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探析
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探析
——5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三版刊载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撰写的《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探析》,全文如下。
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群众和企业对此反映强烈。去年下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精神,规范商业银行贷款相关收费,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浙江、湖北等11个省(市)对商业银行贷款相关收费进行检查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商业银行乱收费的表现
从检查和调研情况看,一些商业银行收费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少则几十项,多者数百项。这些收费项目绝大部分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制定,只需报经专业监管部门备案即可收取。商业银行乱收费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继续收取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明确要求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但部分商业银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向小型微型企业违规收取相关费用。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在2011年7月1日后继续收取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存折工本费,签约工资账户年费等。
借贷款之机强制收费。部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优势地位,在贷款过程中借机附加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客户接受与其真实需要不符的服务而收取费用。一方面在企业贷款过程中强制收取贷款承诺费、财务顾问费、融资顾问费等,将实际交纳或同意交纳这些费用作为发放贷款的前臵条件。另一方面在个人贷款过程中,对贷款个人强制收取个人理财费、个人融资顾问费,并将实际交纳或同意交纳这些费用作为发放贷款的前提。如某支行在审核发放个人贷款过程中强制收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共计违规收取个人融资顾问费100多万元。
收费后少服务或不服务。一是部分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收费标准从每年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问题突出。有的商业银行在收费之后并未提供实质性服务,有的银行只是定期给客户发送电子杂志,有的银行出具的所谓“财务顾问报告”其实就是银行向企业贷款后应当出具的贷后检查报告。二是部分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收取融资顾问费。如某分行在签订的一份融资顾问协议中规定,如果融资成功,企业需向银行交纳300万元的融资顾问费;融资不成功,企业也需向银行交纳10万元的工作经费。三是有的银行对贷款企业收取综合服务费、企业信息服务费、信息咨询业务服务费等,但不能提供相关服务记录,交费的企业也反映没有得到相关服务。
转嫁成本乱收费。部分商业银行利用其优势地位,将一些理应由其自身承担的经营成本转嫁给客户,混淆了银行本身职责和服务的界限,将其自身的职责作为服务内容向客户收费。如一些商业银行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贷款企业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将贷款资金委托银行监管,此举本身是为了银行控制信贷风险,但银行却要求贷款客户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交纳资金监管费、资金托管费等。如某支行2011年对两家小企业发放3笔贷款共计820万元,以贷款金额1%左右的标准向企业收取资金监管服务费共计9.6万元。
二、商业银行乱收费的危害
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尽管商业银行自称“只是将利息转化为收费,没有增加群众和企业的负担”,但是,调查中多数群众和企业都认为这些收费不合理,不该收,对商业银行不交费就不给贷款的行为感到无奈。检查中还发现,为应对价格主管部门的检查,部分商业银行甚至制造虚假服务协议和服务记录,要求企业和贷款人补签协议、在虚假的服务记录上签字盖章,情节十分恶劣。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但实际落实情况仍不容乐观。检查发现一些商业银行在企业贷款合同中除了在约定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20%,还要再收取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10%-20%的常年财务顾问费或者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融资顾问费,而且大部分是在贷款前后一次性收取。这样一来,贷款利率便无法反映真实的融资成本,一次性收费的方式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负担。
中间业务虚假繁荣。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过度追求短期考核指标,经营方式总体粗放,金融创新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调查中,不少企业反映,如果不是为了贷款肯定不会购买这类服务。借发放贷款之机收费,一方面银行收入只是实现了数字上的增长,信贷业务与中间业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法分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借发放贷款之机收费成本低、收益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商业银行缺乏发展真实中间业务的动力,从长期看,必将损害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商业银行乱收费的原因
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不科学。为规避经济风险,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相关的业务考核政策,对基层行下达不科学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为完成考核任务,各分支行相互攀比,想方设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借发放贷款之机收费成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最容易的渠道,在当前信贷规模偏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的分行甚至下发文件强化这种与贷款捆绑收费的方式。如某分行下发《关于个人信贷收取融资顾问费的进一步相关要求》等文件,要求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严格按照相应比例收取个人融资顾问费,任何支行及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
收费缺乏自律。部分商业银行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认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利息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倍,目前执行的利率只是基准利率上浮10%-20%,加收一些企业常年财务顾问费、个人理财顾问费,只是将利息转化为收费而已,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个别商业银行缺乏自律意识,将“自主定价”转为“随意定价”,造成乱收费现象丛生。此外,有的商业银行缺乏公平、透明、收费服务自愿的意识,银行网点收费信息标示不充分,服务信息不透明,将一些费用成为变相的强制收费,没有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行业监管缺位。在我国现行银行监管制度下,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监管部门官员可以转身成为银行顾问或高层管理人员,造成“旋转门效应”,导致监管和处罚力度弱化。在缺乏有效监管和严格规范的情况下,一些商业银行在2008年、2009年已经开始利用发放贷款来收费,各商业银行之间对收费方式相互“借鉴”、“学习”,致使借贷款之机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在商业银行间迅速蔓延,形成全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商业银行收费问题的建议
治理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既要靠内部行业自律,又要靠外部监督;既要提高银行的服务意识,也要打破“垄断”。因此近期商业银行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开展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专项检查。重点对贷款过程中的强制收费、收费后少服务或不服务行为,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行为进行检查。整肃经营环境,规范收费行为,促进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规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在严格检查的基础上,推动和督促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收费进行清理,取消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项目,有实质性服务内容和服务条件的,可以予以保留;服务内容不充分,目前服务条件也不成熟的,应当暂停收费;没有实质性服务内容的,应当坚决予以取消。
推进《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出台。通过出台相关规定,着重规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行为,保护群众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检查规范和政策完善,提高银行收费的透明度,减轻企业融资负担,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监管人员回避制度。“旋转门”制度是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行业监管部门的回避制度,规定监管人员在离职三至五年内不得在监管对象单位任职,监管人员也不应从监管对象中直接选拔产生。
第二篇:商业银行乱收费讲稿第一稿
物价局商业银行收费检查案例
经营收费检查处
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群众和企业对此反映强烈。2012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精神,规范商业银行收费行为,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部分省(市)对商业银行收费进行了试点检查和调研,取得了一定经验,为全面开展商业银行收费专项检查做好准备。
一、商业银行收费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共有18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一是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二是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三是三家最近成立且规模不大的恒丰(总部烟台)银行、浙商(总部杭州)银行、渤海银行。
银行的总行一般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深圳。总行下一级银行称为分行,分行分为一级分行及二级分行。一级分行主要指省级分行,二级分行主要是指地市分行以及部分省级分行下设的直属营业部。分行下一级称为支行,区、县、街道所设立的一般为支行。18家全国性银行在全国范围共有81899个营业网点,其中我省有近2000个网点。
除以上全国性商业银行外,我省还有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城市信用社以及外省入驻的营口银行、锦州银行、内蒙古银行等。
现行的商业银行收费性质分为二类: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2003年第3号令)第七条的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业银行服务范围为:(一)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对个人、企事业的影响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确定的商业银行服务项目。除前款规定外,商业银行提供的其他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二、商业银行收费存在的问题
(一)继续收取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
1、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明确要求,禁止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但部分商业银行继续向小微企业违规收取相关费用。
2、按照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银监发[2011]22号)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账户、退休金账户、低保账户、医保账户年费和账户管理费等11类34项收费。
由于存在部分争议,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三方共同决定将该规定的执行时间推迟到2011年7月6日.并重申各商业银行要严格贯彻落实该文件所提出的相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个别银行仍不按照该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借贷款之机强制收费、以捆绑方式变相强制收费
1、在企业贷款过程中强制收取贷款承诺费、财务顾问费、融资顾问费等,作为发放贷款的前置条件。
2、在个人贷款过程中,对贷款个人强制收取个人理财费、个人融资顾问费等费用。
(三)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
对贷款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或贷款安排费,数额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但没有实质服务,没有针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普遍存在按企业实际购买支票数量全额收取手续费现象。
(四)转嫁成本乱收费
部分商业银行利用其优势地位,混淆本身职责和服务的界限,将自身职责转化为有偿服务向客户收费。主要表现在:
1、要求企业将贷款资金委托银行监管,按贷款金融的一定比例收取资金监管费、资金托管费等。
2、转嫁房产抵押登记费等按规定应由银行承担的费用。
(五)自立项目、提高标准收费
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由商业银行总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
部分商业银行的分行、支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标准收费。
(六)明码标价不规范
实际收费名称与备案名称不一致,同一收费项目有多种收费名称,收费名称与收费内容不匹配等现象较为普遍。
从前期的试点检查中发现,各商业银行的违规金额巨大,乱收费问题十分严重。银行收费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强制收费,以捆绑的方式变相收费和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两个方面。为应对物价部门的检查,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手段将收费合理合法化,给我们的检查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难。
三、商业银行乱收费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一)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不科学。为规避经济风险,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相关的业务考核政策,对基层行下达不科学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为完成考核任务,各分支行相互攀比,想方设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借发放贷款之机收费成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最容易的渠道,在当前信贷规模偏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的分行甚至下发文件强化这种与贷款捆绑收费的方式。如某分行下发《关于个人信贷收取融资顾问费的进一步相关要求》等文件,要求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严格按照相应比例收取个人融资顾问费,任何支行及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
(二)收费缺乏自律。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认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利息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倍,目前执行的利率只是基准利率上浮10%-20%,加收一些企业常年财务顾问费、个人理财顾问费,只是将利息转化为收费而已,没有什么问题。这种做实际是将“自主定价”转为“随意定价”,造成乱收费现象丛生。此外,有的商业银行缺乏公平、透明、收费服务自愿的意识,银行网点收费信息标示不充分,服务信息不透明,将一些费用成为变相的强制收费,没有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三)行业监管缺位。在我国现行银行监管制度下,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监管部门官员可以转身成为银行顾问或高层管理人员,造成“旋转门效应”,导致监管和处罚力度弱化。在缺乏有效监管和严格规范的情况下,一些商业银行在2008年、2009年已经开始利用发放贷款来收费,各商业银行之间对收费方式相互“借鉴”、“学习”,致使借贷款之机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在商业银行间迅速蔓延,形成全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乱收费的危害非常严重。
一是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尽管商业银行自称“只是将利息转化为收费,没有增加群众和企业的负担”,但是,调查中多数群众和企业都认为这些收费不合理,不该收,对商业银行不交费就不给贷款的行为感到无奈。检查中还发现,为应对价格主管部门的检查,部分商业银行甚至制造虚假服务协议和服务记录,要求企业和贷款人补签协议、在虚假的服务记录上签字盖章,情节十分恶劣。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但实际落实情况仍不容乐观。检查发现一些商业银行在企业贷款合同中除了在约定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20%,还要再收取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10%-20%的常年财务顾问费或者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融资顾问费,而且大部分是在贷款前后一次性收取。这样一来,贷款利率便无法反映真实的融资成本,一次性收费的方式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负担。
三是中间业务虚假繁荣。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过度追求短期考核指标,经营方式总体粗放,金融创新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调查中,不少企业反映,如果不是为了贷款肯定不会购买这类服务。借发放贷款之机收费,一方面银行收入只是实现了数字上的增长,信贷业务与中间业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法分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借发放贷款之机收费成本低、收益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商业银行缺乏发展真实中间业务的动力,从长期看,必将损害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商业银行收费检查和取证的方法
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检查取证较为复杂,要综合运用数据对比、档案查阅、突击询问等手段,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重点搜集能够界定行为的证据。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先询问具体业务人员,再询问主要管理人员;“由内而外”,先从银行取证,再从利益相关人取证的方法。商业银行收费检查也是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正面切入
要求商业银行提供以下纸质或电子资料:
1、贷款档案,主要是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贷款服务协议等资料(这是最为重要的材料);
2、收费项目代码(会计科目代码)、收费凭证等;
3、银行对每一客户、每一笔、每一项中间业务收费明细电子或纸质数据;
4、银行对每一客户、每一笔、每一项发放贷款明细电子或纸质数据;
5、柜员核心操作手册。银行账户的结转,账户余额的结转,记账的规则,账户的设置都是依靠核心柜员手册。银行柜员核心操作手册是整个银行业务性做账系统必须的准则;
6、银行收费目录(依据)。就是总行所下发的收费公示板,为银行收费的重要准则,也是我们收集证据的关键;
7、支票销售明细。主要是销售数量和手续费总额。
目前,银行与客户实际签定贷款的协议分为两部分,一是借款合同,约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二是服务协议,约定银行应该提供的服务项目,收费的项目、金额一般在本协议中规定,服务协议是检查的重点。《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1996〕2号令]第二十四条:“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收利息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委托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收手续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国家银监会《银团贷款业务指引》[银监发〔2007〕68号和银监发〔2011〕85号]中规定:“银团贷款收费的具体项目可以包括安排费、承诺费、代理费等。”“银团费用仅限为借款人提供相应服务的银团成员享有。”
据此,除银团贷款(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合同,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外,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委托贷款均不得收取费用,若存在强制服务和强行收费的情况,说明该收费存在价格违法行为。对于银团贷款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问题,还要看银行是否对客户提供具有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服务,是否按承诺服务到位。对服务协议要逐条逐项进行取证。
(二)外围调查
到贷款企业调查,宣讲政策,促其觉醒,然后笔录固定,取得证人证言。侧重点主要是:
1、是否存在不支付常年财务顾问费,就很难获得贷款等。
2、银行在检查前后是否找企业修改贷款协议等现象。
现将我们配合国家发改委在我省检查中行收费时取的《调查询问笔录》提供给各位,供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时 间: 2012 年 4 月 20 日 10 时至 11 时 地 点:某某有限公司
被询问人:姓名 某某某 性别 女 职务 财务经理 工作单位:某某有限公司 电 话:0000000000 询问人(以下简称“问”):我们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指派的价格检查人员,已向你出示执法证件。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依法向你询问(调查)有关事宜,请你如实回答,如有不实,将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根据《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如果你认为办案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你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请问你是否听清 被询问人(以下简称“答”):听清楚了,不申请回避。楚?是否申请回避?
问:请问你的姓名?
问:你在公司里担任什么职务? 答:某某某。
答:财务经理。答:我们是中外合资企业,1997年开始营业,主要经营范围是汽车、零件、一汽品牌的汽车,汽车维问:请说一下你们企业的概况。
修服务,占地12000平方米,厂房8900平方米。
问:你对贷款相关的收费情况是否全部了解?
问:2011年你公司从中国银行某某支行共取得多 答:都了解。
少额度的贷款?是什么类型的贷款? 问:这些贷款除了支付利息之外,还支付了哪些答:支付了贷款安排费45000元。答:贷了2000万,属于流动资金贷款。
费用,? 问:上述收费服务是由你公司提出需求的,还是银行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主动推荐的?
答:主动推荐的。
问:不缴纳这项费用是否可以取得贷款?
答:当然不能。答:不合理。这项费用是从2011年起收取的,以前没收过。2011年以前贷款比较宽松,贷款利息也低,而且没有这项费用,后来国家银根紧缩后贷款开始困难了,银行才开始收取这项费用。对这项费用我们一直存有疑问,因为我们在大连花旗银行、北京招商银问:你认为这项收费是否合理?
行都有贷款,他们都没有这项费用。
答:给了很多资料。项目都在调查表上,以调查表为准。问:这项费用都有哪些服务?
问:这些资料对你们都有用吗? 问:这些服务跟银行之间是否签有协议,签署的答:有协议,这个服务协议的签署与在贷款协议同时签署,是贷款的前提条件,为了取得贷款我们必答:一般吧。
协议是自愿的吗?
须要签这些服务协议,对此项收费我们感觉可以理解。问:上述内容是否属实?
(三)技术调查
抽调计算机专业人员查看银行管理人员的电脑,并对有关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
1、是否存在检查前后更换主机、主板的现象;
2、如果有必要,可利用计算机删除恢复软件查看是否有修改、删除协议等有关资料的痕迹。
据我们调查,个别商业银行为应对检查,做了大量工作。只要我们下工夫,就一定能够发现问题和线索。
在取得以上资料后,要对证据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以“强制收费”问题为例:
从试点检查的情况看,各行的强制收费项目名目繁多,分别是:民生银行叫贷款额度占用费、工行叫人民币担保业务费或融资顾问费或财务顾问费、建行叫贷款信息咨询费或资金监管费、农行叫贷款理财费或财务顾问费、中行叫贷款安排费等。
银行认为:和客户之间有业务合同,属于双方自愿。
我们认为:违背客户真实意愿、真实需求,就是答:均属实。强制。
银行业的贷款资源的稀缺性使银行相对于客户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是构成行业垄断地位的必要条件;客户对贷款资源的依赖性使客户被动接受贷款附加条件,这是构成行业垄断地位的充分条件。就是属于强制服务,强行收费。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3〕18号)规定:“以下几种乱收费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坚决纠正:
(四)利用职权和行业垄断地位强行服务,强买强卖,搭车收费,从中谋利;
(六)只收费不服务,公开敲诈勒索。”和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四、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收利息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委托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收手续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据此,定性为“强制收费”。
商业银行收费检查主要文件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4年2月1日施行);
3、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国务院令第585号);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3〕18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
6、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1号);
7、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8号);
8、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结算业务收费的通知(计价费〔1996〕184号);
9、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治理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有关政策的意见(计价费〔1997〕1511号)。
六、商业银行收费检查案例
这些案例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照搬套用。案例1:工行某支行在个人贷款中强制收取个人融资顾问费,2011年至2012年2月共计违规收费128万元。个人在贷款时,签订贷款合同以外的《服务协议》规定了用户在偿还贷款以外需缴纳的服务费用。该笔费用用开发商代为收取,银行通过向开发商的制约,令开发商用房证、入户钥匙等方式对用户形成收费制约,强制其缴纳服务协议中所规定的服务收费。贷款客户证实收费与贷款捆绑(强制服务);收费后未提供相应的融资顾问服务(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
案例2:农行某支行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签订借款合同后另签订《服务协议》。向企业收取(常年)财务顾问费,协议签订后,一式两份,两份《服务协议》都留存在银行。并不允许企业签署合同时间。该贷款业务发生在2011年7月。银行擅自将合同的签订时间改为2010年12月。将该业务向前延长半年时间。以使该业务符合收取常年财务顾问费的范围。该行2011年共违规收取财务顾问费302万元。该支行收费与贷款捆绑(强制服务)、没有实质性服务内容、对部分服务协议、服务记录作假。另某企业一年有两笔贷款,收取两笔常年财务顾问费。说明常年财务顾问费是捆绑在贷款上而非因为银行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财务顾问服务而产生。
案例3:交行某分行在个人贷款中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2011年共计违规收费600多万元。该分行下发要求捆绑收费的文件表明该分行存在强制收费问题,客户经理承认收费与贷款捆绑,贷款客户称不缴费无法得到贷款。而服务协议中只表明用户的义务,却不写明银行应提供的相应服务内容。这样的协议说明银行收取服务费用的同时并未向用户提供相应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用户所提供的情况中也发现,银行存在只收费不服务的问题。
案例4:中行某开发区支行变相强制收费。借款合同中捆绑收费,将服务收费作为贷款的附加条件,收取贷款安排费。在该案例中,开发区支行并未为企业提供安排贷款服务,不需要变更支付贷款时间,仍旧收取贷款企业贷款安置费。这种情形属于强制收费以及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范畴。
案例5:建行某支行,房地产开发商从银行贷款,建行向开发商收取资金监管费。为开发商提供资金监管服务。资金监管费按照建行总行的目录中规定,应为对于房地产整个项目的所有资金进行监管的服务行为所进行的收费。而该支行仅对其行向该房地产所贷款的资金进行监管。同时,资金监管服务仅在贷款期间进行服务,贷款结束后项目尚未结束,银行并未对该项目继续提供资金监管服务。因此该笔收费属于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范畴。
案例6:农行某支行要求用户签署的服务协议中某一段内容为: “本协议正本一式 贰 份,甲方 份,乙方 贰 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放贷前需提供相关凭证”、“放款前需提供相关收费凭证”。该协议证明此份协议是强制服务的协议,只有用户签订该协议,银行才为用户放款,同时两份协议都由银行保存,甲方无法要求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存在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情况。
商业银行收费检查已经成为物价部门的“中国梦”。
据国家发改委价检局讲: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收费专项检查不一定开展,不等于商业银行乱收费就不查了。
第三篇:28.教育乱收费问题
教育乱收费问题
教育乱收费从本质上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生存型”乱收费。这类乱收费行为,主要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或经济不够发达的城镇地区薄弱学校,学校依靠向学生乱收费来维持办学的基本需求。
二是“发展型”乱收费。这类乱收费行为,是指一些学校为达到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脱离实际搞豪华学校建设,而靠政府拨款和正常收费又无法维持,于是走向乱收费。
三是“趋利型”乱收费。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一方面通过教材订购、统一着装校服、推销保险等代收费收取“回扣”,一方面通过办班补课、招收“择校生”、举办重点班等搞所谓“创收”,导致学校用乱收费来给教职员工发放工资外的福利、补贴及劳务报酬。
四是“转嫁型”乱收费。这类乱收费行为,是政府向学校摊派、搭车收费或通过学校向学生乱收费。政府部门向辖区内的学校收费,有些是带有硬性摊派性质,实际上是挤占有限的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
“教育乱收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总体上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期盼教育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满足其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投入远远赶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
从具体上讲,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就想通过向学生乱收费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少数学校也通过向学生乱收费来缓解办学经费的困难。二是一些地方和学校领导法律政策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有令不止。三是对乱收费的查处力度不够,使一些地方和学校乱收费行为屡禁不止。四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大,难以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致使一些地方和学校借机高收费、乱收费。五是一些基层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或挤占、平调、截留、挪用学校的收费收入。
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对策:
一、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有关制度规定,依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规范公办学校收费行为,把维持学校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同时,要确保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进程,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差距。
二、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对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对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的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公办学校凡改制为民办学校的,必须符合“四独立”原则,否则要停止招生。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学校规划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经济承担能力相适应,坚持安全、节约、坚固、实用的原则,坚决纠正在学校建设中互相攀比、追求豪华、高额举债和规模超大等不良做法,坚决禁止通过高收费将还贷责任转嫁给学生和家长。要加强对学校在建项目工程的监督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控制标准和规模。
三、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巩固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切实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不得在择校生之外以非计划生、自费生、旁听生等其他任何名义招收学生,要按照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次招满。
四、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学校服务性收费管理。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把学校招生资格和计划、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学生入学条件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全部公开,确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继续稳定高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高校提供属于正常教学活动必须的服务,不得另外收取费用,学校提供的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对涉及全体学生的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如额外收取的水、电等费用,要按程序申报,通过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五、进一步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要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材价格,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用纸及印制标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借口向出版发行单位违规收取费用,坚决纠正以培训费等名义收取市场准入费的变相乱收费行为。引导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单位规范售后服务行为。对教辅材料(含各种形式的练习、测试题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严格做到不强制统一征订,不统一购买。坚决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教辅材料盗版行为。
六、严格执行学校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教育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将学校的账目、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严禁将学校教育经费用于房地产投资开发、购买股票、证券、期货和滥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及组织公费旅游等。
七、继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严肃查处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和面向学校的各种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截留、挪用、挤占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行为;滥印、滥发教材、教辅材料的行为;利用服务性收费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行为;高校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行为;地方或学校越权制定、审批教育收费政策等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行为。要有计划地对一些学校教育收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督促有问题的地区落实整改计划,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八、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教育收费的政策、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进展、规范收费的正面典型和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件。扩大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范围,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教育乱收费问题
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情况中,教育乱收费以27637件位居查处价格违法案件首位。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主要表现为: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高收费,以补课、办特色班名义多收费,扩大代办范围强行收费,突破“三限”规定多收费,“专升本”多收费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这个“本”却成了价格违法案件首位,值得深刻思考和反省。
“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现状:
教育乱收费从本质上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生存型”乱收费。这类乱收费行为,主要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或经济不够发达的城镇地区薄弱学校,学校依靠向学生乱收费来维持办学的基本需求。
二是“发展型”乱收费。这类乱收费行为,是指一些学校为达到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脱离实际搞豪华学校建设,而靠政府拨款和正常收费又无法维持,于是走向乱收费。
三是“趋利型”乱收费。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一方面通过教材订购、统一着装校服、推销保险等代收费收取“回扣”,一方面通过办班补课、招收“择校生”、举办重点班等搞所谓“创收”,导致学校用乱收费来给教职员工发放工资外的福利、补贴及劳务报酬。
四是“转嫁型”乱收费。这类乱收费行为,是政府向学校摊派、搭车收费或通过学校向学生乱收费。政府部门向辖区内的学校收费,有些是带有硬性摊派性质,实际上是挤占有限的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
“教育乱收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总体上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期盼教育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满足其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投入远远赶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
从具体上讲,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就想通过向学生乱收费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少数学校也通过向学生乱收费来缓解办学经费的困难。二是一些地方和学校领导法律政策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有令不止。三是对乱收费的查处力度不够,使一些地方和学校乱收费行为屡禁不止。四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大,难以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致使一些地方和学校借机高收费、乱收费。五是一些基层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或挤占、平调、截留、挪用学校的收费收入。
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对策:
一、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有关制度规定,依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规范公办学校收费行为,把维持学校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同时,要确保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进程,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差距。
二、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对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对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的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公办学校凡改制为民办学校的,必须符合“四独立”原则,否则要停止招生。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学校规划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经济承担能力相适应,坚持安全、节约、坚固、实用的原则,坚决纠正在学校建设中互相攀比、追求豪华、高额举债和规模超大等不良做法,坚决禁止通过高收费将还贷责任转嫁给学生和家长。要加强对学校在建项目工程的监督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控制标准和规模。
三、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巩固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切实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不得在择校生之外以非计划生、自费生、旁听生等其他任何名义招收学生,要按照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次招满。
四、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学校服务性收费管理。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把学校招生资格和计划、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学生入学条件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全部公开,确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继续稳定高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高校提供属于正常教学活动必须的服务,不得另外收取费用,学校提供的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对涉及全体学生的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如额外收取的水、电等费用,要按程序申报,通过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五、进一步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要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材价格,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用纸及印制标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借口向出版发行单位违规收取费用,坚决纠正以培训费等名义收取市场准入费的变相乱收费行为。引导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单位规范售后服务行为。对教辅材料(含各种形式的练习、测试题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严格做到不强制统一征订,不统一购买。坚决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教辅材料盗版行为。
六、严格执行学校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教育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将学校的账目、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严禁将学校教育经费用于房地产投资开发、购买股票、证券、期货和滥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及组织公费旅游等。
七、继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严肃查处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和面向学校的各种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截留、挪用、挤占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行为;滥印、滥发教材、教辅材料的行为;利用服务性收费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行为;高校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行为;地方或学校越权制定、审批教育收费政策等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行为。要有计划地对一些学校教育收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督促有问题的地区落实整改计划,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八、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教育收费的政策、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进展、规范收费的正面典型和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件。扩大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范围,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浅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
浅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
摘要: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国有商业银行也不例外。要实现这一目标,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业务中就必须注意安全,回避风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坚持“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对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经营管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策略
一、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有资本金不足。
资本金是指自有资金, 它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 银行赖以存在和的基础。按《商业银行法》规定:“资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付的信贷基金、专项基金和利润返还。体制改革前,由于受传统吃“大锅饭”的影响,财政拨付捉襟见肘,以前的银行多强调服务,少经营意识,利润所剩无几,返还可想而知,足见自有资金贫乏。
(二)资金自给能力不强,营运周转困难。
转轨前,各级行考核的是存款任务、贷款发放指标、收贷收息任务,没有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多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少考虑自身经营效益,出现重贷轻存,存款少,贷款多。有的行长期陷于贷差,造成资金紧张,时而占用汇差,常常靠拆借资金过日子,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营运资金周转较困难。
(三)盲目追求揽存数量,忽视资金成本。
前几年各行社(基金会),在执行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的情况下,把组织存款作为拓展业务的“立行之本”,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 增加资金周转循环, 这也无可非议。但为了完成存款任务或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或明或暗地违反政策抬高存款利率, 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血本以接近贷款利率或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手段去拉存款, 人为地增加了资金来源成本, 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核算,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吊高了储户或企业财务人员的胃口, 若有几十万存款, 今天可存到A行, 明天搬到B行, 后天搬到C社。如此地搬, 就社会整体来说,存款并没有增加,而是出现了“游资”的“游资”。有的行(处)、储蓄所为了完成月度、存款任务,及能为储蓄员带来一系列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不惜采取压票、压单等不正常的手段,造成月、年末存款名为增长,实为水分渗底。一二级准备金照交,无形中又增加了对储户的利息支出,形成经营利差甚微。
(四)非生息资产占用不合理, 资金浪费现象多
1.固定资产投资的超比例,挤占了生息资产。前几年, 各行、社(含其它机构)为相互间争地盘,“三步一岗, 五步一哨”纷纷增加机构滥设网点。为树立自己的形象,只注重外延建设,忽视内涵发展,大搞超标基建,豪华装修,行政用车、公务用车、运钞车、摩托车、手机、电话、BP机比比皆是, 竞相“现代化”,沉重的费用负担压得金融企业喘不过气来,严重影响着信贷资金的生息和流动性。
2.备用金、库存现金、应收利息占用大。(1)有些基层行处不计资金成本, 盲目经营。
对其储蓄网点的资金往来,大都采用领取备用金制度,未能通过辖内往来划帐结算,未能相互计算利息,分灶吃饭。(2)头寸上解请领计划不周,库存现金占用多,损伤券积压处理不及时,不合理的资金清算不够,资金占用浪费过大。(3)应收利息挂帐不断增加。1994年执行新的财务制度,取消了现金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按权责期限计提应收利息。从理论上讲是先进的、科学的,可现实中应收利息逐年增加难以收回,相当部分成为坏帐。
(五)信贷质量偏低,经营风险隐患。
信贷资产质量偏低表现在不良贷款超比例的高攀直升,有些行处高达70% 以上,且相当部分成为“两呆”。造成“两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变动的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失误的因素,又有企业经营的管理不善,银行对项目的评估不足,预测不周,信贷管理失当等问题。
(六)经济案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个别行由于经营不善,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不力,防范措施欠妥,用人失当,执法意识不强,形成经济案件的时而出现。造成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查案办案、追款,往往是案结了, 赃款没能全部追回, 留下“收回小、损失大”的笑话。甚至还陷入“黄瓜打狗、反蚀一段(截)”的窘境,赃款未能收回来,银行还要白搭一笔办案费,不仅经济损失较多,更主要的是信誉下降,形成经营下降的恶性循环。
二、应对策略。
(一)补充自有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款, 资本金的充足, 能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基础, 降低银行风险。目前, 依靠国家财政对银行增拨资本金是不大现实的, 但可以从银行每年上缴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逐年增补。同时银行可以挖掘潜力, 盘活已核销的呆、坏帐资金。一方面可以按比例提留奖励盘活资金的经办人, 另一方面可以作补充自有资金, 增强银行经营实力, 这是商业银行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强身之路。
(二)努力增加存款, 优化负债结构, 实现效益兴行
大力组织存款, 努力增加总量, 积极优化负债结构,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为此,要不断增加新的储蓄品种, 推出新的经营方式, 吸引客户。如廉江农行几年前存款一直徘徊不前,1998年推出“电子汇兑”、“万事顺一卡通”后,一下增加了八千多万元。可见改善结算环境,加快结算速度,改善服务质量是提高存款市场占有率,改善资金供求矛盾的关键。
(三)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讲究经济效益, 努力增收节支。在抓好常规收入的同时积极开展办理中间业务,做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创收工作。严格控制财务开支,克服大手大脚的不良现象,做到不该花的钱不花。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建,积极清理压缩无息资产变为生息资产。加大收息力度,力争增收、节支,扭亏增盈。
(四)加强风险防范, 确保安全增效益
加强风险防范, 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克服长期以来银行风险防范观念淡薄的不良现象。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性”原则的重大障碍,必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运作机制,只有建立相互制约的业务运作机制,才能使风险防范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严格厂家生产、运输、出入库保管及使用销号登记;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参考文献:
[1] 牛志刚.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2] 桓贤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控制[J].西安,2003(8)
[3] 周青,武瑞凡.国外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简介[J].经济,2003(22)
[4] 郑先炳.欧洲商业银行的十四个风险管理理念[J].商业银行,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