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本支部职能科室作用和业务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基层,注重实用,将党政建设深入细节,发挥核心竞争力,探索以“六心”促“六型”开展党组织建设,通过实践,逐步打造具有突出特色的“六型党支部”,锻造成一支“科学提时效、锐眼保安全”的高素质队伍,助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六心;六型;核心竞争力;安全生产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新部署,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XX(以下简称中心)机关第二党支部由中心安全技术科、生产运行科两大职能科室组成,作为基层党支部,紧紧围绕十八大要求,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管理基础,提升支部科室建设水平,着力构建基层建设的长效机制,本支部大力发扬塔河精神、中心的企业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本支部科室实际情况,立足基层,注重实用,提出特色“六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安全型、高效型、和谐型)支部建设,并付诸实践,探索以“六心”(恒心、专心、用心、细心、省心、民心)促“六型”,发挥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时期全新党组织堡垒,全面助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创全新局面。
二、“学习型”支部拼“恒心”
(一)目标思路 [1] 第 1 页
共1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一个企业要飞速发展,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建学习型支部,就是与职工的培养和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使支部员工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政策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综合素质和“四执”(执言、执文、执事、执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注重学习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使支部干部、员工人人成为管理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支部科室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职工刻苦学习、增强技能、提高素质的“人才摇篮”。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为抓手,重在有“恒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开展“外训促内训,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工作,健全“科室、班组、岗位自学”三个层次培训体系引导创建工作。
(二)内容与实践
打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支部,努力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不断深化内容和形式,逐步达到培养团队精神、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提高系统思考能力的学习型组织,提升理论知识积累,促进生产经营管理。
1.搞好集中学习
将党政教育与业务技术学习相结合,关注党政时事、学习参悟我党优秀政策方针精神的同时,注重学习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每月按计划组织员工对标准规范进行集中学习2次,并对现场生产运行、第 2 页
共2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督察管理经验进行分享。每季度组织全员集中学习、交流宣讲一次,每次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2.拓宽学习渠道
普遍推广调研、辅导、讨论、讲评等方式,把结合业务工作搞专题调研、轮流讲课大家讲评、重大问题开展研讨、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剖析等方式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推行内部培训师制度、开办“职工夜校”、建立“员工在线培训系统”、建立“完井测试工具展示厅”、建立“完井试油操作练兵场”等多种措施,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强化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支部全体干部、员工的执行力、落实力。开展读书活动,每年每名干部、员工根据自身需要至少选读6本好书。
3.加强交流分享
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充分结合网站平台、远程教育系统、《排头兵》刊物等多媒体形式为大家交流学习体会创造条件。定期开展质量问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标准化现场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等活动,促进内部经验共享及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每月对近期和去年的问题井进行回头看,反思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安全督察工作进行探讨。每半年支部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论坛,交流学习体会和方法,研究探讨1-2个理论或实践课题。
4.建立考评机制
第 3 页
共3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结合支部实际建立一套科学的促学、考学、奖学的长效机制。制定个人学习、考试制度要求,以考促学,使学习有制度保障。制定考评措施,年终评出支部“学习标兵”报上级党组织,予以表彰。
三、“创新型”支部求“专心”
(一)目标思路
创建创新型科室,就是通过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形成专心专注,思想活跃,务实创新,勇于探索,注重实践的支部氛围,使支部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实践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践行“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激发员工的技术、管理创新热情活力,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和专有技术研发,与改善生产经营、创新管理、攻关SQC等工作相结合,全面实施整体工作和各项重点工作及多个层面的“对标进位”管理,使支部成员在工作中都能做到“想得深、说得明、干得实”,中心和科室的重点工作和业务难题得以破解,常规工作有所创新,工作成果得到上级、同行和领导认可,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打造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团队与有效地搭建员工个人事业提升的平台相结合,把支部建设成勇于挑战、专注卓越的企业“创新单元”。
(二)内容与实践 1.全员参与,对标管理
支部科室每名干部、员工要按照“寻标、确标、赶标、超 第 4 页
共4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标”的要求,通过比较、借鉴、模仿、跟进等形式,在赶标和超标上下功夫,争创一流业绩。要建立对标动态管理机制,每季度、每年对对标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确保对标管理的时效性和导向性。认真总结推广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用典型引路,推动各项工作,使工作在创新中提高。
2.开放思路,打造“六新”
支部科室实行部分常规事务自助办理作为创新目标,从注重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特色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6个方面着手,力求更深入把握工作特点,逐步形成更符合工作实际,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思路。鼓励申报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和管理现代化创新项目,2014年上半年申报改善经营管理奖3项《试油作业现场防爆胶泥的应用》、《多功能采油井口装臵操作平台研制及应用》、《装油登高观察平台研制及应用》;管理创新奖2项《安全日报管理系统》、《试油现场隐患辨识图册》。通过推广应用边远应急压井储罐系统;完成漏失井压井推荐做法等系列创新项目攻关研究,革新技术应用,提升完井测试本质安全。
3.惟真惟实,广纳谏言
由被动改革向主动创新转化,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创新改进各项工作的管理、激励机制,注重建立创新管理的长效机制。广泛征集员工创新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只要对改进工作有利的,及时予以肯定和采纳。
第 5 页
共5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四、“服务型”支部讲“用心”
(一)目标思路
创建服务型科室,就是以服务中心、服务全局、服务基层为根本,不断提高支部科室工作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树立“有困难,找我,我帮你去办”的工作理念,不准说“不行”,要多说“怎么行”,要变“不能办”为“马上办”,支部内形成人人勤勉敬业、恪尽职守、谋事干事的局面和氛围。
用心办、用心做,建设“服务型”支部与党带团、党带工相结合,党员联系群众,工团联动。服务中心各基层单位及各承包商,发挥协调运行、安全监督作用,用心打造坚实的“服务后盾”。
(二)内容与实践
1.“7S”管理,文明办公
“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7点内容的简称。
7S管理方式,保证了文明的生产和办公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高质量、减少浪费、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
2.理念先行,服务标准
倡导“周到、尽责、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实行首办
[2] 第 6 页
共6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负责制、属地管理、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不讲效率情况的发生。按照岗位职责,支部内科室要制定和完善本科室的工作标准和业务规范,科学设定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并严格执行,保证各项工作依法、合规。
3.加强互动,主动服务
建立基层岗位、承包商联系点制度,加强交流与互动,每月不少于两次深入基层岗位及所辖承包商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进行经验分享。对员工、承包商反应的难处、问题及申请,能快解决则快尽快解决,每季度对各科室办结情况进行一次公示,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掌握基层及承包商动态。从培训教育、经验分享及帮扶约谈多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承包商自主管理水平。
4.大兴“四风”,树立标兵
在支部提倡“四种”风气:一是狠抓落实之风,形成人人抓落实、层层抓落实,全力抓落实的氛围。二是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检查工作,解决问题。三是廉洁从政之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洁教育,杜绝“吃、拿、卡、要”,保证每个科室工作人员都能遵法守纪,公正做人,廉洁做事。四是文明办公之风,对同事文明互敬,热情帮扶承包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年终评选支部“服务标兵”予以表彰。
五、“安全型”支部靠“细心”
(一)目标思路
第 7 页
共7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安全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在企业升级发展中,安全是面临的颠覆性风险和持续协调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安全型”支部,就是不断总结优秀成果和做法,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四个一切”(即“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违章可以杜绝、一切隐患可以消除、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安全预防责任理念,以强化QHSE风险管控为主线,不断推进安全责任矩阵建设和HSE正激励管理,持续提升承包商自主管理能力和应急处臵能力,推进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人人有专责、事事保安全的“受控细胞”。
(二)内容与实践 1.措施促使安全
按照现代安全管理中的“3E”(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控制)原则,以风险辨识、评价、控制为核心,不断探索和实践。深入推进安全、质量问题分析、分享机制,做到“一家有异常,大家受教育”,“一处有隐患,全体受警示”。结合完井试油阶段的风险特征,以井控、硫化氢防护、防火防爆为完井测试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创新注重对作业方和管理方的安全行为管控方面下功夫,总结提炼出“三种安全管理模式、三种安全工作法、三项井控管理措施”等用行之有效的特色安全管理方法和措施,促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重安全、能安全”。
2.制度保障安全
第 8 页
共8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全面梳理各项QHSE管理标准制度,分类汇编成册,确保制度管用、好用、实用。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QHSSE责任矩阵,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修订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层层承包,分级负责,强化各级干部员工的安全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履职作用,全面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QHSE管理网络,执行QHSE例会制度;层层签订QHSE责任书,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HSE正激励活动,激励全体员工积极查找安全隐患,积极纠正违章违规行为,激发凝聚安全生产正能量,达到“全员监控”的目的,形成“群管成网”的局面。
3.文化引领安全
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如果企业发展太快了,那就慢一些,让我们的文化跟上来。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对安全生产具有强大的引领、教育、激励和约束作用。
持续扎实有效地实施安全文化战略,强化安全文化的实施和落实工作,通过“四册一碟”重点宣传安全文化,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实现由“领导有感”持续向“全员有感”转变。通过以工艺安全分析、岗位矩阵培训、行为安全审核、作业安全分析、属地安全管理、目视安全管理和事故案例分析7个管理工具为抓手,有效促进安全文化“扎实落地、稳步生根”,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六、“高效型”支部图“省心”
[3] 第 9 页
共9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一)目标思路
紧紧围绕中心生产经营,开展“从严管理”,全面建设“高效型”支部。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精简优化运行管理的具体工作相结合,持续推进“三增三优”活动,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课题研究、项目攻关,应用模块化、集成化、信息化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省时省力省心,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便捷、低耗、节约的“高效单元”。
(二)内容与实践
1.优化运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生产管理环节,支部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树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臶”意识,积极探索、优化并完善管理流程,形成了“两个计划、一个分析、两种管理”的生产运行模式,即利用网络图、横道图先进的管理手段对施工工序进行节点管理,编写《完井月度生产运行计划》和《单井进度控制计划表》,对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控,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现“一人多井节点控制管理”;提炼“131”时效管理法(单井进度控制计划表,及时跟踪施工进度、及时分析延误原因、及时制定提速措施,提高完井时效);建立高压油气井“1221”统筹管理模式(成立项目组,优选施工队伍、优选设备,加强管理、加强跟踪,编写单井统筹计划书),漏失井“3+2”完井管理模式(即3个及时,及时掌握泥浆储备动态、及时配送泥浆、及时组织物资;2个措施,井控安全防范措施、优化补浆措施),实现了生产管理工作安全与效率双收 第 10 页
共10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益。
2.落实责任目标,抓实“三增三优”
为把中心“三增三优”工作落到实处,支部开展项目化管理,制定“三增三优”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考核目标,并将每个项目责任到人,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大大激发了员工立足岗位、节能降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一名督察多井多节点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工作时效,又提升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今年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提高完井时效19.22天,降低成本707.90万元。
3.加快信息建设,打造数字完井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生产服务性基层党支部,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既可以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降低廉政风险。经过支部广大党员职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显现,为中心打造数字化完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应用信息化管理,降低廉洁风险
为加强对特车作业时间的监控和施工过程的追溯,进一步完善作业时间核定工作,组织开发了特车作业记录系统。该系统可以全程记录特车作业的起止时间,从而获取真实的特车作业工作量,保证特车工作量结算的真实,降低了干部职工的廉洁风险。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行效率
以生产日报数据库为数据支撑、以网络图管理为手段的 第 11 页
共11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完井进度实时跟踪系统》,该系统涵盖动态跟踪、时效分析、预警提示等功能,使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完井测试施工动态,提高生产运行决策、指挥的前瞻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油气井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测试现场进行全方位监控,各项数据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改变了以往现场信息人工定时抄表,数据人传车送、电话汇报的工作模式,减少了巡井次数,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
七、“和谐型”支部重“民心”
(一)目标思路
推进支部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亲情文化,打造员工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完善承包商管理措施和方法,加强甲乙双方交流互动,做好中心的“咽喉”;结合当下形势,积极开展油地共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与交流,共同进步。把创建“和谐型”支部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凝聚民心,努力把支部从“温馨小家”升级建设为“和谐大家”。
(二)内容与实践
1.民主管理透明化,联动共建家文化
科务公开是实现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创建团结、轻松、和谐科室的重要举措。支部按照“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协助、纪委监督、群众参与”的联动格局,利用各类会议,通知公告等途径对支部科室生产经营、员工奖惩、员工福利、HSE正激励、奖优评先、奖 第 12 页
共12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金分配等方面进行公开。
在重大事项决策上,严格执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党、工、团联合,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合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使支部员工各展其能,促进营造职工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温馨“家”文化。
2.甲乙双方勤交流,帮扶互助共进步
深入推进安全、质量、生产问题分析与分享机制,召开分析会时,由事件单位对现场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同类承包商专家全程参与分析讨论,由中心和承包商共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一家有异常,大家受教育”,“一处有隐患,全体受警示”与安全经验共享的目的。开展安全大检查时,中心会同承包商负责人对不同基地和作业现场相互之间进行交叉检查,为各承包商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真正达到学习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针对生产运行管理薄弱、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作业能力不高的承包商,采取约见帮扶方式,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督促落实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促进承包商管理水平提升。约谈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有的放矢,增强谈话的针对性;二是精心准备,做到不流于形式,采用“理情况”、“摆问题”、“解疑惑”和提要求”的四步走办法,注意实际效果;三是严格要求,确保取得实效。切实提升了承包商对现状形势的认识,提升了承包商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提升了 第 13 页
共13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承包商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水平。另外,加大对其现场的检查力度,帮助其查找和整改隐患,剖析问题、出谋划策,及时扭转管理滞后的现状,切实提升承包商自主管理水平。
3.扶贫助困显爱心,民族和谐促稳定
支部科室探索创建亲情文化,以人为本,关心关注员工,坚持“四必谈”(员工受到批评时必谈、员工遇到挫折时必谈、员工间有矛盾时必谈、员工离岗退休时必谈),及时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发动员工积极参加各类单位内部、社会性捐款,开展扶贫助困、油地共建,捐助爱心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对经受家庭生活困难、突发生病住院、亲人去世、子女升学等问题而陷入困境的员工,热情帮扶,共度难关。法定节日期间,支部干部带队上井,关心慰问井上坚守岗位的职工,送去“温暖”送去节日问候。“三八”妇女节时为女职工庆祝赠送鲜花等。春节前夕,拍摄祝福DV,发动员工给父母寄慰问信,并送上支部员工的祝福与问候。多名员工连续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奉献自己一片爱心,支部内进行了表扬和宣传,用鲜活事迹感动他人,弘扬“人人献爱心,社会更美好”。
结合当下形势,始终贯彻自治区及地方市、县市民族团结工作精神,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与民族同胞和谐相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积极与地方民族同胞多交流多沟通,促进稳定,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同仇敌忾,共同抵制谴责暴动极端分子不法行为,把民族团结工作落到实处。
第 14 页
共14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八、经验总结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组织保障、工作着力点、员工参与度与积极性、长效机制建立等多个方面,下足功夫,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六型支部”创建活动。
(一)党政工团齐协作,创建工作有保障
把创建“六型”支部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工会牵头组织、全员主动落实推进、热情参与的组织创建机制。
(二)找准工作着力点,结合实际有实效
为了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六型”支部创建效果,认真分析了支部科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实际需要基础上,把创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夯实基层、保障安全、提升效率等重点工作上,创建内容与科室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使创建工作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了科室建设、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工作中,力求实效。
(三)健全考评系统化,提高参与积极性
为提高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和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化,促进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创建的各项工作来,应专门制定“六型”支部创建活动考核细则,针对每一项创建类型项目,在支部内进行考核评比,评先选优,进行表彰。
(四)以点带面常态化,总结经验长效开展
为推进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每年终组织召开“六型”支部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将典型示范岗位、典型模 第 15 页
共15页 “六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安全生产探索与实践
范个人在“六型”支部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好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创建经验,进行分享、推广,将一些成熟优秀的做法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创建工作水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九、结语
创建“六型”支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三基”的长期工作,基层党支部是企业最基础的“神经单元”,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系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凸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脉络。以“六心”促“六型”,持续深化“转型”,积极发展高端,全力保障安全,切实提升服务,保持跳跃式发展态势,实现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同步提升。以提升支部科室执行力为重点、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打造职业化团队为目标,全面打造新时期党组织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2] 罗晔,夏伟,朱昌毅.推行7S管理 推进示范岗建设[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3] 杨杜.企业发展,文化跟上[J].管理@人.2009(7)
第 16 页
共16页
第二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正能量,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们认为,就是要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四个方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着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主、促进民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服务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全力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顺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整合服务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好群众希望的事,尽心竭力办好群众关心的事,坚持不懈办好群众满意的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赢得群众的持久拥护,夯实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党员、管理党员、服务党员的基本单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工作上关注党员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格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持续过程。近年来,**县各级党组织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要求,始终把创建“零距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相结合,积极探索完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服务优质化水平,有力推动了“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建设。
(一)优化组织设置,注重构建覆盖全面、功能齐全的“零距离”服务网络。健全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县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有利于协调管理的原则,创新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不断扩大、优化和延伸党组织设置,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组织网络。一是创新“产业型”党组织设置促发展。围绕培育草畜、蔬菜、林果、菌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支部+实训基地”、“支部+基地园区”、“支部+产业协会”等方式,在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产业型党组织56个、设置党小组356个,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覆盖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红河乡宽坪村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在设施农业示范园建立联合党支部,帮助群众解决蔬菜种植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难题,达到了亲情服务心贴心、技术管理面对面、互利共赢促增收的效果。二是创新“区域型”党组织设置促和谐。坚持以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为主要抓手,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社联建等方式,建立区域型党组织26个,充分发挥区域型党组织的“兜底”作用,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王洼镇李寨村与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机关成立联合党支部,加强地方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先后解决占地补偿、塌陷区移民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等问题24个,实现了党组织、企业和服务“三对接”。三是创新“功能型”党组织设置促服务。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流动党员集聚区、党员志愿服务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5个,推动基层党组织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草庙乡针对外出劳务人员多、分布广、管理难的实际,在长江三角洲成立劳务管理站,建立临时党支部,把管理融入服务中,为流动党员和务工群众提供信息、维权、援助等服务,成为农民工在外地的“娘家”。
实践证明,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是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的服务热情,有利于增进党员与群众的亲和力,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提振党员动力,注重建设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亲情化”服务队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点在服务,关键在党员。*县各级党组织突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党员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和能力。一是加强党性教育,着力培养党性强、责任强、能力强的“三强型”党员队伍。始终把党性教育与作风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理论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采取举办专题培训、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网络教学等形式,加强党员党章党史教育、爱国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是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是干部就要给群众办事”的理念。古城镇创建了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室,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接受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加强亲民教育,培养善为民、能惠民、真爱民的“三民型”党员队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先后选派15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千名百日宣讲调研”、“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三同六送六帮”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村组、进社区、进楼宇、进家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推动党员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工作力量聚在基层、民生实事办在基层。城阳乡针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作风不实等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六访六问六寻”活动,先后收集村情民意122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6个。三是加强作风教育,培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三干型”党员队伍。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固原市干部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八办要求”,制定出台了全县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推进年”,扎实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即开展一次作风自查自纠活动、开展一次说国情讲县情话乡情活动、召开一次联系群众民意恳谈会、召开一次作风建设民主评议会、建立一套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表彰一批作风务实的先进典型,下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慵懒散软奢”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群连心、干群齐心、踏实干事、激情干事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正能量,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的主体活力,有利于提供持续坚强的动力支撑。
(三)突出领域特点,注重搭建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实效性”服务载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的特点,结合实际明确服务重点,是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县各级党组织以建设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为主题,积极探索找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一是突出“加快发展”创建农村载体。积极探索项目化党建工作路子,建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深入实施以“扩基金规模、扩扶持范围、扩覆盖面、选树‘双带’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带”能力建设“三扩一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目前,基金总额已扩大到3000万元,覆盖全县所有乡镇80个村2378户党员和群众,受益群众11028人,选树“双带”标兵1280名,带动培育经济林示范基地30个,养殖示范村42个,养殖园区6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0个,形成了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二是突出“引领发展”创建机关载体。坚持以服务承诺制、目标管理制、全程代理制“三制”为载体,不断深化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形象,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创先进党群团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比学习态度、比大局意识、比亲民作风、比发展实绩、比帮带群众,真正让群众见到实效。县公安、工商、税务等单位,全面推行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等服务方式,设立“回访复查”、“网上审批”等服务窗口15个,带动提升了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和能力。三是突出“和谐发展”创建社区载体。坚持以“争创星级社区和党建示范社区,争当和谐社区带头人和服务之星”为载体,采取“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的形式,实现了党支部领导、社区自我管理、居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结合,推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特殊群体的救助服务、辖区居民的全面服务。白阳镇友谊街社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个、居民自愿联谊队5个,广泛开展维护好一小区、管理好一栋楼、办好一件实事、帮助一户困难居民“四个一”活动,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推动了温馨、文明、平安、和谐、幸福“五型”示范社区建设。
实践证明,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实际和党员特点,分类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有利于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有序推进,有利于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四)强化服务支撑,注重完善措施具体、支撑有力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职能作用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县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全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支撑。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惠民生。注重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健全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搭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体六功能”服务平台,形成了“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大厅、村有服务室、组有服务点”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创设群众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等,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受理诉求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通组织工作手机报,在乡镇搭建起“农信通”服务平台,及时向党员群众发布政策法规、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等,党员群众通过“农信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的窗口,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古城镇店洼村依托群众工作室,建立了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制度,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腿”的服务方式。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增动力。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的实施意见》,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30万元,重点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职报酬由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提高到2倍,并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年限补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在全市率先为所有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村干部轻装上阵办好群众的事、干好村上的事。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强堡垒。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本经营、服务创收、管理服务等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使全县90%以上的村有了稳定的创收项目和增收路子。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有的维修村组道路,有的补贴务工人员路费,有的奖励“少生快富”户,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冯庄乡小寺村党支部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1100亩,年创集体经济收入8万多元,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问题。
实践证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体现党性民心的基础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利于彰显服务型党组织的价值取向。
(五)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全方位”服务格局。前置服务力量,下移服务重心,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县各级党组织不断深化拓展领导联系点、城乡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扶、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接受锻炼,提高能力。一是领导联系基层抓引领。建立机关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结合联系乡镇、部门(单位)和分管工作,每年至少确定1个村(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到联系点宣传政策法规、调研社情民意、结对帮扶服务、进村入户劳动、帮建基层组织、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县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干部联带群众抓帮扶。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结一联五”制度,“结一”即每名党员干部与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每名非党员干部与1个村(居)民委员会结对联系;
“联五”即每名干部至少与1户农村贫困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双带”标兵户、1户致富典型户、1户村组干部户结成“1+5”帮扶对子。目前,已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结对帮扶、定点服务关系9830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00多个,促使服务工作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城市联帮农村抓共建。采取基层组织联建、发展大计联议、富民产业联抓、惠民实事联办、党员干部联管、党群关系联促“六联”措施,建立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和农村结对帮扶、互助共建活动,机关党组织注重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基层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先后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信息指导等问题2300个,促进了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相融互促。四是先进联促后进抓示范。建立“双挂一联”集中整顿后进党组织责任制,每个乡镇每年至少确定1个后进党组织,从乡镇选派1名党员领导干部挂任“第一书记”、从乡镇机关选派1名党员干部挂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1个整顿工作组,直接联系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走在前、作表率,有利于党员干部下移重心接地气、转作风、帮发展、解民忧、促和谐。
(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健全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长效化”服务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服务机制。**县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推进,促进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最紧密联系,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建立服务承诺制。按照“热情、周到、细致、耐心”服务承诺要求,年初,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自身特长,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向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作出岗位工作承诺、服务事项承诺、廉洁自律承诺,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审核把关,签订承诺书,并采取适当方式公开公示,督促引导党员干部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讲效率、讲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乡镇、部门(单位)结合中心工作,根据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和服务对象需求,确定服务目标,明确服务事项,细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并以目标管理书的形式确定下来。积极推行全程代办、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电话咨询、网上解答等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对象“零投诉”目标。三是建立全程代理制。整个办事流程分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各基层党组织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计生服务、宅基地审批、低保申办、救灾申请、林权登记等36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代理范围,群众办事只需提出办事申请,提供有关材料,代理员负责全程办理,对办理不了的,将材料直接转交相关办理单位,并按承诺时限办理并通知申请人。四是建立办事公开制。深入开展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公开栏公开、网上公开、电子显示屏公开、会议公开、文件公开、政策咨询员公开等“六公开”平台,将工作职能和范围、服务承诺事项、办事流程和程序、办事时限和结果等进行公开,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
实践证明,健全科学规范、完整配套、务实管用的服务机制,有利于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有利于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有利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契合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符合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必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抓手和主攻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一)提高服务意识,解决好“谁提高、提高谁”的问题。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群众的主体,党员形象和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效果。问卷调查显示,3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为此,一要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综合运用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外出观摩、考核评议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坚定性、自觉性、能动性,做到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意打动群众、用真情感染群众。二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向群众请教学、向生产实践学,通过总结分析、专题调研、岗位提高、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增长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服务基层群众、强化群众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三要转变党员干部服务作风。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单位,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接地气、受锻炼、转作风。
(二)创新组织设置,解决好“谁服务、服务谁”的问题。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先决条件。问卷调查显示,31.2%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为此,一要实现党组织设置“无死角”。在进一步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居联建等现有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加大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链和专业市场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将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渗透到项目、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二要实现党组织活动“无空白”。积极探索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框架,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活动方式从“偏于形式”向“发挥作用”转变。三要实现党组织发挥作用“无缺位”。深入推进项目化、区域化、开放式基层党建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行业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需求,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符合实际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拓展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统筹资源、协调利益的功能,推动各领域服务资源有机整合、服务链条无缝衔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三)优化运行机制,解决好“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问卷调查显示,29.5%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不畅,为民办事的公信度和透明度不高”。为此,一要寓民主监督于服务中。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畅通公平的、开放的、多向度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具扎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寓民主管理于服务中。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推行“开放式党委会”、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党群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三要寓民主决策于服务中。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为群众提供公平有序的利益表达平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切实保障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渠道的多样化,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真正建设在科学、民主、开放的基础上。
(四)健全考评体系,解决好“谁评价、评价谁”的问题。服务好不好,群众是监考。问卷调查显示,35.6%的被调查者认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尺”。为此,一要请群众当参谋。充分利用书面征集、口头征集、网络征集、约谈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让群众全面表达服务需求,真实反映群众意愿,使服务更有群众基础、更有群众观点。二要让群众来评价。科学制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组织自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体系,尤其要加大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数。三要向群众作承诺。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民主评议、评星定格等活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民主问效、请民评判机制,创新运用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在线问政等手段,促使基层党组织作出为民服务承诺,推动党组织承诺和群众评议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期坚持、取得实效。
第三篇: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8-000-01
摘
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党作出的新部署。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自然成为执政党的重要组织基础,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对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梳理某国企党建工作实际,为创新国企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服务型党组织
实践与探索
一、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
一是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某国企为发电企业,该企业地处山区、机组容量小、经营压力大,在夹缝中求发展,该企业党委把“融入企业战略决策”作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结合企业实际为导向的中心组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充分把握当前发展形势,不断提高党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决策水平,为企业发展出思路、把方向、谋全局。通过主动出击,找准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准确地把握当地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机遇,进一步确定了“以向工业园供热为突破口,推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实现与多家企业签订供热合同,大大拓宽了企业发展的空间;通过脱硫改造、脱硝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打造“绿色环保型”发电企业,满足国家对环保方面更高的要求,为企业持续发展了打下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企业把方向、理思路、谋发展。
二是在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的情况下,该企业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和员工,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全面落实“生产与经营并重”的思路,按照“度电必争、克煤必省、分钱必节”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加强燃煤采购管理、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加强财务管理、争取发电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实现连年盈利。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关键是带领党员员工执行企业各项决策部署、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是在融入促进企业和谐中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该企业党委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作落脚点,深入开展争创“四强”党组织和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分别作出郑重的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主题实践活动,每位党员在工作中都“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立旗帜,严要求、做贡献”;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工作中要求“严”和“实”;突出“四个服务”―即“党员领导人员挂点服务帮带基层、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结对服务群众”,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力度、层次、质量和实效。形成了和谐稳定的干事创业局面。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最终要落脚到服务职工群众的发展上来。
四是在提升党组织能力水平中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该公司党委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着力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水平。通过深入开展“精神状态好、能力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廉洁从业好”的“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提升班子的服务能力水平;在“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活动中,每一位党员用优秀党员的标准对照深入查摆自身不足,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了服务意识;在政工队伍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提升了政工人员的服务本领。在工作中,始终着眼于群众的实际问题,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兼顾了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职工群众利益的统一。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最根本是要打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有强烈服务意识的党组织队伍。
二、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当前国企在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有的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二是服务能力不高;三是服务方式单一。为此,作者对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当前不少国有企业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探索性思考:
一是要明确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立足企业实际,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
二是要创新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形式方法。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紧密围绕服务工作多样化的需求,创设服务平台,丰富活动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建设对接。“组织靠活动、活动靠载体”,只有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才能体现一个组织的纪律性和严密性。
三是要建立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长效机制。建设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不是一阵风的活动,只有扎扎实实长期地建设下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机制带有根本性、长期性作用。
第四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 浅析XXX社区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XXX社区党总支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向导,以加强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结构转型,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员队伍的“四化”现象,即:老龄化、动态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是党员年龄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地区党员中,超过85%是60岁以上老龄党员,年轻党员不足15%。老龄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加上体弱多病,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年轻党员大部分在单位有工作,很难做到请假到社区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队伍稳定情况日益呈现动态化趋势。社区流动党员数量增多,主要表现为流出型和流入型两种。流出型即本地社区党员为了自身某些需要到其他地方生活和工作、帮子女带小孩、买多套房长期在外居住等,形成人与关系分离现象。流入型即外地党员因务工等原因流入本社区,但大多不到社区报到,形成党员管理空缺。三是党员队伍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按党员性质分类种类变多。从原来的企业退休党员逐渐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和刚毕业党员等。四是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日益呈现复杂化趋势,社区党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年龄、学历、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相差较大,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
社区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给党组织的建设、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面临“两多四难”,即:老党员多、下岗党员多,人员组织难、时间统一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一是社区党总支缺乏对党员有效的教育管理约束,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对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多有顾虑,不愿意融入。有些下岗、待业党员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是暂时的、怕麻烦放放的,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二是社区工作人员有限,条线任务多,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身乏术。同时,缺少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也只是边做边学,摸着石头过河。三是社区党员类型种类多,情况复杂,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平时,社区开展党员活动,受到人力、物业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党员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针对我社区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分三步走,尝试走出一个特色化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保障体系
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新型管理网络。在充分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地域相邻、兴趣相近、知识互补、生活互助、学习互帮为原则,着力打造“楼院型”和“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形成“社区—片区—楼道”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
在“楼院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三举措”,即:抓覆盖、抓队伍、抓创新。一是抓覆盖,纵向在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横向拓展组织体系,将辖区友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区域化党建,开展共驻共建。二是抓队伍,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水平,采取轮岗锻炼、结对帮带、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高社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推荐、自荐、上门做工作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骨干队伍中。三是抓创新,在“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提升“组团式”服务水平,推行“1+1+1+X”组团式服务模式,即:“1位社工、1位在职党员、1位退休党员、多名居民骨干”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为居民提供24小时多元化服务。
在“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两化法”,即“精细化”党员分类和“个性化”党员管理。在“精细化”党员分类方面,一是以党员特点进行分类,一类以体弱、患病党员为主,重点进行送关爱活动。二类以离退休党员为主,重点开展服务社区和居民活动。三类以具备特长的党员为主,重点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每位社区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不少于2次。在“个性化”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对年老、患病、体弱的党员实施“贴心式”关怀,定期走访送温暖。二是对党员积极分子实施“设岗式”管理,根据党员特点设置相关岗位,带头宣传政策,带头调解纠纷,带头群防群治。三是对有特长的党员进行“项目式”管理,相同特长的党员可组成工作室、特色团队,以项目的形式向社区党总支申请支持。
(二)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针对社区党员日常管理中“学习组织难、活动开展难”的问题,社区可推行党员积分制,以“一证、一卡、一册”为载体,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一证,即党员履责证,主要内容有党员基本信息,参加活动及党费缴纳情况等。一卡,即党员积分卡,主要是对党员的积极程度进行打分。一册,即党员考评册,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对党员进行评价。
探索社区党员“提案制”,实现党员参政常态化。即借鉴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成熟经验和做法,鼓励和引导党员同志就社区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问题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党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使“提案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社区拟通过“六步工作法”,进一步拓宽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规范操作的流程。第一步是汇集民意,通过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二步是形成议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每月形成一条议题。第三步是公布议题,确定议题后,社区党总支在每月党组织生活会前一周将议题公示。第四步是讨论议题,在每月召开的党组织生活会上对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最终决议。第五步是办理议题,对已形成的议题,如社区能办理就直接办理,办理不了的及时上报到街道及相关部门。第六步是反馈议题,在议题办理过程中,社区党总支及时将议题办理情况和结果进行公示,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社区党员公益金”,用“小资金”做好“大服务”,搭起社区连心桥。社区通过“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社区党组织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为民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小项目等。同时,结合党务公开、居务监督,公益项目怎么建,实施哪些项目,钱怎么花,都由居民说了算。成立社区项目协商委员会和监督小组,对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进行全程参与。通过公开与透明,通过点点滴滴的小服务,让小爱汇聚大爱,让社区居民得到大实惠,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对社区有“家”的归属感。
建立“社区居民推贫会”,用“大民主”做好“小公益”,搭起社区爱心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出现了“骗保”“闹保”“人情保”等现象,居民反映强烈。为使社会公平、社区民主,保护弱势群体,社区拟试行居民推贫会,探索“民主评议,集体举荐”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来推荐身边的弱势群体、受帮扶对象,通过民主参与来倡导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身边弱势群体,同时让社区爱心基金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视频”宣传“正能量”,凝练社区新精神。门对门,脸照脸,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虽然我们是邻居,虽然我们同住一小区。城市化的社区,楼宇化的住宅,把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亲情与友情淡化为冷漠。社区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日历,小相册,小视频的形式,挖掘社区居民的身边故事。通过时光穿梭,岁月流转,追忆往日辉煌,宣传正能量,拉进彼此亲情。社区面向全体居民征集生动事例,通过每一次拾光纪活动,搭建沟通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彼此,了解彼此。以长期的、系列的活动,来感染更多的身边人,唤醒友情,恢复社区亲情,凝练出社区新的精气神。
第五篇: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
课题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予以明确。其中提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抓手。
2022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年,谋划好、落实好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十分必要。对此,XX课题组结合我市金融发展实际,以金融助推全市乡村振兴为视角确立本课题,旨在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全市三农发展,着力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发展支撑要素不足、渠道不畅、农民金融服务获得性不高等制约性问题,进而助力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现状
(一)大力实施“引金入泉”工程,地方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近年来,我中心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引银入泉”工程,以合理布局和明确定位为目标,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努力完善与加快推进XX市现代化步伐相适应的金融业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了由人民银行宏观调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金融监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等为补充的银行组织体系。目前XX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已达XX家,融资性担保公司XX家,小额贷款公司XX家,保险公司XX家,证券公司XX家,股权交易中心XX家,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二)鼓励金融机构适时调整信贷产品投向,围绕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
一是全面落实“摘帽不摘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原有信贷产品的特色优势基础上,充分整合人民银行再贷款资源创新推出信贷产品,加大对资源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扶贫带动效果好的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12末,人民银行XX市支行扶贫再贷款发放金额XX万元。二是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发金融产品。截至2021年12月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XX万元。农业银行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推出“乡村振兴e贷”信用贷款产品,共发放“乡村振兴e贷”XX万元;为支持已脱贫农户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推出“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贷款产品,共计发放“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XX万元。(三)全力推进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为进一步支持全市“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提升基层组织力和发展带富能力,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账户开立、经营管理、金融服务等工作顺利开展,出台《XX市关于金融支持“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有关事宜的通知》《XX市金融支持“村社合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工作实施方案》《XX市市直单位支持“村社合一”“组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资产划转流程图》等政策支持。目前,全市农村经济组织开户率达95%以上,市农商行评级建档、产品开发正在有序推进、针对“村社合一”金融产品“村社通”已启动实施。(四)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提质达标”。
为加大涉农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农户信贷便捷度和准入门槛,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出台《XX市全面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12月末,已建档农户XX户,信用授信XX户,授信金额XX亿元,信用农户用信户数达XX户,用信余额达XX亿元;创建信用组XX个,创建信用村XX个,创建信用乡镇XX个,信用乡镇占比XX%。(五)全力推进全市农业保险工作。
为做好全市农业保险工作,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制定印发《XX市2021年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XX市2021-2024年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对相关农业保险政策作了调整,调整后,我市农业保险涵盖面更广,机制保障要素更全,将从绩效评价、资金使用、责任落实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农业保险已提供保险保障XX亿元,已开展保费规模XX万元(其中:中央补贴XX万元、省级补贴XX万元、州级补贴XX元、县级补贴XX万元、投保人自缴XX万元、免除脱贫户保费XX万元)。(六)着力补齐金融服务设施短板。
认真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根本要求,全力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港和获得感,按照市委市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系列工作部署,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金融服务设施,鼓励和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力量下沉、服务下沉,建立以金融流动服务站、ATM便民取款机、助农服务站为载体,实现规模适宜、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的金融基础设施配套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XX家银行在市内安置区共设立金融服务设施XX个,其中金融流动服务站XX个、ATM机XX个、助农服务站XX个,全面实现我市安置区各类配套金融服务设施全覆盖。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有待增强。
一是由于农户贷款主要是应用于农业生产,贷款面广、额度小、数量大,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收入回报有限,自然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了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资源要素仍未有效激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单一,农村生产经营户评信难、抵押物少、估值低、难以变现,如何进行农村抵押物市场化处置、实现流转变现,是农村金融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三是广大农村地区金融知晓率、参与率不足。如在推进全市农业保险工作中,风险意识不够,参保意识不强成为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的制约因素。(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因辖内农村区域广且分散,农村地区资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跃,涉农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收益低,导致金融机构布点和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X家,但正常开展新增担保业务的只有XX市惠民政策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X家,难以有效满足融资担保需要。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抵押贷款大多用于种植及收购农产品,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迅速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三)政银政联动配合有待提高。
一是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还不完善。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目标,为金融机构筛选目标客户、贷款审批、推荐诚信企业提供信用评价参考,为各类市场主体增加金融供给、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服务平台和快捷通道,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金融系统和企业同频共振、形成合力,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推动全州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应用。但目前该平台还未正式投入使用。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农商行主抓、各部门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金融信用市创建工作已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由于参与职能部门过多,协调联动涉及面广,从创建过程到后期管理,各基层网点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联动机制仍需磨合完善。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深化政银企合作共建共融机制。
继续推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完善政银企三方合作机制,采取洽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农业农村信贷支持,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涉农企业,全力为辖区涉农企业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尽力打造金融服务更优、信贷获得更易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完善现有风险补偿机制,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对金融机构出台激励措施并及时兑现,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实施惠民金融政策。如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多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存款的倾斜,及时兑现给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及优惠奖励等,共同形成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二是深化全市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提质达标”。
加快信用市创建步伐。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净化金融信用环境,树立失信违约负面典型,对“老赖”实行公开曝光和行政“制裁”,让广大群众及干部职工看到不守信用的负面影响,进而促进信用环境的优化。加大信用工程将宣传工作与信用工程建设相结合,全面增强社会公众的信用观念,优化诚信环境。强化政银合作支持,共助群众发家致富。建立农户产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风险补偿机制,为农户及中小微企业贷款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贷款保证,进一步提升涉农信贷资金的可得性。三是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打造健康、有序的全市乡村金融环境。用好“脱贫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从金融供给加大对全市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扶持政策的有效衔接。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推进实施“防贫保”“脱贫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推动农商行、富民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服务重心下移,确保金融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在十四五期间,构建以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龙头农业企业等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抓手的形势任务下,探索建立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继续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经营理念,将广大农村地区作为突破口,为农业产业发展、涉农经济组织量身打造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产业的信贷获得途径。五是深化创新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体系。
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深化农业保险“四双模式”,提高种养殖户的参保积极性,通过加大对承保公司的考核力度,促使保险公司将农业保险知晓率、普及率再进行提升。在现有险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细则,发挥“双保险”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的作用。六是深化银担合作构建体系。
积极推动担保和融资体系的构建,出台相关的政策和优惠条件,鼓励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担保机构的设立,充分发挥其作用,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加快推动我市信贷担保机制的构建和发展。积极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补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对授信、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贴现等融资业务实行“一站式”办理,缩短受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