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最新文章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7: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今年的最新文章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今年的最新文章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

第一篇:今年的最新文章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

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 【发布文号】 交公路发[2001]583号

【关 键 字】 公路 建设 项目 法人 资格 标准 通知

【等 级】 部门规章

【发布机关】 交通部

【发布时间】 2001-09-30 【生效时间】 2002-01-01 【内 容】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各计划单列市交通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为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法人的资格管理,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行为,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交通部2000年第6号令),现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自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

为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法人的资格管理,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制定本标准。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分甲级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和乙级公路建设项目法人。

甲级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能承担各级公路(含各类桥梁和隧道)工程的项目管理,负责项目筹划、资金筹措和建设实施。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还应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债务偿还和资产管理。资格标准为:

1、具有项目法人成立的批准文件,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

2、具有拟建工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3、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应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公益性公路,项目法人应具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4、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5、负责项目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机构内设有计划、工程、财务等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制度完善;

(2)项目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担任过1项以上一级以上公路或特大桥工程项目或2项以上二级以上公路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3)技术负责人具有公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担任过1项以上一级以上公路或特大桥工程项目或2项以上二级以上公路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负责人;

(4)具有公路工程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0人以上,初级以上会计职称的财务管理人员3人以上。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还应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管理人员2人以上。

乙级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能承担二级及以下公路(含大桥和长隧道)工程的项目管理,负责项目筹划、资金筹措和建设实施。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还应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债务偿还和资产管理。资格标准为:

1、具有项目法人成立的批准文件,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

2、具有拟建工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3、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应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公益性公路,项目法人应具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4、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5、负责项目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机构内设有计划、工程、财务等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制度完善;

(2)项目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担任过1项以上公路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3)技术负责人具有公路工程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担任过1项以上公路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负责人;

(4)具有公路工程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5人以上,初级以上会计职称的财务管理人员2人以上。对经营性公路,项目法人还应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管理人员1人以上。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二篇:深圳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投资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改进政府投资公路项目建设实施方式,规范建设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路建设项目是指市、区政府投资的公路建设项目,包括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路建设项目代建,是指公路建设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专业工程管理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代行项目法人职责,负责建设过程管理的制度。

本办法所称的项目法人是指代表市、区政府对具体公路建设项目行使权益和实施管理的政府部门或行政事业机构。

第四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本市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代建、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和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六条

代建单位的招标应公开、公平、公正,并符合国家、省及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本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实行代建制。

特殊工程项目和地处偏远地区、工程简单不易形成代建市场的工程项目,由市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组织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后,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组织建设。

前款所称特殊工程,是指本市范围内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工程、应急建设工程和抢险救灾的建设工程。

第八条

公路建设项目代建期限从初步设计批复后开始至竣工验收完成时终止。

第九条

公路建设项目代建不改变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第二章

职责范围

第十条

市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本市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相关信息的发布;

(二)负责代建单位招标结果的备案或确定;

(三)监督各公路建设项目的代建工作;

(四)负责代建市场的监督管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规划提出项目建设的规模、性质、建设标准和使用功能;

(二)负责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初步设计文件及相关的环境评价与水土保持等前期手续的报批;

(三)负责初步设计概算的报批;

(四)负责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报批;

(五)负责征地拆迁工作;

(六)负责组织勘察设计招标、勘察设计合同签署和管理工作;

(七)负责组织设计监理招标、设计监理合同签署和管理工作;

(八)负责组织施工监理招标、施工监理合同签署和管理工作;

(九)负责组织审核竣工决算;

(十)负责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建设期内部分项目法人职能,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等责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施工图设计管理;

(二)协助征地拆迁工作;

(三)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招标,并签订合同;

(四)负责办理项目施工许可及施工中的有关报批手续;

(五)负责项目建设期的管理工作;

(六)协调管理施工监理单位;

(七)审核上报工程进度、质量报表;

(八)负责代建期内的安全管理;

(九)编制工程决算和项目竣工文件;

(十)组织工程中间验收、其他专项验收,协助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

(十一)负责竣工验收完成前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按照国家规定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十三)代建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第三章

代建单位条件

第十三条

代建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代建项目相应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服务水平;

(三)拥有和代建项目建设规模、技术要求相适应的技术、造价、财务、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四)具有与代建项目规模相适应的风险承担能力。第四章

代建单位确定

第十四条

代建单位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第十五条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按照国家、省及本市和本办法的规定组织代建单位的招标工作。

第十六条

招标公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公开发布。

第十七条

招标文件除应当包括投标邀请书、投标须知、报价书格式、技术建议书格式、中标通知书格式、银行履约保函格式、代建合同条款、合同格式等以外,还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代建项目实行项目投资包干管理。项目包干额为经发改部门审批的初步设计概算下浮若干比例,代建单位承担投资超支风险;

(二)代建费用的有关内容;

(三)代建单位应按约定承担材料价格变化的市场风险;

(四)代建单位应提交足够金额的不可撤销银行履约保函作为履约担保。

第十八条

设立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在市交通、发改、审计、建设、公路、财政等部门符合相应专业要求的公务人员中产生,评标前在名单中随机抽取并保密。

第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向项目法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

项目法人应根据评标报告和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不得在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之外确定中标人。

第二十条

项目法人应将代建单位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市主管部门,并与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第五章

代建合同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实行合同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代建合同由项目法人与代建单位签订。

第二十三条

代建合同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代建项目概况,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总投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等;

(二)代建项目委托管理范围和内容,主要指自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后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完成的整个期间,除项目设计委托及评审、征地拆迁工作、组织交工(竣工)验收、营运管理、接收管养以及属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审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其余建设管理工作均属于代建管理工作范围;

(三)代建项目委托管理目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投资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招投标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合同与工程资料管理等目标;

(四)工程代建管理费组成,主要包括代建基本管理费和节余分成两部分;

(五)工程代建管理费、工程建设费用及其支付办法,主要包括工程代建管理费组成、工程建设费用组成、工程代建管理费支付方式及程序、工程建设费用支付方式及程序;

(六)项目法人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项目法人对代建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审查的权利,项目法人对代建项目落实资金筹措和支付、对外重大协调工作、征地拆迁、工程验收等方面的义务;

(七)代建单位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代建单位在全面完成代建项目各项工作后取得代建管理费和节余分成的权利,代建单位在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下管理代建项目的各项工作和义务,如工程招标、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等;

(八)风险分担方式,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涨跌价和工程变更等风险分担要求;

(九)违约责任,主要明确代建人未能执行或完成代建项目建设投资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招投标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合同与工程资料管理等目标而应接受的违约处罚,委托人未能按期履行费用支付等而应接受的违约处罚;

(十)项目工程保险,主要明确委托人依法对代建人提出办理相关保险手续的要求;

(十一)履约担保,主要明确履约担保方式和执行程序;

(十二)合同的补充、变更、转让与解除,主要明确合同的补充、变更、转让与解除应遵守的约定;

(十三)其他条款,主要对上述组成内容的未尽事宜作进一步说明和补充。

第二十四条

代建单位不得在自己建设管理的项目中,承担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代建单位不得以代建项目工程名义对外融资,或以代建项目的土地、设施等进行任何形式的抵押、质押和其他形式的担保。

第二十六条

代建合同一经签订,不得变更或转包、分包。

第二十七条

代建项目的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按本市现行有关规定程序审批。

项目的前期工作费用、工程设计(含设计监理)、施工监理和相关招标(含代建单位招标、设计和施工监理招标等)费用由项目法人管理,并纳入项目概算。

第二十八条

初步设计概算经批准后不得变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代建单位提出,市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小组审核后可办理初步设计概算的变更手续:

(一)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

(二)国家、省、市政府重大政策调整;

(三)因市政府要求,内容、标准等设计方案有重大变更;

(四)因受地质等自然条件制约,有重大技术调整。

第二十九条

代建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的项目法人财务会计制度及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直接支付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代建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施工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进行招标或采

购,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控制项目预算,确保工程质量,按期交付使用。

代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利用施工洽商或者补签其他协议变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投资额。

第三十一条

代建单位除因项目法人对涉及技术标准、使用功能、建设规模等内容发生改变的工程变更外,不得变更设计。因技术、水文、地质等原因确需进行变更设计的,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变更,增加的费用在一定数额比例内由代建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

代建项目完工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代建合同约定进行竣工验收,办理政府投资决算审批手续。

代建单位承担缺陷责任期的质量和养护责任。缺陷责任期满后,代建单位应向市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市主管部门在一个月内组织竣工验收,对于竣工验收报告提出的问题,代建单位应予整改,通过验收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养护管理。

第三十三条

代建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深圳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有关档案。项目筹划、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应当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工程档案、财务档案及相关材料应向接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移交。

第三十四条

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计划、施工进度、资金管理与拨付和质量、安全监督等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项目法人、代建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市主管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评标人员在代建单位招标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受贿索贿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来源:深圳市交通局

北京市公路项目代建监管实施细则 总则

1.1 根据《北京市公路项目代建监督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合同》制定本办法。

1.2 委托人授权委托人代表负责对代建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1.3 委托人代表确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代建工作的监管、协调、服务。需要批准的工作,委托人代表、委托人均应在7日内作出审批意见。建设管理

2.1 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批复后,委托人代表与代建人签订项目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包括投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和工程用款计划,作为合同补充条款执行。

2.2 项目协议书签订后10日内代建人将拟投入本项目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管理人员、办公设备的配备、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组织管理方案报委托人代表批准。30日内将控制项目的质量、安全、投资、环保、进度主要措施报委托人代表批准。

2.3 区域代建人员配备不低于《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中甲级项目法人要求,其中独立项目每项目、大型项目每3000万至5000万元不少于2名现场管理人员(1名必须专职)。

2.4 公路建设项目的代建人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供应单位依法签订合同。

2.5 委托人代表对工程的合同管理进行监督。主要监督内容为:

(一)在签订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向委托人代表备案;

(二)合同签订的程序和文本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不公正条款;

(三)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是否签订廉政、安全合同。

2.6 委托人代表负责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信用进行监督并及时汇总上报信用信息。主要监督内容为:

(一)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是否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对应的资质等级和足够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是否存在越级承揽工程项目以及转包、违法分包等违规行为;

(二)代建人将批准的工程分包合同报委托人代表。

2.7 委托人代表对代建人执行政府有关环保方面的法规规章进行监管。招标投标

3.1 公路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范围进行公开招标,委托人和委托人代表不以任何形式干预、影响代建人的正常招标投标和材料、设备采购工作。

3.2 委托人代表对工程招标工作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

(一)代建人是否严格执行核准的招标方式和形式;

(二)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的发布是否符合规定;

(三)开标、评标是否在北京市公路工程有形建设市场进行;

(四)评标专家是否在《北京市公路建设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保密;

(五)招标文件是否参照《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并报委托人代表备案;

(六)评标过程和报告是否符合《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工作细则》要求,并报委托人代表备案;

(七)定标结果是否经过公示并报委托人代表。质量和安全

4.1 代建人对项目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

4.2 代建人负责在办理开工许可前向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并接受其监督。

4.3 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依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法规对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

4.4 委托人代表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代建人组织处理。进度

5.1 委托人代表负责对工程建设进度进行监管。

5.2 代建人每月25日将工程进度报表报委托人代表。

5.3 代建人应在开工前将进度计划报委托人代表,实施过程中如果有调整,应在计划调整后3个工作日内补报。

5.4 工程总工期需要调整时,代建人需报委托人代表批准。建设资金

6.1 委托人代表要求代建人在指定的银行设立专户,各从业单位与代建人在同一银行开立账户,确保专款专用。

6.2 委托人代表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日常监管,通过检查代建人、从业单位财务账目、银行账户,从资金到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

6.3 代建人和从业单位不得挤占、挪用、截留资金,项目交工验收前,建设资金(包括计划利润)不得用于项目以外的其他用途。

6.4 代建人对从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管,从业单位须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建设资金。

6.5 代建人与从业单位不得发生关联交易。

6.6 根据批准的代建人用款计划,委托人代表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向代建人拨款。

6.7 代建人须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进行计量支付,并在支付后5日内将计量支付情况报委托人代表。

6.8 交工验收后一个月内,代建人将结算报委托人代表,竣工验收前,代建人将工程决算报委托人代表。

6.9 跨年工程于当年12月25日将工程结算情况报委托人代表。设计和变更

7.1 代建人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委托人代表批准。

7.2 变更洽商手续在批准后3日内报委托人代表。

7.3 涉及技术标准、使用功能、建设规模等内容发生改变的工程变更时,代建人提出申请报委托人代表,批准后执行。

7.4 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国家或北京市政府重大政策调整、政府要求项目内容或标准等设计方案有重大变更和受地质等自然条件制约引起重大技术调整需要变更时,代建人将变更文件报委托人代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验收

8.1 工程完工后,由代建人组织交工验收,在交工验收后15日内将《交工验收报告》等文件报委托人代表备案,委托人代表在15天内未对备案的项目交工验收报告提出异议,代建人可开放交通进入试运营期。

8.2 交工验收至竣工验收期间的养护工作由代建人负责,委托人代表定期组织检查,对此期间的养护质量进行监管。

8.3 依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工程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后,代建人及时向委托人代表申请验收。委托人代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代建人递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及时退回并告知理由;对于符合验收条件的,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竣工验收。

8.4 通过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由代建人按照国家规定,分别向档案管理部门和委托人代表办理有关档案资料和资产移交手续。

北京市路政局

2005年6月27日

第三篇:环保部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环保部日前发布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 为规范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引导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环境准入条件。

第二条 本环境准入条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参照执行。

第三条 项目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符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关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第四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等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政策明确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内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建设应当满足所在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等要求。鼓励利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改建或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新建项目鼓励采用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选址建设模式,预留项目改建或者扩建用地,并兼顾区域供热。

第五条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当选择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对当地生活垃圾特性适应性强的焚烧炉,在确定的垃圾特性范围内,保证额定处理能力。严禁选用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焚烧炉。焚烧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炉膛内焚烧温度≥850℃,炉膛内烟气停留时间≥2秒,焚烧炉渣热灼减率≤5%。应采用“3T+E”控制法使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即保证焚烧炉出口烟气的足够温度(Temperature)、烟气在燃烧室内停留足够的时间(Time)、燃烧过程中适当的湍流(Turbulence)和过量的空气(Excess-Air)。

第六条 项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用水政策并降低新鲜水用量,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提出厂区排水系统设计要求,明确污水分类收集和处理方案。按照“一水多用”原则强化水资源的串级使用要求,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第七条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垃圾遗撒、气味泄漏和污水滴漏。

第八条 采取高效废气污染控制措施。烟气净化工艺流程的选择应符合《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等相关要求,充分考虑生活垃圾特性和焚烧污染物产生量的变化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成熟先进的工艺路线,并注意组合工艺间的相互匹配。重点关注活性炭喷射量/烟气体积、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等重要指标。鼓励配套建设二噁英及重金属烟气深度净化装置。焚烧处理后的烟气应采用独立的排气筒排放,多台焚烧炉的排气筒可采用多筒集束式排放,外排烟气和排气筒高度应当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恶臭气体的无组织排放治理,生活垃圾装卸、贮存设施、渗滤液收集和处理设施等应当采取密闭负压措施,并保证其在运行期和停炉期均处于负压状态。正常运行时设施内气体应当通过焚烧炉高温处理,停炉等状态下应当收集并经除臭处理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要求后排放。

第九条 生活垃圾渗滤液和车辆清洗废水应当收集并在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处理或者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立足于厂内回用或者满足GB18485标准提出的具体限定条件和要求后排放。若通过污水管网或者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送至采用二级处理方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应当满足GB18485标准的限定条件。设置足够容积的垃圾渗滤液事故收集池,对事故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收集,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严禁直接外排。不得在水环境敏感区等禁设排污口的区域设置废水排放口。采取分区防渗,明确具体防渗措施及相关防渗技术要求,垃圾贮坑、渗滤液处理装置等区域应当列为重点防渗区。

第十条 选择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声降噪措施,优化厂区平面布置,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第十一条 安全处置和利用固体废物,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焚烧炉渣和除尘设备收集的焚烧飞灰应当分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处置。焚烧飞灰为危险废物,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规定进行运输和无害化安全处置,焚烧飞灰经处理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中6.3条要求后,可豁免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经处理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要求后,可豁免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废脱硝催化剂等其他危险废物须按照相关要求妥善处置。产生的污泥或浓缩液应当在厂内妥善处置。鼓励配套建设垃圾焚烧残渣、飞灰处理处置设施。

第十二条 识别项目的环境风险因素,重点针对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各设施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的产生与扩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评估分析环境社会风险隐患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应对措施。

第十三条 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等,确定生活垃圾焚烧厂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厂界外设置不小于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和科研等敏感目标,并采取园林绿化等缓解环境影响的措施。

第十四条 有环境容量的地区,项目建成运行后,环境质量应当仍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应当强化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提出可行有效的区域污染物减排方案,明确削减计划、实施时间,确保项目建成投产前落实削减方案,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第十五条 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有关要求,制定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及监测计划。每台生活垃圾焚烧炉必须单独设置烟气净化系统、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规定执行,并提出定期比对监测和校准的要求。建立覆盖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的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烟气中一氧化碳、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焚烧运行工况指标中炉内一氧化碳浓度、燃烧温度、含氧量在线监测,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垃圾库负压纳入分散控制系统(DCS)监控,鼓励开展在线监测。对活性炭、脱酸剂、脱硝剂喷入量、焚烧飞灰固化/稳定化螯合剂等烟气净化用消耗性物资、材料应当实施计量并计入台账。落实环境空气、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并关注土壤中二噁英及重金属累积环境影响。

第十六条 改、扩建项目实施的同时,应当针对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制定“以新带老”整改方案,明确具体整改措施、资金、计划等。

第十七条 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针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制定完整、细致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案,明确参与方式、时间节点等具体要求。提出通过在厂区周边显著位置设置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公开企业在线监测环境信息和烟气停留时间、烟气出口温度等信息,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公开企业自行监测环境信息的信息公开要求。建立与周边公众良好互动和定期沟通的机制与平台,畅通日常交流渠道。

第十八条 建立完备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管理岗位职责要求和责任人,制定岗位培训计划等。

第十九条 鼓励制定构建“邻利型”服务设施计划,面向周边地区设立共享区域,因地制宜配套绿化或者休闲设施等,拓展惠民利民措施,努力让垃圾焚烧设施与居民、社区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二十条 本环境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发布《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的通知

关于发布《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的通知

中证协发[2009]110号 各证券公司:

为指导证券公司开展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增强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反洗钱工作指引》等法规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会组织行业制定了《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下称《指引》),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现发布施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证券公司应当高度重视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设立由高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决策机构,指定部门负责推进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并建立完善公司内部反洗钱工作的信息交流机制。

二、各证券公司应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按照《指引》的相关要求,详细制定或修改完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实施细则。

三、各证券公司应尽快建立完善适应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要求的信息技术系统,应在该系统中全面、准确标识客户风险等级,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完成等级划分工作。各证券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信息技术系统进行等级划分功能升级改造或者建立独立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

四、各证券公司应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尤其是对新入职员工在反洗钱客户风险识别以及等级划分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工作。

五、各证券公司在实施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时应当遵循“新老划断”的原则,逐步进行规范,即自《指引》正式发布实施后,证券公司对于新开户客户的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应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同时进行,并在建立业务关系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应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的工作计划,其中,对在2007年8月1日以后开户的存量客户的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应在2009年内完成;对2007年8月1日以前开户的存量客户的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应在2011年内全部完成。

六、对于缺失身份证件有效期限、职业等身份基本信息的客户,证券公司应采取要求客户补充身份资料、回访、实地查访、向有关部门核实等方式进行识别或者重新识别。证券公司采取上述措施后,由于客户的原因仍无法补齐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应予以一定关注,适当提高风险等级,按照要求落实对该部分客户的等级划分工作。

七、各证券公司要高度重视《指引》中提到的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国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制裁名单、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名单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应持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尽可能详尽的相关信息,并保持适时更新。

我会将密切跟踪《指引》的施行情况,并将对落实情况适时组织检查。

附件:《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doc 附件:

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相关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反洗钱工作指引》等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指证券公司在反洗钱工作中,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对客户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的活动。

第三条 证券公司应以风险控制为本,在审慎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以下原则开展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

(一)全面性原则。证券公司应综合考虑客户可能涉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各类风险因素,对所有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二)分级管理原则。证券公司应根据客户不同风险等级,对其采取相应的风险监控措施。

(三)适时性原则。证券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客户风险等级。

(四)保密原则。证券公司应对客户身份资料、资金和交易信息、风险等级信息等予以保密,非依法律法规规定、客户同意或者因客户身份识别的需要,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第四条 证券公司应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客户风险等级管理的相关制度,统一制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并组织实施客户风险等级管理工作,明确公司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

第二章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五条 证券公司在制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时,应综合考虑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身份、地域、业务、行业、交易等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发生的机会或扩大风险程度的条件,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

第六条 地域风险因素是指客户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根据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中国人民银行等组织和机构的有关规定,客户信息中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地域的,应当予以关注:

(一)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制裁、禁运的国家和地区,或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二)联合国等国际权威组织发布的制裁、禁运的国家和地区,或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三)缺乏反洗钱法律和反洗钱监管的国家和地区,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为缺乏反洗钱法律和反洗钱监管的国家和地区;

(四)贩毒、腐败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猖獗的国家或地区;

(五)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或地区;

(六)离岸金融中心;

(七)其他风险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

第七条 客户身份风险因素是指客户的自身特点所隐含的风险因素。根据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中国人民银行等组织和机构的有关规定,客户信息中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应当予以关注:

(一)被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通缉罪犯名单及其他禁止性名单的;

(二)被列入联合国等国际权威组织发布的制裁名单、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名单的;

(三)外国政要及其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员;

(四)因涉嫌违法违规案件被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通报的;

(五)因涉嫌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的;

(六)因交易行为异常被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发函要求协助调查的;

(七)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客户资料的一致性明显存在问题的;

(八)办理业务所用的身份证明文件已经失效,未在合理期限内进行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

(九)客户资产与客户年龄、职业等身份特征明显不符,存在疑点的;

(十)多个客户所留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或代理人信息相同的;

(十一)其他存在一定身份风险的。

第八条 行业风险因素是指客户所属行业的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根据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中国人民银行等组织和机构的有关规定,客户信息中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业的,应当予以关注:

(一)娱乐服务行业;

(二)典当与拍卖行业;

(三)废品收购行业;

(四)未被监管的慈善团体或非盈利组织,尤其是跨境性质的;

(五)其他风险程度较高的现金密集型行业。

第九条 业务风险因素是指客户所办理的业务或者购买的证券产品所隐含的风险因素。客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应当予以关注:

(一)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以外的大额存取款业务;

(二)异常的大宗交易业务;

(三)其他具有较高潜在洗钱风险的业务。第十条 交易风险因素是指客户的交易行为特征所隐含的风险因素。客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应当予以关注:

(一)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可疑交易特征的;

(二)涉及大额股份或基金份额的转托管、账户撤销指定交易,频繁变更存管银行等;

(三)资产或交易行为与客户的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等明显不符的;

(四)其他资金和交易异常且无合理解释的;

(五)一个月内多次触及可疑交易标准且每次都被确认为可疑交易的;

(六)客户跨地市交易的。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在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时,除考虑上述风险因素外,还应结合以下因素,适当调整客户的风险等级:

(一)账户的资产规模和交易量;

(二)客户所处的监管体制和所受监管的水平;

(三)客户与证券公司业务关系持续的时间和联系的规律性;

(四)证券公司对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熟悉程度;

(五)客户使用中介机构或其他特定安排的情况。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客户风险评估方法的探索,采取主观判断与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客户风险等级至少应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第十三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证券公司应将其列为高风险等级客户:

(一)符合第六条

(一)至

(四)项、第七条

(一)至

(五)项之一的;

(二)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可疑交易特征且被证券公司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的交易行为,经过分析、识别后,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行为及相关客户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

(三)其他经分析识别后被认为存在较高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初次划分客户风险等级时,应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同时进行,并着重关注客户身份、地域、业务和行业风险因素;在持续性客户身份识别、调整客户风险等级时,除应考虑上述风险因素外,还应增加对交易等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三章 客户风险监控措施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按客户风险等级对其账户给予相应的系统标识,并采取不同级别的风险监控措施,对较高风险等级的账户监控应严于对较低风险等级的账户监控,密切关注该类客户的资金和交易行为。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借助技术手段做好反洗钱相关客户风险的日常监控及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遵循了解客户的原则,按照相关要求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对高风险等级客户,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

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客户业务办理审核程序,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分别建立相应的审核程序,对较高风险等级客户的审核程序应严于较低风险等级客户。

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对高、中风险等级的客户开展定期审核,审核内容至少应包括客户留存的基本信息资料、客户资料变更情况,客户资金和交易是否正常,客户回访是否发现可疑情况等,审核结果应予以记录。

证券公司对高风险等级客户应至少每半年审核一次。

第十九条 在持续监控的过程中,证券公司一旦发现可疑交易,应立即进一步组织分析排查,按照可疑交易报告流程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应在持续监控过程中,适时调整客户的风险等级。

对较低风险等级客户,证券公司在发现客户多次出现风险因素,或出现多种风险因素并存的情况时,应适当提高其风险等级,并实施更为严格的监控。

对高、中风险等级客户,证券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经过严格审核未再次发现风险因素,或通过回访调查等措施发现客户交易特征均正常时,按审核程序可适当降低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风险等级的监控措施。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规定妥善保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相关档案资料,并对客户信息予以保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其相关内部控制管理措施等,应按规定报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指引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今年的最新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征求意见

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路的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路保护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公路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以及公路使用者等相关各方在从事公路的管理、养护、使用以及与公路相关的其他活动时保证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行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保护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公路保护职责。

第四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保护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保护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公路保护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好公路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破坏、损坏、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有权举报。

国家对公路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路保护经费纳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但是,经营性公路保护经费中的非行政性经费除外。

第二章 公路线路保护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档案,对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调查核实、登记造册,明确公路保护的行政管理主体,并向社会公布。第九条 国道的命名和编号,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省道、县道、乡道的命名和编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

公路的命名和编号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国道的报废,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准;省道、县道、乡道的报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核准。公路报废的核准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公路报废的情况,并设臵必要的提示标志。

车辆不得在已公告报废的公路上行驶。

第十一条 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公路标志、标线的设臵管理。

公路标志、标线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新建、改建公路的标志、标线应当由公路建设单位负责设臵。增设或者变更公路标志、标线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负责。

公路标志受到损坏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或者更换;无法及时修复或者更换的,应当设臵临时公路标志。

第十二条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臵非公路标志的,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并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设臵的非公路标志不得侵入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净空范围,不得遮挡公路标志、信号灯,不得妨碍安全视距。

非公路标志的所有人、管理人应当负责非公路标志的维护和管理,不得妨害公路通行安全。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不得小于下列限值:

(一)国道20米;

(二)省道15米;

(三)县道10米;

(四)乡道5米。

属于高速公路的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的限值不得小于30米;属于互通立交和特大型桥梁的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的限值不得小于50米。

公路弯道内侧以及平交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和改建立体交叉的需要等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公路建筑控制区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航道管理范围或者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重叠的,由公路管理机构和铁路管理机构、航道管理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协商后,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公路的建筑控制区,应当自公路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由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划定并公告。

第十六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在依法划定的公路建筑控制区外缘设臵标桩、界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动、损坏标桩、界桩。

第十七条 除公路保护需要外,禁止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需要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八条 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依法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危及公路安全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限期拆除,并依法给予补偿,但是拆除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除外。

第十九条 从事下列涉路施工行为,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材料:

(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通信、水利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的;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杆)线、电(光)缆等设施的;

(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杆)线、电(光)缆等设施的;

(四)利用公路桥梁、隧道、涵洞敷设通讯电缆等设施的;

(五)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的;

(六)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的。公路管理机构对符合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涉路施工申请,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涉路施工申请,不予许可,由公路管理机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公路管理机构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可以进行安全技术评价,涉及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涉及经营性公路的,应当征求公路经营企业的意见。

第二十条 从事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涉路施工行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确需占用、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进行涉路施工;

(二)设计和施工方案符合规定要求;

(三)有合理的施工期限;

(四)有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安全和通行安全的防护措施以及健全的应急处臵措施。

第二十一条 经许可进行涉路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许可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作业,并落实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安全和通行安全的防护措施

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交纳相应的修复、改建费用。

跨越、穿越公路修建设施的,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或者危及行车安全。施工作业对公路造成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损坏程度修复或者给予补偿。

第二十二条 涉路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除公路上的障碍物,消除安全隐患,并经公路管理机构验收;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设施不得交付使用。

涉路施工完毕,工程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应当负责该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得妨害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

第二十三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线路与既有公路交叉的,应当按照公路既有标准和规划修建,由交叉的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线路的建设单位承担建设费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超过既有标准和规划建设而增加的建设费用,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

新建、改建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既有线路交叉的,应当按照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线路既有标准和规划修建,由公路建设单位承担建设费用;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线路主管部门提出超过既有标准和规划建设而增加的建设费用,由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线路主管部门承担。

需要改变既有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水利等线路交叉方式的,由各相关部门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分担建设费用。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设臵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

(二)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修车洗车、摆摊设点等经营活动;

(三)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堆放物品、倾倒垃圾、种植作物、放养牲畜;

(四)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采石取土、采空作业、焚烧物品、堵塞边沟;

(五)在公路上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

(六)在公路上进行临时检修机动车,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七)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下列范围内从事采矿、采石、取土、实施爆破作业等活动:

(一)国道、省道、县道的公路用地外缘向外100米范围内,乡道、村道的公路用地外缘向外50米范围内;

(二)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范围内;

(三)公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道进行采石、爆破作业等活动的,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下列范围内,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为机动车补充燃料的设施除外:

(一)公路用地外缘向外200米范围内;

(二)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范围内;

(三)公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和洞口外200米范围内。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大中型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围垦造田、抽取地下水、拦河筑坝、架设浮桥,以及修建其他影响或者危害公路桥梁安全的设施。

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确需进行围垦造田、抽取地下水、拦河筑坝、架设浮桥等活动的,应当进行安全技术评价,有关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取土:

(一)桥长1000米以上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

(二)桥长100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2000米;

(三)桥长1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

第二十九条 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500米范围内进行日常养护以外的疏浚作业,应当符合公路桥梁安全要求;有关河道主管机关、航道管理机构事先应当征求公路管理机构的意见,确认安全或者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隧道、涵洞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堆放物品或者搭建设施,不得利用公路桥梁进行带缆、牵拉、吊装等施工作业。

第三十一条 跨越航道的公路桥梁的建设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臵和维护桥梁航标、桥柱标、桥梁水尺标,并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设臵桥区水上航标及桥墩防撞装臵。桥区水上航标由航标主管机关负责维护,所需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公路桥梁的船舶,应当符合桥梁的通航净空要求并严格遵守航行规则,不得在桥下停泊或系缆。

第三十二条 公路的重要桥梁和隧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保卫。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或者利用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管线、悬挂物品。

第三十四条 新建村镇、开发区、货物集散地、学校、大型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与公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的水平间距应当符合下列标准,并尽可能在公路一侧建设:

(一)国道、省道不少于50米;

(二)县道、乡道不少于20米。

第三十五条 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或者车辆,不得擅自在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并采取铺垫等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铁轮、履带或者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设备不与路面直接接触;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因田间作业需要,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农业机械需要穿越公路的,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第三十六条 载运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化学品的,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并避免通过大型公路桥梁或者隧道。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应当规范装载,装载物不得触地拖行、遗洒、掉落或者飘散。运载易遗洒、掉落、飘散等货物的,应当采取厢式封密等有效防护措施后方可上路行驶。

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装载物掉落时,驾驶人、押运人员应当立即将掉落的装载物移至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地点。无法移走的,驾驶人、押运人员应当迅速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公路管理机构,及时在掉落物来车方向适当距离外设臵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他人员发现公路上有影响车辆通行安全的障碍物的,也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公路管理机构。接到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清除障碍物。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应当立即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和处理;危及公路通行安全的,应当设臵警示标志或者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交通事故涉及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公路管理机构到场处理。公路管理机构处理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放行肇事车辆。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三十九条 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公路养护工作,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前款所称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指公路自身的物理状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路面平整,路肩、边坡平顺,桥涵、构造物以及公路附属设施完好,标志、标线设臵规范。

第四十条 公路养护作业由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公路管理机构委托的公路养护作业单位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实施。

第四十一条 公路养护工程按照作业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分为小修、中修、大修和改建工程。

委托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实施的公路养护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招标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公路养护作业单位。

第四十二条 从事公路养护的作业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与公路养护相适应的作业能力;

(二)具有一定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具有规定的注册资本或者固定资产;

(四)具有与公路养护作业相适应的专业设备。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的具体条件、批准程序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进行公路中修、大修和改建工程的,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前5日在相应的新闻媒体上发布公告。

第四十四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统筹安排公路养护工程施工计划,避免由于同一或者相邻线路集中施工造成区域路段堵塞。

公路养护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事先书面通报相邻的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疏导预案,确定分流线路:

(一)施工路段距离相邻省交界处50公里以内的;

(二)施工路段距离相邻设区的市交界处30公里以内的。

第四十五条 公路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设臵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必要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疏导。

对占用半幅公路或者封闭公路施工,距离在2公里以上、作业期限在30日以上的,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明确绕行路线,并在绕行处设臵标志;不能绕行的,应当修建临时道路,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养护作业单位依照本条例进行养护施工作业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违法审批、收费、设臵障碍等方式,妨害公路养护作业及时开展。

第四十六条 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公路养护车辆、机械设备在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设臵明显的作业标志,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公路养护车辆应当按照安全作业标准作业;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方向、路线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第四十七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公路进行巡查,并制作巡查记录。对于接到报告或者巡查中发现的影响车辆通行的公路坍塌、坑槽、水毁、隆起等,应当设臵警示标志,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前款情形,危及交通运输安全尚未设臵警示标志的,应当及时采取安全措施,疏导交通运输。

第四十八条 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定期对公路桥梁进行检测和评定,保证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符合有关标准。公路桥梁发生损坏、承载能力不符合行车要求等情况的,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加固,并及时通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需要采取减速行驶、单向行驶或者封闭绕行等交通措施。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海事管理机构,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需要采取设臵警示标志、发布航行通(警)告、实施交通运输管制等措施,保证航行安全。

第四十九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公路隧道有关技术规范,设臵监控、排水、报警、警报、消防、通风、照明、救助等设施并定期检查,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公路和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物。确需更新采伐护路林的,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更新采伐,并及时补种;不能及时补种的,申请人应缴纳所需补种费用。

第四章 车辆行驶公路管理

第五十一条 行驶公路的机动车辆(以下简称车辆)的外廓尺寸、轴荷和总质量应当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

对于六轴以上或者运输较大不可解体物品的大型平板车辆,每个轮胎的负荷不得超过3000千克。

第五十二条 车辆生产、销售企业,不得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本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车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车辆的结构、外廓尺寸、轴荷,或者多标、少标各种技术参数。

专业运输较大不可解体物品需要改装特种运输专用车辆的,应当由具有国家规定的车辆生产资质的企业按照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规定的车型及技术参数进行改装。

第五十三条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车辆生产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允许生产的车型以及各种技术参数予以公告,并确保公告的有关内容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公告前,应当征求国务院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公安机关在办理车辆注册时,应当当场查验,对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和公告的车辆不予登记,并禁止其使用。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和公告的车辆不予发放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设臵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志。公路有特殊限载、限高、限宽标准的,应当设臵限载、限高、限宽标志。

超过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和公路特殊限载、限高、限宽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公路、公路桥梁上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不得使用汽车渡船。

公路管理机构发现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损坏,低于原有设计标准的,应当及时变更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志;有绕行条件的,还应当标明绕行路线。

第五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臵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需要。

第五十六条 从事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

(一)运输不可解体物品的车辆超过《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标准,确需行驶的;

(二)超过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和公路特殊限载、限高、限宽标准的车辆,确需行驶的。

第五十七条 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相应的公路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一)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超限运输的,向沿线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起运地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受理;

(二)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设区的市进行超限运输的,向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受理并审批;

(三)拟在设区的市内进行跨县超限运输的,向设区的市级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设区的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受理并审批。

(四)拟在县行政区域内进行超限运输的,向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受理并审批。

第五十八条 受理本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超限运输申请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组织沿线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对超限运输申请进行联合审批;必要时,可以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处理。

公路管理机构在审批超限运输申请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需要经过的路线进行勘测,选定运输路线,计算公路、桥涵承载能力,制定通行与加固方案,并与申请人签订有关协议。

第五十九条 公路管理机构批准超限运输申请的,应当核发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式样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应当载明超限运输车辆的型号及允许运载物品的种类、外廓尺寸、重量等。

第六十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制定的通行与加固方案,对运输路线的桥涵等进行加固和改建,保障超限运输车辆安全行驶;必要时,应当对超限运输车辆进行护送。

第六十一条 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和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

驾驶人应当随车携带《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超限运输车辆和所载运的货物应当与《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载明的内容一致。

第六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使、强令驾驶人超限装运货物。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货运站、货物集散地等场所的监管,根据需要派驻执法人员,制止超限超载车辆出站。

第六十三条 公路管理机构可以采用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检测方式在公路上对车辆进行超限检测;发现车辆违法超限运输的,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暂扣车辆,采取措施消除违法状态。

第六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的超限检测站点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超限检测站点的规模、所配备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卸载场地应当与公路交通运输流量相适应。设臵固定超限检测站点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新建公路应当将固定超限检测站点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与公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十五条 货运车辆应当按照超限检测指示标志或者监督检查人员的指挥接受检测,不得采用故意堵塞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检测站点等方式扰乱检测秩序,不得采用短途驳载、绕行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检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超限车辆绕行引路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为超限车辆逃避检测提供便利。

第六十六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违法超限运输车辆信息登记和抄报制度,建立违法超限运输车辆信息数据库,并逐步实现数据库的全国联网。

第六十七条 公路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对违法超限运输等破坏公路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统一着装、佩戴执法标志、持有执法证件。

第六十八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超限检测站点的管理。超限检测站点应当规范执法,并公布监督电话。

超限检测站点对车辆进行检测不得收取检测费。

第五章 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严重危害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并按照各自职责实施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建立应急队伍,明确应急指挥、救援和保障等有关事项,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七十条 发生公路突发事件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以及信息发布与宣传等各项应急处臵工作。

第七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对路网运行情况实施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公路交通流量、公路阻断等有关信息。

发生公路突发事件,需要采取路网调度等应急处臵措施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请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达路网调度或者应急响应指令。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区域间和部门间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路网信息互通和应急资源共享,提高公路突发事件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处臵能力。

第七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储存、更新、调拨管理制度。

第七十三条 发生公路突发事件导致公路损毁、交通运输中断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抢通修复;难以及时抢通修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进行抢修;必要时,可以请求当地驻军支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公路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公路抢通修复的需要,及时报请上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和协调跨区域应急队伍调度和应急物资调配。第七十四条 发生公路突发事件,需要临时占用公路沿线土地、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或者征用运输工具、通信设备、公路抢通和救援物资与装备开展应急处臵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与支持。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增设或者变更公路标志、标线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臵非公路标志,未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或者不符合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的;

(二)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设臵的非公路标志侵入公路建筑控制区净空范围的;

(三)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设臵的非公路标志遮挡公路标志、信号灯,或者妨碍安全视距的。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罚款:

(一)擅自挪动或者损坏公路建筑控制区的标桩、界桩的;

(二)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或者未经批准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三)重建、扩建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依法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

有前款第(一)、(三)项行为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许可从事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二)、(三)、(四)、(六)项规定的涉路施工行为的,或者未按照许可内容进行施工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公路管理机构许可,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或者增设、改造的平面交叉道口与许可内容不一致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涉路施工完毕,工程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使用,并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非公路标志的所有人、管理人不按照规定维护和管理非公路标志的;

(二)涉路工程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不按照规定维护和管理工程设施的。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设臵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修车洗车、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种植作物、放养牲畜,采石取土、采空作业、焚烧物品、堵塞边沟,或者实施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公路上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或者进行临时检修机动车,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国道、省道、县道的公路用地外缘向外100米、乡道、村道的公路用地外缘向外50米、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公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从事采矿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擅自从事采石、取土及爆破作业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公路用地外缘向外200米、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公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和洞口外200米范围内,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的,由危险物品所在地的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大中型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擅自围垦造田、抽取地下水、拦河筑坝、架设浮桥,以及修建其他影响或者危害公路桥梁安全的设施的,由公路桥梁所在地的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桥长1000米以上的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范围内采砂、取土的;

(二)在桥长100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游500米,下游2000米范围内采砂、取土的;

(三)在桥长1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范围内采砂、取土的。

第八十八条 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500米范围内进行日常养护以外的疏浚作业不符合公路桥梁安全要求,或者未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由上级河道主管机关、航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利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隧道、涵洞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的;

(二)利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隧道、涵洞堆放物品或者搭建设施的;

(三)利用公路桥梁进行带缆、牵拉、吊装等施工作业的。

有前款第(一)、(三)项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损坏、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或者利用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管线、悬挂物品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或者车辆,未经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在公路上行驶,或者行驶时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货运车辆装载物触地拖行,或者在运输中遗洒、掉落或者飘散装载物,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未及时报告,或者不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现场调查处理的,由公路管理机构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公路管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职责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实施公路养护作业的;

(二)未定期对公路桥梁进行检测和评定的;

(三)未按照公路隧道有关技术规范对隧道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的;

(四)发现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损坏,低于原有设计标准,未及时变更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志的。

公路经营企业存在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未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实施公路养护作业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资质。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采伐护路林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货总体的外廓尺寸、轴荷或者总质量超过《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最大限值的,由公路管理机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车辆生产或者销售企业非法生产或者销售外廓尺寸、轴荷或者总质量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的车辆的,没收非法生产、改装或者销售的机动车成品及配件,可以处非法产品价值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的,予以查封。

具有国家规定的机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未按照规定车型及技术参数改装特种运输专用车辆的,由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擅自改变车辆的结构、外廓尺寸、轴荷,或者多标、少标车辆的各种技术参数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告的车型、各种技术参数等有关内容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的;

(二)公安机关对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和公告的车辆予以登记的;

(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的限值和公告的车辆发放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

第一百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超过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或者公路特殊限载、限高、限宽标准的机动车,擅自在有限定标准的公路、公路桥梁上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或者使用汽车渡船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未按照指定时间、路线和速度行驶的;

(二)行驶时未悬挂明显标志的。

有前款第(一)项情形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情形的,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二条

驾驶人未随车携带《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扣留车辆,责令驾驶人提供《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或者相应的证明;无法提供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第一百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涂改、租借、转让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没收《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三条

对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驾驶员,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吊销其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吊销其驾驶执照;对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车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吊销车辆营运证;道路运输企业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一年内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并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一百零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扣留或者强制拖离车辆,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采用故意堵塞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检测站点等方式扰乱检测秩序的;

(二)采用短途驳载、绕行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检测的。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明确应急指挥、救援和保障等事项的,或者发生公路突发事件后,未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臵工作的,对公路管理机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公路经营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六条 公路管理机构依据本条例作出的限期改正、清除障碍、拆除或者恢复原状的决定,违法责任人逾期不履行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强制改正、清除障碍、拆除、恢复原状,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责任人承担。

第一百零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执行职务时,未按照规定佩戴标志或者未持证上岗的;

(二)对涉路施工未按照规定及时验收并恢复公路通行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四)通过违法审批、收费、设臵障碍等方式,妨害公路养护作业依法及时开展的;

(五)对车辆进行超限检测时收取检测费的;

(六)拒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和协调跨区域应急队伍调度和应急物资调配的;

(七)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一百零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九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如下:

(一)公路用地,是指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侧起不少于1米之间的范围。

(二)公路建筑控制区,是指为了保护公路运营安全和满足公路改建、扩建需要,在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立的禁止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区域。

(三)公路建筑限界,是指为保证公路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对公路、桥面上和隧道中规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

(四)非公路标志,是指除《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公路标志以外的地名牌、厂(店)名牌、宣传牌、广告牌、龙门架、霓虹灯、电子显示牌、橱窗、灯箱和其他标牌设施等。

第一百一十条 村道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一百一十一条 经营性公路的养护和公路标志、标线的设臵,由该公路的公路经营企业负责。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下载今年的最新文章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今年的最新文章关于发布《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