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6: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第一篇: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发展的漫长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 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6-0077-05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中,都蕴藏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这些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P129-133)。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此,两者的交融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制,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互动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不断更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普及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为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已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所开发的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中一棵璀璨的明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深刻地反映着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征、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被融入了年发节庆的活动中,成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使节日活动的内涵更加充实,而且使节日的内容更加健康丰富。

1.起源

传统节日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结构,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2](P195-295)。每个节日的起源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独特的情趣和神秘的色彩。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业国家,在远古时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固守一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着缓慢但具有很强季节性的农耕生产,形成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和生活节奏,人们在一年四季的辛勤劳动中,获取丰收的成果。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需要寻求欢快的娱乐来满足心理的愿望,以求得上天的保佑,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身心健康,于是形成了诸多含意不同的传统节日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传统节日类型主要分为祭祀性、纪念性、社交性等等,而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有娱乐观赏性的、强身健体性的和赌胜竞技性的等等。传统节日即有一定的风格模式,又有不同的礼仪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而各种传统节日则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活动场所。

2.民族传统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

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两者的互融性和互促性更加明显,这是因为:①在人类诸多的文化现象中,体育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的思想、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以及促进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而民族体育更具特色[2]。为此,在现代文明社会,体育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的青睐。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到风景优美的边塞,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及趣味醇真的民族体育。②现代民族传统节日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渐加深,覆盖面增大,对节日中的体育活动提出了多功能和大众化的更高要求,使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内容即丰富多彩,又突出节日主题,充分显示出民族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③在民族欢乐的传统节日里,要举行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盛大的经济贸易活动。如彝族民间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进行体育活动和节日庆典的民族传统盛会,精彩激烈的摔跤、跳火绳比赛与民间歌舞引来了四方宾客,同时举办的各种经贸易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欢乐的体育文化氛围为民族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以民族传统体育为桥梁,“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内外经济贸易交往,而且使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由一种文化形式变为一种有效资源,直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体育社会功能的效应,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和大众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来满足传统节日中对传统体育的内在需要。

在民族传统节日中,为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民族文化宣传力度,要着重在活动项目上增强其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使节日气氛更加活跃。所组织的大型体育表演,体育比赛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学习和培训,起到扩大影响、广泛宣传、普及推广,提高知名度的作用。民族传统节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需求,实际上是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可展现的平台,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民族传统节日内容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改造――重组――展现――再改造――再重组――不断完善的互动式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表明: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族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藏族“那达慕”的骑马射箭;赫哲族“乌日贡”的游泳、拔河;白族“三月街”的斗牛、赛马;彝族“火把节”的摔跤、跳火绳;苗族“龙船节”的抢花炮、踢键子等等。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伴随物,滋养于各民族的社会风习、生活方式的土壤中,具有民族性、地方性、传承性、实用性等特点。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较高的技击性,而且还表现出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情,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趣味醇真,简单易行,在民族地区得到广泛开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节日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活动起主导作用,其内容的丰富程度限制着传统节日对其它活动的可选择范围,因而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节日的体育活动。如:被誉为“洱海边上的广交会”的“三月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白族传统节日,在这个欢乐的民族传统盛会里,威武的霸王鞭和精彩的赛马、斗牛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深深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宾客和世界各国朋友,这些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的节日内容。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只有符合现代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迎合世界体育发展潮流,以满足大众的多功能需求为目的,对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进行超前性发展,才能为民族传统节日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

三、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思考

在现代文明社会,体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民族体育是国家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不断更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普及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为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已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实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首先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理论对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更新和转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关系。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对两者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要清楚的看到两者的互融性和结合点,树立正确的互动发展观念,加强政府与体育、文化等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并达成一定的共识,统一思想。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组织要以促进两者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在正确统一的思想驱动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互融、互动和互促,使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向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2.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其最终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无论是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还是民族传统体育,最终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一般来说,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具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身心健康,繁荣经济、宣传民族文化,迎合民俗民风等多种功能。加强民族团结主要是通过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统一的民族爱国战线;而促进身心健康主要是在传统节日中,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实现经济繁荣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提高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宣传民族文化主要是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迎合民俗民风就是为了满足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需求。由此可见,传统节日的体育活动是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与体质。为此,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以政策导向为支持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效果,政策的支持力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传统节日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直接受到经济的制约。为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大力支持,采取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体育经费的投入,实行国家、企业、集体、个人等多种渠道集资,减免民族传统节日中某些活动的相应税收等措施,实地解决经费问题来激活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大力扶持民族体育事业,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对节日活动的组织宣传、场地设施、节日用品提供充分的保障,并发动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并对其所开发的项目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节日活动的有序进行与规范的执行。另要抓住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的机遇,在政策支持和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场地设施等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训、推广和普及工作,建立建全基层的体育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培养一批具有对民族体育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失时机地通过节日体育活动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普及推向高潮,努力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4.以开发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研究民族传统节日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选择、重构、改造与创新和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作用与价值,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以市场经济为向导,本着体育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彼此改革及相互吸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既有本土体育的主要成分和精髓,也包含着外来文化的因子,具有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双重性。改革与创新的着重点应放在开发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上,在不影响节日内涵的前提下,去劣存优,增加社会价值大而效益高的成分,提高节日的社会效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选择、重构、改造与创新,更要突出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吸收、转化及创新性开发,使节日所选择的内容既能有效地满足节日的需求,发挥其功能作用,又能最大限度地显示体育的社会价值,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的目的。在民族传统节日的规模上,要大小结合,以小型多样为主,尽可能使大众都能直接参与活动。在传统节日活动的组织上,要结合实际,突出社会效益,即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体育表演和竞赛,也可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符合节日内涵和民俗民风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供大众参与健身娱乐,从而实现以民族传统节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更新与普及,同时又以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来推动民族传统节日的兴旺繁荣。

5.形成产业组织结构

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必须改革重组管理机构,形成规模宏大的民族产业经济,建立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制度,使民族产业经济的经营者与投资者都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合理的配置资源。要利用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将分散或面临衰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商业包装,推向市场。要把具有较强潜力的经济价值高的如新疆的“达瓦孜”、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蒙古族的“赛马”“摔跤”、满族的“珍珠球”、侗族的“抢花炮”以及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具有实战对抗的“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成民族体育产业经济,以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在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初期,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鼓励各投资主体进行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性开发与利用,并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产业组织应具有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法人资格[3],成为体育市场的主体,负责在传统节日中组织规模较大的民族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发行体育彩票、组织观众有奖竞猜活动,既承担体育经济人的职能,他们的经营行为从微观上保证体育产业具有内在的市场动力,而在宏观上则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培养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专业人才

要促进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就必须提高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知明度,营造节日气氛,突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增加运动项目的对抗性、技能性、惊险性和表演性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消费,体验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哪原始古朴、趣味纯真、具有民间风情的刺激动态。为此,要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少数民族中选派出一批优秀人才进行本民族的体育项目训练[4]。这些优秀人才不仅具备高超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具有非凡的组织观众积极参与能力,使观赏者在回归自然、欢乐而惊险刺激的气氛中心旷神怡,积极参与和尽情消费。

四、结论

1.在人类诸多的文化现象中,体育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的思想、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以及促进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而民族体育更具特色。在现代文明社会,体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民族体育是国家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为此,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是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2.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此,两者的嫁接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互动发展。

3.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互动发展关系,坚持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互融、互动和互促,才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向大众化、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亚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2(3).[2] 周伟良.民族传统体育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李 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 王亚琼.贵州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与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6(6):80-82.(责任编辑:石 船)

第二篇: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途径是依托在学校、社会、节庆民俗及宗教中进行开展的,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此研究为今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回族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109―03

回族主要以劳作为主要生产手段。休闲之余,回族传统体育在这里繁衍生息,例如:?A跤、拔腰、木球、打铆球、拔河、花式跳绳、跳皮筋、打梭儿、赶老牛、“斗鸡”、掼牛、跳格、方棋、踏脚、弹腿、查拳、汤瓶拳和通备拳等等。

大多数的回族传统体育都是依附在农耕过后的休闲中产生的。回族同胞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以回族传统体育为主要手段消磨劳作之余无所事事的时间,以此度过快乐的时光。研究对象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事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人员及事件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宁夏文化遗产网、吴忠市回民中学等相关网站,并对中国知网近十年年关于宁夏回族传统体育的文献资料进行解读,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实地调查法

走访当地从事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人士,进入回族文化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本研究获得了最根本的文献来源。

2.3 专家访谈法

对进行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家与调查员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发展

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到2009年的《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再到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愈加重要,且具有特殊的作用。而学校体育又是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学校挖掘、整理、提炼与升华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中国特色体育的开展与传承。

3?q1?q1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概况

2013年初,全国首批12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并挂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当中有7所都是依托在学校之中建立的,其中有2所是大学,其余5所都是建立在中学,但相对开展项目来说,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和北方民族大学体育部分别都开展了4个项目,其余5所中学最少的也有开展一个项目的,并且结合当地的回族生活习俗开展不同的项目,这都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点(见表1)。

3?q1?q2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课中的开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回民中学为例,吴忠回民中学是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67%,该校构建了“民族学生、民族体育、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民族团结、阿拉伯语”六位一体的特色民族团结教育模式。

体育课堂上,男学生们认真研习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家拳,少年们身上的骨气、豪气和阳光之美尽显无余。

同时吴忠回中也开设乐押加、木球、陀螺、毽球、竹竿舞等特色民族体育课程,吴忠回民中学作为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将国家和校本两种体育课程交叉进行,让学生自然体验、感受和分享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紧紧抱在一起”搭建了平台。然而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他们都开设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宁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q1?q3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课外活动的开展

2014年9月28日,在吴忠中学田径运动场举行了吴忠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参加开幕式共有18所学校表演队,吴忠回民中学的400名学生参加的《穆林扇》表演队获得中学组比赛一等奖。

除此之外,每个中学每年都以自己校内的运动会,举办学校运动会时,每个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都会参与到该项目中去,从各个县市的运动会,到各个学校自己组织的运动会,都有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身影,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吴忠市马莲渠中学历年来均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专门组建了多个体育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有力的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诸多体育队中尤以木球队见长,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比赛,该校木球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赛场经验,16名的木球队员也个个锻炼的技艺精湛。据悉,该校木球队曾代表学校和吴忠市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过骄人成绩。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在民族运动会中的发展

3?q2?q1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带来的狂潮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5年8月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圆满落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台湾地区的34个代表团的6240名各族运动员齐聚鄂尔多斯,共同角逐17个竞赛项目和178个表演项目中的241个一等奖,541个二等奖,557个三等奖。宁夏代表团由392人组成的宁夏代表团,参加了13个竞赛项目、11个表演项目的比赛。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竞赛项目逐年增加。从第2届到第9届民运会运动员人数逐步上升,由第一届的395人上升到第九届的6771人。可以说,每一届全国民运会都会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具体都是在竞赛规则、参赛人数、项目设置上进行变化。不仅是民运会内部的变化,在第八届民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媒体对民运会11个项目进行了直播,向全国、全世界宣传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新闻媒体对民族运动会进行了大量、生动的宣传报道,使全社会关注民族运动会,了解我国的民族问题,从而关心、支持我们的民族工作。

3?q2?q2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契机

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除港澳台)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省区级民族运动会,其中26个省区市已形成每4年一届的赛制。近年来,一些深受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全民健身项目而进入城市社区的健身活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能够全面展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靓丽名片。是培育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活动。对推进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家庭中的开展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南部山区的回族家庭依靠劳作生活,在休闲之余,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开心的玩耍,父辈也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时父子两个一起参与到回族传统体育当中来,有时父亲参与回族传统体育活动,孩子便在一旁观看,从中吸取经验,为未来参与回族传统体育活动积累经验。以方棋为例,农耕过后,村子里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那肯定是在下方棋,周围围了很多同胞,父亲在下着方棋,孩子在一旁观看,直到结束。

回族传统体育在家庭的影响下,有一部分是自于清真寺,清真寺可以说是每一个回族少年开始真正接触回族文化的起源地,每一个回族家庭的一生都离不开清真寺,在清真寺里这些回族同胞接受到了回族文化的熏陶,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少年,成为一个穆斯林气息的成年人。因此,有效开展回族传统体育是与其家庭和宗教气息下共同映射后的结果,家庭与清真寺是回族传统体育传播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结语

回族传统体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开展对未来保护与挖掘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回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宗教活动、家庭中有效的利用与开展为其保护与传承,为全民健身、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回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乐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7-24.[2]张 龙.在宁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3]芮国星.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4]马 慧.回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回族幼儿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5]周传志,陈俊钦.“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6):17-20.[6]赵 清.对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5):30-33.[7]任 海.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研究,2005(4).[8]陈 炜,何 勇.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发展困境及化解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9]杨世勇,徐伦占,黄 波,唐照明,陈 波,陈 勇.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56-59.[10]汤立许,蔡仲林,刘 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74-578.[11]霍 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145-148.[12]刘旭东,梅 峰.承办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03(4).On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of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Ding Nan Peng Liqun Yang Si(P.E.Schoo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of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and finds that its development main ways include the school,society,folk festivals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and Ningxia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 is the precious wealth of Chinese national minority culture.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Keywords: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approach

第三篇: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

作者:白晋湘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2

2字体:【大】 【中】 【小】

1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即从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社会、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工业社会、城市社会、开放型社会转化。从1949年为界划分为早期的社会转型和现代的社会转型。早期的社会转型始于1840年,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寻求现代化之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现代社会转型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1978年;第二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直至现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一般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这种转型必然在我国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价值文化观念的转换等方面对我国社会运行状态产生深刻影响,必然产生一种转型效应。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面临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其自身在价值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现代变迁和发展。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依据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理论依据

2.1.1 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是文化价值属性的客观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可被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客体与主体(民族和社会)之间需要一种特定(肯定或否定)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和关联的,任何事物的任何属性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关系。因此,价值的属性是客观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客体,总是与各民族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或利益密切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总是通过各民族人们的活动和社会发展演变而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和转型,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知识观念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转型中作为客体的需求属性的转变,决定了其价值转变的社会必然性,进而也必然要求其价值的重新构建以体现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和时代需求。

2.1.2 价值重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文化的先进性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状态中纵向的审视,即人类文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只有使自己的文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形态在世界文化中的发展地位,争取取得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文化不仅要成为少数竞技运动员和多数观众的世界,而且要有更多的大众人群参与到体育健身和娱乐中去,应该注重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2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实践依据

2.2.1 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发生位移

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于简单的、进化度极为低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这是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我国民族社会发展进程中,狩猎、牧业、渔业、运输等传统生产

方式曾是各族人民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劳动手段。游离于生产过程的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各自民族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既源于生产劳动过程,又是对生产劳动生活的一种补充。而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的是,工业社会是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特征,社会高度分工。其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这种工业化社会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依托的传统劳动生产方式逐渐消退、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在人们新的视野里逐渐淡化或转移。

2.2.2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意识和功能日益强化

2.2.3 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化,西方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融合与冲击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状态,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渊源更是如此。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的加快,社会必然相应地呈现出开放状态。在我国开放社会转型进程中,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不断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受到西方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奥林匹克文化是当今依赖于科技的、物理属性的强势体育文化,它突出的是在国际体育中只倡导西方单一的竞技体育文化模式,而排斥其他的体育文化类型。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极大地忽视了各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拒绝其他文化的广泛参与,因此也强烈制约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2.4 宗教、准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转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依托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成员总体上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它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制度、超自然信仰以及与此有关联的事物相对来说已变得不很重要,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的参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与各民族的宗教崇拜和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进程中被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随着世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由于“现代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也逐渐由生活的组成部分变成人们的业余消遣或娱乐点缀。

2.2.5 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化,要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的构建

我国传统社会实质上是一种人治社会,尤其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的民族地区,民族和家族式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支配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依法治国正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制社会强调把所有的社会活动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用制度建设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组织管理创新。与此同时,现代体育文化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纵观现代体育的发展,如国际奥委会、各种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都有着规范的组织管理与制度规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武术、气功等少数项目有专门的项目管理中心归口管理外,大多数项目没有直接的部门进行规范与管理,大多处于一种无规范的自发原始状态,更不用说得到有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3.1 思想将更加解放,价值选择将更加多样化

3.2 文化的主体性更为明确,自我价值意识将进一步发展

中国几千年来以群体为本位的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对民族的整合和凝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它过分强化社会群体意识而泯灭了自我价值意识的存在,因此造成了个体文化主体的失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发展出自由竞争、自我实现的文化价值意识。由群体价值意识发展到自我价值意识是一种进步,是文化主体失落的复归,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受传统文化统治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意识的发展不仅会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而且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要着重对少数民族群众自我价值意识的培养,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到自我社会历史使命的价值思维方式。

3.3 思维方式将由非理性走向理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落后和蒙昧的思维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将不再凭巫术、迷信等等原始文化价值作判断,代之而起的将是凭借科学技术的价值、商品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合理的核算、生产、分配以及合理的消费、经济道德、精神生活,将成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价值思维方式。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就是要培养少数民族群众的理性化的价值思维方式,以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所以,着重对少数民族群众思维方式由非理性向理性的转变,是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重中之重。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体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趋势

4.1 它将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

面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全球文化价值信息的出现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再保持封闭性的价值体系已经不可能。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全球价值信息的出现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造成人类共同的文明,发展出人类的共同价值意识。特别是内地和广大农村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必然使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价值模式发展出新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不能置身于这种文化、文明和价值意识之外,而必须适应世界历史潮流,开放其价值体系,这是大势所趋。

4.2 它将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就其内在结构来说乃是个体农业经济、宗法家庭、儒家思想一体化的,也与“大一统”的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相互适应的。但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一元化的、“大一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必然被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系所替代。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将是一个新与旧、土与洋、传统与现代文化价值并存的局面。整个文化结构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并且其价值取向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多元复杂的价值体系。

4.3 它将是现代变迁过程中一个有自我组织能力的价值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作为历史的连续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模式和价值取向仍然会保持其历史个性,仍然会发挥其自我组织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在扬弃、融合、纳新中发展,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新旧文化的杂糅、调和、拼凑,而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结构在新的文化积累中实现突变和飞跃。这种突变和飞跃离不开原有的民族文化积累,离不开这种积累所形成的遗传趋势。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是更高形式的延续,是渐变与突变交织着的延续。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途径

5.1 牢固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首要的就是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要不断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文化内容上,坚持科学、文明、健康原则,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在文化形式上,必须面向大众,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另一方面,先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意义上分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点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流的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既体现敏锐的批判精神又有兼容并收的气度。2008年奥运会为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良好机会。

5.2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各民族大众,具有天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具备培养民族精神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集体荣誉感和自强不息两大精神上。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培养民族精神起重要积极作用。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中,民族精神应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始末。

5.3 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特殊的作用。首先,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康强壮的体魄,这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身体载体;其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的性格、体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娱乐和趣味性强,吸引力大,在特殊的情景中寓教于乐,使人们在近似游戏或游乐中接触和认识体育活动,认识它在强身健体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喜爱和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5.4 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重构,必须重视和突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从世界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都经历过进入学校教育而获得理论与方法上的提升,在普及范围上获得大幅度拓展的历史。从欧美的各种球类活动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无不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完成改造,使之便于教学、比赛和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教育的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的推广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努力。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5.5 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在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上体现出独特价值,并以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等形式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产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和商业化途径,为自身发展筹集资金,促进自身的推广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在产业政策、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切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这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重要内容。

作者:白晋湘(吉首大学)

龙佩林、熊茂湘、陈威、熊鹰、张继伯、张旭、杨明雄、龚子飞、梁红

第四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保守僵化思想观念的制约、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缺乏健全的产业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产业政策、特色体育文化产品有待开发、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六个方面对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产业;传播

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结构逐渐朝着具体化、清晰化的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影响作用的实现都需要传播的手段来实现。纵观西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有西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更重视对其的传播与宣传力度。因而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应该分析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就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保守僵化思想观念的制约

长时间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在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便显得过于保守,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与发展呈现出了滞后性。因而,在其传播与发展的道路上,亟需改变传统的传播观念,要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运用各种传播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相关赛事来对其进行广泛的传播。

1.2、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其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做到从产业的整体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优化,从而使其在竞争当中的优势以及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持续、全面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应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形式,要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融合,以当前市场取向为指引以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能够得到延伸,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1.3、缺乏健全的产业管理体制

在举国体制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也是在政府的调控指引下发展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就应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首先在加强政府监督的前提下,还需根据该产业当中各个层面以及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制定一些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应该建立一个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管理体制,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4、缺乏完善的产业政策

在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做到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并且有效利用;其次,要不断促进开放,除政府参与传播之外,还应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力量,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使其实现双赢;最后,还必须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经验,走上一条外向型产业发展之路。

1.5、特色体育文化产品有待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不同民族也表现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在宏观上全面把握以及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在微观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进行挖掘、开发、宣传,使其作为一种微观力量,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1.6、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毋庸置疑,专业人才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却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同时还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型人才。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有效运用现代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现如今,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也在不断丰富,因而首先必须做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然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播媒介对其信息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

2.2、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与大众传播的融合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必须遵循大众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当前大众传播学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分别为社会协调、环境监测、文化传播以及娱乐四个方面。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应该从社会整体以及宏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项学科理论、充分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信息进行传播,从而构建出一个跨学科、跨产业、跨媒介、跨地区的综合性体育文化产业集团,在此背景之下来促进其经营理念、运作机制、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能够朝着一个科学、有效、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2.3、培养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当前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便在于人才的竞争,为了改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不但需要努力培养人才,还需要大力引起人才,并且努力留住人才,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因而我们需为这些专业人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而需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机制,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首先,需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要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来留住人才,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社会地位;其次,还需加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培养出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又善于经营管理,同时还能够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得以顺利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总而言之,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当中,人才因素是一大关键性因素。

2.4、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社会行为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才能够得到更为有序地开展,因而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道路上也必须要建立并且健全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要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实际为基准,还需同国际体育产业、国际体育服务业以及国际体育市场的规则相接轨,在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时,在开展国际性体育服务的时候遵守国际惯例。

2.5、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改革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在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的时候,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思路,做到科学管理,加大科学技术含量,做到规模化经营,对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努力缩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产品与国际体育产品之间在技术标准、质量、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并且积极向外出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

3、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同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衍进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无形资产作为产业核心,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当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物质产品进行传播及开发,从而创造出相应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不但能够更好地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2]麻江利.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10(01).[3]周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及产业的发展问题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第五篇: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

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 马勇/陈静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

【专 题 号】F9

【复印期号】2004年04期

【作者简介】马勇(1958-),男,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海口 570228

陈静(1980-),女,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海口 570228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10年来,会展业作为在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增长。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力。而其与酒店业的互动发展更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

一、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关系

(一)会展与酒店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首先,客源方面。会展具有人流量大的特征,这为当地酒店业提供丰富的客源基础。随着会展业水平的不断向前和提升,参加会议和展览的人数正不断增加。从而为酒店提供了丰富的客源。例如国内著名的广州交易会就曾云集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10多万人。这为酒店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收益方面。据专家预算,展览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带动系数为1比5,间接带动系数达到1比9。会展期间参展人员及相关人员在举办地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都为酒店带来收益。例如1999《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期间,就使当地酒店增收至百万美元。同时,酒店在为会展人员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会展产生间接效应提供支撑;最后,质量方面,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会展对酒店业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酒店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硬性及软性环境建设以满足会展需求;另一方面酒店业在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质量适应会展的新形势。两者在相互协调发展中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二)会展与酒店间的规模效应关系

首先是会展商务圈规模构建。会展商务圈是从事会展和展览业的城市经济区域带。宏观上讲,它是N个城市进行会展活动的联盟;微观上讲,它是某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适宜会展发展的特定活动区域。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酒店为会展发展提供驱动力;其次是服务规模体系的形成。在会展的驱动下,目的地酒店业竞争日趋激烈,新的统一行业标准建立,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优质的服务规模体系逐步形成。

(三)会展与酒店间的资源交流关系

首先,是信息的交流。会展中大量信息流的集聚为酒店业带去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国际化信息的引入促使酒店业不断进步与发展,并与世界先进水平与标准接轨;其次,是文化的交流。酒店是一地与外界进行信息文化交流的场所,在展会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刺激了当地文化与外界的碰撞。从而对会展发展理念有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四)会展与酒店间的环境互造关系

酒店为会展营造较佳的外部环境。酒店良好的环境为会展相关人员提供完整的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行为。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更好地服务

于会展,为会展顺利进行提供人员保障。此外,区域内各酒店为取得市场份额,必定形成你追我赶的局势,这种市场竞争机制更有利于提高酒店业水平,从而提升当地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会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酒店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为酒店发展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和协作环境。

二、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支撑体系

(一)市场支撑体系

市场是任何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第三产业的会展和酒店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要想实施相关经济行为更是离不开市场支撑体系。因此,会展与酒店业在互动发展中要获得双赢必须时刻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首先酒店特色旅游产品的推出应以会展市场需求为中心。会展客人具有停留时间短、消费高、地域性强等特点,他们对酒店服务水平、硬件设施等具有较高求,因此在发掘会展新产品时应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并不断提高酒店服务水平;其次,会展旅游产品定价注重消费者需求。会展客人一般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强的消费能力,其更注重酒店自身的服务水平,因此定价应根据市场需求更注重服务等软性因素方面;再次,分销渠道的确定。分销渠道的确定是酒店扩大产品销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与专业的展览公司直接联系还是与相关行业协会联系,必须因时因地而宜,合理确定;最后,促销方式的选择。为更好沟通会展客人与酒店,完成经济目标的实现,应合理选择促销方式。适当的促销方式能缩减酒店开支,缩短会展与酒店间距离、并减少双方时间成本,为双方带来益处。

(二)组织支撑体系

它是成功实现会展与酒店共同发展的人员和机构保障。包括三方面的涵义:首先是会展活动主体。它包括参展商、观展人员、相关管理者、工作人员、媒体及其他人员。而实际上在这类群体中能成为酒店的潜在客源的是参展商、观展人员。在入住酒店前,其决策依赖于外界信息基础。入住后,酒店服务水平等实际指标是他们继续选择该酒店的决定因素。因此会展客人对酒店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是实现会展与酒店互动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是会展旅游中介组织。它包括会层展览公司、旅游商务网站及与会展相关的行业协会。它们是联系会展客人与酒店的中间枢纽。会展与酒店间要实现共同发展首先建立在两者相关联基础上,而这依赖于旅游中介组织的调节、沟通、组织、协调等;最后是酒店从业人员。酒店业作为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会展客人的评价和再次决策。高素质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将有利于提升会展客人的忠诚度,从而实现会展与酒店业长期互动发展。

(三)基础支撑体系

它是会展与酒店业实现双赢的基础支撑,包括硬性支撑体系及软性支撑体系。硬性支撑体系是指确保会展顺利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及专业设施、酒店硬件服务设施等。软性支撑体系是指保障两者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会展相关法律法规状况、信息网络通畅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硬软性支撑体系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这两大基础支撑体系处理不当必会影响会展与酒店业双方发展。事实证明,政府组织、监督行为不当不仅影响会展的顺利进行,而且阻碍酒店业经济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加强基础支撑因素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媒介支撑体系

它是会展与酒店业实现互动发展的信息保障。具体包括4个层面:首先是广告传媒。它是会展与酒店双方了解的第一步。会展通过报刊、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介发布展会信息,而酒店根据所获取信息适当组合旅游产品以满足会展的商务

需求,两者实现初步互动;其次是会展中介组织。目前在我国较多的是展览中介公司及其他相关中介组织,它们是组织、协调会展与酒店等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机构;再次是会展行业协会。它们是保证会展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重要组织,其提供的行业标准及行为准则为会展不断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酒店业的创新经营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与要求。

三、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模式

(一)一体化发展模式

会展与酒店业的一体化互动发展主要通过活动主体、消费单元、协调机构表现出来。即会展活动主体在协调机构发挥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消费单元最终实现会展与酒店业一体化发展。它是结合我国会展旅游现阶段实际现状及酒店业自身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模式。详细模式见下图1:

图1 会展与酒店一体化发展模式图

上述模式图显示会展与酒店一体化发展过程。会展活动主体如参展商、观展人员、管理者、媒体相关人员等都可能成为酒店主要客源。他们因为会展这一目的而聚集在某地,并在酒店运用广告、新闻、互联网等媒介沟通的营销推广下成为酒店主要客源,进而在酒店完成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单元,为酒店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在酒店协助下完成购物、游览等相关旅游行为,从而推动酒店与会展客人关系向前发展。而另一方面,酒店提供优质服务必然在客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回头客的增加。同时,众多酒店良好服务所形成的规模优势也会极大地提高会展承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会展的持续化进行。为当地营造更广阔的外部发展环境。实际上,一体化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支持,它们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必将推进会展与酒店的新型化进程。

(二)单体化发展模式

它是传统的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模式,两者间互动性并不强。即会展与酒店业基本上各自发展,关联性极弱。会展活动主体在参加展会过程中,自行决定和安排住宿、餐饮、娱乐等项目,缺乏会展行业协会、法律法规等中介的组织与协调,缺乏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的沟通和参与。会展组织者在展会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及信息查询,行为带有一定盲目性,在展会中也没有及时与中介、媒介机构进行沟通,从而增加展会成本,在人力、财力、时间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酒店也缺乏一定自我协调机制,不主动与会展组织者联系、不注重信息搜集、不开展一定程度的营销推广,这必定会错失巨大商机,与会展潜在客源之间的断层必会导致酒店经济效益的降低。此外,从长远眼光来看,这种单体化发展模式也不利于地区知名度的提升,极大地阻碍了该地会展业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三)国际化发展模式

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会展业和酒店业更是如此。随着中国迈入国际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更多除会展及酒店业之外的其他第三产业将融入两者,实现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国际化发展模式呈现特点是首先主题选择的品牌化。会展业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主题会展品牌同时酒店业推出品牌化的营销主题,两者充分合作。另一方面,会展在与酒店互动发展中应充分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如通讯、邮电等协作,推进主题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其次是技术运用的现代化。主要表现

在信息沟通网络化的运用、酒店预订系统的完善、会展设施的国际化等;最后是组织运作的规模化,主要表现在中介组织沟通规模化、会展与酒店业沟通规模化。同样,规模化、集团化的酒店也更趋向于与大的会展组织者联系,从而形成组织运作的规模化局面。

四、我国实现会展与酒店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行业管理体制

目前,国内会展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这与完善的酒店行业管理体制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实现两者互动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会展行业管理体制以实现如下功能:首先是组织协调功能。充分利用行业自律机制组织协调会展在与酒店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充分发挥行业机构在此方面的作用,以保障两者共同发展;其次是内外联系功能。对内加强会展业各机构组织间合作与沟通,对外加强与酒店业等其他行业的联系,以及与国外相关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再次是法规示范功能。在会展与酒店等其他行业合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行业协会应提前预见,并制定相关的行业性法规,发挥示范作用,指导实际运作;最后是道路指示功能。在与外界进行交流过程中,行业协会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为会展自身及与其他行业发展指明新的国际化道路,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二)开发新型酒店会展旅游产品

市场营销原理中不同的顾客会有不同的需求。而旅游产品的开发围绕的核心则是如何最恰当地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酒店在开发创新型的会展旅游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原则:首先,适应性原则。会展旅游具有专业性强、客户消费层次高、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等特点。因此酒店推出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在满足整体同质化需求的基准下,针对会展客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如会展VIP客人的高服务要求,据此酒店应派专业水平高的优秀员工来为其服务;其次,创新性原则。创新产品是保证酒店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会展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由于信息流、人流量庞大,因此对为之提供相应服务的酒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为形成自身特色,动力来源于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满足会展客人基本需求基础上推出外延性强、高层次的酒店产品,并在配套服务上以最优服务满足他们。

(三)扩展网络信息化保障体系

网络信息保障体系是联结会展活动主体与酒店的各种会展中介、酒店中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行业协会资料等各种信息资源群形成的体系。它是保障会展与酒店互动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首先,信息展示功能。会展、酒店可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介或加入会展、酒店相关行业协会来展示企业信息,使会展、酒店双方获得初步认知。其次,信息沟通功能。在双方初步了解获取一定信息后,为寻求合作,双方通过网上预订系统、电话、传真等现代通讯手段来进行信息交流。而随着会展、酒店业国际化趋势的到来,必须扩展网络信息化保障体系以增强主体合作机会。

(四)健全系统的服务保障体系

系统化服务保障体系是为保证会展与酒店共同发展的完整化、标准化服务及为服务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等构成体系。它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酒店产品售前服务。主要表现为营销的推广,将企业服务形象宣传到会展潜在客源地,并形成相应的形象定位,为会展与酒店互动发展提供基础;其次是售后服务体系。酒店与曾下榻过的会展客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联系,加强顾客关系管理,通过调查

不断改进现有酒店会展产品以更好满足顾客;最后是基础设施保障。会议召开对酒店在通信设备、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酒店根据不断变化的会展市场,完善和改进酒店基础设施,寻求商务会展旅游与酒店最佳结合点。

(五)充分整合区域内相关资源

资源组合表现在内部资源组合:即会展、酒店各内部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中需要优势资源。外部资源组合指包括行业间资源组合,即会展、酒店业、通讯、电信、娱乐、交通等各行业间合作;地区资源组合,即展览、酒店与地区旅游景点等其他旅游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信息资源组合,即人才信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状况等资源组合起来。在对上述资源进行整合后将其与会展、酒店业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最终实现两者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勇.会展与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1).[2] 马勇,王春雷主编.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杨亮.会展旅游业的状况及策略初探[J].山东经济,2002,9(5).[4] 邹统纤,吴正平.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思想与竞争战略

[M].广州:广东出版社,1998.[5] 戴学峰.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济信

息,2003,(1).[6] 肖华.会展业,区域经济的“助推器”[J].经济日

报,2000-11-01.[7] 匡林.会展旅游与世界接轨.中国距离还有多远[N].中国旅游报,2001-2-26(C1).[8] 王保伦.我国旅游酒店组织结构再造研究[J].旅游

学刊,2001,(6).^

下载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研究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研究 摘 要:龙舟竞渡源远流长,通过对广西传统体育龙舟文化进行研究,论述龙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区内开展的龙舟比赛和经贸......

    发展民族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发展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引起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我国,西方文化正以强劲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代青年热衷于过洋节并同时表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推荐)

    一、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受到全球化思潮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内部变革,各个民族对待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已经出现了变化,但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历经多年文化沉淀而结成的体育文化结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体育文化开始渗透到......

    杨毅然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共五则)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杨毅然1, ,沈克印2,3 (1.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变迁研究[5篇范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变迁研究 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

    三峡库区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外国语学院 2011级商务英语1班 学号:201103084104姓名:林欣三峡库区名族传统文化与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在人类历史我长河中,我们的生命只是一瞬间的璀璨,但是我们的文化却是永远不......

    **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信息约稿马龙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根据区委要求,现就马龙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迫在眉睫”为主题,马龙区教育体育局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