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同步测控(含解析)(5篇)

时间:2019-05-14 15:5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同步测控(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同步测控(含解析)》。

第一篇: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同步测控(含解析)

3.10 菱角的喜剧

一、语段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有些好种子,对甲地是良种,但是在乙地的土壤、风力等等条件下,却变成劣种。有些地方山洞可以养猪,但另一些地方山洞养猪却总是失败,原因是泥质、湿度等等不同的缘故。不掌握具体条件,就一定要倒霉。这真是灵验极了的事情。

1.文中画线的“这样的认识方法”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指示代词“这样”的理解,从第一段中不难发现答案。

答案:只知道事物的一般性,而不对事物的特殊性、复杂性做深入研究的方法。2.第三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举了“一个农民”的例子,是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效果可以从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等角度分析。

答案:第三段文字采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即用典型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能深入浅出地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同时还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3.在节选部分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的观点对你的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在节选部分的第一段中有相关表述。关于启发,只要符合这种认识事物的规律即可。答案:在第一段,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但要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对事物的复杂性、特殊性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才不至于“摔筋斗”。作为学生,我们对某一门学科的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对这门学科的知识既要把握其规律性,又要注意其特殊性。

二、语言运用

4.仿照下面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另选两样事物,写两段有哲理有意义的话。示例:茄子:不管是绿得发青还是红得发紫,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洋葱:只要敞开心扉以诚相待,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热泪盈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示例看,要巧借事物的特点,从中抽象出暗含人生哲理的意义:茄子是表里如一,洋葱能让人流泪。再选的事物也要有这个特点。

答案:(示例)辣椒:要想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有副热心肠。蒜:团结就是力量。莲藕:处事要留心眼。5.(2014·深圳市高一月考)某年某月某日,“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用手机短信通知王老师参加“读书月”有关会议,此时在老家的王老师回复短信道:“家父昨日病故,正办理丧事,请通知我单位另行派人赴会。”该工作人员收到王老师的短信后却没有任何回复。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人情物理。请你替“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拟写一条回复王老师的短信,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文段的内容,回复的短信应包含悼念、安慰之情,同时还要注意语言得体,称呼、落款恰当。

答案:(示例)王老师:令尊故去,深表悼念。节哀并保重。会议安排已妥。(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挑选/挑拨 假借/假期 椎骨/椎心泣血 ......B.灯泡/泡沫 压顶/压轴 肖像/惟妙惟肖 ......C.磨坊/磨损 创伤/创造 落枕/落叶归根 ......D.绷直/绷脸 夹袄/夹杂 藤蔓/蔓草难除 ......解析:选B。A项,分别读tiāo/tiǎo,jiǎ/jià,zhuī/chuí;B项,分别读pào,yā,xiào;C项,分别读mò/mó,chuānɡ/chuànɡ,lào/luò;D项,分别读bēnɡ/běnɡ,jiá/jiā,wàn/m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级建筑学大师梁思成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研究,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酷暑严寒、劳顿旅途,一遇到各地小县城的各式古建筑,他便不厌其烦地察访。..B.董建华20号表示,日本从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到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都是妄图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的卑劣行为,这势必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C.日前,有官方媒体首次公布习近平漫画形象,详细解读习近平的时间到底都去了哪儿,中国最高领导人以“萌味”十足的漫画形象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可谓是吉光片羽。....D.成都的集市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和重庆的码头文化相比,真是半斤八两,不.... 但体现出交易和交流的特点,而且展示出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的崭新面貌。

解析:选A。B.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历史、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应该将“窜改”改为“篡改”。C.对象错误,“吉光片羽”指残存的极为珍贵的文物。D.褒贬误用,“半斤八两”为贬义词。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面对政治真空所造成的乱象纷呈的局面下,伊拉克各个联盟派别已经认识到,伊拉克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美国撤军后的安全保障。

B.在为期两天的广州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中,市民欣赏了粤剧、广东音乐、剪纸、刺绣、广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底蕴。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无数的临场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地震发生后,在平均海拔4 100米的玉树,尽管工程救援队的部分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仍坚持率先搭乘汽车前往重灾区展开积极的救援。

解析:选C。A.结构混乱,应为“面对„„局面”或“在„„局面下”;B.成分残缺,应在“体现”前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D.语序不当,“尽管”放到“队员”后。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屋后的山在冬天可以阻挡呼啸而来的北风,起到防寒的作用。

②池塘既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又能调节气候,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

③岭南地区的村落,家家户户周围都有山丘、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④许多人认为,好的住宅就应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

⑤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过水面,穿过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⑥屋前的池塘与池塘边种植的树竹融为一体,在整个房屋布局中不可或缺。A.③④①⑥②⑤

B.③④⑥②⑤① C.④③①⑤②⑥ D.④③⑤②⑥①

解析:选A。先说岭南地区村落的生态景观特点,然后分别从“背山”“坐北”和“面水”“朝南”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住宅的好处;在讲“面水”“朝南”时,先讲池塘和树竹,再分说它们的作用。

二、阅读理解

(2014·广州市高一综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浮生半日闲

琦 君

忙碌的现代人,无不叹闲暇不易得,于是也格外怀念当年农村社会的悠闲岁月。我学习英文时,读到一篇好文章,题目叫作“Puttering”,照字面解释是漫无目的地摸摸这样,碰碰那样,让时间闲闲地溜走,心也闲闲地一无挂碍。

我觉得这位作者,对闲适情操的体认,颇近乎我国诗人陶渊明。陶靖节的东篱采菊,正是一种“漫无目的”的闲散动作,南山“悠然”地出现在他面前,他又何曾用力去看。所以他才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顺应自然,享尽田园之乐。

现在人活着似乎只为抢时间,可是把时间抢下来又何曾好好地过呢?我好怀念小时候在家乡的闲荡日子,漫步在田埂上,自然而然会让路给吃草的黄牛。走在高低不平的卵石大街上,一路都有人笑眯眯地喊我的乳名。那时的人情是多么温暖,天地是多么辽阔,时间是多么富裕啊。记得那时整个村庄,只有我家老屋大堂正中挂有一口自鸣钟,而钟摆常常是停止摆动的,即使有时发出的嗒嗒之音,指针所指的时间,和长工们的作息毫无关系。他们只看日头的高低,听公鸡的啼声,就知道是什么时辰。在忙月里,他们胼手胝足,却是口哼小调,面带笑容。闲月里,他们嚼着自己种的花生和胡豆,下象棋、钓鱼,也是口哼着小调,面带 笑容。他们从来没有和时间赛过跑,可是从日出到日落,他们都在工作中,他们也都在游息中。

至于像前文所引述那样“puttering”的情趣,我的外公,我的母亲,就十足地在时时享受着。我外公有一只八宝箱,是他自己用洋油箱装钉而成的,我每回掏时都发现添了些新东西——他自己用竹节做的烟嘴,文旦皮晒干做成的碗,千佛手,我玩厌了的地螺陀。三炮台香烟罐里各色各样的香烟招牌纸、邮票。此外就是父亲送他的白玉烟嘴,绿玉扳指,杭州舒连记的檀香骨折扇。这些都是我百玩不厌的。至于母亲的八宝箱,乃是一只竹编的针线盒,那更耐人翻弄了。盒子分上中下三格,上格是五彩丝线、纸花、绣了一半的鞋面、剪刀、顶针等等,中格是《花名宝卷》、她手抄的《心经大悲咒》。最下一格藏着一个像红柿子似的朱砂圆盒。里面是我小时候挂的长命百岁金锁片,母亲的旧珠花、银耳环、银手镯等等。我当时觉得最有趣的是外公的八宝箱里存着舅舅小时候的银锁链,母亲的八宝箱里,存着我小时候的金锁片。后来想想,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往下绵延,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把对儿孙的爱埋藏在一个摸得到,看得见的地方。让长大了的儿孙们,有朝一日,打开来摸摸看看,重新领略一下长辈的爱,再一代一代往下传。可惜时至今日,为生事奔波的人们,再也无暇去打开尘封的旧物,而且也无心把虽无用却不舍得丢弃的东西,归在一只箱子或一只盒子里了。这,对他们自己和儿女们来说,都少了一份“puttering”的乐趣,怎不令人惋惜。

可是人来到世间,难道就为了赶时间,赶完了时间就与世长辞吗?想想该有多傻!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闲荡?我们这些劳碌的现代人,是否舍得把时间花在闲荡上,或搞搞所谓的“puttering”,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呢?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有删改)5.从全文看,“puttering”的情趣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字面意思的解释;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又用陶渊明的生活情景对这一情趣做了形象地诠释。

答案:漫无目的,一无挂碍,生活状态悠闲;在慢节奏的生活中享受(领略、感受)真挚的情感。

6.作者提到外公和母亲的八宝箱时,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列举里面的物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外公和母亲的八宝箱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包含生活情趣的物件,有对过往生活的珍视,对子女的爱等。详细写这些内容,正是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眷恋。

答案:八宝箱中的各种物件,能够勾起作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详尽地列举这些物件,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怀念,更细腻地展现真挚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7.作者为什么要建议劳碌的现代人要“偷得浮生半日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可以结合现代人生活的状况和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追求等分析。

答案:①“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放慢生活的节奏,享受闲适生活的乐趣。②“偷得浮生半日闲”,能够创造“puttering”的乐趣,感受亲情,珍惜亲情。③“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让现代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回到生活本真。

三、语言表达

8.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例句的特点看,仿句要紧扣“梦想与人生”的关系打比喻,采用“正如„„即使„„也„„”的句式强调“梦想”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 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

9.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退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共三层(以句号为标志),每一层都从一个角度将两者形成对比,阐述了“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观点。从对比的内容可以体会出对比的角度。

答案:①人生态度;②美学观点;③不同的影响。

第二篇:高中语文 2.8 歌词四首同步测控(含解析)

2.8 歌词四首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长江之歌

胡宏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从写作角度来说,第一段由“雪山”写到“东海”,偏于________,后者由“远古”写到“未来”,偏于________。从内容上看,前一段是后一段的________,后一段是前一段的________。从写法上讲,全歌词虚实结合,不过两个章节有所侧重,前一章偏于________写,后一章偏于________写。

解析:从诗歌的内容中可知,诗歌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由实及虚的顺序,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答案:空间 时间 铺垫 升华 实 虚

2.结合歌词内容,具体说说其比喻化、拟人化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走来”“奔去”“挽起”“推动”,动作性强,简洁有力地表现了长江的力量 美。“风采”“气概”“乳汁”“纯洁”,真切地表现了长江母亲般的情怀,化虚为实;“健美”“尘埃”,暗喻历史,国土如花,是源泉,简洁而又意蕴深远。

3.“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在文中重复出现,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采用重叠复唱的形式,更换少量的内容,使歌词有层次感,深入拓展,意味深长,内容饱满,感情深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重复出现,加强了对长江感情的抒发,也增加了语言回环往复之美。

二、语言运用

4.从“高”“明”两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画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不少于25个字)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当头:清廉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叫清官,文章的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为清交。也有不少正面的称谓是“ ”字当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示例看,要列举与选定词相关的褒义词,并恰当解释这种“美好的称誉”。

答案:(示例1)高 尚的作风叫高风 高明的见解称高见 品行优秀为高士 技能突出是高手

(示例2)明 光明的道路叫明途 锐利的眼光称明眼 见识高超为明鉴 心地坦荡是明人

5.某校高三(6)班要召开“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将“我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②符合班会主持人的身份;③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场白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引出正文,能阐明“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引导启发同学积极发言即可。

答案:(示例)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付出。请问同学们,如何通过实现你的梦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请畅所欲言!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躯壳/金蝉脱壳 乐章/乐天知命 蹊跷/独辟蹊径 ...... B.露面/出乖露丑 巷道/街头巷尾 吭声/引吭高歌 ......C.落枕/丢三落四 浅显/流水浅浅 绿叶/绿林好汉 ......D.孝悌/感激涕零 桑梓/莘莘学子 绚烂/徇私舞弊 ......解析:选C。A项,分别读qiào,yuâ/lâ,qī/xī;B项,分别读lòu,hànɡ/xiànɡ,kēnɡ/hánɡ;C项,分别读lào/là,qiǎn/jiān,lǜ/lù;D项,分别读tì,zǐ/shēn,xuàn/xùn。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高速路上、马路边出了车祸,在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是救助伤员、保护现场,而是趁火打劫,哄抢货物,真让人心酸。这种乘人之危、趁乱牟利的行为不仅是对当前法律秩序的漠视,更是对个人道德乃至社会公德的拷问。

A.惨不忍睹

B.趁火打劫 C.心酸 D.乘人之危 解析:选C。应为“心寒”,“心酸”是“心里悲痛”,不合语境,而“心寒”是指“失望而痛心”,符合此处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与“傲慢态度”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经济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后半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司”; B项,语序不当,“经济账”“环保账”互换位置;D项,结构混乱,“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或者“净化主要有两种办法”杂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解析:选A。五句话分为两层:④②⑤为一个组合,承接上文的“难觅”,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应在前;③①为一个组合,解释其原因,应在后。在④②⑤这个组合中,根据关联词“如果„„那„„”,可以推知④在前,②在后;再根据从“逃离了都会”到“偷偷生长在„„乡舍与„„村庄”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②在前,⑤在后。在③①这个组合中,根据从“萌芽”到“生发”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③在前,①在后。

二、阅读理解

3(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隐形的翅膀

王雅君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5.歌词中的“隐形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比喻,从“带我飞给我希望”等句中不难发现其含义。答案:“隐形的翅膀”比喻信仰、理想和为理想而付出的努力。

6.《隐形的翅膀》这首歌,经张韶涵演唱,成了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除去优美的旋律外,这首歌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欣赏?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从歌词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思想情感等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①这首歌的歌词思想健康向上,表露演唱者充满理想、积极阳光的心态。②这首歌的歌词语言很美,隐形的翅膀能给人以联想,含蓄而耐人品味。(意思能符合这首歌的内容、手法即可)(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7.对下面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话到嘴边又咽下”——面对母亲的白发,“我”觉得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B.母亲为了儿女的成长花费了许多心血,“腰身倦得不再挺拔”,眼睛“失去光华”是这种心血的具体化。

C.“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我”已经长大,不想再让母亲为“我”操劳。

D.“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没有说出如何报答母亲,明显是女儿的敷衍之词。解析:选D。D项,没有具体说出报答行动,一是歌词篇幅所限;二是可以激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增加抒情效果。

8.“烛光里”三个字很有诗意,谈谈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意象对诗歌的意境氛围有很好的暗示作用,“烛光”有给人带来光明的作用,同时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古典的美。

答案:暗示母亲是孩子心灵的依靠,烘托出母亲的纯朴和美丽。

三、语言表达

9.把下面画线处的词句扩展成一段话。要求:不得改变原词意境,50字左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时男女主人公双手紧握,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泪汪汪的,好不凄然。他们本来有许多话想说,但又哽咽得连一句也说不出来。

10.(2014·湛江四中月考)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使收发室能正常运作。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五一”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

告 示

各位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配合!

学校办公室 2014年4月30日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转换,所给语段是口语、网络语,要转换成公文用语,因此语言要得体,此其一;其二要注意内容上的选择,有些内容不宜出现在“告示”中的要避免出现,如“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等。

答案:(示例)学校收发室主要负责学校文件、师生信件的收发。同学们的网购物品邮寄到校,已严重影响了收发室的正常运作。从5月1日起,收发室将不再负责接收和保管学生网购邮寄的物品。请同学们自行妥善处理。

第三篇:菱角的喜剧教案

《菱角的喜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题的妙处,学会梳理议论性散文的论证思路;体会口语化语言。2.过程与方法:熟练在快速阅读时提炼主要信息;学会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养成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菱角的喜剧”这一标题,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及方法。2.难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言:我记得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行为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人是最疲惫、最倦怠的。那现在是第三节课,我希望大家能够推翻这个谬论,证明给老师看,高一1班第三节课也可以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的。请翻开书本第71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菱角的喜剧》。2.小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笑话。《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参考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北人掩饰无知,其结果是闹出了更大的笑话,令人捧腹。

那生活在南方的你们,认识菱角吗?吃过菱角吗?菱角是几个角的?

很好,你们比青年时代的秦牧先生还要见多识广呀,本文的作者秦牧先生年轻的时候可没有

这个觉悟,朋友们,给自己一点掌声鼓励。3.作者介绍:

刚刚让你们产生了自己比秦牧先生还有牛逼的错觉呀,秦牧先生何许人也?他是一位在文学造诣和道德修养上都值得我们仰望和崇敬的作家。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秦牧与刘白羽、杨朔被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等。推荐书目:《长河浪花集》。

我最厌恶的是:恃势凌人,作威作福。

我对幸福的理解:对人民事业有所贡献,又受到人民的拥护。

我喜欢做的事:探索真理,献身人民。

也许他的志向过于伟大,所以在同学们看来有点假大空,但确确实实,秦牧先生就是以此为准则,坦坦荡荡、无怨无悔地走完了他的一生。我们的人生,是否也该这么过?这由你们自己去思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秦牧先生所写的《菱角的喜剧》

二、整体感知 1.行文思路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请朋友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给大家5分钟时间,边读边划,把重点句、中心句划出来。1.分层: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大意。2.中心:纵观全文,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部分(1-6)作者叙述了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并提出一切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这一观点。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认识过程。(提问)

少时:两角;广西:三角;重庆:四角;辞书及后来:圆角、无角„„其他生物:蝗虫、蝴蝶;化学物理医学牙齿数目„„

那既然所有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该如何认识事物呢?第二部分提到。第二部分(7-12)论述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

我们来看看,作者用到了那些论证方法呀?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贯穿了作者说理性的分析)。2.文章中心

那作者通过这些论据和论证方法,是想表达怎样的观点呢?

作者从自己认识菱角的发展过程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三、深入探究 1.品味标题

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和掌握主旨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的眼睛,是什么?对,题目。其实,在文章刚发表的时候,是以《复杂》来命名的,后来在编入文集时才改为《菱角的喜剧》,秦牧先生为什么要改,对比《复杂》,哪个更好,为什么?可以跟同桌讨论。

本文的原来的标题是“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你认为这两个标题那个更好,好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叫喜剧,电影界的喜剧之王是谁?周星驰。喜剧有什么特征?学生一:是很搞笑的东西。学生二:它往往是以大团圆结尾的,给人以轻松愉快地感觉。一般我们看喜剧,坏人最终都有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啊?失败,被正义的一方所打倒。那么这个结局一般是对不好的人或言行的一种„„揶揄和讽刺。对,喜剧的一个人重要的方面就事要对不好的习惯或行为进行揭发和讽刺。课文就是作者对自己片面认识的一次次揶揄和讽刺。《菱角的喜剧》更有针对性,“喜剧”一说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

《复杂》题目一般化,且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跟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笔调不太吻合。所以,我们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拟标题应注意题目与文章的内容、主题、笔调以及阅读吸

引力的关系。The story about 105 men and 3 women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内皆兄弟:豹子的血(《水浒传》

2.品味语言

课文标题那么出彩,正文部分也不可能逊色。本文有个很重要的语言特色,就是平实、口语化。(语言明快晓畅,讲究变化,多用口语,平易亲切,通俗易懂)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典型的口语词和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改为文雅的书面语,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口语化的句子有很多,我们挑几句有代表性的来分析。

(1)原文: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 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5)原文: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明确:原文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明快晓畅,讲究变化,就像一个幽默风趣的好朋友跟你讲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改句属于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3.一起举例

作者透过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一件小事,总结出一个正确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5)如果我们要证明“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样的,所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或者说“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可以举哪些名人事例呢?

①亚里士多德只知道物体的重量与降落速度有关,得出了重的东西先落地的错误结论。伽利略却经过实践,发现了空气阻力、体积、密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从正面论证掌握了事物的特殊性后的好处)

②苏东坡续王安石诗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你平时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我抛砖引玉先说一个哈,小时候我总以为小鸟就是一种鸟,而麻雀是麻雀不是小鸟,后来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请同学们谈谈。

四、总结作者的思路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第四篇:高中语文 3.11 城南旧事(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

3.11 城南旧事(节选)

一、语段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英子笑嘻嘻地往回走了。

校门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缭绕着。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维持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英子的爸爸妈妈一同来了。

学校礼堂里。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校 长 本届毕业第一名学生×××。

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打扮成小麻雀同参加游艺节目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她鼓着掌回过头去望着来宾席,看到爸爸妈妈已经坐在那里。妈妈也看见她了,她举起一个苹果向英子示意,英子就过来了。这时正好那个考第一名的学生从台上下来,回到座位上去,他好像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去,走到来宾席旁。英子看到那个在草堆里认识的人笑嘻嘻地伸出手来,从学生手里接过了那份用红绸带系着的毕业证书。

爸 爸(对英子说)你以后也要考第一名才好,你看他爸爸多喜欢。英 子 不是他爸爸,是哥哥。

后景里,拿了毕业证书的小学毕业生陆续走回自己的座位。„„

小学校的课堂里。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韩老师 为什么哭?

英 子 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1.文段的最后写英子边唱歌边落泪,这里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要结合上文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故事来分析。解答时要从故事情节、表达技巧和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

答案:这里的歌声正是代表别离,起到渲染气氛、暗示主题的作用。触景生情,英子想起与自己离别的朋友,难免伤心落泪。一双充满纯真童稚之情的眼睛,在观察着世界,思索着人生。一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淡淡的哀愁,深深的相思,尽在不言中。

2.“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联系上下文,重点分析“眉目清秀的少年”与“厚嘴唇的人”有关的故事情节,如前文“厚嘴唇的人”对兄弟的评价等,重点从文章结构和表达主题两个方面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

答案:①照应前文“厚嘴唇的人”对“兄弟”的评价:“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②从剧本构思上讲,在如此优秀的弟弟背后,竟有一个为了供应他上学忍受艰难、迫不得已而为“贼”的哥哥支持,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3.开头写英子“笑嘻嘻”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要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发展两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笑嘻嘻”这一举动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②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笑嘻嘻”这一举动表明英子对所发生的事情不知内情。

4.试分析“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分析与“厚嘴唇的人”有关的几个故事。解答时注意内容全面,语句简练。

答案:他为生活所迫而做“贼”。他是一个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乱世中的一个普通人物形象。

二、语言运用 5.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词语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以删去的词语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中国①汉字是中国②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自③黄帝时期以来④,象形字的出现就已⑤打破了原始人“结绳记事”的生活习惯,使⑥中国步入了先进文化的殿堂。汉字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它是古代人类⑦与现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可以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汉字本来就是中国的,成分赘余。与③④关联的下文的“出现”是一个瞬时动作,不能修饰历时的概念。⑤不存在时态的完成。⑦汉字属于中国人,“人类”概念太大,删去反而行文流畅。

答案:①③④⑤⑦

6.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学完《城南旧事》一文,针对剧情写一个影评。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写影评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善于捕捉住感受点;②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③立意要新,挖掘要深;④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本题的题干要求针对剧情来写影评,所以答案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点滴感悟写起。答案:(示例1)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缓慢而悠长的童年旧事,她像是春天柳絮飞舞的颜色,她像是一场夏天暴雨激起干燥尘土的味道,像一阵秋天吹来的风,像一段冬日颓废的垣墙„„让我们在岁月之后,常常醒来,恍然如梦,怅然若失。那种感觉,闭上眼睛,就慢慢涌上心头,浮现在眼帘。

(示例2)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看过电影,心里是一阵阵的酸楚,我们就像小英子一样,虽不知道那个时代父母所面临的种种生活和精神的困惑和痛苦,但隐约中在幼小的心灵里一定荡起了涟漪,虽然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今天再想起童年,除了那些美好的往事,更多了一些对父母的感念,对人世的感伤。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肄业/酒肆

荟萃/精粹

着实/着魔 ......B.馈赠/匮乏 冀望/羽翼 刹那/刹车 ......C.缔造/谛听 箴言/缄默 伺候/窥伺 ......D.天空/空隙 颈项/脖颈 摇晃/晃眼 ......解析:选D。A.yì/sì,cuì,zhuó/zháo;B.kuì,jì/yì,chà/shā;C.dì,zhēn/jiān,cì/sì;D.kōng/kòng,jìng/gěng,huàng/huǎ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吹拂

络绎

乱烘烘

垂头丧气 B.交叉

发楞

笑嘻嘻

水泻不通 C.缭绕

嘈杂

笑咪咪

五花大绑 D.摇晃

匾额

戴草帽

眉清目秀

解析:选D。A项,烘烘—哄哄;B项,楞—愣,泻—泄;C项,咪咪—眯眯。3.下列语句空缺处填入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______的,我一定忘不了你。②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______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③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了,只剩下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那里打锣,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胡同显得______寂静。

A.清楚 维持 分外

B.清楚 维护 格外 C.明白 维护 分外 D.明白 维持 格外

解析:选A。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②对事物了解很透彻;③了解。明白:①清楚,明确;②公然,不含糊。维持:维系,保持。维护:维持保护。格外:①副词,表示超过寻常;②额外,另外。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石化集团宣布,不管成品油出口效益较好,但是为保障国内供应,除保留供香港、澳门地区的基本资源需求外,中石化已暂停向其他地区出口成品油。

B.昨日,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了2013全球富豪榜,在这份由净资产10亿美元以上富豪组成的榜单上,中国富豪上榜数出现反弹,人数从去年96人激增到122人。

C.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抓住了一个小偷,吊在大队会议室的大梁上,扒光了上衣鞭打。那个恐怖的场景,那个被打的小偷,成了我整个童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D.近日,有市民反映我市两名男子蜗居在公园内的一间房子里,将近一年了。他们两 个人一个30多岁,一个20多岁,除了每天捡点塑料换取食物充饥外,就一直睡觉。

解析:选B。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不管”改为“尽管”; C项,成分残缺,应在“吊”前加“人们将他”或“小偷被”之类的词语;D项,语序不当,应将“除了”放在“每天”后面。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城里人乡下人

曾祥伍

在一个城乡接合部的旅馆里,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相遇了。

城里人是来“乡村游”的,本来他打算回城,可是却错过了回城的最后一班车。乡下人是打工回乡的,本来他想直接回家,也错过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车。

城里人先到,登记时,他要包下一个房间,可是服务员说,乡村不比城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因为床位有限,只能住一个床位,还得留给其他人住。这样,后到的乡下人就得以跟城里人同住一室。

乡下人进来时,城里人已经洗漱好了,正躺在床上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看电视。

你好,乡下人跟城里人打招呼,城里人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作答。

乡下人没有理会城里人的冷淡态度,他把一个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了床边,这是他的全部行李了。乡下人看了城里人一眼,开始脱鞋。立时,一股臭味弥漫开来,城里人皱了一下眉头。什么素质,城里人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这个细节被乡下人捕捉到了,他的脸红了一下,赶忙提着鞋进了卫生间。

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

在乡下人去卫生间的这个时间里,城里人把钱包从公文包里拿出来,藏在了枕头下。过了一会儿,他想了想,又把钱包重新拿出来放在垫棉底下,并用力地压了压。

乡下人显然心情不错,也许是打工挣了不少钱,也许是即将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婆,总之,他吹着口哨,把自己狠狠地摔到那富有弹性的床上,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说真舒服啊。然后,他递给城里人一支烟,城里人摆摆手,拒绝了。城里人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烟来,自己抽上了。

看城里人没有与自己交流的意思,乡下人把刚张开的嘴巴闭上了。

屋子里只有电视机的声音。播放的是一部爱情电视剧。镜头中不时出现男女拥抱、接吻的画面。乡下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城里人则东一眼西一眼地瞟,显得心神不宁。

过了一会儿,城里人的手机响了。

亲爱的,我真是倒霉透了,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城里人开始抱怨,现在住在一个该死的旅馆里,床铺硬得像石头,空气也不好,还不安全。城里人说着,看了乡下人一眼。

接完电话,城里人的情绪一直不好,一直在抽着闷烟。

又过了一会,乡下人的手机也响了。

老婆,是你吗?我明天就到家了,你等着我啊。我告诉你啊,我现在住在旅馆里,这床可舒服啦,软软的,被子白得直晃人的眼睛,下次我带你来享受享受。什么?花钱?挣钱不是为了享受吗?辛苦挣来快活用,你说是不是?

乡下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时间在流逝。不知道是因为接了老婆的电话激动,还是因为电视节目吸引着乡下人,总之,乡下人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丝毫没有要入睡的迹象。

乡下人不睡,城里人自然也不敢睡。因为他的钱包里有一万元钱呢。他睡着了,万一乡下人拿走怎么办?这里可是城乡接合部,复杂得很。终于,乡下人打起了呵欠,可是眼看着眼睛刚要闭上,却马上又睁开了。这些细小的动作,当然逃不过城里人的眼睛。他更加坚信了他的判断,也就更加不敢睡了。

其实,乡下人也挺难受的。他也希望城里人尽快入睡,他挤了一天火车,已经很疲倦了,但他不敢睡,因为他的鼾声很大。曾经有工友形容他的鼾声可以穿透水泥墙。他知道,如果他先入睡,城里人肯定就无法睡着了。

城里人和乡下人彼此就这样各怀心事地对峙着。城里人心情烦躁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乡下人接连不断地抽着烟。

乡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是第二天早上,乡下人醒来时,城里人已经走了。

乡下人看着城里人乱糟糟的床铺,说了句,城里人怎么这么没素质。

乡下人仔细地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又把城里人的被子也叠好后,才提着蛇皮口袋出了门。也许城里人不知道,乡下人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也是一万元。

5.小说中城里人和乡下人分别有何特征,请试着归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理解。从小说的情节、细节,归纳出两人各自的性格特点,仅需要提炼关键词,无需分析。但概括出的“特征”要有依据。如城里人疑心重,对乡下人轻视、有敌意等,而乡下人显得乐观、处处为他人着想。两个人之间形成了对比。

答案:城里人:自私,对乡下人有偏见,疑心重;乡下人:为他人着想,坦荡,乐观。6.小说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请找两例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赏析。文本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分析即可。比如:一万块钱、都不敢睡觉、同一家旅馆、都接到老婆电话等。对比之中,显出人物丰富的个性。

答案:①同是一万块钱:乡下人把它放在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床边;而城里人先是将它藏在了枕头底下,接着重新拿出来放在床垫底下,“并用力地压了压”,可见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极端不放心。②同样的一个旅馆:在城里人眼中是“该死的旅馆”是不安全的;而乡下人把它视为天堂,觉得住在里面是一种享受,这是疑神疑鬼之人与坦荡乐观之人的不同。③同是不敢睡觉:城里人是害怕乡下人趁他睡觉偷钱,而乡下人是害怕自己的鼾声太大,如果他先入睡,城里人肯定就无法睡着了。城里人时时防备乡下人,而乡下人毫无戒心,为城里人着想却还要饱受误会。④同是旅馆的床铺:城里人离开后一片乱糟糟,乡下人则既整理好自己的,还帮城里人把被子叠好才离开,两人素质高低显而易见。

7.小说的题目是“城里人乡下人”,有的版本却拟为“素质”,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恰当?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题与内涵的探究。用哪个标题更好,要考虑的角度有: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达以及标题的意蕴。

答案:(示例1)我认为“城里人乡下人”更好。小说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城里人和乡下人展开的,以它为题能突显两者的主人公地位,也能更好地体现小说以人物塑造为核心的文体特征。而且,这一标题鲜明地表达出比较的关系,与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对比不谋而合。而 以“素质”为题,概念性过强,语言风格似与本文不太符合。因而,我认为小说用“城里人乡下人”作为标题更好。

(示例2)我认为“素质”这个标题更好。小说情节具体描绘了城里人和乡下人在旅馆中一番各怀心事的对峙,生动地刻画出了两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在乡下人的一句“城里人怎么这么没素质”的感叹中收束全文。“素质”是本文的中心话题。同时,以“素质”为题,简练有力,引人深思。所以,小说以它为题我认为是恰当的。

三、语用表达

8.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能力。作答本题,一要解决句子的顺序问题,即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安排句子;二要调整句式,做到四句话句式一致。句式有两种,一种为“错过了„„”,另一种为“„„错过了”,全句的主语是“人们”,所以只能选择“错过了„„”的句式。

答案: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9.(2014·中山一中高二月考)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句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画面的几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红绿灯,二是一群过马路的人,说着“凑一撮就走,咱不听你的”的话过马路,三是汽车不住地鸣笛。漫画反映出人们集体违规,因为有法不责众的社会心理。至于写一句告诫语,一定要结合漫画内容,注意使用修辞。这类语句比较常用的修辞就是对偶和比喻。

答案:(1)可以集体违规,因为法不责众。

(2)红灯停,绿灯走,安全意识定要有;你一言,我一行,规则底线要紧守。

第五篇:《菱角的喜剧》教学案例

《菱角的喜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写作特点

教学手段:提问、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生平: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 年 8 月 19 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 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 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 10 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三、检查预习: 1 生字词 君臣佐使

酣然大睡

漫不经心 整体感知: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 , 悟到了什么道理?

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四、研读 速读课文 1-6 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识菱角-生活现象 朗读课文 7-12 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

对比论证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养猪不活

小结: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是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五、品味语言

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例如: 1 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

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

六、总结

写作特点: 从构思上,从生活现象中感悟道理,并发挥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明道理。从语言上,给人明快晓畅的感觉。

七、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亡斧

[原文] 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鈇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列子》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象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象是偷斧子的;听他讲话,象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亿的一举一动,面目神态,没有一样不象是偷斧子的。不久,那个丢斧子的人却说山谷刨土,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他又见到了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神态,就没有一样象是偷斧子的了。

下载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同步测控(含解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同步测控(含解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