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城市松鹤中学 汪丽、巢亚丽.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
麻城市松鹤中学 汪 丽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把握人物语言、动作,体味父爱的伟大。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花儿”这一线索相关语句,让学生明确文章行文思路和人物情感的转换。
2、品读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让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中体悟情感。
3、品读描写英子这一人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感知英子长大的过程以及发生转变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深情。【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了解《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城南旧事》被拍成同名电影,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二、走近作家作品
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的创作很丰富,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文集,短篇小说集有《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云》。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讲述的是英子一家居住于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发生的故事,真切感人。
三、赏析双线并行的巧妙构思
(一)、自主学习,梳理结构,明确顺序
1、学生活动
*讨论:找出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中的事?
*分层:紧扣表示时间的提示语: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
第一部分、(1-12段):毕业典礼前,由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爸爸
对“我”的嘱托。
、(13-30段):回忆六年前爸爸逼“我”上学、给“我”送衣的往事。
、(31-34段):从爸爸的病情回想起爸爸爱花养花的往事。(插叙)第二部分、(35-37段):写毕业典礼上“我”的复杂心情。
、(38-53段):回忆爸爸鼓励“我”去银行寄钱的往事。(插叙)第三部分(54-68段):毕业典礼后,得到爸爸去世的噩耗,而“我”突然成熟起来。
师解析:文章紧紧围绕着父亲对“我”成长的影响,“我”失去父亲的痛楚及对父亲深深的眷念这一主题选择材料,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没有泛泛去写。——这就是七年级第一单元要求训练的重点,学会围绕主题选材,并按一定顺序(穿插插叙)组织材料。
(二)、赏析双线并行、巧妙设伏的结构
1、小组合作探究
* 找出文中写毕业典礼的内容和写花的内容,这两个内容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 标示设伏和照应的地方。
2、教师小结: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多次提到花——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象征着父爱);二是以毕业典礼为线索,两线交相辉映,巧妙配合,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四、品读精彩语句,把握情感,分析父亲的形象
(一)、品读“父亲‘逼’我上学”这一情节
1、学生活动:品读13——30段,用 标出父亲痛打‘我’的动作,用„标出父亲痛打‘我’之后,又关爱‘我’的举动,把握父亲的形象。
2、教师点拨、指导:紧扣父亲的动作和‘我’的感受,理解人物情感,品味人物形象。
3、教师总结:正是父亲的严厉又不失慈爱让“我”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
(二)、品读父亲对英子说的三句话,体会父亲对英子成长的影响。
1、学生活动。
*品读:“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张大了”;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助你妈妈。你最大”。*讨论:父亲的言行对英子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教师小结:严厉而又深沉的父爱让“我”长大成熟,变得勇敢、自立,父亲的教诲让“我”受用终身。
五、分析文章主题
学生讨论归纳:你认为文中的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怀念?用花象征父爱有什么好处?
板书:
双线并行:
写眼前——“我”参加毕业典礼
忆往事——爸爸对“我”的爱(病床叮嘱、赖床挨打、爸爸爱花、闯练做事)
潜在线索:“花” 【精彩部分回放】
“关于‘细节描写’”部分教学实录:
师:从“父亲逼‘我’上学”这一情节中找出最能体现父爱的动作描写。生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对于我的偷懒、拖拉父亲是绝不心慈手软的,体现父亲对子女的要求严格。
生2:爸爸在要打我时,“左看右看”,爸爸是在看用什么工具打我,能够教训我,又不能把我打坏,最终爸爸拿的是鸡毛掸子这一细节体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真是严而不厉,爱在严中啊!
生3:爸爸打我之后又给我送夹袄,“没说什么、递、看着”这几个细节表现爸爸的
爱是默默的,他的心里也心疼我,要亲眼看到我穿上夹袄才放心。
生4:挨打后,第一次坐车上学。在小英子挨打之后,她是坐着洋车上学的,前面有一处写到“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这是爸爸让孩子们养成节俭勤奋的好习惯,但是爸爸打了小英子之后很心疼,虽然没说什么,却第一次让她坐车去上学,在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时又给了我两个铜板,这些细节都在体现着父爱。
师结 :父爱是这样不善于表达,却又是这样真切地存在着啊!文中还有吗? 生5:爸爸强忍病痛叮嘱我:“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后面还写了一件事,就是爸爸让小英子独自到银行去寄钱,小英子很害怕,爸爸也说了这样的话,并叮嘱我:“闯练,闯练,英子。”爸爸是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英子能像大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照顾弟妹,如果总要爸爸陪着,永远也长不大,这是爸爸在培养小英子的自立,是父爱的体现。
师: 大爱无言啊!大家体会得这样深切,能为大家读读这些细节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父亲的言行影响着人的一生,小英子在父爱中一天天长大了,她发生了哪些变 化?大家再找一找(紧扣父亲的三句话找到相对应的内容)。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张大了”;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助你妈妈。你最大”。] 生6:自从那次挨打后,小英子再没有迟到过,“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由原来的懒惰、被动,现在变得勤奋、主动。
生7:爸爸让我去寄钱,开始我很害怕,但是在爸爸的叮嘱下我完成了任务,心里很高兴,英子由原来的胆小怕事,有依赖心理,变得勇敢、自立。
生8:当她得知父亲去世时,并没有惊慌,“这里就数我最大,我是小小的大人”表现出异常的镇定与安静,把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并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在爸爸的教导下懂得了身上的责任,我真正成长起来了。师结:父爱是深沉的,这使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严厉后的慈爱,漠视了那沉默时的关怀,但是细细品味,又是那样真切!当我们品出了这真切伟大的父爱,我想我们每个人
都读得懂父亲!【教后说教】
《爸爸的花儿落了》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又罗列了两条线索,也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是一篇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找到文章的核心教学价值很难,我主要是这样来思考的。
第一,从学情来考虑,一语双关手法可以很快突破,没有着重讲解。但是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却让人难以分析。特别是线索,学生会很快找到“花”这一线索,这条线索的具体分析又有一定难度。文章内容清楚了,层次划分出来了,可是却由于插叙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有些条理不清楚。所以结构和线索需要着重梳理,这是突破文章内容的重要一步。
第二,从教材方面考虑,教材的重点就是一语双关中暗示爸爸去世的语句分析,我把他放进了合作探究里面,再就是爸爸说的话对英子产生影响的具体体现及爸爸形象的分析,这个我也考虑了进去,这些都体现在英子身上,英子长大的原因分析就成为了重点。而促使英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就是爸爸的爱,这就揭露了文章的主旨。
从理清文章结构——品析人物形象——主题揭示,每一个步骤都是层层递进的,在品读中进行体味,一步步揭开文章的面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后点评】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有这样几个点不错。
一、设计的内容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老师一起走进文章的故事中,真实地感悟文章的情感。
二、对于语句的品析比较到位,在对父亲的语言、动作描写进行分析时能够把学生带入情景中,再现当时的场景,抓住关键词,找到相应的内容,准确把握父亲的形象,体味父爱。
三、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发情感体验。比如爸爸去世后英子的镇定与坚强让学生也为之赞叹。
四、老师和学生一起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舞台,学生大胆展示,老师仔细点评,课堂气氛融洽。(李敏娟老师点评)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08春音乐教育班
王亚丽
[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消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引言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做都是作曲家 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
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带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句、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
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实施创造教学
1、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训练与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要注重创造的“过程”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实践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从而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2011年6月12日
第三篇:教学案例侯丽春
教学案例
西南路小学
侯丽春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又一次热情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第四篇: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任亚丽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
青山镇中心小学
任亚丽
邮编:726300 电话:*** 教学背景:
本课是一篇童话,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自然知识,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获取知识,乐此不疲。
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动物过冬》
教材分析:本文叙写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朋友要关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练读音中体会词句的意思。
2、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朋友要关心。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朋友要关心。
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19《小动物过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哪些小动物?
2、生汇报师板画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
3、师问:这三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学习3—7自然段
1、过渡: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你们的书中,请小朋友小心地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读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2、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3、学生反馈,感受小燕子过冬的方式。
(1)
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燕子过冬方式的句子?(2)
指名读出句子。
(3)
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飞到南方。(4)
再读这段话,试着用上因为……所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说燕子的过冬方式。
(5)
教师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6)
过渡:是呀,南方暖和,小燕子要到南方过冬。
出示词卡“暖和”,学习词语指导读好轻声、识记字形、换词、造句。(7)
过渡:南方不仅暖和景色也很美。(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①找出课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词语。②这么美的画面你还会想到哪些词?
③指导朗读(朗读词、句子和段落注意停顿和语气)
4、感受小青蛙过冬的方式。
(1)过渡:我注意到了,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燕子,就请你接着和青蛙哥哥商量商量怎么过冬吧。(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读)
(2)小燕子商量了几句话自己再读读,找找,做上记号。(简单感受反问句和疑问句,并指导朗读)
(3)过渡:是呀,小青蛙到底怎么过冬,谁能把你刚才画的句子再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告诉我们青蛙的过冬方式其实是——冬眠。
(4)复习识字5中的冬眠动物。(5)播放青蛙冬眠录像。(6)针对这部分学生质疑问难:
预设学生问题:青蛙为什么要吃的饱饱的?
青蛙为什么要钻到土里?
(7)引导学生解疑,学习生字“钻”,理解来年春天是什么时候。
4、感受小蜜蜂过冬的方式
(1)过渡:看到大家商量得这么有意思,老师和小动物们商量商量小蜜蜂怎么办吧?(出示6、7自然段)师生分角色朗读并商量.(2)了解小蜜蜂的过冬方式。(3)课件认识蜂巢。
(4)教师小结:这个蜂巢太神奇了,它可以储存很多蜂蜜,让小蜜蜂无忧无虑地度过寒冷的冬天,难怪小蜜蜂那么自信地说——(学生朗读小蜜蜂的话)师板书:采 藏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过渡:三个好朋友商量以后知道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他们还商量好了,有一个美丽的约定呢,这在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全班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1)想象三个好朋友是怎么约定的,小燕子说——小青蛙说——小蜜蜂说——
(2)第二年春天很快就到了,小青蛙首先从——(泥土里钻出来)早早来到约定的地方,等它的好朋友;接着小蜜蜂从——(蜂巢里飞出来)和青蛙见面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三个好朋友又见面了,它们会说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五、师生配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六、作业
收集介绍有关其他动物过冬方式的知识,准备下一节课开一个信息交流会。
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本节课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代替教师的课堂分析。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
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在表演中体验、感悟
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教学“冬眠”时,我请小朋友上来扮演青蛙,表演青蛙是怎样冬眠的。通过小朋友的表演、评价,知道了表演冬眠时应该是不动的,因为青蛙冬眠是不吃不动的。
三、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你再加把劲,就成为我们学校的小明星了!”
第五篇:三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杨亚丽)
三(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独店中心小学 杨亚丽
今年上半年,我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向学生全面讲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需的综合知识、技能和课外素质养成,始终紧扣教材,讲练结合,巧练重点,突破难点,重视考点,立体讲授,步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语文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现就我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三(2)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1人。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班大部分学生已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地学习,且能够自觉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学习的好习惯。但也有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例如,夏阳、李泽成等同学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不能做到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习惯较差且比较懒惰,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较差。
二、注重常规教学
1.广学研修,常规教学坚持不懈。我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交流,观摩优秀课件及教案,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2.多维共促,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三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两月换一次语文小组代表,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此外,每日组织语文课代表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多措并举,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这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根本所在。一是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尽量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二是积累大量的语汇,把握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要求学生多阅读各类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每天课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最近阅读的好书或者积累的好词句。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 的提高。
4.强基固本,培养学生书写功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与水平,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写字课对学生专门进行写字规范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促使学生书写功力明显提高。
三、注重教研教改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区及学校的教研活动,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持续提高。一是今年5至6月参加了平凉市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考试考核合格。二是积极参加县局、学区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听课节数达15余节,开阔了教育教学理念和视野。三是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注重质量抓建
一方面,我把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不但做到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堂上努力融入和尝试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既取得进步,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现在本班学生很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五、存在主要问题
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一)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生活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写字习惯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也有的学生作 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二)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级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三)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六、今后 努力方向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地做好担负的教学工作,尽力做到更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