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时间:2019-05-14 12:2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第一篇: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内容摘要】

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 李煜

词人

艺术特色

亡国

独抒性灵

凝练 一:引言

词,是在初唐产生并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如果说词的发展在唐代只是一段潺潺的溪流,或隐或现地出没于群山之间;到五代时,它便汇聚为广潭深湖,朝云暮雨桃花流水,更增添了它的丽色与神韵;再到宋代,它便如出山的江水浩浩荡荡,成为一代文学大观。五代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说到五代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带着一种古典的忧郁,游离于五代词人这个创作群体的边缘,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二岁。李煜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就像在人间做了一个繁华而凄凉的梦。他凭借自己率真的性情,卓越的才情,自如的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及自然而凝重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不少独抒性灵、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余首,以归降宋朝为分水岭,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均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过《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一扫前期花间词人的浮靡,不加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

二、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的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现流传于世的李煜词仅三十余首,它们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

以下四个方面:

(一)真情告白,直抒性灵

后主作词,向来不因袭,不做作。他以小词抒情,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的表达出来。读他的词,你能感受得到一个活生生的多情的李煜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深入他的内心,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们先且看看他亡国前的几首小词,虽然表现的都是帝王生活,男女恋情等内容,思想上并无深刻之处,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李煜词的那种情自内心而发的特色。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相传此首词《菩萨蛮》是后主和小周后情事的纪实。在封建社会,受礼教的约束,男女幽会偷情此等秘事一般人都是百般遮掩还不及,更何况是一国之君!但后主却用词如此坦率自然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李煜的个性,这就是后主的本色!此词末两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女子的爱情表露是何等大胆,何等热烈!怎能不令男子销魂无限!唯有后主的才情和他的笔,才能把本人的风流韵事写的如此淋漓尽致。再看这首《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柳。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据词意推断,此词当年为悼亡之作。后主与娥皇成婚十年,感情甚笃。娥皇病逝,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这首词睹物思人,触处皆有物是人非之痛。词中风物,感官所及皆成伤心之色、断肠之香。结束三字“懒思量”,从反面着笔,更见其无时不思量,道出了后主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真挚爱情。

更能表现后主词真情告白坦率流露这一特色的,当属他亡国后的词作。这些词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先看一首《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此词是李煜入宋后抒发亡国哀思的名篇。上下两片各有一“梦”字,上片说的是今日一梦成真,真情难忍;下片说的是此生真如一梦。悲痛难抑。读这首词几乎使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一首词作,而是一个囚徒在向你倾诉内心的痛楚。话自肺腑而出,一首词化为一缕真情,波动读者的心弦。令人不禁随词人一起潸然泪下。

李煜另两首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是此类直抒胸臆词作的代表。先说《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西清诗话》云:“南唐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婉,未几下世。”据此看来,此词乃是后主绝笔。上片用倒叙,先写梦回再写梦中,梦醒后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令人觉得残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句,语言实在而语意惨然,不忍卒读。词的下片脱口而出,感情迸发,一泻千里。只因无限江山尽已他属,是故不敢独自凭栏,只有长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种低沉悲怆之调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下面再看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上片起首连连发问,深叹人生之短暂无常。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这完全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口吻。后主那种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都在此中流露。下片一问一答,真乃千古绝唱。悲愤之情犹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一个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也为这首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语言明朗自然,高度凝练

李煜的词,读来都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无须讲解浅显易懂,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试看《子夜歌》开头两句“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直奔主题,明白如话,有几分民歌之韵味。另外还有追恋故国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词脱口而出,语言浅易。尤其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沿用先人成语,浑然天成,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闹和游人的兴会的氛围。再看另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描写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抒情极其自然,通篇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用语,没有丝毫刻意修饰雕琢的痕迹。

此外,李煜还十分注意吸收民间方言、口语入词,使其词的语言更富表现力。如“酒恶时拈蕊嗅”(《浣溪沙》),“酒恶”即喝醉之意,为当时金陵方言;“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一斛珠》),“些几个”即一些、一点,是当时方言;“世上如侬有几人”(《渔父》),“侬”即“我”的意思,吴越一代方言;“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直录人物口语。李煜这一做法使他的词更具生活气息。

由此看来,李煜词的语言确实具有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色。但若因此就认为李煜词的语言是浅俗易学的,那就缪之千里了。我们决不能把其词语言崇尚自然同旁人诗词中的凝练功夫对立起来。不防结合下面例子来体会李煜词语言的其他特色。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语言真切,不假修饰。结束三句,深刻地体现了一个风流小皇帝亡国时的仓皇失措,无谁告语的可怜相。使读者恍如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类人物的真正面貌即是如此,精神即是如此。通过这一情景,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一般亡国的风流小皇帝之类的下场。而不会把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当成个别现象看待。这就是李煜词语言个别概括全体的特性。

此外,李煜词中用词洗练贴切,轻快灵巧,颇见大家手笔。如“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中,“胭脂泪”是杜甫名“林花著雨胭脂湿”化出。但李煜在此匠心独运,将一“泪”字来代“湿”字,使林花人格化了,富有感情。全篇也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再如“轻颦双黛螺”中的“轻”字,颇有分寸,正宜表现女主人公那种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全篇清淡的风格十分协调。

后主词语言虽然简洁,但其所描写的形象皆鲜活可感,各具特色。且看《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

来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使人仿佛看到了离愁就如一团转动的乱丝,仅仅盘绕纠缠着人,无法摆脱,确实把离愁的特点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上述所见,李煜词语言既崇尚自然,全无雕饰,又千锤百炼,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三)自如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李煜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将前人作诗的一切艺术手法,在小词中运用自如,写出不少经典词作。在李煜所运用的诸多艺术手法中,最受后人推崇的当属白描。他用白描描绘场面、人物、景象、心态无不入妙。我们来看下面的几首词: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香路稳宜频别,此外不堪行。

这首《乌夜啼》是李煜的秋叶抒情之作,首句写秋叶风雨,词人仅用“飒飒秋声”便勾勒出风雨大作,声音嘈杂的景象,随后紧接一个“频倚枕”再现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愁苦之情,简练而又传神。

李煜词中用白描描摹人物也堪称一绝。在《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先勾画出女子刬袜、提鞋的动作,简练而又传神,饶有情致。下片一句“偎人颤”描摹女子情态。只一个“颤”字,便将女子与情郎相会的激动与幸福,及之前的紧张兴奋表露无遗。结尾两句写透人物心思。全词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行动、情态、语言,全无藻饰,一个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除白描外,李煜词中的比喻也运用得相当出色。

(四)多样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在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不同于婉丽柔靡的花间词,很难看见炫人眼目的浓艳之词;其次,李煜词虽崇尚自然,但毕竟是词家大手笔下不着痕迹的佳构。自然也与早期民间曲子词淳朴的原始味有异。就李煜词本身而言,也不为同一种风格所限制,大致说来,以亡国为界限,前期词风清丽俊逸,婉转低回。如这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虽然写的依旧是宫廷生活,但富丽中饶有情致,逸乐中颇见真情。上片写后宫佳丽明艳照人及歌舞之盛,完全撇去了浓墨重彩,而且选择明净的语言,写得清丽可人。下片写君主的感受、兴致和襟怀。结尾两句将后主幽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展露无疑,可谓清超之致俊逸神飞。

与前期词风相比,后期词作大多雄奇幽怨,兼有阳刚阴柔之美。前面提及的《破阵子》,上片极言江南的奢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气象宏大,已开宋词豪放一派之先河。下片骤转被俘之后的凄凉憔悴,结束“最是”三句,激起无限愁苦,哀怨无比。再看《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内容悲概博大,上片极写无情风雨对春红摧残。“无奈”一句,婉转回环,极阴柔之美。下片触景生情,结句情感升华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感叹,气度雄浑,极富有阳刚之美。

综上所述,李煜词因其真挚自然的感情,神奇天然的语言,运用自如的艺术手法及多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三、李煜词艺术特色的成因

形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四:前辈词人的影响,率真自然的天性,坎坷多变的遭遇及个人才情。以下就将此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前辈词人的影响

世间一切事物有继承才有发展和创新。李煜词也不例外。李煜词艺术上杰出成就的取得与他对前人作词的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其真情告白,直抒性灵和语言明朗,高度凝练的艺术特色就较明显地受到早期民间词和早期文人词的影响。

早期民间词情感率真,风格清新朴素,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如敦煌曲子词中的《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著,淡薄知闻解好么?”写一女子被玩弄、被抛弃的遭遇以及因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该不听从姊妹们当初好意的劝戒。沉挚深切,其感受之真、体味之切。情感率真,语言通俗生动。

早期文人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这一时期的词多体制短小之作。这也客观上要求词人必须注意锤炼语言,使得这一时期词的语言较为凝练,李煜作词自然也受此影响。

在文人词中,李煜受韦庄词风影响较显著。韦庄词的主要特征是将文人们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来,往往直抒胸臆,自然清丽,而且韦庄还是词史上第一位多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分明的叙述。可以说李煜较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韦庄词的艺术风格。

诸多先辈词人中,其父李璟对他的影响更是明显而又直接的。李璟喜文学,尤擅诗词,经常与文臣作词赋诗。年幼的后主耳熏目染,种下了文学的根基。李璟传世词仅有四首,然而却能充分表明李璟词与李煜词一脉相承的关系。李璟词《浣溪沙》写悲秋,于萧瑟景物中寄寓身世之感。尽扫《花间》之浮艳,清雅自然。首句情随景生,情景交融,“还与”一句从怜花到自怜,寄托了千古难平的郁结和悲哀。“不堪看”三字,无限深重沉之致,郁之致。下片“细雨”两句写思妇的感受,含蓄形象,意境优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倚阑干”语至淡而情至浓。就词的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及艺术风格而言,李煜词《清平乐》、《谢新恩》等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无一不受此词的影响。

(二)率真自然的天性

李煜词真情告白,直抒性灵,除受前辈词人的影响外,也跟他的思想性格有很大关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是个天真率性感情丰富的人。他阅世不深,对一切人事都怀有纯真的感情,他将这份纯真之情融入词中,便创作出了一篇篇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他对皇后娥皇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以他在娥皇病逝后所写的《谢新恩》是这样的相思刻骨。一句“如梦懒思量”更见思念不绝,余恨悠悠;他对兄弟从善的亲情是诚挚的,所以他在从善入宋不归时作出的《清平乐》是那样境界深婉。其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跟更远还生”情景交融,离恨难绝。

(三)坎坷多变的遭遇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李煜词清丽与沉郁并存,这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显然与他的坎坷多变的遭遇分不开。整个青少年时代,李煜过着享乐的生活,此时所写的都是一些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恋情的词,清朗明丽,情调欢快;当上偏安小皇帝后,子夭妻亡,兄弟入宋不归,此时他所写的词内容情调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写一些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亡国之后悲哀到了极点,人生的这种大起大落,自然使他对前事开始反思和醒悟,因而思想上发生了升华,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作词情调从悲哀到悲愤,艺术手法从比喻到白描,风格从清婉到雄奇。《虞美人》等词简直就是血泪相和的哀歌。王国维评曰:“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极为中肯。

(四)个人的才情

李煜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在继承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其创作手法有发展更有创新。较为突出的是能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白描,比喻等。在运用比喻时,有他的独特创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对喻体的精心选择上。如《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离很绵绵,邈无尽期,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再如传为经典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李煜在喻体选择时的天才发挥,将那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在前人词作中是难得一见的。

四、结语

李煜作词,能从自身感受出发,将一己真情注入词中。同时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了自然明朗的艺术语言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他随着自己际遇不同不断转变词的内容和情调,形成了多种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更为重要的是,他身经亡国剧痛后,词作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实现了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使词重新走上了广阔的抒情大道。

主要参考书目:

一、杨敏如著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3-01

二、田居俭著

《李煜传》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6-11

三、罗宗强,陈洪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四、徐中玉,金启华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09

五、朱东润 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07

六、王力

主编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3-08

七、郭预衡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07

第二篇:10李煜词特点及艺术成就

篇十:李煜词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1、朴素坦率的神秀之色,带来词作艺术的革新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我以为, “神秀”的正是洗却铅华、纯用白描手法表达人物内在神情的工力和自然而又生动的刻画人物、环境及内心感情的艺术特色。而周济“粗服乱头不改国色”所说的正是李煜放荡不羁,不加修饰的直白与坦率的艺术技巧与贯穿全篇的凝练的词魂。

李煜词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成就我们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先看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原是来自民歌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技法, 其特点在于不假雕饰, 以精炼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画, 其特色表现为“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不论是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这种表现手法都贯穿李煜一生。李煜在语言运用上的另一个特点, 是语言鲜明、形象、生动。这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对人物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等进行刻画与描绘当中表现出来的。一是,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 用形象的比喻来刻画自己的思想意念。如《 虞美人》结尾: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悲愁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浩荡无尽的春水, 其奔放倾泻之势卓然可见。《清平乐》 结句: “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写寸寸芳草之远接天涯, 以喻愁情没完没了, 既形象生动又显出缠绵宛转之意。二是,他的词突出意象的特点, 强调人物的活动如: 心向人微露丁香颗”、“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一向畏人颤” 等,人物形象鲜明可见, 有立体感。三是,词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朝之恨, 故亡国之凄楚愁恨表现得鲜明形象。如《望江南》(“多少泪”)、《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和《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四是,李煜善于运用外在的自然景物, 来辅助抒发和烘托自己的感情塑造出词人的自我形象。如“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从词的结构上来看,李煜词能通过严密的构思, 使全词从句到篇均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 意象的连接脉络清晰, 是一个和谐完整的艺术整体同时, 他还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提炼概括, 总摄“ 词魂” 进入新的艺术境界语言的自然生动与白描手法加上结构的清晰与完整使得李煜词在表达内心感情上独具特色,看似粗服乱头,实则倾国倾城。以最简单的意象描绘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不正是王国维所说的神秀么?

2、有我有情之境,开创新词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李煜一扫花间柔靡之气,关键在于他的词有优美的意境,纯真的感情,心灵的独白,使人感觉词中有了词人自己的身影与感情,能够给人极大的情感上的共鸣。王国维评价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都说李煜有着一颗 “赤子之心”,李煜用真性情对待人生,进行创作。李煜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感,其亡国前的纵情享乐,亡国后的深悲剧痛都无所顾忌地展现出来。

李煜在前期词作中毫不掩饰地把自己整日沉湎与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中,不思朝政、苟且偷安的情状表现出来。其前期作品《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这是五代愁苦郁闷之词中的一首欢乐颂,欢愉轻快。宫廷舞女载歌载舞,音乐起伏不断,宫女肌肤雪白,浓妆初上,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词人还因为过度兴奋而心醉、沉醉、得意忘形。情真景真事真,他快乐得毫不掩饰,纵情开怀。

李煜后期的词作则因为生活的巨大变故而变得更具特色。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礼·乐记》说: “ 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句话简练而又深刻地说明了在亡国这个悲剧上思想和感情的关系。由于亡国, 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之囚, 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的思考。《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被宋俘虏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今非昔比,无限悲哀悔恨,无颜面对三千里山河。联想三国是的蜀后主刘禅被俘后的乐不思蜀,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然后李煜却不是这样,因为他又真性情,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家园、山河,而最终也因为自己的真性情而遭致杀身之祸。

李煜的词都是由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毫无拘束,如飞流直下的瀑布一般一泄到底,尽情展露,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词中带有民间文学的风貌,使人读来有一种新鲜、熟悉的味道。而词在民间初起时, 原本是抒情文学, 敦煌曲子词的作品, 多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真情实。但自其传入宫廷和贵族大家后, 便被引上了歧途。欧阳炯在《花间集》序文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 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 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 用助娇烧之态。” 陈世修《阳春集序》说“金陵盛时, 内外无事, 朋僚亲旧, 或当燕集, 多连、藻思为乐府新词, 伸歌者倚丝竹歌之, 所以娱宾而遣兴” 可见词在当时文人的手中, 不过是为皇家贵族和士大夫在樽前歌边娱宾遣兴的工具而已。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华靡的文词来描摹妇女的体态和风情, 其淫靡和庸俗低级的情味与六朝的宫体诗相似。而李煜却用自己的真性情为词带来了一阵清新。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后, 备受北宋皇帝的凌辱, 当他用词来表现哀愁时, 情感便如一江春水般汹涌而出。他的情感丰富而真挚的作品, 给走向空虚堕落的五代词坛带来了一股充满活力、沁人心脾的清风。从此文人用词作抒情工具, 把词从浅斟低唱和形式主义的泥坑里推向社会人生, 并使它逐渐取得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

3、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此乃是针对李煜把自己现实的悲愁纳入人生感悟,把怀念忧伤故国的情绪引入词作,进行题材上的扩展;把普通的情感升华为对人生的忧患意识,深化了词作哲理的意蕴,使词作具有人类普通的情感,具有深广的哲学意味;最后是抒情方式上直白坦率,陶冶真性情,突破了传统的缠绵悱恻的词风。从此,词不再只是供人们清唱玩赏的娱乐文学,它同时也成了文人士大夫阶层表现情志、寄托理想、抒写人生忧患的艺术形式。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风靡的“花间派”大多以狭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为题材,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这些词, 有写秋夜的凄清, 如《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写留居的孤独, 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写失落在梦里的往事, 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望江南》(“多少恨”);写对故国的追忆,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写亡国之恨,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等等。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 使词开始从闺阁庭院逐步走向社会人生, 扩大文人词抒写的角度, 充分发挥了词的作用, 使词开始包含有了一定的社会内容。

随着题材的扩大和内容的丰富, 词的意境也随之博大起来。从词的发展史来看, 温庭筠词其外表所予人的直觉印象, 只不过是美艳的曲词而已。既无明显的怀抱可见, 又无新美的意境。韦庄词虽有一大转变, 给艳词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和个性, 但所写之情事, 却又不免过于狭窄, 且抒情亦是婉约曲折, 因此在意境方面, 自然受到相当的局限, 使读者不容易自其中得到更多的联想和启发。而李煜在开拓意境方面比韦庄进了一大步。也许是因为李后主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眼界,他的视点与众人不同。倘若他始终跻身于琼楼玉宇、稳坐金銮宝殿,不曾沦为阶下囚,命运不为他人所操纵,那么他将继续沉湎于宫廷的豪奢生活,继续以词吟咏香艳的美女醇酒,踌躇在“花间派”词人构筑的“宫体”与“倡风”之中。但是命运之神将他推到了国破家亡的苦难深渊中,这种“高岸为谷”的沧桑巨变,使他终日痛心疾首,心中的怨恨与悲凉不吐不快,从而使他溶血凝泪、直面人生,以“濡染大笔”写出了一批直抒胸臆,感触殊深的词作,并以此将词提升到雄奇幽怨、警悟深邃的新境界。

第三篇:李煜词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和创作。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帝王也都写一些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以前学过曹操的诗大家还记得吗?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这位帝王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都很有成就。但是还有一位帝王,有人这样评价他:“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确实一个很杰出的诗人”,而且他还被誉为是最有文采的皇帝,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共同走进这位帝王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

二、作者简介:总结学生预习结果,概况作者生平以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五、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七、板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 往事 往事之哀

小楼、东风 故国 故国之思 在 改 亡国之叹

第四篇:读书笔记李煜词摘抄

读书笔记

日前读唐宋诗词,摘抄了李后主的词,供大家欣赏。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2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玉楼春

晚妆出了明积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拋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7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8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注:“緺” 用这个字代替原文中的 “纟呙”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见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渔父

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

琼窗梦回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语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衣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19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装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22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城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浸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处不堪行。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忆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30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五篇: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吴文灵 导师:文师华 摘 要

苏轼是中国词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词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词开拓了新天地,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一代词风的旗手和舵手,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宋词“至轼而又一变”(《四库全书总目纲要》)。

苏轼的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以诗入词;影响;清雄旷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重点词作的分析,并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思想,来研究、赏析苏词的艺术特色,感受苏词带给我们的艺术震撼。

苏轼一生坎坷,因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主动到地方任职,由于“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保守派复起,又因反对司马光等尽废新法而再度外调,新党上台,仍遭贬逐,更远赴海南岛儋县。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几个方面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杂”而不“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身世,对于苏轼词的启迪和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词的题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的空间

他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使词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之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扩展题材,大开眼界,大展手笔,诸事万物,凡可入诗者,皆可入词。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容的词作,但更重要的是把前人很少涉猎的或从未表现过的题材大量引入到词中,使人们的视野从单纯的酒宴歌席、红香软翠的狭小圈子引向广阔的天地,使词从“花间”、“樽前”的离别相思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爱国襟怀、谈禅、言理无不进,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苏轼词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北宋时代边疆动荡不安,苏轼通过写词畅怀忧虑之情,恢弘志士的胆气。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苏轼来到处于宋辽边地的密州,切望杀敌报国,于是写下了这首爱国壮词。“他在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形象,显然是自我写照,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读后给人以雄风扑面、气冲霄汉之感”(刘维治《唐宋词研究》)。

题为“密州出猎”,所以全词紧紧围绕着“出猎”展开笔墨。上片写出猎的盛况。词人以 “老夫”自居,其实这时候苏轼才三十九岁,他 “少年”的豪壮与狂态不减,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卷过平冈,到郊外“出猎”。太守的身后则是大队人马簇拥。足见苏轼在当地政绩之佳,深得民心。场面描写十分生动,或写追捕猎物的鹰犬,或写出猎随从的打扮,或写围猎队伍的声势,气氛紧张而热烈,传达出主人公狂放快意的情怀。

下片写自己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词人开怀畅饮,倾吐真情,以“鬓微霜,又何妨”否定了“老夫”之说,剩下来的只有“少年”的豪气。词人以汉文帝时的魏尚自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起用。他盼望朝廷能派冯唐这样的使臣持节密州,使自己重新得到重用,以便能为国效忠,届时可以“西北望,射天狼”。以典入词,扩大了内容,增加了词的容量。“苏轼善于用典,用典中之事融为己事,以典中之情化为己情”(关立勋《宋词精品》),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感情豪壮高昂,音调激越铿锵,用典驾轻就熟,造语明白晓畅”(徐中玉《大学语文》),是苏轼第一首豪放之作。无怪他在作此词后自诩“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书》)。

第二,苏轼词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苏轼进一步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和社会功能。他的词里跃动着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而且这个生命的性格面貌是十分清晰的,即使把它混杂在别人的作品里,也能够把它识别出来。如《定**》: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被贬黄州时期,通过途中遇雨和对待风雨的态度的描写,抒发了不为忧患所扰的博大胸襟。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由于“雨具先去”,同行者皆不堪,可以想见他们通身湿透、急匆匆寻找避雨处所的“狼狈”相。而苏轼却是另一番气度:他在风雨之中“竹杖芒鞋”、“吟啸徐行”,另得一番乐趣。骤雨泼身,可以置之度外;“穿林打叶”之声,可以充耳不闻。多么洒脱,多么轻松,湿就湿吧,没什么大不了!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遇上了只需坦然对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潇洒,多么坦荡,又多么伟岸不凡!词人被贬期间,形同罪犯,而他却能把失意抛却脑后,寄希望于未来:“山头斜照却相迎 ”。雨过天晴,回首往事,这些挫折都算不了什么。风雨总是要过去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啊!而词人并没有抒发积极的“阳光宣言”,而是把感悟上升到一个成熟的看似有点消极的层面上来,风雨过后,依旧归于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虽有佛家“四大皆空”的思想,但却揭示了一种有无转化的人生辩证法,反映出祸与福、顺与逆的超脱处世哲学,给人以生命的启迪,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如此超然的品格,除了苏轼,还会有谁呢?

第三,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

宋词多传唱于“十七八”歌妓之口,虽以诉说情感见长,但抒发的大都是文人和歌女之间的游戏之情。与家人、与友人等比较真挚、庄重的情感,几乎很少入词,而到了苏轼笔下,却变得十分通常。如人们熟悉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苏轼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篇催人泪下的词作。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四,苏轼词多侧面地再现了农村生活。

他第一个把农村生活纳入词这一领域。著名的作品有《浣溪沙》词五首(下面选取的是第二,三首):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组词生动鲜明如画,充满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朴素,轻巧自如,苏轼那种随遇而安的怡然神情跃然纸上。

苏轼拓宽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由于内容的扩大,随之而来的词境也得以扩展

“苏轼以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旷达的思想使得词的意境达到新的高度,即使在传统的描写儿女情长的领域里也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刘维治《唐宋词研究》)。在东坡词中,《水调歌头》以其独特风神成为压卷之篇,在历代咏月的诗词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月到中秋分外明”,文人骚客,饮酒赏月,借月抒怀,这是千古以来吟咏不绝的主题,《水调歌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对宇宙的奇想和对人生的情思、玉洁冰清的境界和超绝尘凡的浩荡之气,构成了空灵清幽的意境。如此美妙绝伦的意境,怎一个妙字了得!

这首词紧扣中秋,以月贯穿,上片借月起兴,写词人由超尘出世的思想转入对人生的留恋,反映作家出世与入世思想的矛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总古今,揽宇宙的词句,雄浑豪迈,奇峰突起,词人的情感奔泻而出,全篇空灵之气从此生发开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次设问,作者情感流淌,思绪飞向缥缈的天宇,“乘风归去”吧,红尘是非,人世烦恼,都让它随风而逝,但幻想不等于现实,词人其实深知:生活上的厄运、思想上的苦恼,是不能摆脱的。“我欲”、“又恐”就揭示出这种情与理的矛盾。琼楼玉宇,何似人间?天宫虽好,毕竟不是人们驻留之地,人间才是自己的生活场所啊!

下片对月怀人,以理智战胜一时的情感,写悲欢离合的感叹。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从古到今都是这样,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大开大合,表现了词人开朗的性格和旷达的处世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寄情明月,倾诉了良好的祝愿,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苏轼使词与诗气脉相通,以诗入词的创作理念使他的词个性飞扬

前人曾多次总结苏轼这方面的功绩,称其创立了“豪放”词派。所谓“豪放”是针对 “婉约”而言的。“婉约”、“豪放”之分,最早始自明人张綖。清人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说:“张世文(即张綖)曰: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弘之谓耳。„„如少游多婉约,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约为正也。”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中据此做进一步的概括:“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宋人对苏轼词的新风貌也早有觉察。俞文豹《吹剑录》所载东坡“幕下士”之言:柳永词须“十七八女孩儿”演唱、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高歌,便道出个中因由。

苏轼词风的转变,体现在歌词抒情模式的转移上。苏轼拓展词境之作,都是以自我为抒情主体的,彻底改变了前人“代言”的方式。他奔放之情怀、雄伟之志向都能在词中一一得以表现。与苏轼宽阔心胸、坦荡襟怀相映衬,词中出现的景物也都显得气象宏大,气魄非凡。由于苏轼个人独特的审美趣好,所取之景多为清新明丽者,于是,清雄旷达便成为苏轼豪放词的典型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数《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在政治上遭到了“乌台诗案”的严重打击,思想异常苦闷,他常常在登山临水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那建功立业展雄才的理想不可能泯灭!《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这样一篇抒发人生豪情的词作。

该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感叹。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开篇“大江东去”二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反映出词的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次二句以精炼的笔墨点出时代、人物、地点,为英雄的出场做好铺垫。“人道是”三字,既烘托出古战场家喻户晓的声名,同时又暗中交待这个“赤壁”并非当年真正鏖战之地,只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乱石穿空”三句是词人目击之奇险风光,惊心动魄: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着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江山如画”两句,一笔收束,总上启下,自然地由古代战场过渡到英雄人物。下片可分两段。从“遥想”到“灰飞烟灭”,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从“故国神游”到结尾是又一层。这五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虚无态度。就全篇而言,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间如梦”,而是对英雄的赞美、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瑰丽雄奇的风光、雄姿英发的英雄、建立千秋功业的愿望,这三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这首词高旷雄浑的风格,确实是天才大手笔。

这首词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把登临怀古词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发展了情景兼融这一传统手法。赤壁风光成为词人追慕英雄、表达豪情的有力烘托,词以抒发个人的理想与老大无为的感概为核心,词中描摹江山如画,渲染周瑜的功绩,都是为了使这一感慨表现得深沉而又具体。

这首词语言精炼而有特色,用墨不多而形象鲜明。“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这一景物描绘中,有形、有声、有色,组成了一幅雄美画卷。“小乔初嫁了”,以美人衬英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足见周瑜气质儒雅,风度翩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寥寥数语,便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凡此种种,均有效地增强了这首词雄奇的意境与豪迈的风格,无怪被后人叹为“古今绝唱”了。

当然,就苏轼词的整体风格而言,不是用“豪放”一词可以涵盖得了的。他的婉约词作较之正宗的婉约派也丝毫不逊色。但就整体来说,最有特色的还是豪放之作。

苏词中也有许多缠绵的作品脍炙人口

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借飘荡的扬花形容被抛弃的女子的身世,遗貌取神,文笔空灵。他悼念爱妾朝云的词《西江月》让世人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爱情。“苏轼的词图景精美,情思深婉,说理深刻,读之使人陶醉,给人启发。这首《蝶恋花》词,即可作如是观”(关立勋《宋词精品》)。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此词上阕写暮春之景,景中有情,喜愁交错。下阕写人,墙外行人,墙里佳丽,创造了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境界。“多情却被无情恼”,笑者不知而无情,思者多情而不能传情,因而陷入更深的惆怅烦恼之中。作者在这微妙的心理刻画中,给人留下了富有人生哲理的联想。

苏轼引领北宋新词风,发展了词律,他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语调句法

“东坡是东坡,决不会同冯延巳的《阳春集》相混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九章)。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的开宗立派,对后来的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南宋张元干、张孝祥、陈亮、辛弃疾、刘克庄、刘辰翁,清代陈维崧、曹贞吉、顾贞观、蒋士铨等都受到苏轼的启发。

总之,苏轼词的成就为宋词开辟了新局面,也给宋词引上了高速发展的黄金轨道。苏轼在“宋代词坛的地位,正如李白之于唐诗”(《中国文学史》)。苏轼词以其鲜明的个性色彩,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具有永恒的生命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2] 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3] 刘维治主编《唐宋词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第180页。[4] 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5] 张伟、李泽淳主编《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12月第一版。

[6] 关立勋主编《宋词精品》,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第二版。

下载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晏殊李煜词赏析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谁将冰心盛玉壶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摘要] 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通过对其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

    浅谈稼轩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辛词的艺术特色 辛词是宋词的杰出代表,是我国诗歌中的瑰宝。他是爱国的号角,它融豪放与婉约于一炉,从而形成以豪放为基调,而又不失婉约的独特风格,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刘克......

    32《唐五代词●李煜●浪淘沙》(精选5篇)

    [làng táo shā] 浪淘沙(词牌名)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

    李煜词《虞美人》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李煜词《虞美人》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

    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精选)

    李煜词教学不可避免之词风变化探究 武汉长山学校 高朝云 浮沉的李后主 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洞晓音律, 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李煜的性......

    南唐后主李煜的几首优秀的词(汇编)

    南唐后主李煜的几首优秀的词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评李煜词《虞美人》(样例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大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