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安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六安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通知
(2009年6月11日 六安市政府六政〔2009〕2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六安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六安开发区、叶集试验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中央、省属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通知》,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的年度考核活动。第三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单独立项,独立设置分值。
第五条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市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具体承担市政府依法行政考核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成立考核组,对被考核单位具体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第七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和明确责任,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行为监督,以及有关依法行政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加强组织领导和明确责任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监督、考核制度;
(三)培育依法行政的先进典型;
(四)建立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
(五)建立依法行政年度报告制度;
(六)加强政府及其部门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第九条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
(三)强化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第十条 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的基本要求:
(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
(二)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三)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
(四)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
(五)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
(六)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
(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三)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第十二条 严格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二)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五)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第十三条 强化对行政行为监督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其他多种形式的社会监督;
(二)依法办理信访案件,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
(三)健全行政复议机构,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四)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
(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与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
(六)建立健全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第十四条 依法行政的其他要求:
(一)建立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
(二)发挥行政复议、应诉和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三)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权限;
(四)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五)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六)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七)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八)其他应当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的事项。第十五条 每年度考核内容,根据市政府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部署有所侧重。
第十六条 每年4月底前,根据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任务,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印发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中的考核指标应分为县区政府考核指标、管委考核指标、市直单位考核指标,体现合理性。
第十七条 依法行政年度考核采取自查与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考核的方式方法。
第十八条 对县区政府(管委)依法行政考核,采取听取汇报、召开有企业经营者、公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抽查不少于2个执法部门的执法案卷、核查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对市直单位依法行政考核,可采取听取汇报、抽查执法案卷、核查资料、随访行政管理相对人等方式进行。第十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由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带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执法监督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工作人员由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派员组成。第二十条 每年12月31日前,被考核单位按照考核指标的要求,向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报送年度依法行政自查报告。第二十一条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对自查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查方案。
第二十二条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批准复查方案后,由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复查。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复查情况,对照依法行政考核指标,提出被考核单位考核意见,报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审定。
第二十三条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对被考核单位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优秀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除及时反馈给被考核单位外,存在突出问题的,予以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对被考核单位及其班子成员因违法行政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每三年市政府行文表彰一次。凡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的单位,由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提请市政府表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对在三年中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对连续三年依法行政工作处于后进的单位,由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提请市政府责令其整改;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十四条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在全部考核工作结束后,将考核结果报送市政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2005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六政秘〔2006〕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六安开发区、叶集试验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200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力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为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决定对全市2005再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授予下列3个县(区)政府为“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县(区)政府”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给奖金2万元。
霍山县人民政府
寿县人民政府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二、授予下列13个单位为“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给奖金5000元。
六安市财政局
六安市总工会
六安市妇女联合会
六安市地方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
金安区劳动保障局
裕安区小华山街道办事处
寿县就业局
霍邱县劳动保障局
金寨县劳动保障局
霍山县劳动保障局
舒城县劳动保障局
叶集社会发展保障局
三、授予下列18名同志为“全市再就业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分别发给奖金500元。
张光耀 六安市国家税务局局长
王 琢 六安市财政局副局长
谢长斌 六安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陈守金 六安市地方税务局科长
朱 琴(女)六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员
程光柱 六安市职业介绍中心主任
张 浩 六安市劳动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姚(王+景)左右结构六安电视台记者
顾 春 皖西日报社编辑
胡焕国 六安开发区经贸发展局
陈玉金 金安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刘宜友 裕安区劳动保障局局长
徐世联 寿县劳动保障局局长
沈明鸿 霍邱县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孙学龙 金寨县政协副主席兼财政局局长
岳广茹(女)霍山县就业局副局长
曾胜勇 舒城县就业局副局长
孟凡银 叶集社会发展保障局
四、授予下列11名同志为“全市再就业先进个人”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分别发给奖
金500元。
余金海 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黄成和 金安区长川机械加工厂厂长
程继兵 六安市海得塑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童 斌 六安市特洁清洗装饰服务中心总经理
吕美奎 六安市三和食品厂厂长
李 祥 寿县远翔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 涛 霍邱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申余 金寨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校长
杨文中 霍山县工人印刷厂厂长
陈文彬 安徽三立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花韶祥 叶集生源粮油储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五、授予下列10名同志为“全市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分别发给奖金500元。
祝应芹(女)金安区中市街道康乐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专管员
许 杰 裕安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徐成宇(女)裕安区平桥乡振华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专管员
黄光武 寿县寿春镇建设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专管员
韩林珍(女)霍邱县城关镇文昌社区主任
陈 龙 霍邱县城关镇五岳社区主任
王 玲(女)霍山县衡山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副所长
薛平舒城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吴永海 舒城县城关镇东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专管员
李金玲(女)叶集区办新元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专管员
六、授予下列10个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为“全市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所(站)”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给奖金5000元。
金安区望城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金安区张店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裕安区西市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裕安区平桥乡月亮岛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
寿县正阳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霍邱县城关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金寨县梅山镇金铃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
霍山县东大街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
舒城县城关镇三旭塘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叶集史河街道民强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发扬成绩,团结拼搏,为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通渭县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通渭县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意见》《甘肃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行政区域内依法行政的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考核机关对考核对象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县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有关规定的工作情况的考查、评价和奖惩等活动。
第四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负总责。
第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在通渭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依法行政的考核工作。
发改、监察、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负责对其所属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县政府法制办在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中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拟定依法行政考核方案;
(二)具体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三)通报依法行政考核结果;
(四)提出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处理意见;
(五)督促整改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第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情况;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情况;
(四)规范行政执法情况;
(五)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情况 ;
(六)行政保障措施依法落实情况。
第十条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推行乡镇政府班子成员会议和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会前学法制度,通过开展法制讲座、专题研讨班等活动,增强职责法定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在拟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是否参加法律知识测试。
(三)完善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考试制度。各执法部门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法制工作的执法人员进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四)公务员管理机构应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行政机关新招录公务员培训教学内容。
第十一条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和报备案制度。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备案制度,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
(二)严格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限。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
(三)完善和实施行政监督制度。县政府所属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等部门专门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积极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
(四)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和权限、对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坚持有责必问。第十二条 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均组织听证并采纳合理意见。
(三)重大决策事项经乡镇政府班子成员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发布前交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
(四)对重大决策进行跟踪反馈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作出是否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
第十三条 规范行政执法的考核内容:
(一)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步骤、环节和时限,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情形,明确适用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和方式,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由县政府法制办根据市政府法制办安排,统一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予办理行政执法证件,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行政执法人员持有垂直管理部门依法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向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并接受其执法监督。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由县政府负总责、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积极受理和办理信访案件,解决广大群众的合理诉求。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对于县政府法制办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行政机关要积极参加,并按要求提交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及相关证据,积极执行县法制办做出的行政复议决定。
(三)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积极应诉,按规定向法院提交做出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重大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书。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推进依法行政领导体制和机制的考核内容:
(一)各单位负责人承担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政府依法行政的阶段性部署和工作安排;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创新,及时妥善处理依法行政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单位要将推进依法行政所需经费纳入本单位预算,确保依法行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二)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单位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第十六条 考核机关依据本办法,结合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由县政府法制办制定依法行政考核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评分细则和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方法,在考核方案中设定分值和评分及加分、减分标准。
第十八条 考核对象在被考核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法行政工作的自查自评报告;
(二)各专项考核自评结果及依据;
(三)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会议记录、文件资料、有关案卷、统计报表等;
(四)考核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被考核单位应当于每12月上旬报送依法行政工作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全面、真实、准确。
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应当由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第二十条 根据考核结果,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县政府每年遴选出若干个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授予“依法行政优秀单位”。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写出书面整改意见。连续两年依法行政考核成绩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县政府作检查。
第二十一条 在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被考核对象行政行为涉嫌违法的,由县政府法制办移送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纳入乡镇政府、县政府部门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 县政府对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同时报送县委、人大、政协及监察部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5年3月2日
第四篇:长春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长春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2011-5-26 15:24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2011-5-26 执行日期:2011-5-2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长春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长春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依法行政考核,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吉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考核机关对考核对象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及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有关规定的工作情况进行的考查、评价等活动。
第四条依法行政考核遵循公平公开、公众参与、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依法行政考核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实行单独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考核机关和考核对象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依法行政考核的组织实施。
发展改革、监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审计、信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市政府负责对其所属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其所属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和双重管理的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考核结果抄送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在依法行政考核中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拟定依法行政考核方案;
(二)具体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三)提出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处理意见;
(四)通报依法行政考核结果;
(五)督促整改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六)对下级政府法制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九条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
(一)依法履行职责;
(二)科学民主决策;
(三)加强制度建设;
(四)规范行政执法;
(五)强化行政监督;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七)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第十条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和权限,有效协调所属部门职能争议;
(二)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七)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八)将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
(九)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政府网上办公范围,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第十一条 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
(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并将其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三)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制度;
(五)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十二条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起草或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
(二)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
(三)建立健全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法制部门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以及公布等制度;
(四)建立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工作制度和有效期、定期清理、定期评估制度,规章每隔5年清理一次,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六)符合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的其他要求。
第十三条 规范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各级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二)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全面实施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三)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四)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
(五)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六)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做到程序正当、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有效解决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七)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各级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八)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等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
(九)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
(十)落实“三段式”执法制度,实行说理执法和人性化执法,推广文明执法用语,禁止使用执法忌语;
(十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
第十四条强化行政监督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备规章,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提案;
(三)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积极出庭应诉、答辩,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做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四)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情况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备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认真贯彻国家赔偿法,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
(六)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层级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七)支持和配合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和执行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
(八)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健全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及时依法做出处理的工作机制;
(九)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第十五条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
(二)建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
(三)规范和完善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程序,便民、快速和低成本解决社会纠纷;
(四)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受理、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严肃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
(五)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行政复议案件依法由2人以上审理;
(六)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
(七)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八)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第十六条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的基本要求。
(一)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二)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三)建立健全领导和监督机制,落实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制度;
(四)建立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要向本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五)制定并落实推进依法行政规划和计划,落实推进依法行政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六)完善推进依法行政财政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七)健全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八)支持政府法制部门、部门法制机构参与行政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发挥其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支持和督促政府法制部门、部门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九)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查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查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通过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
(十一)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十二)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治环境。
第十七条考核机关应根据本办法确定的考核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地依法行政工作实际、工作重点,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并报上一级考核机关备案。
第四章考核程序
第十八条依法行政考核按实施,每年考核1次。
第十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书面审查与实地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内部考核主要采取核查依法行政报告,收集、统计、核查相关数据和资料,组织专项检查和抽查等方式。
外部评议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民意测验、专家评议、座谈访谈、网络调查以及行政执法监督员满意度测评等方式。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各类考核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关部门或者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开展的涉及依法行政专项检查、社会评议结果,可以直接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参考依据,一般不再重复考核。
第二十一条依法行政考核机关按照下列步骤实施考核:
(一)制订方案。考核机关制订依法行政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对象、内容、方式和评分标准,并于每年第一季度下发。
(二)收集资料。考核机关及时采集和统计考核对象依法行政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三)组织核查。考核机关对报送的依法行政报告和资料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需要对考核对象进行实地检查。
(四)开展评议。考核机关组织行政执法监督员或者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进行评议。
(五)确定结果。考核机关在收集资料、自查自评、组织核查、开展评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定,确定考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考核对象按照下列步骤做好接受考核准备:
(一)自查自评。考核对象应当根据本级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方案,进行自查自评。
(二)提交报告。考核对象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形成依法行政报告,向考核机关提交。
第二十三条依法行政考核采取百分制,根据考核所得分值,分为优秀、良好、较好、较差4个等次。
第二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依法行政考核中予以加分:
(一)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获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省政府或者市政府表彰奖励的;
(二)依法行政工作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作为先进典型予以宣传报道的;
(三)考核机关依法确定的其他情形。
加分事项为同一事项的,不累积加分。
第二十五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依法行政考核中予以扣分:
(一)行政决策严重失误或者违法,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影响的;
(二)未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发生资源违法开发、环境污染及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民事纠纷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四)违法处置民事纠纷、突发性事件,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其他造成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违法行政行为;
(六)在依法行政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七)考核机关依法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确定考核结果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向考核机关提出书面申诉。考核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诉后l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予以答复。
第五章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二十七条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应当在行政机关内部通报,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应当报送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考察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情况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考核结果连续3年或3年以上为优秀等次的,作为省、市政府表彰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的依据。考核结果为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限期整改。
第二十九条考核对象连续2年考核结果为较差的,该考核对象在未能达到依法行政考核较好或较好以上等次之前,不得作为省、市表彰对象,也不能作为表彰对象向国家及有关部委推荐。
第三十条考核中发现严重违法行政行为的,对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五篇: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47 号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已于2008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考核机关对考核对象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的考查、评价和奖惩等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具体组织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第五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纳入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章
考核机关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由其上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考核结果抄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议事协调机构。
第九条
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意见,考核结果抄告其上级管理部门。
第三章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十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包括:
(一)依法履行职责;
(二)科学民主决策;
(三)加强制度建设;
(四)规范行政执法;
(五)强化行政监督;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七)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 3 — 第十一条
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和权限,有效协调所属部门职能争议;
(二)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后续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七)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扩大政府网上办公范围,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九)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十二条
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
(一)完善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
(二)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
(三)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十三条
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起草或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二)建立健全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以及公布等制度;
(三)建立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定期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
规范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方案和要求全面实施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二)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
— 5 — 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
(四)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程序正当、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有效解决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五)建立和规范行政执法案卷,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定期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六)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等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
(七)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试行)》等规定,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
第十五条
强化行政监督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
(三)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积极出庭应诉、答辩,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四)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五)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受理、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严肃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
(六)认真贯彻国家赔偿法,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
(七)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层级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八)支持和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工作,自觉接受和执行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
(九)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健全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
第十六条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探索建立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完善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程序,便民、快速和低成本解决社会纠纷;
(三)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四)完善信访制度,及时妥善办理信访事项,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利。
— 7 — 第十七条
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的基本要求:
(一)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二)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落实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协调依法行政工作;
(三)制定并落实推进依法行政规划和计划,落实推进依法行政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四)完善推进依法行政财政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五)健全政府法制机构和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六)注重发挥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支持和督促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查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八)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第十八条
考核内容可以根据政府、政府部门的实际有所侧重。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以行政执法为重点考核内容,可以将行政
— 8 — 执法评议考核统一纳入依法行政考核。
第四章
考核方法
第十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查与互评相结合、群众评议与专业部门考核相结合、材料审查与实地抽查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条
考核机关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级政府或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目标要求,制定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评分细则和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考核以自查自评为基础。考核对象对照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对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考核机关提交依法行政情况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考核可以采取全面考核、重点考核、抽查考核等不同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考核应当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
内部考核可以采取审阅报告、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案卷和文件资料、抽查下属单位工作情况以及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
— 9 — 法进行。
外部评议可以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法进行。外部评议可以由考核机关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考核机关委托其他机构实施。
第二十四条
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其中,内部考核分值占百分之八十,外部评议分值占百分之二十。根据考核得分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等次的分值划分由考核机关确定。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
(一)依法行政方面的创新举措被省级(含省级)以上行政机关作为经验推广的;
(二)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获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
(三)依法行政有关工作被省级(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作为典型经验予以宣传报道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加分事项为同一事项的,不累积加分。
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合格(含合格)以上等次:
(一)拒不执行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政策、省政府规定,引发恶性事件或重特大安全、环境等事故的;
(二)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
— 10 — 国家政策、省政府规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引发在全省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的;
(三)因失职、渎职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引发恶性事件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考核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七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应当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
第二十八条
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写出书面整改意见。
第三十条
对考核中发现有严重违法行政行为的,考核机关应当启动行政问责程序,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法制
依法行政
考核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2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