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5篇)

时间:2019-05-14 16:4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

第一篇: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

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

【内容摘要】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着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等各种现实问题,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以采取多种策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以加强海军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作为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以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作为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权益实际控制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新的时期,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些机制,但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复杂,多个周边国家竞相在我国南海开采油气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甚至通过法案将我国部分岛礁划为己有,严重侵害了我国海洋权益。面对这种情势,我们必须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优化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策略,提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能力。

一、中国海洋权益现状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领海和毗连区的宽度主张有了国际法上的依据和保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拓展了我国的管辖区域;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使我国有机会成为深海采矿的先驱投资者,并在东北太平洋有一块15平方公里的矿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对中国发展远洋交通、走向海洋提供了便利。总体来说《公约》对我国是有利的。

但随着《公约》的正式生效,我国的周边国家纷纷完善海洋立法、调整海洋政策和战略,不顾历史事实和海洋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不恰当、地引用对其有利的条款来侵害我国的海洋权益,使我国的许多海域和岛屿无可争议的历史主权面对新的争议,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岛屿被侵占 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而在南海的南沙群岛,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二)海洋资源被掠夺。

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相继而生。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此外,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但有的国家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乘我国渔民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三)海域划界矛盾重重。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按照《公约》划分,我国海域面积甚广,但有些国家却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此无理要求,中国与其他国家有数十万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二、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策略

如何处理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重大安全的问题,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海军建设

海洋领属权的竞争已成为国家实力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保卫万里海疆。并积极推动建立、完善与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同时还应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防空识别区,亦加强对沿海海域和空域的警戒和管控,维护国家安全。

(二)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首先,海域划界的争端解决需要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由相关部门抓紧进行全面的海洋调查,掌握全面的海洋学资料,为进行海域划界的外交谈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时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其次,海洋资源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矿藏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收益分配。当今海洋开发难度大、需要投入的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

(三)增强对海洋权益的实际管控

中国可以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民间组织等非军事手段,更加有力地来维护其主权。民间和政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既能维护海洋权益,又能缓解与其他国家敌对紧张的对立关系。这其中包括在有争议水域开展测绘和巡逻、渔业考察和能源勘探等行动。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海上利益的得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荣辱经略海洋是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更有保障。

第二篇: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推荐)

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很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分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于中国海权的概念与功能

关于中国海权概念。孙露强调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利(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利是手段。李小军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利的一种综合能力。

关于中国海权功能。李小军认为列出的中国海权功能主要有:能粉碎任何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企图;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海上战略环境;能有效地维护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保持对亚太地区足够的影响力;能遏止来自海洋方向的侵略和打赢针对中国的战争;保持有效的海上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

关于解决中美海权冲突的对策研究。中国发展海权不可避免地要与现存的美国海上霸权发生矛盾与冲突,对此刘中民认为中国要从自身国家大战略的多重需要冷静认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并力求尽可能的规避与美国还权冲突;要进一步加强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在安全上的相互信任你,规避或减少冲突;应谨慎有序的推动包括海空军力量在内的海权力量的发展,实现以实力求和平。

关于解决中日海权争端的对策研究。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以及冲之岛定性等问题存在着纠纷。对此,焦佩指出,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与中日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推动中日关系良性发展,和平公正的解决中日海权争端,日本政府必须迈出积极的一步。只有日本政府制定本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也考虑尊重他国利益,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才能避免争端;只有日本政府为解决争端营造宽松的国内氛围,才能不激化争端;最终,中日两国才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找到双方都满意的互惠解决方法和模式。杨生贤强调协商对话是正确解决纠纷的根本,而中国可以获得广泛的法理支持;中国的国家力量持续增强,成为保卫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日本为其切身利益,不可能走得很远。张卫彬提出了解决中日海权争端的“四条原则“:必须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坚持协商原则;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两国政府及民间交流和充分重视民意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张景全认为中国应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和海洋战略;积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构筑有吸引力的合作平台;利用中日已有的陆地合作,分分层次的延伸到海洋合作之中。刘中民强调中国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急需成立由国家高层领导负责的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战略对应;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纪爱云则主张在海权争议中应冷静对待,寻求合理的解决之策;保持经常性的官方接触,同时加强民间交流,控制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中日间的问题;切实加强经济合作,以经济促政治;加强信息交流质量和数量,改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区域性。

我觉得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谁控制住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未来。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有加强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才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障。

第三篇: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

21世纪海权的世纪,谁在海上拥有主动权谁就在世界竞争中拥有主动权。我是坚信的。海权对于我国的崛起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在海权上丧失了主动性,我国的明天是有近忧与远祸的。国际关于海洋的博弈日渐剧烈。中国该何去何从?

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是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和重要空间。而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但是在300万里中国控制的只有一半,海洋资源严重被邻国掠夺。特别是东海和南海的问题尤为严重。东海的主要问题是与日本关于经济专属区划界的争端到油气之争,甚至引起了主权危机。其代表就是钓鱼岛事件。关于南海问题更加严重,大量的岛屿被侵占。特别是南沙群岛。只有9个控制中国手中,有45个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控制之下。他们大量开采南海的油气资源,占据较好的岛屿。而我国,资源没有开,岛屿也没有占优势的。而且菲律宾又提出了对黄岩岛的主权。黄岩岛距中沙环礁约160 海里。这无疑是更大的危机,表明南海争议有向北扩大的趋势。占据我国海岛的国家,一方面加紧开发油气资源,另一方面在这些岛屿上修建永久性设施,加强了军事力量。显然他们打算是要永久性占领。

而我国政府所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现状并未向政府想要的方向发展。甚至是出现了“我退敌进”的形势。政府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前提是主权是在我的,开发是共同的。但是实际是那些国家在大肆的开发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他们表现异常积极,而我国则表现迟钝。对于南海的开发近两年才开始。那些国家现在竟然进一步要求主权了。因此“我退敌进”的形势是南海形势的真实写照。而所谓“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提出的,开发的是别人,搁置主权的是我们自己。

海权是着中国21世纪能否进一步崛起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的海军在守卫我国辽阔的海疆上面,显得有些不堪重托。甚至可以说是在步步退让。这是令我最纳闷的地方。要是说我们是爱好和平,可爱好和平没有求步步退让啊。从前主权是我们的,人家是承认的,现在人家不但不承认了,反而说主权是人家的了。政府除了抗议就是谈判。越抗议与俄谈判,我们反而丧失的越多了。我想有必要在抗议与谈判吗?以前能守住,现在守不住了?中国的发展难道使中国更弱了?我们是爱好和平,可是爱好和平的原则应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不是“敌进我退”。试看侵占我主权,利益的是那些国家?除了日本稍强大一点之外,无不是一些小国。中国泱泱大国面对小国侵占主权,竟然是退让。那如果是面对美国,俄罗斯那还不直接投降了。所谓的“盛世”就是这样的盛世。我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我个人的观点是,面对我国海疆诸多复杂的问题应该用强硬的手段,武力的威胁是必要的。抗议与谈判大概是那些国家最希望的了,抗议与谈判从来不会影响他们对我国主权的侵犯与资源的掠夺。反而会日益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一旦造成一个中国只会抗议与谈判来解决这些争端。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因为我们的退让进一步刺激那些国家对我们主权的侵占。同时也会进一步引起另外一些国家对我们窥探。例如西方某些国家不就在叫嚣着,南海有他们的利益。这种局势不遏制的话,下一个争端会是哪?中沙?西沙?还是东沙?甚至更为严重。国人的会不会逐渐习惯了别国在我的主权上干涉?因此武力是必要的,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同所有国家开刀,挑一两个适当的收拾是完全有必要的。最好是一个陆上的,一个海上的,实力应较强的。太弱的没啥意义。起不到威慑作用的话,还得打。浪费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是海上的。至于能不,能打赢,需要问我们的政府了。至于说我们没有航母,我想那应该不是问题所在,那些国家有吗?没有。至于说路远,作战不方便。我想当年八国联军侵华路程更远,人数更少,结果呢?

其实我们的一些人害怕的是西方某些国家插手。现在的情况不是害怕他们插手,而

是人家已经插手了,而且不断推进,来试探中国的底线。打仗,特别是打大仗,不但我们打不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同中国打得起打仗,除非他们想同归于尽。面对这种状况,其实就是,你越怕打大仗,人家就会越逼你让步。其实相同的是,他们也害怕我们要同他打大仗。但是因为我们的退让,反而是原本在平等位置上的我们,被人家逼得一步步后退。逐渐的处于劣势。今天的某些国家仍是主席当年说的那样“是纸老虎”,我们越怕,他们就越嚣张,我们只要强硬一点,我看就没啥了不起的。况且凭什么他们都不在乎世界的和平,我们就必须承担起世界和平的重任。为了和平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只能使不和平的实力越大。

如果我们自己的资源自己都保不住,那还留着干嘛?让我们的敌人去占领,去利用,去壮大他们自己。然后再来跟我们较量。这无疑是资敌的行为,在间接地消弱自己。我个人认为与其留给敌人还不如毁了。当然这最后的办法。不得意的办法。其实武力解决南海问题不在航母而在建设军事基地。军事基地是永不沉的航母。

中国的海域是辽阔的,争端是异常的多。各种势力参加其中,异常复杂。单纯的谈判,那些只相信强权就是真理的国家是不会怎么在意的。中国的隐忍是为了让中国的明天强大。可是隐忍的发展储备的资源都被抢了,还拿什么发展?别说是未来在收拾某些国家,我看能不能有强大的未来都是问题。

历史学院,历史专业,张琪,201011121924

第四篇: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

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当于我陆地面积的1/3或相当于我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的面积。国家海防的范围由过去的38万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防御面积增大了8倍;防卫纵深从过去12海里延伸至200-350海里,一下子增大了近17倍,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海防要比陆防复杂得多,“陆地国界是„硬‟边界,界碑分明,容易做到„封疆卫土‟;而海上国界是„软‟边界,远而开放,维护海洋权益不易”。[4]137因此对任何一国而言,“要想对广大海域作每天24小时的监控,并维持良好秩序,确保国家安全,包括阻止他国的侵权行为,以及制止走私、恐怖、海盗、盗采、污染等违法行为在内,那实在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荷。”[5]8目前中国行政管辖和国防力量配置方面均难于适应这种海洋形势大幅度的急剧变化,中国海洋国土大部分尚处于失控状态,应当管辖而尚未依法管起来,导致外国势力乘机多方面、频繁地侵犯我海洋权益。

第三,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海上通道各类安全隐患和威胁既有外力所为,也有内部因素所致;既有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外力引发的安全威胁包括海盗与海上武装的袭扰、海上的军事封锁、咽喉要道的关闭、国内**以及国家间对抗或战争向海洋的延伸等等。与内部元素相关的威胁有三类:一是海洋本身因素所致,如台风、飓风、海啸、雨雾、冰山、风浪等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威胁;二是与海洋通道连成一体的还有港航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出海口、港口、船队等也是海上运输所必须依赖的关键环节;三是与海运当事者本身“操守”密切相关,这包括轮船事故与污染,海运管理混乱,海员素质低下等。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间或地区内的武装冲突、军事对峙乃至战争对海上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国内**外溢海洋所形成的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日益猖獗的现代海盗活动与恐怖分子的武装袭扰活动以及海上走私、偷渡、贩卖毒品和人口、跨国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小武器扩散、沿海经济设施受到破坏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展开,我国对海外资源、能源及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上通道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目前中国远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北行4条航线,其中西行航线对我国极为重要。因为这条航线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战略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产品流入国际市场的顺畅性,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该航线从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而这条海上大通道的特点是:地形复杂、沿线地区和国家关系不稳定因素丛生、存在诸多争端和“热点”问题、安全不确定性大、事故多发。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该区域局势复杂多变,加之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这条海上通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第四,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冷战结束后裁军浪潮席卷世界,但在亚太地区军力却有增无减,出现了逆裁军的倾向,特别是各国竞相调整海上发展战略,多管齐下重点大力发展海军,反映了亚太形势的复杂性和军事热点已由陆地转向海洋,并对中国海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三、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首先是要认真研究中国与周边海洋国家海上划界问题,这是解决各种海洋纠纷与争端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争端未解决之前,可以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做出临时过渡性安排。当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实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海洋国土、海上国际通道以及海防安全等问题。

第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权。经略海洋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必须确立一个统揽海洋斗争与发展全局的海权发展战略。该战略应包括维持和控制岛屿的占有权、“海洋国土”归属权、海洋水域的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的利用权,海峡通道的控制权。它涉及到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防卫等问题,包含海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总之,海权发展战略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投资大、风险大、科技含量高,而且还要对海陆一体、军民结合、平战兼容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构想。因此在确立国家海权发展战略时应当从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广度和发展深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海权。“海权的得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了强与弱、兴与衰的历史。”在反思中华海权史时我们会发现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沉重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海上的辉煌到郑和之后没有再继续发扬光大而与西方保持同步?为什么海洋在近代没有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途却成为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捷径而致使国家海权沦丧?为什么近代中国建立的庞大舰队最后葬身海底而没有把中国引向繁荣与富强的航程?为什么新中国能够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权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国家海上实力和发展中国海权?[Microsoft1] 那么,到底是海洋误国,还是海洋强国?海洋可以误国也可以强国,其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海洋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于其海权思想,即对是否开发与利用海洋、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和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基本认识和态度。”[2]2-7临海的国家如果能科学认识并用好海洋,其发展就快。反之,认识不到或认识错误,就会阻碍其发展。如中国历史上那种认为“吾国落后挨打,责之因靠海也”,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以这种心态对待海洋只能被历史的大潮所无情淘汰。

第三,要以务实的精神发展海权。海权的获取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国家通过一两次大海战的胜利就能获得海权,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旧中国国力衰竭,致使海权沦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海上实力和捍卫海权的能力。但目前总的来看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大,为中国海权的巩固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还十分有限,而中国所面对的亚太地区“海洋擂台”上又强手如林,太平洋仍不太平,因此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海权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第四,要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筹划海权。“一个沿海国家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往往与这个国家是否拥有海权和拥有什么样的海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海洋作为“蓝色宝库”、“第六大洲”,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和安全空间,是增强海权的重要源泉。同样经略海洋、发展海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正如宋健同志所说:“海洋开发是中华民族今天和明天的希望所在,牵涉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牵涉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要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来抓”。[6]138因此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拥有和发展海权。当然中国需要的海权不是攫取殖民地、掠夺他国财富、强制他国服从自己的意志的海上霸权,而是为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拥有了海权,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就能够产生稳定;中国稳定了,世界各国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具有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国要拥有海权,不仅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幸事!”[3]2-3

海洋世纪的太阳早已升起,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奋起直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就一定能够以海洋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铸蓝色的辉煌!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远洋航线安全保障能力研究”(09BGJ007)部分成果] ———————————— 参考文献:

[1] [美]马汉著,安常荣译.海权对历史的影响[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2] 秦天.中华海权史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3] 章示平.中国海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4] 陆儒德.爱我蓝色国土[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上通道安全与国际合作[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6] 陆儒德.中国走向海洋[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

第五篇: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

“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方面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管理、开发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的管辖权等。三是在公海中享有的自由权。其中包括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建设人工岛屿和其它设施、捕鱼、科学研究自由。四是船舶在各海区享有不同的航行权。其中包括: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在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内受沿海国一定管辖下的航行自由;在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无害通过权;在群岛海道和国际航行海峡中的过境通行权。五是军舰享有的特殊权利。军舰具有代表国家的法律地位,在公海上或获准进入内水和港口的军舰享有完全豁免权;对可疑船舶可行使紧追权和登临权;对海盗船、贩卖奴隶船、非法广播船、无国籍船等可行使扣押权;对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规定的豁免权等。六是深海矿区开发权。即享有对大洋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采的权利等。

第三,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目的来看,是确保一个国家成为海洋强国。“对于一个海洋国家或者民族来说,拥有海权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保证本国家、本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从人类历史看,任何一个海洋国家拥有海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3]288-289这些都是促使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

第四,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一是从安全权来看,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海洋国防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沿岸国的和平与稳定。二是从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来看,“利用海洋是指在获得制海权的基础上,以强大的海权保障国家在海洋空间(区域或全球范围内)享有自由活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三是从生存与发展权来看,随着世界人口激增、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恶化,走向海洋已是世界大势所趋,因为海洋拥有远比陆地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因此,“对于海权问题,不能仅仅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待,而必须从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权是海洋和海外的经济发展权。”[2]289-292

二、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

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当于我陆地面积的1/3或相当于我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的面积。国家海防的范围由过去的38万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防御面积增大了8倍;防卫纵深从过去12海里延伸至200-350海里,一下子增大了近17倍,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海防要比陆防复杂得多,“陆地国界是‘硬’边界,界碑分明,容易做到‘封疆卫土’;而海上国界是‘软’边界,远而开放,维护海洋权益不易”。[4]137因此对任何一国而言,“要想对广大海域作每天24小时的监控,并维持良好秩序,确保国家安全,包括阻止他国的侵权行为,以及制止走私、恐怖、海盗、盗采、污染等违法行为在内,那实在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荷。”[5]8目前中国行政管辖和国防力量配置方面均难于适应这种海洋形势大幅度的急剧变化,中国海洋国土大部分尚处于失控状态,应当管辖而尚未依法管起来,导致外国势力乘机多方面、频繁地侵犯我海洋权益。

第三,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海上通道各类安全隐患和威胁既有外力所为,也有内部因素所致;既有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外力引发的安全威胁包括海盗与海上武装的袭扰、海上的军事封锁、咽喉要道的关闭、国内**以及国家间对抗或战争向海洋的延伸等等。与内部元素相关的威胁有三类:一是海洋本身因素所致,如台风、飓风、海啸、雨雾、冰山、风浪等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威胁;二是与海洋通道连成一体的还有港航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出海口、港口、船队等也是海上运输所必须依赖的关键环节;三是与海运当事者本身“操守”密切相关,这包括轮船事故与污染,海运管理混乱,海员素质低下等。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间或地区内的武装冲突、军事对峙乃至战争对海上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国内**外溢海洋所形成的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日益猖獗的现代海盗活动与恐怖分子的武装袭扰活动以及海上走私、偷渡、贩卖毒品和人口、跨国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小武器扩散、沿海经济设施受到破坏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展开,我国对海外资源、能源及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上通道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目前中国远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北行4条航线,其中西行航线对我国极为重要。因为这条航线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战略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产品流入国际市场的顺畅性,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该航线从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而这条海上大通道的特点是:地形复杂、沿线地区和国家关系不稳定因素丛生、存在诸多争端和“热点”问题、安全不确定性大、事故多发。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该区域局势复杂多变,加之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这条海上通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第四,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冷战结束后裁军浪潮席卷世界,但在亚太地区军力却有增无减,出现了逆裁军的倾向,特别是各国竞相调整海上发展战略,多管齐下重点大力发展海军,反映了亚太形势的复杂性和军事热点已由陆地转向海洋,并对中国海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三、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首先是要认真研究中国与周边海洋国家海上划界问题,这是解决各种海洋纠纷与争端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争端未解决之前,可以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做出临时过渡性安排。当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实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海洋国土、海上国际通道以及海防安全等问题。

第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权。经略海洋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必须确立一个统揽海洋斗争与发展全局的海权发展战略。该战略应包括维持和控制岛屿的占有权、“海洋国土”归属权、海洋水域的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的利用权,海峡通道的控制权。它涉及到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防卫等问题,包含海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总之,海权发展战略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投资大、风险大、科技含量高,而且还要对海陆一体、军民结合、平战兼容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构想。因此在确立国家海权发展战略时应当从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广度和发展深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海权。“海权的得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了强与弱、兴与衰的历史。”在反思中华海权史时我们会发现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沉重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海上的辉煌到郑和之后没有再继续发扬光大而与西方保持同步?为什么海洋在近代没有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途却成为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捷径而致使国家海权沦丧?为什么近代中国建立的庞大舰队最后葬身海底而没有把中国引向繁荣与富强的航程?为什么新中国能够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权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国家海上实力和发展中国海权?[Microsoft1] 那么,到底是海洋误国,还是海洋强国?海洋可以误国也可以强国,其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海洋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于其海权思想,即对是否开发与利用海洋、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和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基本认识和态度。”[2]2-7临海的国家如果能科学认识并用好海洋,其发展就快。反之,认识不到或认识错误,就会阻碍其发展。如中国历史上那种认为“吾国落后挨打,责之因靠海也”,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以这种心态对待海洋只能被历史的大潮所无情淘汰。

第三,要以务实的精神发展海权。海权的获取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国家通过一两次大海战的胜利就能获得海权,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旧中国国力衰竭,致使海权沦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海上实力和捍卫海权的能力。但目前总的来看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大,为中国海权的巩固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还十分有限,而中国所面对的亚太地区“海洋擂台”上又强手如林,太平洋仍不太平,因此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海权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第四,要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筹划海权。“一个沿海国家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往往与这个国家是否拥有海权和拥有什么样的海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海洋作为“蓝色宝库”、“第六大洲”,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和安全空间,是增强海权的重要源泉。同样经略海洋、发展海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正如宋健同志所说:“海洋开发是中华民族今天和明天的希望所在,牵涉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牵涉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要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来抓”。[6]138因此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拥有和发展海权。当然中国需要的海权不是攫取殖民地、掠夺他国财富、强制他国服从自己的意志的海上霸权,而是为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拥有了海权,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就能够产生稳定;中国稳定了,世界各国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具有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国要拥有海权,不仅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幸事!”[3]2-3 海洋世纪的太阳早已升起,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奋起直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就一定能够以海洋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铸蓝色的辉煌!

下载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5篇范例)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百余年前,国父中山先生曾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百年之......

    简论“一物一权”原则

    简论“一物一权”原则 一物一权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也应成为我国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反映了物权支配性的本质特征,是物权排他性效力的前提,......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倍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本文试就该内容的教学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一、解决问题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T.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海权论”主张......

    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策略

    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与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上偏低,专业化......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5篇范文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

    关于中国海监集中实施海洋行政处罚权的通知

    关于中国海监集中实施海洋行政处罚权的通知 国海发 [2002]3号 中国海监总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各分局: 为了全面落实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提高海洋行......

    劳动基本权研究

    劳动基本权研究(管 斌) 2007年1月30日11:21 新闻中心 (阅读:708次) 目 次 一、劳动基本权的概念和种类二、劳动基本权的国际实践三、简要的结论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