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唐五代词●李煜●浪淘沙》
[làng táo shā]
浪淘沙(词牌名)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中文名
浪淘沙
解 释
唐教坊曲
作 者
刘禹锡
朝 代
中唐
目录..................1 词牌格律 2 作品赏析
▪ 浪淘沙南唐李煜 ▪ 浪淘沙 南唐 李煜折叠 ▪ 浪淘沙 宋陈亮折叠 ▪ 浪淘沙 宋蔡伸折叠 ▪ 浪淘沙 宋欧阳修折叠 ▪ 浪淘沙 宋苏辙折叠 ▪ 浪淘沙唐刘禹锡折叠 ▪ 浪淘沙唐白居易折叠 ▪ 浪淘沙·翠柳戏炊烟折叠 ▪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折叠 典范词作 4 用韵填词 5 作品内容
▪ 浪淘沙 ▪ 作品译文 ▪ 作品欣赏
词牌格律
编辑
格一(七言绝句式)
附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例一(仄起式)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 例二(平起式)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皇甫松 格二(双调小令)
+||——(韵)+|——(韵)+—+||——(韵)+|+——++(句)+|——(韵)例三(小令定格)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例四(小令别格)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柳永 格三(商调慢曲)
|—|(句)——||(句)||—|(入声韵)—|——||(韵)——||||(韵)|||———||(韵)|—|(豆)||—|(韵)|||——|—|(句)——|—|(韵)
—|(韵)|—||—|(韵)|||————|(句)||—||(韵)—||——(句)—|—|(韵)|—||(韵)—|—|(豆)—|———|(韵)
—|————|(韵)——|(豆)|—||(韵)|—|(豆)———||(韵)|—|(豆)||——(句)|||(句)——||——|(韵)
附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抝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例五(慢曲)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欲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周邦彦
作品赏析
编辑
浪淘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毋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注释】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 南唐 李煜折叠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宋陈亮折叠
霞尾卷轻绡,柳外风摇,断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来离别地,烟水迢迢。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夕阳无限满江皋,杨柳杏花相对晚,各自无聊。
浪淘沙 宋蔡伸折叠
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
浪淘沙 宋欧阳修折叠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赏析: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回忆昔日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的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三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方始揭明此次“从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赏花,“游遍芳丛”。今日游赏后朋友又将分手,谁能预料明年今日又将如何?遂生发出下片的抒发感慨。“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无常的人生感受。最后,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浪淘沙 宋苏辙折叠
对望汉阳川,车马灯繁,高台江岸倚横栏,暗涌波光东逝海,愁绪谁堪。萧雨瑟风珊,叶落枝残。四年离索久无欢。忽忆五更多少事,呓语江南。
浪淘沙唐刘禹锡折叠
(其一)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二)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其三)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其四)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五)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六)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七)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其八)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淘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其九)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白居易折叠
浪淘沙(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解释: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浪淘沙·翠柳戏炊烟折叠
仙剑奇侠传三·问情篇 隐藏结局
翠柳戏炊烟,秀草疏栏,桃源别有一片天,解剑放舟轻波上,随遇而安。鸳鸯不羡仙,今昔何年?人生有酒需尽欢,醉卧红尘最深处,遥望千山。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折叠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背景:1953年,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年2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七届四中全会,彻底粉碎高岗,饶漱石的反党联盟.同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毛泽东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极目幽燕缅怀魏武,兴致倍增,顿起击水之兴。因风浪太大身边警卫人员劝阻他不要去游泳,他却说道:“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意志。”,于是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鉴赏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朗吉努斯《论崇高》)。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辩、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
典范词作
编辑
【五代】·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宋】·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宋】·晏几道《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pàn)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宋】·苏辙《浪淘沙·对望汉阳川》
对望汉阳川,车马灯繁。高台江岸倚横栏。暗涌波光东逝海,愁绪谁堪。萧雨瑟风珊,叶落枝残。四年离索久无欢。忽忆五更多少事,呓语江南。【当代】·天上人《浪淘沙·病中五首之三》
久病自清贫,楼上烟云,楼前流水断离魂。回首芙蓉溪水岸,雨露方新。一去几多春,事了无痕,数声残笛闭重门。留待东风吹却住,欲寄无人 【当代】无名氏《浪淘沙·城天雨后》
寥燕晓多高,知去潇潇,茫城天上起雄涛。情若浮云人易老,雨落山遥。
寒暑笑渔樵,歌解江潮,冷霜又是袤今朝。谁舍千年争昼夜,萧瑟为韶。
【当代】Ailier Looyice《浪淘沙·夏雨》
无言倚栏杆,风萧水寒。遥望薄云天外天。危木傲雨栖孤雀,绿树成团。日午行路难,遍洗一番。水花溅起满地欢。长叹天下皆是客,落叶珊珊。
用韵填词
编辑
此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作品内容
编辑
浪淘沙
(中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品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它挟带着泥沙,一路波涛滚滚,奔流不息,仿佛来自遥远神秘的天之涯。现在我们可以沿着黄河飞到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1]
作品欣赏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直上”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不屈服。这首绝句赞颂了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篇:李煜 浪淘沙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2、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虞美人》
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4、教师多媒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朗读《浪淘沙》,体会情感
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阑珊”——将尽,哀落。“凭阑”——凭栏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第五课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寒 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三、品读与探讨
[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 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四、“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五、教师小结: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六、作业:
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价。500字左右。
第五课
第三篇:李煜《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比、探讨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点及其在中国词坛的承前启后重要地位。
4、能拟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虞美人》
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4、教师多媒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
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阑珊”——将尽,哀落。“凭阑”——凭栏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
寒 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3、品读与探讨3(P.57)
[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 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5、教师小结: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三、引导学生自读《乌夜啼 》(按照上一首的方法学习)
明确阅读方法:
1、初读:理解字词,弄清大意;
2、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词眼”,揣摩词中的情感(语气、速度、节奏、感情);
3、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4、联系背景深入体会(知人论世);
5、拓展理解(举一反三)。下边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阅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言外之意)。
1、林花(谢)——匆匆,寒雨、晚风——残忍,胭脂泪——留念,水长东——人长恨
2、关键词语、意象
林花(谢)——怀念 恨
寒雨、晚风——无奈、凄苦
胭脂泪
——留恋 水长东
——长恨 [“ 恨”: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恨,“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讨论,哪种理解好?
“遗憾”好,人生充满了遗憾,就像林花悄然凋谢,江水日夜默默东流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就像刘诗《西塞山怀古》说的那样:“人世几回伤心事,山行依旧枕寒流。”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诗一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怨恨”好。好景短暂,就像林花匆匆凋谢;相见无期,几时重;国家灭亡,沦为阶下囚,失去昔日的地位、富有、享受,失去了自由,能不怨恨吗?
(诗无达古,只要紧扣文本,紧扣词人的身世,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寒”,“罗衾不耐五更寒”,不仅仅写的是词人生理感受,还刻画了词人心理的伤痛。像“小楼吹彻玉笙寒”,写怀远的闺中少妇,思念远人却不能相见的心寒。]
3、思考“品读与探讨2” 《乌夜啼 》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五、总结谈话
1、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如前所提及的《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高,只是描写美人之态。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投影: 前 期
宴乐闲愁,艳情香软
风格柔美,婉转缠绵 后 期
怀念故国,感伤往事
风格沉郁 凄怆悲凉
2、对花间词的小结:(见课本P.52.)
六、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声中的李煜词。
1、乌夜啼;
2、破阵子
七、作业:
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价。500字左右。
第四篇: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五代著名词人,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在位15年,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他前期词写宫廷生活为主,后期词抒写被赵宋王朝所俘后的遭遇,虽然内容充满着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留念和亡国的哀伤,但毕竟已从狭窄、虚浮的小天地中突破出来,提高了词的抒情艺术表现力,在词史的发展上,自有着一定的地位。
作品鉴赏一: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作品鉴赏二: 据蔡絛《西清诗话》谓本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本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如本词,即是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抒叙;结尾深入一层,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语言生动,纯用白描,但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
作品鉴赏三:
这首《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
第五篇:李煜《浪淘沙令》教案解读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备课时间:2011-11-4
单元章节 《唐诗宋词选读》 课
时 1课时
1、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2、分析词作的意象,感悟词作的意境;
3、跨越时空,同古人心灵交融,走进词人的悲情世界
重点难点
借助反复诵读,把握词
境,领会情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一起学习过的李煜的《虞美人》吗?(全班一起背诵《虞美人》)
2、一千多年前,秋
课 题
教法学法
浪淘沙令
(帘外雨
潺潺)
诵读法,情景感悟
法
风中的西楼,一个帝皇,一个亡了国的帝皇,在漫天萧瑟的落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煜的诗词,走进他的悲情世界。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1、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知人论世”。
2、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首词(投影《虞美人》),给大家介绍李煜其人。(教师投影补充)
3、有人对李煜的为文和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博命做君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
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三、反复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
1、学生反复朗读作品,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2、昔日锦衣帝王,今日笼中囚徒,强烈的反差让李煜无所适从,于是他试图从梦中抓住失去的天堂。因此,他常常写梦。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词中写梦的句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注1]客,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此处是指身为俘虏,远离故国。[注2]晌,音同赏,时间短。
3、想想他都梦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这首《望江南》(投影出示)展开具体想象,描绘他的梦境。梦里,李煜又回到了金陵,坐在金銮殿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听着百官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梦里,李煜携后宫妃
嫔,佳丽美人在御花园里赏花品酒,笙歌艳舞;梦里,他凭栏远眺,看到的是南唐的大好河山,尽在脚下……
4、这是李煜的美梦,那词是不是一开始就是写的梦境呢?(不是)那写的是什么?开篇两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潺潺,是细雨滴落的声音。阑珊是衰残、凋落的意思。这两句写的是景,是醒来时所听所见凄清之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凄清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阑珊”二字,既是写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生命亦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
5、他是怎样从梦里醒来,回到现实中的?是“雨潺潺”,是“五更寒”。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这“寒”不仅是因为下雨,因为五更时的寒冷天气,更是因为“心寒”。
6、词的上片,先写梦后,再写梦中,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帘外雨,春意阑珊,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词人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一虚一实。(投影“故国梦重游,觉来双泪垂。”——李煜《菩萨蛮》)《菩萨蛮》所写与此词相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写得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具典型性。再读词的上片。
7、下片首句“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独自,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凭阑远眺是为了看什么呢?无限江山。是为了看昔日的宫阙楼阁,来满足故国之思。然而关山阻隔,见不到啊。更何况,这“无限江山”已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的属地,如此情况下再凭阑岂不是徒增心中的
悲痛吗?
8、“别时容易见时难。”与谁分别?和谁相见?“别时”又是何时?与故国相别,“别时”是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想回到故国,只是已不是“难”,而是不可能了。
9、结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春去也”和上片中“春意阑珊”相照应,落花啊,虽流水而去。“去”除了指自然之景逝去之外,还有故国已亡,还有自己的命不久矣,和“阑珊”一样饱含深意。“天上人间”,便寻天上与人间,也难以再见故国。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从天上跌落人间的巨大反差。昔日的锦衣帝王,今日的阶下之囚,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
四、体味词境,走进李煜
请结合《虞美人》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感受李煜的内心世界,然后,以“李煜,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浪淘沙令》,感受李煜的悲情世界,自读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