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常产程的临床表现
正常产程的临床表现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变化主要为:宫缩规律、宫口扩张、胎头下降及胎膜破裂。
1.宫缩规律:第一产程开始,子宫收缩力弱,间歇期较长约5-6分钟,持续20-30秒。随产程的进展,间歇期2-3分钟,持续50-60秒,强度不断增加。当宫口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以上,间歇仅1分钟或稍长。
2.宫口扩张:在此期间宫颈管变软、变短、消失,宫颈展平和逐渐扩大。宫口扩张可分两期:潜伏期及活跃期。宫口开全后,宫口边缘消失,与子宫下段及阴道形成产道。
潜伏期:指从临产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至3cm,此期宫颈扩张速度缓慢,平均2-3小时,扩张1cm,约需8小时,最长时限为16小时。胎头在潜伏期下降不明显。
活跃期:指从宫颈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此期宫颈扩医学.教育网原创张速度显著加快,约需4小时,最长时限为8小时。活跃期又划分为3个时期,加速期,是指宫颈扩张3cm至4cm,约需1.5小;最大加速期,是指宫颈口扩张4cm至9cm,约需2小时;减速期,是指宫颈口扩张9cm至10cm,约需30分钟。
3.胎头下降:一般初产妇临产前胎头已经入盆,而经产妇临产后胎头才衔接。随着产程进展先露部逐渐下降,一般在宫颈扩张的最大加速期,胎头下降速度达最高水平;并保持不变,直到先露部达到外阴及阴道口。
4.胎膜破裂:胎儿先露部衔接后,将羊水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羊水,称前羊水,约100ml.宫缩时前羊水囊楔入宫颈管内,有助于扩张宫口。当羊膜腔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胎膜自然破裂。多在宫口开全前破裂,羊水流出,称胎膜破裂,简称破膜。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
宫口开全后,胎膜多已自然破裂。若仍未破裂,常影响胎头下降,应行人工破膜。破膜后,宫缩常暂时停止,产妇略感舒适,随后宫缩较前增强,每次持续1分钟或更长,间歇1-2分钟。当胎头下降压迫盆底组织时,产妇有排便感,并不自主的产生向下用力屏气的动作;会阴膨隆和变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头于宫缩时漏出于阴道口,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回医学教育.网原创缩至阴道内,称胎头拨露;宫缩间歇期胎头也不再回缩,称胎头着冠。产程继续进展,胎头娩出,接着出现胎头复位及外转旋,随后前肩和后肩相继娩出,胎体很快娩出,后羊水随之涌出。经产妇第二产程短,有时仅需几次宫缩即可完成胎头娩出。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胎儿娩出后,子宫容积突然明显缩小,胎盘不能相应缩小而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剥离面出血,形成胎盘后积血;子宫继续收缩,增加剥离面积,使胎盘完全剥离排出。胎盘剥离征象有:1.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后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2.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脐带段自行延长;3.阴道少量流血;4.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趾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胎盘剥离及排出有两种方式:胎儿面娩出式;母体面娩出式。
第二篇:正常分娩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护理常规
正常分娩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护理常规
概述: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的过程。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协助胎盘娩出并检查,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切忌在胎盘剥离前揉搓或挤压子宫,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和胎盘剥离,造成产后出血,同时不要粗暴的向外牵引,以免造成胎盘或胎膜娩出不全。
2、预防产后出血
① 胎儿娩出后,用催产素经脐静脉快速注入,促使胎盘迅速剥离,如有产后出血史,应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注射催产素。若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未剥离,行按压子宫,如无效再行手取胎盘术。
② 胎盘娩出后两小时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及会阴切口情况。阴道流血多,宫缩乏力可按摩子宫。膀胱充盈者应导尿。若发现血肿应及时处理。
③ 正确及时进行会阴切开缝合术及会阴裂伤修补术。
3、一般护理 第三产程结束时,为产妇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料及食物,以帮助恢复体力。观察两小时无异常,送回病房休息。
4、新生儿护理 清理呼吸道、进行Apgar评分、保暖、打足印及拇指印与新生儿病历上,系上新生儿手圈。如新生儿无异常,半小时内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护理问题】 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危险:与产后出血有关。
【护理目标】
产妇不发生产后出血。
【护理措施】
1、胎儿娩出后即用缩宫素,促使胎盘迅速剥离,以减少出血,适时娩出胎盘。
2、胎盘娩出2小时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及会阴切口情况。阴道流血多,宫缩乏力可按摩子宫。膀胱充盈者应导尿。若发现血肿应及时处理。
3、正确及时进行会阴切开缝合术及会阴裂伤修补术。
【护理问题】
有亲子依附关系改变的危险:与产后疲惫、会阴切口疼痛或新生儿性别不理想有关。
【护理目标】
产妇接受新生儿、并开始亲子间的互动。
【护理措施】
1、产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2、会阴切口疼痛难忍时,应用止疼药物。
3、产后耐心劝导,使其接受新生儿。
第三篇: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及临床表现
中央型
(1)疼痛:疼痛多累及双下肢,或在一侧下肢出现疼痛的较短时间内出现另一下肢疼痛,但双下肢的疼痛轻重可不一致。一般来说,在病变的早期,中央型间盘突出的疼痛程度多较侧方型突出轻,这是因有硬膜囊及脑脊液的缓冲,同时又常为多个神经根受压,故疼痛的范围广,但疼痛的程度相对轻。
(2)感觉障碍:中央型间盘突出感觉障碍范围广,如腰4、5间盘突出,可有腰4、5以下的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支配区痛觉减弱或消失,如小腿、足、大腿后侧或马鞍区均可出现感觉障碍。
(3)运动障碍:中央型间盘突出运动障碍范围广、程度重。这是由于多个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受累的结果,如腰4、5间盘突出,可出现双足下垂及足跖屈受限(4)尿、便功能障碍:绝大多数中央型间盘突出的病人,可伴有尿、便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尿淋漓不尽甚至失禁,大便可表现为便意频繁、便秘、排便失控等。
(5)性功能障碍和月经紊乱:中央型间盘突出的病程可自数天到数年不等,病程长者多为反复发作的腰痛或腰腿痛;短者多数在外伤或劳累后突然发病。病人也可出现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或月经紊乱等症状。
(6)本组 207例,临床表现为下腰痛并持续性双 侧下肢痛 127例,下腰痛并交替性双下肢痛7O例,单纯下腰痛 1O例,下肢痛伴间歇性破行 57例;脊柱活动受限 192例,神经受损者 184例,均有下肢麻木,伴会阴部麻木 95例,伴二便困 难者 25例。查体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05例,屈颈试验阳性 86 例,膝腱、跟腱反射异常 79例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其临床表现虽有一定差异,但归纳起来也 有其显著特点。结合文献及对本组病例的研究,归纳如下 :0 一 般病史较长,本组 3年以上者 142例;②以下腰痛为首发症状,且往往持续在整个病程中,早期虽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但可反复发作;③下腰椎棘突或棘突旁有固定压痛点或叩击痛,并可向双下肢放射,腰椎活动多受限;④具有椎管狭窄症状,站立时间过长或行走后出现腰痛并一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根性 刺激症状;⑤神经刺激症状可表现为双侧型、交替型、单侧型、马尾型,且神经根刺激症状一般较侧后突出型轻,马尾型者出 现直肠膀胱症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疼痛、排尿、排便障碍,男性表现为性功能障碍 ;⑥术中往往见到黄韧带肥厚,纤维环 破裂髓核脱出或游离,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出物钙化、骨化、椎小关节增生、内聚均较常见。⑦影像学检查(椎管造影、Cr、砌)多可见到椎管狭窄,盘黄间隙水平(中央管狭窄、侧椎管
狭窄)硬膜囊受压,椎小关节增生。神经根受压或“淹没”。因 此根据以上特点,在排除脊椎其他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前提 下,即可做出该病的诊断。
侧后型
这种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主要发生在腰椎间盘的侧后方,在突出的部分的椎管内形成了椎间盘流,更是因为靠近后纵韧带,故而压迫下一节神经根的内侧
也是椎间盘薄弱处,所以最为多见。突出的部分占据椎间孔的一部分空间,造成椎间孔的狭窄,引起血循环障碍,突出的部分间接挤压神经根致使腰痛并伴有下肢窜痛等综合征
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后根神经节常与神经根一道同时受到卡压,因此下肢放射痛的程度可相当严重。腰1~腰3神经根受累时将引起髋部、腹股沟区及大腿前侧的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股四头肌的萎缩,在部分病例,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关于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率,外侧的后型
最主要突出的部位主要是在腰推间盘的外侧后方,也是椎间盘薄弱处,所以颇为多见。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主要是因为在突出的部分近于椎间孔或者在侧隐窝的位臵,它占据了椎间孔的一部分空间,这样子更是相对造成椎间孔的狭窄,从而引起血循环障碍,那么在血管痉挛或行出现软组织炎症反应、突出的部分间接挤压神根和神经根袖部,出现神经根的炎症反应,这样子甚至能反射性地刺激脊神经的分支,然后致使腰痛并伴有厂肢窜痛等综合征。
退变型(degeneration): 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核磁扫描可见盘内含水量减少,CT可见变形或钙化。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
膨出型(bulging): 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症状。如同时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则表现为椎管狭窄症,应行椎管减压。
突出型(protrusion): 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过牵引、卧床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纤维环裂隙愈合能力较差,复发率较高。必要时需微创介入治疗。
脱出型(extrusion):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游离型(seqestration): 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非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体征与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无显著区别,惟非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急性腰腿痛的比例较高(本组42例以急发腰腿痛就诊,占66.7%),主要表现为疼痛难以忍受、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多小于30°)和腘绳肌紧张。
第四篇:精神病的临床表现(精选)
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精神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觉障碍:在感知觉方面患者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异常表现:(1)各种感知觉障碍均可在临床上出现,但以听幻觉为最常见。如有的患者外在表现为用棉花球堵住双耳,对别人说:“有很多的人骂我,议论我,内容不堪入耳,我难受死了,看不见人,只听见声音。我只好用棉球堵住耳朵,这样好受些。”又如有的患者存在有幻嗅,外在表现则用纸团堵塞鼻孔,称“有难闻的气息,像死人味,堵住鼻孔就闻不着”。(2)幻觉体验可以非常鲜明和生动,也可以是模模糊糊。(3)在幻觉内容的影响下,可以出现继发性的行为障碍。如在命令性内容的听幻觉支配下伤人和毁物,或自伤、自残。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有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这也是这种疾病最常见和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如存在有妄想的症状,这种妄想的特征是内容上的荒谬性和泛化趋势,被害内容为最常见,并与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及文化背景有关。(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自动症也是具有特征性的一组症状群,在排除了其他因素所致之外,临床上如能确定存在此组症状群,则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主要有被动体验,如躯体影响妄想体验、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扩散或被广播、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意志、被强加的行为等。(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维联想方面的障碍也较为常见,如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等。有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出现这些表现,只不过未引起重视,比如家属或同事在与患者交谈时感到非常的吃力,患者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有时不着边际,让人听得似是而非,或感到莫名其妙,或突然谈话中断,或自创新词并给予相应的解释等。(4)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机会或转为慢性化以后,他们的思维就显得贫乏,临床表现谈话时用词较少,回答问题简短,一般没有主动性言语,联想时就事论事,没有延伸和扩展,给人一种讲话单调乏味之感。
3.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平淡)或情感倒错,如有的患者对任何事都感到无所谓,大喜大悲之事也不能激发患者的情感反应。表情木然或显得呆滞。患者对悲痛的事件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却是高兴,或对高兴的事件却表现出悲伤欲绝的情感状态。
4.意志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意志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有意志减退或紧张综合征。(1)意志减退:如社会责任心的丧失、进取心消失、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得过且过,对前途无打算,也无信心可言。无法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一般来说,患者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标志着患者的病情进入了慢性化和衰退的阶段。(2)紧张综合征:有的患者在行为方面的障碍可表现为紧张性兴奋、紧张性木僵、木僵状态、蜡样屈曲等。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已不多见,这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早期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有关。精神病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关于精神病的症状的表现,下面就是专家针对这个问题做出的具体的介绍了,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患者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是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二是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三是行为改变:有的人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四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那么关于精神病的症状的表现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在生活中如您或是您的朋友出现了上述的症状,那么请您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治疗了,以免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进行造成严重的危害!精神病患者的表现都有哪些:
1.持续情绪低落;
2.绝望感持续时间较长;
3.焦虑症状,是指与现实不符的恐惧、紧张或危机感;
4.抑郁症状,长期抑郁不安或加重以至影响日常生活,则可能是心理精神疾病所引起;
5.幻觉,感受到(听到、闻到、看到、尝到、接触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精神病患者的表现都有哪些,幻觉是其明显典型症状之一;
6.妄想,这是一些错误的信念,即使没有确凿的理由来支持,患者依然坚信不移,例如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感到有人在监视自己等;
7.自杀意念,希望死去、考虑杀死自己的方法、不想再活下去,这些都是精神病患者的典型表现。
第五篇:HIV的致病性和临床表现(定稿)
HIV的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1.传播途径
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髓等中,主要传播途径:
(1)性传播
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或异性恋间的性行为,直肠和肛门皮肤黏膜的破损更易感染,因此AIDS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2)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HIV的血液、血制品,接受器官、骨髓移植或人工授精,使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等,均会发生HIV感染。
(3)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
2.致病性
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以及表达CD4分子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靶细胞,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当HIV与靶细胞接触时,HIV的刺突gp120与上述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CD4分子结合,导致gp120构象变化,暴露出被其掩盖的gp41,gp120-CD4与靶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结合后,gp41的N末端嵌入细胞膜,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研究发现,CCR5基因突变的个体可以避免HIV-1的感染或延缓疾病的进展。
HIV在靶细胞内复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如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等。主要表现是以CD4+T细胞减少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由于CD4+T细胞数量减少而CD8+T细胞相对增多导致CD4/CD8比例倒置,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如下:(1)CD4+T细胞
CD4+T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HIV损伤CD4+T细胞的主要机制有:①病毒的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释放,引起细胞膜损伤;
②通过感染HIV的CD4+T表面表达的gp120与周围未感染细胞的相应受体CD4分子结合,导致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丧失正分裂能力,最后导致细胞的溶解; ③HIV可诱生特异性CTL或抗体,通过CTL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介导的ADDCC作用,破坏CD4+T细胞;
④病毒直接诱导CD4+T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出现主要与病毒蛋白的直接诱导凋亡有关; ⑤HIV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可引起CD4+T细胞死亡。(2)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亦能表达CD4分子,其辅助受体是CCR5。HIV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可损伤其趋化、黏附和杀菌能力。由于单核/巨噬细胞可以抵抗HIV的溶细胞作用,使其成为HIV的庇护所,一旦感染后可长期携带HIV,并随细胞游走使病毒向肺和脑等组织播散,造成多脏器损伤。
(3)HIV对其他细胞的损伤
HIV亦可感染树突状细胞、脑组织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为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等表面表达少量CD4分子的细胞,引起细胞的损伤。脑组织损伤常造成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HIV脑病、脊髓病变和AIDS痴呆综合症。
3、临床表现
临床上HIV的感染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即原发感染急性期、无症状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症期、典型AIDS期。HIV感染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特征。(1)原发感染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可出现类似流感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咽痛、关节痛、肌痛、皮肤斑丘疹、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感染者出现病毒血症。由于此时HIV已在体内大量复制并释放至体液中,故有传染性。此期血清可检测出HIV RNA及P24抗原。(2)无症状潜伏期
即急性期恢复后无任何临床表现的阶段,一般持续5~15年(平均10年)。潜伏期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也有些患者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此期患者血中的HIV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外周血中很难检测到HIV。但HIV在感染者体内持续复制,CD4+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感染者血中HIV抗体检测显示阳性,此期具有传染性。(3)AIDS相关综合征期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当HIV在体内大量复制并造成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性损伤时,则出现临床症状,即AIDS相关综合征,感染者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倦怠、消瘦、慢性腹泻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此期CD4+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免疫功能极度降低。(4)AIDS期
此期从病人血液中能稳定检出高水平的HIV,一般以患者血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作为AIDS的临床诊断标准。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包括:(1)真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引起肺部感染、真菌性皮炎和甲廯等;(2)细菌:鸟型结核分枝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和某些沙门菌等引起的疾病;(3)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疾病;(4)原虫:隐孢子虫腹泻、弓形虫病
(5)部分患者还可并发疱疹病毒8型引起的Kaposi肉瘤和多克隆B细胞恶变产生的恶性淋巴瘤等罕见恶性肿瘤。
(6)神经疾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肌肉萎缩、运动失调以及艾滋病迟到综合症(AIDS dementia complex)等。若无抗病毒治疗,患者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后2年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