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精)

时间:2019-05-14 17: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精)》。

第一篇: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精)

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日期: 2010-7-31 13:49:29 浏览: 1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亚健康。现代中医认为,亚健康处于生理体质与病理体质的临界状态,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亚健康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中医药;辨证论治

[Abstra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made the definition of sub-health status as no organic lesion with some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patient.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sub-health is the critical state of both phys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stitution.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manner to intervene the sub-health status.This review focuses on sub-health research progress combined with its clinical features.[Key words] sub-health statu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这种虽无明确疾病却不健康的状况并不稳定,其中潜伏着发展为某种病理损害的可能性极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疾病,因此可将亚健康状态看作是一系列器质性疾病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的先兆。但如果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机体还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疲劳,睡眠障碍和精神情志的异常。而引起这些症状最基本的原因是情志失调及心理压力过大,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据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0%,其中80%以上年龄在20~40岁[1]。

现中医认为:亚健康处于生理体质与病理体质的临界状态。生理上,个体体质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兼夹体质尽管包含病理变化的特点,但体质的兼夹现象毕竟不是病理过程,至多只能看作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由此可见,亚健康状态与体质之间关系甚密。例如,素体脾气虚者,其疲倦、乏力之症明显,胃口欠佳、便溏;而素体肝阳偏盛者,则烦躁易怒明显。中医理论认为对亚健康状态要“防患于未然”。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3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对于“治未病”,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瘥后防复”,分别指“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已经发病的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对已经好转或痊愈后要采取适当方法防止复发” [2]。

亚健康群体的证候分布

1.1 文献分析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学者对亚健康状态结果作出模糊聚类分析,亚健康群体主要属于中医所说的郁证、痰湿和虚证三大类。由此可见,针对病理性体质者所处的亚健康状态而言,可从体质入手将其分型为:脾、心、肺、肝气虚型、肝郁型、瘀阻型、痰湿型、内热(实热与虚热)型、脾肾阳虚型[3]。

现代研究表明,亚健康多为身心疾病的患者,也即中医所说情志所伤,持续的情绪焦虑、愤怒、抑郁等,必将使机体交感神经、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进而发展成亚健康状态。此类体质者亚健康状态多属于郁证。亚健康中的郁证型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但情志因素是否导致郁证,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关系密切。机体“脏气弱”,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郁证病变初期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若经久不愈,则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的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肝、脾、肾亏虚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反复多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4]。

亚健康中的虚证型发生原因复杂:生理上,先天禀赋虚弱,或者随年龄增长的自然衰老,均表现的脏腑功能衰退,正气内虚,卫外不固,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降低;生活方式上,包括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倦过度,情志内伤,嗜欲等都是罹患虚证的重要原因;其他也可见于疾病后期的康复阶段。不同病因作用于不同的体质而形成的亚健康虚证,虽然患者主诉症状复杂多样,但其病机性质和传变趋向,不外乎阴、阳、气、血四虚。

此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亚健康虚证可能只起于一个脏腑,但由于阴阳互根、气血同源、脏腑间生克制化的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如果亚健康状态不及时调整,往往演变为多个脏腑、阴阳和气血的亏虚,临床可表现各脏腑功能的明显减退[5]。

亚健康中的痰湿型多由外感寒湿、饮食不节、阳气虚弱等原因引起,尤其是脾阳不运是发病的关键。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液流变学表现出浓、黏、凝、滞之血瘀痰阻样改变,痰浊、瘀血为机体病理性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脏腑功能低下与病理性产物积聚相互影响,加速衰老或疾病进程。痰阻型亚健康患者如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6]。综合考察各类型的亚健康患者,其证候要素按所占比例多少依次排列如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脾虚湿阻、肝肾阴虚、痰热内扰、肝郁化火。

1.2 临床医学调查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方法。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其分为以下8型[7]:(1)肝气郁结证:有学者[8]对肝失疏泄辨治作了探讨,认为肝失疏泄,功能减弱或太过为主要病机,以肝失疏泄为主轴疏肝解郁为基础,是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良策之一。有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其中肝木虚寒,肝失疏泄占有重要地位[9]。(2)肝郁脾虚证:有学者[10]调查317名HBV携带者中有208名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主要临床症状有22个,其中以肝郁脾虚证多见。有学者[11]报道50例具有情绪抑郁或情急易怒、胸胁胀满、心烦失眠等症状的肝郁气滞型亚健康状态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愈20例,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3)心脾两虚证:有学者[12]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具有疲劳、记忆力下降、睡眠欠佳等症状的46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有学者[13]用归脾汤治疗48例疲劳过度患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4)肝肾阴虚证。(5)肺脾气虚证。(6)脾虚湿阻证。(7)肝郁化火证。(8)痰热内扰证。

亚健康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现状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即健康”的理念,为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指明了方向。通过研究亚健康病证结合临床特征,可以从中探知亚健康中医证候的辨证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据亚健康状态的定义,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相关研究文献,制定了亚健康状态的判断参考标准,包括两个方面:(1)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无明确疾病诊断;(2)或尽管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14]。

依据上述标准,对前往某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部分人群进行非随机抽样,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参加体检的人员现场发放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问卷,问卷在调查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当场回收。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原始调查数据出发,寻找小于原始数据的独立公因子,用独立公因子解释原始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而获得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的主要临床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疲倦乏力,腿膝酸软,咽干,失眠多梦,脱发,盗汗,大便干结,耳鸣,眼涩,手脚心热等:另外,还有心慌、记忆力差、头晕、听力减退、眼花、眼胀、反应迟钝、小便短赤、性欲减退、手足麻木、怕热、少气懒言等症状出现频率较低[10]。

亚健康病证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思路及展望

中医学是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影响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因素很多,证候的产生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宏观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组合,它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一组独特症状的集合群,用模糊数学语言来讲,“证”可看作是一种由相应的“症”所构成的模糊集合,“症”的不同模糊集合,构成了不同的“证”。目前证候宏观标准的产生很少在群体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数理统计推断,多元分析是研究多因素和多指标问题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群体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探讨中医证候是实现证候规范化、客观化的手段之一。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未发现特异性致病因素。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针对亚健康中医证候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关键解决的问题:(1)严格按照美国CDC诊断标准收集病例,保证病例诊断的准确性,这是决定研究能否出结果以及结果是否可靠的前提。(2)病例来源尽量散在不同城区,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研究,这是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推广使用的前提。(3)选择合适、科学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收集资料,并选择恰当的多元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4)调查资料的内容合理、全面,而且要解决中医症状的量化问题,事先制定统一的症状量化标准。(5)结果需要经过临床反复验证、修改、完善。从而提出亚健康的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易操作的辨证标准,这是提高亚健康防治水平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术交流,加快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武月萍,刘爱华,周军丽.“治未病”与亚健康.光明中医,2009,2(24):314.2 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河南中医,2001,21(3):11-13.3 袁立霞,刘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证治评析.中医药学刊,2005,23(3):494-495.4 吴童,任一心,王志国.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概况.中医药学报,2004,32(1):57-58.5 杨志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有效干预.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426-427.6 黄超岚.论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与保健中的作用.中医药信息,2003,20(4):4-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8 何源浩,吕军影,吴新贵.亚健康状态从肝失疏泄辨治探讨.中国中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5:426-427.9 李士懋.应用乌梅丸治疗亚健康状态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04,23(5):306-307.10 杨丽莎,王秋萍,周劲刚,等.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34-37.11 何文莉.逍遥散加减治疗亚健康状态50例.新中医,2008,10:79.12 嵇冰,艾宗耀,杨春华,等.归脾汤加减治疗亚健康状态46例.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36.13 刘翠峰.归脾汤抗疲劳作用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02,5:34-35.14 程绍民,熊英琼,丁成华.从肾、脾、肝三脏略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光明中医,2007,3:3-4.

第二篇:亚健康中医研究进展

亚健康中医研究进展

天津市南开医院呼吸内科

(300100)袁连方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祖国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病因病机及防治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不同个体,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亚健康的调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药;预防;治疗

亚健康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之后很多学者致力于它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而且亚健康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 ,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有疾病的人占20 %,而75 %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它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 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但由于没有特异性病理机变可究,且涉及多系统,因而目前西医学在临床干预上尚缺乏有效药物和手段[2]。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使得亚健康与中医学中“未病”概念接近,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5]。亚健康概念

20世纪中期 ,前苏联N.Berhman首先发现并提出“第三状态”概念[3]。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4]。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Sub 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6]。亚健康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方面。[7-15] 2.1 躯体症状: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腕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

2.2 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等。

2.3 社会适应性症状: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中医认为健康是人类和自然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即“阴阳平衡”、“阳平阴秘,精神乃治”。一旦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征象。从中医学视角考察,亚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可向疾病转化,也会朝健康回归,亚健康有证可辨,有病因病机可究,是“有病”的,乃阴阳失调所致,中医能在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通过分析人体的阴阳虚实,采取相应的治则和治法干预给亚健康者以个体化的干预,使其重归阴平阳秘,向健康状态转归。亚健康中医病因病机[16-20] 中医学虽无 “亚健康状态” 这一称谓,但其可以是内伤杂病范畴中许多证候的表现。见于中医学的郁证、心悸、胸痹、不寐、头痛、眩晕、虚劳等病证中,亦可见于梅核气、多寐、健忘、阳痿、遗精、百合病等病证。中医学认为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4.1 七情内伤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极,皆可致相应脏腑气血功能失常而使机体产生各种不适症状。脾在志为思,心主血脉,藏神,思虑太过则可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肝主疏泄,藏魂,调畅气机,情志失常可损及肝脾,出现急躁易怒、头晕头痛、疲倦乏力等症。4.2 饮食不节

饮食以适度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 的补充而衰少;过饱则超过了人体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导致饮食停滞,脾胃损伤。4.3 起居失调

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睡眠不足等,导致脾胃损伤,湿热内生,出现头晕 四肢沉重等症。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才能维持人体阴阳气血 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4.4 劳逸无度

劳力过度,则损耗机体之气,而积劳成疾。过度安逸,缺乏体育锻炼,以及房劳过度致肾精亏损等,均可导致腰酸腿软,头晕眼花等症。

4.5 年老体衰

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精血不能正常濡养机体,致使五脏功能低下,表现出体力不支,精力不济,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症。4.6 体质因素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除了健康的体质之外,机体尚有许多病理体质,如阳虚体质、瘀血体质、痰湿体质等。具有病理体质的人,其体内气血阴阳平衡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为疾病,即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中医防治方法[21-27] 调整阴阳失衡状态,调养脏腑精气神形,是中医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基本原则。预防亚健康要从思想上重视自身健康,方法上从纠正病

因开始,从平时的生活抓起,锻炼身体,,扶正抗邪,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5.1 中医中药治疗

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应依据其证型特点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常见证候及其治疗有: 5.1.1 肝气郁结证

证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5.1.2 肝郁脾虚证

证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5.1.3 心脾两虚证

证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5.1.4 肝肾阴虚证

证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治以滋补肝肾,方用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1.5 肺脾气虚证

证见: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治以健脾益肺补气,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5.1.6 脾虚湿阻证

证见: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治以健脾利湿,方用二陈何四君子汤加减。5.1.7 痰热内扰证

证见: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祛痰清热,方用温胆汤加减。

5.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外邪侵袭、七情所伤、饥饱失常,饮食不洁与偏嗜,过劳(劳神、劳体、房劳)或过逸,均是引发亚健康状态乃至疾病的重要因素。故提倡远离病邪、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保持阴阳的协调平衡。

5.3 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推拿治疗是科学性较强的疗法,运用针刺、艾灸以及各种手法刺激一定的腧穴以调整经络系统,运行全身气血,恢复脏腑功能,沟通上下内外,达到祛病延年的作用。5.4 其它疗法

除上述所采用的疗法外,还可以采用气功疗法、足疗、药浴、阳浴等等。如华佗“ 五禽戏 ”,辅以吐纳、导引、运动。

总之,中医学在对亚健康状态本质的认识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较现代医学具有全方位的优势,提倡中医学养生理论对减少亚健康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将发挥巨大作用。中医的临床治疗手段虽然丰富,但目前没有形成一个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干预的体系,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在亚健康的疗效评价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故多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判定疗效,这给评价各种干预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各种手段之间的相互比较带来一定的难题。

参考文献 谢仁明,王永炎,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及其干预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40-41 2 杨红杰.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当代医药,2010,9(17):77-80 3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 2002 , 21(4):10-13 4 何裕民.关于亚健康— 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讨[J].医学与哲学, 2000, 21(6):47-48 5 朱嵘.《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7):5-6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6:10 7 石仁军,年莉,于春泉.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J].辽宁中医杂志,2008,7(35):1013-1015.8 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J].河南中医,2001, 21(3): 11.9 龚海洋,王琦.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6(5): 1.10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 10(9):23.11 赵英明,刘玲,周文艳.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110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1,2(18):20-21 12 武维屏,边永君.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J ].中医杂志, 2000, 41(4):251-252 13 谢利梅.谈中医与亚健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8(5):131.14 李安,张应武,杨璋斌.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70例[J].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129-130.15 姚汝萍.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及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47-49.16 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研究成果.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 ,9(5):60-64 17 柴可夫,钱俊文.治未病学术思想对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指导意义.甘肃中医,2002,15(5):5-7 杨世忠,孙龙,王春妍.亚健康状态责之于肝失疏泄[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 ,19(1):19.19 张丽萍.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思路探讨[J ].陕西中医,2003 ,24(6):530.20 于春泉,张伯礼,马寰等.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干预措施[J].天津中医药,2005,22(5): 439.21 王卫东,安丽平,陈雅民.清宫长春胶囊治疗亚健康状态肝肾亏虚型9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55-56.22 温茂兴.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 32.23 陈汉平,陈跃来,肖达等.绿色的中医膏方-兼论针灸与亚健康[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 1.24 陈秀华,陈润东,奎瑜.薄氏腹针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7,27(3):57-58.25 刘延英.隔药灸对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22-23.26 李安,张应武,杨璋斌.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70例[J].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129-130.27 周宝宽,崔家鹏.治未病与亚健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10-1912.9

第三篇:中医诊断:外伤证候

本证,是指因金刃、跌仆等意外事故所致皮肉筋骨或内脏损伤的一种类病证。

【临床表现】轻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活动不便,或破损出血;重者伤筋折骨,疼痛剧烈;若内伤脏腑,则吐血、下血;若陷骨伤脑,则戴眼直视,神昏不语。

【证候分析】局部受伤,脉络破损,血渗于肌肤之间,故见患处青紫,肿胀、疼痛、活动不便。若损伤皮肉,血液流于脉外,则见出血。如损伤过重,致筋伤骨折,疼痛剧烈,若伤脏腑,络破血溢,则见吐血,下血。若头部受伤,骨陷伤脑,元神损伤,故致戴眼直视,神昏不语。

(二)虫兽所伤证

本证,是指由毒虫、毒蛇、狂犬等动物伤害人体所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毒虫螫伤,轻者局部红肿疼痛,出疹,肢体麻木疼痛;重者头痛,昏迷。

毒蛇咬伤,则见伤口疼痛,麻木,或肿胀,起水泡,甚则伤口坏死,形成溃疡;若全身中毒,则见头晕,视物模糊,胸闷,四肢无力,牙关紧闭,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迟弱或结、代。

狂犬咬,发病后怕光、恐水、畏声、怕风、吞咽、呼吸困难,四肢抽搐。

【证候分析】若毒蜂、蝎子、蜈蚣、毛虫等伤人,局部损伤,则见红肿疼痛;若毒邪侵入经脉,则见肢体麻木疼痛;若毒邪弥漫全身,扰及清窍,则致头晕,昏迷。

毒蛇伤人,邪毒聚于患处,致伤口麻木疼痛,或肿胀,起水泡,甚则局部坏死,形成溃疡;若毒邪流窜全身(一般在受伤后1~6小时),可见头晕,胸闷,视物模糊,牙关紧闭,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瞳孔散大。

狂犬咬伤,一般潜伏15~60天,长者达一年以上,毒邪逐渐弥漫扩散周身,使肌肉麻木,肌肉麻痹,吞咽困难,遇风、光、水声或其它响声,则四肢抽搐。

第四篇:亚健康与体质及证候的关系研究论文

关于体质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黄帝内经》体质思想的精华所在。重视体质、辨识体质的思想也贯穿于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中。张介宾是最早提出“体质”一词的医家。《景岳全书·杂证谟》曰:“矧体质贵贱尤有不同,凡藜藿壮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1].现代自以匡调元、王琦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建立“中医体质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并搭建起理论框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才引起关注。亚健康的概念进入中医学的视野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其随着近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兴起而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由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与《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相契合,具体手段也是通过辨证论治来实现,所以近年来亚健康与体质及证候的关系也成了中医学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

1、证候、体质与亚健康概念辨析

中医学对体质和亚健康的把握都是以证候为媒介实现的,因此,体质与证候,亚健康与证候、体质之间存在着既交叉重叠又互相独立的复杂关系,需要从理论上梳理清楚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1.1证候

对于证候概念,《中医基础理论》定义为:“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病势、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2]9.通过对该定义进行分析即可以判断证候的内涵和外延包含以下3点:1)证候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出的整体水平的反应状态;2)证候范畴涉及到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和邪正关系等内容,是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与机体内环境中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相互作用的始动、发展、变化和结果的判断和概括;3)证候的最终表达形式是一组有特异性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

1.2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将体质的概念表述为:“体质是指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2]129.通过对此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体质”的内涵包括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和整体水平上的心理状态,包括智力、情感、情绪、人格、意志行为等。“体质”的外延则包括了与“体”相关的先天禀赋,包括种族、家族遗传以及养胎、胎教等以及与“质”相关的后天际遇,如饮食营养、生活起居以及自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季节、气候、地理条件及生活方式等。

1.3亚健康

亚健康是中国学者在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的“第三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3],简单地说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亚健康”和“健康”“疾病”两个概念对举见意,因此,通过对“健康”和“疾病”内涵及其外延的分析,可以明确亚健康的内涵与外延。健康的内涵涉及身体、精神、社会三方面内容,疾病的内涵主要涉及身体内容,因此,亚健康的内涵应当是指个体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反应性和适应性低于正常水平但又优于疾病水平的程度,其外延则包括个体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相关因素。

2、证候、体质与亚健康关系探析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解读,可以看出三者重叠的部分主要有以下3点:1)三者都是机体的反应状态。证候是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 体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因素作用下结构和功能表现于外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稳定状态; 亚健康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表现出的一种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整体状态。2)三者都是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对体质和亚健康的把握也是通过症状、体征而实现的,病理性体质和有症状亚健康的表达形式与证候的名称和内容完全一致。

综上,证候、体质与亚健康三者之间的确存在交叉,但是他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

第一,形成因素各不相同。中医病因的“三因学说”就是指导致证候形成的三大类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外感病因和内伤病因,某一具体证候类型一般都可以明确判断出具体的外感或者内伤的原因。体质的形成主要与先天禀赋和后天自然社会综合因素相关,其中先天因素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且形成体质的这些因素难以具体明确地区分开来。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和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因此,体质的形成主要与先天因素关系密切,证候与亚健康的形成主要责之于后天因素,证候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都密切相关,而亚健康则主要由社会环境因素导致。

第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证候发生于生命过程中的某一时段,持续时间有限,且短时期内可以发生转化。体质的形成是在生命之初,一经形成常常会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且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变化。亚健康持续的时间则介于证候与体质之间,亚健康形成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会保持稳定,继而逐渐向疾病或康复方向发展,而不是伴随终生。

第三,分型繁简差异明显。由于证候可以发生于生命过程的任何阶段,持续的时间有限且容易发生传化,因此,证候的类型最多、最细致,目前公认的证型从一百余种到八百余种不等。体质伴随终生且不易发生变化,因此,体质的类型较少且较粗略,目前较为成熟的分型有6类[4](正常质、燥红质、迟冷质、倦恍质、腻滞质、晦涩质)和9类[5](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亚健康的分型目前尚无成熟公认的标准,有学者根据定义从理论上将其划分为三大类[6],即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和社会性亚健康,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道德亚健康,并将每一类进一步细化为3 ~4个亚类[7].另有学者[8]运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数据挖掘等分析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表明,健康状态常见证候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肝肾阴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郁气滞证、心气亏虚证等13种证型。也有学者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亚健康调查数据进行分型[9],通过聚类分析认为,亚健康群体主要属于中医所说的郁证、痰湿和虚证三大类。

第四,症状构成各有特点。证候的症状体征一般表现为主诉有明确的不适和痛苦,并伴有明显异常的舌脉特征,其四诊信息比较完整且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性关系也比较清晰,个体化、时相化特征也较为突出。体质中的生理性体质表现为正常生命活动的特征,病理性体质有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其四诊信息的内容与同名证候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持续时间较证候明显延长,机体症状体征的表现程度却明显低于疾病背景下的证候表现,相同体质的人其症状和体征的趋同性显着。亚健康可分为有症状性亚健康和无症状性亚健康两大类,有症状性亚健康的表现特点也较为突出和集中,主要有3个方面[10]:1)躯体方面: 包括失眠、头昏、乏力、困倦、疲劳、心悸、肌肉酸楚、关节疼痛、性机能减退等;2)心理方面: 包括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心烦意乱、恐惧、焦虑、烦躁等;3)情感方面: 包括冷漠、无助、孤独、空虚等。无症状性亚健康则仅仅体现为某项生物学指标有所偏离,既无症状体征,又难以明确诊断为某种疾病。

第五 ,干预措施效果有别。证候是机体某一时期整体状态的反应,本身就具有时相性、传化性的特点,因此,对干预措施的反应最为敏感,正确的干预措施实施后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体质是伴随机体终生的性质和特点,具有长期稳定性,因此,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较为缓慢迟钝,干预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体质的类型,一般来说对体质进行干预的目的在于控制其病理体质的程度,防止其向疾病阶段发展。亚健康的时相性介于证候与体质之间,因此,亚健康对干预措施的反应效果也是介于两者之间,经过足够长的一段时间,亚健康可以在正确的干预措施的调治下恢复至健康状态。

综合上述证候、体质与亚健康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审因度势地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满玉,郭艳幸,高书图,等。《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72-75.[2]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姜良铎。健康、亚健康、未病与治未病相关概念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167-170.[4]匡调元。体质病理学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2):3-17.[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2(4):1-8.[6]欧爱华,麦润汝,原嘉民,等。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对应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11-14.[7]林本荣,俞守义,邢曼丽,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与干预措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65-66,72.[8]马寰。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天津中医学院,2004.[9]何裕民。不信东风唤不回: 从亚健康走向健康[J].大众医学,1998(7):4-6.[10]李晓静,徐国和。中国亚健康研究及干预对策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427-429.

第五篇: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范文模版)

黄色网站 a100831.yiyunnet.com

取舍压力包胆固醇酸发作变异个数与胆固醇酸未发作变异个数的比率,即择压力是钻研退化的一度主要参数,其界说为碱基渐变时,推进B型流感野病毒的退化的要素。而流感野病毒是一直变异。而选除基因重配外,发生野病毒多样性的另一度主要缘由,这也是

名义糖卵白HA或者NA中拔出或者缺失核苷酸的机制能够是 和NA基因正在没有同海域也发觉了碱基的擂入和缺失。

(三)B型流感野病毒退化进程中遭到的取舍压力当毒株正在寄主中短工夫具有时,寄主会发生呼应的抗原,正在此进程中,那些优势株正在一定条件中能够被淘汰,而发作有益变异的新毒株则能够会变化劣势株,即为退化。而HAI、NA、NB和NSl基因体现为阴性取舍,这能够有益于野病毒逃逸寄主

selection),即碱基渐变关于生物是无害的,正在做作环境下,大 益的,对于某个渐变的取舍就是反面的;阳性取舍(negative

括:阴性取舍(positive selection),即碱基渐变关于生物是有

∞基dN/dS,异义渐变与同义渐变的比率‘16]。于是再有纯化取舍(purifyingselection)和中性取舍(neutral selection)。NS2基因体现为中性取舍,NP基因大概为阳性少数取舍为阳性取舍。野病毒苏氨酸。B型流感野病毒的其余毒株与B/LEE/1940相比,HA 的,B/Vic系Nanchang/97株的NA第43位又从新失掉一度

系毒株的HA基因拔出了3个核苷酸,相等于正在B/LEE/1940

流感野病毒株的HA卵白的第162位拔出一度天冬酰胺;其NA基因有3个核苷酸的缺失,相等于正在流感野病毒株B/LEE/1940 NA卵白的第43位缺失了一度苏氨酸,这使得该毒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及其补码产物的长短发作改观。McCullers等‘17]对于1979-2003年间的31株B型流感野病毒全基因停止综合,发觉B型流感野病毒的PB1、PB2、PA和M1基因体现为阳性取舍,它们补码框的碱基差别卟于24%,即它们的关闭浏览框的变异一旦超越24%,能够有利于它们的存活,因而这4个基因绝对于传统。

中华防止医术2013年7月第47卷第7Cbin J Prev Med,Julv 2013.Vol.47.No.7显然高于B/Vic的呼应基因,而B/Vic的 是B/Yam相关:B/Yam的NB和M2基因的呼应碱基交换率 取舍,M2基因大概为阴性取舍,但这与它们是归于B/Vic还 免疫零碎。

下载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论文综述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姓名:杨睿 学号:10412049 班级:10中西结合全科班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

    2013博士研究生中医诊断研究进展学术讨论题

    2013博士研究生中医诊断研究进展学术讨论题 2013-09-05 16:561.你如何理解“司揣内外”在中医诊断方面的意义与运用,对中医的学术研究有何启示,如何看待经典著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医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学校代码:13899学 号:11501149 毕业论文 题目:中医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作 者: 宋大成 专 业: 中医学 班 级: 11级中医3班 指导老师: 张艳春 2016年 4月 10 日 北京中医药大......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宁应锋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写了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痤疮方法灵活,并且疗......

    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古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的认识 1.1疾病名称 “痴呆”一词最早见于《华佗神医秘传》,《针灸甲乙经》中称为“呆痴”。《针灸大成》则分别以“呆痴”和“痴呆”命名。清·陈士铎在......

    中医诊所备案证说明

    中医诊所备案证说明一、技术参数说明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的技术参数:使用纸张180克合资胶版;长53.5厘米,宽38.5厘米。印刷分辨率:300dpi。各省级......

    中医助理医师证挂靠协议

    中医助理医师证挂靠协议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就中医助理医师证挂靠事宜协议如下: 一、乙方同意将其中医助理医师证挂靠到甲方供甲方办理 的申请注册......

    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证方总结(模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医外科学》证+方 疮疡 1疖 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暑热浸淫-清暑汤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 -五神汤合参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