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部分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从起点到终点一共20格。游戏规则:
1.两人轮流把棋子从起点移向终点。2.每次最少走1格,最多走3格。3.最终把棋子移到终点的一方获胜。
二、问题导入,激活经验
谈话:看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要讲究策略。其实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在默默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出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一年级时我们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师生共同完成。
2.出示“1、5、8三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三年级时遇到的问题。谁来解答?
生:可以组成158、185、518、581、815、851这样的6个三位数。师:有个同学是这么做的,(出示不按顺序列举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做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上面的做法,因为上面是按顺序写的,容易把不同的三位数全部 写出来,便于我们查漏补缺。
3.出示课题
师:上面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但在解决时都是把各种可能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写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一列举的策略。
三、弄清题意,尝试列举
1.弄清题意
谈话:周末,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块长方形的花圃。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围成的是长方形,它的周长是22米。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能围一个长方形花圃吗?完成活动1(图1)。
图1 图2 师:这是三位同学的作品(图2)。这些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的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生:长不相同,宽也不相同,但长与宽的都是11米。
生:因为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的和乘2,所以长与宽的和就等于周长的一半。也就可以用22÷2=11(米),算出长与宽的和。
师:根据大家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用22根栅栏围长方形的花圃,有多种围法,它们的面积不一样,但是长与宽的和都是11米。
2.尝试列举
师:怎样围面积最大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办? 生:把所有的围法都列举出来,然后算出面积,比较一下。师:这个方法不错。完成活动2(图3)。
图3 图4 3.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列举的情况出示在电脑上。(图4)师:他们是这样列举的,你有问题想问吗? 生问:为什么长从10米想起呢?不是11米呢?
生答:因为这里长与宽的和是11米,长最长只能是10米,不能是11米。生问:列举到长6米,宽5米后,为什么不接着往下列举呢?
生答:接着往下,长5米,宽6米,和前面的长方形形状一样的,重复了。师: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关键要能根据题意找到一个思考的方向。解决这个问题是怎样思考的?
生:根据长与宽的和是11米,思考长或宽分别从几想起。
四、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谈话: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如果没有了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益的过程。”
师:这是课一开始我们曾经解决的问题,回顾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同时出示三个问题)
生: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
生:如果题目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可以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再比较这些结果,找出问题的答案。
生:解决例1时,我们除了运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还运用了画图和列表的策略。
生:无论画图的策略还是列表的策略,都是为了能把符合要求的围法列举出来,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基本的策略。
生:在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关键要能根据题意找到列举的顺序。生:有顺序的列举,就不容易出现重复或遗漏,还能便于我们发现规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画图、列表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五、检测反馈,丰富体验
图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逐题交流。1.指名一组交流第1题的做法。师:他是这么解决的,你有问题想问吗? 生问:为什么列举的第一个时间是11:40?
生答:我发现,从9:00到9:40间隔是40分,从9:40到10:20间隔也是40分,这样,后一个时刻与前一个时刻相隔40分。所以11:00后面的一个时刻是11:40。
师:说得真好,先从题目中找到规律,再根据规律列举。生问:列举到16:20之后要不要继续列举了?
生答:不需要了,因为题目中最后一个是否响铃的时刻是16:00,所以没必要再接着列举了。
师:看来运用策略时要灵活,有时不一定要把所有情况都一一列举。2.指名一组交流第2题的做法 师:看的明白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生:他们先把可能付邮资的方法分成:选1枚邮票、选2枚邮票、选3枚邮票、选4枚邮票,这样的四类,再按顺序一一列举。
师:你真会总结,是啊,分类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类让我们找 到了列举的序。
六、回顾游戏,拓展延伸
谈话: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运用多种策略,还记得刚才的游戏吗? 师:这样,再给你们一次挑战我的机会。先请一位同学来和我玩,再请一个同学把我们每轮走的格数列举在黑板上的表格里,看谁先发现规律。
师:观察我们每次走的格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每次走的格数和学生每次走的格数合起来都是4格。师:你真善于观察,那要确保我能获胜,该怎么办?
生:可以让对方先走,然后每次走的格数和对方合起来是4格,就一定获胜。师:你们的猜想对吗?如果对,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如果现在不是20格,是30格又该怎样走才能确保获胜呢?我们以后还会学到其他的策略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二篇: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合师附小四小 王邦燕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2分钟)
直接出示课题。问:看了这个课题,大家觉得本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习什么样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
二、教学例1。(20分钟)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他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你想到些什么? 生1:长方形周长是22米。生2:可能会有不同的围法。
设疑:在这么多围法当中(板书:▪▪▪▪▪▪),要想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么做?(把所有围法都列举出来)
师:请大家自己想办法找出所有的围法,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分层提出要求:
可以用小棒来操作,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还可以直接填表。
学生操作,师注意收集(投影展示:A、遗漏B、重复C、全但无序 板贴展示:D、有序)
2、比一比: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D)为什么?(板书:按顺序)按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板书: 不重复
不遗漏)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掌声)
师: 请刚才没有按顺序填写的同学改成按顺序填写。
(长(m):10 9 8 7 6
宽(m): 1 2 3 4 5)
7、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5种)现在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长6米,宽5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来口算面积。(补齐板书:面积(㎡):10 18 24 28 30)。
8、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所有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常就称它为“一一列举”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提出要求: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举时要有序思考,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过渡: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音乐钟,我们一起来看。
三、拓展应用,丰富体验。(16分钟)
1、出示“练一练”第1题。(突出“有序”)
(1)(指名读题)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举的。对比小结:这题和刚才那题我们都用了列举的策略,大家想一想:能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的问题具有什么特点呢?(当答案有多种情况的时候)
进一步要求:其实列举的策略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思考: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如:一年级:10的分与合;四年级:学习倍数和因数时,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过渡:大家平时喜欢上网吗?我们平时上网时所浏览的网站为了及时发布最新的消息,都需要定期更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突出“对结果要比较、观察”)
(1)(指名读题),问:你想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师引导学生观察A网站怎样更新后再提出要求:先在下表里画一画,再回答。
(2)组织交流反馈:重点突出对列举的结果要观察、比较。
联系生活:上网确实很有趣,但同时汪老师也对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文明上网、适度上网”,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
过渡:汪老师所带班级有一名同学叫小芳,小芳有一个爱好是收集邮票,先课件出示4张邮票。(师介绍:邮票左上角显示的钱数称为邮票的“面值”,我们到邮局寄邮件时支付的钱数称为“邮资”),再课件出示问题。
3、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引出分类列举的思想)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怎样解决?指名回答,生口头说出按怎样的思路来列举即可。
四、总结全课(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这正是我们学习这些策略的价值所在。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长+宽:22÷2=11(m)长(m):10 9 8 7 6 按顺序
宽(m): 1 2 3 4 5 不重复
面积(㎡):10 18 24 28 30 不遗漏
第三篇:2014新苏教版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10根小棒,你能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吗?学生尝试摆出不同形状,并要求学生初步感知规律:长+宽的和不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王大叔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二、教学例1。(25钟)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2、(指名读题):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发现题目当中隐藏的信息吗(2人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掌声)
师:周长一定是22米,是保持不变的,长和宽也会像周长这样保持不变吗?长和宽在变化,那么面积也就有大(顿)有小。
师:长和宽可能会是几米?指名答
他猜得对吗?再指名答理由(2人)。
设疑:还有不同的围法吗?(有)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围法当中,要想知道怎
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么做?(把所有围法都列举出来)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来围一围?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分层提出要求:
请你用22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中。
也可以直接填写记录单,再通过摆小棒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师注意收集(A:遗漏B:重复C:全但无序D:有序)的表格进行投影展示。
2、比一比: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D)为什么?(板书:按顺序)按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板书: 不重复
不遗漏)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掌声)
师: 请刚才没有按顺序填写的同学改成按顺序填写。
3、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围法?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长6米,宽5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来我们还要对列举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这样才能选出我们想要的。
4、比较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所有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常就称它为“一一列举”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齐读课题。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1、提出要求: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举时要有序思考,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2、进一步要求:其实列举的策略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思考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如:一年级:10的分与合;四年级:学习倍数和因数时,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追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在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过渡:王大叔有个女儿叫小芳,再过几天就是小芳的生日了,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准备了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呢?
三、拓展应用,丰富体验。(8钟)
1、出示“练一练”第1题。(1)指名读题,指名板演。
(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举的。过渡:王大叔要到食堂去吃饭,我们去看看食堂有什么好吃的吧。
2.出示“练一练”第2题.(1)指名读题,指名板演。
(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举的。
四、总结全课(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这正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长方形的周长=22米
按顺序 长+宽:22÷2=11(米)
不重复
不遗漏
第四篇:新苏科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300千克钢需要用2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小明重32千克,妈妈比小明重20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妈妈重2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0、学校举行队列广播操比赛,每排站18人,能站8排。如果每排站9人,要站多少排?
11、学校买了340本故事书和520本科技书,要把这些书分在4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放几本书?
12、商店里一袋花生原价20元,活动期间一律半价,那么现在去买4袋花生要多少元?
13、沿小河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14、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5、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6、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7、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8、修一段324米的路,前6共修了240米,剩下的要在3天内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19、一年级有24人参加运动会,二年级的人数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的人数如果少5人就和二年级的一样多,三年级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20、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20元,小明用掉20元后,这时二人身上的钱一样多,小红原来有多少元?小明原来有多少元? 21、12只小朋友排队做操,每相邻两人间隔2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22、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23、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27、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8、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30、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31、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32、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后反思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后反思:
学生在四年级已学习了列表和画图的策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预习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一列举题目,课上稍加点拨即可导入新课。例1的教学,围绕“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这根主线展开。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22根小棒代替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分成3个层次教学。一是,学生尝试去围。这个过程中,有的是慢慢尝试去围,直至22根小棒全用上;有的是动了脑筋才去围的;有的可能只想到一种围法;有的可能想到多种围法。二是交流围法。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围法。适时追问“你在围时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三是引发列举的需要。在学生明确“长+宽=11”后,进而提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摆出不同的围法,但花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最后引导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稍显仓促。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交流的不到位,可能是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够具体。设想,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下:“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样列举的?”这样反思总结的效果可能要更好些,学生对一一列举的策略体会可能要更深入一些。
例2较例1要复杂一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需要。关注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例2的复杂所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列举要有序,以保证列举不重复,不遗漏。例题学完感觉学生对分类还是有些迷茫。
巩固练习的教学,开始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考的形式去列举解决问题,发现多数学生用列表的形式整理,不少学生参考例2的表格形式,但表格设计的有问题,不利于学生找到答案,而且在绘制表格的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思考:“如何有序的一一列举?” “还可以怎样有序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