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现

时间:2019-05-14 15: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我发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我发现》。

第一篇:自我发现

我们第十讲的题目是自我发现,认识间能测评潜能。我们常说,每个人身上有无限的潜能,而我们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就是让自己的潜能不断发挥的过程。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循环地做六件事情,一件事情叫职业生涯潜能测评,目的是发现潜能,一件事情是定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是激发潜能。一件事情是终生学习职业生涯终生学习,目的是强化潜能。第四件事情是通过职业生涯实践,去发挥潜能。第五件事情是通过职业生涯评价去检查潜能。第六个事情是通过职业生涯发展实现潜能。当然测评潜能,激发潜能强化潜能发挥潜能,检查潜能和实现潜能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让你的潜能得到一次更充分的发挥,有的人会说,我怎么不知道我身上有这么大的潜能呢,我怎么看不出来我还能干些什么事情呢?跟大家说个小故事,有一个先生老李经常半夜十二点下班,有一天,他是在一个郊区里头的工厂工作,有一天下班的时候,他看见今天天气不错,月光皎洁,他也想早点回家,妻子还在家等着,他绝对超小路回家。但是走小路白天都有点害怕,为什么呢,小路要路过一个分地,可是他一想走小路能近半公里路啊,能早点回家啊,那还是壮着胆走小路,走的时候腿有点哆嗦,多少有点慌不择路,赶巧那天呢,也不知道是谁家,在路边挖了一个墓穴,大概第二天有下葬的事情,他呢,没有看清楚,咕咚一下掉进去了,掉进墓穴,你想想有多恐惧多害怕,他就使用往上爬,可是那个墓穴挖得太深了,爬几下咕咚掉下来,怎么也上不去。于是他绝对怎么样,先怎么样?有人说先在里头睡一觉,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没有掉过墓穴。那是什么地方?你睡得着吗?你敢睡吗?他绝对在墓穴的一个角半蹲半坐,先歇一下,喘口气,蹲一会要是有人过呢,把他捞上去,救他回家。

喝酒呢,跟人喝高了,喝醉了。这小王不小心咕咚一下也掉进来了。这小王掉进来也很害怕,于是他也往上爬,爬几下掉下来。老李这个人呢,心地还挺善良的,他不人心这个年轻小或白费力气,于是好心好意地伸出右手,抓住小王的脚脖子说,老弟,我已经试过了,从这里是爬不出去的。小王听见以后大喊一声鬼呀,然后三下两下就出去了。噔噔噔噔就跑远了,这个老李呀却十分纳闷,咦,我钢铁爬不出去,他明明也爬不出去,我好心好意劝他别费劲了,他怎么一下就窜出去了?俗话说狗急了怎么样,跳墙。兔子急了怎么样?咬人。人急了怎么样?蹦坑。潜能爆发了。

人在两种情况下会爆发潜能。第一种情况下就是遇到危险,他潜能爆发,避免受伤害啊。但是在你的职业生涯道路上,你别等着真的掉进墓穴里,等以为撞见鬼的时候,再爆发你的潜能。我们建议大家用第二中方法激发你的潜能,那是什么?那就是给自己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用那种有新度,有高度,有难度的目标,来激发你的潜能。这种方法更好。更有持久性,更有主动性。因为等你掉进墓穴里的时候,你掉进职业生涯的危机期里的时候,你可能出得来,也有可能从此就出不来了,也可能那个墓穴就变成了你的葬身之地了。因此最好我们还是用设定目标的办法激发自己的前嫩。有许多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潜能,这是受到了很多限制,问题是,有很多极限是你自己设置的,妨碍你的成功。可是你还不知道,我们通常会有哪些限制呢,自己觉得是个极限呢?自我极限常规极限和死亡极限,死亡极限通常是要突破死亡的禁区,通常这种情况下就活不了了,居然这个人能活下来,这是突破死亡极限,而常规极限呢?比如说邓亚萍,按照常规的观点,她是不应该进国家队的,她是没有可能拿到世界冠军的,但是邓亚萍的成功就突破了常规极限。而我们更多的是自我极限,一件事还没干呢,就想哎呦,不可能呀,这件事我能干成吗?我要能干成,别人早就干成了,快别遭这份罪了。自我极限。自我极限是妨碍我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1969年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的家庭,诞生了一个奇特的孩子,这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医生发现下肢根本就没有发育,他的两跳小腿,根本没有发育成的小腿,像两个火柴棍儿,插在一截藕上,他的整个身子只有可口可乐罐儿那么大,医生非常遗憾地对他父亲说,看来你们家要举行一个葬礼了。这个孩子活不过24小时。他的父亲说,举行葬礼也得给孩子取个名字吧,于是找当地的神父,给孩子取名叫约翰,他的父亲叫库缇斯,那这个孩子取名叫约翰,库缇斯,他爸爸给他准备了一口棺材,只有一个鞋盒子那么大。可是24小时这个孩子没有咽气,医生说他活不过三天,三天以后这个孩子仍然活着,医生说他最多也就是一个星期。这个葬礼看来还得举行。一个星期还没有咽气,一个月以后,医生跟他父亲说,看来这孩子够结实了,你抱回家吧。于是这个从一出生就被判为死刑的孩子,被抱会了家。这个孩子从小不能走道,只是用手来走。到了上学的时候,他受尽了班里那些作恶作剧的孩子的欺负,有一次有些作恶剧的孩子把他的嘴用橡皮膏捆上,把他的手绑上,把他扔到了学校的垃圾筒,还点了一把火。大火熊熊燃烧的时候,他不能喊叫不能挣扎不能动,他想这下非得烧死了。幸亏有老师从垃圾筒那过,把他赶紧伶出来,几分钟垃圾筒烧为灰烬,有一次他上课的时候,老师放幻灯片,教师里比较黑,当他用手走出教师的时候觉得手掌非常疼,出去一看左手上五颗图钉,右手上六颗图钉。约翰非常非常的痛苦,回到家,他跟他弟弟说,我实在受不了了。他弟弟说那怎么办,他说,我决定死,我要自杀,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他弟弟说,啊?你要自杀?那你等等啊,月含说你要干什么?他弟弟说我去帮你拿枪啊。其实他聪明的弟弟赶紧去叫他妈,母亲来到了约翰的房间,看见了痛苦万分的儿子,心如刀绞,约翰的母亲没有多说话,他只是对儿子说,约翰,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我们最好的儿子。我们永远爱你。约翰的母亲给了约翰一个拥抱。这是一个母亲能够给出的充满着无条件的爱的拥抱。无条件的爱的拥抱。母亲,约翰,和他弟弟抱头痛哭了一场,但是约翰感觉到了,他的妈妈对他的爱。他感觉到他的家庭对他的爱,这是无条件的爱,他没有理由去死。不能让妈妈再伤心了。从此约翰决定活下来,而且决定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约翰做了一个重要的绝对,把他那没有知觉,而且妨碍事的腿锯掉,干脆就用手走道。连那腿的垫子作用都不要了。而且他参加了多项的体育锻炼,约翰参加了什么呢?他学习游泳学习潜水,学习跳伞,学习打网球,学习打乒乓球,他曾经是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是澳大利亚几所乒乓球,残疾人乒乓球的教练。而且他还到单位里头去工作去了,还要自己去挣钱,他还学开车,他终于突破了死亡极限,突破了常规极限,突破了自我极限。约翰,库缇斯曾经在2004年5月7号到山东济南,5月8号到北京,其他的时间在中国的几大城市进行演讲,几千人的会场沸腾了。这个只有半截身子的人,激励了许许多多肢体健全的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身上的潜能有多大。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没有几次把体力,智力心力用到极限是难以成功的。精疲力竭,头苦欲裂,心力交瘁,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所以各位朋友,想想你的潜能的发挥,是要突破极限的,要突破你的心里舒适区。

那潜能测评用什么方法呢,在这里我跟大家介绍,通常说的潜能测评,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叫做表格测评。第二种叫做软件测评,第三种叫做实境模拟测评。这三种测评方法各有优缺,表格测评的优点是非常简单,比较容易找到,但它的学点是准确性低,它的准确率一般是在30%左右,他的准确性。第二种测评方法叫做软件测评,在这里我说的软件测评,不是指在网上我们搜索到的那些不花钱的,可以随便填的,马上给你一个结果的软件测评,那一类软件测评基本上属于表格测评的方法。我在这里介绍的软件测评,是指由船也公司开发的专业软件。你认真地填写以后,它会给你一份专业的测评报告,可以对你的职业知识职业倾向职业素质职业锚等等进行测评,这种测评方法相当于是一面平面镜,它能够从一个侧面比较真实的反映你的情况,但是它的准确性一般也就是在50%到60%的样子,它的准确性。第三种测评方法叫做实境模拟测评,实境模拟测评也叫潜能测评中心方法,它指的是根据测评的需要,事先就编制一个客观的环境,使被测评着身临其境,有人编写了这个脚本有人去观察,有人去记录,有人去分析有人去综合,实境模拟测评的方法,相当于是一个透视镜,它能够比较深刻的比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它的准确性呢,可以到60%到70%,但是我们跟大家说,还没有一种测评方法可以完全的100%的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因此,关于潜能测评,我们有两句职业生名言供大家参考。我们这里说的职业生涯名言,不是指名人名言,是指职业生涯方面的简单明了的一些语言,是这个意思,因此是明的明。关于潜能测评这句职业生涯明言是,认认真真做潜能测评,别不当回事,第二句话是平平常常看测评结果,别太当回事。你可能会说,为什么别不当回事呢,因为你多几面镜子,无论是哈哈镜还是平面镜,还是透视镜,都有利于帮助你认清自己发现自我,为什么别太当回事呢,因为潜能测评报告,它并不是给你下了一个诊断书,判决书。潜能测评和你职业生涯目标的关系是,是帮助你确认目标,这件事到底做还是不做,通常的情况下,不是为了叫你否定那个目标。那你说,我一测评,发现了我很多的缺点,发现缺点发现不足发现差距,这才正是进行潜能测评的意义所在。你说我一测评,哇,原来我做这件事,我所有的条件都具备,我所有的能力都具备,你特别高兴,没什么可高兴的。如果你测评的结果是,你早就具备了这些能力,职能说明你这个人才被耽误的时间,被浪费的时间太长久了,你发现不足,发现差距这才是一个好事。怎么办,发现差距就帮助你分解目标,差什么补什么,缺什么,去锻炼提高什么。而且你找出来的差距,正好是作为你今后教育培训的依据。是这样来利用潜能测评的结果。

现在在我们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潜能测评的方法用的还不是很多,那些很简单的表格测评,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比方说,你要招聘一个市场开发人员,你说你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如果受到拒绝,你会不会坚定信心,保持勇气战胜困难努力地继续工作,有谁会填不是呢,有谁会在这件事上打叉呢?所有人都会填是。因为这种表格测评的方法并不能够反映这个人的真实情况。用软件测评的方法呢,好一些,但最好的方法是用实境模拟。比如说我们要招聘一个市场开发人员,需要他有市场开发的勇气,需要他有在挫折中坚韧不拔的毅力,那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就可以搞一个实境模拟,有一个公司从上百个候选人中,最后选择了三个最优秀的候选人,然后从外面请了一个专家,做最后的判定,到底录取谁,这个专家呢,是这样跟候选人挨个来面试,提问题,无论候选人答什么,专家都在那儿愁眉苦脸的摇头,答到一半的时候说,你先停一下,先停一下,据说你还是这公司留下的三个最优秀的人员,可是你这几个问题回答得太让我失望了,他们是不是把名字搞错了,真的你是经过好几轮留下的?搞错了吧,这时候有的面试的人就觉得很沮丧,说不了。有的说应该没错啊,我确实好几次了,好几轮下来了,最后有我呢。我看你前面几个问题,答得实在是没啥水平,那后几个问题还问吗,体觉得还有这个必要吗?那有的人可能就说,那,那实在不行就算了。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既然来了,那还是问吧,我知道也得知道是什么问题呢,然后又问问题,他再答。算了算了前面我就够失望了,你后头这几个问题答的水平如此之低,我面试这么多人,还是头一次见到。反正这个面试没有通过,那你看这个笔试还有必要做吗?这时候可能会有两个人,有一个人就实在坚持部下去了,他面试没有通过,笔试还做什么,别遭这份罪了,他说,这怎么,就觉得很窝囊又觉得很生气,就走了。那可能还留下两个人说,那笔试要不做做试试,就做。做完以后拿到这答卷,我真没想到,你面试那么糟糕,既然想留下做笔试,笔试总应该好一点吧,没想到你笔试比面试还差。你看看,我觉得到这种情况,你基本上没有被录取的可能了。这时候有一个人基本上就崩溃了,扭头就走了。可能还有一个人还留下来说,主考官,我为今天答得这么差,真的感到很遗憾,也很难过,不过我能不能占您一点儿时间,您跟我说说,我到底差在哪儿?我即使没有被这个企业所录取,我也好知道我的缺点,我的不足,我会努力争取在其他的事情上,我能够成功,能不能占用您一点儿时间,真的,我知道我还年轻,我经验不足,可是我想从您这儿学学,您能不能帮帮我。这个主考官说,我的任务就是来做这个主考,来最后下这个判定,我没有时间来帮助你,不过你这种态度还是挺好的,一次录取没有成功,并不是人生的末日,回家睡个好觉吧,以后再从其他的事情重新做起。也就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可是这个小伙子,深深地给主考官鞠了一躬,抬起头来,眼里含着眼泪说,对不起耽误您时间了,我会认真记住这次面试的经过,我回去认真思考,我到底哪些事做得不够好,我能不能要一张您的名片,我有机会再向您请教行不行。那主考官给了他一张名片。非常感谢,谢谢您。又鞠了一躬,侧着身,侧着身到了门口,轻轻关上门走了。他出去以后,主考官告诉那个单位总经理,录取他,就是他了。这个人一回到家,电话来了,我是钢铁录取你那个公司,那小伙子还在难受,总经理告诉他恭喜你,你录取了,请明天来上班。这就叫实境模拟。如果你试试问他,你说你到那个单位,你到哪个地方开发市场,人家拒绝你的产品,拒绝你的人,把体轰走了,你能不能坚持啊,能不能不气馁啊,能不能再去争取一下呀,谁都会说当然能了当然能了,当然能了。给他一个实境,我在法国求职期间在有一个单位呢,我后来才知道,我在的这个单位,曾经被进行了长达七个月,多达将近二十项的实境模拟考察。我当时不知道。比如,我曾经给我们总经理写了一份中国市场开发报告,我说我到中国会怎么样去工作,他说好啊,请你去一趟布鲁塞尔,拜访十一个医生,这里是十一个医生的名单,好,我到了布鲁塞尔以后呢,我是人生地不熟,十一个医生我挨个去拜访,有的医生不在家,写了一个告示,放假了。有的医生在家,我一进那个屋,有一排坐的是患者,他的私人诊所,有一排做坐的是药品推销员,我排在第六个,医生到点来上班,一看这边是患者,这边是推销员坐了六个,医生做了个手势,这样。在欧洲这个手势代表三,咱们中国是这样三,他们是这样三,那第四个跟第五个推销员就走了。我心想,你们走了你们可以再来,我就这几天的时间,我没有再来的机会,我不走,我排第四。前三个推销员,每个人说话不超过两分钟,进去出来进去出来进去出来。我第四个进去。进去以后那个医生冲我笑笑说,您在哪儿中餐馆工作,我说我不在中餐馆工作,他说,那你是来看病?我不是看病,我是药厂,我利用我增加做推销员学过的理礼节交谈,感情交谈,业务交谈的这种方式,赢得了医生的好感。那次跟我谈话,二十分分钟。等我出来的时候其他患者气得要死。我这样去了拜访了十一个医生,有几个没在,写了报告。后来我才知道,总经理让我们在比利时的分工作的总经理,挨个医生那儿去核实,哪天,哪月哪天几点,是否有一个高个儿的中国人,来你这儿拜访,谈了些什么?他们调查报告跟我的报告相对应。我后来知道,这是一次典型的实境模拟。好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能测评的主要方法是表格测评,软件测评,和实境模拟,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潜能,我们企业经常做财务盘点货物盘点,请问一下,如果要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的发展,你们是否做了人力资源盘点,为什么要做人力资源盘点呢,我们下一讲跟我们解释,谢谢大家。

第二篇:作文就是发现自我

作文就是发现自我

彭治旗 一

一些孩子作文痛苦的根源在于,他们写的东西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和自己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口是心非”的作文让人痛苦,而且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在很多写作者包括教学者看来,“口是心非”的作文才是伟大的真理。事实的真相是,他们把“口是心非”当成生活的真实,或者说他们在制造自我的幻境,并以此自得其乐。

作文是一种很好的伪装工具,我们很善于装出某种姿态,以迎合各种场合的需求。而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大惊小怪,原因就在于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甚至拿这种方式来展开竞争,获得一种普遍的认可。

作文就是用来发现自己的,除此它别无用途。生活的滚滚洪流,让我们迷失,在各种名利喧嚣、痛苦挣扎、快乐尖叫的场景中,生命浮游其上,我们看到的是表面粼光,若不深入底层,我们很难发现生命的动力来源何处,所谓随波逐流是也。苏格拉底说,不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一语中的,指明了生命的质感应该如何获取。对学生而言,写一篇真正意义上属于自我的作文,就是在“省察人生”,就是在寻找有价值的人生答案。

我们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除此,我想不到还有其他什么理由,能让我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从最开始就背离了生活的初衷,让我们迷乱失语的事情。“口是心非”的作文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我们有着提高学习技能和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我们采取了与这个愿望背道而驰的做法。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倾注的满腔热情付诸东流,作文并没有对我们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笑话,一个被我们时常提及的反面教材。

我们就这样互相慰藉,对它造成的后果视而不见。

作文怎么来发现自我?或者说能够发现自我的作文是什么模样?

三年前,我开始了痛苦而漫长的学车生涯。一开始并不顺利,自己的懒惰和频繁的出差,让学车时断时续。加之,那段时间又是大学生放暑假,他们结伴而来,年轻而又有活力,时间充裕,我每天只能挤出很少的时间来练,来回奔波于练车场和公司之间,疲惫而绝望。想想离过期还有三年的时间,可以慢慢来,于是我说服了自己,等有了充裕的时间之后再来学习。

生活从来不会心甘情愿地被我们计划,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顺应它的变化。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加,以及父亲突然患病需要持续治疗,我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局。工作上需要我加班加点,必须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而父亲也需要我照顾,我不得不每个周末往返成渝两地。那段时间身心俱疲,坐上动车,我歪头便睡,一来的确需要睡眠,二来见缝插针的休息也好让我保持精力。

学车一事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谁也没想到起初的计划会变成这样的结局。等到所有的一切有了喘息之机,我突然发现,留给我学车的时间只剩半年多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就得重新报名,重头学习,这是我极不情愿的。

而这个时候学车的条件比之前更加恶劣。因为驾校场地的搬迁,我不得不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再徒步20分钟才能到达训练场地。每天往返的时间就是3个多小时。一个员工因为不胜任工作而被辞退,一个员工休产假,工作上我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所有的工作都要持续推进,加之到了年底,各种会议和总结铺天盖地,工作的强度和繁乱的头绪累得我哭爹叫妈,人仰马翻。

生活的乐趣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会怎么样,这件事情做好之后,下一件事情又会从什么地方钻出来,它会以更棘手的面目盯着你看。

我没有退路了,只有迎难而上。最后,在时间紧张、年龄偏大而致手脚不灵活、考试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通过了所有的驾考科目,在过期之前拿到了驾照。我发现,所有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去做,想办法去做,以享受的心情去做,生活总会给你一个交代,虽然有的交代并不那么完美,但它却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值得我们珍惜。

这里,我并不是要塑造我的“励志形象”,这并不是我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写成作文,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生活,从而真正地发现自我。

按照一些作文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我可以这样写:

三年前,我报名开始学车。

从一开始,学车就并不顺利。那段时间大学生成堆,学车的人很多,加之我工作繁忙,学车的事就拖下来了。一年之后,当重新想起学车时,我又不得不面对新的阻碍——工作更忙、父亲患病。我忙于更多的业务,忙着照顾父亲。那段时间我根本没有时间学车。

然而,当重新想要学车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并没有照顾我多少。工作上人手减少,我必须一个人承担起所有的业务;驾校搬迁,我不得不在路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三年的学习时间也只剩下半年多了。是进还是退,我必须作出选择。

我开始面对所有的困难,咬牙坚持,过场地、过路考、过理论„„至今我还记得寒冬的早上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缩着脖子在站台等公交车的情形;我也记得教练如何地对我失去信心,在他猛烈的呵斥中我如何的镇定自如;我更记得我第一次路考失败,那种沮丧的情绪笼罩了我好几天。但这些都过去了,成为一种甜蜜的回忆。

我觉得,只要坚持去做,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无论早晚,它始终在终点等你。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因为没有人会否认学车的艰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所遭遇的困境。但是,这是“生活的事实”么?或者说,这样的作文真的值得我们推崇么?克服各种困难,然后取得了奖励,最后总结“事在人为”“辛苦付出之后就会有收获”这些大而无当,看起来振振有词的真理性的结论,这样的写作真的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么?这种“正确的废话”需要我们为它“编造谎言”,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它的可靠,即使阉割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独特的个性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作文很少有“自我”的影子,写一篇和写一万篇,效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通过这样的作文让自己获得更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作文就是为了证明某种“正确的废话”似的结论,那么,我们的写作意图从一开始就偏离了真实的自我,走向了生活的反面,成为“口是心非”的典型标本。

如何通过作文来发现自我呢?我完全可以这样来写:

从一开始,学车我就相当拒绝,我生性胆小,这种喝着汽油飚飞的钢铁怪物,可能并不那么温顺。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目睹过一场车祸,父亲把一辆崭新的手扶拖拉机开到了山沟里,他的鼻梁摔断了,直至他去世,鼻子上的印痕仍然清晰地炫耀着某种秘密,提醒着我记忆深处的那段伤痛的过去。

我只能被迫去学车。原因很简单,因为家里其他人比我更胆小,只要提及学车,他们就会谈论车祸,把新闻中的那些惨烈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好像他们自己也同当事人一样经历过九死一生,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他们就听从上天的神秘安排,只好永不学车了。但是,家里没人开车,没有一个车,的确很不方便。有一次,天降大雨,我们一家人登山回来,还没等坐上公交车,就被困于“荒郊野外”。我们身上滴着雨水,浑身瑟瑟发抖。看着水雾弥漫的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风驰电掣而过,我就感觉我们是被世界抛弃了,就像流浪狗,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除了胆小,我还很懒惰,特别是有事情我又不愿意去做的情况下,我的懒惰就更是表露无遗。报名学车后不久,就通知理论学习,还要打卡计学时,我是不愿意去的,就给家里人说自己工作很忙。如果不去学习的话,报名费就可能泡汤,家里人觉得这很不划算。岳父大人恰好退休在家,早晚替我打卡。我觉得自己的事儿连累了别人,就过意不去,后来凡是周末,只要没上班我就硬着头皮自己去学习。

科目一通过之后,驾校通知我去场地训练。到了场地一看,正值暑假,大学生放假扎堆练车,场地上人满为患。一天一个人也就练两把,最多练半个小时,却要为此耗上五六个小时。加之对车本能的恐惧,听到发动机疲惫的嘶吼,一上车手脚完全乱套,把车开得东倒西歪。教练也不顾你的脸面,对你一阵咆哮,之后你就开始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历程。

咬牙练了几次,除了车开得比先前稳当一些外,车还是入不了库,不是压了线,就是开到了外面。终于有一次,我稳稳地入了库,正当面露喜色,欢呼雀跃之时,教练对着我一阵白眼,“也好意思高兴,和你一起来的,别人下周都要去考试了。”天崩地裂的感觉瞬间在心里爆棚。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世界还没有没天理呢?

还没开始,我就疲惫了,可能我真的不适合开车。于是,心里就打算开溜,反正有三年时间,我是等得起的。

后来,父亲生病住院,我就坚持每个周末回家陪他,学车的时候很自然地搁在一边。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工作和家庭两头兼顾,我非常疲惫。但更令我疲惫的是,偶尔浮现脑际的学车一事,它就像一只若即若离的狗,趁你不备的时候跑出来咬你一口,提醒你注意“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它的存在,让你觉得自己活得是多么的胆小和懒惰。

到了第三个年头,它已长得膘肥体壮,獠牙狰狞了。在它面前,我体弱不堪,仿佛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这个时候,谁都会以为我要放弃了。工作上我成了“光杆司令”,此时学车肯定不是最佳时机;驾校搬迁,我得在路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天时、地利、人和,哪一点都不占,此时学车不是自讨苦吃么?

自讨苦吃也总比从头再来好过,我必须作出选择。

正值寒冬,早上6点左右,一家人还在酣眠。我就从被窝里爬起来,悄悄关上门,独自走向公交站台。那个时候路上行人很少,我的影子被路灯照得很长,拖在身后就像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面对教练的呵斥和奚落,我镇定自如,我知道我做得不好,只要没有恶意,我都能承受。场地偏僻,人烟稀少,清冷的雨雾在我面前层层叠叠不去,雨刷的声音像沙哑的喉咙;

最后一个离开场地,挤上公交车回家。车厢里拥塞不堪,那漫长的一个多小时的旅途,就像一次长征,周围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沉默不语,每个人都有心事,但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脸上写着晚上要到哪里去玩的幸福。而我,将返回公司加班。

最后,我坚持下来了,终于考到了驾照。我发现,如果不克服自己的胆小和懒惰,我必将在以后的生活中吃上更多的苦头,何况以后我还要驾车上路。

每个人都不完美,这是一句魔咒,它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开脱的借口,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如我一般在它咒语的笼罩中苦苦挣扎,而生活的乐趣便是在于找到破解它的法术。

我更喜欢第二种作文的表达,因为它的的确确是在写“自我”,通过写作,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以及内心不敢面对的事实。我相信,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暴露自己,以发现生活的真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它的魔咒”,找到更好的生活,即使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还必将与它长期作战。我也相信,读者通过第二种作文表达,也更能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我去论述一个主题或粉饰自己的虚弱。

请记住,作文,就是发现自我。

第三篇:发现自我,认识自己

六点起很困难,背单词很困难,静下心很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五点可以起床,一天背六课单词,耐心读完一本书。谁也没有超能力,但是自己可以决定一天去做什么事情。你以为没有路可走,事实上路可能就在前方一点点。那些比自己强大的人都在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

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作为人才需求方的雇主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从众心理,认知失调

我们对于未来的惩罚和收益都估计不足,倾向于就眼下的损益进行决策。这就导致我们天性在决策方面目光短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学习之外的娱乐,这些娱乐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能够立即获得愉悦,并且并不会导致立即的损失。未来看似遥遥无期,我们很难提前几年就设想几年后的危机,毕竟,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呢?也许生活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几年后的潜在收益跟眼下唾手可得的好处无法相比。

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情绪大脑发下的命令——把事情往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只要一件事情尚存在对自己有利的解释,我们的大脑便会毫不犹豫地掩耳盗铃地认为那就是唯一的解释。

给前进的道路扫清障碍:人是懒惰的,只要有借口就会不想往前。如果既有明确的目标,同时道路又直直指向目标,一览无余,只等你开始往前走,那么便没有借口,一往无前。

只要一种解释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驳,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无可能,而且只要一种解释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认定其一定是的,强大的情绪大脑会阻止理性大脑去往深入了想。而对于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或者忽略,或者则会异常仔细去推敲,抓住一个漏洞则相信已完全推翻了该解释。

从自我辩护的角度看,一件事情总是有两种解释: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和一种对自己不利的解释。只要选择前者,我们便能够自欺欺人地将自己蒙混过关。

我们还会倾向于勤劳收集有利证据,并忽视不利证据。事实是,当我们内心的天平早已经倾斜了之后,看来荒谬无比的理由也变得光辉灿烂,别人很有道理的反驳也能被抠出“致命”漏洞。

并不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陷入麻烦,而是那些我们认定自己知道,却实际上是错误的知识,让我们陷入麻烦。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往往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即便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试着去理解错误的一方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看法和认识,也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正确其实常常也是碰巧站对了队伍,而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于严密的逻辑和不可辩驳的证据。最后,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错误。

大脑越经常使用的区域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情绪用事,不假思索,那么这种思维习惯便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理性思考,反省自己的判断,能换立场去看问题,那么这样的思维习惯逐渐也会越来越强大。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习惯中跳出来,必然要依赖于外界的力量—心理机制的知识。

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单纯的自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理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你的情绪大脑却就是不买账,一些比较坚定的人能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强迫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极为不易,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无论任何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不去做错误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制是因为情绪大脑并不知道也并不承认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希望自己能够不玩而应该学习的时候,你能够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纠结半天并败下阵来。理智上我们倾向于认为学习是件“好”事情,玩则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理智上,我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玩是开心的。而开心的的确确就是一件好事情,痛苦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脑两个模块的声音完全相反。如果你无法说服你的情绪大脑,那么所谓的自制就是强迫和纠结,最后败下阵来的也往往是理性大脑。

获得群体认同感和成就感。

我们在抵制诱惑的时候显得异常痛苦,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忙于干其他事情,通过了解自己的习惯,成功地将强大的刺激源从原始大脑面前移开,并且通过让自己忙于干一些其他事情来让大脑处于“忙碌”“被占用”的状态,阻止原始大脑老往诱惑上想。

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将来。所见所闻改变一生,不知不觉会断送一生。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去努力;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讲。下对注,赢一次;跟对人,赢一世。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不能给你一个未来,舞台再大,人走茶凉。

既然我没有能力去改变别人,那就踏实的坚持做自己。

看书总会让自己意识到一些问题,会影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及思考,每看完一本书,我都会思考书中所反映的问题,自己闭塞的思想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打开的

在面对将来的不安,末来的事情,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事情总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所以我只能做好今天的事,既然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而发展,那为何还要去想呢。如果不想的话,同样还是会对末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不安,所以只能尽力做好今天的事情,找准最向往的方向就行。

人有很多不同的兴趣,寻找活着什么才是重要的。待在自己想待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人说,我想要做这个,想要做那个,但却一直没有迈出想走的那一步。

当你敞开心扉面对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人是这样的,那个人是那样的,很自然的就在接触中了解对方,朋友就是这样发展的,把给自己设置的屏障收起来。

跟自己相处的时间多点,不知不觉中会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人,我们有太多的时候是跟着别人的感觉走的,忘了我们的快乐是什么,以为快乐都是一样的。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在宽容中壮大自己!

在学习某一样东西时想想怎样跟别人讲述和介绍,可以梳理思维和锻炼表达能力。

演讲者煽动的语言很容易让人失去自己的思考而沉浸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但是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自我思考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有的人能很快的意识到自己在跟随别人的思想跑迷失了自己,有的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如何“过滤你的信息”其实是一件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的事情,“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思考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有的人习惯否定别人,有的人习惯奉承自己,是否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应该先透彻的理解问题摆正思维立场。

大脑的某些机制对记忆方向有着很大的干扰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散这些有益的干扰项目扩大干扰产生的影响力。就拿掌握语言来说,我更倾向于有声读物的学习,比较起来,更倾向于电影等媒介的方法,它能无限地加深你对一个语义的理解。当很多人觉得它很花费时间的时候却忘记了它深刻的影响力在于这种多媒介的记忆方法让你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至于到后来你不用每个单词都去找一部电影看,但是有几部电影你都看烂了,让你掌握了一种模拟场景掌握新语义的能力。

转换-联想-想象-情感-逻辑-定位-图像化。

不管容易还是难,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话,最要紧的还是要行动,要去做,只有你做了,才会有积累,才会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运行机制多一点了解,才会带来“经验”,对长远的路就会有帮助。

对付我们强大的习惯的最佳办法是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不管是自己经过困难或失败而领悟的,还是看到书上或听到别人说的)写下来,并常常拿出来翻看。在写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进入到理性分析模块,进一步检验和推理那些道理,我们越是对一个道理审视的详细、深入、全面,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记忆加工的角度来说,这叫深度加工,带来的结果就是该记忆与更多的提取线索相关联,于是便能够在更多的场景下被唤起。我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深度常常是不够的,在浅层次的思考了之后,如果我们的情绪系统或者直觉已经给出了倾向,那么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地思考,而开始转向着手行动。这种匆忙的态度往往是失败的起源,在碰壁了之后,我们被动地“让事实告诉了我们”某方案是行不通的,让事实替代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推理,我们从失败当中获得了信息,知道了为什么之前的方法是不恰当的,这就是我们认为要亲身经历才能明白的原因。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理解记忆的人来说,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解题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背景知识、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记忆和提取线索,而不是某段孤立的、任意的文本序列。

在回忆的时候如果不能呈现当初记忆的时候某些关键线索,就可能导致所谓的线索依赖性遗忘

努力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地,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感受它们,使它们和你的情绪记忆相通。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

“前提”、“假设”、“逻辑”、“结论”

讨论是绝佳的反思,不是说给完全不懂的人听,而是说给同领域有一定基础的人听,这个时候并不代表就不能促使反思了,实际上,你会发现,如果你公开你的想法,几乎总能看到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然后你通过比较你和他的观念之间的差别,会发现你们在一开始的思路上就存在差异,差异从哪里来的?在进一步讨论中你们就会不断地迫使对方拿出更深层次的理由,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促使自己反思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的理由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一些平时难以注意到的深层面的差异性就会逐渐浮现出来,就有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思维中到底有哪些错误的信息。

为了让你的博客有价值,你必须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结果,你必须不断思考,给出比别人深刻、独到的见解。这看起来有点本末倒置,但很快本和末就会正过来。

担心别人认为没有价值。事实是,你面临过的问题总会有人面临过,你独立思考了,别人没有,你的文章对他们就会有价值。当然,肯定会对某些人没有价值,他们早就知道了,但就算你再厉害,也总是有人比你厉害的,不能说因为这些原因就不记录你自己的想法了,你自己思考了之后理解得最深刻,思考成了习惯,你的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你的文章也会越来越有价值。现在看一年前的文章觉得挺不成熟,但是如果没有那些不成熟的思考,也不会有现在更成熟的思考。

爱思考的人和不爱思考的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前者在生活中总是挂着几个问题在大脑中,它们时常都会冒出来骚扰你一下,让你琢磨琢磨,不爱思考的则是没事不主动想问题,遇到问题还要先想想是否能找捷径(找人帮忙)解决。

将别人所处的境况通过与自身曾经的经历进行平行的类比来学习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真正能够从他人的经验当中学习到东西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不能联系/类比到自己曾经相仿的境遇,别人的故事在大脑中的记忆就不够深层,虽然理性上能够理解,也似乎能够记住,但真正类似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不能回忆起从别人故事中学到的教训了。

心中专注于你想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所看到的东西就会呈现出以往你没有看到的一面。人总喜欢沿袭以往习得的经验,并通过类比来进行外推。

人类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笼统的看一个问题要比细致的分析简单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绝大部分时候都正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导致把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法则当成了四海皆准的。,有多少捷径,就有多少条谬误。

人类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习惯、性格、知识积累无不都在悄悄地影响着思维的过程。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它的本质是什么。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我们都带有认知偏见,去有选择性地看待这个世界,众多的信息经过我们的认知方式过滤后便成为少量有序的事件,所以我们都有强烈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事物而忽视另一些事物;这样可能会导致丧失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总是将知识面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决策问题是需要去定义问题是什么,以及权衡最佳方案是什么,不管是决策技术架构还是决策商业策略,都是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综合和权衡大量的信息。

1.一件事情仅仅让你感觉挺牛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做的; 2.一件事情仅仅让你感到很有兴趣并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做的。

不要落入为生存而做的怪圈,首先想明白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先弄清做什么,为什么做,再去想怎么做,这样后面的功夫才会有价值。

感到焦虑的时候,理性分析和思考导致焦虑的原因,将其拆解,分析来源,在不知不觉中,大脑的工作重心就从情绪模式转向了推理模式,才能有效地解决导致焦虑的问题。认识到习惯的改变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承认它的难度。第二条就是如果你真想改掉习惯,就需要在过程中常常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否则习惯会以一种你根本觉察不到的方式左右你的行为让你掉进循环的怪圈。

1.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本质。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当遇到无法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之后,需要将原先的思维过程回顾一遍,看看到底哪个环节被阻塞住了妨碍了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分析以后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思维习惯,才能够不在同样或类似的时候被绊住。对此,将思维的大致脉络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在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习惯性地去反驳它,问自己“这个难道就一定成立吗?”、“有没有反例或例外?”、“果真如此吗?”之类的问题。人的思维天生就是极易流于表面来理解事物,觉得自己理解了一个问题了么?条件反射性地问自己:你真的理解了吗?你真的理解了问题的本质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目前我的理解是什么?我对这个理解感到满意吗?这样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建设性呢?

3.重视积累的强大力量,万事提前准备:计划订长一点,自然就可以多获得准备的时间。设想你若干年后会在做什么事情,需要哪些技能,现在就开始准备。一个5年计划便可以让你获得从现在开始的5年准备时间。5年中每天腾出半个到一个小时专心于某一件事情,认准一个方向,每次走一点,其实不要说5年,两年就会发现会起到宏大的效应。

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能力、演绎能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发散能力。

表层意识在关注一件事情,但潜意识却在关注另一件事情,并且时不时来打扰表层意识,从而影响注意力和效率。所以,如果表层意识和潜意识都能专注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俗称的完全投入,这个时候的效率就能最大化。此外这种专注成了一种习惯之后,就容易在很短时间之内把自己的潜意识带入到一种关注的“惯性”中,于是即便表层意识的注意力已经移开了,然而潜意识仍在继续关注原来的问题。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

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如果你是不容易专注的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你的思维难以在一个事情上停留半小时,于是你的时间变得琐碎,你很难在一个领域有长久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现实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后者让你更加无法专心,这样的现实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为了避开焦虑你又会去寻求其他的刺激,结果是恶性循环。

学习任何技能,一开始可能还兴趣浓厚,过了一阵子便会遇到一个典型的分水岭,你会发现未知的东西比你想象得要多,困难重重,似乎一眼看过去没法确定什么时候才能掌握,甚至觉得有点不可能完成,当感觉到的困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的大脑便会想:既然很可能最终失败,甚至看不到成功的可能,为什么要白费力气去学一通呢?还不如省省呢。

新知识共有的特性——掌握了之后觉得很明白,掌握之前却觉得“不可能啊”、“这简直不可能做到嘛”。在这样的认知下,你自然会高估前方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解决你的困惑。然而事实上呢?只要智商没有根本的差别,别人的大脑能够掌握的知识,你的大脑也能掌握,你所感觉到的巨大困难只不过是因为未知的变数,你所需要的只是耐心地踏遍这块知识版图,当你掌握了那些你该掌握的知识之后自然会柳暗花明。

生活或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既然你遇到了某问题,那么很大的可能性你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如果选择总是回避或靠别人的话,下次你还会继续这样,每次直接靠别人解决问题的答案的同时,意味着你永远都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如果觉得做不下去了,就硬着头皮坚持做,然后就类似于麻木了,适应了,那种望而却步的感觉会逐渐自动退去。惊人的简单,但事实就是如此,硬着头皮,过了那个情绪上最艰难的时候,也就适应了。

缺乏系统的规划,不清楚也不关心这个领域的蓝图,也弄不清什么是重点。

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时时把“最终能够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放在大脑中提醒自己,就能有助于在阅读和实践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整理知识的结构、本质和重点,经过整理之后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记,更容易被提取。

问题解决不了,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分析到底为什么解决不了,而不是直接放弃或求救。

第四篇:发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发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唐代诗人李白有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不断扩张,让我们看到貌似很多人一夜成功、一夜成名,这给尚处于选择中的年轻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不必如何努力就能功成名就。但现实马上就会给我们上深刻一课,没有踏踏实实的付出,暂时的成功终将变成镜花水月。

从工作中发现自我价值。每个尚处于象牙塔的年轻人都希望进入社会后,有一份自己喜欢并有发展潜力的工作,但由于社会的竞争和自身缺乏经验,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甚至要做于自己来说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有一种长远的眼光,毕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一份伟大成就的背后,总有无数人兢兢业业的付出,作为百米高楼的一块砖,我们的工作亦是充满价值的。其次,平凡的工作中同样充满乐趣,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体味工作的乐趣,将这种乐趣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这份职业也代表着一份责任。国家颁布各项利国利民之策,如果不能在基层贯彻好、执行好,那终究还是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细心、耐心,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工作都不能叫完成好。因此,我们应做“自燃型”的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目标明确,并学会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好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充实的人生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不管过去如何,从现在开始,我们都应拥有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极度认真地工作、极度认真地履行职责、极度认真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五篇:发现自我:耶鲁大学校长新生致辞

发现自我: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致新生演讲词

三十年前,距离这里三十英里以外,我被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录取了。关于新生联谊会我记不太清了,印象中在这个庄严的场合,校长应该发表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讲话,但讲话内容早已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之后应该还有一个欢迎会,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我在斯坦福四年中第一次系领结——第二次是在毕业典礼上。-

除了新生联谊会,我对初进校园的日子还记忆犹新。第一次见到同学时的情景还深刻地印在我的脑子里,记忆最深的是见到新生辅导员的情景——他是一位活跃而热情的大四的学生,擅长英语和心理,对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很感兴趣。他身材矮小但很壮硕,一头卷发。第一天晚上给我们讲话,音调很高但铿锵有力、充满激情,让听众有触电般的感觉。具体内容我早已淡忘,但我铭记着他为我们度过大学第一年树立了一种模式,幻化了一种象征,他向我们发起挑战的种种方式也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位新生辅导员能欣赏并正确评价几乎各种类型的人。他具备每认识一个人就可以一针见血地分析、入木三分地刻画的非凡能力。他学的是人类行为学,对研究他人的一切极其感兴趣。虽然偏好剖析他人,但他很公正,因为他会用客观的眼光洞悉每个人,津津有味地几乎不偏不倚地品味每个人的个性与特质。从某些方面说,他看起来更珍视行为极端的人——从每周开两次夜车的苦行僧,到精力旺盛、现在已经成为杰出医学伦理学家的年轻人。时光追溯,杰出的医学伦理学家曾乐此不疲地把我们的抽屉涂满剃须膏,或者用水球堆满走廊、制造水灾,甚至偶尔还把死蛇挂在门把手上。但是,辅导员很欣赏这些孩子并给予他们很高评价,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善于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剖析自己,勇于做出抉择并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不断挑战我们。激励我们像他一样对自己充满好奇,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审视自己来认清自己的本性和我们所能成就的个人未来。-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讲我大一的辅导员呢?也许跟大一新生共同回忆我的大一生活会更加合理。但真正的原因是,今天,这位辅导员的女儿就在你们当中。今天下午我非常高兴能把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在座的各位。-

树立“妨碍日常生活”的理想-

作为新生,你们每个人都很成功,但又各有各的不同。你们来自28个国家,50个州,886所高中。你们中有越野自行车赛手,有牧场饲养员,职业网球手,还有一位学生从四年级之后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你们所有人都有过骄人的成绩。你们是学有成就的学者、艺术家、音乐家、运动员、企业家、活动家和领导者。你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显露出强烈的激情和兴趣,它们会支持并激励你们一生。幸运之极或经过艰苦努力,你们很快就会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你的理想与社会中你可以扮演的角色的结合点。-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发现自我的任务就摆在面前,就像三十年前的我一样。在耶鲁,新的思想观念会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出现在你面前。你会遇到挑战,因为你需要思考在这

些思想、价值观、人生态度中你到底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你要思考如何定义自己,要以你的过去为坐标来审视自己,但又不能沉湎于过去,而是要确立一个全新的自我;在这个足够你施展才能的大社会中为你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

我去年给新生演讲时曾阐明了我的观点:开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大家批判的、独立的思考能力。你们的核心任务不仅仅是获得这个能力,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个“无价之宝”来定位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会在你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打磨、沉淀、成型。-

像大多数寻找自己定位的年轻人一样,我的辅导员在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楷模和恶棍,这是他们用来衡量自己的标尺。他们是比较折衷的一群人。他的英雄形象有里德·奥尔巴哈——那个说话严厉,抽雪茄的天才教练。他率领凯尔特人队夺取了九个NBA总冠军。而他心中的恶棍是学校的预备军官训练团的指挥官,当他态度温和但又坚持原则地拒绝一些军事程序时,这位指挥官说出了令人难忘的话:“小子,别让你的理想妨碍了你的日常生活。”

不用说,他对这条建议视而不见。因为他心目中的英雄谱中有知识界的佼佼者、思想者,在“英雄”的帮助指导下他树立了“妨碍日常生活”的理想,事实上是给他的生活指明了方向。其中的一位就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者,去年刚过世。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虽然都在哈佛度过,但他的儿子是耶鲁最受爱戴和尊敬的学者、老师、居民之一。他就是艾瑞克·爱里克森,他的著作Childhood and Society和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最早对自我定位以及它在心理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进行了启发性的分析。

我们不能成为过去的囚徒-

爱里克森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强调了定位是在包含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背景下形成的。个人经历涉及了你的家庭品质、孩童时代的价值观和信念、成人之前各阶段中经历的风雨彩虹。想要发现真我,必须了解自己以前的价值观和理念,同时通过对其不断反驳来确定自己的志向。对于一些人来说,对童年的价值观念和家庭品质的反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形成一个健康的个人定位需要越过叛逆达到过去与未来志向的结合。我们每个人都是“曾经”的我们,但我们不能成为“过去”的囚徒。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做得更好、更多。-

在Childhood and Society一书中,爱里克森引用了历史与人类学的资料——包括德国人、俄罗斯人和主流美国文化——来说明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定位的形成。耶鲁的环境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这里你可以寻找你的定位。1800门课程供你选择——它们事实上是人类知识的地图。我们有壮观的艺术和自然历史收藏,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图书馆之一。200多个学生团体使你有大把的机会在课余时间发掘你的兴趣爱好。也许比这些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你以后遇见的人和管理这个社区的规范准则。在教师和同学中,你会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的经历、价值取向、信仰、态度与你的大相径庭。虽然存在这么多不同,但按照耶鲁经久不衰的传统、坚定的信念,我们将一起致力于开放的讨论、批判的探究和独立的思考。-

在这个环境中你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在验证你的价值观、信念和对他人的态度的同时,发掘你新的潜能。有了时间、资源、自由来定位自己,你就有很好的机会过上充实、快乐、富有成效的生活,你就有可能为周围的人——你的家庭、你的社区、你的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幸福安康做贡献。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你拥有了它,就要激情洋溢、能量十足地紧紧抓住、好好地把握。-

不要急于下结论。花点时间去探究各种观点和可能性。在你们面前的是美好的四年时光。不一定非要在复活节前就确定你今后的人生路。-

爱里克森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贡献就是警告人们,过分与一个团体绑在一起就会失去自主性。耶鲁学院、歌唱团、戏剧团、运动队、学生出版物、政治文化兴趣组和耶鲁本身联系密切。这是学院的一大优势,不仅反映在学生们充满活力的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耶鲁学院男校友的热情上,他们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在美国大学毕业生中是独一份。但是爱里克森说得对,融入团体应该成为形成自己个性的辅助物。这里有两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一,虽然从发掘和别人共同的爱好中一个人能得到很多,但是不要避开或排斥持不同价值观念、信仰和兴趣的人。从与你差异最大的人身上你学到的最多。他们会向你提问,而这些问题是你应该问自己的,他们向你提出挑战。-

第二,不要只限于按照规范和团队的要求承担一个角色。在认清你是谁,决定哪种生活最适合你之前,你必须认真地审视你的过去,审视你遇到的人和思想。-

你们不会惊奇,我到了大三也成了新生的辅导员。我的那本爱里克森的专著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你们也许猜到了,是我的新生辅导员在我大三的第一个星期送给我的,他那时是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他给我的题记是:“致里克(即理查德·莱文),现在帮助别人寻找这本书中智慧的人。”-

二十八年后,我仍然在试着做这件事。-

下载自我发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我发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自我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

    如何进行自我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据统计,80%的乳腺癌是病人自己先发现,然后再请医生确诊。如果能够早期发现乳腺癌,则根治的机会大增。掌握正确的乳房自我检查方法可以早期发现乳......

    《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读后感

    智者,树也 读《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有感 唯有矮小的灌木才能够生长在长白山高处、遍是火山石和火山灰的地方;唯有拥有发达根系的树木才能够高大,不被大风刮倒;唯有处于成片树林......

    发现自我缺点及改变自我方法(5篇)

    改变自我的方法 下面是我对自我缺点的总结: 缺点1、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缺点2、比较爱虚荣 缺点3、遇事不稳定、急躁 缺点4、不会适当拒绝别人过分要求 缺点5、胆子太小 缺点6......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2000字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2000字情云飞歌作者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09年—2005年),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与"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1000字(合集)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1000字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为《自我发现与重塑》的书,此书被誉为哈弗商业评论管理必读书,分别由10位殿堂级管理大师讲述自我管理技能。当看到这本的名字......

    党员自我缺陷的问题发现及整改措施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和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汇报: 一.需要整改主要......

    党员自我缺陷的问题发现及整改措施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和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汇报: 一.需要整改主要......

    励志演讲稿:勇于尝试 发现新自我

    文章导读:勇于尝试就是敢于开拓,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有勇于尝试的经历。尝试也就是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成就。爱迪生曾经说过“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