柱和床顶结合,挂檐下与角柱结合处安透雕卷龙纹角牙。床座上的围子做榫借入角柱,上层为双套环卡子花,下层为攒门灯笼锦图案。背面安一长围子,两侧各一短围子。床组上部结构均可拆卸。明式家具
中国家具史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无论笨拙神秘·商周、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抑或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华丽润妍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简洁隽秀的高型家具·宋元,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其中以明朝为大盛,以苏式家具为明式家具的正宗。
明代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顶峰,又以万历为最,流传至今的明代家具大多是这时期的。有关明式家具的制作,可见万历朝午荣编著的《鲁班经》。明式家具坚固耐用,在于其科学合理的榫铆结构。一件家具由若干构件组成,其结合处需通过榫铆连接起来。如格肩榫、格角榫、龙凤榫、粽角榫、走马销、插肩榫等。
相对于清式家具,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更多体现在明式家具:儒家的含蓄、天人合一、中正中行,道家的无为、自然,在明式家具完美体现:简炼流畅、稳健典雅、收放有度、刚柔并济、形神兼备。故有十清不抵一明一说。关于中国艺术,伏尔泰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经有高度的文明了”。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是研究明式家具的著作,值得仔细阅读和收藏。另外,王世襄先生提出的明式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第二篇:中国工艺美术史明代家具
1:造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特点:
尺度适宜,比例均称
收分有致,稳健挺拔
以线为主,富于弹性
造型大方,细部精致 尺度适宜,比例均称 严密的比例关系和舒适宜人的尺度,是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收分有致,稳健挺拔
明式家具的收分,腿部从下端至上端逐渐收细,并向里略倾,腿下部比上部略粗,使家具具有稳健、挺拔之感,同时具有安定稳重之感。
以线为主,富于弹性
线脚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线型流畅,舒展刚劲。如圈椅的设计,曲线圆劲有力,极富韵律节奏美感,造型雍容大方。
造型大方,细部精致
明式家具造型洗炼,落落大方,同时在细微之处又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恰如其分的处理,如靠背、线脚、铜件均精美舒适。明式家具艺术风格
古
明式家具崇尚先人的质朴之风,追求大自然本身的朴素无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
明式家具的材料、工艺、造型、装饰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具有典雅质朴、大方端庄的审美趣味,如注重线型变化,券口柔和,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
总之,明式家具风格典雅清新,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精
明式家具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
明式家具尽可能不用钉和胶,因为不用胶可以防潮,不用钉可以防锈,而主要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牢固美观耐用。丽
明式家具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不善繁缛,特别注意意匠美,注重面的处理,比例掌握合度,线脚运用适当。
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使家具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的艺术特色,使明式家具具有了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古雅精丽体现了明式家具简练质朴的艺术风格,饱含了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浸润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明式家指的是明之清康雍年间,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它们材料精良,品类繁多,做工考究,装饰古雅,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是古典家具的辉煌代表。明式家具的重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徽州、广州等,最重要的是苏州。
明式家具
一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1,从生产的角度看,阶级社会的工艺美术不外官府和民间两种。官府的产品设计、造作秉承上命,绝容不得以工匠的创作破坏了钦定的法度。民间的产品大多要投入市场,工匠既然赖以为生,作品就必须迎合主顾的趣味。因此,通过工艺美术,能对时代审美风尚及其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2,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性质,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为宗旨,但人们却无法在衣食住行中逃避逃避工艺美术,在日常生活中,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的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总之,工艺美术发挥的方式别致特殊,但产生的功效深远强大令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企及。
二
黄河中游是中国彩陶最早产生的地区。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中游分布着仰韶文化,上游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和齐山文化。下游有大汶口文化。
黄河流域的彩陶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村,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 马家窑村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有多个类型先后有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三
适用于艺术
1)适用:工艺美术讲求适用,陶瓷虽是中国原始艺术的早期样式,但对适用的原则以体现明确。
A 适用只要表现与造型。原始陶器中,钵、碗、盆、罐、壶、瓶造型都与圆关系密切。罐、壶、瓶大体是圆的拉长,应为圆无棱角,无论使用。携带,均难碰伤,圆还可承受最大的压力,不易变形,用作容器造型则具有最高的耐用性。B 原始陶器的适用还表现于器物的尺度和比例。原始陶碗的口径大多在12—20厘米之间,其中15厘米上下的尤其常见,这样的大小不仅方便端执,且碗内的食物或汤水重量适宜,因此今日碗的口径依然在15厘米左右。
2)艺术:A最能代表原始陶器装饰成就的是彩陶,彩陶上最常见的动物纹到抽象的几何形,演变的轨迹十分清晰。B彩陶装饰最常见的部位恰恰是最适宜观赏的部位,而壶罐的进底处于盆的内底和外壁,却不便观赏一些彩陶图案,也因人视线的高低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做法即今日所谓的立体设计,总之,原始社会彩陶非常讲究适用于艺术。四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
五
古代铸造青铜器主要利用陶范,也有少数用石范。
鼎的体量尤其巨大,最著名的是司母戊方鼎。青铜铭文早已有之,铭文最长的是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食器:按照功能,食器还能细分为鼎、、等烹煮器,鼎虽被归入烹煮器,但烹煮肉食仅是其中的功能之一。作为礼器的中心,鼎很早就被赋予了“明尊卑,别上下”的意义。青铜莲鹤方壶是一对,为郑国器物,对青铜艺术郭沫若造诣精深,他说盖顶展翅欲鸣的时代精神。
青铜“虢季子白“盘是已知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盘。
六
设计与构图:
A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的装饰走过了一个由简陋走向繁缛华美,而后再趋向单纯的历程。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简陋,这是铸造技术尚未成熟的表现。B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装饰就明确表现出繁缛瑰丽的特色,动物纹是装饰的主体,强调立体效果是此期装饰的突出现象,常以云雷纹做地,主纹是高出地纹的动物纹样,其上再加饰纤细线纹,就形成了商晚期极盛的所谓三层花纹,立体效果还表现在凸起的扉棱和圆雕动物形的附件。C西周中晚期,尽管仍有装饰繁缛瑰丽的少数实例,但简素平朴的大潮流无可阻挡,它们有明显的几何化倾向,布局由满密转向简洁,二方连续的带状排列数量日益增多。七
《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素纱褝衣,汉代马王堆墓出土两件,褝衣是古文献里的名词,指无衬之衣。八
印染:主要有
罗地促进绣宝相花纹拜垫,在高贵的红罗地上盘金坠珠,效果自然富丽豪华,但蹙金之法,唯以根根金线排列,图案形象不会精彩。199页
九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有五弦四弦之分,前者产于印度,后者传自波斯,图示琵琶为五弦,而焊拨上的骑驼人物却抱着四弦琵琶。
十 汝窑开片指瓷釉中的裂纹,它是因胎、釉不同的收缩率而在焙烧后的冷却中形成的。原为烧制中的缺陷,但因其纹理有特殊的效果,成了一种人为的特殊装饰。开片也因形态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
十一
纳石失是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
十二
织御容与织佛像
这是元代特有的精美丝织物,是官府作坊转为皇家织造的,所织系已故帝、后及王、妃的肖像。
十三
青花
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就是青花的成熟。青花是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呈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效果。五彩是釉上彩
粉彩是釉下彩
釉里红是釉下彩
十四
漆器
A漆雕和张成、杨茂
B螺钿和黄生
C戗金和彭君宝
D木质银裹漆瓮
十五
元代的江南有些著名的织工,佼佼者是嘉兴的朱碧山。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现藏于北京团城。在蒙元帝后亲贵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六
明末,中国科技史上出现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于崇祯年
十年,详尽的记录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其中,纺织、印染、陶瓷、冶铸、琢玉等部分包括了原料、产地、工具构造、制作技术等诸多内容,且图文并茂,是研究古代工艺美术的珍贵文献。
十七
德化白瓷胎体致密,釉色以如白为主,纯白、泛青或闪灰着次之。
十八
掐死珐琅俗称景泰蓝,是一种硅酸盐类的装饰材料,以石英、瓷土、长石、硼砂等经粉粹熔炼后制成、经过制胎、掐死、焊接、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十九
宣德炉是宣德时官府铸造的一批精妙铜器。它们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为古代铜器的佼佼者。
二十 粤、蜀、湘、苏被成为四大名绣。
珐琅彩是规格最高的 粉彩也称软彩,是受珐琅彩影响产生的釉上彩品种。(西洋人物图双联瓶)二十一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今存古代再大的玉器。
二十二
匏器的范制葫芦最独特,做法是,以初结的葫芦纳入阴文模范,秋老取出,造型,装饰悉如人意。匏器战国已有,日本现存被鉴定为唐代的实物。
鎏金:是一种金属工艺装饰技法,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即用金汞(金与水银的合金)涂于器物表面,经烘烤后,汞蒸发,唯金留其器物表面,呈现纯金制作的效果。
金银错:也叫错金银,是我国春秋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装饰技法,即在要装饰的器物表面画好纹饰,再用锐器按纹饰刻出工整的凹槽后,嵌以红铜或金银丝,最后用厝石把器表错平磨光,呈现出鲜亮明亮的色彩和清晰的纹样。螺钿:是一种漆器装饰技法。做法是以蚌片在漆器上拼嵌图案,其源头可上溯到西周。嵌片有厚薄之异,薄螺钿的美妙不仅在于图案更精细,还在于能展现出更绚丽的色彩。黄生
失蜡法:春秋时期发明的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制成内模,在内模上敷泥浆等,预留孔洞,制成外范,待外范干燥,高温烘焙,内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内形成和内模一样的空腔,再从孔洞注入铜液,冷却后,剥去外范,既得与内模相同的铸件。
缂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通经断纬地装饰丝织品。其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纬,做法为把本色经丝挣在织机上,用小梭将各色纬丝按轮廓逐块织成花纹,纬丝并不贯穿幅面。因为图案是逐块织就的,花纹轮廓处都要回纬,放花纹轮廓若与经线重合,便因回纬拉出窄丝的间隙。有如刀刻。名家朱克柔。
戗金银:是一种漆器装饰工艺,两汉时期萌芽,南宋时鼎盛。做法是,先在漆地上刻画出图案,于刻纹内上漆后,然后填以金银箔,效果极其富丽。这种技法的源头可上溯到西汉时的填金彩的针刻。彭君宝、元代著名银工朱碧山
纳石失:是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图案以片金线或金线织出,效果富丽华美。出现伊斯兰情调甚至狮身人面纹样。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胚体上描绘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呈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效果。
渎山大玉海:是蒙元时代最重要的宫廷贮酒器,呈色青黑,杂以白色斑纹,外壁碾琢波涛中的龙,马,猴,鹿,犀等异兽,形象丰满。玉海体型巨大,胎壁甚厚,造型雄武硕大,通体略椭圆形高70cm、口径135-182.cm约重3500kg,是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现藏于北京团城。
很大可能考的大题:唐三彩、五弦琵琶、唐代木器、原始陶器、明式家具等好好看看。
第三篇:家具鉴赏大作业
古典家具艺术鉴赏论文作业 “阴阳调和,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形神兼养”是古已流传的养生之道,旨为养健达之躯,生凝神之气。红木,古朴自然,淡清优雅,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保健功效,古人很早便发现其独特优点,更有“坐酸枝,睡紫檀”之说。
一、论文内容:(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关命题)
1、红木养生家具的内涵
2、红木家具的中医养生功效分析
3、红木家具传统养生功效的验证分析
4、红木养生家具的设计方法与研究
5、红木养生家具与现代生活文化的关系
6、红木养生家具的市场现状与空间需求
7、红木养生家具的营销分析
8、红木养生家具的发展方向
论文可以上述一项或多项内容进行论述,凡与红木养生家具相关内容均可。主题诠释:以红木家具养生效用为基点进行论述,保腰椎、护颈椎、正其心、养其神。
注重了解红木家具的养生功效、材料与工艺、市场需求,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文化,要求以“红木养生家具”为论题,充分阐述红木家具在养生之道上的显著效用,提高红木家具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促进中国养生文化和红木文化两大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挖掘红木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新时期红木家具养生的效用价值。
二、论文要求:字 数:4000~6000字。格式要求:见附件
三、提交时间:2014年4月30日前(第五周交)
第四篇:家具鉴赏秘要 (一)
家具鉴赏秘要
(一)一、中国家具源流
中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家具风格。
史前至春秋时期的家具:
(史前 ̄公元前476年)1978年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 ̄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资讯 论坛)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战争国时期家具:
(公元前475年 ̄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秦汉时期家具:
(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
(220年 ̄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
(589 ̄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 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宋代家具:
(960年 ̄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开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明代家具:
(1368年 ̄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清代家具:
(1644年 ̄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现代家具:
(20世纪初以后)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但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传统家具价格较昂贵、加工工艺繁杂等原因,以致新式家具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占据市场,传统家具则退居次要地位。新式家具多仿制西方流行的款式。早期有法国路易十五式(洛可可式)、路易
十六、英国维多利亚式及德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等家具。后期又有日、美流行款式家具。这些家具用材广泛,构件加工方便,造型款式新颖,涂饰工艺简便,产品价格适宜。沿海城市是新式家具的主要产地。家具产品,除木家具外,还有金属家具、竹藤家具、塑料家具、柳条蜡杆家具及软家具等,品种日益繁多,款式日益新颖。产品结构从框架结构发展到板式结构等,从而加工工艺大为简化,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家具鉴赏秘要
(一)一、中国家具源流
中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家具风格。
史前至春秋时期的家具:
(史前 ̄公元前476年)1978年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 ̄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资讯 论坛)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战争国时期家具:
(公元前475年 ̄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秦汉时期家具:
(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
(220年 ̄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
(589 ̄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 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宋代家具:
(960年 ̄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开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明代家具:
(1368年 ̄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清代家具:
(1644年 ̄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现代家具:
(20世纪初以后)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但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传统家具价格较昂贵、加工工艺繁杂等原因,以致新式家具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占据市场,传统家具则退居次要地位。新式家具多仿制西方流行的款式。早期有法国路易十五式(洛可可式)、路易
十六、英国维多利亚式及德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等家具。后期又有日、美流行款式家具。这些家具用材广泛,构件加工方便,造型款式新颖,涂饰工艺简便,产品价格适宜。沿海城市是新式家具的主要产地。家具产品,除木家具外,还有金属家具、竹藤家具、塑料家具、柳条蜡杆家具及软家具等,品种日益繁多,款式日益新颖。产品结构从框架结构发展到板式结构等,从而加工工艺大为简化,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第五篇:明式家具鉴赏
《明式家具鉴赏》心得体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对世界的影响都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文化方面。而对于中国传统的家具,在学习这门课程前,我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看到这个课题——明式家具鉴赏时,我简单的认为就是对明朝的家具欣赏,但在第一讲中,老师就告诉我们,明式家具指的不仅是明朝的家具,而是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是一个艺术概念,而绝非一个时间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席地而坐到以居榻为中心,以后又进人到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代的家具,在不断的演进中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历史面貌。尤其是经过唐宋时代的变化,到明清两代,很快地发展到了它的历史高峰。明清家具渐渐地成为蜚声中外的艺术瑰宝,折射出了举世无双的艺术光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明式家具鉴赏》这门课程一共有八讲内容,分别是:明式家具概览、坐具的文明、承具的功效、庋具的承纳、卧具的休憩、屏架的巧思、明式家具的材料美、明式家具的工艺美。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坐具章节,其中讲到交椅。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印象最深的原因并非交椅本身,而是通过交椅我们可以看到,明式家具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甚至是社会伦理都有一定折射作用。因此,这门课不仅在明式家具欣赏方面对我有启蒙作用,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对于中国传统家具的欣赏,要从艺术审美、材料使用、使用价值、文化社会层面等多个方面入手。
从造型角度浅析明式家具的审美特征极其对当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明式家具以其简练的造型、圆润的线条备受收藏者喜爱。从文化角度上说,在明代的士大夫阶层,很多人的文化造诣比较高,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人文思想设计出许多简洁、大方、富有文人气息的家具。这些家具不仅结构典雅,线条柔美,并且精确到少一寸多一寸就不协调的程度。另外,明式家具的造型更加完整简约,做工讲究去繁从简,与文人提倡的‘古朴’、‘古雅’不谋而合,因此明式家具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这是我们当代红木文化充分借鉴的,也是红木行业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从商企角度出发,近两年很多企业嗅到了消费者口味往正在逐步明式家具上靠的商机,因此着重推出明式家具系列,做工中规中矩,很符合传统文化内涵。从家庭居室上考虑,现在很多家庭的住房面积是七八十平方米,明式家具线条简单、造型清秀,适合这样的居室空间,也是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与我一开始“明式家具只受老年人欢迎”的想法不同,现今不仅明式家具的销售比例开始增大,消费群体也呈现年轻化趋势。追求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现代年轻人喜欢简约风格,明式家具风格含蓄、造型简单,容易与现代风格家具搭配在一起,满足了年轻人的要求;其次,就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而言,一般就买一两件家具,例如一个3件套圈椅、一张床,旨在给居室装点出些中式的味道,这不仅提升整个家居环境的文化内涵,还把中华文化的根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这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在新一代人的接受程度中普遍提高了。另外,当下家具行业流行的一个观点,即“第五代住宅”,就是在家庭住宅中体现一些文化因素。因此他认为,在中国人的家装中,最有把控能力的就是传统中华文化,并且这不影响家居的主体风格,形成的混搭会让居室更加好看,一点不矛盾。
任何一件家具的设计都离不开其功能的实现,明式家具在设计的过程中总是追求造型与功能的相统一。这些设计理念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合理的,而且明式家具在今天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它的设计都符合人机工学。明式家具造型的又一特点是曲线运用得当,造型简洁历练造型大方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但是这些不能减少明式家具的美感,正是这些造型简洁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装饰既没让人感到装饰的繁琐也符合功能的要求。拿明圈椅来说,除了家具的长、宽、高基本符合人体的曲线,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适宜,感触良好。例如,圈椅的设计风格特点除明式家具的共性外,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圆地方”的哲理,椅子上圆下方,圆象征着和谐;方为稳健之意。圈椅的靠背和扶手,形成斜度,座位高度适中符合人机工学的原理。四根直腿略向中心倾斜,空过座屉直抵椅圈四隅,构成主圈稳定的支柱。椅腿的直线与椅圈的曲线形成强烈对比,使各自的线型特征更为突出,但又通过腿的圆形截面与主圈发生形象因素的内在联系。靠背板与两侧镰把棍都设计成为较大曲率的优美曲线,是主圈在垂直方向上有力的衬托。假设不是如此,而把靠背板、镰把棍作成直板直棍,主圈与下面的关系就会显得生硬。这些都是明式家具在造型上的独特之处。再如黄花梨的扶手椅,椅的搭脑、靠背、扶手、座屉边沿等处都作得圆润细柔,使用时通过细部触觉的舒适必然使人感到家具设计的完美和周到。这些例子在明式家具中任何设计中都能够体现出来明式家具表现出来的这种圆润特征,有造型美学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家具设计的人机工学吧。我们有理由认为,明代优秀的家具匠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已经实际上应用了人体工学方面的知识,因而使明式家具功能合理,使用舒适。这正是明式家具其他成就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础。
明式家具在结构上,榫卯精密,对于现代家具生产制作有着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其形制及结构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影响和熏陶,无论是在审美观念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家具结构上,根据各零部件接合部位的要求不同,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榫接合。因为密度高,所以在制作家具时可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榫结构和加工精细的线脚,使得家具在造型艺术和工艺、结构中有不少创新。一是线脚、雕刻。线脚指家具中部件截断面边缘的造型线脚,它与家具形体轮廓主要在三维空间表现曲直、徐急、顺逆等品质。明式家具中,有丰富的线脚、雕刻,明式家具的雕刻是以少胜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了极简的艺术风格。二是各类榫结构。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科学性。制作上采用攒边等做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在美观外又加强了牢固性。
中国家具由于受到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家具完全不同的道路。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风格不仅仅是在家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
现代社会的高度现代化信息化,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在不断更新。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外国的设计思潮冲击着中国的设计界。想跻身于世界行列,就要积极地倡导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以现代国际化的语言来诠释。让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明式家具还是其他文化元素)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全世界。把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所蕴含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是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世界语言共同汇成独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