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
【发布单位】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汕府〔2009〕168号 【发布日期】2009-10-14 【生效日期】2009-10-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
(汕府〔2009〕16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下称《决定》)精神,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我市顺利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抓好学习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对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县两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特别是自2004年国务院出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我市努力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较为良好的法治环境。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依法行政的水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日益强烈的形势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推进依法行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决定》、加强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认真抓好《决定》的学习。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将学习《决定》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制订学习计划,通过举办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决定》内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推进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加强市、区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
(四)建立健全公务员学法制度,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将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市“五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专题法制讲座制度,推进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各地各单位要在今年年底前参照《汕头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建立并实施本地本单位的学法制度。健全集中培训制度,各级行政学院要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安排必要课时、落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制度,将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任职前考察时的考查内容,必要时还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并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之一。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知识培训的力度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贯彻《汕头市人民政府行政决策听证规定》和《汕头市人民政府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规定》,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贯彻落实《汕头市人民政府行政决策法律审查规定》,各地各部门研究重要事项,应当先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应当采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程序,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各地各部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在实施一定时间后应当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行政决策的监督力度,贯彻落实《汕头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坚决制止、纠正和依法查处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
(六)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发布施行。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提请法律审查或报备案。政府法制机构对提请前置审查和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建立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建议的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的自动失效,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按程序重新审查后公布实施。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各地各部门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文件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含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七)严格行政执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调整、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一步理顺市、区(县)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体制和权限,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协调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经费保障,行政执法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罚没收入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严禁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违反罚缴分离规定以及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业务经费、福利待遇挂钩。积极推进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在先前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总结经验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继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建立健全案卷评查制度,明确案卷评查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各级政府及其执法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案卷评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上岗。要改进培训方式、严格考试纪律,对考试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训和补考。各级政府及其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严禁无证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全面开展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
(八)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监督的同时,注重接受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对群众检举和新闻媒介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做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打击、报复检举、曝光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贯彻落实《汕头市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力度,不断规范各类行政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维稳工作的协调联系机制,不断创新行政复议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不断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案,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
(九)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充实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规范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等公开载体建设,推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十)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区(县)政府依法行政的保障措施
(十一)切实加强领导。推行依法行政是涉及政府工作方方面面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认真负起责任。各地各单位已成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构的,要切实发挥领导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定期研究和部署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尚未成立领导机构的,必须在2009年年底前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机制。
(十二)抓好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每年要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决定》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粤府〔2007〕85号文)所确定的任务、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意见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年度计划和方案,明确年度推进依法行政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落实,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有序推进。
(十三)建立并实施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各区县政府每年年初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送上一年度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本年度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安排;各级政府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于每年年初向本级政府报送本部门上一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和本年度工作安排,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十四)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政府法制机构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推进依法行政的政治性、综合性、专业性都很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使法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充分调动政府法制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使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更好地担当政府领导的高级参谋、得力助手和合格顾问。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法制机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加强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工作责任,确保我市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加快推进我市依法行政进程。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xx乡人民政府2010依法行政安排意见
xx乡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的安排意见
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2010年行政执法、依法治乡工作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全面落实完成行政执法依法治乡的各项任务,为西部大开发和全乡的改革,发展稳定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制定全年行政执法、依法治乡的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高效决策为主线,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主要内容,努力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务实型、开拓型、高效型、节约型“六型”政府。
二、主要目标
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高效决策。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工作规程,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审制。抓好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工作。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服务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努力提高行政服务水平。防范和化解好各类社会矛盾,切实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好。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监督依法行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以乡人民政府乡长为组长,常务副乡长、分管乡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依法行政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领导,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综治办,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高效决策,完善公众参与,专业人员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关注民生等重大决策事项,要广泛征询公众意见,组织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论证,并进行综合性审查,再提交乡政府有关会议集体讨论确定。完善聘请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撑。
(三)完善政府工作操作规程。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发布、审核备案工作,坚持“少而精、少而特、少而管用”的原则,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亟待规范的领域作为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的重点,确保以乡人民政府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
(四)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审制。完成对各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规范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整理、规范好行政执法人员的档案资料,提高行政服务中心为民、便民、惠民的能力和水平。
(五)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陈述申辩、听证、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权利。探索开展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量化工作,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认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评查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及时纠正和改进执法中存在问题。
(六)积极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排查调处机制,要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信访工作责任制,为来访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依法及时解决来访人员的合理诉求。
(七)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等要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络体系,提高办事能力。
(八)努力营造依法行政工作良好氛围。加大依法行政宣传力度,乡相关部门要采取开辟专栏、学习辅导、专题报告、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多渠道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监督依法行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九)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充分认识政府法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继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受理投诉案件、复议案件和涉及民生的案件,开展好各类法律咨询和协调服务工作,更好地为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全面推进“平安xx”、“法治xx”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xx乡人民政府 2010年 月 日
第三篇:汕头市人民政府转发市政府纠风办关于2009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9F
【发布单位】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汕府办〔2009〕88号 【发布日期】2009-05-25 【生效日期】2009-05-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汕头市人民政府转发市政府纠风办关于2009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汕府办〔2009〕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政府纠风办制定的《关于汕头市2009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反映。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汕头市2009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今年纠风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2009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09年的纠风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为“三促进一保持”顺利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以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按照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创新、规范补贴资金发放的方式和行为;认真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巩固成果;坚决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征占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克扣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规违纪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资打假工作,对发生区域性制假、售假及造成农民减产绝收问题的实行行政问责;督促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确保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督促有关部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逐步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二)以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为重点,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督促职能部门完善监管体系,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地方政府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继续完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消费环节的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安全监管的稽查工作,建立与国家相配套的安全预警和处置体系。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管理规范。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原辅料管理,严控过程质量,严查安全风险。
(三)以全面推进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为重点,继续深化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督促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完善医保结算办法,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落实公立医院院长行风建设责任制,健全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制定医疗卫生系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全面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加强对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监督,探索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完善医药价格监管办法,合理调整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大力推进基本用药定点生产、统一定价、集中配送、保证使用,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试行农村和城市社区药品零差价供应。严肃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
(四)以清理涉企收费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按照省的要求,认真落实“三取消、一不准”,即凡在1997年后未征得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而新增加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中央和省、市已明确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收费一律取消,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准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深入开展清理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工作,清理工业园区收费项目,对不合理加价或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收费项目进行调整;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公示制度,推进收费管理改革,清理整顿代收代扣行为。坚决纠正对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等“新三乱”行为,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任何行政机关不得擅自对企业进行检查,不得要求企业参加强制性的培训活动并收费。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治乱减负专项治理。全面清理涉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规定和收费项目,落实中央和省对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严肃查处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乱收费行为。
(五)以“绿色通道”建设和落实燃油税改革政策为重点,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力度。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调整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督促各地和有关部门做好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撤销工作,列出撤站名录和时间表,及时向社会公布;规范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加强对运输装载环节的监管,强化源头治超;规范涉路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严禁没有上路执法权的部门上路执法;集中开展限速公路限速标准的核定工作,进一步规范“电子眼”的设置和执法。严肃查处公路“三乱”问题,严格责任追究。
(六)以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自上而下,集中整治行业协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因职能不清、利益关联引发的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选择一批行业协会,实现在职能、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规范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自下而上开展清理整顿,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政府部门非法干预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活动等行为。加强企业和群众对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督,探索建立健全规范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服务与收费行为的长效机制。
(七)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继续抓好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
1.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督促各地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基金管理、运行中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防范。进一步加强审计和财政监督,抓好重点抽查和督察,严肃查处贪污、截留、挤占、骗取社保基金的问题,研究制定社保基金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
2.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督促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公积金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对大额资金的实时监控,防范资金风险;加大对各类违规资金的回收力度,严肃纠正和查处挤占、截留、挪用住房公积金等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高使用率,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实现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公积金监管长效机制。
3.加强救灾、扶贫资金监管。重点抓好以四川汶川草坡乡 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采购项目等的靠前监督。强化以救灾、扶贫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财政监督,规范资金管理和运行,提高使用效率和水平;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救灾扶贫资金等行为,对滞留、浪费、违规使用资金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逐步建立健全救灾扶贫资金监管体系。
(八)以深化和完善免费义务教育为重点,继续下大力气治理教育乱收费。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投入和监管责任,确保国家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继续稳定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标准,对各地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教育收费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坚决纠正越权设立教育收费项目、违规设定收费标准的行为。加强对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的监管,坚决纠正以合作办学或改制为名乱收费问题。加强教辅材料征订管理,统一使用《广东省教学用书目录》,征订渠道必须是经省政府确认的教材发行单位,严禁教育部门和学校自行向社会个体书商征订教材。学校必须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市纠风办举报电话(88273445)。禁止开办有偿补习班,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规范收费,推动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生“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规范重点高中计划生、扩招生、择校生招生工作。大力推行“阳光招生”,在中心城区普通高中推行计算机一次性公开录满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坚持并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收费和使用情况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严肃查处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
(九)以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行业单位和基层站所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1、开展基层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基层(特别是基层站所、有服务窗口单位)作风进行督查,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市基层作风建设的意见,部署边查边改。在部分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窗口部门和行业单位开展2009汕头市系统和行业“窗口之星”评选活动,树立一批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各部门各行业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本系统的监管和指导。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宗旨观念和纪律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和弘扬良好的作风;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主动开展对照检查和自查自纠活动,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要坚持把制度创新贯穿行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完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建立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活动,积极探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新举措。
2、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在国土资源、建设、工商、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开展民主评议,大力倡导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全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和部分学校民主评议情况进行“回头查”。建立民主评议结果逐级报告和向社会通报制度,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绩效考核内容。
3、继续深化民声热线工作。逐步实现由市直部门领导上线向区县党政领导上线延伸、由室内上线向户外上线延伸、由电台直播向多种媒体直播延伸、由市级“热线”向县、区级“热线”延伸等“四个延伸”;着力建立和完善民声热线以政府为主导的责任机制、多种媒体互相配合的联动机制、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不断创新的长效机制,促进民声热线提高质量、规范运作,解决问题更加有效、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建立民声热线工作情况逐级报告和向社会通报制度,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绩效考核内容。
此外,进一步规范面向乡镇(街道)检查考核活动,确保面向乡镇(街道)的检查考核活动在29个保留项目范围内进行。继续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着力解决过多过滥问题,逐步建立健全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公共服务行业利用特殊地位和管理优势限制和侵害消费者权利、设置服务陷井、推行强制服务、指定消费、搞价欺诈以及乱收费等损害群众消费权益的问题,严肃查处典型案件。继续巩固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工作成果,纠正和查处党政机关利益举办节庆活动铺张浪费、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等各种违规行为。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存在的突出不正之风,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总体部署、部门各负其责、纠风办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和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严格目标考核。牵头部门要统筹全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有关方面抓好落实。责任部门要密切配合牵头部门工作,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纠风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加强指导和督查。各派驻监察机构要把纠风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切实配合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纠风工作。
(二)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正之风案件。各地各部门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监督检查贯穿于纠风工作的始终。纠风办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检查与调研相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严肃查处各类不正之风案件。各纠风专项治理牵头单位要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参与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搞好专项检查。要坚持以查案促纠风,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及时受理、从快查处、按时办结、及时反馈。对损害群众利益、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要从严查处,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案件,要追究有关部门及其领导人员的责任,并进行公开曝光。
(三)加强调查研究,推进源头治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省委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要求,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纠风工作特点和规律,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思路、工作措施、现行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纠风工作深入开展的症结,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出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推出新举措,切实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努力从源头上防治各种不正之风。
(四)改进工作作风,狠抓任务落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汪洋同志在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改进纠风干部队伍作风,加强自身建设。要通过加强和改进纠风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大兴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当好“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决有力的措施认真推进各项纠风工作,争当“转变作风抓落实”的表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市政府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2009年,孝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孝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全力抓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加
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努力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作法和成效
为确保如期实现法治政府目标,全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加快了推进依法行政步伐。
(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1、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组织领导。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意见》发布后,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孝感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贯彻落实《决定》和《意见》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来抓。2009年2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学习了《决定》和《意见》内容,研究了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并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孝感政发〔2009〕9号)印发实施,作为指导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4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大会,总结了我市贯彻落实《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新形势下政府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并就2009年深入贯彻落实《决定》提出了工作措施。市政府法制办根据会议精神,印发了《2009年政府法制工作要点》。7月,市政府再次召开市长办公会,听取了政府法制工作专题汇报,就落实依法行政工作任务中的难点问题分别作出了决定,保证了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部署得到落实。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市政府专门研究政府法制机构建设问题,为市政府法制办“增机构、增编制、增人员”,市政府法制办行政编制达到12人,经费逐年增加,足额保障;并明确要求新一轮机构改革按照“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办事、有条件干事”的原则,切实加强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建设。
2、重点突破,率先在省内建立了省市共同推进依法行政的协作机制。为了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率先实现在武汉城市圈内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市政府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的指导并加强协作,与省政府法制办签署了推进孝感市法治政府和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这是省政府法制办与省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市州政府签订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协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确定孝感市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改革单位,加强政府法律事务工作、建立孝感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支持孝感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方面的体制创新,共同商讨“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方面涉及的法制保障及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等16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落实协议的各项内容,市政府制订了落实协议的六项措施,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政府分管秘书长、法制办主任、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孝感市法治政府和“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领导小组。
3、以学促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市以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龙头,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学法用法示范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了明确规定。大力开展了学法用法示范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建立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每年至少组织4次以上学法活动。依托党校开办的全市领导干部法律学习“网上课堂”,要求全市副县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参学一次,实行听课计分制,年底对听课得分情况进行通报。市、县两级建立了干部学法档案,副处级以上干部做到一人一档。在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同时,加大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力度。2009年,全市采取联合办班、单独办班、上门授课、专家授课、知识竞赛、参加上级培训等方式,对近万人次的一线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市政府法制办对市直21个单位进行“上门授课”,重点宣讲了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内容。实施考核促学,组织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成绩进入干部档案。通过深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促进了各领域各层面学法用法工作的整体推进,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有力地推进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再上
新台阶。
4、建章立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创新。一是建立了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自2009年始,政府各部门要向本级政府、各级政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建立了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
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的综合责任目标(共性目标)考核体系。我们在总结近年来开展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细化和量化了各项考核标准,制订了《孝感市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孝感市依法行政目标考核细则》,内容涵盖了依法行政能力、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性文件监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加强组织领导6个方面的考核内容,不仅作为考核的标准,同时也是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健全机制,依法决策,努力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根据国务院《纲要》和《决定》要求,围绕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总体目标,不断规范行政决策行为。
1、进一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市政府不断探索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新机制,已经形成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行政机关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2009年,市政府重新修订了《市政府工作规则》,决策调研、征求意见、咨询论证、合法审查、会议决定、公布结果“六步决策法”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基本程序,行政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有了充分保障。在行政决策中,法制机构全程参与。无论是重大决策的立项、听证还是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进行研究,市政府法制办都要参与和提出法律意见,重大决策由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法律顾问及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讨论,确保了每项决策依法作出、作出的每项决策合法。
2、加强和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工作,着力提升制度建设质量和水平。2009年,市政府法制办共审核市政府各类文件65件,与2008年35件相比,增长186%。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历史上“三最”:数量最多、范畴最广、质量最高。其中,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文件9份,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关于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文件8件,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孝感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孝感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等;关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文件6份,如《孝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通知》等;关于加强土地、项目、资金监管的文件4份,如《孝感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程审计监督办法》、《孝感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孝感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实施细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招投标活动中防治围标串标、挂靠行为的通知》等;关于政府自身建设的文件4份,如《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府系统全员岗位绩效考评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制发实现了“三性”:一是大胆探索、创新、突破,体现前瞻性。充分运用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在制度建设上作出创造性的安排。如在审计监督上,现有法律法规规定项目建成后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只能事后处理,难于遏制腐败的发生和挽回国家损失。对此,我市优化了审计监督制度,制发了《孝感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程审计监督办法》,推行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围绕大局,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突出针对性。始终立足于解决孝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立足于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立足于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来制发规范性文件。三是汇聚民智,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健全制度建设工作程序,坚持开门立法,通过召开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以及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广泛吸收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如为了制定“迎接新市民工程”实施方案,2009年3月25日,市政府专题就“新市民入户条件”举行听证会,由市、区“外来人员”选出的11名拟迁户人员代表和机关、基层组织代表共计50多人参加了本次听证活动。与会代表对办理“新市民入户”手续中涉及的房屋“两证”、社保缴纳、户口转迁、入户子女教育等问题发表意见。方案修改充分吸纳了代表意见,进一步降低了新市民入户条件,简化了办理程序,增加了新市民入户工作透明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市已办理新市民入户15461人。
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和机制不断健全。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市政府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政府应急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应急工作,并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建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在消防、安全生产等领域大力开展应急处置训练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危险源数据库。2009年市本级成功预防和处置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70多起,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范行为,执法为民,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效能。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为了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为了解决城市管理领域多个部门分散执法、交叉执法问题,组织开展了县(市)城管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目前,有2个县(市)已上报工作方案。为了解决市区多头重复执法问题,市法制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数易其稿,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审议了《关于解决市区多头和重复执法问题的决定》。
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清理了现行的行政审批项目,采取“两对照、两评议”评审方法,减少37个项目、148个审批环节、207件申报资料,累计压缩办理时限1115天,较好地实现了在武汉城市圈中“五个最”目标(项目最少、环节最简、资料最省、时限最短、收费最低)。二是加强了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电子监控。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市监察局、财政局、物价局,清理审核了纳入电子监察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取消了15项收费项目,降低了11项收费标准,完善了28项收费项目的法律依据,理清了收费监管关系,并建立了四家联动监管机制。2009年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共对15.8万件网上审批事项进行了实时监察,对117件整体超时办件发出预警纠错指令。三是优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和审批运行机制。市政府制发了《孝感市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孝感市基本建设项目有限关联审批实施方案》两个文件,采取“一窗受理、抄告相关、同时收件、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变“串联”为“并联”,大大方便了公众,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审批走上了“高速路”。通过实行并联审批,企业工商注册审批总时限由原来的19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直通车企业2个工作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总时限由原来的90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直通车企业12个工作日)。
3、以制约行政权力为核心,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积极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市政府法制办印发了《孝感市市直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在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开展了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三家试点单位逐一清理了行政执法依据,梳理了行政处罚权事项,通过制定标准、完善程序,建立了一套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体系,统一了处罚幅度和标准,使行政处罚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步出了坚实步伐。二是加强了执法质量及案卷评查工作。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程序公开促进实体公正,市政府法制办制发了全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及案卷评查的统一标准。在重点执法部门推行了“一案一考评、一月一小评、一年一总评”办法。市公安局坚持月考季评、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执法问题;市质监局实行了每月由执法机构自查、每两个月组织互查、法制机构不定期监督抽查的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成效突出。三是创新执法方式,推行文明执法。市工商局60%的案件采用了说理式执法文书;市质监局等部门将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工作延伸到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四是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岗位绩效考核,将执法责任落实到各岗位,做到岗位权限明确,责任具体。市地税局等部门建立了执法岗位标准,根据行政执法的关键点和工作的侧重点,确立了考核点(指标),按月实行人机结合考核,考核结果与收入待遇、能级管理和评先树优挂钩,较好的解决了人、岗、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四)完善制度,强化责任,逐步加大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
1、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尤其是规范性文件监管。一是建立了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发布制度。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均以“规”字系列文件形式予以印发,明确了有效期,并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二是认真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对我市各级行政机关2002年至2008年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全市累计清理文件63021件,对其中的146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逐件审查,确认继续适用917件、修改96件、废除455件。三是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按照《湖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关于办理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的若干规定》(2009年5月26日孝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要求,及时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做到了应报尽报、及时报告、规范报备。督促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及时报备规范性文件,对2009上报备案的30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季度通报制度。
2、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着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2009年,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多措并举开展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案件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1件,立案64件,立案数与去年相比上升164%。已结案62件,其中维持24件,占38.7%;撤销1件,占1.6%;责令履行2件,占3.2%;撤回申请17件,占27.4%;驳回申请1件,占1.6%;调解或和解13件,占21%;其他处理4件,占6.5%。其中,市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7件,立案15件,立案数与去年相比上升500%。立案的15件案件全部办结,其中维持3件,确认违法1件,调解或和解3件;撤回申请8件。具体做法是:一是进一步畅通了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行政复议法》和《实施条例》,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选择用行政复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设立了行政复议申请信箱,建立了网上受理复议申请的平台,公布了行政复议咨询电话。二是大胆创新案件审理、结案方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提高行政复议的办案效率;对复杂疑难案件进行实地调查,推行“三审终审制”,务求办成“铁案”。着力推行和解、调解结案方式,采取案前和解、案中调解、调审结合等多种措施,及时、简便、高效的解决行政纠纷,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力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推进了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的创新。落实行政复议首长负责制,行政复议办案条件明显改善,复议经费均列入了财政预算。建立健全行政复议责令受理制、行政复议季度通报制等制度,对维持但具体行政行为有瑕疵的案件,采取发送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的形式,全方位、多渠道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四是重新修订完善了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加强行政复议案卷归档管理。
3、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一是重视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规范性文件,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对人大开展的专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以及政协的有关调研等工作,均精心准备,积极配合。二是重视司法监督。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全面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为了便于部门“一把手”及时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行政执法工作,2009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行政首长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的通知》(孝感政办发〔2009〕94号),明确规定行政首长在行政诉讼中应出庭应诉,并将执行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认真接受社会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舆情信息处理机制。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制度,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投诉管理暂行规定》(孝发〔2009〕9号)。认真调查核实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依法做出处理。
4、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建立了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积极畅通违法执法发现渠道,公布了举报电话、网上举报信箱。通过集中受理行政投诉、明察暗访、舆情监测、执法监察等方式发现线索,以重点查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方面的行政过错案件为突破口,严肃追究了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责任人员。对孝南区发改局以支付“前期工作咨询费”为名向企业乱收费20万元的问题和市城管局孝南分局工作人员向企业索请、索烟的行为进行了查处,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警示效果。
(五)联系实际,关注民生,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政府法律事务工作和政府法制宣传、理论研究。
1、依法处理政府涉法事务。一是建立了政府法制部门牵头负责政府法律事务工作制度。凡重大决策、重要民商事合同、涉及民生、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行政行为及其他涉法事务的处理,都交与法制办进行法律论证。2009年,全市政府法制部门参与重大决策法律论证129件,民商事合同73件,参与招商引资协调活动43次,国有企业重大法律事务31年,处理民商事诉讼或非诉事件21件,其他涉法事务178件。其中,市政府法制办办理政府涉法事务共计69件,对2004-2009年间市政府签订的16份招商合同进行法律实施评估,提出了继续履约、变更或终止合同的法律建议;参与了市政府招商引资(如东城区五星级酒店项目、海王药业、铜罗湾商业项目)、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如4404厂改制、市利民公司职工上访)等涉法事务的论证工作,参与了孝感城区北外街搬迁等社会影响较大的中心工作的法律风险论证工作,提出了法律意见,供市政府决策参考。二是加强了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建设,充实了人员。2009年市政府设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室,与市政府法制办合署办公,增设了法律事务科,增编2人。汉川、孝昌、应城等县(市)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团,聘任了政府法律顾问。
2、扎实开展政府法制宣传和理论研究。2009年,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按照“争先进位”的目标要求,市政府法制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宣传攻势。重点宣传了国务院《决定》、省政府《实施意见》,做到电视有视频、报刊有文章、墙上有标语,营造了强烈的宣传声势。在纪念《行政复议法》颁布十周年活动中,采取了发表电视讲话、在孝感日报上组织系列纪念文章,以及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答记者问的形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建设了自主宣传阵地,新建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创办《政府法制》内刊,构建了工作督办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加强了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工作,向上级政府法制部门报送法制信息392篇,同比增长10倍。其中国务院法制办采纳118篇,省政府法制办采纳160篇,市“两办”采纳15篇。法制宣传和网站建设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有效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政府法制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树立了全市政府法制系统的良好形象,为各项政府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同时,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两型”社会建设、探索规范性文件制发规律、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加强政府法制建设等方面,市法制办开展了系列调研和理论研究工作,在《湖北省行政法学会》专刊、《湖北法制》、《发展研究》等理论阵地发表了系列法制理论研究文章。
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主动谋划,扎实推进,卓有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依法行政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体现为:基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有待进一步规范;行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县级政府法制机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推进依法行政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2010年,我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将继续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依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市政府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把依法行政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任务贯彻好、落实好。市政府决定2010年为“依法行政年”,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开展“依法行政年”活动,掀起推进依法行政的高潮。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依法行政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跃上新台阶。组织编制我市“十二五”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分解制定每年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目标以及依法行政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对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违法行政、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认真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已明确规定每下一第一次人大常委会听取上一年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第二,认真落实省市共同推进依法行政合作协议。适时召开省市协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年会,总结2009年协作成果,研究谋划2010年依法行政推进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会同省政府法制办商讨孝感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方面涉及的法制保障及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研究制定《武汉城市圈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工作办法》;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室参与涉法事务处理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制定《孝感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工作规则》;依法组建孝感市仲裁委员会;会同省政府法制办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难点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为市县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完善行政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市政府听证大厅。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常态化。继续做好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由政府及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落实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
第四,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积极探索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机制、程序和方法。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召开规范性文件听证会。在市直部分单位试行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检查。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力度,督促县(市)区及市直部门报备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职责。建立受理、处理公众对规范性文件异议的制度。
第五,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部门进行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公示。在巩固2009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并组织开展对各执法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评选优秀执法案卷,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围绕“职责到岗、到人”的目标,组织各行政执法机关梳理执法依据、执法职权,加强评议考核,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健全激励奖惩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第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力争2010年行政复议受案数上升50%。拓展行政复议受案网络,在乡镇、街道社会事务机构、人民调解机构、综治机构建立受案平台,积极推行复议受案代理制,延伸行政复议受案触角;在信访大厅、投诉中心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窗口,引导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创新行政复议审理结案方式方法,提高解决行政争议的实效。着力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实行被申请人法定代表人参与听证制。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加强与法院行政审判的经常性的案例研判对接工作;开展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的要求,按照“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办事、有条件干事”的原则,使全市各级各部门法制机构特别是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当前日益繁重的政府法制工作任务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进一步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在政治上成长和进步创造条件;进一步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深造学习、更新知识创造机会。探索建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使政府法制机构成为培养和对外输送依法行政人才的基地。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和建设。健全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培训力度,对机构改革后交流、轮岗人员开展执法培训并换发执法证件。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最终版)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
(黔府发〔2008〕26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全面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决定》的学习宣传
自2004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实施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一直把依法行政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有待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在少数地方和单位依然存在,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于改变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面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市县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全面管理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市县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决定着我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整体进程,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决定》针对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明确,针对性强,非常及时。市县政府要把贯彻落实《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学习宣传好《决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建立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考试等多种方式,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保障。
二、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规范。《决定》从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出发,对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作出了规定,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各市(州、地)和各市县政府要对照《决定》要求,全面总结本地区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在2009年底前,切实建立起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度,已建立的,要认真落实,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的要尽快调整完善,需要清理修订的要及时清理修订,其中涉及党委组织和纪检部门工作的,由市县政府提出意见,报同级党委研究决定,确保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
个环节;对于确因客观因素一时难以建立的制度,要积极探索,周密部署,明确工作规划。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提出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措施。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考核力度
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任务,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将是否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作为衡量市县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把是否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对市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履行依法行政领导职责,导致本行政区域一年内发生多起严重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该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市县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将依法行政的情况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并增加其在整个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中的分值比重,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情况的考核监督,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市县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职责,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要将《决定》的贯彻落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将贯彻落实《决定》,推进依法行政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决定》精神和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决定》的实施效果。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研究推进依法行政的规划和措施,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2-3个县或乡(镇)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单位,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当地依法行政工作。
认真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市县政府每年1月底前,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本地区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各级政府法制部门,要认真履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协助本级政府做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要加强监督检查。省人民政府将适时对市县政府贯彻落实《决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予以通报。市县政府也要抓好辖区内的依法行政工作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和纠正《决定》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贯彻执行《决定》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对违反《决定》规定要求造成工作损失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市(州、地)政府(行署)贯彻实施《决定》的情况,要及时报省法制办,贯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