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之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6:3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论文之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论文之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毕业论文之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

某某学院

2009届学生毕业专题报告

题目: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

系部: 人文艺术系 专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 班级: 09社区管理与服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姓名: 学号:

二0 一 二 年 五 月 三 日

摘要

从孝道、权威、利益和血缘四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婆媳关系。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传统孝道对当代婆媳关系仍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婆婆权威虽然受到挑战和削弱,但媳妇并不轻易挑战其权威; 利益纠纷是婆媳关系的一种常态,关键是要对冲突进行预防、控制和疏导;而丈夫与孩子可以充当婆媳沟通的桥梁。与传统婆媳关系相比,当代婆媳更注重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引言

中国有一句古话:“家和万事兴”,家庭,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对社会和谐起着一种举足轻重的影响。家庭关系的构成十分复杂,任何一种家庭关系的紧张,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这其中婆媳关系尤为关键。这是因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而婆媳关系又是通过同时身为儿子和丈夫两种角色的一个男人而联系起来的,婆媳关系直接把两代夫妻关系全部牵扯了进来。因此,自然决定了整个的家庭的和睦或紧张程度。基于这个理由,我们针对婆媳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可能构成婆媳关系紧张的因素,研究可行有效地应对方式。

一、传统婆媳关系和现代婆媳关系的状况

在中国,由于整个民族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人强调重义轻利,在这种道德观念下,家庭成员之间很忌讳言利,但是这并不代表家庭成员间就不想利。事实上,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内部(各家庭之间),“财产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婆媳之间也往往绕不过一个“利”字,金钱的利益,亲情的利益,某种程度上,婆媳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只是这种利益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和当代家庭中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尽管儒家文化提倡和鼓励累世而居,以人丁兴旺、数代同堂为荣耀,但“分家”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分家前,传统家庭里父母一般都牢牢掌握着家庭的财产大权。而婆媳冲突则集中表现在对家庭控制权的争夺上,媳妇积极寻求控制上的独立。分家后,婆媳冲突主要表现在对同一个男人的情感争夺上。

与传统婆媳相比,当代的婆媳关系由于国家政策原因(计划生育),婆媳关系比之传统更加复杂,婆媳冲突往往是两个家庭的冲突。在从前,大部分人认为女性一旦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人,再大的委屈也得承受,等媳妇熬成婆了,那就是你当家作主的时候了。而现在由于媳妇在教育、技能和年龄等方面的优势,其接受信息和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远远超过当代婆婆,因而有效地提升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但是这些状况的改变不一定能使得婆媳关系的改善,反而还有可能带来其它新的矛盾。

二、婆媳之间产生矛盾原因

1.生理和心理问题

据某报道上说,我国武汉市精神病院主任医师刘小林对婆媳矛盾产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他认为,婆媳不和的主要原因是媳妇的“产期抑郁症”恰好遭遇到了婆婆的“更年期综合”。产期的妇女受到很多因素的困扰,情绪一直很不稳定。孕期的妇女往往担心胎儿是否健康、能否顺产、是男是女等问题;孕后的妇女不再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刚出生的孩子则成了家庭的绝对中心,媳妇心中充满的是强烈的失落感,对于某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如果出生的是女孩,媳妇的压力更大、更重。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因为脱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她变得异常脆弱,特别在乎家人对她一言一行的态度。此外,她还要考虑原来的工作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能否适应等等,这使媳妇常常陷入压抑、乏力、烦躁、悲观等等异常情绪。另一方面,婆婆正好又处于更年期,内分泌系统发生的变化使婆婆变得易怒、唠叨、斤斤计较于芝麻般的琐事。可以想象的是“产期抑郁症”的媳妇和“更年期综合”的婆婆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如同针对麦芒,在这种情况下,婆婆和媳妇之间要想避免矛盾的产生的确是很困难了。

婆媳不和的一个重要理由也许应该归结与一个的心理原因,婆媳关系是以一个男人为 中介而联系起来的,这个男人又同时与两个女人具有异乎寻常的关系。从婆婆的角度而言,这个男人是她的儿子:从媳妇的角度而言,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婆婆对这个男人的感情是母子之情,媳妇对这个男人的感情则是爱情。这两种感情都是非常强烈,非常持久的,同时,又具有非同一般的针对性,排他性,甚至还有独占性。这两种感情都要要求完全地拥有这个男人,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对这个男人的竭力占有,所以,婆媳关系的问题也常常被归结为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斗争。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如果丈夫与妻子的关系特别亲密时,婆婆不但不高兴反而会表现出失落感:另一方面,如果丈夫特别孝敬婆婆,与婆婆关系很亲热时,妻子也会觉得受到了冷落,甚至为此而醋意大发。虽然说母子之爱与夫妻之爱这两种情感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但毕竟这两种感情指向的是同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婆婆与妻子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两种情感的差别,而唯一的这个关注对象的归属问题,因此,纷争和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2.双方对家庭权利的争夺

按照传统的观点,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对女人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家庭是一个独立王国,女人就是家庭王国的国王。从婆婆的角度来讲,作为儿子的这个中间男人就是她的一个臣民,从媳妇的角度来讲,作为丈夫的这个中间男人就是独立王国的一个臣民。婆婆的家庭王国与媳妇的家庭王国并不是同一个家庭王国,无论作为儿子还是作为丈夫,这个中间男人都是家庭王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成员,这个男人却绝对无法一身二份,同属两国。因此,婆媳为了捍卫自己的独立王国的完整性和神圣性,肯定会再一次展开对这个中间男人的争夺,这只会再一次加剧婆媳之间的紧张气氛。

3.婆媳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从家庭结构上看,婆媳之间形成了一种母女关系,但婆婆与媳妇仅仅是通过一个男人而联系起来的,她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也没有直接的姻亲关系。媳妇一般被认为是“外来人”,因此,婆媳之间常常只有形式上或名义上的母女关系,而并不是具备有血缘关系而结成的母女关系的实际特质,婆媳之间是一种“准母女关系”,其次。婆婆与媳妇是两代人,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形成代沟,这也是使婆媳之间很难沟通,很难避免摩擦。第三,婆媳关系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和平相处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比较,就是媳妇虽然很难与婆婆相处,但大多数却能很轻松地与公公相处,这种差别只能归诸于男女之间的不同了。

4.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 “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 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 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

5.角色冲突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者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修饰自我的形象。角色就是在互动中形成的。婆婆和媳妇角色是有媳妇和儿子的婚姻所获得的。在婆媳关系的角色扮演中,双方都怀着对其的角色期待;婆媳发生冲突的很多起因,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大事,放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中,根本不肯能导致冲突,这就是因为事先婆媳双方对方都有一个不恰当的期望。媳妇会认为婆婆不应该对自己这样,凭什么自己做这么多事,婆婆的女儿却什么都不用做;婆婆总会想媳妇到底不如自己的女儿贴心。因为他们总是事先找到一个不恰当的参照物、一个不现实的标准,与自己及对方进行对照。同时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障碍、甚是是失败

三、避免和解决措施

1、婆媳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矛盾的主方(媳妇)应采取主动积极的行动。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小戚结婚后,就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媳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婆婆是个直性子有事会跟媳妇说出来,媳妇也一样心里有话就和婆婆明说,避免了婆媳之间的相互猜疑。有次,媳妇得了重感冒,腿不方便的婆婆跑去医院帮媳妇配药;媳妇上班忙,婆婆在生活中尽力帮助。小戚对婆婆特别感恩,把这种尊重和关心体现在平凡小事中。2009年,婆婆大腿要做换髋骨头手术,术后只能卧床休养,媳妇把儿子送到娘家,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医院陪护婆婆。在医院,小戚半夜里要帮婆婆解手、喝水,细心照料。同时她又担心自己耽误工作,所以特意把工作带到医院,熬夜做好原本要两天做好的工作。

2、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即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3、物质上的孝敬与情感上的交流相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

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儿子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因此,儿子在处理婆媳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主要有①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回流。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娘之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进感情。如平日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儿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亲过生日,买了东西叫妻子出面送给老人等。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②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5、角色扮演是对选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描述的一种传达方式,是一种在事先经过设计的情境中,自然的扮演某个角色。扮演者必须模拟主角的心路历程。

角色的扮演是一个既简单有有效的方法,曾经听过一个成功的案例。新婚时,在儿媳妇心中,她一直以为婆婆会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包容自己,她才会每次下班后就坐在沙发看 电视、吃瓜子等吃饭。而她的婆婆却经常在厨房里忙活着晚餐,吃完饭婆婆还要去收收。开始时婆婆没有什么埋怨的。但日子久了,婆婆心里开始埋怨起自己的媳妇了,感觉媳妇不该每次下班后便什么事不做就等着自己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好。于是,婆婆在好友的建议下,决定和媳妇来次角色互换。在周末,婆婆就什么事都不做,像儿媳妇一样等吃饭、看电视、吃瓜子,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了媳妇,这时媳妇有这次的亲身感受后才发现原来婆婆每天打理家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于是,媳妇在今后的日子都会帮婆婆分担一些家务活了。

结束语

婆媳关系其实并非洪水猛兽,只是一种两代人的亲情关系,完全可以凭借人为的努力改善。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用心来化解。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所以做媳妇的可以跟自己的婆婆学习管家经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也可以学习媳妇一些现代的知识。婆婆应该把媳妇当自己的姑娘看,同时当媳妇的也应该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尽可能的去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他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高世瑜. 中国古代妇女家庭地位刍议—从考察“三从”之道切[ J ] .妇女研究论丛,1996(3)

2、翟学伟. 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危机—对中国人价值变迁机制[ J ] .开放时代,2008(1)

3、郁有学.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孝道的批判与重建[ J ] .东岳论丛,1996(2)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彩玲.婆媳关系的伦理调适[D] .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06

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高永平.中国传统财产继承背后的文化逻辑—家系主义[ J ] 社会学研究,2006(3)

7、麻国庆.分家: 分中有继也有合[ J ] .中国社会科学,1999(1)9

第二篇:内控部门所面临问题

SAP系统上线初期,系统内的权限管理往往并不引起重视。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系统能否顺畅运行、数据是否准确,财务帐是否能对得上等等。随着SAP应用的日趋深入,公司业务的不断重组、用户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岗位职责的扩大与组合等内部权限管理问题就慢慢突显。比如:

■ 没有清晰的授权原则,不能确切的说明为何授权或授何种权

■ 随着系统使用,用户权限被逐渐放大甚至失控

■ 职责分离体系不能被有效建立和执行

■ 超级管理员权限管理不规范

■ 权限不经测试系统直接在生产系统中分配

■ 权限申请变更没有规范的流程

■ 对人员岗位调动或公司间调动没有及时的做权限变更

■ 临时用户权限使用后没有进行及时回收

■ 使用单用户单角色进行权限管理

…………

SAP权限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就产生了:

■ 哪些用户拥有关键事务或敏感权限(SAT)?

■ 哪些用户拥有的TCODE存在权责互斥(SOD)?

■ 哪些用户拥有超级权限?

■ 哪些用户拥有跨公司权限?

■ 用户本身有哪些权限,可以申请哪些权限,不应该拥有哪些权限?

■ 调岗或离职用户及时清理了吗?

■ 系统中用户信息和备案信息是否保持一致?

■ 能否及时出具审计所需权限报告?

…………

如此等等问题是权限管理人员难以判断的,盲目操作的结果将导致用户权限的混乱,进而产生管理困难甚至无法管理,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业务风险不断加大。

第三篇: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08国贸吴敏20082211121100

31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仍面临很多问题,下面列举以下六大问题,有待逐步解决。

一、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脱困问题突出,难度很大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实现,指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不包括国有非工业企 业和国有小型工业企业。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 的为6599户,占39.1%。当时说的要摆脱困境的就是这6599户。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只占 全部国有企业的一小部分。据财政部相关资料,1998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国有金融企 业)共23.8万户。可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国有企业的比重不到十分之一,所以,脱困 的范围有限,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脱困问题没有解决。

国有企业脱困和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经营陷于困境,亏损严重,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运 转,工资发不出去,人心涣散,企业改革肯定很难深入下去,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很难顺利进 行,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当然,企业可以围绕脱困搞一些改革,但是,大量陷于困境的 国有企业,企业负债率高(不少企业已超过100%)、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技术落后又缺乏技 改资金等,都是企业很难自己解决的。这需要政府的援助、政策的支持。有些脱困,比如该 破产关闭的企业按正常程序退出市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本身就是改革的内容。可见,脱 困和改革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还很重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展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统一,思想 障碍大。有些人经常挥舞“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大帽子吓唬人,使一些地方不敢积极推 进国企改革,有些地方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放开搞活转制。事实上,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越慢,国有资产流失越厉害,财政的包袱就背得越重。因为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开 放后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特别是其中大型企业)外,一般国有企 业由于其经营机制一下子难以适应,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不 少国有企业在放权让利中出现“内部人控制”,蚕食国有资产,以致出现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流失一轮的可怕局面。

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也不利于顺利推进改革,比如,国有小型企业“一卖了之” 是不对的。但是,有的批评文章竟提出只有扭亏无望的企业可以卖,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党 的政策一直明确,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出售也是其中一种形式,主要是要按 中央政策,卖得公平,市场定价,安排好职工。又如不能把国企改革笼统地说成“国退民进 ”。因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经济是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要在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前述四 大行业和领域集中和发展,而不是只退不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尽管在前述四大行 业和领域国有经济要发展,要前进,但是,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还会降低的,在 市场化程度高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而不是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逐步减少 或退出后,是要让民营经济替补和发展的。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退民进也是符合实际的。

要加快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后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仍然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应是股权相对分散、均衡的,不应一股独大。按照这一要求,今后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时,要尽可能多吸收非国有资本入股,包 括积极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并占相当的比重,即使是属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 四大行业和领域,多数也不一定由国有股绝对控股,而可以相对控股,有的甚至可以采取持 金边股的办法,以改善股权结构。少数需保留国有独资或国有股绝对控股的,也要象上海广 电集团那样,由多家国有投资公司大体均衡地共同持股,避免一家说了算,以利于政企分开、持股者相互制约、形成较合理的治理结构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今年以来,上市 公司国有股减持碰到种种困难说明了这一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方面改革,是国有企 业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脱胎换骨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真正攻坚战。如果能在 2010年前基本完成,可算是取得巨大的成绩,中国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大大提高。到 那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能 确立起来了。

四、加紧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体制

第一,改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我们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国有企业至今还有近20万个,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应为资本)实行统一所有,由国务院 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所有者职能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也做不到。特别在实行分税制以后,更显 得不合理。地方财政投资办企业,怎么其资产又变为国务院所有了呢?这是说不过去的。应 当承认由哪一级财政投资兴办企业,其资本即为该级政府所有。由中央财政投资兴办的为中 央政府所有,由省级财政投资兴办的为省政府所有,市、县、乡级也是如此。这不但有助于 清晰产权,也有利于形成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统一。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体是计委管 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行,财政部管资产登记,大型企业工委和组织部门管人事任免。这些 部门都可以说自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对企业发号施令,但是企业一旦出了问题,各部 门又可以互相推诿,不承担责任。这样的体制显然是不顺的。政府应有专门的机构,专司国 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管资产和管事管人相统一,不再多头管理。

第三,完善三个层次的管理形式。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 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形式。这几年各地在探索中涌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和深圳的做法,它们分别建立地方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如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企业或公司这 三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和营运体系。第一层次,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这对不同所 有制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同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分离;第二层次,实现国有资本管理监 督职能同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离,地方政府将国有资本的经营权以授权方式交给控股公司 或投 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营运;第三层次,众多的企业或公司,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 司通过出资对企业或公司参股或控股,取得所有者权益,实现了出资人最终控制企业同企业 作为独立法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离。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仍然任重道远

这几年,国家采取一些重大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2000年,国家撤消了内 贸、煤炭、机械、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金属等九个国

家局,党政军机关与 所管理的企业脱钩工作已陆续展开,取消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等。但是,直到现 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任务远未完成,有几个重大问题还有待逐步解决。

第一,政府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象时有发生,国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仍有待消 除。由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体制尚未很好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多家部门分头管理 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干部任免等现状很难有根本改观。国家往往运用权力照顾国有企业特 别是困难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外贸经营权、兼并破产等方面相当突出,甚至国家对国 有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使非国有企业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少地方政府还搞市场封锁,保护本地落后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又常常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进行 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还要求企业承担办社会的职能。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按照世贸组织 规则,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国家不能再用行政权力对国有 企业予以特殊照顾。这就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进一步分开。

第二,改革审批经济体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入新世纪,各方面对原来的审批经济 体制反映强烈,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一般认为,改革的目标是改审批经济 为企业自主投资决策。对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项目,应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 承担风险”的原则,由企业依法自主投资,政府不再审批。

第三,打破行政和部门垄断。当前我国行政和部门垄断还相当严重,这很不利于公平竞争 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显重要,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大,亟待解决

改革的深入,要求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今后的目标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 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障制度,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也 很重要。要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进入新世纪 后,我国面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增大的严峻局面。有关部门预计,光是“十五”期 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29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325亿元。建立可行、稳 定 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和有效营运、严格管理的机制,日显重要。特别是扩展新的筹资 渠道,更为紧迫。政府已经决定,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以及将利息税等收入充实社会保险 基金。还可考虑通过发行国债、提高社会保险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等办法,充实社保基金。在 社保基金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防止挪用和被个人与部门侵吞。可以考虑吸收象智利等国成 立多家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的成功经验,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有,在逐 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的同时,对目前城市出现的部分贫困群体,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费标准需要尽快普遍建立起来。

深化国企改革,除了要着重解决以上六大问题以外,还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 改革,以便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分配能多能少的机制。还要加强企业管理。管理能出效益,科学管理是企业搞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要把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和加强管理很好结合起来。

第四篇: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可行性方案研究

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可行性方案研究

摘要:石油危矣!天然气危矣!常规能源危矣!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与能源迅速减少产生巨大的矛盾,世界经济动荡,并且引发了掠夺石油能源的战争,硝烟四起。以石油为代表的常规能源将近枯竭,而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技术尚未成熟,我们该何去何从,去获得我们懒以生存的能源,延续我们人类的文明呢?

关键词:能源危机

太阳能

可行性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1)选题的背景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又与政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关键问题,假设地球真的面临了能源危机,那么地球就必然会自我毁灭,因为人们根本无法生存。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其它的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水能等都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无法再全世界范围大规模利用其发电。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一次能源耗尽而核聚变又不能开发情况下的过渡时期的解决方案。(2)选题的意义

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能源供应来保证现代化建设。因此我国现阶段能源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研发低能耗或者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同时大力节能,减少能源的损耗,合理控制污染能源的使用量,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通过对比各种可再生能源之后,在一次能源耗尽而核聚变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太阳能能很好的伴我们度过这个过渡时期。虽然具有许多局限性,但是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可行性高。二.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

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成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而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于是在各个大国之间引发了一些与石油有关或者纯粹为了石油的战争。从刚过不久的利比亚战争到早些时候的伊拉克战争和中东战争都与石油脱不了关系,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为了控制石油而发起的赤裸裸的侵略,还美名其曰实行人道主义。美国从这些国家的石油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也引起了石油价格的新一轮上涨,石油问题凸显。

然而像石油一样的常规能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对石油的综合估计,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这些数据无不表明能源危机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新发现的矿藏而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耗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仅以我们国家为例:我国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期间,石油从140.5百万吨增长到275.2百万吨,煤从570.3百万吨油当量到799.7百万吨油当量,而且呈不断上涨之势。能源供求关系势必越来越严峻。

虽然能源问题已经凸显,但是人们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粗放利用却得不到解决,加速了本来就稀缺的自然资源走向枯竭。因为能源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的能源危机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各国也加紧了应对能源短缺问题,如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与开发新能源,但事情总没有我们想像的简单,利用各种新能源代替常规能源最理想的估算,也只能取代约50%的常规能源,如果要达到100%的取代,还需100年的研发努力,这就决定了应付能源危机的极度急迫性。

三.可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我们能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等。目前实际运行中应该以核能最受人瞩目,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吸取了教训,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并利用能源科学增加了节能设备的利用,提升了核电发电量,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经济保持了33.5%的增长率。另一利用核能成功的典范是法国,据法国工业部能源与原材料总司(DGEMP),以及法国工业部能源观察研究所(Observatoire de l`Energie au Ministere de l`Industrie)提供的法国2006电力生产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核电占法国电力产量的比重超过78%。但日本福岛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虽然人类不可能放弃核能,但人们重拾信心需要一段时间。丹麦则是利用风能的典范,在过去的25年里,丹麦经济增长了75%,而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不变,这个北欧小国创造的奇迹让全世界为之动容,因此获得了“全球气候领跑者”的赞誉。这就是丹麦利用风能发电所创造的奇迹!

生物能是现在很多国家进行试验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巴西从1975年开始实施“酒精替代计划”目前每年生产约四十亿加仑乙醇,已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百分之二十,替代了相当一部分常规能源。美国于1992年开始鼓励使用乙醇作为新配方汽油的充氧剂,大大促进了美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日本也从1983开始实施燃料乙醇的开发计划,重点开发利用农、林废物等未利用资源直接发酵生产乙醇的技术。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开发乙醇汽油,将生产燃料乙醇列入了国家“十五”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十一五”中国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且已颁布了“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产品的国家标准。

但是从长远看,利用核能发电的原材料是铀,目前铀的年开采量为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虽然核能发电具有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发电过程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等优点。但按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也不能维持很久,毕竟人类发展不可能只剩下一两百年。所以可再生能源才是我们所追求解决问题的所在。虽然目前我们的技术未达到大规模开发的程度,但是我们必须大力研发。

四.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可行性方案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这也就决定了各个国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自己可行的能源替代方案。在风能丰富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风能发电,在生物资源和温度适合的地方大力发展生物能发电,有条件的国家利用核能和太阳能发电。但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要充分发挥水能发电的技术成熟来减轻新能源的压力。

我认为我们人类长远解决能源问题还必须依赖给予我们一切的太阳,只有太阳才能满足我们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相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接近永恒!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光伏电力的应用如在德国每平方米每年的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电力的总需求约为5000千瓦时的电力,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依光伏设备生产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公里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明智的做法是是用相关的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在德国,这一做法意味着只需不到10%的建筑物顶部。可见太阳能替代常规能源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过程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也不消耗燃料,并且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资源没有地域限制,分布广泛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与其它新型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等)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最丰富的资源和最洁净的发电过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其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1、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要比人类目前消耗的能量大6000倍。而且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只要有光照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光伏发电系统,不受地域、海拔等因素的限制。

2、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同时也节省了输电成本。这同时也为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输电不便的西部大规模使用提供了条件。

3、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简单,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没有中间过程(如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磁能等)和机械运动,不存在机械磨损。根据热力学分析,光伏发电具有很高的理论发电效率,可达80%以上,技术开发潜力巨大。

4、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不使用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在内的任何物质,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对环境友好,不会遭受能源危机或燃料市场不稳定而造成的冲击,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5、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不需要冷却水,可以安装在没有水的荒漠戈壁上。光伏发电还可以很方便地与建筑物结合,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不需要单独占地,可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

6、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机械传动部件,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采用,基本上可实现无人值守,维护成本低。

7、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30年以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寿命可达20~35年。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只要设计合理、造型适当,蓄电池的寿命也可长达10~15年。

8、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周期短,而用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可大可小,方便灵活,极易组合、扩容。

不可忽视,太阳能技术大规模应用在现在技术水平来说并不现实,而且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和投入力度的不够,但是它具有的优越性是无法比拟的,在开发利用中我们还需做到:(1)提高太阳能应用的地位

(2)加大投入,加快太阳能的应用步伐(3)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4)扩大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5)制定长远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综合开发利用

太阳能近期虽不可能大规模开发,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我想就目前人类文明来说,这是不二的选择,月球上的资源更不可能大规模利用。

五.结束语

能源问题是一个长久问题,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共同努力。常规能源枯竭几乎已成定局,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有长远目光,逐步推进太阳能的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希望在常规能源枯竭之前能够掌握好核聚变发电的技术,但是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只有事前做好准备,才不至于到时候面对这样无以为继的局面手忙脚乱。

姓名:马笑笑

学号:5801412042

第五篇: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海洋污染

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失衡。长江中下游通江大湖有22个在20世纪50年代初面积有1.7万Km ,80年代只有6605 Km2。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生态鱼类也大量的死亡。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异常严重北京每年春天严重的沙尘暴就是证据。(4)、环境高风险期提前到来

传统生产模式未发生变化,粗放生产使得中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二成,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计效应,中国环境高风险期已经提前到来。(5)、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全省城市几乎全不达标。与此同时,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到2020年,中国国土面积一半都将被酸雨覆盖,八成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中。据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七成跟环境污染有关。

(6)、全球和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不断加大 地球是一个循环的整体,环境问题不会是一国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破坏也不会只是影响一个国家。中国的酸雨沙尘暴问题对日本和韩国存在影响,野生动物越境保护涉及到了蒙古国,黄河污染涉及到韩国等等。另外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可以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责任很大压力很大。

2三、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在这里我想将所有原因归为两类即思想原因和实践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理论根源

(1)、人们价值取向的偏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一方面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狭隘,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看不到它的其他价值。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大举的向自然进攻,高新科技的力量给人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砝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观念中存在很强的私有性,过分追求自我利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2)、环境意识的缺失

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缺失,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这回事,大多数人环保知识很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楚。而且我国城乡居民环保行为消极,对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表现冷淡。在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大部分人将自己的食品袋,果皮垃圾等随手扔掉货仍在街角不显眼的地方。(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对于环境的研究有很多,环境科学也在迅速的发展,研究所产生的思想很先进、很成熟却曲高和寡难以成为大众的意识和习惯。

(二)、环境问题的实践原因(1)、人口增长及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中国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 中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亿。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四亿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数目除以十四亿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句话点明了中国各种问题的根本。(2)、经济高速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污染行业依然在发展,经济调整、技术改造和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还需较长时间。(3)、城乡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发展过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事环境恶劣。垃圾如山无法处理,空气污染让人无法呼吸等。另一方面当环保意识逐渐开始觉醒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开始将工厂从城市中心迁移到城市边缘地带,郊区甚至落后地区,同时也将污染转移到了这些地区。这只能使得到最后再没有一方净土了

(4)、政府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其应当的作用

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干部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监管不力等都会影响环境质量。政府各部门为了多出政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下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1)、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理论上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试想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果人人都能够树立可持续的思想,人人都将关注生存环境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还会有这么都的环境问题。不过道理虽如此但要想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如今可以做得只有积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论城乡,不论文化层面。(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而且这种转变不仅仅要在大型的企业中实现,还应当在最广大的农民中实现。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境保护。我们说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但同时科技进步也会让人类保护环境,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使用新能源,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洁净发展道路都需要科技的支持。并且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是被限制在实验室中,大量的应用才是科技有意义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很是严重,但是政府对其相当关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活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科学业内人士也在不断的努力中。近几年来中国环境相较90年代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自己从我做起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环境保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聂火云,杨学龙.《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2009.3 [3] 徐椿梁,闫勇.《“人类中心主意”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4]王锦.《中国环境破坏之特点及原因分析》

[5] 潘敏.《从全国人大会议的关注程度看当前的环境问题》

下载毕业论文之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论文之现代家庭妇女所面临的婆媳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D打印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专家表示,要冷静看待3D产业,防止一窝蜂涌入,从而步光伏产业的后尘。 材料种类少、问题多 3D打印主要由设备、软件、......

    中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中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

    乡镇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乡镇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乡(镇)政府作为最低层次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基层,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传输给上级政府,是联系广大人......

    沼气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沼气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过去20 多年中国沼气工程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都有了一定的数量;设备制造和施工企业也有了初步规模。但总体说,还不具备产业......

    现代职业女性面临的十大问题

    现代职业女性面临的十大问题 文/马燕 现代职业女性在事业发展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有以下十种: 一、对自己认识不清。 职业进展到一定阶段,很多女性对自己的认识反......

    浅谈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 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 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现代......

    浅谈现代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

    浅谈现代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企业机构改革中,一些企业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人存有“可有可无”的偏见,甚至有的个别企业行政领导认为“工会工作干得越少越好,省得......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污染对社会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2.1.1 网络色情对健康性伦理教育的冲击 由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存在着的差异,有些发达国家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