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5篇)

时间:2019-05-14 17: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

第一篇: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

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除了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语言文字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了。方言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名片”,它储存了你所有的信息和秘密。

喜欢说“俺”的山东人,是一个最为迷恋方言的群体。山东话不浪漫,不抒情,不忧郁,没情调,缺点很多。在这个普通话流行的时代,为什么山东人那么迷恋山东话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方言在山东至今仍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即使离开山东,到外地工作,山东人也仍然说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从大规模的闯关东开始,山东人把家乡话带到了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话传遍全中国。解放后,一大批山东籍的南下干部乡音未改。直到改革开放了几十年的今天,山东输送到各地的人才也还说着山东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山东人最真实的写照。

每次出差去外地,只要一坐上回山东的飞机火车汽车,整个空间里就充斥着山东话,熟悉而又亲切。不管是否认识,大家都能聊得火热。方言,就是一片流动的山东土地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山东话伴随,我们就感觉脚踩山东的大地,心里就非常踏实,稳定,有一种依赖感。

让我们走进山东人的内心深处,看一看那奇特的心理世界。

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心理趋于超稳定状态,害怕变革与进步。齐鲁文化曾经深刻影响过中国,山东人为此骄傲,并表现出一种“守成”心理。

山东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至今山东仍然是农业大省,即使是山东城市居民,也大多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夜晚,老百姓的惟一娱乐就是看电视。

与农业文明相适应,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山东人喜欢稳定,循序渐进。

而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就开始了剧烈的变化,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山东人一方面要去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寻求精神的依靠与寄托,山东方言就成为山东人的精神寄托之一。它是山东人的心灵庇护所。

四大板块 南腔北调

一天,我突发奇想:如果我们还处在孔子时代,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不是胶东人和鲁西人在一起交流也需要翻译? 因为山东各地的话有差异,所以也闹出一些笑话。网上就流行着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单位来了日本客人,到济南酒店订餐。单位秘书是胶东人,他把日本人说成是“一波银”,酒店听成是100人来就餐,觉得这是大生意,就把电话打回这个单位,问每个人是什么标准,没想到是办公室主任接的电话,他是淄博人,一听就急了:不是“一北人”,是“二本人”。他把日本人说成是200人了。

在我的感觉中,山东各地市的话都不相同,甚至一个县内的不同乡镇说话也不一样。方言学家钱曾怡、高文达等根据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我觉得惊奇的是,我们老家莱州的方言本来属于东潍小区,但是却又兼备东莱小区的特点,这在整个山东也是一个特例。

有专家从理论高度论述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在自然界里,有一个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条,每一个链条都不能缺少,否则会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灭顶之灾。这一链条在文化界同样存在。

专家说: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普通话的很多词汇来源于方言,两者同属一脉,并不对立。方言的使用范围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逐渐缩小,保护方言是加强其内在价值的研究整理,与推广普通话并行不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底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每个人都有权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母语来表达思想,创作并传播作品。

山东话形成于龙山文化时期

语言是一种粘合剂,能够神奇地把一群人,一个部落凝聚起来。那么,山东话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专家告诉我,是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4000——4600年前。

口语是古代社会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其使用范围远远超过文字符号的运用。大约在200多万年前,人类在获得制造劳动工具能力的同时,产生了最初的语言。口语一直是人际间交流的最重要手段。

而作为一种方言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定居。山东地区进入定居时代当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这一时期已经进入文明的前夜,出现了城堡;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换和贸易已经具备了初步形态。同时,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华夏和东夷两大集团,山东龙山文化就是东夷人创造的,最早的山东话就是东夷话。

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是黑陶。围绕着制作陶器,一个区域的方言逐步形成了。龙山文化区的语言就是龙山人的方言。这说明一个地域的文化不能离开方言而存在。

山东龙山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东到黄海之滨,南至安徽和江苏北部,西到河南,北到河北等地。根据李荣等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介绍,山东100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说的话。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包括山东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其实不论是官话的3个小区,还是山东方言的四个小区,在考古学上都有对应的成果。龙山文化的类型跟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有着惊人的一致。

济南地区所属的西齐片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以济南为中心的方言是山东方言的代表,跟民族共同语最为接近。西鲁片属于中原官话,这也是孔老夫子说过的话,它的声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势。山东方言东潍片是龙山文化姚官庄类型和两城镇类型的分布地。

日照的两城镇遗址,是在上世纪30年代被发现并由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等发掘的。这一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的胶辽官话,虽然跟东莱片具有共同的特点,但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从方言特点说,姚官庄类型的分布区潍坊、安丘等地代表了典型的东潍方言的特点,如有齿间音、“登东”不分等等;而两城镇类型的分布地日照、临沂则有从胶辽官话向江苏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过渡的特点,其中日照方言跟诸城、五莲相近。

胶东话处于龙山文化杨家圈类型的分布区。东莱片方言区的人们偏居山东半岛东隅,与内陆交往相对较少,其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汉语官话方言中胶辽官话的典型代表,在汉语方言中很受国内外方言学者的注意。胶东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山东人向东北移民的情况在历史上多有记载,胶东方言对辽东方言有重大影响,胶辽官话的形成就是胶东方言向辽东地区延伸的结果。

语言不是一潭死水,方言之间也没有一条界限分明的鸿沟。每一个语系,向内有交叉点,向外则有延接点。不同方言区人们之间要交往,也就避免不了方言间的相互渗透,也就是说,方言特点的过渡在地域上是渐变而不是突变的。

山东方言在交界地区存在着一些过渡性特点,比较典型的地区有临沂和聊城等,还有西齐片的济南、淄博跟东潍片同处山东腹地,两片人民之间交往较多,方言也有某些共同之处。

开放的山东话

语言因为有背后文化的支撑,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员的流动,语言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代表强势文化的语言,会逐步蚕食、同化其他地区的方言。

作为一个古文明中心,山东自古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几次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给山东带来了新鲜的语言元素。从两汉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这一过程大概到宋朝完成,大量山东人南下,把北方话带到南方。而在元朝和明朝末年,由于战争山东人口大量减少,千里无人烟,政府大规模从山西、云南等地向山东移民,这些都使本地方言增加了外来词语,形成极强的语言包容性和融解力。

济南有一句土话,“杠赛唻”,就是极其好、很帅的意思。有人考证,这个“赛”字来源于内蒙古语。济南人还有句俗语叫“出洋咕儿咕儿”,也来源于蒙古族。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贵妇人时兴头戴一种镶着红青锦绣和珠金的冠饰,这种冠饰蒙语为“kükü”,汉语译音为:罟罟、姑姑、故故;《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俚语”载:“元人呼命妇所戴笄曰罟罟,盖虏语也。”其他元明诗文中对此也多有记载。这句话在官话中已经消亡,却在济南土语中保留了下来,而且词义也有了延伸。异于常人的举止、想法或麻烦都称作“咕儿咕儿”。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济南话也吸收了不少。满语词汇在济南话中就俯拾皆是——关饷(发工资)、磨蹭(拙钝、拖延)、邋遢(原意为“迟慢也”,现在意为不整洁)、撒么(四处看)等。

一位研究蓬莱土话的当地人说,“拿着东西”蓬莱话叫“撼子东西”;形容十分满,液体外溢,固体物已超出一定的限度,叫“浮搂浮搂满”;“昨天”叫“业(夜)里”。他一琢磨发现,“撼子”和英语拿的发音“HAND、HOLD”相似;浮搂和英语满的发音“FULL”相似;业里和英语昨天的发音“YESTERDAY”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历史原因?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蓬莱地处沿海,历史上就比较开放,美国天主教堂很早就在蓬莱设立。也许就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当地土话引进了一些外来词。

我看遍山东土话,发现各地都把昨天叫“夜来”或者“夜里”,这应该是一句本地话。

山东话自己的特色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山东话里有一个描写动貌的词语,叫“鼓涌”,表示蠕动的样子,动作幅度很小,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物。这是一句只有山东人能听懂的话。好多外地学者都认为这是个土词,其实,这个词是个古词,是描写“虫行貌”的,在《集韵》中有两处可考。

现代山东话还保留着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和语音,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等等,这些话至今仍鲜活地活跃在山东人的口头。

毕竟,山东话在新的时代应该有一种新的力量。

第二篇:有一种文化叫廉洁

有一种文化叫廉洁

古人言:“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可见“廉”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它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

随着公司的转型和高效快速的发展,营销部作为市场的窗口,肩负着不仅是要拓展业务、提高效益,而且时刻要将廉政之风进行到底,无论面对多大的市场诱惑,我们都要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发挥着自身应有的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守住初心,坚守自我。

近年随着与银行及运营服务商之间的深度合作,廉政风险也越来越突出,和社会上的腐败大案进行对照,我们不敢懈怠,时刻保持初心、警钟长鸣!有人比喻犯错误时分了四步走的:第一步是走在河边不湿鞋;第二步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第三步是既然湿了鞋那就洗洗脚;第四步是既然洗了脚干脆洗洗澡。面对市场,面对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需要我们发挥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将公司经营指标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并协调发展。

作为基层党员应该起表率作用,正本清源,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在廉洁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思想体系,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第三篇: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 人民日报 》(2017年04月20日

版)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然而,油菜花对于我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风景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前几年,有媒体评选出了中国最美油菜花观赏地,包括陕西汉中、江苏兴化、湖北荆门、云南罗平、重庆潼南、青海门源、江西婺源等地,可以说,每一处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当中,江苏兴化与我所出生并成长的地方同处苏中平原,属于里下河地区,整个这一片地域,地形地貌、景色风光、风土人情都极其相似。兴化的油菜花以“垛田”出名,那些垛田,就像是一方方金黄色的小岛,漂浮在水乡的河网上,所谓“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其实这样的美景,在里下河一带不只是兴化,很多地方都能够见到。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第四篇:什么叫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H.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

<原文> 什么是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文化的概念.定义: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

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此意义是否合理:W.H.Kelley对它提出了以下的批评:

(1)定义的方式有毛病,这种方式永远不能将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罗列出来,“其他”虽可概括未罗列出的东西,但如果没有别罗列出来,就容易被人忽略.例:定义中没有列出“语言”,而语言是文化中重要的部分.(2)整体一词不合适,文化的组成部分之间是有矛盾的,强调整体就只突出了和谐.(3)人类创造出的文化,不一定是为了改善生活,也有破坏的一面,例:核武器.

第五篇: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优美散文专题

一晃眼,小芳从毕业到工作已经有三个年头。回想下,似乎和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太大差别,原来流逝不是时间,是人啊!小芳感慨着,又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的工作。

小芳的老家是在那个人口大省的一个小小村庄里,小时候那个宽敞的院子就是小芳的天堂。那时候好像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村子周围的麦田的尽头。虽然家境不好,总是被同村人看不起,但是小芳的爸妈总是给她最好的,别人家孩子有的她也有。也许是爸妈太过多的宠爱,所以比着同龄的孩子多了份娇气和任性。那时候的小芳,长长的辫子,总是被妈妈打扮的干干净净,每天早上都是先给姐姐梳头,然后是小芳。周围的邻居见到总会说:这姐俩总是那么干干净净的,像城里的孩子!

小芳的童年里,最喜欢的好像不是和小伙伴们去疯,而是谁家有童话书之类的,就跑谁家去看个够。这也许是小芳一直喜欢看书的延续吧。上学后,在那座小学里,虽然都是名列前茅,但是谁也想不到刚开始踏进学校的时候,小芳内心是多么的挣扎。一向内向害羞的小芳,怎么样都不愿意去学校,害怕老师,害怕其他同学。小芳的妈妈一直都是个很细心的女人,虽然一样的多愁善感,但是已经被生活磨掉了所有棱角,在小芳心中,妈妈永远都是那么无所不能,那么的善良。

不管怎么说,都不愿意去学校的小芳,被妈妈在一个早晨狠狠的打了一顿。然后爸爸哄着去到了学校。从此之后,小芳再也不说不去学校了。但是那天小芳的身上也多了用树枝抽打的痕迹。后来,小芳也不是很努力或者怎么样,但是那些文字和数字,好像都和小芳是朋友。在别人看来,小芳是个乖孩子,会学习,是个大学生的苗子。当时好像村里很少有大学生,最多也就是高中,中专而已。小芳记得最光荣的时候,也就是那年自己是学校唯一一个代表学校去参加县里竞赛考试的。考试的时候,小芳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自己是再普通不过了。比自己优秀的有很多很多。考试回来后,虽然没拿到总成绩名次,但是校长还是开了个全校集体大会,并且在大会上表扬了小芳,还有奖品。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全校的人都认识了小芳。小芳内心一直是个骄傲的孩子,但是再怎么骄傲还是那么的不浮躁,继续着学习。

五年级的时候,也是《还珠格格》盛行的时候,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明信片了。小芳也不例外,一直喜欢一切美的事物的小芳收集着各种美。不知道什么时候,班里的那些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有意无意欺负着小芳。在背后窃窃私语,小芳的自尊心太强,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这样对自己。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哭着骂他们。在多年后,小芳自己想起这些,还是不明白,那些男生为什么这样对自己。一直在外漂的小芳有次回了趟老家,有个一直到现在都没见过的小学同学,说这么多年没见了,一起吃个饭。他也没有叫来更多的人,只有和我从小玩到现在的小娟,还有另外一个如今在做房地产生意的男生。说起小学的事情,那个男生说:你都不知道,那个时候多少人喜欢你。小芳只当做是笑话,自己怎么成了班花呢。过后小芳想想,似乎明白了那个时候他们为什么总爱欺负自己。

后来接着初中,高中,大学,小芳的成绩只是一般般。也许有时候,人所有的那种天赋会在某个时刻消失吧。为了高考,小芳并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就是那么的不尽人意。但是小芳还是选择了继续。也许就是因为小芳觉得家里为了自己的学习,一直都是倾其所有,所以毕业后觉得家里所有责任都要去担。而爸妈的指望和依靠也就是她。尽管有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小芳会觉得很累,很心酸,但是一想起来,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一切都还是值得的。每次小芳都会重新整理好自己,打掉自己那些不羁的念头,好好工作,抱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心情,微笑着面对所有。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计划之外的事情,总是那么的残酷,越害怕什么,就会越快遇到什么。

虽然工作了,但是小芳还是改不掉以往的娇气,也不允许别人的颐指气使。在工作中,小芳似乎很不合群,也像空气一样被人无视。坚持了那么多个压抑的工作日,小芳终于爆发了,第一份工作就那样在委屈中结束了。妈妈责怪小芳总是太意气用事,还不错的工作说不做就不做。而其中的不开心只有小芳自己明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芳的奶奶病重,似乎很多都来的那么突然和措手不及。小芳跟着爸爸赶最早的那班车回到一千多公里外的老家,到医院时候,看着昏迷的奶奶,小芳默默的掉眼泪。小芳觉得,奶奶小时候对自己和姐姐是多么的不好,多么的偏心叔叔家的孩子,想着如果有一天,奶奶即将离开,自己也不会哭的。但是亲情就是这么的奇怪,却没有因为那些不好的记忆去抹掉现在。在奶奶弥留之际,待在她身边的也只有小芳这个孙女。就算奶奶嘴里念叨着其他孙子孙女,但是最后合眼时,都没有看到。这个时候,小芳真正的经历着生离死别,真正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那个时候,小芳就想,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为何还那么苦了自己呢?

一时间,小芳成为了家里的经济支柱,爸妈没有存款。仅有的丧费都不够,爸爸想让奶奶体面的走,所以妈妈对小芳说:钱的事就交给你了。钱真的是个好东西,需要它的时候,却比什么都有价值。但是在需要它,而你偏偏缺少它的时候,是多么的沮丧。小芳只有向同学张口借钱,都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知道大家也不会有多余的钱。但是让小芳感动的是,那些同学没有一个推脱,及时的把钱借给了小芳。这些至今小芳都记在心间,至少这些都足以温暖整个冬天。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也是小芳以后无论和谁相处都坦诚和睦的原因吧!

之后,小芳仍旧在柔弱的外表下铸就着一颗坚强的心,也更加努力工作。小芳的处境虽然一直没有很大的改观,有时候也会郁闷和抱怨,但是这些还是没法阻止小芳心中那美好的幻想。也许偶尔做做美梦还是好的吧,至少不会太无望。小芳也是个小资的人,喜欢过的有尊严,但是生活的无奈,很多时候,小芳已经学着不去在意那么多,更多的在乎内心的那份感受了。小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是逃避还是对自己的放纵。但是不管怎么样,小芳都在成长着。

小芳的那些感情总是那么的无疾而终,但是最后的最后,她都没有怨恨过任何人。只是告诉自己,也许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一想到自己身上的那么多责任,小芳都会刻意回避有些感情。在小芳的心中,总有一个完美伴侣的形象在,也渴望有一段浪漫的爱情,也相信总会等到那个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里,小芳也有放肆去爱的时候,虽然最后遍体鳞伤,但是感恩的小芳最后总能很好的劝说自己放手,强大。现在的小芳,只是很平静的对待每一天,愉悦的过自己的风轻云淡。一直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小芳,会选择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发呆,一个人去畅想以后。慢慢的,小芳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生涩和怕人的模样了,原来已经长大了很多很多!

现在的小芳又在为家里下一个变化做着准备,只能把自己的有些计划暂时搁置。小芳在想:2014的“草原之约”会如约而行吗?有些人会一直为自己等待吗?一年后的今天自己又将身在何处呢?自己还要再经历多少次的无助呢?想着这些,合着夏夜的柔柔的风,风扇的嗡嗡声,小芳就那样睡着了。

下载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方言与文化

    W38-1310080422-陈梦珠-食工1301-论文-***/652887 汉语方言与文化 --吴语之台州方言 时光荏苒,历史变迁,自古以来,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是传递文明的媒介。中国是一个......

    方言与地域文化

    方言与地域文化 按照中国的习惯,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

    班里有个学生叫小卞程月华

    班里有个学生叫小卞 一晃快两年级了,小卞同学旷课的次数加起来得有半年,回想这两年的时光,苦乐参半。但是整个的教育过程,不论是对我还是对小卞,都是值得写一写的。 提起小卞,一声......

    12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教学设计

    《12、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了解妈妈的情感变化。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教学设计 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分析: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

    小学班主任案例我班有个学生叫黄鹏

    小学班主任案例我班有个学生叫黄鹏。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

    古时候,有个小孩叫董辉阅读附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古时候,有个小孩叫董辉。有一天,他和妈妈到井边打水。妈妈低头提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头上的簪子掉到井里去了,妈妈连忙找来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个小铁钩......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 》教学反思说课稿(五篇模版)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 》教学反思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篇幅较长,叙事的头绪较复杂,教学中力图屏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为本,抓住文中两方对咪咪乔的态度,对文中的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